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历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知识点梳理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知识点梳理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地质: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2)人文: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
台湾和福建等省都信奉妈祖。
(3)历史:台湾,在我国史书中记载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
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外来侵略。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一诗句抒发了台湾同胞对大陆浓浓的思念。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内同胞。
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是海峡丙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2、位置:(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跨越热带和北温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
(2)海陆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范围: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主体,以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200 多个岛屿。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1、地形:山地占2/3,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即南北走向,东北—西南),其主峰玉山(海拔 3952 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山峰。
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区域。
地势东高西低。
故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入台湾海峡。
2、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北回归线从台湾岛的中南部穿过。
受纬度影响,气温南高北低。
受地势影响,气温中间低,四周高(这是影响台湾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年平均气温约 22℃(高山除外),年降水量多在 2000mm 以上,每年 6-10 月常受台风侵袭。
3、河流:河流湍急短促,大多自东向西注入台湾海峡,水能丰富(受山地地形、面积狭窄、沿北回归线台湾省地形剖面图降水丰富的影响)。
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4、风景:日月潭(最大的湖泊)、野柳地质公园5、矿产: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八年级地理下册 台湾

引言概述:
台湾是一个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岛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
本文将从地理角度探讨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关于台湾(二)的内容,包括台湾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
正文内容:
一、地理位置
1.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2.分析台湾的地缘政治地位,其在中国大陆与东南亚之间的重要地位。
二、地理特征
1.描述台湾的地貌特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海岸线。
2.详细介绍台湾岛内的主要山脉和地震活动,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自然资源
1.分析台湾的水资源状况,包括河流和湖泊。
2.探讨台湾的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
四、经济发展
1.介绍台湾的农业状况,包括主要农作物和渔业资源。
2.分析台湾的工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和电子产业的发展情况。
3.探讨台湾的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环境问题
1.讨论台湾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处理等。
2.评估台湾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3.探讨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参与情况。
总结:
通过对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关于台湾(二)的内容的详细阐述,我们了解到台湾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等方面的情况。
台湾作为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经济资源给其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同时,台湾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透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台湾的地理和社会发展情况,为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台湾问题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台湾问题姓名:***学号:******班级:*********大学**学院2013年11月一、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地位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
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绿岛等岛屿。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
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
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
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
台湾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台湾对大陆来说就是一艘永远不沉的航母,台湾对美国来说是它第一岛链的最前沿。
台湾经济军事及政治位置都不容小觑。
二、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及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据史籍记载,610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公元12世纪,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
进入16世纪之后,汉人在台湾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1662年郑成功率领明朝海军力量驱逐了荷兰殖民者,设立承天府,全面治理台湾岛。
这种承天府的治理直到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变为福建省的一部分,1714年清政府派人到台湾测绘地图,以后一直将台湾岛视为“东南沿海七省之门户”。
台湾的知识点

台湾的知识点【一】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据史书记载,台湾原是中国唐朝的一部分,后来先后被荷兰、西班牙、清朝等多国殖民统治。
1841年,台湾成为清朝的正式行省,直到1895年被日本侵占。
1945年,二战结束后,台湾又回归中国的怀抱,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二】台湾的地理特点台湾地处北纬23°26'~25°56',东经119°18'~124°34'之间,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
其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中央山脉横贯全岛,形成了独特的峰峦奇特景观。
台湾还拥有众多海湾和沿海平原,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河流和湖泊等。
【三】台湾的自然奇观台湾是一个自然奇观频出的地方。
例如,台湾东部海岸的瑞穗牧草地是一片绵延的绿色草原,夏天时可以看到数不尽的金色稻浪;而在台湾西部的阳明山国家公园,每年春天都会迎来一片绚丽的樱花海。
此外,太鲁阁峡谷、阿里山、日月潭等地也是台湾著名的自然景点。
【四】台湾的文化传承台湾的文化兼容并蓄,汇集了中原文化、南洋文化、日本文化等多种元素。
台湾的历史受到了不同文明的影响,导致了独特的文化传承。
台湾曾经是莆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莆仙文化是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之一,至今在台湾的庙宇、建筑等文化遗产中仍有体现。
而台湾的本土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元,包括闽南话、布袋戏、台湾菜等等。
此外,台湾还保留了传统的中国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的日子,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例如,中秋节是人们团圆的日子,家人们会共同品尝月饼、赏月、猜灯谜等,弘扬传统文化。
【五】台湾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指标之一。
台湾的经济起步较早,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工商业先进的地区。
台湾的经济实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子产业、信息技术业等领域。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台湾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份,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主要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金门列岛、马祖列岛等组成。
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东临太平洋,西邻福建,南隔台湾海峡与福建隔海相望,是东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台湾岛位于中国大陆东海岸海域,西南侧与菲律宾和印尼相隔,北侧濒临东海。
台湾岛大致呈南北延伸的长条形,北宽约144公里,南约32公里,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岛内地势复杂,以山地居多,由中央山脉、雪山山脉、南横山脉、坪林山等多个山脉和丘陵组成,东西两岸海拔低,东边平原狭窄,西边平原狭长,面对太平洋,近岸海底深度深,组成典型的高山-平原-海洋地形格局。
二、气候特点台湾岛东西狭长,纵向延伸,南北相对短缩,依地势高低及纬度不同,气候则呈现出多样性。
整个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因此气温变化不大,湿度较大,年平均降雨量约为2,500~3,000毫米。
三、资源概况台湾岛是世界上比较少见、原产于亚洲、品质上乘的茶叶优良产区之一,主要有包括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多个种类。
此外,台湾淡水捕鱼业、海洋渔业发展非常成熟,海鲜品种丰富,香酥多汁。
四、交通运输台湾是西太平洋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拥有通往世界各地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
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
五、文化历史台湾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台湾有各式各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古蹟,例如:台湾庙宇、近代建筑、台湾民族文化。
台湾省属于多民族文化背景的地区,因此文化的多样性也对台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总之,台湾是一个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发展十分重要的地区,而它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更是让它独一无二,也是议论纷纷的热门话题之一。
我国宝岛台湾的资料

