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西煤柱进风巷下段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煤矿安全规程(2016)》开采部分解读

《煤矿安全规程(2016)》开采部分解读
2.单车道应当根据运距、运量、运速及运输车辆特性,在巷道的合适位置设置 机车绕行道或者错车硐室,并设置方向标识。
14
1、一般规定
规程解读
本条文是对各类不同运输设备,双向行驶时运输设备之间最突出部分安全 间距的规定。
1)单轨吊车运输是近年多采用的一些种运输方式,为防止设备和材料在运
输过程中相互碰撞和干扰,本规程规定单轨吊车对开时其安全间隙不得小于 0.8m。 2)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单轨巷道设置绕行道或错车硐室,既满足了提升与 运量的需要,又以绕车线或会车硐室减少了大断面巷道工程量。绕行道及错 车硐室的位置视运距、运量、运速及运输车辆而定,有的矿也采用每隔一固 定的距离间隔设置的方式。 3)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无轨胶轮车会车安全距离为0.5m,其间距增大的 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司机控制大吨位车辆行驶的安全因素。
13
1、一般规定
第九十二条
在双向运输巷中,两车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用轨道运输的巷道:对开时不得小于0.2m,采区装载点不得小于0.7m,
矿车摘挂钩地点不得小于1m。
(二)采用单轨吊车运输的巷道:对开时不得小于0.8m。 (三)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的巷道:
1.双车道行驶,会车时不得小于0.5m。
前苏联研究表明,从采深600m开始,采深每增加100m,巷道底板相对移近 量平均增加10%~11%。
据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实测,开采深度为600m时,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
影响范围为100m左右,当采深增大到800m时,该影响范围增大到120m。
1、一般规定
底鼓量大是深井巷道矿压显现的又一显著特征。前苏联对深部矿井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表。
8
1、一般规定
第八十九条

采煤工作面过构造安全技术措施

采煤工作面过构造安全技术措施

采煤工作面过构造安全技术措施一、概述304采煤工作面走向长360米,倾斜宽125米,目前工作面推进位置距回风上山保安煤柱停采线下剩170余米,304采煤工作面上段110 米处遇一构造裂隙,距工作面上出口15米,破碎带宽度5至10米,该构造裂隙与工作面近垂直延伸,随着工作面推进而范围逐步增大,工作面硬推顶板维护困难,安全得不到保证,经矿技术研究决定迈掉构造裂隙带,缩短工作面长度至100米推进。

推进过程中必须沿空留巷维护上出口作为通风、行人和运料,并计划每推进20米后重新补掘一出口贯通304回风巷,从而减少维护工程量,为确保工作面过构造安全,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组织措施1、成立工作面过构造领导小组:组长:余华峰副组长:陈生华(生产副矿长)组员:张辉(安全副矿长)高定全(总工程师)、文艾良、赵国才、文艾良、陈云华万红陈国兵、李成明、2、过构造期间矿级领导负责工作部署安排,陈国兵、李成明负责现场的具体工作组织,跟班安瓦员负责现场的通风瓦斯管理及支柱、顶梁的管理工作。

机电工、运输工必须现场跟班,负责电气设备和刮板输送机的维护。

3、过构造过程中所有人员必须听从领导小组的指挥。

领导小组成员必须轮流跟班现场指挥,工作面过构造结束前不得离开现场。

有效监督措施的执行和加强现场管理。

三、304工作面过断层技术方案1、由于构造地段C3煤厚0.5至0.7米,断层落差0.3米,破碎带20米,经矿技术研究决定,采取保上出口作为通风行人运料巷,每隔20米掘联络通道的方式迈掉构造带,进行推进。

2、304采煤工作面上段支护必须缩小控顶距至 3.2米,保留三排支柱,沿空护巷必须采取打双排密积支柱进行支护,顶板用老木、木板、皮柴接严背实。

工作面过构造顶板破碎带时,当班队干部必须现场指挥,回柱放顶时,派专人观察顶板,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

3、接近构造带时,工作面的所有支柱必须采取特殊密集支护,便保证支柱架设牢固,顶板背严背实,及时调校歪斜支柱和不受力支柱。

安全员试题

安全员试题

安全知识竞赛一、判断题1、采区的专用回风巷可一段进风,一段回风。

()2、掘进巷道时,既可以局扇通风,也可用全风压通风。

()3、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

()4、当一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大时,可同时用3台或3台以上风机进行供风。

()5、矿井瓦斯是指井下空气中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6、低瓦斯矿井的溜煤眼在特殊情况下可兼作回风眼使用。

