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 D+F组网 Rev A(2)

合集下载

TD-LTE组网方案

TD-LTE组网方案

基带 8天线 TD-S->TD-L 2天线 TD-S/GSM ->TD-L 增加LTE板卡 增加板卡 或新机框
射频 软件升级 新建 3RRU/站
天馈 完全利旧 新建 3面/站
同步 完全利旧
传输 IP->IP 新增逻辑链路 ATM->IP IP传输改造
硬件复用率 高
新建GPS天馈

大唐已完成南京TDS现网双模演进测试
大唐TD-LTE组网方案
2012年7月


TD-LTE室外组网方案
TD-LTE室内组网方案
2G3G与LTE互操作
2G/3G/LTE覆盖能力对比
路损差异对比

覆盖能力对比

TD-LTE 2.6GHz等效路损较大 比TD-SCDMA 2.0GHz高3~5dB 比GMS 900MHz高1M7 远点 TM2
高信噪比条件下,由于port5较SFBC增加了导频开销,码率降低,吞吐量 有所下降 ; 低信噪比条件下,赋形增益可体现在吞吐量的增加。
8天线与2天线性能对比
吞吐量(kbps) 60000 40000 20000 0 8天线下行 2天线下行
• 8天线相比2天线在网 络覆盖和小区吞吐量 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成本比较
类型 2天线 8天线 覆盖总面积 10km2 单站覆盖面积 0.05km2 0.11km2 需要站点数 200 91 单站成本 M+N 2M+N 建网总成本 200M+200N 182M+91N
• 8天线建网总成本相比 2天线节省约36%
8天线与2天线频谱效率对比
上行8通道相对于2通道小区平均频谱效率和边缘频谱效率提升均在35%以上;

TD―LTE(D+F)双层组网的优化策略

TD―LTE(D+F)双层组网的优化策略

TD―LTE(D+F)双层组网的优化策略随着网络世界的不断发展,LTE建设面临着频谱资源受限、全球频谱资源碎片化和紧缺等严峻形势。

为了缓解目前的严峻形势,需要灵活部署D/F频段的网络,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TD-LTE(D+F)双层组网。

基于此,本文简要探讨了TD-LTE(D+F)双层组网的优化策略,相信会对有关方面的需要有所帮助。

1 组网思路目前,TD-LTE网络主要是由D频和F频共同覆盖而成的。

D频负荷较低,有利于路上连续覆盖;F频绕射性较强,有利于室内深度覆盖。

组网通过天调和参数控制D频起测、异频切换带,使得道路用户尽量保持在D频下,减小D/F频的切换频率,提升道路的下载速率。

同时,可间接释放更多的F频资源,用于室内的深度覆盖。

2 优化过程2.1 数据处理以近期扫频数据为基底,结合ATU测试,保证测试渗透率,并按照固定路线和相同设备测试,以便完成指标对比。

该测试要求正常数据业务下载与空闲态同时测。

扫频数据主要是确定网格内D频、F频、E频的分布情况和D频大于-100 dBm的占比情况。

利用扫频数据生成的mapinfo图层可以找出D频不连续覆盖的路段(注:E频2.3 GHz为室内覆盖专用)。

2.2 参数调整方案2.2.1 D频连续路段为了保证在D连续覆盖的情况下其不下沉到F频,特对网格内D频覆盖连续小区执行方案1.方案1:在D频的连续状态下,D频大于等于-100 dBm,F/D频和D/F频偏均改为0,具体如表1所示。

2.2.2 D频不连续路段利用图层找出D频覆盖不连续路段和D/F边缘小区,排除故障、退服等客观因素,如果是缺站导致D频覆盖不连续,则挑选出相应的D频小区执行方案2,让UE尽快从D频信号切换或重选到F频信号(F频信号强度要好于D频信号)。

在F频与D频覆盖重合的交界点,挑出F频SS_RP小于等于-89 dBm的小区执行方案3.方案2和方案3:在D频不连续的状态下,F/D和D/F频偏都改为0,具体如表2所示。

TD-LTED频段和F频段间的协同策略

TD-LTED频段和F频段间的协同策略

TD-LTED频段和F频段间的协同策略作者:杨博蒲琼琼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5年第14期杨博蒲琼琼吉林吉大通信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在LTE 网络系统中,频谱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对于LTE 网络性能,直接受到频谱和带宽的影响,因此,为有效地提高LTE 网路系统的性能,人们逐渐采用频段协同部署的方法来增加频谱的带宽。

