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靖师附小“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古诗二首》学案
班级:姓名:
一、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及杜甫写的古诗两首。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的生字注音。
()()()()()()居杨趁迟融醉
2.认真书写本课生字并组词。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迟日:散学:
融:纸鸢:
三、抄写这两首古诗。
2.预习了这篇课文,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在下面写一写。
家长评价:小组评价:
《古诗二首》检测案
班级:_ _______姓名:___ 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
jué jù chí dào róng huà huáng yīng fú dī zhǐ yuān ( ) ( )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迟()暖()村()佛()鸳()起( ) 援( ) 材( ) 拂()鸢()三.给下面划线的字注上拼音。
迟日()散学()融化()拂堤()四.给多音字组词。
()()
长散
()()
四、照样子,写出四个含有动物的成语。
草长莺飞
五、填空。
1、《绝句》的作者是代诗人,他被人们称为。
诗中通过描写、、鸳鸯这几种景物,表达了诗人。
2、《村居》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通过描写居住在乡村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的感情。
六、默写《绝句》和《村居》。
古诗二首导学案

四、交流释疑:
1、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学生交流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想象的。
五、巩固拓展: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王之涣资料。
2.初读课文,正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三、引导自学: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释疑:
1、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
学前准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示标: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3、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4、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六、布置作业:
1.指名背诵课文(必做题)。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主备:王艳梅审核:导学目标:①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在背诵中加深理解,进一步鉴赏诗歌的佳妙之处。
导学重难点:进入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2学法指导:①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②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主旨。
③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曲.径通幽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吴楚东南坼.()戎.马关山北()乾坤..日夜浮()()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万籁..此俱寂:②但余钟磬..音:③乾坤..日夜浮:④戎马..关山北:3、填空。
①杜甫,字,代大诗人。
所作诗篇反映当时的,被称为“”,著有《》。
②《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题目中的“题”是的意思,破山寺在现在江苏。
③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有四个字成了后来中国园林艺术、文学艺术的美学追求,蕴含这一美学追求的两句诗是:“,。
”④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既是写实,又寓想象,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的壮阔而又生动,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4、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①《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也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的诗句是:②诗中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的诗句是:4、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二、合作探究(一)检查预习(二)导入(三)教学过程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1、曲:弯折。
2、初日:早上的太阳。
3、禅房:僧人的房舍。
4、万籁:各种声音。
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5、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6、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7、空:使……空明。
8、清晨:早晨。
9、但余:“惟闻”、只留下。
《古诗二首》导学案

法
这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采用“读—议—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练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题导读单》和《问题生成单》。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案三单
学生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激趣,板书课题:
2、小组解决问题。
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4
创设拓展与总结情景
教师总结,激发情感
1、课文内容回顾,小组讨论收获
2、学生代表谈体会和感受
拓展延伸
对比两首诗,体会不同之处。
板书
设计
古诗二首
实写咏物
房兵曹胡马渴望为国立功
虚写抒情
实写咏物
马诗渴望报效国家
虚写抒情
教学
反思
设
计
理
念
为了与高效课堂教学相适应,我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主体参与、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愉悦、宽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1、教师指导重点问题
2、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
3、指导学生自我展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发挥小组作用共同解决问题。
3、学生认真听并做好笔记。
古诗两首最新导学案

【巩固拓展】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描写春天的诗句吗?请你抄录下来,和同学比一比,谁收集 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逸夫小学自主学习方案
科目 语文 班级 三( )班 课题 张春艳 学生姓名 【目标导航】 主备人 古诗两首 审核人
1. 会认 4 个生字: “咏、绦、泗、滨” ;会写 7 个生字,正确读写“碧玉 、 妆成、裁出、剪刀、 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古诗。 3.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个性(jǐng yǐng) . . 三、朗读古诗并查阅工具书,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太懂,记下来。 这些地方我读懂了: 这些地方我不懂: 四、让我们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五、反复朗读古诗,把它背诵下来。 六、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课后反思】
【自主学习】
一、自由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垂 (chuí cuí)下 . 识 (shǐ shí)得 . 似 (shì sì)剪刀 . 泗水滨 (bīng bīn) .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些不懂的问 题,我要和组内 同学交流交流。
2古诗两首导学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2、《古诗两首》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咏 柳》 学习目标 1、我能够自主灵活地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我能诵读出诗人对春天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知识链接:翠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咏柳》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预习任务:
1、我课前认真观察了春天的景物及柳树。 2、我能在诗中勾出生字,并注上音节拼读两遍: 咏( )、绦( )、碧( )、妆( )、裁( )、剪( ) 3、我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这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漂亮地书写:咏、碧、妆、裁、剪 4、我能熟读这首诗 自主、合作、探究:
一、课前导入, 我通过课前观察知道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是什么样的?我还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 二、小班学习学法指导 齐读学法指导: 1.先自查生字,找出不认识的、难写的和易错的,用铅笔圈出来。 2.对学互相帮助对方解决诗句中感受和困惑。 3.小组内背诵古诗,共同探讨展示方案。 三、自主学习。 1.我知道《咏柳》是( )代的诗人( )的作品,通过描写初春二月( )来在赞美。 2.“碧玉”是( ),诗人把( )比作碧玉。“妆”是( );“一树”是( ) ;我明白全句的意思是( )。 3.我知道“万条”是( );“绦”是( );这句是把( )比作( )。全句的意思是:( )。 4.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意思是( )。诗人把对 ( ) 的赞美引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向对( ) 的赞美。 5.我能把握节奏、停顿,诵读出诗句的韵律。 四、小班展示 我们能采取表演背诵古诗;绘制咏柳图;释义古诗等等。 五、互学展示,小班互评。 。 我来闯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古诗二首 》预习案 斗鸡台小学:杨展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学习本课 11个生字;
2.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
积累诗歌的习惯。
方法与过程: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预习导学】:
看拼音,写汉字。
yún( )田 jì( ) 麻 lí( )落 jiá( )蝶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xīng xìng
高兴( ) 兴( )奋 时兴( ) 兴( )趣
dāng dàng
当( )家 妥当( )当( )选 上当( )
三、辫字组词。
昼( ) 耕( ) 供( ) 绩( )
尽( ) 耘( ) 拱( ) 债( )
傍( ) 蜓( ) 织( ) 蝶( )
旁( ) 挺( ) 知( ) 谍( )
四、解释下列词语。
2
昼( ) 耘( ) 绩麻( ) 供( )
稀( )
各当家( ) 童孙( ) 篱落( ) 肥( )
五、读诗句,写出诗句的意思。
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古诗二首》探究案
【学法指导】:自读古诗,仔细品味,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课内导学】:
探究点:(小组合作完成)
一、 “兴”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
会写些什么内容?
----------------------------------------------------------------。
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
的?
-----------------------------------------------------------------。
试着解释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第一句。思考: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篱落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无人过” ,惟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二首》训练一案
一、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诗人___________。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时田园杂兴》描写农村 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季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片段阅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古诗。第一句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
景,第二句进一步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诗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 ”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菜花的稀落、雪白的麦花”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农户家静悄悄的,该如何理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