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资源整理

合集下载

文旅资源利用方案

文旅资源利用方案

文旅资源利用方案1. 引言文化旅游资源是一座城市的独特财富和发展优势,合理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文旅资源利用方案,其中包括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市场推广和发展战略等内容。

2. 文旅资源的挖掘和开发2.1 挖掘地域特色资源通过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挖掘地域特色资源。

例如,对于历史悠久的古镇,可以挖掘其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手工艺等;对于风景秀丽的山区,可以挖掘其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

2.2 整合资源优势整合地域内文旅资源,通过构建资源网络,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例如,将历史文化景点和自然风景区相连,形成旅游线路;将传统手工艺作品与文化展览相结合,丰富文化旅游产品。

2.3 引进外部资源在挖掘本地资源的基础上,引进其他地区或国际上的优质文旅资源,通过互联互通,丰富本地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

例如,引进国外文化艺术表演团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引进其他地区的旅游业成功经验,进行合作交流。

3. 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3.1 定位目标群体根据所处地域的特点和资源优势,明确目标群体。

例如,如果所处地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将目标群体定位为文化艺术爱好者;如果所处地域景色优美,可以将目标群体定位为自然风光爱好者。

3.2 设计旅游线路根据目标群体的需求和资源的特点,设计各类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线路设计要充分考虑交通便利性、景点连贯性以及文化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3.3 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根据资源和目标群体的特点,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例如,可以开发主题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体验、民俗文化表演等。

4. 市场推广和发展战略4.1 建设品牌形象通过宣传和推广,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可以通过策划各类文化活动、举办文化旅游节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4.2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类媒体渠道、社交媒体平台等途径,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

太原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太原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太原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有: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

1、自然旅游资源
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

2、名山大川: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

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

洞石雄关:山西境内太行、吕梁、中条山中有多处石灰岩溶洞,如沁水白云洞、壶关紫团洞、盂县万花洞、玉华洞、太原天龙山溶洞、忻州禹王洞等,大都保存完好,洞体广阔,钟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已对外开放,供人游览。

3、人文旅游资源
山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众多的古代建筑——宫观寺院、历代古塔、石窟造像、彩塑壁画、古城关隘、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传
世珍宝及风情民俗、风味名食、烹饪技艺等文化遗产。

“山西——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之称,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认同。

文化和旅游资源分类表

文化和旅游资源分类表

文化和旅游资源分类表以下是关于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分类表:1. 自然景观类:- 山脉、山峰和岭系- 湖泊和水源- 河流和瀑布- 海洋和海岸线- 森林、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2. 历史遗址和古迹类:- 古代城市遗址- 古代建筑物(宫殿、寺庙、古塔等)- 古代墓地和陵墓- 历史战场和要塞3. 传统艺术和表演类:- 戏剧和音乐表演- 舞蹈和芭蕾- 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 传统节日和庆典4. 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类:- 文化遗产村和历史街区- 博物馆和艺术画廊- 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机构- 古老的图书馆和收藏品5. 原住民文化和民族风情类:- 原住民村落和保留区- 传统民族工艺品和服饰- 独特的民族音乐和舞蹈表演- 民族美术品和手工艺品6. 宗教遗址和宗教仪式类:- 古代宗教圣地和建筑物- 宗教节日和仪式- 宗教艺术和雕塑- 神庙和寺庙7. 美食文化类:- 传统菜肴和烹饪技巧- 食品市场和街边小吃- 烹饪课程和美食导览这些分类是为了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不同的分类可以相互结合,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同时,这个分类表也可以用于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中,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

文化和旅游资源是世界各地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旅游业不仅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下面将逐一介绍上述文化和旅游资源分类表中的各类资源。

首先,自然景观类是指各种自然地貌和地理特征。

山脉、湖泊、河流、海洋等自然景观因其壮观和匠心独具的美丽景色而吸引着大量游客。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和探险家。

而尼亚加拉瀑布则以其壮观的景色赢得了世界知名度。

其次,历史遗址和古迹类是游客们了解世界历史和文化的绝佳途径。

古代城市遗址、古建筑物和墓地等都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和文化积淀。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世界的奇迹,它们代表着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工程成就。