目前,在LTE 网络中常用的频谱有D 频段和F 频段,下面就TD—LTE 的D 频段和F 频段之间的协同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TE—LTE D 频段 F 频段协同策略前言频谱带宽对LTE 网络竞争有很大的影响,随着LTE 网络市场的增大,人们对LTE 频谱的重视力度也越来越大,目前,已经确定的LTE 频段有D 频段和F 频段两种,其中D 频段的范围在2570MHz-2620MHz,F 频段的范围在1880MHz-1900MHz,D 频段和 F 频段各有优势和不足,但D频段能拓展F 频段的频谱资源,F 频段能提高D 频段的覆盖范围,因此,实现D 频段和F 频段的协同对LTE 网络而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LTE 网络D 频段和F 频段的协同背景目前,用于中国移动LTE 网络建设的频段分别是 D 频段和 F 频段,这两种频段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D 频段是当前在国际上,LTE 网络通信通用的频段,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这对LTE 网络系统的产业化、国际化实施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D 频段的频谱和其他频谱相比较,很干净,其扩展空间比较大,能防止3G 网络的干扰。

对于F 频段,其通信频率比较小,但是F 频率的覆盖范围很大,同时F 频率的穿透性很高,在频段相似性的作用下,F 频段能对现有的3G 网络设备资源进行高效利用,这对就能有效地减少LTE 网络系统的构建成本。

为有效地提高LTE 网络性能,可以从D 频段和F 频段的相互协同出发,利用F 频段来提高D 频段的穿透能力和覆盖范围,利用D 频段来增加F 频段的频谱资源,从而提高LTE 网络的使用效果。

对比分析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的利与弊

对比分析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的利与弊

对比分析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的利与弊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本文主要对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分析其覆盖能力、性价比、频谱对比和国际化等方面的优缺点,为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的频段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TD-LTE;D频段;F频段;对比分析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持。

建设运营的移动通信技术的频段非常多,每个频段的优缺点各不相同,关注的问题不同选择的频段也不相同,本文对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进行对比分析,为移动通信技术频段的选择提供依据。

一、频谱对比D频段和F频段是我国移动组网使用的两个重要的频段。

由于F频段是TD-SCDMA基站升级的主频段,因此F频段在一定程度导航损耗是比较小的。

TD-LTE是全球范围内主要使用的频段,而D频段是TD-LTE的主流频段,在实践中,中国使用最多的还是F频段,但是F频段的缺点也比较多,如:空间损耗比较大、站点数比较少等。

从技术层面上讲,相比于F频段D在建网操作方面是比较简单的,如果使用F频段则需要对整个网络进行改建,操作难度比较大。

在国际上使用的频率和范围不是很大,但是F频段在我国的使用范围还是比较大的。

二、覆盖能力对比对移动通信技术频段的选择,覆盖能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由于F频段所处的位置较D频段低,如果需要在室外进行连续覆盖时,F频段不失为一种很好地选择,它的频谱位置决定了其具有这样的天然优势。

测试结果显示,在室外连续覆盖方面,F频段在掉话点、覆盖面积等方面都比D频段具有绝对的优势。

国外网络运营商和厂商在实践中也发现,LTE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移动数据流量的分配与站点之间并不成正比例,相反,20%的站点却承担着80%的站点的数据流量传输。

在我国这种分布状态也是比较常见的,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在急剧膨胀。

在城市和主城区移动数据流量传送的站点之间的距离基本上都在500m以内,500m范围内的站点如果使用D频段,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F频段的区别不是很大,覆盖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td-lted频段和f频段间的协同策略

td-lted频段和f频段间的协同策略

td-lte d频段和f频段间的协同策略TD-LTE D频段和F频段间的协同策略赵娜(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S130101237)摘要频谱资源是运营商竞争的基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将爆炸式地快速增长,为提升自身LTE网络的竞争力、提供尽可能高的带宽,未来室外网络部署的演进方向一定是F+D多频段网络。

