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湘西文化旅游资源
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对策

dt nt th u u lo a bi eeddo r x t c ddvl m n. ea e s est m n o j dMi aoat, s r ao a t c t a t w s e gdpne nf ie ea ee p etR gr da t el et f ui a a ntnl Wet i h e l r u r n o esn n o d h te T an o i i y e n
摘 要 : 文化旅游 正呈 现出迅猛发展 的势头 , 目前 而文化旅游资源的 开发与保护是文 化旅 游赖 以生存和发 展的基础 。湖 南西部
作为土家族 、 族的聚居 地 , 苗 拥有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 、 神奇独特 的古迹遗存 , 了深厚的 民族文化和独具 魅力的 民俗艺 术形 式 。 积淀
在述评 湖南西部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特色以及特殊作用 的基础上 , 分析 了其存在的问题 , 并提 出了战略构思和对策。 关键词 : 湖南西部 ; 文化旅游资源 ; 开发 和保护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5274 F9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5 112O )0 96 3 10 —84 (O7 1 —0 3 —0
1 引言
秦黔中郡遗址 、 纪念抗 战胜利 的建筑物群 、 被海 内外誉 称为“ 中 国的凯旋 门” ——芷江受降纪念坊 。
湖南 省西部 地区包括 张家 界市 、 湘西 土家族苗族 自治 州、 怀化市 , 共辖 2 个县 ( 区) 总人 口约 94万人 , 4 市、 , 0 土地总面积
c tm r fr B s d o } o s u o a t om. ae n te c mme tr n t ed v lp e t s l c so t ec tr l o f et Hu a i rtc o h rce i c a ds — l nay o } e eo m n r ol e } u u a u o W s o l f o e r f l l tr f n n. spoe t n c a a tr t p t i s n i e ea fn t n h s p p ra a z d i xs n r be a d p o oe ta g o e i g a d i u ci ,ti a l e se i ig po l n r p s d s t y e n e ̄n l o e n y t t m re n Ke r s We tr n n; utr o r t eo re ; e eo m n d p oe t n;o ne me s r y wo d : s n Hu a c u e tui s uc s d v l p e ta r t i c u tr a u e e l sr n co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是一个充满着浓厚民族风情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一直以来都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湘西地区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了当地人民的精神财富。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传承保护工作亟需加强。
本文将探析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湘西民俗文化的主要特点1. 多样性湘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土家、苗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居住在这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包括节日庆典、歌舞表演、宗教仪式等。
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影响,湘西的民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2. 浓厚的宗教氛围在湘西地区,宗教信仰对当地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
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体系,这些信仰体系贯穿着他们的生活和文化活动。
宗教仪式、祭祀活动等传统文化在当地仍然保留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
3. 乡土风情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这主要体现在饮食习俗、民间艺术、民间节庆等方面。
土家族的美食文化、苗家的服饰表演、汉族的传统工艺等,都展现出湘西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尽管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当代社会,受到了诸多挑战,传承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 传承人口减少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人和民间艺术家逐渐减少,传承人口不断流失。
这些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失传,直接导致了湘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的问题。
2. 城乡差异在湘西地区,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异。
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城市里渐行渐远,而乡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这种城乡差异对湘西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对湘西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现代化的文化娱乐方式,这也影响了湘西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试论整合湘西旅游资源的策略

( 三)“ 系统化“包装
旅 游 包装 是全 方位 和系统 性 的 , 包 括 既 景点 、 区的 包装 , 包括 旅 游线 路 、交通 景 也
升级 . 发挥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 。
( )“ 一 资本化“运作
湘 西 . 界 称 为 ” 块 美丽 的 璞玉 谁 外 一 . 能担 当琢磨 此玉 的 能工巧 匠呢7 为了克 服旅 游开 发规 模 小 、资源 开 发和 保护 水 平低 、旅
光旅游、洞穴生活游等新项 目。凤凰的 ” 文 化名城游 . 苗”的东西还不 太多 , ” 古的东 西也很少,汉化的、现代的东西太多了 就
不 奇 特不 神 秘 了。 民族益的极
大化
( )“ 四 捆绑式 促销
整合旅游资源就是为了更好地塑造旅游 产品, 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必然要考虑其如何 促销 , 促销又对资源整合有促进作用 , 有利
西独特 的 藤瓜” 式资源构造的整体来考虑 .