而中国的长城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其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利用方案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利用方案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利用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

然而,许多地方的文化旅游资源存在分散、单一利用等问题,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潜力。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利用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方案内容1. 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在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之前,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地方的独特文化特色。

通过调研和文化资源丰富性评估,确定每个地方的特色文化元素,包括传统习俗、民俗艺术、历史遗迹等。

这有助于明确资源整合的方向和目标。

2. 构建合作网络为了更好地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文化机构等应建立紧密的合作网络。

通过合作,可以共同开展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推广,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

同时,还可以建立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以便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各方的合作效益。

3. 创意设计旅游线路基于各地文化特色和资源的整合,设计创意的文化旅游线路。

线路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科技手段,比如增加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4. 加强宣传推广在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宣传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各种渠道,如旅游网站、社交媒体、地方活动等,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

通过精美的宣传图片、生动的文字描述,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并踏足这些地方,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5. 探索新型文化旅游业态除了传统的文化旅游形式,还可以积极探索新型的文化旅游业态。

比如文化旅游+农业、文化旅游+体验活动等,将文化元素与其他领域进行有机结合,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旅游产品。

这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方案目标通过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方案,期望实现以下目标:1. 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2. 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吸引力,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3.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4. 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提升地方形象和品牌价值。

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资源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挥,使全球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促进以人为本的旅游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涵盖了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第一,历史遗址。

历史遗址是指相关地区历史上有某种文化活动发生的场所,这一类资源具有重要历史渊源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文化旅游资源中不可多得的一类。

通过对历史遗址的研究,可以将其历史文化知识传递给游客,令其更加深刻地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第二,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是指当地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的旅游景点,它们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文化旅游资源中最具价值的一类。

通过参观这些景点,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当地的文化景观,进一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第三,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是指当地的文化传统,它丰富多彩,充满乡土气息。

民俗活动包括各种民族文化表演、体育项目、传统美食等,能让游客深入接触到当地的特有文化、习俗和风俗。

第四,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是一类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它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习惯。

文学艺术包括各种文学作品、动漫作品、电影作品等,通过阅读与观看,游客可以全面体会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

- 1 -。

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乡村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如何有效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下面将就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展开讨论。

一、挖掘文化底蕴在乡村振兴中,首先要妥善处理文化资源。

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包括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乡土建筑等。

挖掘这些文化底蕴,让其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是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

二、保护历史遗迹乡村中往往保存着许多历史遗迹,如古代建筑、碑刻等。

这些遗迹承载着乡村的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保护这些历史遗迹,不仅可以让游客领略乡村的历史风貌,也可以为乡村的发展增添独特的魅力。

三、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乡村振兴中,要注重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包括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等。

这些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弘扬乡村的传统文化,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四、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挖掘乡村独特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的文化品牌,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整合资源开展文化活动在乡村振兴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文化展览等,吸引游客和游客参与,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六、加强文化教育乡村振兴过程中,加强文化教育,提升居民文化素质,不仅可以增强居民对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也可以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道路交通、酒店旅馆、文化展示场馆等。

只有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八、引导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需要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科学规划乡村发展,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文化旅游的重要性。

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手段,通过旅游活动,来体验、感知、传承和发展文化的一种旅游方式。

文化旅游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心理素质,也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而文化旅游的核心就是文化旅游资源,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好文化旅游资源呢?一、发掘并整合文化旅游资源要开发和利用好文化旅游资源,首先要发掘出这些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生态环境、文化遗产和美食等。

比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苏州的园林、泰山、黄山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旅游资源,是因为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因此,要开发好这些资源,就要对它们进行深入的挖掘,了解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形成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其次,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也是重要的一步。

文化旅游资源往往是分散的,要将它们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文化旅游线路,从而提高旅游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比如,苏州的古城区,整合了苏州园林、苏州古城、苏州博物馆和吴文化等多个旅游景点,形成了一条苏州文化古城游览线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二、建设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是开发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形式。

文化旅游产品可以是旅游景点,也可以是旅游活动,还可以是文化体验。

旅游景点是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

旅游活动是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形式之一,比如文化节、庙会、民俗表演等,要利用这些活动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消费。

