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化学1教案

合集下载

“奇妙的化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001]

“奇妙的化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001]

“奇妙的化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能正确判断常见物质的变化类型。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

【教学过程】(操作点:多媒体引入→学生填写。

5分钟)一.什么叫化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二.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观看多媒体图片步入化学殿堂。

三.物质的变化:(操作点: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总结→学生填写。

20分钟)观察实验的步骤、方法:实验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等;实验中:实验条件、伴随的现象(如:光、焰、烟、声、色以及沉淀生成、气体产出和热量放出等);(一光、二热、三生成)实验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等。

1.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观察实验:(1)镁带燃烧观察现象:(2)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现象:(3)硫酸铜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4)锌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结论:①化学变化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化学变化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伴随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师生互动:举出生活中哪些变化是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观察实验:(5)研磨粉笔等观察现象:结论:①物理变化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物理变化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伴随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生互动:举出生活中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学生讨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及联系:【典型例题】(操作点:学生读题→教师分析→答案展示。

3分钟)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生锈、蒸气锅炉爆炸B.高粱酿酒,白磷自燃C.玻璃破碎,石油液化气燃烧D.金属导电,食物腐烂【课堂抢分】(操作点:学生填写→学生抢答→教师点拨。

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1.1《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

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1.1《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
Eg、塑料、玻璃、陶瓷、水泥、钢材、铝合金。人造橡胶、人造纤维等。
活动1学生观察讨论
观察教师中的各种物品,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
哪些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
用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占多大的比例?
活动2
观察图片讨论
设想古代与现代生活中,生活用品的变迁,假设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化学制品,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1奇妙的化学
引入
阅读课本P2页生动的文字描述,并多媒体展示图片
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化学现象,通过一些奥运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化学给我没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1天然材料主要是指木材、石块、泥土、天然丝、麻、棉等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材料。
2人造材料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手段生产出自然界本来并不存在的物质。(即化学制品)
第二部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没有讲,需要提高课堂效率。
2、读课本P4
小结:我们的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我们已经离不开化学,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展示图片人,分析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区别是什么?
制造化学制品的关键就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那么什么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呢?
定义:
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讨论什么是新物质?
板书设计
1.1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没带来了什么
天然材料
人工材料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定义: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

“鸟巢”(国家体育馆)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场馆
“东荷”
“西柳”
1、 生活中的材料可以分 为 天然 材料和 人造 材料, 我们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 都是 人造 材料,都是通过 化学 变化制得的,都属于 化学 制品。
一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1 人类使用的材料分类 天然材料:棉花 木材 石料 人工材料:塑料 玻璃 不锈钢等 特点:材料经过了化 学变化 2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物资 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 量
实 验 内 容 观察到的现象
点燃镁条
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 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 白色固体
在试管里加少量氢氧化钠 溶液,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锌粒表面产生气泡
锌粒中加入稀盐酸 在试管里加少量硫 酸铜溶液,加几滴 氢氧化钠 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认为化学变化通常
伴有哪些现象?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阅读课本P5,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1、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二、物质的变化
提问:什么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提问:什么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把石块敲碎成小的石块 物 2、把树制成课桌
理 变 化
3、石油变成衣服 4、粮食酿成酒
化 学 变 化
请仔细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包括学习 用品和衣着穿戴),说说哪些是天然材 料,哪些是化学合成材料 ?用人造材 料制成的物品占多大比例?
历史回顾
火的使用是人类通过化学变化改造物质的开始. 如今,人们改造物质的手段更加科学、多样,我 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化学制品。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认识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门中心学科。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对化学充满了憧憬,对化学的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了解、认识和困惑。课程的内容与学生所关系的事情联系起来,并要允许学生探索自己所想的、所关心的的事情。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时刻把握:一想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一直的内容,根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安。让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节课是基于PPT课件的课程,主要的多媒体技术包括:PPT课件,图片展示等。多媒体技术在课程的导入环节,利用大量的结合身边生活的示例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知欲。利用生动实例增强了教学效果,也增加了课堂的容量,知识内容呈现更突出,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你眼中的化学是什么,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所给的资料去探讨。
讨论发言
PPT展示图片。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定义

1.1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文档

1.1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文档

课题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9月1号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认识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门中心科学。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充满好奇。

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虑。

教学媒体选择:化学教育的影片素材,一些日常用品。

教学流程设计: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利用节日焰火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求知欲,引出课题——利用收集的实物创设情景,通过分析、讨论知道什么是天然材料、化学合成材料料——通过讨论分析身边的物品哪些是化学合成的、哪些是天然的,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投影资料介绍高科技产品,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讨论交流总结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投影]节日夜空中五彩缤纷的焰火。

观看录像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奇妙的化学[出示]收集到的材料,说明什么是化学合成材料讨论所出示的材料是天然的、还是人造材料[提出问题]请仔细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说说那些是哪些是化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课题1奇妙的化学1.什么是化学? 学合成的、哪些是天然的[录像投影一些物品]: 看录像后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问题]:如果没有化学产品,你的生活会是怎样?发挥想象力,发表见解[投影]:介绍高科技、新型材料,及当社会关注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问题谈谈通过录像资料有何感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讨论,你认为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结概括出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丛书练习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教案:奇妙的化学