在 根、藤、叶、花、 瓜 等方面大做文章 .
在重点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 . 全面合理地 兼顾各地旅游景区、 景点. 开创湘西及各县 特色旅游的新局面。
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 .资源整合是旅游产 业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有效整合 . 合理组 合和包装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 , 才能快速提
。 , 一囊 譬。誊 0 ≯ 。 。。 _萼 。 。 囊
坡段的悬崖上制作一些壮观的碑刻浮雕供人 欣赏 ,包装寨阳至矮寨 的峒河沿岸田园风
光, 种植观赏生态林和水果林 , 并在河边建 造一些筒车、水碾 、 古渡和吊脚楼 , 形成天
然民族风情园。 再组织一些古式马车队 轿
组合 , 实现旅游资源魅力展示的极大化 , 游
湘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湘西 具有 丰厚 而独特 的 文化旅 游资 源
Hale Waihona Puke 湘西作 为一个概 念具有 广义和 狭义之 分 。广 义的湘 西是地 理概 念 , 指 湖南西部 的山区 , 包括湘 西州 、张家界和怀化 两个地 级市 。狭义 的湘 西是行 政区划 , 指湘 西土家族 苗族 自治州 。本文 采用 的是狭义概念 , 局限于湘西州。 湘西的文化旅游 资源是十分丰富和独 特的 , 既有 不亚于广西 桂林 的山水 自然 风光 , 又有土 家族苗族为 代表 的少 数 民族 风情 , 以及 以沈从文为代表 的文化名人资源 , 形成 了多面的 、立体化 的 文化资源宝库 。 1 . 钟 灵独特 的 自然 山水资源 。湘西 的地 形有 “ 八 山一水一 分 田”之说 , 属于云贵 高原的 东缘 , 是典型 的石灰岩地质 。在长 期的雨水 切割 下 , 自然孕育 出高山怪石林立 , 孔隙暗洞密 布的外 貌, 碧绿的河水 缠绕期 间 , 出现 了许 多峡谷和瀑布 。如乌 龙山大 峡谷 、德夯峡谷 ; 齐梁洞 、堂乐洞 、龙 山火岩溶 洞群 和 中国落差 最 高瀑布 之一 的流 沙瀑布 、玉带瀑布 、大龙洞瀑 布 。还 有南华 山国家森林 公 园和 凤凰 山省级 森林公 园 , 珍稀 动植物 物种繁 多 , 为 自然 山水风光旅游打下 了 良好的基础。 2 . 丰 富多彩 的少数 民族 风情资 源 。湘 西州 内具 有广泛分 布 的土 家族 、苗族 、侗族 等少 数 民族 资源 , 其 中土家族 和苗族 的 比例 较高 , 达 到百分之七十 以上 , 是湘西的主体人 口, 也是全国土 家族 的主要居 住地 。湘 西 的土家族 和苗族 的汉 化程度 小 , 至 今 保存 着古 朴 、独特 的 民俗 风情 。土 家人生 活在 歌舞 中 , 形成 能 歌善 舞的 习惯 。女儿 出阁唱哭嫁 歌 , 办丧事 唱丧鼓歌 , 跳 “ 毛古 斯”舞 , 劳动 时唱田歌 , 喊号子 ; 丰收喜庆跳摆手舞 。土家人用 歌 舞与外界 沟通 , 唱歌跳舞 渗透在 土家人生产生活 的方方面 面。苗 族人 民能歌善 舞 。苗族 的 “ 飞歌 ”高亢 嘹亮 , 极 富感染力 , 舞 蹈 有芦笙舞 、板凳舞 、铜鼓舞等 , 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舞在 正 月 十五 、三 月三 、重 阳节等节 日及建房 、丰收 、迎亲等 日子 里 跳, 舞姿多重 下肢变化 。民间群 众性芦笙舞一般 由二 至五名 男子 吹芦笙 领舞 , 其他 人围一 圆圈踏乐而 舞 , 场面壮观 、气氛 热烈。 竞赛 性的芦笙 舞一般在 节 日或集 会上 由少数 技巧 较高的男女 表 演, 一般 二至四人 , 动作 有大蹲 、屈 身乃 至仰 卧 、倒立 等高难动 作 。苗族 的传统 节 日有 苗年、 四月八 、龙舟 节、 吃新 节 、赶秋 节等 , 其 中以过苗年 最为 隆重 。苗年相 当于汉族 的春 节 , 一般在 秋 后举行 。节 日早晨 , 人们将做好 的美 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 祭祖, 在 牛鼻子上抹酒 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 的酬谢。盛装的青 年 男女跳起 踩堂舞。入夜 , 村寨 中响起铜鼓声 , 外村寨的男青年
打造大湘西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构想

丽中国, 实 现 中华 民族 永续 发 展 。 ” 省 战场 。 这是 国家 扶贫 开 发 战 略 的重 大 造成 湖 南 文 化产 业 新增 长 极 的 战 略部 委省 政 府 结合 湖 南省 情 制 定 了 “ 四 化 创 新 ,对于 推 动 大 湘西 经 济社 会全 面 署 。 大湘 西 是 个 多 元文 化交 融 区域 , 文
两型” 的总 战略 , 以生态 文 明 建设 引领 协调 可 持 续 发展 ,具 有重 大 的现 实意 化 底 蕴深 厚 , 文 化资 源 丰 富 , 文 化 特 色
