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第8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
2019-2020年中考数学思维方法讲义:第8讲 二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意林数学思维方法讲义之八 年级: 九年级2019-2020年中考数学思维方法讲义:第8讲 二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今日目标】1、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c bx ax y ++=2中a,b,c 的作用): ⑴a 决定__________。
①当__ 时,图象开口向上,当x=_________时,函数有最___值________;当x ﹥-a b 2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当x ﹤-ab2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
②当_________时,图象开口向下,当x=_________时,函数有最___值________;x ﹥-a b 2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当x ﹤-ab2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
③当|a |越大,图象开口越_____。
(2)a 和b 共同决定________。
①b=0时,对称轴为______;②a 和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___侧;③a 和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___侧。
简记为 。
(3)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与_____的交点的位置。
当___ 时,图象与y 轴正半轴相交;当___ 时,图象与y 轴负半轴相交;当___ 时,图象过原点。
(4)当__ _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当_ 时,图象与x 轴仅有一个交点;当__ _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
2、以二次函数图象为载体,通过对四大要素的理解,结合动点、特殊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相似,利用勾股定理、相似为框架、以方程为工具解决存在型问题、最值问题、图形形状问题等。
【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特殊值法、整体思想、构造思想等。
【精彩知识】题型一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例1】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①abc >0;②2a +b <0;③a +b <m (am +b )(m ≠1的实数);④(a+c )2<b 2;⑤a >1.其中正确的项是 (填番号)●变式练习:如图,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与y 轴正半轴相交,其顶点坐标为1,12⎛⎫⎪⎝⎭,下列结论:①ac <0;②a +b =0;③4ac -b 2=4a ;④a +b +c <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题型二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本应用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 1=-x 2+2x +3.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变式练习:对于二次函数322--=mx x y ,有下列说法:①它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公共点; ②如果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1=m ; ③如果将它的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过原点,则1-=m ;④如果当4=x 时的函数值与2008=x 时的函数值相等,则当2012=x 时的函数值为3-.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把你认为正确说法的序号都填上)【例3】 二次函数2y ax bx =+的图象如图,若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m ++=有实数根,则m 的最大值为( )A .-3B .3C .-5D .9●变式练习:如图,已知抛物线y 1=﹣2x 2+2,直线y 2=2x +2,当x 任取一值时,x 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y 1、y 2.若y 1≠y 2,取y 1、y 2中的较小值记为M ;若y 1=y 2,记M =y 1=y 2.例如:当x =1时,y 1=0,y 2=4,y 1<y 2,此时M =0.下列判断:①当x >0时,y 1>y 2; ②当x <0时,x 值越大,M 值越小; ③使得M 大于2的x 值不存在; ④使得M =1的x 值是或.其中正确的是 (填番号)题型三 二次函数图象为载体解决存在型问题、最值问题、图形形状问题等 【例4】如图,若抛物线y =-x 2+bx +c 的图像经过点A (m ,0)、B (0,n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4x +3=0的两根是m ,n 且m <n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1)中的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根据图像回答,当x 取何值时,抛物线的图像在直线BC 的上方? (3)点P 在线段OC 上,作PE⊥x 轴与抛物线交与点E ,若直线BC 将△CPE 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求点P 的坐标.●变式练习:如图,已知二次函数c bx x y ++-=2的图象经过A (2-,1-),B (0,7)两点. ⑴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对称轴; ⑵当x 为何值时,0>y ?⑶在x 轴上方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C ,D 两点(点C 在对称轴的左侧),过点C ,D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 ,E .当矩形CDEF 为正方形时,求C 点的坐标.【例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把抛物线2y x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ax 2+bx +c (a ≠0).所得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D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判断A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在线段AC 上是否存在点M A O M△∽ABC △?若存在,求出点M 说明理由.【例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4),OB =2,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A 、O 、B 三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M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试求AM +OM 的最小值;(3)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点P 与点O 、A 、B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B ⊥x 轴于点B ,AB =3,tan ∠AOB =34。
【BSD版春季课程初三数学】第8讲:确定二次的函数的表达式-教案

第8 讲确定二次的函数的表达式概述适用学科 初中数学适用年级初中三年级适用区域 北师版区域课时时长(分钟) 120知识点1.用一般式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2.用顶点式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3.用交点式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1.掌握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的确定方法教学目标2.掌握用不同的表达式形式来求解.教学重点 能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的确定方法教学难点 能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的确定方法【教学建议】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是中考中的必考内容,一般是作为二次函数压轴题的第一问来考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常见形式(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给学生讲清来龙去脉,要 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在实际做题中才能避免不知如何选择,套用哪种形式的问题。
学生学习本节时可能会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到困难: 1. 三种解析式的由来; 2. 设哪种解析式; 【知识导图】用一 般式确 定二次 函数表 达式确定二次的函数的表达式用顶 点式确 定二次 函数表 达式用交 点式确 定二次 函数表 达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建议】二次函数是中考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属于中考数学的必考内容,也是难点内容,而要想研究二次函 数,必须首先知道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所以有关二次函数的压轴题的第一问往往都是要根据题意来求二次 函数的解析式。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这块内容,大家都知道,如果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错了的话,就 没有必要往下做了,做了也得不到分。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强调,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后,一定要用原有的 点的坐标代入你所求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以检验所求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否正确。