()7、刮板输送机严禁乘人。

()8、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必须安设能发出停止和启动的信号。

()9、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

()10、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应安设风流净化水幕和隔爆水棚。

()11、采煤工作面回采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

()12、煤层顶板管理好的掘进面不需要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13、安全出口应经常清理、维护,保持畅通。

()14、瓦检员可兼爆破工进行爆破。

()15、封炮泥不足或不实的炮眼可以爆破。

()16、煤粉可充填破眼。

()17、煤属沉积岩。

()18、等高线间距越大,煤层倾角越小。

()19、采掘工程平面图中可以不注明巷道名称。

()20、穿岩层的水平巷道就是石门。

()21、计算开采水平的服务年限时,不应考虑储量备用系数。

()22、有计划地处理采空区、工作面运煤方向平行于工作面的方向是壁式采煤。

()23、采区是一个独立的生产系统。

()24、走向长壁采煤工作面是湛风吹草动走向方向布置。

()25、工作面的推进一般采用后退式。

()26、提煤的井硐称为主井。

()27、石门联系适用于倾角较小的煤层。

()28、倾斜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最主要特点是取消了采区上(下)山,简化了井下巷道系统。

()29、循环作业图的纵坐标是昼夜24小时。

()30、倾斜长壁采煤法适用于倾角在120以下的煤层。

()31、掘进巷道在揭露老空前,必须制定探查老空的安全措施。

()32、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注明工作面备用支护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管理方法。

主斜井掘进工作面石门揭煤措施

主斜井掘进工作面石门揭煤措施

主斜井掘进工作面石门揭煤措施主斜井掘进工作面石门揭煤措施一、主斜井揭煤情况说明(一)石门揭煤概况1、主斜井掘进作业点位于回风井及副斜井之间,北至煤矿办公大楼煤柱,西到断层,南以副斜井煤柱为界,设计长度为310米。

2、主井井口标高1670m,斜井按-15倾角,在煤系地层中穿层布置。

担负煤炭的运输、进风、行人、铺设管线等任务,掘进断面11m2,净断面9.4m2,采纳半园拱形断面,砌碹或锚喷支护;3、主斜井掘进作业估计穿过煤层分别为:井口距煤5斜距60米、煤12斜距90米、煤19斜距130米、煤20斜距195米。

掘进工作面掘至每层煤发线距离距5m时做防突措施。

(二)煤层赋存及顶底板岩性特征依据煤矿井下观测和钻探岩芯资料:煤层顶板完好,底板无明显的泥化现象。

其稳定性为稳定至较稳定。

5号煤层: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底板岩性按10m 统计,顶部0.5m为泥岩,其下为粉砂岩或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较坚硬,致密、较稳固。

12号煤层: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夹菱铁矿薄层,不稳定,易垮落;底板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薄煤层、粉砂岩及细砂岩组成,有泥化、底鼓现象。

19号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细砂岩组成不稳固,易垮落;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及薄煤层组成,稳固性较差,有泥化、底鼓现象。

20号煤层: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较稳固;底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及薄煤,稳固性较差。

图1煤层结构表示图估计井筒穿过煤层4层,编号为5、12、19、20。

其一般特征见表。

(二)煤层瓦斯赋存情况1、瓦斯根本参数测定煤矿瓦斯根本参数测定工作正在进行中;但在打钻过程中曾显现卡钻、顶钻、抱钻、等瓦斯动力现象。

2、接近矿井情况煤矿井田内断层较发育,易于产生较多的吸附瓦斯,并且岩浆冷却后成为煤层顶板,阻隔了瓦斯的逸出,煤层瓦斯含量较大,煤层牢固性系数(f)普遍很小;煤矿邻近矿(恩盛煤矿、东渔煤矿)在生产中未显现过煤与瓦斯突出或瓦斯涌显现象。

《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作业规程作具体规定的内容

《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作业规程作具体规定的内容

《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作业规程作具体规定的内容第二十六条采用普通凿井法施工时,立井的永久或临时支护到井筒工作面的距离及防止片帮的措施必须根据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四十四条采用锚杆、锚喷等支护形式时:锚杆、锚喷等支护的端头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锚杆的形式、规格、安装角度,混凝土标号、喷体厚度,挂网所采用金属网的规格以及围岩涌水的处理等,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规程中规定。