文化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比如传统手工艺制作、茶艺表演、古老习俗演绎等,让游客感受到本地的文化生活和历史。

三、加强文化旅游宣传和推广开发和利用好文化旅游资源需要强有力的宣传和推广。

宣传和推广是将文化旅游资源向游客进行展示和介绍,是让游客了解文化旅游产品和品牌的重要手段。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增加,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变得愈发重要。

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开发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

本文将从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义、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整合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义文化旅游资源指的是拥有文化价值、具备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它可以包括历史遗迹、文物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等。

这些资源不仅具有历史、文化的内涵,还能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兴趣。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重要性1. 促进旅游业发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2. 保护文化遗产:通过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加强对历史建筑、文物等的保护和修复,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传承。

3. 传承文化精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展示历史和文化,还有助于传承传统的价值观念、技艺和民俗习惯。

三、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1. 提升资源品质: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品质是开发的关键。

通过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文物,提供全面的解说服务,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2. 深挖文化内涵:旅游开发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将历史故事与旅游景点相结合,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了解和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3. 创新旅游产品: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推出具有独特性和独创性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4. 加强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渠道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到来。

四、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1. 协同发展:不同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合作开发,形成区域间的互补和协同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文化旅游吸引力。

2. 交通互联:发展文化旅游还需要解决交通问题。

通过建设交通枢纽、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游客的交通便利度,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

3. 提供综合服务:为了更好地整合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提供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包括餐饮、住宿、交通等,提升游客的体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它可以凸显一个城市、景区和度假区的个性,提升其品位和内涵,丰富游客体验,促进游客消费。

但是,知易行难。

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旅游?很多地方还是十分困惑、成效不大。

在此,本人做一些总结。

一、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路径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

这一工作,文化部门责无旁贷。

要分门别类,以图片、录音、录影、书籍、杂志等多种形式对于各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库。

其次,必须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

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

中国是文化大国,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

地方官员往往引以为自豪,号称自己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

但是,它们有的是遗迹(如古田会议会址),有的是遗址(如赤壁之战),有的是传说(如“黄粱美梦”),有的是风情(如开渔、民歌)。

他们往往具有“小、散、虚”的弱点。

一个凄凉的墓、一个残缺的碑,一个空中漂浮的传说。

1000年历史的,往往只能看到近10年重修的新建筑,有的什么都没有,只是废墟;有的已经无处可寻,只有传说。

哪些文化资源可以做旅游,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游吸引力为标准。

一般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素材是:
1.地方建筑。

民居、桥梁、城池、寺庙等,展现地方民居的风格、材料特点,让游客体验其功能;
2.地方曲艺。

如山歌、地方剧。

对于外地的旅游者,由于存在语言差异,宜以技术手段加上内容解说以能理解和欣赏。

3.地方饮食。

包括地方菜、茶、咖啡、水果等等,应尽量向游客展现其魅力。

4.民俗节庆。

例如元宵举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烧龙灯,还有客家山歌节、擂茶文化节、客家艺术节等。

5.历史渊源。

重大历史事件(如战争战役)、名人事迹。

6、民间工艺,如刺绣、年画、剪纸等等。

工艺品的用材,宜尽量使用当地的独特材料,例如韩国济州岛用火山灰石头雕刻的民间宗教人像。

第三,选择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

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
1、博物馆。

这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些专题博物馆(如雷州石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

2、主题园、风情村(镇)和街区。

如凤凰、周庄、阳朔西街(从开发手段上属于“原生自然式”)、西安大唐芙蓉园和不夜城(“复古再现式”)、台湾九族文化村和云南民族文化村(“集锦荟萃式”)、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原地浓缩式”)。

3、表演。

如丽江《纳西古乐》、郑州《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各地《印象》系列。

4、嫁接。

主题化——主题酒店、主题餐厅、主题度假村。

如苏州网师园的“古典夜园”、北京“傣家村”餐厅、台湾的大唐温泉物语(唐文化)、广东河源的御临门温泉度假村(巴厘岛民俗文化)、北海的海景桃源酒店(木雕文化)。

巴厘岛的威斯汀度假酒店,就是一个充分融合了当地文化的旅游度假村。

5、节庆。

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古尔邦节”、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等,其本意并非为了发展旅游业,不会长年存在,但在节庆期间会吸引大量的旅游者。