二、知识讲解知识点 1 用一般式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1.已知抛物线上的三点坐标,可以设函数解析式为 y ax2 bx c(a 0) ,代入后得到一个三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到 a,b,c 的值,从而求出函数解析式,这种解析式叫一般式.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步骤一:设含有待定系数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y=ax2+bx+c(a≠0); 步骤二:将题设中满足二次函数图象的点代入所设表达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 a、b、c 的方程组; 步骤三:解这个方程组,得到待定系数 a、b、c 的值; 步骤四:将待定系数的值代入表达式,得到所求函数表达式.知识点 2 用顶点式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h,k)的话,可以设成顶点式:y=a(x-h)2+k(a、h、k 为常数且 a≠0) 然后再找一点带入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即可求得 a 的值,最后回代到顶点式即可(提示:最后一般要把二次 函数的解析式化成一般式)。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解与练习0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基本概念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解与练习专题0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基本概念知识对接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相关概念(1)平面直角坐标系(2)象限(3)点的坐标2.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3.特殊位置点的坐标(1)坐标轴上的点(2)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4)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4.距离(1)平面上一点到x轴、y轴、原点的距离(2)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3)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5.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利用坐标表示平移1 / 27要点补充: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考点二、函数及其图象1.变量与常量2.函数的概念3.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函数值5.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6.函数图象要点补充: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已知点P (a ,a+3)在第二象限,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2,则a 的值为()A .1-B .5-C .2-D .2y x 22y x +【答案】A【分析】先判断a的取值,进而根据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得到a+3=2,解得即可.【详解】解:∵点P(a,a+3)在第二象限,∴30aa<⎧⎨+>⎩,∴-3<a<0,∵点P到x轴的距离为2,∴|a+3|=2,∴a+3=2,∴a=-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3,4)B.(3,4)C.(﹣3,﹣4)D.(4,﹣3)【答案】A【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答案.【详解】3 / 27解:点P (3,4)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3,4),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3.如图,一个机器人从点O 出发,向正西方向走2m 到达点1A ;再向正北方向走4m 到达点2A ,再向正东方向走6m 到达点3A ,再向正南方向走8m 到达点4A ,再向正西方向走10m 到达点5A ,…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点20A 时,点20A 的坐标为()A .(20,20)-B .(20,20)C .(22,20)--D .(22,22)-【答案】A【分析】 先求出A 1,A 2,A 3,…A 8,发现规律,根据规律求出A 20的坐标即可.【详解】解:∵一个机器人从点O 出发,向正西方向走2m 到达点1A ,点A 1在x 轴的负半轴上,∴A 1(-2,0)从点A 2开始,由点1A 再向正北方向走4m 到达点2A ,A 2(-2,4),由点2A 再向正东方向走6m 到达点3A ,A 3(6-2,4)即(4,4),由点3A 再向正南方向走8m 到达点4A ,A 4(4,4-8)即(4,-4),由点A 4再向正西方向走10m 到达点5A ,A 5(4-10,-4)即(-6,-4),由点A 5再向正北方向走12m 到达点A 6,A 6(-6,12-4)即(-6,8),5 / 27由点A 6再向再向正东方向走14m 到达点A 7,A 7(14-6,8)即(8,8),由点A 7再向正南方向走16m 到达点8A ,A 8(8,8-16)即(8,-8),观察图象可知,下标为偶数时在二四象限,下标为奇数时(除1外)在一三象限,下标被4整除在第四象限.且横坐标与下标相同,因为2054=⨯,所以20A 在第四象限,坐标为(20,20)-.故选择A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规律问题,掌握求点的坐标方法与过程,利用下标与坐标的关系找出规律是解题关键.4.小娜驾车从哈尔滨到大庆.设她出发第x min 时的速度为y km/h ,图中的折线表示她在整个驾车过程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下列说法:(1)在77≤x ≤88时,小娜在休息;(2)小娜驾车的最高速度是120km/h ;(3)小娜出发第16.5min 时的速度为48km/h ;(4)如果汽车每行驶100km 耗油10升,那么小娜驾车在33≤x ≤66时耗油6.6升.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①观察图象在77≤x ≤88时,小娜在以时速96千米在行驶;②观察图象小娜的最高时速为120千米;③用待定系数法求出11≤x ≤22时的函数关系式,可求小娜出发第16.5min 时的速度;④小娜驾车在33≤x ≤66时时速为120千米/小时,依次求出小娜驾车在33≤x ≤66时行驶的路程,从而耗油量可求.【详解】解:①观察图象在77≤x ≤88时,小娜在以时速96千米在行驶;故①错误; ②观察图象小娜的最高时速为120千米,故②正确;③在11≤x ≤22时,设y =kx +b .将(11,24)和(22,72)代入上式:11242272k b k b +=⎧⎨+=⎩, 解得:481124k b ⎧=⎪⎨⎪=-⎩. ∴482411y x =-. 当x =16.5min 时,y =48.∴小娜出发第16.5min 时的速度为48km /h .故③正确;④由图象可知:小娜驾车在33≤x ≤66时时速为120千米/小时,∴车在33≤x ≤66时小娜行驶了66331206660-⨯=(千米). ∴耗油为:66×10100=6.6(升).7 / 27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②③④共三个.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实际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另外待定系数法是确定函数解析式的重要方法.5.下列不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A .B .21y x =+C .D .【答案】C【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给定一个x 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 值与它对应),对选项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函数的定义(给定一个x 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 值与它对应),对选项逐个判断, A :观察列表数据发现,符合函数的定义,不符合题意;B :观察x 与y 的等式发现,符合函数的定义,不符合题意;C :观察函数图像发现,不符合函数的定义,符合题意;D :观察函数图像发现,符合函数的定义,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涉及到了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和列表法),熟练掌握函数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x的函数的是()6.下列各图象中,y不是..A.B.C.D.【答案】B【分析】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确定值与其对应,则y是x的函数,根据函数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根据函数的定义,选项A、C、D图象表示y是x的函数,B图象中对于x的一个值y有两个值对应,故B中y不是x的函数,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函数的定义,函数图象,结合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9 / 27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DC ,AC BC ⊥,5CD AD ==,6AC =,将四边形ABCD向左平移m 个单位后,点B 恰好和原点O 重合,则m 的值是()A .11.4B .11.6C .12.4D .12.6【答案】A【分析】 由题意可得,m 的值就是线段OB 的长度,过点D 作DE AC ⊥,过点C 作CF OB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DE 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相似求得BF ,矩形的性质得到OF ,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得,m 的值就是线段OB 的长度,过点D 作DE AC ⊥,过点C 作CF OB ⊥,如下图:∵5CD AD ==,DE AC ⊥ ∴132CE AC ==,90DEC ∠=︒由勾股定理得4DE =∵//AB DC∴DCE BAC ∠=∠,90ODC BOD ∠=∠=︒又∵AC BC⊥∴90 ACB CED∠=∠=︒∴DEC BCA△∽△∴DE CE CDBC AC AB==,即4356BC AB==解得8BC=,10AB=∵CF OB⊥∴90 ACB BFC∠=∠=︒∴BCF BAC∽△△∴BC BFAB BC=,即8108BF=解得 6.4BF=由题意可知四边形OFCD为矩形,∴5OF CD==11.4OB BF OF=+=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图形的平移,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0)、B(2,2)、C(3,0),若以点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点D的坐标不可能为()A.