第四十六条开凿或延深斜井、下山时,必须在斜井、下山的上口设置防止跑车装置,在掘进工作面的上方设置坚固的跑车防护装置。

跑车防护装置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规程中规定。

第五十三条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

使用摩擦式金属支柱或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面,必须备有坑木,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第五十七条用垮落法控制顶板时,回柱放顶的方法和安全措施,放顶与爆破、机械落煤等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放顶区内支架、木柱、木垛的回收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五十八条采煤工作面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时,两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留有宽0.5m以上的出口,出口间的距离和新密集支柱超前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五十九条采用分层垮落法开采时,必须向采空区注水或注浆。

注水或注浆的具体要求,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十三条长壁式采煤工作面分上下面同时回采时,上下面的错距应根据煤层倾角、矿山压力、支护形式、通风、瓦斯、自然发火、涌水等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十四条采用水平分层垮落法回采时,上一分层的采煤工作面超前下一分层采煤工作面的距离,应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第六十七条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时:采煤机采煤时必须及时移架。

采煤与移架之间的悬顶距离,应根据顶板的具体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超过规定距离或发生冒顶、片帮时,必须停止采煤。

第七十四在使用耙装机时:1、固定钢丝绳滑轮的锚桩及其孔深与牢固程度,必须根据岩性条件在作业规程中作出明确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考试题库

煤矿安全规程考试题库

《煤矿安全规程》题库一、填空题1、煤矿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

2、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等制度。

4、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各种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并做好记录。

5、煤矿企业必须设置安全生产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安全生产人员和装备。

6、职工有权制止违章作业,拒绝违章指挥。

7、煤矿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

未经安全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8、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9、煤矿使用的涉与安全生产的产品,必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10、试验涉与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前,必须经过论证、安全性能检验和鉴定,并制定安全措施。

11、煤矿企业每年必须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

12、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

13、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严禁喝酒。

14、煤矿发生事故后,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抢救,矿长负责抢救指挥,并按有关规定与时上报。

15、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规程,并组织每个工作人员学习。

16、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取湿式钻眼、冲洗井壁巷帮、水炮泥、爆破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17、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2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各个出口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m。

18、井巷交岔点,必须设置路标,标明所在地点,指明通往安全出口的方向。

19、安全出口应经常清理、维护,保持畅通。

20、主要绞车道不得兼作人行道。

21、巷道净断面必须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安全设施安装、检修、施工的需要。

22、在人车停车地点的巷道上下人侧,从巷道道碴面起1.6m的高度内,必须留有宽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8m。

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规范

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规范Code for No-pillar Mining with Gob-entry Retaining of the 110 Method前言本规范是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负责组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认真学习了国家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方面的经验,对标准条文反复讨论修改,并以多种形式征求全国煤炭系统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由9章和8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技术准备、设计、施工、监测,以及安全、职业健康及绿色施工和验收。

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是何满潮院士在传统121开采工法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原始创新的先进技术,以“一种长壁工作面无煤柱开采方法”等发明专利为基础编写的。

