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与农作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土壤学第九章-土壤养分循环ppt课件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反硝化的临界Eh约为334mv,最适pH为7.0~8.2, pH小于5.2~5.8的酸性土壤,或高于8.2~9.0的碱性 土壤,反硝化作用显著下降。
有机肥
养分资源
挥
发
淋 洗
地下水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土壤养分的基本概念
土壤养分-指植物所必需的,主要是土壤来提供的营养元 素就叫做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是土 壤肥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有效养分-能够直接或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 分。
速效养分-在作物生长季节内,能够直接、迅速为植物吸 收利用的土壤养分,称速效养分。
(3)这种养料元素在植物的代谢过程中具有直接 的作用。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土壤养分循环是“土壤圈”物质循环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维持生物生 命周期的必要条件。
有机质C/N
>30
30~15
<15
氮的固定量>矿化量 固定量=矿化量 固定量<矿化量
补充化肥
补充有机质
(2)应用“激发效应”调节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平 衡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施用绿肥等新鲜有机肥 产生正激发效应。
有机质缺乏的土壤,施用富含木质素的粗有
机肥,产生负激发效应。
《土壤耕作》PPT课件

生土,保蓄精选雨pp水t
11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一、土壤耕作的任务及作用
• (二)土壤耕作的作用
− 松碎土壤to loosen the soil
调节耕层土壤的松紧度
− 翻转耕层to turn over the soil − 混拌土肥to blend the 调so节il耕层的表面状态
− 冻融交替:水结冰而体积膨胀,引起土块崩 解;冰解冻土块却不能还原
• 2. 水蚀与风蚀
− 等高耕作、覆盖耕作
− 少免耕、带状种植、区间种植、起垄种植、
留茬覆盖 精选ppt
16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三、土壤耕作的依据
• (二)气候条件是土壤耕作时必须考 虑的主要依据
• 3. 降雨与蒸发
即:通过农机具的机械作用,调节土壤 肥力条件而控制土壤肥力因素的农业技术措 施。
精选ppt
6
第七章
精选ppt
7
第七章
土壤耕作
Tillage
“纵有良田千万顷,收成 多少在于耕” 。
“一年犁出病,十年没收 成” 。
我国农民历来十分重视土 壤耕作。《齐民要术》把耕田 放在首篇,一来说明种植业从 耕地开始,二来也反映出作者 对土壤耕作的重视。
• 建立种植、灌溉、施肥、排水、收获等农事操作所需要的 特定的地表状况
精选ppt
10
第七章
0~3cm,水肥气热与大气交换,保护种子
3~10cm,种子发芽层,下层供水,上层 供气保水,变温不剧烈
10~20-25cm,根系生长,吸收水肥主要 层次,水肥供应充足,有一定通气,温度、 环境稳定
5~10cm,犁底层,密,1.5g/cm3,积累盐分, 阻碍根系生长,旱地需破
《土壤学培训材料》课件

探讨土壤的质地、结构和密度。
土壤与植物
植物生长需要的土壤要素
解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 分和通气性。
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探讨土壤类型对灌溉和施肥的 影响。
土壤改良技术
介绍土壤改良的目的和方法。
土壤保护与治理
1
土壤治理
2
介绍土壤保育、修复和重建方法。
土壤退化的原因
分析土壤侵蚀、污染和酸化等退化原 因。
《土壤学培训材料》PPT 课件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组成、性质以及与植物生长、环境污染等之间的 关系的学科。本课件将带你了解土壤学的基础知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以及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土壤学基础知识
土壤的定义和组成
了和有机质。
土壤物理性质
结语
1 土壤学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2 打造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必要性
强调土壤学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 发展方面的作用。
讲述打造生态友好型农业对土壤保护和环 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土壤与植物
植物生长需要的土壤要素
解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 分和通气性。
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探讨土壤类型对灌溉和施肥的 影响。
土壤改良技术
介绍土壤改良的目的和方法。
土壤保护与治理
1
土壤治理
2
介绍土壤保育、修复和重建方法。
土壤退化的原因
分析土壤侵蚀、污染和酸化等退化原 因。
《土壤学培训材料》PPT 课件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组成、性质以及与植物生长、环境污染等之间的 关系的学科。本课件将带你了解土壤学的基础知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以及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土壤学基础知识
土壤的定义和组成
了和有机质。
土壤物理性质
结语
1 土壤学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2 打造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必要性
