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合集下载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课件(32张PPT)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课件(32张PPT)

Na+ Cl-
Cl-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认识离子
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1)阳离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如:Na+)
(2)阴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如: Cl-)
课堂反馈
1、判断下图是原子,还是离子?
+16 2 8 8 +19 2 8 8 +18 2 8 8
(注: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氯原子核内有17
个质子,氩原子核内有18个质子。)
核外电子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1.稀有气体的原子
+2
2
+10
28
+18 2 8 8
He
Ne
Ar
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有 8 个电子, (氦有 2 个电子),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在化学反应中不容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小提示】物质都有趋向于稳定状态的特点 (如: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往下掉)。
相互 关系
得失电子
分成
离子
原子
得失电子
构成
分子
【分享收获】
原子中的电子
通过学习,你对原子中的 电子有了哪些了解……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电子的分层排布 3、核外电子对原子在
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4、认识离子
学以致用
1、指出镁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组成的意义。
+12 2 8 2
2、下列原子结构属于稳定结构的是__B___,易得电子 的是__A__,失电子的是___C__。
阴离子
阳离子
原子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1.1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1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h:普朗克常数,6.626×10-34J· s
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
海森堡
Werner Carl Heisenberg 1902-1972 德国物理学家 获1932年Nobel物理奖
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 观粒子,不能同时测 准其位置和速度(动 量)。如果微粒的运 动位置测得愈准确, 则相应的速度愈不易 测准,反之亦然。
多电子原子中的能级图
能级交错现象
近似能级图
l 相同,n 越大,能量越高
Eg. E1s<E2s<E3s<E4s; E2p<E3p<E4p<E5p. n 相同,l 越大,能量越高
– 同一主层中各亚层能级产生差别的现象叫做能 级分裂. Eg. E2s<E2p; Ens<Enp<End
n、l 都不同,比较原子能量使用 (n+0.7l): (n+0.7l) 越小,能量越低;比较离子能量使用
主量子数— n
主量子数 n
1
2
3
4
5
6
7
· · ·
电子层






· · 七 ·
符号
K
L
M
N
O
P
Q
· · ·
角量子数— l
用来描述核外电子运动所处原子轨道(或电子云) 形状的,也是决定电子能量的次要因素。 对于确定 的主量子数 n ,角量子数 l 可以为 0, 1, 2, 3, 4, … ( n-1 ), 共 n 个取值,光谱学上依次用 s , p , d , f , g , … 表示 。 意义 角量子数 l 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 l
n=1, 2, 3, 4, 5, 6, 7 电子层 K L M N O P Q

3.2+原子结构原子的构成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原子结构原子的构成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由上述可得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__内__质__子__数__ =_核__外__电__子__数__。
2. 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 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会释放一种不带电的微观粒子,
这种微观粒子是 A. 质子
B. 该粒子有2个电子层
C. 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原子
D. 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1.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 所有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所有的原子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D)
2. 氚是一种氢原子,氚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知识点3 原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
原子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结论
金属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易
(如钠、镁、铝等 一般<4个
_失__去__电__子__,达到
)
相对稳定结构 元素的化
非金属原子 (如氯、氧、硫等
)
一般__≥_4__个(H 为1)
在化学反应中易 学性质由 _得__到__电__子__,达到 最__外__层__电__ 相对稳定结构 子__数___决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 1. 观察右图,填空:
核外电子(每个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_负__电__荷__)
原子
_于原__原子__子核__中(居心)
_中__子__(不带电) _质__子__(每个_质__子__带1个单位_正__电__荷__)
(1)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称为_核__电__荷__数__。由于原子核 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 此原子_不__显___电性。