台湾,又称中国台湾,是一个位于东海的岛屿,也是中国的宝岛,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
自然风光。
一、台湾的地理位置
台湾是东亚的一个岛屿,位于中国大陆东北部,北濒台湾海峡,南接福建省,东临太平洋,西濒台湾海峡,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与日本的长崎群岛、北海
道邻接。
二、台湾的历史文化
台湾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台湾就有原住民居住,他们建立了多元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台湾文化。
公元1624年,荷兰人登陆台湾,开始了
台湾的殖民统治,之后台湾受到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西洋文化与台湾本土文化的
融合。
三、台湾的自然风光
台湾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景色秀美,有着“东方小夏威夷”之称。
台湾山岳环绕,全岛
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景观多样,有苍山湖泊、温泉、沙滩、瀑布、森林等等,是一
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宝岛。
四、台湾的旅游
台湾是一个旅游胜地,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如台北故宫博物馆、九份老街、台南古城、
台中热气球节、阿里山等。
台湾还有许多美食,如烧鹅、滷肉饭、蚵仔煎、阿宗面线、芋
圆等。
台湾的美景和美食都是旅游者的最爱,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来台湾旅游。
总之,台湾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宝岛,是中国的宝藏,也是
世界的宝藏,值得我们去发掘和探索。
台湾地理

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
可争辩的主权。
Page 10
三、台湾的地形
多山的海岛
北
全岛2/3为山地 多火山地震 山脉纵贯南北, 为东北西南走 向 平原分布西部
西
东
地势东高西低
南
中国东部最高峰— —玉山
Hale Waihona Puke 地貌特征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 三大盆地、分别是中央山脉、 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 山脉和台东山脉,宜兰平原、 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 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 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脉纵贯南 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 东部最高峰。台湾岛位于环太 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 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
③多山地形下河流的流速? 快
④归纳台湾河流的特征。
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⑥最大河流( 浊水溪),最
大湖泊(日月潭 )。
行政区划
在行政区划上, 台湾省全省原本 共辖基隆、新竹、 台中、嘉义、台 南5个省辖市, 台北、宜兰、桃 园、新竹、苗栗、 台中、彰化、南 投、云林、嘉义、 台南、高雄、屏 东、台东、花莲、 澎湖16个县。
•
排湾族,现有人口约7万人,是高山族中的 第三大族群,布分在台湾南部的屏东县与台东县 山区。 • 雅美族,现有人口约4000多人,属父系社 会,有六个部落,分布在台湾岛东部的兰屿岛上,是 台湾惟一居住在海洋岛屿上的原住民 • 赛夏族,现有人口约3000人,分布在台湾北 部的新竹及苗栗县山区。 • 邵族,现有人口仅数百人,是高山族人口最 少的一支,分布在台湾中部的南投县东南湖畔的 德化社。
谢谢观看!
行政区划
后来台湾当局 于1967年将台北 市定为“行政院 院辖市”。之后, 在1979年又将高 雄设为行政院院 辖市。此外,还 设有所谓“福建 省政府”,辖金 门、连江(马祖) 2个县。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4节《台湾省》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4节《台湾省》基础知识讲解第七章南方地区第4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要点1: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1)地缘关系:台湾岛原本与大陆连为一体,属于大陆岛,是台湾海峡下沉形成的岛屿。
(2)血缘关系: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从广东、福建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的后代。
(3)历史文化渊源: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使用的文字是汉字,春节、中秋节等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重要节日,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信仰,等等。
①台湾,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
②1624年台湾被荷兰侵略者侵占,1662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③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
④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归祖国。
2.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1)地理位置:①海陆位置:台湾岛位于我国东南部,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属东海)与福建相望。
②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2)范围: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人口2356多万(2020年)。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3.台湾的人口与城市(1)人口和城市的分布①特点:分布均匀,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西部人口密度达到2000人/平方千米以上;中东部山区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在200人/平方千米以下。
②原因:西部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工农业发达,海陆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等。
(2)人口: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3)城市:①台北市: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
②高雄市: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也是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③新竹市:高新技术产业发达,被称为台湾省的“硅谷”。
要点2:美丽富饶的宝岛1.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和地势:台湾岛多山,山地面积约占2/3,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集中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台湾山脉纵贯南北,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的地理位置: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
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
由于韩国和日本没有自然资源,只能从海外进口,因此大韩海峡到麻六甲海峡的东、南亚海路、堪称韩国和日本的生命线。
韩国和日本使用的原油等战略物资的百分之九十九都经过这条航路,中国进口原油的百分之九十五,也从这条航路运输。
而且,三国出口商品,也必须经过这条航路才能到达印度、中东和欧洲地区。
从台湾海峡走对于韩国与日本西南部的大型轮船比较近,而绕道巴士海峡距离较远。
台湾的历史背景: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
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
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
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
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琉球”,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
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
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
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
”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
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
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
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
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