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技艺
形容沏茶技艺的语句

形容沏茶技艺的语句
1. 沏茶如画,出手有度。
2. 把握火候,水温恰到好处,泡出来的茶香四溢。
3. 沏茶精湛,悠然自得,品尝时顿感清香。
4. 一种细致的沏茶技艺,用手把茶托起,让茶香在手中蔓延。
5. 沏茶不仅仅是一种技艺,而是一门细致入微的艺术。
6. 上下左右的倾斜茶壶、拨动的茶筛,依次层出不穷,展现出沏茶技艺的精髓。
7. 沏茶是一项集体艺术,透过不同角度的分工,完成一杯口感、口气兼备的好茶。
8. 沏茶如同一曲悠扬美妙的音乐,通过节奏、音调等细致入微的工序,让茶汤顺畅的产生令人神往的茶香。
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

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我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史,人们的饮茶方法随着制茶技术和饮茶实践的发展进步,那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有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
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中华的茶文化饮茶方法第一个阶段:煎饮法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
当他们发现茶树的叶子无毒能食的时候,采食茶叶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叶的色、香、味,所以还不能算饮茶。
而当人们发现,茶不仅能祛热解渴,而且能兴奋精神、能医治多种疾病时,茶开始从食粮中分离出来。
煎茶汁治病,是饮茶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里,茶是药。
当时茶叶产量少,也常作为祭祀用品。
第二个阶段:羹饮法从先秦至两汉,茶从药物转变为饮料。
当时的饮用方法,正象郭璞在《尔雅》注中所说的那样:茶“可煮作羹饮”;也就是说,煮茶时,还要加粟米及调味的作料,煮做粥状。
至唐代,还多用这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种饮用方法。
泡茶的用水、器具、技艺

泡茶的用水、器具、技艺泡茶是一门艺术,既可以沉淀心灵,也可以增进交流。
对于学习泡茶的人来说,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泡茶方法,还需要了解泡茶的用水、器具、技艺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解读。
一、用水泡茶的水质是极其重要的,好的泡茶水应该具有澄净、鲜美、柔软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保留茶叶的滋味和香气。
在平日里,最好使用过滤器过滤水质,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
同时,水的温度也需要控制好,要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来确定泡茶所需要的水温。
例如,绿茶需要较低的温度,而红茶则需要较高的温度,这样才能释放出茶叶的最佳风味。
此外,为了保证水的清洁卫生,最好是不要使用含氯的自来水,而是选择矿泉水或纯净水更好。
二、器具泡茶的器具种类繁多,但是最常用的包括茶壶、茶杯、茶筛、茶船和冲泡工具等。
茶壶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茶壶不仅要保温,还需要有足够的容量和形状,以便于茶叶的展开和释放。
茶杯也要保证质地清晰透明,不影响饮茶时的观察和品评。
茶筛和茶船也是必备的器具之一,茶筛可以过滤茶叶中的杂质,茶船可以收集茶水,同时还可以用来放置冲泡器具。
为了保证卫生,冲泡工具最好用不锈钢或陶瓷材质,不要让塑料或玻璃器具接触茶水。
三、技艺泡茶的技艺包括了材料、量、时间、温度、水质和动作等多个方面。
在泡茶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将茶叶放在冲泡器具中,准备好热水和工具等。
然后,根据茶叶的种类和自己的喜好,控制好茶叶的用量,掌握好时间和温度等细节,以达到最佳泡茶效果。
同时,在冲泡的过程中,需要有稳定而熟练的动作,可以根据个人习惯进行,但一定要注意松散和均匀,让每一片茶叶都能充分展开和释放味道。
在这个日益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泡茶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放松心情和增进健康的方式。
通过掌握正确的泡茶方法和了解用水、器具、技艺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到茶的风味和文化。
不要忘记,泡茶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灵去感受。
七汤点茶法技艺

