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边疆的缉毒英雄--陈锡华烈士先进事迹报告

合集下载

陈德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一

陈德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一

陈德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一——雪山高原铺路石陈德华同志(藏族名字叫扎西降错)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公路局雀儿山五道班的班长。

1983年,25岁的藏族青年陈德华,继承父业,来到雀儿山5道班当上了一名养路工,至今已二十个春秋。

1988年,他担任了道班第十六任、也是第一任藏族班长,198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德华同志二十年如一日,继承和弘扬“甘当高原铺路石”的雀儿山精神,坚持战斗在三千里川藏线海拔最高的道班上,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人生之歌。

豁出命来养好路雀儿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藏语叫“嵘麦俄扎”,意思是山鹰飞不过的山峰,海拔6168米。

川藏公路北线317国道经过雀儿山连接西藏昌都,是西藏联系内地的重要通道。

川藏公路通车后的1951年,为了保障畅通,一群曾转战川藏筑路的热血青年,来到这冰天雪地的雀儿山安营扎寨,担负起了山顶10公里道路的养护和26公里清除塌方推冰雪的任务,以血肉之躯,打破了外国专家把雀儿山称之为“生命禁区”的断言,开始了雀儿山上有人居住的历史。

雀儿山五道班驻地海拔4889米,是三千里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一个道班。

五道班是一个英雄的集体,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在平凡的岗位上献青春,献终生,献子孙,谱写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颂歌。

雀儿山的公路是50年代初期,解放军进军西藏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抢修通车的。

公路技术等级低,线形差,路基狭窄,坡陡弯急。

冬春遍地冰雪,路难见;夏秋冰雪融化,路打滑,而且经常塌方,十分危险。

更艰难的是雀儿山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在这“春夏不长草,氧气吃不饱,终年雪不断,四季穿棉袄”的雀儿山上,除了石头不缺外,什么都缺。

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头一次上雀儿山的人,即使坐着不动,也会心跳气喘,头晕目眩。

到了晚上,就更难受,胸口好像被压上一块石头,堵得心慌。

山上气候严酷,年平均气温零下18℃,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2℃,每年冰冻期长达8、9个月,6级以上的大风每年要刮5个月以上。

保卫祖国边疆的英雄事迹

保卫祖国边疆的英雄事迹

保卫祖国边疆的英雄陈健事迹在祖国辽阔的边疆,有那么一位汉子,大伙儿都亲切地喊他“陈哥”。

陈健,这个名字,在那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上,比任何山峦都要来得响亮。

他啊,不是啥大富大贵的人物,但提起他保卫祖国边疆的事迹,那可是能暖人心窝子,让人热泪盈眶的。

陈哥的脸,被高原的紫外线晒得黑红黑红的,笑起来眼角堆满了皱纹,就像是刻满了岁月的故事。

他说话嗓门大,中气十足,一句“咱是守边人,守的是国家的门,护的是百姓的安”,能让人心里头热乎乎的,跟喝了碗热汤似的。

记得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白茫茫一片,把个边疆装点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美得让人心醉,却也冷得让人直打哆嗦。

陈哥带着几个兄弟,穿着厚重的棉衣,踏着没过膝盖的积雪,巡逻在边防线上。

风啊,刀子似的割在脸上,生疼生疼的。

可陈哥愣是没吭一声,他说:“咱是当兵的,这点苦都吃不了,还算啥男子汉!”路上,他们遇到了个迷路的老牧民,老人家在雪地里冻得直打颤,眼瞅着就要不行了。

陈哥二话不说,脱下自己的大衣裹在老人身上,自己却只穿着单薄的毛衣,硬是把老人背回了营地。

到了营地,陈哥整个人都冻僵了,但他还是乐呵呵地说:“没事,我这身子骨硬朗着呢,冻不坏!”这样的事,在陈哥身上多了去了。

他常说:“咱守边人,就是老百姓的守护神。

他们过得好了,咱们心里头才踏实。

”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陈哥就会站在哨所前,望着远处灯火阑珊的村庄,心里头满是柔情。

