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再“爆雷”

合集下载

集中“爆雷”,P2P网贷何去何从?

集中“爆雷”,P2P网贷何去何从?

63从6月开始,百余家P2P网贷平台陆续停摆,包括钱妈妈、善林金融、联璧金融、五星财和唐小僧等,其中不乏一些有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

这些平台或停业清盘,或卷款跑路,或投案自首,让众多投资者胆战心惊。

集中“爆雷”,P2P网贷何去何从?数量惊人,四十天百余家平台“爆雷”自诞生以来,P2P网贷行业就一直饱受争议,现在依然热闹无比。

十多年时间里,P2P网贷行业先后出现了三次“爆雷潮”(停摆),2016年时,《P2P已死,有事请烧纸》一文在网络上大范围传播,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而2018年6月以来的新一轮“爆雷潮”愈演愈烈,大有赶超之势。

从上海到深圳,再到杭州,众多P2P网贷平台陆续停摆的消息,让业内外人士大跌眼镜。

2016年,全国范围内共有4 000余家P2P网贷公司,其中有不少公司的创始人毫无金融背景,还有的公司纯粹是为了骗取投资者本金。

那一年,P2P网贷行业迎来了监管元年,也迎来了大调整、大洗牌时代,不少平台宣告死亡。

据网贷之家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已达4 270家,正常运营平台只剩下1 872家。

有鉴于此,许多人都发出了“P2P网贷趋于理性”的声音,让人以为P2P网贷行业终于走出了野蛮生长时期。

然而,6月以来的百余起P2P网贷平台“爆雷”事件,再次让这种乐观的论调跌落尘埃。

此次“爆雷潮”不仅密度大、金额多以及涉图AAA文黄成64广 ,而且影响逐步蔓延到整个P2P网贷行业。

据统计,6月1日至7月16日的46天内,“爆雷”的P2P网贷平台共有133家,涉及资金达数千亿元人民币。

平均每天约有3家平台“爆雷”,这种频率可以说是相当惊人了。

端午节期间,号称交易量达800亿元人民币的唐小僧“爆雷”,许多投资人赶到总部进行维权。

6月22日,联璧金融非法集资案被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处立案侦查。

至此,钱宝网、雅堂金融、唐小僧和联璧金融四大民间高返平台全部“阵亡”,此次“爆雷潮”也因此迎来了第一个小高潮。

P2P平台持续爆雷,互联网金融将归于何处?

P2P平台持续爆雷,互联网金融将归于何处?

新观察P2P平台持续爆雷,互联网金融将归于 何处?文丨孟永辉P2P平台的持续爆雷让行业内一片风声鹤唳,互 金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如果我们完整梳理P2P平台的发展不难发现,遭遇当前的发展困境有些在情理之中。

一味地做平台,不去深度参与到项目实际运作过程当中,缺少对项目的整体把控最终让P2P成为一片布满地雷的领地。

正是由于P2P平台不断爆雷,所以人们开始对于互金产生了怀疑,甚至还将矛头指向了其他的互金类型。

这显然有些以偏概全了。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结合不仅仅诞生了P2P,还衍生出了众筹、网络保险等诸多金融类型。

尽管这些新型的金融产品相对于传统金融产品来讲并不太尽如人意,但是它们的的确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

因此,对于将P2P爆雷看作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衰退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看待P2P平台爆雷,我们应当关注的是这些平台因何爆雷,而不是去思考爆雷本身。

不断爆雷,P2P究竟做错了什么?对于究竟是什么造就了P2P平台的爆雷,外界有很多的说法。

有人将P2P爆雷归结在虚假标的上,有人将P2P爆雷归结在投资人的培养上,还有人将P2P爆雷归结在平台本身……不同类型的P2P平台存在着不同的现实情 况,最终导致了他们也存在不同的爆雷原因。