(﹣1,2) B.(5,2) C.(1,﹣2) D.(2,﹣2)【答案】D【分析】分三种情况:①BC为对角线时,②AB为对角线时,③AC为对角线时;由平行四边形的11 / 27性质容易得出点D 的坐标. 【详解】解:分三种情况:①BC 为对角线时,点D 的坐标为(5,2) ②AB 为对角线时,点D 的坐标为(﹣1,2), ③AC 为对角线时,点D 的坐标为(1,﹣2),综上所述,点D 的坐标可能是(5,2)或(﹣1,2)或(1,﹣2).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半径是R 的圆的周长C 2R 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π,R 是变量,2是常量 B .C 是变量,2,π,R 是常量 C .R 是变量,2,π,C 是常量 D .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答案】D 【分析】根据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解答即可. 【详解】解:在半径是R 的圆的周长2C R π=中,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变量和常量,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10.关于变量x ,y 有如下关系:①6-=x y ;②24y x =;③2y x =;④3y x =.其中y 是x 函数的是()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答案】C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确定函数的个数. 【详解】解:y 是x 函数的是①x -y =6;③y =2|x |;④3y x =; ∵x =1时,y =±2,∴对于y 2=4x ,y 不是x 的函数;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 二、填空题11.若点()25,4P a a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 【答案】()1,1或()3,3-;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关于a 的绝对值方程,解方程可得a 的值,进一步即得答案. 【详解】解:∵P (2a -5,4-a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254a a -=-.13 / 27∴254a a -=-或25(4)a a -=--, 解得3a =或1a =,当3a =时,P 点坐标为(1,1); 当1a =时,P 点坐标为(-3,3). 故答案为:(1,1)或(-3,3).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A 的坐标是(﹣1,0),点B 的坐标是(2,3),点D 的坐标是(3,1),则点C 的坐标是___. 【答案】(6,4). 【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B∥DC ,且AB =DC ,根据坐标间关系可得2-(-1)=x C -3,3-0=y C -1,解得x C =6,y C =4即可.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DC ,且AB =DC , ∴2-(-1)=x C -3,3-0=y C -1, ∴x C =6,y C =4, 点C (6,4) 故答案为(6,4).【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点的坐标关系建构方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点的坐标关系建构方程.13.函数y=182xx+-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x≠4【分析】当表达式的分母中含有自变量时,自变量取值要使分母不为零,据此可得结论.【详解】解:由题可得,8﹣2x为分母,8﹣2x≠0,解得x≠4,∴函数182xyx+=-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4,故答案为:x≠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由于此题表达式为分式,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得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4.若一个函数图象经过点A(1,3),B(3,1),则关于此函数的说法:①该函数可能是一次函数;②点P(2,2.5),Q(2,3.5)不可能同时在该函数图象上;15 / 27③函数值y 一定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④可能存在自变量x 的某个取值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___. 【答案】①②④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函数的性质一一分析即可求解. 【详解】解:①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该函数可能是一次函数,故正确;②由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所以点P (2,2.5),Q (2,3.5)不可能同时在该函数图象上,故正确;③因为函数关系不确定,所以函数值y 不一定一直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故错误; ④可能存在自变量x 的某个取值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故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定义及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及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在圆周长公式2C r π=中,常量是__________. 【答案】2π 【分析】根据常量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解:圆周长公式2C r π=中,常量是2π, 故答案为:2π.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量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关键.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等边△OAB 的顶点A 的坐标是(2,0),点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 →A →B →O →A …的路线作循环运动,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 ⎝⎭【分析】计算前面7秒结束时的各点坐标,得出规律,再按规律进行解答便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第1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线段OA 的中点C 的位置,所以P 1的坐标为P 1(1,0);第2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点A 的位置,所以P 2的坐标为P 2(2,0);第3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线段AB 的中点D 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过D点作x轴的垂线交于x2处,∵△OAB是等边三角形,且OA=2,∴在Rt△AD x2中,∠DA x2=60°,AD=1,∴21 2Ax=,2Dx=故D点的坐标为32⎛⎝⎭,即P332⎛⎝⎭;第4秒结束时P点运动到了点B的位置,同理过B点向x轴作垂线恰好交于点C,在Rt△OBC中,∠BOC =60°,2OB=,1OC=,BC故B点的坐标为(1,即P4(1;第5秒结束时P点运动到了线段OB的中点E的位置,根据点D即可得出E点的坐标为12⎛⎝⎭,即 P512⎛⎝⎭;第6秒结束时运动到了点O的位置,所以P6的坐标为P6(0,0);第7秒结束时P点的坐标为P7(1,0),与P1相同;……17 / 27由上可知,P 点的坐标按每6秒进行循环, ∵2021÷8=336……5,∴第2021秒结束后,点P 的坐标与P 5相同为12⎛ ⎝⎭,故答案为:1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特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数字规律,关键是求出前面几个点坐标,得出规律.1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5,3A -,()0,3B ,()5,0C -,在y 轴左侧一点(),P a b (0b ≠且点P 不在直线AB 上).若40APO ∠=︒,BAP ∠与COP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交于D 点.则ADO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10或70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点P 在AO 下方,设AP 与CO 交于点N ,过点N 作//NM AD ,先证明NM 平分PNO ∠,根据“三角形两内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角的关系”,可以得出1902NMO P ∠=+∠,即可求解;②点P 在AO 上方,设PO 与AB 交于点M,过点M 作//NM OD ,先证明NM 平分PNA ∠,根据“三角形两内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角的关系”,可以得出1902NMA P ∠=+∠,即可求解. 