他知道,那里有他守护的安宁,有他牵挂的亲人。

除了巡逻站岗,陈哥还是个热心肠。

村里谁家有个啥难事,只要找他,他准能想办法给解决了。

修个路、搭个桥、补个屋顶,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

大伙儿都说,陈哥不光是守边人,更是咱们的好邻居、好兄弟。

岁月如梭,转眼间,陈哥已经在边疆守了十几年。

他的头发白了,腰板也没以前那么直了,但那份对祖国的热爱,对边疆的深情,却从未改变过。

每当有人问起他,为啥愿意在这里守一辈子,陈哥总是憨厚地一笑,说:“这里是我的家,是我的根。

爱国人士陈天华的故事

爱国人士陈天华的故事

爱国人士陈天华的故事
作者:金湖株林小学六年级学生程曦
指导教师:石慧明八月一日那天,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阅兵仪式,不禁被祖国的强大而感动,而这一切,都是无数爱国人士和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今天,我向大家讲述无数爱国人士中其中一个人——陈天华的故事。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了满洲,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他咬破自己的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

他在信里陈述亡国的耻辱,当亡国奴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血书,终因失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喊:“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之后,他居然还坚持把他写的救国血书一份一份地装进信封里,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

读到那些信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正因为陈天华这样的爱国举动引起了无数爱国人士的行动,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今天,我们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祖国大家庭里,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怎么能忘记那些爱国人士的付出,不发扬那些爱国人士的精神呢?。

卫国戍边陈祥榕英雄事迹5篇

卫国戍边陈祥榕英雄事迹5篇

卫国戍边陈祥榕英雄事迹5篇卫国戍边陈祥榕英雄事迹篇1何为英雄?英雄不过是拥有一颗伟大之心的普通人。

喀喇昆仑高原,横亘我国的西南边陲,那里终年冰雪覆盖、高寒缺氧,是生命的禁区。

来自天南海北的一批批官兵,扎进茫茫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守卫着祖国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宁。

20__年6月,外军越线挑衅,这里的戍边英雄誓死捍卫祖国____。

在这场冲突中,有四位勇敢的戍边官兵永远离开了我们,其中年纪最小的战士年仅18岁。

“清澈的爱,只为__。

”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宣言。

这个出生在福建省的男孩,告别了家乡的暖阳,来到了严寒彻骨的喀喇昆仑高原。

他怀揣一腔热血,只为守护大好河山。

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是父母的孩子,是身边人的兄弟、朋友,但是他穿上军装,就是勇敢无畏的战士!有人说:“哪有什么________,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陈祥榕,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孩子,从东部沿海来到西南边陲,来时少年意气,如今生命永远停留在了最好的年华。

18岁,是心存无数憧憬、人生才刚刚开始的年纪。

我们不会忘记,他明明和我们一样,是生在和__年代的孩子。

但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一条艰苦又充满荣光的道路。

陈祥榕也是戍边官兵的缩影。

千里热血边关,遍地英雄屹立。

万千官兵发扬喀喇昆仑精神,誓死捍卫国土,用生命践行使命。

“我们宁肯高原埋忠骨,决不丢失一寸土。

”这是______铿锵有力的誓言。

喀喇昆仑高原虽然高寒缺氧,但是因为戍边官兵的坚守,有了生命的色彩;虽然古老苍凉,但是因为戍边官兵的热情,有了青春的气息。

江山不负英雄泪,且将利剑破长空。

卫国戍边陈祥榕英雄事迹篇29日,2022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统一考试工作全面展开。

卫国戍边烈士陈祥榕生前写下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笔试中的题目。

网友表示,看到这道题时瞬间泪目。

同日,陈祥榕姐姐陈巧钗的文章《清澈的爱,永留天地》刊发,文中追忆弟弟生前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字字戳心,句句感动……下文节选自《清澈的爱,永留天地》。