本文全面分析了两频段间的协同策略,并分场景给出了配置建议;同时分析了两种技术实现方案,并给出了工程应用建议。

关键词 TD-LTE;协同策略F/D频段1.引言TD-LTE室外可用的频率资源有F频段(1880-1900 MHz)和D频段(2570-2620 MHz),TD-LTE建网初期,在充分利用异频组网以降低干扰的同时,又不影响两个频段未来的使用和网络构建,成为早期构建TD-LTE网络的关键。

若TD-LTE采用全D频段覆盖,由于频段的原因,仅与TD-SCDMA共站不能连续覆盖,需要增加站址密度。

但目前城区基站选址非常困难,增加投资并不能完全解决D频段连续覆盖问题。

若TD-LTE采用全F频段,工程实施中与TD-SCDMA合站建设,基本不需额外加站。

但由于现网网络结构并不理想,F频段基于现网建设会导致重叠覆盖严重,部分站点需要调整。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F+D混合组网的方式提升网络性能。

本文将从研究D、F频段的相关特性,混合组网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F频段优先承载、D频段优先承载、F/D频段基于干扰水平均衡承载以及F/D频段基于业务需求承载等4种协同策略,并提出了eNode B间动态协调、载波聚合两种技术实现方案。

同时,针对未来的部署策略,对于工程建设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2.D频段和F频段的性能分析针对未来两频段的协同问题,F频段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覆盖性能好,特别在室内环境优势更明显(测试数据反应有8 -12 dB的优势);D频段的优势是频率资源丰富(目前已是F频段的2.5倍)。

其中关于D频段和F频段具体性能分析如表1所示。

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对比分析

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对比分析

TD-LTE F频段和D频段组网对比分析作者:张宏宇于立华来源:《中国新通信》2016年第16期【摘要】本文主要对TD-LTE网络系统中,F频段和D频段的覆盖范围和性价比等方面进行组网对比分析,并列举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影响频段选择。

【关键词】 TD-LTE F频段 D频段覆盖目前,在中国使用的TD-LTE网络系统的主流频段有F频段、D频段和E频段。

其中,F 频段和D频段用于室外基站的建设,E频段则用于室内分布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宽带数据业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TDLTE系统设备不断健全,网络产业链不断完善,组网建设的重要性也日渐体现出来。

室外建设中有两个频段可以选择,合理升级利用是未来TD-LTE系统发展的关键。

一、频段覆盖情况根据TD-LTE网络系统中F频段和D频段覆盖范围进行比较,根据自由空间损耗分析和传播模型分析,由于F频段频率较低、波长较长,损耗空间小于D频段,覆盖范围也远远大于D频段覆盖范围。

按照相同覆盖面积原则进行比较,F频段需要的站点数是D频段所需的43%。

根据绕射衰耗分析当地面有高大建筑物阻挡的地区F频段的绕射衰耗强于D频段的覆盖面积,吞吐量也有相对的提升,对穿透衰耗的分析则显示F频段的穿透损耗小于D频段,吞吐量也有相对提升。

在穿墙测试时基本相同。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绕射还是穿透特性上F频段都较D频段优越,覆盖深度也教D频段有相对优势。

综上可见,在覆盖范围和绕射、穿透损耗方面,F频段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同等带宽的不同场景下F频段的覆盖范围优势却不尽相同;在网络覆盖半径大于一定距离的城市边缘和城市郊区,由于F频段具有相对传播、穿透损害较小的特点,可以相对减少网站密度,节省近一半需要新建的网站基数;在城市市区或者城区密集地区,D频段可以满足建站的密度要求,这时F频段的优势不明显;最后,虽然F频段的覆盖深度和高密度建筑的阻挡具有相对优势,但无法替代室内E频段的使用。

二、技术方面F频段受其他网络频段的干扰主要有:一是邻频干扰,这是由于使用中的TD-SCDMA网络设备在F频段的阻塞能力不足导致的,二是F频段地段与DCS网络系统相互干扰和杂散干扰,三是F频段的高端对CDMA2000系统进行干扰,四是PHS系统退网前与F频段有不同程度的邻频干扰,五是由于GSM900MHz频段器件老化与F频段产生的二次谐波干扰。