一些地方的文化载体分布比较分散,如典型民居、展览馆、表演场地、名牌小吃餐馆等各在一处,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短期内不能集中到一个旅游景点内,只能采取“串点连线式”开发方式,组合包装为一个精品线路产品,供游客整体购买。

在形式上它与“北京一日游”、“广州一日游”是一类的,只不过后者内容不一定是文化旅游。

它对于散客主要通过旅行社和散客接待中心组织,需要更大的宣传力度。

自驾车的游客需要得到更多的信息指导才能够成行。

第四,巧妙营销、强力营销。

要有文化营销意识。

例如制造媒体热点事件,努力争取国家和世界有关荣誉,争取进入课本教材,争取列入影视场景。

宝鸡法门寺通过佛指舍利巡展港澳台大型活动以及中央电视台系列片的演播成功地扩大了影响力。

对于经费有限的文化旅游景区,低成本的网络手段要积极运用。

德庆龙母庙采用了短信营销策略,对于宗教文化旅游景点是一个创新。

要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四大原则:
1、存真。

尊重历史,不戏说。

可以再现,但是不一定全盘恢复。

例如柏林墙,保留一段即可。

要修旧如旧,尽量用传统材料和工艺。

2、做深。

挖掘其内涵,丰富其内容。

文化旅游要象讲课一样让游客通过游览完全了解那段历史——前因后果、大小人物、喜怒哀乐。

要注意用细节打动游客。

3、活化。

不但要把虚的文化做“实”,让游客能够直接看到,而且要做“活”。

我们不能够高估游客对于文化的欣赏水平。

不能够简单地放几个雕塑、摆几个玻璃柜子和凳子椅子。

中国的博物馆之所以不受游客欢迎,原因主要就是没有活化文化。

要通过演出、互动、声音、影像等让人感受文化。

4、延展。

要把文化旅游资源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发利用,不能搞纯粹的“门票经济”,不能局限在静态观光层面,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商品、参与性娱乐。

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四大手法:
从国际国内的发展实践看,文化旅游产品应当有一定的规模,尽量集中布局,“小弱散差”的状态是难以吸引游客的。

在区位市场有潜力的情况下,要创造条件,做出规模。

如何“借题发挥”、做大做强?可以采用四大手法:
1、归“类”:从点做到类。

抽象化。

如胡雪岩的题材,他属于徽商,可以做整个徽商的文章。

黄埔军校,可以做出世界军事的文章,结合介绍世界著名军校。

2、扩“面”:从点做到面。

如广西壮族一些地方的铜鼓文化,可以做出全国或者世界鼓文化的文章。

3、延“线”:把点拉长出它的发展历史链。

如宁波东钱湖的宰相石碑遗存做出南宋石刻公园,介绍中国石刻发展历史。

一个古海港,可以做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风情、航海贸易发展史的文章。

4、拓“链”:形成产业链。

如梁祝故里,可以利用其民间故事,做出婚庆文化产业,做出爱情文化产业园区。

如果按照这四大原则、四大手法,完全可以化资源为产品,化无形为有形,化虚为实,化小为大,打开市场。

最后要提的一点是,发展文化旅游不必拘泥于本地文化。

关键是在于客源市场定位。

如果面向的是本地及周边市场,可以采用异域文化。

如果面向的是外地市场,做本地文化比较好一点。

例如一个城市如果有多个温泉,不宜强求其全部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那样会导致雷同竞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重庆市要搞“五方十泉”,不可以十个温泉都搞巴渝文化。

有一两个把地方文化传承下去就可以。

投资商也不会答应这样的要求的。

企业投资旅游项目,应当以市场需求、投入产出为判断准则。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要引导投资商提高文化水平和市场经营水平,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投资商懂文化不懂经营,搞成博物馆自己孤芳自赏;或者就有经营意识不懂文化,没有做出精品。

做旅游必须懂旅游,懂旅游必须多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