强调土壤学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 发展方面的作用。
讲述打造生态友好型农业对土壤保护和环 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土壤农作物学-1

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二)
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 影响土壤养分状况:如钾长岩、斜长岩; ✓ 影响土壤机械组成和质地:红色风化壳
和玄武岩发育的红壤质地粘重,花岗岩 和砂页岩发育的质地居中,砂岩、片岩 的质地最轻; ✓ 影响矿物组成、土壤发育层次等;
(二)气候
1、湿度因子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十三)熟化过程 是指在人为因素影响下,通过耕作、施肥、灌溉等措
施,改造土壤的土体构型,减弱或消除土壤中存在的障碍 因素,协调土体水、肥、气、热等,使土壤肥力向有利于 作物生长方向发展的过程。简单地说为人类定向培育土壤 的过程。可分为旱耕熟化和水耕熟化。 某一土壤类型的形成经常由一个主要成土过程和几个辅助 过程共同作用完成。
二、土壤肥力
1.概念
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土壤能持续不断 地、适量地提供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 分、空气、热量等因素及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肥 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
水、肥、气、热——称为四大肥力因素。
肥沃土壤上生长的作物
瘠薄土壤上生长的作物
2.土壤肥力的种类
根据土壤肥力的来源不同,土壤肥力有 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的区别。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 (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 用下发育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是耕作熟化过程发育而来的肥力,是 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 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土壤是自然界中具有特殊形态、性质和功能 的自然体。即: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形态)具有 肥力(性质),能够生长绿色植物(功能)的疏松 表层(形态)。
2、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土粒
土 壤 水
土壤空气
土壤的成分(PPT课件(初中科学)38张)

出现残留物,残留物是无机盐。
思考
1. 土壤中存在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植物生长需无机盐,需大量从土壤吸取含N、P、K等矿物元素的 无机盐。这些能溶于水又不能燃烧的物质是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 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2.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组成及状态是怎样的?
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状态:有固、液、气三态。土壤固体主要由 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占固体部分95%左右。
4. 土壤的形成
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蔼候的长 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并经多种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 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今天仍在不断地继续着。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 100 ~ 400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1000年。
2. 岩石风化的因素
(1)物理因素
① 风力
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着岩石。久而久 之,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于是,岩 石上出现了窟窿和裂隙并越来越大,最 后破裂成了小碎块。
② 流水
水流动时,夹带的小块 岩石与岩石摩擦,使岩 石逐渐成了小石块。
③ 温度剧变
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 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 上冷水,岩石骤热后因突然冷 却就爆裂了。 炎热的太阳也会使岩石变得很 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岩石也 会爆裂。
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水就会 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 石裂成小碎块。
(2)生物因素
植物的根、地衣植物对岩石作用,使岩石碎裂。
(3)化学因素 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
思考
1. 土壤中存在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植物生长需无机盐,需大量从土壤吸取含N、P、K等矿物元素的 无机盐。这些能溶于水又不能燃烧的物质是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 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2.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组成及状态是怎样的?
