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案例分析

室内污、废水合流排放,室外雨、污水分流。
废水防治 环

保 护 设 计
固体废弃 物影响防 治
噪声污染 影响防治
厨房废水经隔油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系统。 水泵设计采用低噪声节能型产品,所有水泵均设计有隔振装置。
建成后每天排放的生活垃圾处理采用袋装化,每天由专人负责统一收 集清运到楼外,并注意清运时密闭和清运时间,再由环卫部集中处理。 歌剧厅、音乐厅、小剧场采用消声隔震处理方式 其它暖通设备及其机房采用消声减震方式。
9
人工湿地 (左:处理中水,右:处理雨水)
2.当前国内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10
当前国内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
节能技术 围护结构节能:呼吸幕墙、屋顶绿化 绿地准甲办公楼 地上建筑面积约为2.5万㎡,两层地下室。
内外幕墙设有可控制的进风口、排风口、遮
阳板和百叶等,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下
展示及实验空间深凹窗设计
办公空间连续条形窗设计
7
国内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深圳建科大楼
遮阳:针对夏季太阳强烈的特点,在大楼的西立面和部分南立面设置了 透光比为20%的光电幕墙,既可发电又可作为遮阳设施减少西晒辐射得 热,同时设计有遮阳反光板等外遮阳措施。可调节的中空百叶遮阳等, 降低了夏季空调冷负荷需求。本工程根据建筑形态、功能需求等选择不 同的建筑遮阳形式,如自遮阳、遮阳反光板、竖向遮阳构件、内遮阳、 活动推拉百叶遮阳。
屋面
风机 变频 技术
采用挤型聚苯乙烯保温板 送风和排风机的电机均设计为变频电机,使送风量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暖 通 设 备 节 歌剧 能 厅下 设 送风 计 系统
观众厅的送风方式均为座位下送方式,增加了人的舒适感,减少冬季空 气温度垂梯度的影响。椐计算下送风比传统的上送下回方式可节约l/3 左右的冷量。

绿色建筑案例

绿色建筑案例

绿色建筑案例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创造健康、可持续的室内和室外环境的建筑。

下面是一个绿色建筑的案例。

上海华彩大厦是一座在上海建造的绿色建筑。

该大厦是一座高达30层的办公楼,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

它通过采用多种绿色建筑技术和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能源效率,创造一个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首先,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华彩大厦采用了可再生材料和资源,如再生木材、可回收材料和低VOC涂料。

这些材料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降低了室内有害物质的排放。

此外,大厦还采取了节约用电和节水的措施,如高效照明系统和低流量水龙头。

其次,华彩大厦还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

太阳能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大厦提供电力。

地源热泵系统则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来提供供暖和制冷,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大厦还设置了大面积的环保景观和绿化覆盖物。

这些绿化覆盖物不仅美化了建筑物的外观,还提供了更好的空气质量和温度调节效果。

室外景观还可以收集雨水并用于灌溉,减少了自来水的使用量。

在室内,华彩大厦采用了高效的空调系统和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

这些系统能够提供一个舒适的温度和空气质量,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

总体来说,上海华彩大厦是一座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

通过采用可持续设计和建造策略,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以及优化室内和室外环境,这座大厦成功地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和可持续的工作环境。

这个案例展示了绿色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参考。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开始意识到建筑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类型,如何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实践绿色建筑理念,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探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绿色建筑实践。

首先,我们来看位于上海的“绿地中心”项目。

绿地中心是一座由混凝土结构构成的高层写字楼,整体设计融合了自然光、通风和绿色植被。

建筑外墙采用双层玻璃幕墙,有效隔绝了热量和噪音,减少了能源消耗。

此外,建筑屋顶设置了绿色种植区和太阳能发电板,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其次,我们来看纽约的“帝国大厦”项目。

帝国大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混凝土结构摩天大楼,为了提高建筑的能效和可持续性,建筑师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节能改造。

通过更新加装更节能的机械设备、优化建筑物理系统,以及加强隔热材料的应用,帝国大厦成功降低了能源消耗,并获得了LEED(领导能源与环境设计)铂金级认证。

最后,让我们看看位于东京的“温室公寓”项目。

温室公寓是一座混凝土结构的住宅建筑,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气候条件和环境要素。

建筑外墙采用透明材料,利用温室效应将阳光和空气引入室内,减少了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耗。

此外,建筑屋顶设置了太阳能热水器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了能源的再利用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实践绿色建筑理念,既可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能效,又可以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和用户舒适度。