“ 神 秘 大 湘西 ” 文化 旅 游 品 牌驰 两 型社 会 建 设 , 以长 株 潭试 验 区建 设 义和 深 远 的 历史 意 义 。从 实 现 全面 小 鲜 明 , 带 动 全省 两 型社 会 建设 。打 造 大湘 西 康 程 度 来 看 , 2 0 1 0 年 全 国 为8 0 . 1 %, 湖 名 中外 , 永顺 老 司城 遗 址 、 凤 凰 区域 性
合发 展示范 区 的必要 性和 紧迫 性
践行 “ 美丽 中 国” 理念 , 加 快 生 态
破解扶 贫攻 坚难题 ,突出自身特
加 快 文化 强 省建 设 ,推 动 湖 南科
文明 建设 的重 大举 措 党 的十八 大 报 色优 势 的 内生 需要 。 2 0 1 1 年1 0 月, 国务 学发 展 的 力量 之 源 。省 委 省政 府 加 快 告 提 出 了建 设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事 业 院出台 《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 实施 化两 型 ” 、 实现 “ 两 个 “ 五 位 一体 ” 的总体 布 局 , 强调“ 把 生 态 攻 坚 规 划 ( 2 0 1 1 — 2 0 2 0 年) 》 , 决 定 把 武 作 为全 面推 进 “ 的重 要着 力 点 , 提 出把 大湘 西 打 文 明建 设放 在 突 出地 位 ,努 力 建设 美 陵 山片 区作 为今 后十 年 扶 贫攻 坚 的 主 加 快 ”
湘西边城旅游景点

湘西边城旅游景点介绍湘西边城位于中国湖南省的西北部,是一个充满了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而闻名。
下面将为您介绍湘西边城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和相关信息。
A. 凤凰古城1. 历史悠久凤凰古城位于湘西边城的中心地带,是一个保存完好、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城。
在这个古城中,您可以领略到传统的湖南古建筑风格,欣赏到独特的民俗文化表演,感受到古老的街巷所散发出的浓厚历史氛围。
2. 风景宜人凤凰古城位于湘江两岸,周围山水环绕,景色迷人。
尤其是夜晚,古城的灯光映照在水中,宛如仙境一般美丽。
登上城楼,俯瞰整个古城,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到凤凰古城的美景。
3. 美食文化在凤凰古城,您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湘菜。
这里的美食以麻辣味道为主,令人垂涎欲滴。
在古城的街巷中,还能够看到各种传统小吃,让您的味蕾也得到满足。
B. 张家界1. 自然景观张家界位于湘西边城的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众多自然奇迹的地方。
这里有雄伟的山峰、清澈的溪流、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独特的植被。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天门山和黄龙洞,它们被誉为张家界的镇山之宝。
2. 楼阁村落在张家界的山区中,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楼阁村落。
这些村落建筑特色独特,融合了湖南、湖北等地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古朴、安宁的感觉。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农田、竹林、溪流交相辉映,体验到生活在山间的宁静和恬淡。
3. 名胜景点除了自然景观和楼阁村落,张家界还有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西湖、十里画廊和金鞭溪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让游客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不同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壮丽。
C. 凤凰到张家界的旅游线路为了更好地游览湘西边城的景点,有一条非常推荐的旅游线路,即从凤凰古城到张家界。
以下是一个推荐的行程安排:1.第一天:抵达凤凰古城,游览古城的景点,如沱江、凤凰古城楼等。
晚上可以在古城中品尝湖南特色美食。
2.第二天:乘车前往张家界,抵达后参观天门山和黄龙洞。
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一.引言文化旅游是游客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通过参与相关的旅游活动,享受精神上的愉悦的过程。