从本质上来看,造成P2P平台爆雷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风控的缺失。

金融行业最关键的部分在于风控,一旦 风控缺失,金融行业便会出现诸多问题。

当前P2P平台爆 雷很多是由于虚假标的造成的,这些虚假标的一旦出现问题便会出现投资人恐慌,恐慌发酵之后便会出现问题。

如果我们再深挖一下虚假标的的原因就会发现,之所 以出现虚假标的就是因为风控的缺失。

从这个角度来看,P2P平台一味地获取金融两端项目方和投资者的流量,而 不做好项目方的风控,一旦有一个项目出现问题,相互关联的项目便会“传染”。

此外,平台自身的风险控制也是决定其是否能够安全 发展的关键所在。

p2p爆雷处置方案

p2p爆雷处置方案

P2P爆雷处置方案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P2P网贷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但是也随之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近年来,P2P网贷行业不断出现爆雷事件,对投资者权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P2P爆雷处置方案对于平稳处置爆雷事件、保障投资者利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P2P爆雷?P2P爆雷指的是P2P网贷平台倒闭或失联,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得所投资款项或投资收益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平台发生经营困难、经营不善、非法集资等原因导致。

P2P爆雷的危害P2P爆雷对于投资者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款项面临损失:投资者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造成投资损失。

2.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P2P爆雷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大幅缩水,或者甚至失去所有的收益。

3.投资者的信息安全得到威胁:P2P爆雷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个人信息泄露,影响投资者的隐私安全。

P2P爆雷的处理方式P2P爆雷事件发生后,平台管理人员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置方案,以尽快保障投资者利益。

一般而言,P2P爆雷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1.进行清算处理:平台管理人员应该及时组织专业机构对平台进行清算和处置,用于偿付投资者的权益。

2.向有关部门报告:平台管理人员需要向当地金融监管机构、公安机关等部门报告P2P爆雷事件情况,协助部门进行调查取证。

3.通报投资者:平台管理人员应该及时通报投资者,告知事情进展情况和处置方案,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4.协调债权人关系:平台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与债权人的协调沟通,争取各方共同合作,尽快妥善处理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预防P2P爆雷的措施为了有效预防P2P爆雷事件的发生,需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措施:1.选平台要谨慎:投资者在选择P2P网贷平台时,应该注重机构的规模、信誉、合法合规等因素,避免选择营业范围和管理规模不清晰的平台。

2.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在进行P2P网贷投资时,应该按照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项目,并注意项目层次、收益率、贷款用途、担保方式等因素。

P2P行业及其爆雷

P2P行业及其爆雷

P2P行业及其爆雷P2P行业近年来屡屡爆出爆雷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P2P(Peer to Peer)即点对点网络贷款平台,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个人之间的借贷和投资的金融模式。

P2P行业自2006年起在中国崛起,迅速发展成为金融领域的一颗新星,吸引了大量个人投资者和借款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P2P行业的问题也逐渐凸显,爆雷事件频发,给投资者和借款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旨在分析P2P行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其爆雷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P2P行业的发展现状P2P行业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个人之间借贷和投资的金融模式,它的出现使得普通投资者可以参与个人小额借贷业务,获得比较高的投资回报。

P2P行业在中国快速崛起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借款者。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至2019年6月,P2P平台数量达到了4753家,注册用户达1728.9万人,累计交易额达32127.1亿元。

随着P2P行业的快速发展,众多平台陆续出现了爆雷事件,给投资者和借款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P2P行业的爆雷原因P2P行业的爆雷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业者和监管部门,那么P2P行业的爆雷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1.监管不力:P2P行业的监管一直存在漏洞,监管部门对P2P平台的审核和监管不够及时和严格,导致了部分平台以欺诈手段进行运营,造成资金链断裂,最终导致爆雷问题。

2.资金无法循环:P2P行业的本质是通过借贷款项实现的,而部分P2P平台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没有有效监督和控制,导致资金无法循环使用,最终导致了爆雷问题。