【详解】19 / 27解:分两种情况, ①点P 在AO 下方时,设AP 与CO 交于点N ,过点N 作//NM AD ,PAD PNM ∴∠=∠, //AB NO , BAN ONP ∴∠=∠,AD 平分BAN ∠,12PAD BAN ∴∠=∠,12PNM ONP ∴∠=∠,NM∴平分ONP ∠,OM 平分NOP ∠,111(180)70222MNO NOM ONP PON NPO ∴∠+∠=∠+∠=-∠=︒,110NMO ∴∠=︒, //NM AD ,110ADO NMO ∴∠=∠=︒;①点P 在AO 上方时,设AB 与PO 交于点N ,过点N 作//NM OD ,POD PNM ∴∠=∠,//AB CO ,PNA POC ∴∠=∠,DO 平分POC ∠,12POD POC ∴∠=∠,12PNM PNA ∴∠=∠,NM∴平分ANP ∠,直线CD 平分NAP ∠,111(180)70222MNA NAM PNA PAN NPA ∴∠+∠=∠+∠=-∠=︒,110NMA ∴∠=︒, //NM AD ,18070ADO NMO ∴∠=-∠=, 70ADO ∴∠=︒或110︒.故答案为:70或1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双内角平分线模型,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基本模型. 18.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3,高x 可以任意伸缩,面积为y ,y 随x 的变化变化,则其中的常量为________,y 随x 变化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3 32y x = 【分析】先根据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得到3为常量,x 和y 为变量,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21 / 27y =12×3×x =32x (x >0), 【详解】解: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因此常量为底边长3,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y 随x 变化的解析式为32y x =. 故答案为:3;32y x =. 【点睛】本题考查主要函数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和列函数关系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函数关系中常量和变量. 三、解答题19.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cm ,当圆柱的高(cm)h 变化时,圆柱的体积()3cm V 也随之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变量h 、V 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2)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写出圆柱的体积V 与高h 之间的关系式;(3)当圆柱的高h 由3cm 变化到6cm 时,圆柱的体积V 由______变化到______. 【答案】(1)h ,V ;(2)9V h π=;(3)327cm π,354cm π 【分析】(1)利用函数的概念进行回答;(2)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求解;(3)分别计算出h =3和6对应的函数值可得到V 的变化情况. 【详解】解:(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h ,因变量是V ;故答案为h ,V ;(2)V =π•32•h =9πh ;(3)当h =3cm 时,V =27πcm 3;当h =6cm 时,V =54πcm 3;所以当h 由3cm 变化到6cm 时,V 是由27πcm 3变化到54πcm 3.故答案为:27πcm3;54πcm3.【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解析式,也称为函数关系式.函数解析式是等式.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圆柱的体积公式.20.一辆大客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匀速而行,大客车到达乙地后停止,小轿车到达乙地后停留4小时,再按照原速从乙地出发返回甲地,小轿车返回甲地后停止,已知两车距甲地的路程s千米与所用的时间t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2)小轿车的速度是________km/h,大客车的速度是________ km/h;(3)两车出发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两车相遇时,距离甲地的路程是多少?【答案】(1)t,s;(2)50,30;(3)15小时,450km【分析】(1)根据函数图像可得;(2)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小轿车和大客车的速度;(3)设两车出发xh时,两车相遇,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之可得x,再乘以大客车的速度可得到甲地的距离.【详解】解:(1)自变量是时间t;因变量是路程s;(2)由图象可得,小轿车的速度为:500÷10=50(km/h),大客车的速度为:500÷503=30(km/h),故答案为:50,30;(3)设两车出发x小时,两车相遇,30x+50(x-14)=500,解得,x=15,30x=30×15=450,即两车出发15h后两车相遇,两车相遇时,距离甲地的路程是450km,故答案为:15,450.【点睛】本题考查了从函数图像获取信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结合函数图像得到必要信息.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C(4,0),A(a,3),B(a+4,3)(1)求ΔOAC的面积;(2)若aOABC是菱形.【答案】(1)6;(2)见解析【分析】(1)过点A(a,3)作AE⊥x轴于点E,根据A(a,3),C(4,0)求出AE和OC的长度,23 / 27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首先根据点A 和点B 的纵坐标相同得到//AB OC ,然后结合AB OC =得到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A 的长度,得到OA =OB ,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详解】解:(1)如图所示,过点A (a ,3)作AE ⊥x 轴于点E ,则AE =3, 又∵C (4,0), ∴OC =4,∴S △OAC =11=43622OC AE ⨯⨯⨯⨯=.(2)若a =)A ,)43B ,, ∵A B y y =, ∴//AB OC , ∵44AB OC ==,, ∴AB OC =.∴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 过点A 作AE ⊥x 轴,则90AEO ∠=︒,3AE OE ==,∴4OA =,∴OA AB=,∴四边形OABC是菱形.【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求法,菱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坐标和线段的关系.22.定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a,b)和点N(m,n)的距离为MN,例如:点(3,2)和(4,0(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5-)和点(2,1)的距离是,点(72,3)和点(12,1-)的距离是;(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2-,4)和N(6,3-),将线段MN平移到M ′ N′,点M的对应点是M′,点N的对应点是N′,若M′的坐标是(8-,m),且MM′=10,求点N′的坐标;(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点C的坐标是(12,5),若BC=13,且△ABC的面积是20,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答案】(1)6,5;(2)当M′(-8,12)时,N′(0,5),当M′(-8,-4)时,N′(0,-11);(3)(8,0)或(-8,0)或(16,0)或(32,0)【分析】(1)分别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即可.(2)构建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结论.(3)设(0,)B t,构建方程求出t的值,可得结论.【详解】解:(1)点(2,5)-和点(2,1)的距离6,25 / 27点7(2,3)和点1(2,1)-的距离5=, 故答案为:6,5. (2)由题意,10MM '=,∴10=,12m =∴或4-,(8,12)M ∴'-或(8,4)--,当(8,12)M '-时,(0,5)N ', 当(8,4)M '--时,(0,11)N '-. (3)设(0,)B t ,(12,5)C ,13BC =,∴13,解得0t =或10,(0,0)B ∴或(0,10),当(0,0)B 时,20ABC S ∆=,∴15202OA ⨯⨯=, 8OA ∴=,(8,0)A ∴或(8,0)-.当(0,10)B 时,20ABC BOC AOC AOB S S S S ∆∆∆∆=+-=或20ABC AOC AOB BOC S S S S ∆∆∆∆=--=,∴111101*********OA OA ⨯⨯+⨯⨯-⨯⨯=或111101012520222OA OA ⨯⨯-⨯⨯-⨯⨯=,16OA ∴=或32,∴或(32,0),A(16,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A的坐标为(8,0)或(8,0)-或(16,0)或(32,0).【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两点间距离公式,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7 / 27。
2025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第8讲函数与方程课件

解法二:(图象法)函数 f(x)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知函数 f(x)共有 2 个零点.
2.已知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且当x∈[-1,1]时,f(x)
=2|x|-1,则函数g(x)=f(x)-|lg x|的零点个数是( B )
A.9
B.10
C.11
D.18
[解析] 由函数y=f(x)的性质,画出函数y=f(x)的图象,如图,再
考向 2 函数零点个数的确定——师生共研
x2+x-2,x≤0, 1.函数 f(x)=-1+ln x,x>0 的零点个数为( B )
A.3
B.2
C.7
D.0
[解析] 解法一:(直接法)由 f(x)=0 得
x≤0,
x>0,
x2+x-2=0 或-1+ln x=0,
解得 x=-2 或 x=e.
因此函数 f(x)共有 2 个零点.
2.几个等价关系 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__x_轴__有交点⇔函数y= f(x)有__零__点____.