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状态:有固、液、气三态。土壤固体主要由 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占固体部分95%左右。
4. 土壤的形成
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蔼候的长 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并经多种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 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今天仍在不断地继续着。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 100 ~ 400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1000年。
2. 岩石风化的因素
(1)物理因素
① 风力
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着岩石。久而久 之,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于是,岩 石上出现了窟窿和裂隙并越来越大,最 后破裂成了小碎块。
② 流水
水流动时,夹带的小块 岩石与岩石摩擦,使岩 石逐渐成了小石块。
③ 温度剧变
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 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 上冷水,岩石骤热后因突然冷 却就爆裂了。 炎热的太阳也会使岩石变得很 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岩石也 会爆裂。
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水就会 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 石裂成小碎块。
(2)生物因素
植物的根、地衣植物对岩石作用,使岩石碎裂。
(3)化学因素 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
《土壤学基础》PPT

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
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人为耕作 熟化过程中产生的肥力。
有效肥力:当季作物种植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肥力。
按有效程度可分为:
潜在肥力:当季作物种植过程中没有直接反映出 来的肥力。
第三节 作物的概念及分类
作物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为类 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大田作物、蔬菜、果树 、林木、观赏植物、药用作物、绿肥、牧草等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其组成和性质发生 改变而形成的新矿物。
2、土壤质地
土壤机械组成:自然界的任何土壤,都是由许多大小不同 的土粒,以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种不同粒级组 合的相对比例或质量百分数,称作土壤机械组成。
土粒分级:一般将土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四大 基本粒级,然后进行细分。
旱田土壤的土体结构
耕作层(Tilth),又称 熟土层,是农业耕作经 常作用的土层、也是作 物根系分布的主要层次, 通常厚约15~25cm。
犁底层和半熟化层 心土层(生土层) 底土层。
表土层 0~10cm 覆盖层(0~3cm) 种床层(3~10cm)
稳定层 10~20-30cm 根际层
犁底层 5-10cm 心土层
土壤质地:根据不同机械组成所产生的特性而划分的土壤 类别。
一般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3、不同质地土壤的生产特性
(1)砂质土(热性土): a 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通气透水性强,内部排
水通畅,不易积聚还原性有害物质,有机质分解快, 易释放有效养分; b 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含养分少,要多施有机肥料; 保肥性差,施肥后因灌水降雨而易淋失; c 含水量低,热容量较小,易增温也易降温; d 松散易耕,缺少有机质的砂土泡水后容易沉淀、板 结、闭气。
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人为耕作 熟化过程中产生的肥力。
有效肥力:当季作物种植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肥力。
按有效程度可分为:
潜在肥力:当季作物种植过程中没有直接反映出 来的肥力。
第三节 作物的概念及分类
作物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为类 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大田作物、蔬菜、果树 、林木、观赏植物、药用作物、绿肥、牧草等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其组成和性质发生 改变而形成的新矿物。
2、土壤质地
土壤机械组成:自然界的任何土壤,都是由许多大小不同 的土粒,以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种不同粒级组 合的相对比例或质量百分数,称作土壤机械组成。
土粒分级:一般将土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四大 基本粒级,然后进行细分。
旱田土壤的土体结构
耕作层(Tilth),又称 熟土层,是农业耕作经 常作用的土层、也是作 物根系分布的主要层次, 通常厚约15~25cm。
犁底层和半熟化层 心土层(生土层) 底土层。
表土层 0~10cm 覆盖层(0~3cm) 种床层(3~10cm)
稳定层 10~20-30cm 根际层
犁底层 5-10cm 心土层
土壤质地:根据不同机械组成所产生的特性而划分的土壤 类别。
一般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3、不同质地土壤的生产特性
(1)砂质土(热性土): a 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通气透水性强,内部排
水通畅,不易积聚还原性有害物质,有机质分解快, 易释放有效养分; b 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含养分少,要多施有机肥料; 保肥性差,施肥后因灌水降雨而易淋失; c 含水量低,热容量较小,易增温也易降温; d 松散易耕,缺少有机质的砂土泡水后容易沉淀、板 结、闭气。
土壤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由岩石每形成1cm厚的土壤约需300年之久。
17