TD-LTE网络F+D异频混合组网规划研究

TD-LTE网络F+D异频混合组网规划研究

D频段异频方案是网络结构整改 中间临时方案 ,随
着用户发展 F D未来均会 同频组 网,最 终还是要大力推 动结构整改。
对外的干扰贡献概率。可用于识别干扰贡献大的问题小
区, 以此评估该小区的网络结构优劣。 其干扰贡献系数公式如下 :
x 7 “I | nt e fe r e dCe l l
T O — L T E 网络 F + D 异 频混合 组 网规 划研 究
段红 梅 ( 中国移 动通 信集 团河 北有 限公 司,石 家庄 0 5 0 0 2 1 )
摘 要 针对T D — L T E 建 网初期现网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网络问题 ,提 出了以F 频段为主,D 频段局部异频的规划方 式。以某省会城市T D - L T E 网络规划为例 ,通过对全 F 组网、站址降高、F + D f g 合组网仿真分析 ,验证了
行仿 真分析 ,并 比对站 高调整及 D频段 替换的仿真 效 果 ,给出建议的整改方案。通过对某省会城市 T D — L T E 整个 网络的仿真 ,评估 出主动干扰值较大且站 间距小于 5 0 0 m 的的小区 ,通过对问题站点的逐个分析 ,给出存
同时 ,又不影响两个频段未来的使用和 网络构建 ,成为 早期构建 T D — L T E网络的关键 。若 T D — L T E采用全 D
频段覆盖 ,由于频段的原 因,仅与 T D — S C D MA共站不
在 问题 的区域 。 并通过对 问题站点的调整仿真对 比分析, 验证混合组网对提升 网络性 能的可行性 。以重叠覆盖及
同频干扰为标准 ,分析网络性能指标,同时筛选 出问题 小 区。通过对 问题小区的调整后的仿真输出,并对比调 整后 的 R S R P 、及 S I N R仿真模型 ,评估 网络性能的改 善程度 。从而得 出 F + D混合组网以及工程调 整,对 网 络性能的改善情况,分析确认混合组 网的可行性 。