3.资产端匮乏:在P2P平台上借贷的贷款人毕竟是个体,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品或者信用保障,一旦出现违约,会极大地影响资金回收。

4.盲目扩张:部分P2P平台因为盲目扩张,导致自身管理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最终导致了爆雷问题。

P2P行业的解决方案面对P2P行业爆雷问题,如何加强监管和规范发展成为业界和监管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投资需谨慎,盘点分析P2P爆雷十大前兆

投资需谨慎,盘点分析P2P爆雷十大前兆

投资需谨慎,盘点分析P2P爆雷十大前兆高息平台泛指年化率超过24%的平台,也只如今的大部分平台,由于线下民间借贷市场有个主要的特性,本金逾期,利息照付的情况,然而在网贷中,对于投资人的回款那是期限必须回款。

这两者本质的冲突,造成一些平台容易发生危机,这种危机的诞生只有一种方式,在于平台运营手段中的长短期标的错配时间问题。

错配时间得当,平台运营长久,反之倒闭。

跑路前,都有预兆痕迹可查,当你知道这些痕迹的时候,只能防止续投,防止进一步的损失,当然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渊源,再次的中雷。

只能说你OUT了。

踩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无知的基础上,多次踩雷成就赌博的性格,麻木的投资。

一下为大家梳理踩雷的各种前期预兆,能防一个是一个,能防一窝皆大欢喜。

第一、300w以上大户撤资首先作为小散投资额度来说,大户对于平台会更重视一些,也是挨着利益集团最近的人物。

有任何风吹草动包括标的负面消息,资金的去向都可以造成大户们的撤资。

在情报中,他也是优先获取负面价值信息的获得者,所以你不能指望着大户告诉你,因为你们的最大作用,就是给大户接棒。

他们的撤资时期到来,也就是平台紧张的时期。

观察要点:(1)大户是否经常在投资群说话,观察忠诚度;(2)参与考察的大户,小床搞好关系,搞点内幕参考;(3)与参与考察的散户进行沟通,了解考察中的疑点;(4)注意大户用户名的投资时间。

第二、标的期限所谓标的期限,也就是长期标,短期标时间上的搭配问题。

由于是建立在篇头本质冲动问题,时间搭配尤为重要。

如果平台为了提高人气,不间断的都是一月标或者天标,这个就要注意。

因为这种发标方式没有给风控留出催收的时间,再一个增大平台的每天回款量。

如果哪一天产生逾期,就及其容易造成挤兑,产生体现危机。

观察要点:(1)观察近期30个标,是否都是一月标和天标;(2)观察最近是否出现长期标出现,然后是天标,秒标,奖励等各种手段催人气现象;(3)观察是否最近10个标都是长期标,然后进入短期投资;(4)原以长期标为主,突然频发短期标现象;第三、标的额度有阶段性的、突然性的发布单个标的额度过大、频繁的发布大额标,挨着发布时间很近,这种突发性现象要注意,说明平台以前有标产生逾期,有回款提现危机。

P2P平台爆雷不断如何应对

P2P平台爆雷不断如何应对

最近P2P接连爆雷,仅8月2日晚间到8月3日凌晨期间,XX通报辖区内近期21起P2P平台案件,XX通报辖区内44家P2P平台已立案侦查。

P2P平台爆雷通常是指网贷平台跑路、延期兑付、提现困难或已被立案侦查。

不少投资人咨询:我投资的P2P平台爆雷了怎么办?投资的钱还能要回来吗?P2P平台爆雷后一定要保持冷静、尽快行动,争取减少自己的损失,同时,也要理性处事、避免出现违法行为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常见的几种救济方式为:私下协商P2P平台一旦拖延兑付、提现困难,应毫不犹豫快速出手,与P2P平台交涉和协商,虽然希望渺茫但也不妨一试;越早维权,越有可能在P2P平台没有完全亏空、负责人尚没跑路前,挽救或减少一些损失。