七汤点茶法技艺
七汤点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艺表演形式,也是一种享受茶香、品味生活的方式。
它要求点茶师在七次泡茶过程中,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展示茶具、茶水和自己的品茶艺术,让品茶者感受到不同的茶香、茶味和情感体验。
七汤点茶的技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茶具的摆放和使用:点茶师要根据不同的茶具种类和功能,摆放合适的位置,使用得当,使茶具发挥最佳的效果。
2. 水的使用和控制:点茶师要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泡茶次数,控制水的温度、量和时间,让茶叶充分展现出其特有的香气和味道。
3. 茶叶的选择和精选:点茶师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年份、产地和制作工艺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茶叶,进行精选、晾晒等处理,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4. 姿势和动作的优美:点茶师在倒茶、搅茶、倒水等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姿势和动作,使其优美、流畅、协调,给品茶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 茶艺表演和情感传达:点茶师要在七汤点茶的各个环节中,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念,表达对生命、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和敬重,让品茶者在品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在七汤点茶的过程中,点茶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和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将茶艺表演发挥到极致,让品茶者享受到最为独
特的茶香和品茶体验。
茶艺的概念、分类与内容以及泡茶技艺的流程

茶艺的概念、分类与内容以及泡茶技艺的流程一、茶艺的概念“茶艺”这一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内地流行,过去和它词意相似的就是“茶道”。
“茶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界定。
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叶原理,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学问。
狭义的茶艺,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它包含了四层涵义:第一,科学地冲泡好一杯茶。
茶汤是茶艺创作者的作品之一,也是茶艺的落脚点。
习茶者在充分认识茶叶本身的品质特征的前提下,综合运用泡茶技术与技巧,充分表达茶叶的色、香、味、形等特点。
第二,茶艺演示是美的展示过程。
茶艺是一门综合艺术。
凡艺术都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审美特性。
茶艺集中、浓缩了沏茶的形象美,又比沏茶更具有形而上的审美特性。
茶艺是创作者审美理想的结晶,是美的创造的结果。
它不仅以美感人,更以情动人,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享受。
茶艺之美包括形而下之美与形而上之美两部分。
形而下之美,即茶、水、器、品茗环境、仪容、礼仪、动作等。
形而上之美,即真、和、静、雅、壮、逸、古等审美意蕴。
第三,茶艺内蕴思想与灵魂。
茶艺是有思想和灵魂的,茶艺的思想和灵魂贯穿于整个茶艺创作过程中。
茶艺演示者的动作、礼仪、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等,处处体现茶艺的思想和灵魂。
第四,茶艺是情感的表达。
茶艺是创作者的情感表达。
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的本性和情感的流露。
行茶过程中,习茶者身随意转,意随心转,一碗茶汤盛装着创作者的心意。
二、茶艺的分类与内容茶艺的分类:按时间分类,茶艺可分为古代茶艺和现代茶艺。
按形式分类,茶艺可分为表演茶艺和生活茶艺。
按地域分类,茶艺可分为民俗茶艺和民族茶艺。
从社会阶层的角度,茶艺可分为宫廷茶艺、官府茶艺和寺庙茶艺等。
从茶类的角度,茶艺可分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乌龙茶茶艺等。
茶艺的具体内容:茶艺的具体内容包含了技艺、礼法和道三个部分。
技艺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表演的流程、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中国茶道泡茶12步

中国茶道泡茶12步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泡茶作为茶道的核心环节,注重技巧和仪式感。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国茶道泡茶的12个步骤,帮助您了解和掌握这一古老而优雅的艺术。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泡茶之前,需要准备好茶具和茶叶。
茶具包括茶盘、茶壶、茶杯、茶匙等。
茶叶的选择应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可以选择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第二步:清洗茶具使用开水将茶具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异味。
这一步骤能够保证茶叶的原汁原味,使泡出的茶香更为纯正。
第三步:烧水中国茶道中,烹茶水的温度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绿茶的泡水温度为80℃左右,红茶和乌龙茶的泡水温度为90℃左右。
要掌握好水温,可以使用温度计或者凭经验来判断。
第四步:烫杯将热水倒入茶杯中,既可以预热茶杯,又可以将杯子内的异味洗去,使得品茶时更加香醇。
第五步:“洗茶”将适量茶叶放入茶壶中,倒入适温的热水,稍微摇动茶壶,然后倒掉这一热水,这一步骤被称为“洗茶”。
通过洗茶,可以去除茶叶的灰尘,并使茶叶展示最佳的形态。
第六步:第一泡再次倒入适温的热水,这一次是正式的泡茶过程。
根据茶叶的种类和个人口味,控制泡茶时间,一般在30秒到3分钟之间。
第七步:茶汤倒入茶海泡好茶之后,将茶汤倒入一个茶海中。
茶海是用来保留茶汤的容器,也可以将茶汤均匀混合,使得每一杯茶的味道保持一致。
第八步:舀茶使用铁或竹质茶匙,从茶海中舀出已泡好的茶叶,平均分配到每个茶杯中。
这一步骤不仅能够控制茶叶的浸泡时间,还能保证每一杯茶的口感均匀一致。
第九步:品茗在品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闻茶香、观察茶汤颜色和泡沫状况,从而品味茶叶的优劣和滋味的变化。
同时,小口品尝茶汤,体会茶叶的醇厚和口感。
第十步:回泡茶叶在第一次冲泡之后,还可以回泡多次。
每一次回泡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温度要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通过回泡,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会逐渐展现出来。
第十一步:收拾茶具品茶结束后,要将茶具进行归位和清洗。
将使用过的茶叶扔掉,用热水冲洗茶杯、茶壶等茶具,彻底清除茶渍和异味。
古代泡茶步骤