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 且有___f_(_a_)f_(_b_)<__0_____,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 在c∈(a,b),使得___f_(c_)_=__0__,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C )
1
A.e,1
C.(2,e)
B.(1,2) D.(e,+∞)
2 [解析] y=f(x)=ln x-x的定义域为(0,+∞),因为 y=ln x 与 y=
2
2
-x在(0,+∞)上单调递增,所以 f(x)=ln x-x在(0,+∞)上单调递增,
中考复习第8讲 拱形抛物问题(李)

抛物、拱形建筑实际问题一、拱形桥问题例题1 如图(1)是一个横断面为抛物线形状的拱桥,当水面在l 时,拱顶(拱桥洞的最高点)离水面2m ,水面宽4m .如图(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抛物线的关系式是 .2.某工厂大门是抛物线形水泥建筑,大门地面宽为4m ,顶部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4m ,现有一辆满载货物的汽车欲通大门,其装货宽度为2.4m ,该车要想过此门,装货后的最大高度应是多少m ?3、一座桥如图,桥下水面宽度AB 是20米,高CD 是4米.要使高为3米的船通过,则其宽度不超过多少米.(1)如图1,若把桥看做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建立如图坐标系.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要使高为3米的船通过,则其宽度须不超过多少米?2、座抛物线型拱桥如图所示,桥下水面宽度是4m, 拱高是2m .(1)求此拱桥所在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当水面下降1m 后,水面的宽度是多少?2、一座抛物线拱桥梁在一条河流上,这座拱桥下的水面离桥孔顶部3m 时,水面宽6m,当水位上升1m 时,水面宽为多少?(精确到0.1m)。
一艘装满防汛器材的船在此河流中行,露出水面得高为0.5m 、宽为4m ,当水位上升1 m 时这艘船能从桥下通过吗?图(1) 图(2)3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正常水位桥下面宽度为20米,拱顶距离水平面4米,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若正确水位时,桥下水深6米,为保证过往船只顺利航行,桥下水面宽度不得小于18米,则当水深超过多少米时,就会影响过往船只的顺利航行_________.4.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正常水位时桥下水面宽度为20m,拱顶距离水面4m.(1)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求出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正常水位时桥下的水深为2m,为保证过往船只顺利航行,桥下水面的宽度不得小于18m,求水深超过多少米时就会影响过往船只在桥下的顺利航行.5.如图所示,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桥下面在正常水位AB时,宽20m,水位上升3m就达到警戒线CD,这时水面宽度为10m.(1)在如图的坐标系中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洪水到来时,水位以每小时0.2m的速度上升,从警戒线开始,再持续多少小时才能到达拱桥顶?6.如图,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在正常水位时水面AB的宽为20米,如果水位上升3米,则水面CD的宽是10米.(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水位在正常水位时,有一艘宽为6米的货船经过这里,船舱上有高出水面3.6米的长方体货物(货物与货船同宽).问:此船能否顺利通过这座拱桥?二、抛物问题1.如图,铅球的出手点C距地面1米,出手后的运动路线是抛物线,出手后4秒钟达到最大高度3米,则铅球运行路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2.如图所示,一个运动员推铅球,铅球在点A处出手,出手时球离地面约.铅球落地点在B处,铅球运行中在运动员前4m处(即OC=4)达到最高点,最高点高为3m.已知铅球经过的路线是抛物线,根据图示的直角坐标系,你能算出该运动员的成绩吗?3.如图,一位篮球运动员跳起投篮,球沿抛物线y=﹣x2+3.5运行,然后准确落入篮框内.已知篮框的中心离地面的距离为3.05米.(1)球在空中运行的最大高度为多少米?(2)如果该运动员跳投时,球出手离地面的高度为2.25米,请问他距离篮框中心的水平距离是多少?4.如图所示,队员甲正在投篮,已知球出手时离地面高m,与篮圈中心的水平距离为7 m,当球出手后水平距离为4 m时到达最大高度4 m.设篮球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篮圈距地面3 m.(1)请你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判定此球能否准确投中?(2)此时,若对方队员乙在甲面前1 m处跳起盖帽拦截,已知乙的最大摸高为2.9 m,那么他能否获得成功?作业1、如图,有长为24 m的篱笆,一面利用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a为10 m),围成中间隔有一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1)如果要围成面积为45 m2的花圃,AB的长是多少米?(2)能围成面积比45 m2更大的花圃吗?如果能,请求出最大面积,并说明围法;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Rt△ABC中,∠B=90°,AB= 3 cm,BC= 4 cm.点P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沿A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2 cm/s的速度沿BC运动.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1)试写出△PBQ的面积 S (cm2)与动点运动时间 t (s)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运动时间 t 为何值时,△PBQ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3、如图所示是永州八景之一的愚溪桥,桥身横跨愚溪,面临潇水,桥下冬暖夏凉,常有渔船停泊桥下避晒纳凉.已知主桥拱为抛物线型,在正常水位下测得主拱宽24m,最高点离水面8m,以水平线AB为x轴,24m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①求此桥拱线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②桥边有一浮在水面部分高4m,最宽处12√2m的河鱼餐船,试探索此船能否开到桥下?说明理由.4、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0元的某种商店按每件110元出售,每天可售出100件.该商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方法来提高利润.经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每件每降价5元,每天的销售量可增加50件.设商品降价x元,每天销售该商品获得的利润为y元.(1)求y(元)关于x(元)的函数关系式,并标指出x的取值范围.(2)求当x取何值时y最大?并求出y的最大值.(3)若要是每天销售利润为3750元,且尽可能最大的向顾客让利,应将该商品降价多少元?。
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求点关于坐标轴、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求线段的长度,几何图形的面积,求某些点的坐标等;2.函数的有关概念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值、函数的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3.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常见的题目是确定图象的位置,利用函数的图象确定某些字母的取值,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说明函数值的变化趋势,又能反过来判定函数图象的位置;4.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解析式,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利用函数的解析式来求某些字母或代数式的值.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常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的面积、边角关系、圆的切线、圆的有关线段组成综合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相关概念(1)平面直角坐标系 (2)象限 (3)点的坐标2.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3.特殊位置点的坐标 (1)坐标轴上的点(2)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 (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 (4)关于x 轴、y 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4.距离(1)平面上一点到x 轴、y 轴、原点的距离(2)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3)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5.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利用坐标表示平移 要点诠释: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 (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x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2y x .考点二、函数及其图象 1.变量与常量 2.函数的概念3.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函数值5.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6.函数图象 要点诠释: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考点三、一次函数1.正比例函数的意义2.一次函数的意义3.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5.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x y =(k ≠0)中的常数k ;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b kx y +=(k ≠0)中的常数k 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考点四、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0(≠=k xky 图像上任一点),(y x P 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垂足为M 、N ,则所得的矩形PMON 的面积S=PM ∙PN=xy x y =∙.,y xk=∴||k S k xy ==,.考点五、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概念2.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4.