此时关键是要迅速行动、方法得当,这样才有可能第一时间掌握主动,尽可能的控制局面,尽快要回一些款项。

刑事报案如果P2P平台出现跑路或其他涉嫌犯罪的行为时,应尽快对P2P平台报警,警方在立案侦查后可以视情况采取查封、冻结平台资产、约谈督促债务人等方式,及时为受害投资人挽回经济损失。

对尚未立案侦查的P2P平台受害投资人应携相关证据前往P2P平台总部所在地经侦或派出所报案,也可在自己户籍或居住的所在地经侦或派出所报案。

常见罪名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和非法集资罪。

需要注意:1、立案标准刑事立案对涉案金额或涉案人数均有要求,标准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人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个人吸收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吸收存款150户以上。

(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报案地点去P2P平台总部所在地经侦或派出所报案较为快捷,但有时也会被告知先在户籍或居住所在地报案。

在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所属派出所报案时,一般情况下仅会被登记信息,但是无法受理立案,可能会被建议到P2P平台所在地报案或要求先等候P2P平台符合立案标准。

因为跨区域的案件要按照“三统两分”原则,由P2P平台总部所在地牵头主办,如果P2P平台总部所在地的经侦或派出所尚未对案件立案,其他地区的经侦或派出所很难对案件定性或立案。

又一家百亿级P2P平台爆雷,多少人的血汗钱一夜蒸发!

又一家百亿级P2P平台爆雷,多少人的血汗钱一夜蒸发!

又一家百亿级P2P平台爆雷,多少人的血汗钱一夜蒸发!最近的互金行业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些知名P2P平台纷纷爆雷,甚至有人连买房的钱都赔了进去......仅上海一市,自唐小僧被调查以来,就不断传出互联网金融平台爆雷的消息,目前通过公开信息可查到的就有11家。

而在上周末,号称成交金额过百亿的银票网也爆雷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7日上午赶到银票网总部所在楼层,发现其办公地已被贴上封条。

▲被查封的银票网大门(图每经记者谢婧/摄)一、总部被查封,实控人已自首银票网25楼的两间办公区域均被贴上封条,办公场所内部已经空无一人,室内灯光昏暗。

而在银票网办公楼下的警务室里,已经有警察开始接受投资人报案,在场报案的约有十人,他们均为银票网投资人。

随即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致电封条上写的派出所进行询问,这位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这边已经立案了,如果要报案的话可以在居住地派出所带上材料进行报案,材料可以通过公安内部转过来。

”当记者向其进一步询问银票网总部被封掉的原因时,这位派出所人员告诉记者:“具体的情况他们经侦在侦办,你把你的投资人这些材料通过派出所转到经侦就行了。

”记者于7日晚间获悉,银票网实际控制人易德勤于6日下午向警方投案自首,自首原因是其公司的集资经营活动因资金链断裂,已无法向投资人进行兑付。

目前,长宁分局已经开展立案侦查。

警方已经对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实控人及该公司涉案的多名高管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查中。

二、官方数据显示逾期为0?银票网实控人为易德勤。

银票网官网资料显示,其累计成交额突破140亿元,其中今年5月份累计交易金额为22463.96万元,累计出借人数为110611人,逾期金额为0。

公开资料显示,银票网全称为上海鸿翔银票网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平台,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于2014年10月9日成立。

▲图片来源:信用视界https://通过信用视界查询可知,银票网的股东为银家智联科技集团和上海勤郝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分别持股95%和5%。

P2P再“爆雷”

P2P再“爆雷”