1.1.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1.1.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解析:该原子核外电子在K、L、M层的电子数分别为2、 8、5,所以其质子数为15。
答案:B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层
电子层(n) 电子层序号 表示符号 离核远近 能量高低 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 不同区域 2 3 4 5 6 7
K
L
M
N
O
P
Q
由 近 到远 由 低 到高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
)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解析:K、L、M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
K层上可以有1~2个电子,A正确;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
L层上一定排满电子,即L层上的电子数为8,由于18<8×4, 故B错;当K、L层排满电子,即电子数分别是2、8时,M 层上的电子数也可以是8,例如Cl-、K+均属于这种情况, C正确;O2-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故D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C的单质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元素K层一定有2个电子,则M层上有6个电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1个最低”和“3个最多”: (1)“1个最低”——核外电子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 子层里; (2)“3个最多”——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
②最外层电子数最多8个;③次外层电子数最多18个。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3、4”倍的元素 分别为C、O、Ne。 4.常见10e-微粒: (1)单核“3阴3阳1分子”——N3-、O2-、F-、Na+、Mg2+、 Al3+、Ne;

第1课原子的构成—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第1课原子的构成—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汤姆森的原子模型
在汤姆森的原子模型中,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 分布在整个球内,而带负电荷 的电子象一粒粒葡萄干一样镶 嵌在原子里面
正电荷
葡萄干布丁模型
电子
该模型不久就被一 个实验事实否定了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 做了著名α粒子散 射实验。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2.现象2说明了什么? 原子内有一个带正电的微粒
3.现象3说明了什么? 这个微粒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卢瑟福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
很小的核,叫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与几
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
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
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
一样。
卢瑟福获1908年 诺贝尔化学奖
原子 {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 原子核

若将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 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
几种原子的构成,请你分析表中信息,能得出哪些结论?
原子种类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一)
知识回顾
• 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
• 2.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
最小的粒子。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发展史的学习,学会科学研
究的一般方法。 2、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
电子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 1、原子的结构。

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

考纲解读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

2.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3.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掌握1~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

4.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知识再现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原子中微粒的作用2.原子中有关量的关系:电性关系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二.同位素1.概念2.同位素的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

3.与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比较例题1、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B、比4He多一个中子C、是4He的同位素D、比4He少一个质子2、已知自然界氢的同位素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3、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子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5+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N5+共有34个核外电子B、N5+中氮一氮原子间以共有电子对结合C、化合物中N5AsF6中As化合价为-1D、化合物N5A S F6中F化合价为-1三、核外电子的运动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核外电子质量,运动速率,运动的空间,确定的轨道。

2.电子云能级(原子轨道)电子云的轮廓图称之为原子轨道.四.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排布能层(电子层)n 符号K L M N O P Q能级(原子轨道)每一能层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能层分成相应的能级。

第n能层中,就有个能级,分别为ns 但不一定每一个能级中都有电子。

能级数=序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原子的结构》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原子的结构》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光谱的分类与特征
光谱的分类
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发 射光谱又可分为线状光谱和连续光谱 。
光谱的特征
线状光谱由特定波长的光组成,具有 特定的形状和强度;连续光谱则由连 续分布的不同波长的光组成。
光谱分析的方法与应用
光谱分析方法
光谱分析主要采用光谱仪进行测量,通过对比不同物质的光谱特征来鉴别物质 。
原子结构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探索新的元素和超重元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合成更多种类的元素,这将有 助于深入了解原子核的稳定性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揭示原子结构的量子特性
量子力学是描述原子结构的理论基础,随着量子计算技术 的发展,人们有望更精确地模拟和预测原子结构和性质。
实现可控核聚变
核聚变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来源,实现可控核聚变需要深入 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反应机制,这将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 能源解决方案。
阿伏伽德罗常数
摩尔质量
1摩尔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 质量,单位为克/摩尔。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表示1摩尔物质所 含的微粒数,约为6.022×10^23个/ 摩尔。
03 原子的电子排布
电子的排布规律
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 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
必须相反。
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即 先填充低能级轨道,再填充高能级 轨道。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排列在元素周期表 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排布规律 。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共价化合物 由分子构成,其化学键类型分别为离子键和共价 键。
原子的质量与数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