思想汇报 缉毒英雄人物事迹 缉毒警察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缉毒英雄人物事迹 缉毒警察事迹材料

缉毒英雄人物事迹缉毒警察事迹材料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社会,和平的年代,但这些和平,都是背后有人为我们保驾护航。

其中,缉毒警察就是那把伞之一。

今天的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缉毒英雄人物事迹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和一起学习吧!希望的整理能够对你有帮助!缉毒英雄人物事迹一1、张德超,保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迄今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四次每枚奖章,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每张证书,都是一个缉毒警察的执着。

但这些荣誉至今却只能悄悄沉睡在他的办公室抽屉里。

从不敢带回家,缉毒26年没怕过谁的张德超,面对家人的担忧和牵挂,却用了不敢这个词。

2、蒋春华,曲靖市罗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

他曾在高速公路上与战友驾车夹击毒贩,不顾毒贩车辆的多次撞击,上演生死时速最终将对方逼停并抓获。

3、郑兴浩,临沧市云县公安局警务站站长。

他最喜欢瞎琢磨根据多年查缉经验,他探索出定人、定线、定时、定责的四定工作机制和查身份觅线索、查眼神窥心理、查物品找疑点、查地域听口音、查举止寻破绽、查外表辨特征的六查工作法,并借此破获了多起毒品案件。

4、吴凯,普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毒品案件侦查一大队副大队长。

他第一次办案就靠一串钥匙判明车型、找到车辆,缴获了1800多万元毒资。

缉毒__年来,他每年有200余天往返于边境线,共参与侦破毒品案件260余起,缴获毒品5000余公斤。

5、田文林,大理州永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长。

他是缉毒数据分析师,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毒贩和作案车辆,炼就了一双在车水马龙中识别毒魔的火眼金睛。

缉毒英雄人物事迹二**同志,一位具有__年党龄的人民警察。

他从xx年参加公安工作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到所热爱的公安事业之中去。

他先后在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任科员、副大队长,现任禁毒大队大队长。

他从事公安工作十几年,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喊累,从不叫苦,一心扑在事业上。

特别是担任禁毒大队大队长以来,他用一个缉毒警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树立了一名新时期优秀缉毒警察的良好形象。

戍边战士时代楷模事迹材料

戍边战士时代楷模事迹材料

戍边战士时代楷模事迹材料
《戍边战士时代楷模事迹》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国土边疆,有一群无名英雄,他们默默无闻地守护着祖国的边境安全。

他们就是戍边战士,他们的事迹令人敬佩。

在这群戍边战士中,有一位名叫张华的年轻士兵,他是一位时代楷模,为人所敬仰。

张华是一个普通的戍边战士,但他的事迹却让人铭记于心。

张华所在的边防哨所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这里的环境恶劣,气候恶劣,常年的高寒地区使得这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然而,张华却默默地坚守在这里,日夜不分地守卫着边疆的安宁。

一次,哨所突然遭遇袭击,敌人使用了远超过士兵们的武器,让张华和他的战友们深感绝望。

在危急关头,张华挺身而出,冲到了最前线,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炮弹的攻击,为同伴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反击。

最终,张华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成功击退了敌人,守住了祖国的领土。

张华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被誉为时代楷模。

他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戍边战士的典范,也是全国人民所敬仰的楷模。

张华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戍边战士,让他们以张华为榜样,把祖国的边疆守卫得更加坚强。

在戍边战士中,还有许许多多张华一样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
血肉之躯,默默地守护着祖国的边防安全,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祖国的英雄。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党支部书记).doc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党支部书记).doc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党支部书记)立足岗位、真抓实干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男,33岁,大专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

2004年至今,担任××党支部书记。

2004年至2012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

××同志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时时刻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工作热情扎实工作,并以优异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普遍好评。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员形象党员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岗位形象。

