北京版高中语文选修师说同步练习1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四_《师说》同步练习1

《师说》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孰.能无惑(shú) 私塾.(shú) 立功赎.罪(shú) 渎.职(d ú)B .贻.笑大方(yí) 含饴.弄孙(tái) 怡.然自得(yí) 百战不殆.(dài)C .阿谀.(yú) 须臾.(yú) 丰腴.(yú) 瘐.毙(yǔ)D .逾.越(yú) 痊愈.(yù) 矢志不渝.(yú) 揶揄.(yú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惑”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对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则耻师.焉,惑矣 ⎩⎨⎧ ③其.皆出于此乎④吾未见其.明也A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D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4.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就砺则利 金:黄金B .术业有专攻. 攻:攻克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D .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道:古老的道路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 .其闻道也.故先乎吾B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6.补出下面句子横线处的名句。
(1)生乎吾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乎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
(3)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3)

《师说》同步练习1一、从下列各题的加黑词中,分别找出两个意义相同的词。
1.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答:〔〕与〔〕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C.从华容道步走D.道中迷雾冰滑2.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答:〔〕与〔〕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此世所以不传也3.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答:〔〕与〔〕B.圣益圣,愚益愚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D.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二、文言中,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里活用作动词,除使动用法外,还有一种常见用法。
如“吾从而师之”的“师”,就有“以……为师”的意思。
这叫做“意动用法”。
说说下边句子里加黑的词用作什么词类,作何解释。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3.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4.登泰山而小天下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6.粪土当年万户侯三、给下列黑体字注音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⑵其可怪也欤()⑶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⑷李氏子蟠()⑸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⑹作《师说》以贻之()四、解释下列句中黑色词的意义⑴孰能无惑()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⑷是故无贵无贱()()⑸犹且从师而问焉()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⑺士大夫之族()()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⑼圣人无常师()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⑾余嘉其能行古道()⑿作《师说》以贻之()⒀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⑵或师焉,或不焉()六、解释下列黑色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彼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七、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2《师说》同步练习(含解析)上学期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2《师说》同步练习(含解析)上学期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0.2《师说》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才能使儒学与新时代同行,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历史根基、当代价值、国际视野、人类高度的原则,注重顶层设计,统筹内外资源,回应社会关切,做好儒学当代使命的阐释。
儒家具有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行合一、开放包容、躬行实践等品格,为每个个体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等提供了思想智慧与修身原则,孔子不仅提出了“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且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与人相处,要善于推己及人,成己成人,达己达人,儒家关于人与万物之间和谐共处的处世智慧为应对现代社会出现的个人至上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以及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儒家注重“德"“行”统一,以“行"释“德”,立足实践阐释道德价值的行为表达。
儒家伦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性格、道德品质,儒家注重“存心养性"“齐之以礼”“德礼兼治"并举,即通过道德心理培养来促进道德行为的发生,以道德品质培养为重点且注重精神自律,并做到德礼兼治,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汲取儒家“德行伦理”的思想精髓与道德精华,并在社会实践中丰富发展。
儒家“德礼"蕴含国家制度建设的治理智慧以及一以贯之的“仁爱”思想,关注制度运作与个人贤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修身与建构选贤任能制度并举,注重贤能思想对治理能力的提升,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益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师说》同步练习一、选择类二、情景默写三、判断题4.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每个老师打心底里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青出于蓝....。
()(2)积善成德....、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传承了数千年,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3)“深远”构图法,把近景,中景,远景结合在一起,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给人以“跬步千里....江山寥廓的感觉,开辟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天地。
()(4)我对他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一直是非常钦佩的,正是有了他的这种精神和作风,我们这个团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选择简答五、文言文阅读C.今之众人..一跃,不能十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骐骥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积善.成德B.耻.学于师C.圣益圣,愚.益愚D.愈发言真.率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B.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D.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13.下列对上面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文字先从学习态度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共用十个比喻来论述中心“学不可以已”。
B.第一段文字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C.第二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的态度。
尤其是第三组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相反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D.第三段文字,韩愈为人正直,德宗晚年政事混乱,韩愈上奏章批判,被贬连州,又量情转江陵做掾曹。
《师说》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师说》复习资料一、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语(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2段)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第3段)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第4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二、文化常识1.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
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2.百工:各种工匠。
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又称作“六经”。
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传:(1)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2)人物传记。
师说同步练习与答案