建筑师和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材料,创新设计理念,不断探索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共同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的案例分析

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的案例分析

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的案例分析1 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

据统计,建筑活动使用了所使用的资源和能源总量的40%,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垃圾总量近一半。

因此为了保护有限的资源,必须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在建筑领域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基础上,还必须不对后代人需求产生危害,这对人类永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但在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十分难以推动,取得成效也较困难。

对我国而言,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中国人口数量巨大,发展任务迫切,每年的建筑量和建筑速度居于世界第一,资源消耗量增长十分迅速,但人均占有资源却位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

在46种支持性资源中,我国到2010年仅仅有20种资源能够实现自给,其余则需要大量要依靠进口。

当前在石油、水、土地、林业等资源上不足已对我国的经济发生产生影响。

近年来,我国原油净进口量大幅提升;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夏季许多城市忍受缺水之苦;人均耕地不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土地的沙漠化十分严重。

因此,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最突出是节约能源,在建筑设计建设中包含三个方面:低碳建筑设计;低碳建筑施工,低碳建筑的运营。

开展绿色建筑设计是国家节能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的绿色设计新理念逐渐成为建筑师的追求目标。

2 绿色建筑设计概念及其内涵2.1绿色的概念“绿色”是指能把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的植物颜色。

植物是自然界生命活动的基本环节,是人类生存的主要支持系统,象征着生命运动,象征着存在物之间的和谐与协调。

在实际应用中,狭义的绿色指的是大自然,是自然生态的象征。

人类经过发展,获得了丰富的现代文明,重返田园是是不可能的。

但是,人类需要以新的“绿色”眼光对已有文明重新审视,以保持生态平衡的方式求发展。

这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更积极的“绿色”概念。

现在所讲的绿色建筑技术就属于广义的绿色。

绿色建筑 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 案例分析

3.1 风(南立面)
如地下空间通过南北水景、下沉庭院形 成通风道 ; • 底层整合通高玻璃固定窗窗框设计可开启 导风口 ; • 2~4 层南立面设计研发适合多种气候条件 通风的“呼吸窗”,结合每层阳台设计可 调节导风门. 导风门 呼吸窗
绿植
3.1 风(北立面)
底层挑空等候区朝向组团道路斜筑一道导风墙 ,形成入口自然通风、遮荫的“通风廊” ; • 建筑北侧设计嵌入“生态核”,形成竖向自然通 风热压拔风道。
3.生态策略
1.功 2.风 3.光 4.绿
5.废
6.雨 7.热
3.1 功
• 设计本身是集生活空间与工作空间 于一体的建筑,我们生活、工作在 这样的建筑内,与传统的居住与工 作分开的生活方式相比,减少上下 班交通产生的CO2排放。 • 我们将建筑的主体功能从南至北进 行了一个合理的分布,从南到北依 次为:(南侧)阳光房——住宅— —交通——工作区(北侧)。 • 白天人们在建筑的北侧工作,而南 面的阳光房在白天收集阳光所带来 的热量,让人们在夜晚归来时不那 么明显地感觉到寒意。
• “沪上”映像: 传统建筑元素:里弄、山墙、老虎 窗、石库门、花窗 生活生态语汇:穿堂风、自遮阳、 自然光、天井绿 高密度城市特征:“大都会”“大 上海” 季节气候特征:夏三伏、冬三九、 梅雨季 入口石库门
屋面老虎窗
2.理念定位——生态
• “沪上·生态家”设计理念基于自然、社会与历史等多重环境之上的生态观。从传统民居中提炼并强化低技的可 实施性与易推广性,从“垃圾”和“老石库门砖”中实现资源回用,综合风、光、影、绿等生态元素,进行构 造与技术设施一体化设计,实现建造技术的低碳成果。
• 零碳馆是利用太阳能驱动溶液再生 的系统,配合风动储能保温除湿双 向通风帽,并结合上海当地的实际 情况和气候条件,在风帽下部配套 上溶液除湿、加湿体系,让整体的 风帽效果达到最佳,并作出结合当 地季节变化而特有的模式切换,从 而使得系统更全面地凸显环保性和 节能性,同时也使得室内的温湿度 达到更适宜的标准。

绿色建筑典范——国家体育场设计方案分析

绿色建筑典范——国家体育场设计方案分析

绿色建筑典范——国家体育场设计方案分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设计中,一个独特的方案脱颖而出。