本规范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邮编:10008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南矿业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北京中矿创新联盟能源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柳林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河南宏建机械模板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科大中天安控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4)4 技术准备 (5)4.1 一般规定 (5)4.2 基础资料 (5)5 设计 (6)5.1 一般规定 (6)5.2 通风设计 (6)5.3 工艺设计 (7)5.4 恒阻大变形锚索支护设计 (7)5.5 预裂切缝设计 (8)5.6 挡矸支护设计 (9)5.7 临时支护设计 (10)6 施工 (11)6.1 一般规定 (11)6.2 恒阻大变形锚索支护施工 (11)6.3 预裂切缝施工 (12)6.4 挡矸支护施工 (12)6.5 临时支护施工 (13)7 监测 (14)7.1 一般规定 (14)7.2 巷道应力及变形监测 (14)8 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及绿色施工 (16)8.1 一般规定 (16)8.2 安全生产 (16)8.3 职业健康 (17)8.4 绿色施工 (17)9 验收 (19)9.1 一般规定 (19)9.2 预裂切缝验收 (19)9.3 支护工程验收 (20)9.4 单位工程验收 (21)附录A 恒阻大变形锚索支护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22)附录B 预裂切缝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23)附录C 挡矸及巷内临时支护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24)附录D 监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25)附录E 巷道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表 (26)附录F 巷道工程安全和使用功能核查及抽查结果记录表 (27)附录G 巷道工程观感质量评分表 (28)附录H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记录表 (29)标准用词说明 (30)引用标准名录 (31)条文说明 (33)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2)3 Basic Requirements (4)4 Technical Preparations (5)4.1 General Requiremens (5)4.2 Basic Data (5)5 Designation (6)5.1 General Requiremens (6)5.2 Design of ventilation (6)5.3 Design of Technology (7)5.4 Design of Large Deformation and High Constant Resistance Anchor Support (7)5.5 Design of Pre-splitting Crack (8)5.6 Design of Gangue Prevention Structure (9)5.7 Design of Temporary Support (10)6 Construction (11)6.1 General Requiremens (11)6.2 Construction of Large Deformation and High Constant Resistance Anchor Support (11)6.3 Construction of Pre-splitting Crack (12)6.4 Construction of Gangue Prevention Structure (12)6.5 Construction of Temporary Support (13)7 Monitoring (14)7.1 General Requiremen (14)7.2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of Roadway (14)8 Safety Production,Occupational Health and Green Construction (16)8.1 General Requiremen (16)8.2 Safety Production (16)8.3 Occupational Health (17)8.4 Green Construction (17)9 Acceptance Check (19)9.1 General Requiremen (19)9.2 Acceptance of Pre-splitting Crack (19)9.3 Acceptance of Support Engineering (20)9.4 Acceptance of Unit Engineering (21)Appendix A Record Table of Large Deformation and High Constant Resistance Anchor Support Subentry Engineering Quality Acceptance (22)Appendix B Record Table of Pre-splitting Crack Subentry Engineering Quality Acceptance (23)Appendix C Record Table of Gangue Prevention Structure and Temporary Support Subentry Engineering Quality Acceptance (24)Appendix D Record Table for Quality Acceptance of Mine Pressure Monitoring sub-project (25)Appendix E Verification Record Table of Quality Co ntrol File of Roadway Engineering (26)Appendix F Record Table of Safety and Use Function Verification and Spot Inspection Result of Roadway Engineering (27)Appendix G Marking Table of Roadway Engineering Appearance Quality (28)Appendix H Record Table of Unit Engineering Completion Acceptance (29)Explanation of Standard Words (30)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1)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3)1总则1.0.1 为加强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以下简称110工法)的应用和推广,规范110工法设计、施工、监测和验收的技术要求,保障无煤柱自成巷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

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根据赵家梁煤矿开采设计方案有关说明知道,本矿开采的3-1、4-2和5-2煤层经取样鉴定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I类,属自燃煤层,煤层均有爆炸的危急性。

因此,在本矿井范围井下进行采掘生产必需仔细执行如下防灭火平安技术措施:第一:防止煤炭自燃措施一、开拓、开采防止煤炭自燃措施:1、在井下煤层中掘进巷通和回采工作面回采作业中,应少丢煤炭,准时清扫巷道两邦和采煤工作采场内浮煤,防止煤炭自燃发火。

2、严格按作业规程有关规定管理好煤层顶板,管理掌握好矿山压力,削减煤柱裂开。

3、了解撑握矿井地质状况,合理布置采区和工作面,有方案开采。

4、掘进施工作业和回采工作时尽量避开过分破裂煤体,削减煤炭自燃发火源。

5、选用了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采纳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提高回采速度,使采空区热源难于形成。

6、在完成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后,根据管理火区的相关规定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防火采空区残煤引燃。

7、选用合理的回采方向不使采区回风巷过分受压或长时间给维护在煤柱里。

二、加强矿井通风管理,防止煤炭自燃措施:1、在本矿井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时,工作面采纳“U”型通风方式,一进一回,保证新风和乏风均不通过采空区,漏风少。

2、矿井通风系统线路中,调整风门设置在围岩较结实、地压较隐定的进风巷中。

3、严格通风网络布设,降低采区进回风巷之间两端的负压差,以削减漏风。

4、在通风系统线路上设置的风门和调整风门之间的距离有较大的余地。

5、设置的双向风门,矿井实施反风时,可防止火灾事故扩大。

6、所设置的风门实行了闭锁,行人通过时不能同时打开,确保风流稳定。

三、加强监测,防止煤炭自燃1、井下煤层若消失雾气或井壁面“挂汗”,巷道风流中有煤油味、松香味、臭味,从采空区流出的水和空气较正常温度高,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增加,如头痛、头晕、精神疲乏等都是井下煤炭自燃的征兆,发觉上述现象必需准时实行措施,查明缘由,掌握并毁灭煤炭自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西煤柱进风巷下段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根据我矿施工情况,经矿领导及各部门共同研究决定,开口掘进11西煤柱进风巷下段,巷道使用矿用11#工字钢,总工程量为75m。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望各部门认真贯彻。