把文化融入到旅游地中,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在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也为本地的旅游增添了“内在”的竞争力。
湘西历史悠久, 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丰富, 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条件。
(一)优势分析1.资源丰富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长期以来,湘西各族人民都保持自己本民族的特色的文化,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湘西整个的文化体系和人民的生活习俗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2.发展迅速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近5年来,湘西州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保持20%以上。
到2010年,湘西州接待游客达12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亿元,分别增长18.4%和25.3%,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州经济总量的20.25%,旅游带动就业近20万人。
从此可见,湘西文化旅游发展速度快,发展势头强劲。
3.政策扶持(二)劣势分析1.形象模糊,发展不平衡从湘西地区整个文化旅游产业来看,缺乏统一的旅游文化整体形象,宣传口号及标识系统,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形象模糊。
从景区开发和游客人数来看来看,凤凰古城,芙蓉镇等几个景区明显优先于其他景区,其他景区相对滞后;从行业上看,各地均重视景区建设,而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业重视不够,尤其是对旅游中介服务业管理不够,软环境明显不足。
产业化多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抑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2.产品整体开发不足,产业链条短湘西文化旅游开发的整体性欠缺,且产业链条短,缺少配套产业以及设施。
旅游景区周边饮食住宿条件较差,旅游娱乐活动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参与性和趣味性,品种单一,很难与旅游者融为一体,缺乏吸引力,完整系统的旅游产业链还需完善。
3.文化旅游策划人才匮乏湘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过于分散,需要具备独特创新理念和丰富市场运作经验的策划人员对其进行整合、包装和推广。
湘西周边旅游景点

湘西周边旅游景点
湘西地区是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以下是一些湘西周边的旅游景点:
1. 赫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西赫山镇,是中国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拥有云雾缭绕的山峦和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
2. 凤凰古城:位于湘西吉首市境内,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
古城建于明代,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建筑,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3. 张家界:位于湘西张家界市,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张家界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壮丽的景观
而闻名于世,包括世界上最高的自然桥石门、被誉为"南天一柱"的天门山、以及以其巍峨奇特的石柱群而著名的张家界国
家森林公园。
4. 茶陵石人山:位于湘西茶陵县,以其奇特的石柱群而闻名。
这些石柱高耸入云,形如人形,构成了一个壮观而独特的景观。
5. 湖南大峡谷:位于湘西洞口县,是湘西地区最长、最深的峡谷之一。
峡谷内有丰富的植被和壮丽的水景,是一个适合徒步和观光的地方。