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的“鸟巢”方案,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筑形式,赢得了由13名国际建筑大师和专家组成的竞赛评审委员会的高度认可,被选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

“鸟巢”方案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巧妙的地形处理。

方案将整个体育场的室外地形部分隆起了4米高,使得许多附属设施得以巧妙地隐藏在地形之下,从而保证了体育场的纯净性和整体性。

这种地形与建筑的完美结合,不仅体现了设计的巧妙性,也展现了建筑师的独特审美。

在外观设计上,“鸟巢”方案同样具有创新性。

其造型如同一个容器,高低起伏的外观不仅缓解了建筑的体量感,还赋予了建筑戏剧性和震撼力的形体。

不论是近观还是远眺,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独特的外观设计,不仅提升了体育场的艺术价值,也使其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鸟巢”方案的结构体系。

外观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看似杂乱无章的结构实际上非常清晰合理。

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了网络状的构架,就像树枝编织的鸟巢。

这种独特的结构形式不仅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也赋予了建筑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在空间设计上,“鸟巢”方案同样具有独创性。

其立面、楼梯及屋顶完美有机地融为一体,穿过体育场的网络状构架,人们便进入了环绕看台的宽敞回廊。

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整个体育场的美景,还可以浏览包括通往看台的楼梯在内的整个区域动线。

这种空间设计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观赛体验,也增强了体育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此外,“鸟巢”方案在材料选择上也颇具匠心。

传统的体育场常常因为强烈的光影而对转播和比赛产生负面影响,而“鸟巢”方案则采用了可作为填充物的半透明气垫膜作为外立面材料。

这种材料不仅使光线呈现漫反射的柔和效果,解决了强烈光影带来的问题,还为场内草坪的维护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通透的围护结构设计使得体育场内气流顺畅,适应了北京的气候特点。

解析绿色建筑的优势和实践案例

解析绿色建筑的优势和实践案例

解析绿色建筑的优势和实践案例绿色建筑是一种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法。

它注重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创造一个舒适、健康和节能的室内环境。

以下是绿色建筑的优势和一些实践案例。

绿色建筑的优势:1.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使建筑物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地热能设备和高效的保温材料,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资源可持续利用:绿色建筑注重使用可再生和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破坏。

例如,使用再生建筑材料、回收水和雨水收集系统,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

3.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性。

通过良好的通风、空气过滤和使用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可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生态系统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时考虑到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

例如,使用植物景观来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和防止土地侵蚀。

5.投资回报:尽管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可能较高,但其长期节能和可持续特性能够为业主节省能源和运营费用。

据研究显示,绿色建筑的价值更高,租金更高,销售速度更快。

以下是一些绿色建筑实践案例:1.中国北京国家大剧院:该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先进的绿色设计赢得了世界瞩目。

建筑师从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灵感中获得了启示,采用了高效的隔热材料和大面积的双层玻璃窗,减少了室内空调的使用。

2.美国西雅图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总部:该建筑是一个节能建筑的楷模,采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和灰水处理系统。

此外,建筑采用回收材料和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提供了一个健康和环保的工作环境。

3.德国柏林联邦环境教育中心:该建筑采用了许多创新的节能技术,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地热能利用和冷却塔。

该建筑被设计成一个独特的教育场所,向公众展示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

4.新加坡滨海湾花园:这是一个大型的绿色建筑综合体,包括耐盐水植物、可持续的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性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现如今,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建筑设计中,绿色技术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改善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大阪万博会展中心。

这座展览中心是为了举办2025年世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的,设计理念拥有“零碳”、“零废弃”、“零排放”的特点,是一座真正的绿色建筑典范。

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充分考虑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在选址上,建筑师选择了一个周围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

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比如使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来取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有效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引入了多项先进的节能技术。

建筑师在设计中考虑到了日本的气候特点,利用了地表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实现了建筑物的自给自足。

在建筑的隔热、隔音、通风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建筑物的能耗效率,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在建筑的绿色环保设计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在水资源、垃圾分类、园林绿化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建筑师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建筑物的冲洗和灌溉,实现了雨水的再利用。

建筑物内部设置了多功能垃圾分类设施,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建筑外部和周围环境的绿化设计也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增加了建筑物的生态美感。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大阪万博会展中心也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师设计了智能节能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建筑物内部的能耗情况,实现了能源的精准管理。

建筑内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也遵循了绿色环保的原则,选择了环保型的器材和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