二、施工单位及工程负责人:掘进二队刘林功
三、支护形式、支架规格及工程质量要求
1、11西煤柱进风巷下段开口坐标X=3813854,Y=38432943,由上往下掘进,以方位162°,开口位置标高+174.0m,坡度+13°,沿底掘进75m与副井西大巷西端贯通,开口使用抬棚支护。

2、超前支护:采用2根3.0m长的工字钢梁与三个挂钩固定(每根超前支护三个挂钩)。

临时支护位置:工字钢梁分别在巷道中线偏左0.5m处,方向为顺巷;挂钩位置:前面一个吊挂在倒数第二棚棚梁上,后面一个吊挂在工字钢梁末端向里第二棚。

超前支护必须紧跟迎头,必须用木楔背牢、背实,不得出现用手触摸上下、左右晃动现象。

施工时,必须严格执行先戴梁后站腿的施工工艺。

操作要求:①在巷道迎头最前一架棚梁上安装好挂钩,移动工字钢梁,托住需要架设的支架棚梁;②铺好顶网,打好顶部椽子,调整好棚梁中线和扭矩,用木楔背实背牢工字钢梁;③棚梁前方空顶区用坑木或钎椽接顶并背实;④移动临时支护时,人员要站在支护完好的安全地点,脚下站稳;⑤移动超前支护时应安排专人观察
顶板。

3、巷道支护:采用2.5×2.5m(梁×腿)矿用11#工字钢单棚支护,成巷后:上净宽2200mm,下净宽3300mm,净高2200mm。

净断面6.05m2,棚距600 mm,用椽子、塑料网打帮打顶。

4、背帮顶所用塑料网要求7.5m(长)×0.8m(宽),网要过棚,要相互搭接完好,用塑料网条联网,不得假连,联网间距不大于200mm,三眼两扣。

椽子长800mm,直径为40~60mm,要求全部过梁,间距250~300mm,分布均匀,打顺成线,压力大时可适当加密,不留网兜。

5.施工过程中,每棚工字钢必须加肩垫、口垫。

四、施工工艺
掏梁窝→移动超前梁(固定) →上梁→调整中线→铺网、背顶→刷帮、掏柱窝→站退→背帮。

五、施工前准备
1、施工前,要准备充足支护材料(工字钢、塑料网、椽子、撑木等)及防冒顶材料:钎椽30根,椽子50根,20根小径木、荆笆10捆等,并把防冒顶材料运至工作地点附近,并且统一靠帮摆放整齐,不能影响通风及行人,保证后路畅通。

2、施工时必须提前三天对巷道帮、顶是煤的地段进行注水,注水采用ZQS-50/1.6手持式风钻,ø42×1000mm的钻杆注水。

注水孔封堵采用FKSY20/38×1200mm水力膨胀式封孔器封孔,封孔深度不小于1.5米,封孔器与高压管连接销子口向下,防止封孔器因销子脱落遗留在注水孔内。

用快速接头使封口器与高压(静压)胶管连接,注水压力控制在2.5Mpa-5Mpa以内。

注水时间以煤墙挂汗、梁
头滴水、相邻注水孔出水为宜,正常情况下单孔注水时间为1-1.5小时,确保作业地点煤层煤体充分湿润,并超前施工地点不少于2米。

注水注意事项:
①打眼工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②打眼前必须先检查工作地点的帮顶是否完好。

③注水时严禁人员正对注水孔。

注水工作纳入每旬工程验收,坚持不注水不掘进的原则(特殊情况例外),认真落实注水制度。

六、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时,首先清理好撤退的路线,并安排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观山,及时观察扩修地点、支架、帮顶情况,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派人进行处理。

如有异常,必须立即撤人,等确认无危险后,方可继续工作。

2、要按照统一的坡度进行挑顶、架棚。

3、施工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若顶煤破碎时用撞楔法超前护顶,即采用长钎椽或钢钎,以顺巷道方向、以高于巷道坡度从巷顶打入,外露长度不超过300mm,每根间距不超过200mm。