传 来 了 不 少 “雷 声 ”。
网贷 天 眼数 据 显 示 ,2018年 上 半 年 ,新 增 问题 平 台 673家 ( 前 注 :问 ’),相 比之 下 ,2017年 同 时段 的新 增 问题 平 台数 量 为 479家 。不 同的 统 计 时 段 与 口径 之 下 ,
被 业 内 普 遍 认 为 是 第 一 个 “爆 雷 ”年 ,
网贷 天 眼 数 据 显 示 ,截 至 2018年 行 情 况 怎 么 样 ? 很 有 可 能 只 是 为 了 防
虽 然 当 年 新 增 问 题 平 台 数 量 的 绝 对 值 上 半 年 。全 国 累 计 平 台总 数 达 6660家 , 止 投 资人 报 案 ,应 引 入第 三 方 监 督机 制 。
C V.E E- ̄LY 15
W W W CEW l I _YC N 20 一 一 23

困 COVERSTORY ni敝习f
P2P再 “爆雷”
行 业 现 状 :P2P 又 现 集 中 “爆 雷 ’’
关 / 主 “爆 雷 ”平 台 ,更要 警 惕和 防 止发 生 “羊群 效应 ”
并 非 近 5年 最 多 的 。
累 计 问 题平 台 总 数 达 到 4495家 ,淘 汰
2013年 被 业 界 视 为 网 贷 行 业 “狂 率 已 达 67.49% 。 截 至 6月 30日 , 网 哪些平 台在“爆 雷”? 国资系 、
欢之年 ”,P2P作 为一种新 兴互联网金 贷 行 业 贷 款 余额 为 12240.70亿 元 ,年 上 市 系 有 啥 猫腻 ?
融 业 态 发 展 迅 猛 。网贷 夭 眼 数 据 显 示 , 度 内 首 次 出 现 下 降 ,一 定 程 度 上 表 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2P再“爆雷”作者:宋杰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29期“自从跟网贷大佬们学会了分散投资,鸡蛋不要装在一个篮子里,聪明的我把资金分散放到了投融家、钱妈妈、银票网、善林金融、唐小僧、联璧金融……结果现在所有维权群里都能看到我的身影。

”这个用来调侃P2P“爆雷”潮的段子,如今却成为一些个人投资者的心酸写照。

进入2018年,P2P江湖又传来了不少“雷声”。

网贷天眼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新增问题平台673家(编者注:问题平台指存在停业、清盘、无法正常提现、失联等情况的平台),相比之下,2017年同时段的新增问题平台数量为479家。

不同的统计时段与口径之下,有些人得出的结论更为“惊悚”,比如:7月初的一周内40家P2P“爆雷”。

半年的时间,新增673家P2P问题平台,多吗?近5年的峰值出现在2016年,当年上半年新增问题平台数量与今年相当。

除了密集出现的问题平台,今年“爆雷”的一些平台让很多投资者“蒙了”,因为其中不乏一些国资系以及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

早在两年前,原银监会等四部门就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但两年的监管目标任务并未如期完成。

今年7月初,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再用一到两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这是一场“攻坚战”而非“突击战”,不少接受采访的网贷行业人士对行业长远规范发展依然充满信心,并认为强监管反倒是优秀平台脱颖而出的机会。

关注“爆雷”平台,更要警惕和防止发生“羊群效应”2018年会否重演2014年“雷潮”?两者有无本质不同?回顾网贷“爆雷”简史,2014年被业内普遍认为是第一个“爆雷”年,雖然当年新增问题平台数量的绝对值并非近5年最多的。

2013年被业界视为网贷行业“狂欢之年”,P2P作为一种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迅猛。