6. 如东岳阳古城:位于湘西永州市东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城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古代街巷,是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好地方。
以上只是湘西周边旅游景点的一小部分,这个地区还有很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湘西文化旅游资源之我见一、问题的提起“骤雨不终日,暴风不终朝”这句话说明任何物象都不可能永远处于巅峰状态。
以凤凰为龙头的湘西旅游业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其巅峰期已过,目前正处于巅峰保持期。
从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仍呈攀升态势甚至还会出现一个新的高潮势头,但那是产业发展惯性使然,这正如每日气温的变化一样。
拿气温的变化来说,从理论上讲每日气温的最高值在正午十二点钟,十二点一过气温便会下降。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过了十二点,气温并不会下降而是会继续升高直到十四点左右才会出现气温最高值,这是气温上升的惯性使然。
实质上过了十二点,促使气温上升的热源——太阳光度已渐趋减弱,气温上升的整体态势是趋弱的。
湘西的旅游业目前正是这样一种态势:表面看,客量攀升,来势喜人,然而这是一种真实的假像,实质是目前湘西旅游业的回光返照。
湘西的旅游业已呈强弩之末,这是国内整个旅游行业的大势,也是符合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事物发展规律的,是事物发展的常态。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强弩未达“末”之前早做准备,早做谋划,以便更长时间的保持湘西旅游产业的巅峰期。
那么,怎么样才能保持湘西旅游业的长盛不衰呢?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二是湘西州自身内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也就是内因外因的问题。
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是外因,自身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则是内因。
本文拟就影响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因做一探讨。
尽管湘西旅游资源丰富,然而经过十多年的挖掘开发,可以说能开发利用的都已开发利用了,很难再开发出新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尽管已近乎全面开发,但所得的效益还远远小于所应获得的效益,没有发挥出湘西固有的旅游资源在促进湘西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可以发挥的作用。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湘西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被科学合理地整合,各资源点都是各自为政,竞相搞粗放式开发经营,在旅游市场上形成不了合力。
旅游资源没有整合,缺乏合力,严重地迟滞了湘西旅游产业的发展。
所以整合湘西旅游资源以保持湘西旅游业发展的旺盛势头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二、问题的根据(一)湘西旅游资源概况作者生长于农村,工作在县城,长期关注土家族、苗族文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致力于湘西旅游事业,对湘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历程颇为了解。
本文所说湘西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湘西则为包扩张家界市全部和怀化市大部在内的整个武陵山区,即古巫州地,唐初著名的巫州平獠之战的古战场,也就是《凤凰厅志》所载的“唐时都督某,镇抚溪苗”的发生地。
“镇抚溪苗”后的五十年出现了黄丝桥兵城,黄丝桥城就是为了固守“镇抚溪苗”的成果而构筑的,此是另一话题,在此不再赘述。
湘西旅游资源丰富,从总体上看可以归为两类即自然资源景观和人文资源景观。
湘西地处“古五溪”腹地,域内山高林密、溪河纵横,是楚巫文化圈的中心区域,在信鬼不信神的楚巫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在求生存的狩猎与征战的需要下,在对生命的追求与渴望中,在长期的土司自治、苗汉隔离,“汉不入境,蛮不出峒”的环境里,族民自强不息,形成了“呷得亏,霸得蛮,不怕死”的优良品格,酿就了许多不为外人知悉的“谜”,这些“谜”就是湘西独特的文化,自然且优美。