4、施工时,如果出现煤层底板比较松软时,支架下要站木鞋。

5、施工队要切实保护好帮顶围岩,防止片帮、冒顶事故发生,当煤体松软破碎,出现流煤(矸)时,必须及时用荆笆将帮顶护好,防止冒落范围扩大,避免造成片帮、冒顶事故和瓦斯积聚。

6、施工期间,严禁随意敲打、抛掷铁器,以免产生火花,发生事故。

7、施工时,必须及时清理施工地点及附近的浮煤、杂物。

8、新架设的支架必须把帮顶刹紧背实,严禁空帮空顶。

棚子架好后,必须及时把撑杆补齐,梁中一道,梁头各一道,腿上沿向下300 mm处各一道,底板向上600 mm处各一道。

9、每班在下班前,一定要清够巷高并且做到不给下班留下任何隐患。

10、各班组之间要严格落实现场交接班制度,每班下班前必须完成整个作业循环,一棚未架完工,不得停止作业,必须闭好帮,护好顶。

11、施工时,由跟班班长以上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处理各类事故隐患。

12、掘进地点巷道的倾角大于15°时,必须加强连锁加固。

七、通风和瓦斯管理
1、11西煤柱进风巷下段掘进使用风机型号为YBT-22型的局部通风机,通风机安装在西大巷车场风门东侧新鲜风流中,局扇距巷道底不小于30cm,设备上架。

风机风量在150~300 m3/min,施工地点配备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专用),一台备用。

2、局扇由指定人员管理,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停开风机,风筒完好无漏风,风筒口距掘进头距离不得超过5米。

3、班长必须佩带瓦斯便携仪,悬挂在距工作地点不超过3m的行人帮,距帮不小于200mm,距顶不大于300mm。

4、局扇必须装有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必须使用“三专加两转”、双凤机、自动倒台。

5、局扇巷道内必须保持畅通,不准堆积物料和煤。

6、消灭串联风,循环风,消灭无风,微风作业,保证足够风量。

7、要保证掘进巷道的供风量,瓦斯检测工要在施工地点巡回检查,做好瓦斯监测工作,并认真填写瓦斯记录,做到“三对口”。

8、当施工地点及回风流瓦斯浓度达到0.8%时,必须停止施工,并切断巷道电源,及时撤出所有施工人员。

9、风筒采用直径为500mm柔性抗静电阻燃风筒供风。

10、施工地点共安装五种安全监控设备:一个监测分站、一个瓦斯电闭锁、一个风电闭锁、一个甲烷传感器(T1)、两个开停传感器、一个自动倒台。

11、在掘进过程中,如果发现瓦斯忽高忽低或正常瓦斯浓度数据有较大差异时,必须由瓦斯检查员立即查明原因,并报矿领导及总工程师,若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危险地点的人员到进风巷道中。

12、当风流中,瓦斯浓度达0.8%,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排除瓦斯,当瓦斯浓度降到0.8%以下时,方可恢复生产。

13、临时停止掘进时,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竖立揭示警示牌,禁止人员进入。

八、应急救援
(1)掘进场大面积来压或冒顶预防措施
1、掘进场出现大面积来压或冒顶的时候,在现场组长或安全员应视具体情况,利用备用的冒顶材料,找有经验的老工人赶紧处理,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

2、当冒顶处有人受伤被压时,班组长应组织有经验的工人利用备用的坑木荆芭等备用物资进行临时支护,在安全的条件下抢救出压伤人员。

(2)、发生火灾、瓦斯及煤尘事故时的避灾路线:
避灾路线:工作面→11皮带上山→11西大巷车场→西大巷→副井底→地面。

(3)、发生水灾事故时的避灾路线:
避灾路线:工作面→11皮带上山→11西大巷车场→西大巷→副井底→地面。

如果发生以上灾害时,施工人员要保证头脑清醒,立即就近向调度室汇报灾害地点、范围大小、灾情大小,并立即切断电源。

同时,在保证现场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工具消除灾害,如不能消除灾害,应由班组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按避灾路线撤离灾区。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盛华煤矿11西煤柱进风巷下段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生产技术科
编制人:王彦涛
编制时间:二0一一年十月一日
安全技术措施贯彻记录
名称:11西煤柱进风巷下段掘进安全技术措施贯彻人:
地点:职工培训室贯彻时间:
序号签名序号签名序号签名序号签名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需贯彻人数:实贯彻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