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1、两点间距离公式(当遇到没有思路的问题时,可用此方法拓展思路,以寻求解题方法) 如图:点A 坐标为(x 1,y 1),点B 坐标为(x 2,y 2),则AB 间的距离,即线段AB 的长度为()()221221y y x x -+-.2、函数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考点六、函数的应用1.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2.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3.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要点诠释:分段函数是指自变量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其关系式(或图象)也不同的函数,分段函数的应用题多设计成两种情况以上,解答时需分段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需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因此,分段计算的应用题成了近几年中考应用题的一种重要题型.【典型例题】类型一、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题1.已知一次函数y=(3a-2)x+(1-b),求字母a, b的取值范围,使得:(1)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3)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思路点拨】(1)y=kx+b (k≠0)的图象,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b<0时,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3)当k<0, b>0时时,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答案与解析】解:a、b的取值范围应分别满足:(1)由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可知:当k>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3a-2>0,∴23a>, 且b取任何实数.(2)函数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为(0,1-b ), ∵ 交点在x 轴的下方,∴ ,即a≠, b >1.(3)函数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必须满足 .【总结升华】下面是y=kx(k≠0), y=kx+b (k≠0)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的示意图,如图1,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b >0时,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当b=0时,是正比例函数,当b <0时,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当y=x 时,图象过一、三象限,且是它的角平分线.由于常数k 、b 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函数,k 决定直线与x 轴夹角的大小,b 决定直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由k 定向,由b 定点.同样,如图2,是k <0的各种情况,请你指出它们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举一反三:【变式】作出函数y=x, 2x y x=,2()y x =的图象,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函数?【答案】 函数2()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0;函数2x y x=在x≠0时,就是函数y=x ;而x=0不在函数2x y x=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之内.由此,作图如下:可见它们不是同一个函数.类型二、函数图象及性质2.已知:(1)m为何值时,它是一次函数.(2)当它是一次函数时,画出草图,指出它的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y是随x的增大而增大还是减小?(3)当图象不过原点时,求出该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间的距离,及图象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思路点拨】一次函数应满足:一次项(或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答案与解析】(1)依题意:,解得m=1或m=4.∴当m=1或m=4时,它是一次函数.(2)当m=4时,函数为y=2x,是正比例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m=1时,函数为y=-x-3,直线过二,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3)直线y=-x-3不过原点,它与x轴交点为A(-3,0),与y轴交点为B(0,-3),..∴直线y=-x-3与两轴交点间的距离为,与两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总结升华】(1)某函数是一次函数应满足的条件是:一次项(或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而某函数若是正比例函数,则还需添加一个条件:常数项为0.(2)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关键是确定直线y=kx+b(k≠0)中k、b的符号.(3)直线y=kx+b(k≠0)与两轴的交点坐标可运用x轴、y轴上的点的特征来求,当直线y=kx+b(k ≠0)上的点在x轴上时,令y=0,则,交点为;当直线y=kx+b(k≠0)上的点在y轴上时,令x=0,则y=b,即交点为(0,b).举一反三:【高清课程名称:函数综合1 高清ID号:369111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经典例题2】【变式】已知关于x的方程2(3)40--+-=.x m x m(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有一个根大于4且小于8,求m 的取值范围;(3)设抛物线2(3)4y x m x m =--+-与y 轴交于点M ,若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恰好是点M ,求m 的值. 【答案】证明:(1)22224(3)4(4)1025(5)b ac m m m m m ∆=-=---=-+=-≥0,所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解:(2)由(1)2(5)m ∆=-,根据求根公式可知,方程的两根为:23(5)2m m x -±-= 即11x =,24x m =-,由题意,有448m <-<,即812m <<.(3)易知,抛物线2(3)4y x m x m =--+-与y 轴交点为M (0,4m -),由(2)可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1,0)和(4m -,0),它们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分别为(0,1-)和(0, 4m -), 由题意,可得14m -=-或44m m -=-,所以3m =或4m =.3.抛物线y=x 2+bx+c 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 2﹣2x﹣3,则b 、c 的值为( )A .b=2,c=2B .b=2,c=0C .b=﹣2,c=﹣1D .b=﹣3,c=2 【思路点拨】易得新抛物线的顶点,根据平移转换可得原抛物线顶点,根据顶点式及平移前后二次项的系数不变可得原抛物线的解析式,展开即可得到b ,c 的值. 【答案】B . 【解析】解:由题意得新抛物线的顶点为(1,﹣4), ∴原抛物线的顶点为(﹣1,﹣1),设原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h )2+k 代入得:y=(x+1)2﹣1=x 2+2x , ∴b=2,c=0. 故选B .【总结升华】抛物线的平移不改变二次项系数的值;讨论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平移问题,只需看顶点坐标是如何平移得到的即可.4.若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思路点拨】因为反比例函数1y x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故一次函数y=kx+1中,k <0,将解方程组 11y kx y x =+⎧⎪⎨=⎪⎩转化成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当两函数图象没有公共点时,只需△<0即可.【答案】1-4k<.【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1yx=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当一次函数y=kx+1与反比例函数图象无交点时,k<0,解方程组11y kxyx=+⎧⎪⎨=⎪⎩,得kx2+x-1=0,当两函数图象没有公共点时,△<0,即1+4k<0,解得1-4k<,∴两函数图象无公共点时,1-4k<.故答案为:1-4k<.【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关键是转化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再确定k的取值范围.类型三、函数综合题5.已知点(﹣1,y1),(2,y2),(3,y3)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y1>y2>y3 B.y1>y3>y2 C.y3>y1>y2 D.y2>y3>y1【思路点拨】先判断出函数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所在的象限,再根据图象在每一象限的增减性及每一象限坐标的特征进行判断.【答案】B.【解析】解:∵k2≥0,∴﹣k2≤0,﹣k2﹣1<0,∴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二、四象限,∵点(﹣1,y1)的横坐标为﹣1<0,∴此点在第二象限,y1>0;∵(2,y2),(3,y3)的横坐标3>2>0,∴两点均在第四象限y2<0,y3<0,∵在第四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0>y3>y2,∴y1>y3>y2.故选B.【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横纵坐标同号;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横纵坐标异号.举一反三:【变式】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bx+b2﹣4ac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为()A. B. C. D.【答案】由抛物线的图象可知,横坐标为1的点,即(1,a+b+c)在第四象限,因此a+b+c<0;∴双曲线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由于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a>0;对称轴x=>0,所以b<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故b2﹣4ac>0;∴直线y=bx+b2﹣4ac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D.类型四、函数的应用6.如图,小明的父亲在相距2米的两棵树间拴了一根绳子,给他做了一个简易的秋千,拴绳子的地方距地面高都是2.5米,绳子自然下垂呈抛物线状,身高1米的小明距较近的那棵树0.5米时,头部刚好接触到绳子,求绳子的最低点距地面的距离为多少米?【思路点拨】根据题意,运用待定系数法,建立适当的函数解析式,代入求值即可解答. 