一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就为群众树立了良好榜样。

作为基层一线一名指挥员,××同志深刻知道到他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部分或全部地影响到身边同志工作激情。

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平时工作中,他坚持学习党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丰富自己政治头脑,牢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在平时工作中,他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言行,不断增强党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纪律,执行党决定,珍惜党光荣称号,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维护党团结统一,积极完成党各项任务。

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折射镜,树立自我人格魅力,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先锋模范作用。

在与同事相处时,他总是以”与人为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党组织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同事;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自己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爱心让职工感受党温暖,用自身言行感召周围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二、精心打造团队,做好本职工作。

××同志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对内团结同志、共同进取,对外恪尽职守、竭诚服务。

陈锡华的故事

陈锡华的故事

陈锡华的故事杨佳富天黑了,外面的雨似乎没有要停下来的脚步,它反而越下越大,他大概是想在这个今年春节的季节多呆一晚吧!我在写反映陈锡华烈士英雄事迹的电影剧本,又想起了他。

这是一个感天动地的日子。

2011年10月29日上午10时,上万名社会各界人士聚集在保山三馆广场,沉痛哀悼在“网清行动”中抓捕网上逃犯时英勇牺牲的武警云南边防总队保山边防支队案件侦查队教导员陈锡华烈士。

上午10时,追悼会正式开始。

保山三馆广场庄严肃穆,广场上聚集了上万名赶来送行的人们,他们肃立默哀,表达对英雄的深切哀悼和追思。

10时10分,烈士妻子解晓晖将陈锡华的遗像贴在心口,堂弟陈建华双手捧着骨灰盒,在6名礼兵的护卫下,缓缓走向灵堂。

“脱帽,敬礼,战友,一路走好!”10时25分,列队的武警边防官兵在口令声中脱下军帽……大家纷纷向烈士遗像三鞠躬,眼含热泪将手中的菊花轻轻地放在灵台前方,祭奠英灵,寄托哀思。

我受武警云南边防总队指派,带领宣传报道组含着眼泪对陈锡华烈士英雄事迹进行采访报道。

在哀乐声中我们采访了与陈锡华一起参加战斗的战友保山边防支队案件侦查队参谋李玮玮,他泣不成声地给我们讲述了陈锡华光荣牺牲的过程:我是2011年10月22日那场抓捕战斗的直接参与者和目击者。

2011年10月20日,根据群众举报和缜密侦查,我们发现“2011·5·6” 贩毒案中逃往境外隐匿的毒品犯罪嫌疑人排永兴已经潜回国内,就躲藏在其老家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木康村一带。

获取情报后,陈锡华教导员立即组织侦查员召开勤务分析会,对情报线索进行分析研判。

简短的分析会结束后,陈锡华教导员急匆匆地赶到支队,汇报情况,受领任务。

支队首长命令:“派出精干力量,严密组织,立即行动,将犯罪嫌疑人排永兴抓捕归案。

”受领任务后,陈锡华教导员立即命令我和驾驶员张晓带好执勤装备和相关法律文书,带领我们迅速赶赴犯罪嫌疑人藏匿的德宏州芒市,对犯罪嫌疑人排永兴实施抓捕。

10月21日,我们从保山驱车5个多小时到达了芒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卫边疆的缉毒英雄--陈锡华烈士先进事迹报告1月11日,在寒意正劲的北京,空气中散发着悲伤的气息。

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这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在这里掌声与泪水激情碰撞,在这里感动与尊敬交替上演。

在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报告厅,感动充盈着每一个角落。

缉毒英雄陈锡华烈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陈锡华烈士系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原保山公安边防支队侦查队政治教导员,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清网行动中,受命赴德宏州芒市抓捕网上追逃人员,与在逃毒贩进行殊死搏斗中,不幸壮烈牺牲。

教导员,你为什么不放手! 顷刻间,教导员与犯罪嫌疑人在河边接近50度的陡坡上展开了殊死搏斗……就在我刚刚跑到河边的瞬间,教导员与犯罪嫌疑人厮打、翻滚着,纠缠在一起坠入了那汹涌湍急的引水河中。