网贷天眼数据显示,2013年年底时,累计的平台数量已达1372家。

而在网贷行业“野蛮生长”的背后,是监管缺失等诸多问题。

2014年,被业内冠为P2P行业的“爆雷年”,彼时“踩雷”事件频发,导致一部分投资者自此在高收益的P2P门外徘徊不前。

2014年之后,P2P平台数量一边在增长,一边“爆雷”也开始变得频繁。

网贷天眼统计数据显示, 2015年至2017年全国新增问题平台的数量分别为:1026家、1498家、948家。

再看2018年上半年,全国新增问题平台673家。

而7月初的两周内,又有牛板金、壹佰金融、银票网、火球网、多多理财、合力贷、投之家等多家平台出现问题,上海、浙江成为“重灾区”。

其中,牛板金为杭州P2P网贷平台,最早以活期产品为主,目前已被杭州警方立案侦查;银票网为上海P2P网贷平台,主要以票据抵押为主,累计成交额140亿多元。

7月6日,银票网实控人自首,目前警方以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立案。

投之家,2014年成立,创立之初定位为互联网一站式P2P理财平台,后转型为P2P网贷平台,2018年6月份宣布获得4.09亿元B轮融资,2018年7月13日爆出平台资产出现问题,运营团队已报案。

网贷天眼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平台总数达6660家,累计问题平台总数达到4495家,淘汰率已达67.49%。

截至6月30日,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为12240.70亿元,年度内首次出现下降,一定程度上表明行业发展压力过大,平台生存遇瓶颈。

目前,行业呈二八分布,头部平台规模较大,《5月网贷平台贷款余额规模TOP100排行榜》显示,前100家平台余额规模占比达64.36%。

对于网贷行业今年来的“滚滚雷声”,有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吐槽说:”现在互金圈找工作就像‘扫雷’。

”他刚刚面试过上海的资邦金服,即网贷平台“唐小僧”的母公司,“面试时,那个HR连中金所是什么都不知道。

还好没去,否则入职手续没办完就要被经侦请去喝茶了。

”私募基金管理人毕研广告诉记者,2014年的那一次“雷潮”,多数是“庞氏骗局”引发“爆雷”。

通俗点说,2014年“爆雷”的多是诈骗平台,借互联网金融的东风来骗钱。

他认为,今年的情况跟2014年的情况有天壤之别,今年“雷潮”最大的因素在于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是整个金融环境引发的风险传递到了网贷平台。

网贷行业人士吴张杰认为,2014年时甚至有上午刚成立下午就跑路的公司,而今年很多平台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也没有跑路而是选择主动清盘,但清盘时承诺的兑付时间各不同:36个月、5年甚至10年的,最后的执行情况怎么样?很有可能只是为了防止投资人报案,应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

哪些平台在“爆雷”?国资系、上市系有啥猫腻?究竟哪些P2P平台在这一轮“雷潮”中倒下?仅以6月的情况为例。

网贷天眼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6月新增问题平台数量为88家,较5月略有增加,其中提现困难43家,平台失联30家,警方介入7家,停业或转型平台6家,平台诈骗两家。

新增问题平台仍以民营草根平台为主,主要是因为这些平台实力较弱,运营能力不足,在运营成本和合规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无法继续运营而遭“淘汰”,当然其中也有部分平台上线不到两个月就出现问题,被认为属于纯恶意诈骗平台。

但这也并不能说明“有背景”的平台就一定安全,6月“爆雷”的P2P平台中不乏国资系、上市系等此前被认为信用背书良好的网贷平台。

据了解,目前P2P行业中存在平台为吸引投资人,以较低估值出让部分股份,甚至免费赠送股份换取与国企或上市公司合作的情况。

另外,部分平台虽然对外宣称属于上市系,但其背后的上市公司股东为“ST股”,存在股东大比例质押股权甚至爆仓、经营不善等情况,如钱满仓股东*ST天马(002122.SZ)实控人徐茂栋质押的股票早已爆仓。