笔者有幸生长在这里并承接该课题,多次参加土家族、苗族文化的研析,情至深处,有感而叹:湘西是一块文化的厚土,生长在这里的人们没有理由“拿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湘西旅游资源是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石,湘西旅游产业是湘西旅游资源传承的载体。
我们应致力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
旅游资源的开发,鉴于湘西旅游资源目前开发的现状,现在开发的实质就是对旅游资源的整合。
整合湘西旅游资源首要的就是摸清旅游资源家底。
湘西的自然景观资源独特优美,大自然的原汁原味浓烈;湘西的人文景观资源繁多厚重,历史文化的穿透力强。
由于湘西历史悠久,楚巫文化源远流长,这就使得湘西的人文景观资源在湘西的旅游资源中所占的份额远多于自然景观资源所占份额,这就决定了我们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应着重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1、湘西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资源(1)湘西之美在于山。
湘西为湘川咽喉之地,这里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奇石美,名胜迷人。
巍巍武陵是湘西的脊梁,形似睡美人的八面山,莽莽苍苍的高望界……她们或林海绵亘,荫天蔽日;或珍禽异兽,不绝于野;或如草原,一望无边。
这里有龙山乌龙山、古丈红石林、凤凰天星山三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形成鼎立之势。
境内还有南华山(凤凰)、不二门(永顺)国家级森林公园,太平山(龙山)、卧龙峡(古丈)省级森林公园;还有保靖白云山、永顺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堪称桥梁奇迹的主跨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矮寨特大悬索桥等,可谓满眼尽收异石奇景,移步皆通秀丽风光。
(2)湘西之美在于水。
湘西州境主要河流水系,内有沅江干流过境,蜿蜒曲折,是湘西通往外界的主干;武水干流横穿东西,过境一线,攸关“盘瓠辛女”摇篮;如诗如画的酉水,绝壁险滩,是湘西亘古不息的血脉;含情脉脉的沱江,景色迷人,令人流连忘返;惊险刺激的猛洞河,两岸青峰耸峙,无愧“天下第一漂”;来去无踪的皮渡河,修竹夹岸,十里长廊一画屏……湘西八县市河流段、水库、山塘数竟高达216个。
她们犹如镶嵌着颗颗珍珠、熠熠生辉的玉带,赐予这块圣地以仙灵之气。
2、湘西的文化厚重中内外游客冲着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神秘湘西而来,如只让他们看到湘西的奇山异水,而不让他们尝试着解开湘西的“神秘”,领略湘西之美的神韵,他们则降低了来湘西旅游的品质,错过了和湘西之“魂”——文化的零距离接触。
而对于湘西文化来讲,则失去了走向世界的机会。
湘西山水之灵气、地里之特殊、文化之碰撞,铸就了湘西文化的符号——湘西的男人和女人。
男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历尽沧桑的宽容,一种返璞归真的真诚,一种悲天悯人的处世观念,一种对友情、亲情、爱情始终如一的执着。
女人则如一朵山花,一抹华云,灵秀天成,美得水灵,丑得精灵,既有湘女的多情,又有川妹的热辣,真乃清水一芙蓉。
湘西的男人和女人无不透露出湘西文化的厚重。
(1)非物遗产类。
截止2012年底,湘西非物质文化资源涵盖10大门类3200多项,列入国家级名录的有26项、省级的有58项。
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4位。
2004年湘西成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唯一进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的地区。
2010年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文物史迹类。
具有代表性的有:能带你寻梦千年的龙山里耶秦简,有记录民族发展史诗的凤凰古城、溪州铜柱、老司城、黄丝桥古城、特色村寨,有叙说民族不断抗争的南长城等。
(3)文化艺术类。
具有代表性的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的古建筑老司城祖师殿,还有土家族茅古斯舞、“红灯千盏人万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辉煌艺术,跳花节、花灯戏、咚咚喹、打镏子、西兰卡普、银饰制作、蜡染工艺、赶尸放蛊、刀山火海、苗家武术等等,无不体现淳朴的民情和独特的神奇民俗。