化学教案:奇妙的化学

化学教案:奇妙的化学化学教案:奇妙的化学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学习难点: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主持讨论。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创设情景](故事导入)一人带着一条狗走进一个山洞,走着走着,狗突然倒在地上,原来狗已经死了。

……导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讲解](小结并提出学习任务)几位同学猜得很对,是由于山洞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所致。

你们还知道其他有关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吗?把你知道的归纳一下,填写在学案上。

[问题导入]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液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播放录像]光合作用,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灭火器、“干冰”的用途。

[创设问题]你知道打开汽水瓶或啤酒瓶时冒出的气体是什么吗?如何验证?通过此实验,你还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演示实验]在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单孔橡皮塞(连有导管、橡皮管和弹簧夹)并把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打开弹簧夹。

[问题情景]我们同学每天都喝饮料,你对瓶子上的说明有哪些发现或有哪些疑问吗?[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布置任务]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布置任务]按照课本p43图2-21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推测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

[演示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布置任务]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你能说出奇妙的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吗?[家庭实验]自制汽水:取一个洗刷干净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积的冷开水,再加入2gchmetcnv>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chmetcnv>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柠檬酸,并立即将瓶盖压紧,使生成的气体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将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温。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教案(第一课时)鲁教版【精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教案(第一课时)鲁教版【精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节奇妙的化学教案(第一课时)鲁教版【精奇妙的化学课题内容标准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与能力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知道物质是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1-1奇妙的化学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情感、态度、价值观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课前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实验准备§1-1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区分板书二、认识化学变化设计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3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法、学法: 1.引导法 2.观察法酚酞在白纸上写字“化学”三、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即是从源头上组织污染的化学学生们都表现出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也能够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加以区分,达到了教学目的课后反思教学过程:板书:第一单元第一节奇妙的化学导入[师]:为什么说是奇妙的化学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魔术展示一张白纸,让学生向上喷碱液,白纸显现出“化学”两字。

[学生]:对这一幕非常地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化学的奇妙不止在这一个小魔术上,化学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提问]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有许许多多的材料,哪一些是天然的?哪一些是人造的? [学生]校服的面料、吃饭用的快餐盒、塑钢窗框、玻璃都是人造材料,教室里的课桌椅、木制门、金属灯架都是天然材料,等等。

在此过程中,学生用自己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就能回答得非常好,可以适当的拓展延伸一下,校服的化纤面料和吃饭用的塑料快餐盒是用什么制成的?有些学生已经知道了是用石油制成的,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此时可让学生们把黑乎乎的石油和多彩的面料、塑料联想在一起,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过渡。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教案 2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教案  2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我思我学】
议一议:
1、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
2、化学在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较突出的贡献
想一想:为什么说材料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举例说明。

查一查:
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 例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事例加以说明。

2、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可以有什么化学符号表示?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

2.了解: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等要素之间的决定关系。

3.学会:对镁带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4.学会:能举例说明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5.学会:判断常见变化的属性。

二、方法指引
1.简述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
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

仅仅注重资源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还要保护好环境。

而化学不仅在资源开发上能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2.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造福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当今化学已发展成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共享〉教材第6页
三、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P7页《多识一点》的内容,了解一下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认识化学的意义,理解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生观察、记录、统计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归纳交流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你的同伴交流。
学生总结小组交流
布置作业




二、观察化学变化
观察下面两组变化,
第一组:①木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
②铁矿石→铁
第二组:③液态水→气态水,
④块状胆矾→粉末状胆矾
〈小组讨论〉上述两组变化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区别
在小组内交流的基础上组间交流,并总结:
①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各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重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特征、区别及联系。
2、化学变化的现象。
难点
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对化学的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了解、认识和困惑。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化学的第一课,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他们对化学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等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
媒体: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架、试管、坩埚钳、药匙、石棉网
实验药品:镁条、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五彩缤纷的烟火是多么的美丽,它们把节日的夜空装扮得更加璀璨。那你有没有想过,焰火为什么能飞上天空?为什么会有那么美丽的颜色,它们是用什么制作出来的呢?
课题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一)
课标
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材
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认识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门中心科学。另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特征、区别及联系。
2、了解化学变化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和描述化学变化的现象。
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化学变化现象的观察,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与媒体
教学方法:自探共研,当堂训练,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与思考:上述化学变化中分别有什么现象?
化学变化与这些现象的关系是怎样的?
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化学变化中还伴随有什么的变化,主要形式有哪些?
交流总结:
①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③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展示〉教师在课下收集到的材料,如木头、纸、石头、塑料等,引导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区别,引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
提出问题:请仔细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说说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化学合成材料。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3页相关图片,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当今,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提出问题: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变化,并分析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总结规律:一般情况下,形态、状态等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而燃烧等属于化学变化。
〈演示实验〉:
①镁条燃烧,
②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剂混合,
③锌粒和稀盐酸混合,
④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能正确描述化学变化发生的现象
小组讨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交流展示的机会,同时与同学们合作又使每位同学在原有基础都得到提高。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变化,帮助学生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规律,应用到解题中,突破难点。
在学生还不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的情况下,采用教师的演示实验,给学生形成严谨、规范的第一印象。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突出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