三、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矿物质:由岩石风化而来的各种碎屑、矿物质颗粒、
固相
无机盐组成,占固相的 90%-98%。
有机质: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残体及其腐败
的物质组成,占固相的 2%-10%。还有 各种土壤生物。 土壤包括 液相:土壤水(土壤溶液):由地上水、地下水进入土壤中
22
一、 矿物质土粒的分级
2.各级土粒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砂粒: a.粒径>0.05mm,通透性能好,但毛管水上升 高度低。 b.单位体积的比表面积小,土粒间成对物质间的吸 持力弱,故土壤松散,易于耕耙,保水力差,易 干旱,胀缩性小,无可塑性等。 c.无吸附Ca、Mg、K、NH4+等离子的能力。
(二)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地、不断地供应和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料、空气 和热量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6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力可分为: 自然肥力:单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土壤肥力。
自然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土壤肥力。
随着生物量增加,各种营养元素、能量也逐渐聚集在 母质表层,从而逐渐使母质中积累和保存了植物生长 发育所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并具备肥力因素,从而 使母质发展为土壤。
15
成土过程
冰
坡
积
积
物
物
湖 积 物
海 积 物
洪 积 物
风 积 物
各种类型母质
各种泥土
各类土壤 16
(二)农业土壤的形成
1. 农业土壤的含义
26
二、土壤矿物质
(二)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指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中,由原 生矿物进一步分化后再重新形成的矿物。
17
三、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矿物质:由岩石风化而来的各种碎屑、矿物质颗粒、
固相
无机盐组成,占固相的 90%-98%。
有机质: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残体及其腐败
的物质组成,占固相的 2%-10%。还有 各种土壤生物。 土壤包括 液相:土壤水(土壤溶液):由地上水、地下水进入土壤中
22
一、 矿物质土粒的分级
2.各级土粒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砂粒: a.粒径>0.05mm,通透性能好,但毛管水上升 高度低。 b.单位体积的比表面积小,土粒间成对物质间的吸 持力弱,故土壤松散,易于耕耙,保水力差,易 干旱,胀缩性小,无可塑性等。 c.无吸附Ca、Mg、K、NH4+等离子的能力。
(二)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地、不断地供应和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料、空气 和热量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6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力可分为: 自然肥力:单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土壤肥力。
自然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土壤肥力。
随着生物量增加,各种营养元素、能量也逐渐聚集在 母质表层,从而逐渐使母质中积累和保存了植物生长 发育所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并具备肥力因素,从而 使母质发展为土壤。
15
成土过程
冰
坡
积
积
物
物
湖 积 物
海 积 物
洪 积 物
风 积 物
各种类型母质
各种泥土
各类土壤 16
(二)农业土壤的形成
1. 农业土壤的含义
26
二、土壤矿物质
(二)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指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中,由原 生矿物进一步分化后再重新形成的矿物。
土壤学课件_图文

(一)土壤资源的数量是有限性
1、too shadow
2、permanently frozen
3、prime land 4、too dry
5、too humid 6、chemically
imbalanced
综观人类历史,许多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多在有肥沃土地的河流沿岸首先兴起, 如黄河、长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等。
醒目数字:
耕地面积每年减少700~1000万亩 中低产耕地占总耕地的三分之二
森林砍伐速度每年2010万亩 土壤侵蚀面积近150万平方公里
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 沙化面积2000万亩。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拯 救土壤,拯救人类,已成为人们的 共识。在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大 会上,提出21世纪是环境的世纪。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的固定性
位置的固定 类型的固定 数量的固定
土壤资源时间分布的连续性
形成过程的连续性 人类利用的连续性
第二节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一、土壤的概念 土壤: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
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土壤可以划分为:
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或耕作土壤。
土壤学课件_图文.ppt
总学时:36 其中课堂讲授:26 实验课:10
绪论
第一节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 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soil in the humankind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土壤的主要功能
健康的土壤给我们人类提供洁净的 空气和水、充裕的作物、森林、草 地;形形色色的动物;美丽的风景
在土壤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时,生态体系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