案件侦察队参谋李玮玮颤抖地喊着,他是在锡华牺牲前同他一起与毒贩搏斗。

然而,湍急的河水将他们冲散,而当他再一次找到教导员的的时候,已经是在河流下游的25公里处了,此时的锡华已经停止了呼吸,然后他的双手仍然死死的抱着毒贩的尸体。

教导员,你为什么不放手!李玮玮被河水冲走后奋力的爬上了岸返回支援,然后找到的却是战友与毒贩纠缠在一起的尸体。

教导员,你为什么不放手。

如果你放开了手,你也可以爬上岸来;如果你放开了手,你一定可以活下去;然而,如果你放开了手,人民的生命就又多了一分威胁,人民感谢你绝不放手的坚持。

亲爱的,我们说好要牵手一生我和锡华是2003年……与锡华相爱7年的妻子晓晖在台上只开口艰难的说出7个字,
声音便哽咽了。

在爱的路上他们也曾许下相濡以沫、牵手一生誓言,然而上天却只给了他们7年。

7年的时间,两人聚少离多,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都是在这样一个柔弱女子的肩上。

陈锡华写了一手好字,一次休假回家,在归队的前一天晚上,解晓晖要陈锡华写一幅字给她,沉默许久的陈锡华提笔写了三个大字长相思。

得知陈锡华出事了,解晓晖急忙赶往陈锡华所在的城市。

这一路上,我想到的最坏的结果是锡华一辈子要躺在床上,那我就照顾他一辈子。

我怎么也无法把他和‘烈士’两个字联系到一起。

我想,他一定是太累了,只是睡着了……我带去了指甲刀,像往常一样,打算趁他睡着的时候,给他剪剪指甲,修一修脚上磨出的老茧。

事迹材料看着她脸上滚烫的泪珠滑落,在场的官兵被深深的打动了,我们体会到了她的心痛,却也仿佛感受到了一名军嫂的坚强。

锡华,我的好兄弟。

云南保山边防支队案件侦察队队长杜融是陈锡华生前的好兄弟,好战友,好搭档,他们相识16载,工作和生活上都已彼此熟悉,有了亲密无间的默契,可陈锡华走了,杜融悲痛不已。

可这一次,你却和我们永别了,你带着我们深深的眷念走了。

锡华,我的好兄弟,你一路走好。

讲到此时杜融凝望前方,若有所思,那目光坚毅,祝福,深深地敬上一个军礼,他要把这个军礼献给热血忠诚的边防卫士。

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陈锡华生前领导——现任云南畹町边防检查站政委印春荣对陈锡华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工作上,陈锡华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尽职尽责。

他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诠释了新
时期的公安边防精神。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每一条他都铭记于心。

印春荣回忆着陈锡华从战士到侦查队教导员的成长历程。

在新兵训练中,锡华勤奋学习,刻苦训练;训练结束时,他所有科目全部达到了优秀,受到了通令嘉奖。

通过印春荣的描述,在不经意间,一个孝子、严父、标兵的先进党员形象出现在每一个官兵的头脑中,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报告厅内回荡着震耳欲聋的掌声。

陈锡华用自己的事迹谱写了一段英雄无悔的赞歌。

绝不放手、热血忠诚、不离不弃和英雄无悔四个章节组成了陈锡华烈士先进事迹报告会。

陈锡华的妻子和他生前的领导和同事,从陈锡华的生平、工作、生活以及情感等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深情讲述了陈锡华的成长历程、先进事迹和及其大无畏精神的凝炼过程。

在90分钟的报告会上,真实再现了陈锡华烈士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政治本色和临危不惧、冲锋在前的英雄胆魄,同时也展示了英雄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那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生动感人、催人奋进。

傅宏裕政委指出陈锡华烈士理想信念无比坚定,不愧是公安边防部队的脊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