青岛TD-LTE D频段和F频段2天线测试阶段性总结报告

青岛TD-LTE D频段和F频段2天线测试阶段性总结报告

LTE 核心网 R8/11B
终端
路测软件
高通MDM9600 (D-band) CDS惠捷朗 (D-band)
创毅视讯 (F-band)
iConnect (F-band)
GSM无线 G10
GSM核心网 R12.1
终端 索爱W995
路测软件 TEMS 10.0.4
厂商 Katherin
天线型号 80010622 80010644
GPRS下行IP吞吐率(kbps) GPRS上行IP吞吐率(kbps) EDGE下行IP吞吐率(kbps) EDGE上行IP吞吐率(kbps)
目录
测试目的及基本情况 TD-LTE 2天线共站建设情况总结 TD-LTE D频段2天线测试结果总结 TD-LTE F频段2天线测试结果总结 TD-LTE D频段与F频段对比 测试总结及后续计划
GSM与TD-LTE共站建设情况总结
• GSM与TD-LTE共站建设方案的需要的改动: – 天馈:TD-LTE(D/F频段)与DCS1800共享天面资源
✓ 更换原DCS1800天线为4端口双频双极化天线 ✓ 增加F频段和D频段2通道RRU ✓使用合路器将TD-LTE F频段和DCS1800合路
– 基带:TD-LTE BBU共用现有的GSM机房空间和机柜
6201机柜
GSM RRU
GSM BBU
6601机框安装在19 英寸机架
共站建设方案——共用部分总结
• 与GSM/TD-L共站建设时可共用部分总结: – 基础和配套设施:可共用站址,机房,天面,空调等 – 天面:可共用天线,抱杆等 – 基带:可共用机柜,电源模块,维护告警模块
双频双极化天线
F band RRU
99.80% 99.70% 99.60% 99.50% 99.40% 99.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20 15 10
20
中值SINR(dB)
7 6 6
D 40MHz+F 20MHz异频组网
5
0 F同频20MHz D同频20MHz D同频10MHz D异频10MHz 2D+1F 20MHz
利用F+D进行异频组网,在加扰情况下,网络性能较同频组网大幅提升。
广州F+D1+D2异频组网:负荷影响分析
50%加扰
D同频20MHz 20 16.89 15 10.65 10 5 1.19 0 -5 边缘SINR(dB) -2.96 中值SINR(dB) D1+D2 异频 40 35 30
50%加扰
D同频20MHz D1+D2 异频 36.22
25
20 15 10 5 0 边缘下行吞吐率(Mbps) 4.14 7.83
TD-LTE异频组网与同频组网方案对比(2/2)
单载波同频网性能一般,20M同频网平均路 测下载速率约22M,边缘速率约7M。 单载波同频网容量一般,难以应付大数据需 求,话务增长后很快需要载波扩容,最终网络 模式一定是同频多载波网。 单载波异频网性能优越,3载波20M异频网平 均路测下载速率可达45M,边缘可达15M。 单载波异频网容量可比双载波。可延缓扩容需 求,节省投资,大部分具备D频段载波扩容条 件,方便快速。
异频插花证明是一个良好的优化手段。在网络建设好后,经过测试,从干扰最严重的小区开始进行替换插花工作。
SINR 分布图
广州F+D1+D2异频组网:与同频比较
利用F频段20MHz,D频段40MHz进行异频组网
D2 F F D2 F D2 F D2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青岛D1+D2异频室外测试(1/3)
同 频 下 行 吞 吐 率
同 频 SINR 异 频 下 行 吞 吐 率 异 频 SINR
D1-D2异频显著提高了SINR,从而显著提高了吞吐率。
青岛D1+D2异频室外测试结果:与同频比较(2/3)
边缘SINR (dB) D同频20MHz D1+D2 异频 提高 -2.96 1.19 4.15 边缘下行吞吐率(Mbps) 4.14 7.83 89% 中值SINR(dB) 10.65 16.89 6.24 中值下行吞吐率(Mbps) 21.24 36.22 71%
综合利用F与D频段资源和TD-LTE异频组网方案协调解决网络建设和网络性能 之间的矛盾,“多快好省”打造TD-LTE精品网络。
室外插花测试场景
D+F插花测试场景共12个站点,10个 F频段站点,2个D频段站点; 主测干扰站点为横潭和华成楼(F和D 共天线,独立电下倾; 其它F频段小区为加扰小区。 选择对其它扇区造成重叠覆盖最严重的扇区作为主测扇区,根 据簇拉网测试数据,选择与服务扇区信号强度差在3dB\6dB以 内的邻区作为候选扇区,在候选扇区中选择占比最高的扇区作 为主测试扇区。
TD-LTE D与F频段混合组网
内容
D+F频段组网方式
– 异频插花,D频段成片覆盖以及异频组网 – 异频组网与同频组网的比较,优势分析 D+F频段组网性能测试 – D频段插花测试 › 插花证明是一种良好的干扰降低优化手段 – 广州2D1F组网性能测试 › 大幅提高SINR,从而大幅提高下行吞吐率 – 青岛D1D2组网性能测试 – 深圳D1D2组网性能测试 › 室外覆盖室内性能 异频组网性能仿真:高分辨率仿真 F+D组网,载波扩容 小结
异频网对重叠覆盖不敏感,更能容忍网络结构问题。可 考虑在网络建设初期放松对网络结构的要求,以便更易 更快地推出4G网络,然后在随后的2~3年里,不断进行 网络结构优化,最终满足同频多载波网络的要求。
F频段外部干扰严重,性能下降严重 TD-S发展对F频段的需求
利用D频段,降低外部干扰对LTE系统的影响 只利用F频段的20MHz,其余F频段给TD-S用。
D频段2载波异频组网
利用D频段40MHz,在干扰较强的区域,采用异频,降低干扰
D2