师说同步练习二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道理,知识。
B.是故无.贵无贱无:无论,不分。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低下。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读懂,理解。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有错误的一组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而:就,连词。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之:主谓之间。
C.而耻学于.师于:向,介词。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就,副词。
3.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C.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C. 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也D.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②是故圣.亦圣,愚亦愚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 则群.聚而笑之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D. 吾师道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是故圣.亦圣,愚.亦愚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8.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9.下列句子,为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生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0. 下列句子加点词,为被动句标志的一项是()A.师不必贤于.弟子B.而耻学于.师C.不拘于.时D.其皆出于.此乎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传授。
10.2《师说》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宪宗欲从陕西凤翔的法门寺迎取佛骨舍利供奉宫中,韩愈不以为然,上《论佛骨表》,一题作《谏迎佛骨表》,结果险些丢了性命,最后在刑部侍郎任上被贬潮州。
佛教在东汉从印度传入中国,魏晋之际玄学兴起,儒、道、释三教渐有融合之势,经南北朝至唐,三教的融合依旧,一些人在儒家、道家思想之外受佛教的影响,这是一种常态。
而韩愈是固执的儒者,他视道、佛为异端,以儒者自居,坚定地捍卫儒学道统。
他在《原道》中说:“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后面的九个字说得斩钉截铁,意思是要把佛、道之徒还俗,把他们的经书都烧掉,把佛寺、道观都改造成民房。
难怪唐宪宗要把佛骨迎到宫中供奉的时候,韩愈挺身而出,激烈反对,《论佛骨表》就是这样问世的。
韩愈说佛是“夷狄之法”,他在《原道》里也表达过不能将“佛”这一“夷狄之法”凌驾于先王之教上,或说是儒教之上。
但他言及佛教在东汉流入中国后,忽地把笔宕开,叙说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夏禹直到周穆王在位年数和享年多少。
韩愈要借此说明一个道理,这些帝王居位长久,生命长久,“非因事佛而致此也”。
因为那时候佛教没有进入中国,也就无帝王事佛之事。
这些叙说看似平淡,实际上隐含了韩愈说理的尖锐锋芒——因为唐宪宗事佛想的就是长命百岁。
韩愈说,不事佛实际上是可以长寿的,不信你看看历史。
韩愈随之和缓语气,说唐高祖李渊称帝之后,本想取缔佛教,只是由于那时的大臣目光短浅,不能洞晓先王之道、古今所宜,用先王圣明革佛教之弊,以致这事就放下来了。
唐宪宗一生多次迎取佛骨到宫中供奉,元和十四年(819)的供奉,宪宗让中使(宦官)杜英奇率三十多位宫人,拿着香花,前往凤翔的法门寺迎请佛骨舍利到京城长安的皇宫,自然有群僧相随,又带动诸寺、众生供奉,成一时盛况,韩愈忧心不已。
他对宪宗皇帝说:“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师说》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
9.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还包括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陆游、王安石。
B.卒,表示“死亡”的意思。《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节选自韩愈《师说》)
8.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7.(1)《师说》中,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来论述要虚心向每一个人学习的道理的句子是“,”。
(2)《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贤能,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老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这是“,”的缘故。
(3)作者论及“圣人无常师”时列举了孔子的诸位老师及孔子的言论,得出的结论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
l.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
B.句读(dòu)苌弘(cháng)聃(rán)
C.阿谀(yú)授之书(sòu)蟠(fán)
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
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B.不耻相师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D.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6.默写。
(l)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如是而已。
(2)师者,__________ ______。
(3)是故无贵无贱,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A.感慨B.叹息C.悲哀D.愤慨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9.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0.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
1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
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
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
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
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12.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
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
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3.给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
好为人师
14.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词
①仆道不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益不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抗颜而为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辄哗笑之以为狂人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译:__________ ____。
②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6.本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唐王朝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C
6.略
7.A
8.D
9.C 10.D 11.B 12.D
13.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14.①专、深厚②从师③指态度严正不屈④就⑤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⑥冒犯学生
15.略16.例证师道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