网贷天眼副总裁李光耀则认为,许多所谓国资平台的国资股东实际是花钱买来增信的,甚至是免费赠送的,而且所谓的国资公司大部分是县区级国企。

而一些国资股东实际上已经隔了好几层股权关系,还有一部分国资公司入股多家平台,但主业从来就不是金融,类似这样的平台并不能确保其安全性。

此外,6月又有两大高返平台唐小僧、联璧金融“爆雷”,至此,当年的高返四大平台,雅堂金融、钱宝网、联璧金融、唐小僧已经全部“凉”了。

此前,一些P2P网贷平台为了获取新客,会通过返利的方式快速吸引投资人,以匹配资产提升人气。

但如果平台长期采用高返活动来提升平台人气,则可能说明平台运营其实已很不健康,需要依靠“羊毛党”支撑,长此以往,平台很难承受如此高额的成本,资金链断裂是大概率事件,甚至有些平台其实就是庞氏骗局,以高收益吸引投资人入局,一旦投资人不进行投资或撤资,必然会导致平台资金链断裂。

你我贷创始人严定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出事平台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资产质量不佳,导致平台经营不善;另一种是伪P2P平台,本质是非法集资和庞氏骗局。

第一类平台出事是行业正常出清,可以让投资者认清风险和收益应当匹配,达到投资者教育的目的;第二类平台,即伪P2P平臺,一旦出事投资人很可能血本无归,误导投资者,甚至引发恐慌,对行业伤害极大。

“在监管限制规模严控增量的背景下,网贷投资人和借款人数量每月仍可达到400多万人,说明网贷存在市场需求。

但一些伪P2P平台在‘浑水摸鱼’,这类平台‘爆雷’,投资人很可能血本无归,影响也容易被夸大,极易造成投资人恐慌。

正常P2P网贷平台遇到经营不善的问题,通过后期催收等,投资人可以获得部分补偿。

”严定贵说。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危险的是,金融市场有“羊群效应”,投资人挤兑,合规的平台都会招架不住。

这是“攻坚战”而非“突击战”2016年“监管元年”定了哪些任务目标2016年被视为P2P的监管元年,标志性事件有两个:一是当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对外公布,从备案管理到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等方面为P2P立下规矩;二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也于同年成立,重点整治问题中就包括P2P网络借贷。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说,《办法》出台至今已近两年,本来监管层的态度是:“给你们两年时间,总归什么都能搞好了。

”但从今年4月传出风声备案要延期开始,人们就能意识到,曾经的过度扩张,让P2P留下太多不合规范的业务,存量问题也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的。

今年7月初,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央行会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召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动员会。

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再用一到两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

这意味着原定于今年6月底完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仍将继续,而据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披露,除P2P之外的包括互联网资管、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外汇交易等其他互金业态仍按原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将存量风险化解至零。

P2P网贷清理整顿延长至明年6月份。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说,此次央行公告非常及时,对于接下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确定了思路、任务和大致时间表。

而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提法,也意味着这场互联网金融合规监管并不是“突击战”,而是“攻坚战”,接下来或许还会继续升级。

7月16日,中国互金协会对外发声称,要对互联网金融长远规范发展充满信心,广大从业机构要深刻认识专项整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积极主动整改,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为整改合格机构顺利纳入规范管理创造条件,并对整改不合格机构实现无风险退出和有效处置。

具体到P2P行业,花虾金融CEO段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加强监管短期内会提高平台合规成本,缩小平台盈利空间,平台经营会受到一定影响。

但对于真正合规的网贷平台,在做好资产质量和内部运营的情况下还是能够正常运营的。

他说,网贷行业的优质平台对监管从来都持“拥抱”的态度,强监管反倒是优秀平台脱颖而出的机会。

能不能在“洗牌”中突出优质的P2P平台,建立行业信心,这是监管应该考虑的问题。

合规P2P平台究竟该是什么样子?随着《办法》等文件的出台,这个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在网贷行业“雷声滚滚”之际,行业离合规的目标还有多远呢?“平台备案”为何一拖再拖2016年出台的《办法》中规定:拟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于10个工作日以内携带有关材料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

一言以蔽之,《办法》要求对P2P平台进行备案管理。

同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再次强调了“严格准入管理”:未经相关有权部门批准或备案从事金融活动的,由金融管理部门会同工商部门予以认定和查处,情节严重的,予以取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