D1 D1 D1 D1 D1 D2 D1 D2 D1 D2 D1
D2
D2 D1 D1 D2 D1 D2
D2
D2
D1
D1 D2D2 D2 D2 D1 D2 D1 D1 D1 D1
D2
D1
D2
D2
D1
D2
采用D 40MHz异频组网,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条件下,提高网络性能。
SINR
25 20 15 17.82 19.64 16.89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2.42
下行吞吐率
38.66 36.22
10.65
10 5 0 D同频20MHz D1+D2 异频 空扰中值SINR(dB) 17.82 19.64 D同频20MHz D1+D2 异频 加扰中值SINR(dB) 10.65 16.89
替换比例越大,吞吐率性能越好。干扰小区替换为D频段后,SINR和下行速率都会提升:按照干扰等级排序,替换5%小区,平均吞吐率提 升16.25%,替换10%小区,吞吐率提升22.13%,替换14%小区,吞吐率提升31.87%;替换29%小区,吞吐率提升47.51% 异频切换性能稳定,归咎于小区边缘信号质量的提高。
F+D频段混合使用组网方式
异频插花,分区域组网,异频组网 异频插花 分区域组网 异频组网
异频插花
分区域组网
异频组网
可以部分解决重叠覆盖的问题。全网性能提高有限, 异频边界简单,设计简单,易操作维护。相 网络设计(简单频率规划),优化,维护简单,相 异频边界复杂,运维复杂。若在D频段连续覆盖中 比异频插花,网络整体性能得到提升。 比分区域组网,由于异频对干扰的抑制,网络 插入离散F频段,可以发挥F频段的穿透优势。插花 整体性能进一步提高。 小区比例越大,性能越好,如此过渡到异频组网。
25 空扰中值SINR(dB) 20 15 15 10 7 5 0 6 6 加扰中值SINR(dB) 16 14 21 20 20 20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22.2 18.4 17.43 33.76
47.42
空扰中值下行吞吐率(Mbps) 加扰中值下行吞吐率(Mbps)
室外插花测试结果
测试用例
初始状态-0508 替换1个小区-横潭1 替换2个小区-横潭2 替换1个站-横潭 替换2个站横潭和华成楼
替换比例 0% 5% 10% 14% 29%
同频切 换次数 92 80 46 55 38
CDF50% CDF 5% 异频切 切换成功 切换时延 换次数 率 (ms) DL-RSRP DL-SINR DL-THR DL-RSRP DL-SINR DL-THR 0 11 15 12 23 97.83% 98.89% 100.00% 100.00% 100.00% 24 23 23 17 19 -84 -85 -86 -88 -88 6 7 9 10 11 11.98 13.92 14.63 15.79 17.66 -96 -95 -97 -101 -100 -2 -1 -1 -1 2 4.02 4.29 4.50 4.62 6.82
21.24
空扰中值下行吞吐率(Mbps) 32.42 38.66 D同频20MHz
加扰中值下行吞吐率(Mbps) 21.24 36.22 D1+D2 异频
D同频20MHz
D1+D2 异频
D1+D2异频组网性能随负荷增加而降低的速度比同频组网要慢很多。
深圳D1+D2异频室外测试结果
同 频 SINR 分 布
44.6
31.76
24.42
21.7
10
5 0
8.29
F同频20MHz
D同频20MHz
D同频10MHz
D异频10MHz
2D+1F 20MHz
F同频20MHz
D同频20MHz
D同频10MHz
D异频10MHz
2D+1F 20MHz
空扰中值SINR(dB) 加扰中值SINR(dB)
空扰中值下行吞吐率(Mbps) 33.76 31.76 17.43 24.42 47.42
根据邻区信号强度检测统计排序
3dB以内邻区PCI 次数 132(24) 133(25) 134 318(249) 320(251) 118 366 237 367 295 1 109 95 42 40 20 20 19 15 15 12 10 占所有检测到邻 区的百分比 23.64% 20.61% 9.11% 8.68% 4.34% 4.34% 4.12% 3.25% 3.25% 2.60% 2.17% 6dB以内邻区 PCI 133(25) 132(24) 134 320(251) 318(249) 366 118 1 295 237 367 次数 144 145 64 49 49 28 27 24 20 18 16 占所有检测到邻 区的百分比 20.81% 20.95% 9.25% 7.08% 7.08% 4.05% 3.90% 3.47% 2.89% 2.60% 2.31%
同频网络性能随负荷增加快速下降,边缘速 率较低,用户感知性能 变差,对竞争对手的 优势减弱。
同频组网特殊场景(如室外覆盖室内)解决方 案与大网干扰协调困难。
异频组网性能大幅提高,且受网络负荷的影响 小 ,提升用户感知性能,提高了了网络竞争优 势。
单独采用不连续覆盖的频率进行特殊场景覆 盖,干扰小,覆盖效果好。
异频组网
TD-LTE采用TD-S类似的异频组网,网络性能对重叠覆 盖不太敏感,甚至可以从中获益; 利用该特点可最大限 度利用现有站址和抱杆等资源,保护配套投资。 TD-LTE异频降低对天线调整的要求,单独电下倾角调 整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的干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