古代泡茶步骤
泡茶的十八口诀为:鉴赏香茗、孟臣淋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奉香茗、品茗审韵、高冲低筛、若琛复浴、重斟妙香、再识醇韵、三斟流霞。
鉴赏香茗:用茶则从茶藏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鉴赏。
孟臣淋霖:沸水浇壶身,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是先细再粗后梗。
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春风拂面: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
重洗仙颜:迅速例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观舞。
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
游山玩水: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的关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浓度一致,且低斟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称韩信点兵。
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品茗审韵:先闻香,后品茗。
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
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茶汤香醇甘爽,回味无穷。
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九、十、十一步。
若琛复浴:同若琛出浴。
重斟妙香:重复九、十、十一步。
再识醇韵:重复十三步。
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
提高茶道泡制技术的训练方法

提高茶道泡制技术的训练方法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茶艺的泡制技术上有着独特的训练方法。
通过科学系统地训练,可以提高泡茶的技术水平,进而展现出茶道的精髓和魅力。
本文将探讨提高茶道泡制技术的训练方法,以助于茶道爱好者提升自己的技艺。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茶道的泡茶技术首先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茶的种类、产地、采摘季节以及不同种类茶的特点与泡制要求等知识是茶道师傅必备的基础。
通过学习相关的茶叶知识书籍、参加茶道讲座和研讨会,累积理论知识是茶道泡制技术训练的第一步。
二、观摩优秀茶道师傅的泡茶过程观摩优秀的茶道师傅的泡茶过程,是提高泡制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代社会有着很多茶道培训机构或茶艺馆,茶艺表演和茶道比赛也常常举办。
茶道爱好者可以积极参与并观摩优秀茶道师傅的表演,借鉴他们的泡茶技巧和操作方式。
同时,在观摩过程中,注意观察他们的动作、姿势、舞台礼仪等方面的细节,以获得更全面的学习体验。
三、反复练习泡茶技巧泡茶技术的训练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反复练习。
可以购买一些质量好的茶叶,通过自己不断地泡制茶水来熟悉茶叶的特点与泡水的技巧。
要注意掌握水温、泡制时间、泡茶器具的使用等细节。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逐渐提高泡制的难度,比如尝试使用更高级的茶具,尝试泡制不同的茶叶等。
通过反复的训练,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泡茶方法,逐渐提高泡茶的技巧。
四、参加茶道考级或比赛茶道考级或比赛是茶道爱好者进一步提高泡茶技术的重要途径。
国家茶艺师、茶艺大师等级考试每年都会有举办,茶道爱好者可以报名参加。
参加考级或比赛不仅可以通过评委的专业评定来了解自己的水平,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茶道爱好者的交流和比较,从而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泡茶水平。
五、与茶道界的交流与学习茶道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茶道界的交流与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以参加各类茶道培训班、茶道协会或茶友俱乐部等组织,与茶道师傅和其他茶道爱好者保持交流,分享经验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泡茶技艺
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好的效果。
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
一、茶叶用量
饮茶最好用茶壶冲泡,然后再将茶汤倒入茶杯中,这样,不仅有利于茶香的保存,而且还能节省茶叶。
用茶杯直接泡茶,容易使茶香消失,茶汤是先浓后淡薄,影响饮茶效用。
有客来访,泡一杯,饮上一口或二口甚至不饮,客走茶倒,浪费茶叶。
无论自饮或请客,均以使用茶壶为佳。
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
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
二、泡茶水温
泡茶水温对茶汤品质也有影响。
烧开水或煮茶,古人叫“候汤”,对此很讲究。
“活水仍须活水煮,自临钓石汲深情。
”苏东坡这句诗说明好水还要烧得好。
宋代蔡襄《茶录》说:“候汤最难,未熟
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