【答案】解:以左边树与地面交点为原点,地面水平线为x 轴,左边树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可得A (0,2.5),B (2,2.5),C (0.5,1)设函数解析式为y=ax 2+bx+c ,把A 、B 、C 三点分别代入得出c=2.5, 同时可得4a+2b+c=2.5,0.25a+0.5b+c=1 解之得a=2,b=﹣4,c=2.5.∴y=2x 2﹣4x+2.5=2(x ﹣1)2+0.5. ∵2>0,∴当x=1时,y=0.5米. ∴故答案为:0.5米.【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点的坐标的求法及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此题为数学建模题,借助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举一反三:【高清课程名称: 函数综合1 高清ID 号: 369111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经典例题3】 【变式】抛物线2y ax bx c =++,a >0,c <0,2360a b c ++=.(1)求证:1023b a +>; (2)抛物线经过点1(,)2P m ,Q (1,)n .① 判断mn 的符号;② 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点A 1(,0)x ,点B 2(,0)x (A 在B 左侧),请说明116x <,2112x <<.【答案】(1)证明:∵ 2360a b c ++=,∴ 12362366b a b c c a a a a++==-=-. ∵ a >0,c <0,∴0c a <,0c a->. ∴ 1023b a +>.(2)解:∵ 抛物线经过点P 1(,)2m ,点Q (1,)n , ∴ 11 ,42 .a b c m a b c n ⎧++=⎪⎨⎪++=⎩① ∵ 2360a b c ++=,a >0,c <0,∴ 223a b c +=-,223a b c =--. ∴ 1112111()42424312b c m a b c a a a a +=++=+=+-=-<0. 2(2)33a a n a b c a c c c =++=+--+=->0. ∴ 0mn <.② 由a >0知抛物线2y ax bx c =++开口向上.∵ 0m <,0n >,∴ 点P 1(,)2m 和点Q (1,)n 分别位于x 轴下方和x 轴上方.∵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1(,0)x ,B 2(,0)x (点A 在点B 左侧),∴ 由抛物线2y ax bx c =++的示意图可知,对称轴右侧的点B 的横坐标2x 满足2112x <<.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2b x a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1222x x b a +=-,由(1)知123b a -<, ∴ 12123x x +<. ∴ 12221332x x <-<-,即116x <.。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解08 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解专题08 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知识对接考点一、怎样解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1)如果三角形有一边在坐标轴上(或平行于坐标轴)直接用面积公式求面积.(2)如果三角形任何一边都不在坐标轴上,也不平行于坐标轴,则需转化为几个有边在坐标轴上的三角形面积之和(或差).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0,0),A(5,3),B(4,0),直线y=mx﹣5m+3将△OAB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m的值为()A.1 B.2 C.3 D.﹣12.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A.4 B.5 C.6 D.7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坐标为(4-,5),点B坐标为(0,3),点D在x轴上.若线段DB交直线12y x=-于点C,当点D从点O向x轴负半轴方向运动时,△ABC面积的变化趋势是()A .先变大再变小B .先变小再变大C .无法确定D .保持不变 4.直线24y x =-与两坐标轴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 .2B .4C .8D .165.一次函数y =2x +4的图象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AOB 的面积()A .6B .8C .2D .46.如图,点A ,B ,C 在一次函数y = -2x +m 的图象上,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1,2,分别过这些点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则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是()A .1B .3C .3(m -1)D .()322m -7.如图,直线l 分别与x 轴,y 轴相交于点A (5,0),B (0,4),点E (2.5,m )在l 上,直线y =kx +b 经过点E ,并与x 轴相交于点F .若EF 将△AOB 分割为左右两部分,且四边形OFEB 与△FEA 的面积之比为3:2,则线段OF 的长为( )A .0.5B .1C .1.5D .28.已知a ,b ,c 分别是Rt △ABC 的三条边长,c 为斜边长,∠C =90°,我们把关于x的形如y =a b x c c 的一次函数称为“勾股一次函数”.若点P (﹣1)在“勾股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且Rt △ABC 的面积是92,则c 的值是( )A .6B .12C .D .9.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像如图②所示,则ABC 的面积是()A .6B .12C .16D .21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半径为2的⊙O 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点B 是⊙O 上一动点,点C 为弦AB 的中点,直线y =34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D 、E ,则△CDE 面积的最小值为( )A .3.5B .2.5C .2D .1.2二、填空题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C 的边OC 落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点C (4,0),B (6,2),直线y =2x +1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平移,经过_______秒该直线可将□OABC 的面积平分.1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1,0),B (5,0),C (7,4).直线y =kx +1将平行四边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k 的值为______.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24y x =-+与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14.直线m 过A (1,﹣4)和B (5,4)两点,则它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__.15.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 x的图象交于点A (3,a ),点B (14﹣2a ,2).若一次函数图象与y 轴交于点C ,点D 为点C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则△ACD 的面积____.三、解答题16.(1)如图1,梯形ABCD 中对角线交于点O ,AB ∥CD ,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如图2,在直角坐标系中,O 是坐标原点,点A (﹣2,3),B (2,1).①分别求三角形ACO 和三角形BCO 的面积及点C 的坐标;②请利用(1)的结论解决如下问题:D 是边OA 上一点,过点D 作直线DE 平分三角形ABO 的面积,并交AB 于点E (要有适当的作图说明).17.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为(1,1),(3,1)A B ---,(1,2),(1,1)C D -.请用不含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并解答问题:(1)请在图中作出这个平面直角坐标系;(2)过点A 作一条直线把四边形ABCD 的面积二等分,并直接写出该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0,6C 的直线AC 与直线OA 相交于点()4,2A ,动点M 在线段OA 和射线AC 上运动,试解决下列问题:(1)求直线AC 的表达式;(2)求OAC 的面积;(3)是否存在点M ,使OMC 的面积是OAC 的面积的14?若存在,求出此时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C 在y 轴正半轴上,6OC =,OA ,OB60OB -=.过点A 的直线交BC 于点D ,ABD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13,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A ,点D 的坐标:(2)过点B 作BH AC ⊥于H ,交y 轴于点G ,求线段OG 的长;(3)点M 在y 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 ,使以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N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设一次函数11y k x b =+(10k ≠)的图像为直线1l ,一次函数22y k x b =+(20k ≠)的图像为直线2l ,若12k k =,且12b b ≠,我们就称直线1l 与直线2l 互相平行.解答下面的问题:(1)求过点()1,4P 且与已知直线21y x =--平行的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2)设(1)中的直线l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直线21y x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C 、D 两点,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21.如图,已知直线11:l y x b =+经过点()5,0A -,交y 轴于点B ,直线22:24l y x =--与直线11:l y x b =+交于点C ,交y 轴于点D .(1)求b 的值.(2)求BCD △的面积(3)当210y y ≤<时,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22.如图,已知直线AB 过点A (5,0)、B (0,﹣5),交直线OC 于点C ,且直线OC 的解析式为y 32x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求△AOC 的面积;(3)若点P 在直线OC 上,且△BCP 的面积是△AOC 面积的2倍,求点P 的坐标.23.如图,直线1l :23y x =-与x 轴交于点A ,直线2l 经过点()()4,0,0,2B C ,与1l 交于点D .l的解析式;(1)求直线2(2)求ABD△的面积.。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2023年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地理位置的 ①平面直角坐标系法;②方位角+距离;③经纬度.