1897年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1803年
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型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11
1、核式结构模型是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A、波尔 B、道尔顿
√C、卢瑟福 D、汤姆生
2、汤姆生提出了哪种原子结构理论?
√ A、实心球模型 B、葡萄干面包模型
C、核式结构模型 D、电子分层排布
02 Part Two 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 13
正化合价=失去的电子数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易得到电子, 显负价
负化合价的绝对值=得到的电子数
课堂小练
1、用下面的结构示意图的字母填空:
A (1)属于金属原子的是---------; B (2)属于非金属原子的是------; C (3)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C (4)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8
分析稀有气体的核外电子排布,结合其化学活动性,你发 现了什么?
19
氧化镁是如何形成的?
失去电子
+12 2 8 2
+12 2 8
Mg
Mg2+
得到电子
+8 2 6
+8 2 8
O
O2-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小于8个时,在化学反应中总是 得到或失去电子而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20
氧化镁的形成
点燃
2Mg + O2 ==== 2MgO
e——代表原子个数
29
核组成
1H
1
H 2
1
H 3
1
质子数 中子数
1
0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6 8 11 17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例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答: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在氧原子 中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有8个电子在核外 一定空间内高速运动。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 显电性,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于整个原子中正负电荷数相 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在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离核近的电子能量 较低 ,离核远的电子能量较高 ,因此,核 外电子的运动是按 能量高低 在分层运动。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 第一颗原子弹。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非常惊人。
为什么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如此 巨大的能量呢?我们这节课一 起来学习原子结构的奥秘。
8 16 12
核外 电子数
8
16
12
2.选择题
(1)原子核( B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B )。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3.以氧原子为例回答问题: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 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不是,在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几种原子的构成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小组讨论】
2.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吗? 一定。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 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问题探究】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和稀有气 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但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不一定是金属原子。 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
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为2个 电子)。
【特别提醒】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小圈和圈 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 子数。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 核外电子排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前自学准备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课前自学准备 预习检测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 正 电荷的原子核和 核外带 负 电荷的 电子 构成的,原子核是由 质子 和 中子 构成的。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2)弧线表示电子层。
(3)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8 2 6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例 下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
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26个电子 √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高 ×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
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核电荷数为8
+8 2 6
分别代表第一层、 第二层电子层
代表各层电子数, 且2+6=8
【规律总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 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 最多容纳8个电子(只有第1层的不超过2 个)。
(2)电子排布时依据电子层能量的高低,由里 向外排布。
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几种原子的构成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小组讨论】
3.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吗? 不一定。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几种原子的构成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
原子核 核外电子的排布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排布规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后反馈总结 课本习题
练习与应用(P57)
1.填空题 (5)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原子 种类
核电 荷数
质子数

8
8

16
16

12
12
中子数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原子
乒乓球
地球
【交流讨论】
1.原子具有怎样的结构? 2.原子由哪些微粒构成?
道尔顿模型 (1803) “原子不 可分”观点
汤姆生模型 (1904) “枣糕”模型
卢瑟福模型 (1911) 原子核式结构
电子云模型 (1935) “电子云”模型
【课外拓展】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金箔
α粒子
小部分粒子
大多数粒子
极少数粒子
每个电子带1单位负电荷
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 不带电 1单位正电荷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荷数。
原子不显电性。
【特别提醒】整个原子 不显电性并不说明原子 中没有带电粒子,而是 质子所带电荷与电子所 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 相反。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几种原子的构成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小组讨论】 1.是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
原子 原子核
普通氢原子核外只有一 个电子,这一电子围绕氢的 பைடு நூலகம்子核在核外的“巨大”空 间里高速运动。
在具有多个电子的原子 中,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通常情况下,氢原 子电子云示意图
电子分层运动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 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 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 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 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 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 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 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最 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 第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排布 时,总是最先排布在离核较近的 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依 据能量高低逐渐向外层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地表示核 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核 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