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难。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写得更加明确具体:“水五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
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古人烧水煮茶的经验,至今仍有参考令价值。
泡茶烧水要求达到沸滚起泡为度,用这样的水泡茶,茶中的水浸溶解得充分,茶汤浓厚,香气充分溢发。
水沸过久,溶解氧和二氧化碳气体大大减少,用这样的水泡茶,有损新鲜滋味。
水未沸滚而泡茶,茶中有效成分不能泡出,则香低味淡。
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
水老水嫩都是大忌。
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
茶叶中含有宝贵的维生素C,是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份,但维生素C的性能,在沸水中很容易被氧化,对一些维生素C含量丰富芽叶很嫩的高级茶,使用鲜开水冲泡,不仅容易破坏维生素C,而且还会产生熟味。
所以宜用稍微烧开的水或烧开后水稍待温度下降一些来冲泡,冲泡时间要短一些,这样方可避免产生闷熟味,使汤色翠绿,滋味鲜美。
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80℃左右为宜。
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
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
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
此外需说明的是,用80摄氏度的水温,通常是指讲水烧开后再冷却至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至于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 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
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
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三、冲泡时间和次数。
这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泡茶要泡多少时间,需要考究。
茶汤颜色深浅明亮和茶味浓淡爽涩,与茶叶水浸出物的数量和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泡茶时间的长短不同,茶叶浸出物在茶汤中溶解的量和质也不同。
泡茶时间要看开水温度老嫩,以及茶量多少而定。
滚水刚开,冲泡随泡随饮,以后随冲泡次数,时间逐渐处长。
冲泡粗茶,
时间比嫩茶要稍长一些。
一般来说,每杯约放3-5 克茶叶,冲入200-300毫升开水,盖上杯盖,待三、五分钟,即可饮用。
泡茶时间不宜过长。
咖啡碱的溶解速度快,茶多酚的溶解速度慢。
泡茶久了,会提高茶多酚的溶解量,增加茶汤涩味。
试验证明,茶多酚和咖啡碱浸出量的比例为三比一,茶味最好。
另外,茶泡久了,香味还易散失,嫩茶会产生闷熟味。
但泡茶时间也不能太短,短了茶汤色浅味淡。
看来泡茶时间三、五分钟,比较科学。
茶叶在泡到三分钟的时候,菘碱达到了最高度,而茶单宁则最低,如果品尝者喜欢泡五分钟,则茶碱含量为75%,茶单宁含量为50%,如果时间再延长,茶碱的功能就会减弱,而茶单宁的功能就会显得太大。
为了达到理想的程度,泡茶必须适时,太早则不足,太迟则已过。
通常泡茶时间以4—6 分钟为宜。
当然,不同茶叶时间要求有长短之分,总的原则是嫩茶短一些,粗茶长一些。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
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
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
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
当喝到杯中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一般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用沸水冲泡3棗5分钟后,其有效成分大部分已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用茶量较多,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第二泡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
也就是说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一般说来,冲泡好茶,头一泡随泡随饮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
茶是消暑饮料中最好的一种,喝一杯茶,通过毛细管散发作用所散发的热量相当于这杯茶的50倍,而饮一杯冰水虽然一时凉快,但实际散热量不及一杯茶的三分之一。
热茶冷却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汤也在发生变化。
如绿茶刚冲泡时,汤色碧绿,转眼就出现黄绿汤色,时间越长,变得越黄。
红茶刚一冲泡,汤色红艳明亮,时间长了,茶汤变红褐。
茶汤的变化,是茶叶内含物的转变,直接降低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如要饮冷茶,可把茶壶中茶汤倒出充满茶杯,加盖盖上,而后放在冷水中冷却。
这样,茶汤接触空气少,防
止氧化变味,又不易散失茶香,有利于提高茶叶的饮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