(4)人类起源传说物证类。
秦简的发掘与各种考古资料足以证实,这里是人类发祥地之一。
这里还流传着齐天大水、东方“诺亚方舟”的传说;还流传着高辛帝率盤瓠征战蛮夷(见《后汉书.蛮夷传》),盤瓠得胜后带回“金谷种”的故事。
可以推断,这里的人们最早完成从采集渔猎向原始农业的过渡,距今约一万二千五百多年的“玉蟾岩稻作文化遗址”是最有力的佐证;还有与龙文化配对的“凤凰”文化;还有人类祖先之一——盤瓠的发源地。
有多座凤凰山(仅凤凰县境内就有三座)、盤瓠洞等存世实景。
人类起源的传说让人听得见、景观让人看得见、实物让人摸得着,当然能引起游客足够的寻根问祖、探险猎奇、休闲观光的兴致。
(5)名人史实类。
据不完全统计,湘西州人文存量居湖南第一,历史文化名人数量超过全省平均数1.5倍。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奇异山水赋予了湘西人勤劳朴实、能歌善舞、睿智彪悍、俭朴率真的性格。
现在来到湘西还可以看到、体会到湘西人古道热肠的优良传统。
湘西人居内可称“王”:彭氏“土司王”历时800余载;“湘西王”陈渠珍统领湘西达半个世纪。
湘西人出境可当“官”:湘西人坚信,只要肯拼,就能衣锦还乡。
仅凤凰县历史名人就有:乾嘉苗民起义的杰出领导者吴天半,抗英名将郑国鸿,率先加入“敢死士”后官居贵州提督的田兴恕,全国政协七届常委、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政委、第一任专职政治委员李振军,中国科学院院士肖继美,一生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的民国第四任民选总理熊希龄,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画坛怪才黄永玉……当攸关民族存亡时,凤凰人照样挺身而出,纪实小说《血战嘉善》就是一个对凤凰人忠诚侠义、“不怕死”品格最为经典的写照。
(6)饮食文化类。
湘西土家族、苗族皆是古老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饮食文化有其别具一格的独特性。
尤以米豆腐、蒿菜粑、腊肉、糖撒、酸鱼、血耙鸭、社饭、菜豆腐、豆腐乳等闻名于世。
(二)湘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1、历史悠久,增强民族自信土家族人自称“密基卡”,译成汉语:“密基”是“土家”,“卡”是“族”或“大家族”。
老土家自称是“土龙地主”、“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土家族称苗族为“白卡”,译成汉语是“邻居的人”。
可见土家族、苗族皆是古老的土著居民。
保靖县洞泡山出土的18种哺乳动物化石,说明120万年以前,湘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存在,花垣县边城镇考古表明,1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这里。
可以推断,有人类时就有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一直居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2、区位优势,促进我辈自励湘西州地处内陆腹地山区,是传统意义上大湘西的区位中心。
因319、209国道、229省道交融,包茂高速、枝柳铁路贯穿全境,吉张、吉常、吉大、吉怀、吉恩高速向四周放射,州府吉首成为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经济圈交通的中心,具备成为大湘西和四省边区的游客集散中心的条件。
再站高一点,湘西地处联通重庆经济区和长株潭经济区的中间地带,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
交通是发展旅游的瓶颈,湘西在近3——5年还需加大跑项争资的力度,多修几条高速、高等级公路,甚至走招商引资、自筹自建的办法也必须尽快破解交通瓶颈,畅通特色景点交通。
3、个性优势,激励地区自勉游客旅游动机之一就是探秘猎奇心理,他们所感兴趣的也是异质文化的不同点、特殊点。
湘西历史悠久,可上溯十几万年,文化旅游资源尤具个性,很多东西是“唯独我有”的。
如在音乐舞蹈方面有:土家族单簧竖吹乐器——咚咚喹,制作虽然简单,却能吹出欢快清脆的旋律;原生态的山歌、船歌等;还有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中外来宾称誉为“千年不老茅谷斯”舞;苗族的接龙舞等。
如在衣食住行方面有:土家族苗族服饰、“酸、辣、鲜、腊”的吃货、吊脚楼等。
如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信鬼不信神、赶尸放蛊、袖里乾坤等。
因此,我们可根据自身实际,结合自身的人文和特色优势,营造一个逼真的文化背景,将“唯独我有”的产品做大做强,使我们的产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