表示方法
典例精讲
坐标的几何意义
知识点二
【例2】如图,直线m⊥n,在某直角坐标系中,x轴∥m,y轴∥n,点A的坐标为
(-4,2),点B的坐标为(2,-4),则坐标原点为( A )
A.O1 B.O2 C.O3 D.O4
A n
O1 O4
O2
B m
秒的速度分别沿折线A-D-C与折线A-B-C运动至点C.设阴影部分△AMN的面
积为S,运动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D )
D
Cs
s
s
s
M
A N B O A tO B tO C t O D t 6.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从A点出发,按A→B→C的方向在AB和 BC上移动,记PA=x,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B )
强化训练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
提升能力
7.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º,AB=2,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
的速度沿折线BA→AC运动到点C,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相同速度沿折线
AC→CD运动到点D,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APQ的
面积P为y,A运动Q时间为Dx秒43y3,则下列图象43y3能大致反映yy4与33 x之间函数4y33关系的是( B )
原点对称,则这时C点的坐标可能是( B )
A.(1,3) B.(2,-1) C.(2,1) D.(3,1)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M,N的位置如图所示,若点M、N的坐标分
别为(-2,0),(2,0)则在第二象限内的点时__A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运用: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已知点A(2,-2), 在y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 合条件的点P共有( c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如图,将边长为1的OAP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08 次,点P依次落在点P1、P2、P3……P2008的位置,则 点P2008的横坐标为 2008 。
2.绍兴黄酒是中国名酒之一,某黄酒厂的酒瓶车间先将散装 黄酒灌装成瓶装黄酒,再将瓶装黄酒装箱运出车间,该车间 有灌装、装箱生产线共26条,每条灌装、装箱生产线的生 产流量分别如图(1)(2)所示
y(瓶) 750 650 y(瓶) y(瓶)
700 400
0
1
X(时)
0
1
X(时)
0
8 11
X(时)
某日8:00~11:00,车间内的生产线全部投入生产,图(3) 表示该时段内未装箱的瓶装黄酒存量变化情况,则灌装生产 线 14 条。
考点: 函数的解析式 1. 小强在劳动技术课中要制作一个周长为 80cm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底边长 ycm与一腰长xc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商店出售货物时,要在进货价格基础上在加上 一定的利润。已知货物x(千克)与售价y(元) 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数量(千 克) 1 2 3 4 5
y
P
……
A
0
P1
X
再见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一边在同 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 内匀速穿 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除去小正方形 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那么s与t的函数大致图象应 为( ) AABC
D
B
A
B
C
D
中 考 复 习
第八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
知识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 y
6 5 4 3 2 1
y轴或纵轴 坐标轴
原点
1 2 3 4
o -6 -5 -4 -3 -2 -1-1 -2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所 有点,与有序实数对 一一对应
-3 -4 -5 -6
x x轴或横轴
5 6
知识点2: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考点:函数的意义
下列图形中的曲线不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B)
Y Y
0 A
X
0 B
X
Y
Y
0 C
X 0 D X
考点:求函数值
x( x 1), 已知函数y 2 x 3(1 x 3) ,当x 4时,y的值为 C 。 x 2 6 x 9( x 3), A、 4 B、 5 C、 1 D、无法确定
其距离AB为: __________________ ︱AB︱=︱y1-y2︱ 当A (m,y1), B (m,y2) 时, 其距离AB为: __________________ ︱AB︱=︱y1-y2︱
(3)中点坐标公式 平面上的两点A(x1,y1)与B(x2,y2)的
中点P的坐标为
x1 x 2 xp 2
2.如图是中国象棋的一盘残局,如果用(4,0)表 示帅的位置,用(3,9)表示将的位置,那么炮的位 置应表示为( A )
y 兵 兵 卒 将 士
炮
A.(8,7) B.(7,8) C.(8,9) D.(8,8)
仕
帥
x
3. △ABO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得 到 (-b,a) △A1B1O.若点B的坐标为 (a,b),则 点B1的坐标为_______.
3. 如图,向放在水槽底部的烧杯注水(流量一定), 注满烧杯后,继续注水,直至注满水槽,水槽中 水面上升高度h与注水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 大致是下列图像中的 ( )B
考点:考查读图以及从图象中获取相应信息
1.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如下图所示 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 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图像,下面描述符合 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B ) A.从家出发,到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 就回家了. 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 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 一段,然后回家了. C.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 留),然后回家了. D.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 就找同学去了,18分钟后 才开始返回.
5 4 3 2 1
-6 -5 -4 -3 -2 -1
o
-1 -2 -3 -4
1
2 3
4
5
x
2、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 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可记作:(m,-m)
-5 -6
知识点4: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①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 不变 ,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 互为相反数 ,纵坐标 不变 ; 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 互为相反数 ,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 (a,-b) ; 1、设P(a,b),则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 (-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 (-a,-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
y1 y 2 yp 2
知识点7:函数自变量的取值与函数值的计算
不变 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___的量叫做常量。 变化 数值___的量叫做变量。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 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 ______的与它 y是x的 的函数,把x叫做_______ 自变量 , 对应,那么称______ 因变量 . 把y叫做________
y
6
y轴上点的坐标特征(0,y)
第二象限
(-,+)
5 4 3 2 1
第一象限
( +, +)
x 轴上点的坐标特征(x,0)
-6 -5 -4 -3 -2 -1
第三象限
-1 -2 -3 -4
o
1
2 3
4
5
6
x
第四象限 ( +, -)
( -, -)
-5 -6
知识点3: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y
6
1、一、三象限角平分线 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 可记作:(m,m)
4.点M在y轴的左侧,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是3和5, 则点M的坐标是( D )
A、(-5,3) B、(-5,-3)
C、(5、3)或(-5,3) D、(-5,3)或(-5,-3)
考点:点的坐标特征应用考查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的顶点的坐标分别 是A(0,0),B(5,0),D(2,3),则顶点C的坐标是( ) C A.(3,7) B.(5,3) C.(7,3) D.(8,2)
B Q P
C M A
N
考点:考查对实际问题图像的表示方法
1.如图所示是某蓄水池的横断面示意图,分深水区和 浅水区,如果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 哪个图像能大致表示水的最大深度h和时间t之间的 关系? ( )C
2. 如图,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 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 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 快了骑车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 s(米)关于时间t(分)的函数图像,那么符合小 明行驶情况的图像大致是( C )
y
B1
A1
B
O
A
7
x
4.已知点M(3,-2),将它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点N,则点N的坐标 是 (-1,1) 。 考点: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y=3x-6 (4) y
x2 x 1
(2)y= (3)y=
4 x x 8
2x 4
3 3 x (5) y x2
2.函数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 列表法 图象法 解析法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考点:点的坐标特征
1.点A(m-4,1-2m)在第三象限,则m的 取值范围是 ( ) C 1 1 A.m> B.m<4 C. <m<4 D.m>4
2
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 (1) 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 (-2,-1) (2) 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2, .1) (3) 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 . (2,-1) 3.点p(a, 2a-3)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 a= . 3
售价(元) 0.30+0.05 0.60+0.10 0.90+0.15 1.20+0.20 1.50+0.25
(1)写出y与x之间的解析式 (2)计算 2.5千克货物的价格。
3.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长 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20cm,AC与MN在同 一直线上,开始时点A与点N重合,△ABC以每秒 2cm的速度向左运动,直到点A与点M重合,则重 叠部分面积y(cm2)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 y=2t2-40t+200(0≤t≤10) 。
知识点6: 平面内的有关公式
(1)当A (x1,0), B (x2,0)在x轴上时, 其距离AB为:__________________ ︱AB︱=︱x1-x2︱ 当A (x1,m), B (x2,m) 时, 其距离AB为: __________________ ︱ AB︱=︱x1-x2︱
(2)当A (0,y1), B (0,y2)在y轴上时,
向右(向左)平移 2、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图形_____ ; 向上(向下)平移 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图形_____;
知识点5: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n︱ ; 点P(m,n)到x的距离是_____ ︱m︱ ; y的距离是_____
2 2 m n 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