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第29讲)
进路的解锁PPT课件

第18页/共44页
三、正常解锁电路动作规律
1、由始端向终端逐段解锁。
2、从左向右的进路:1LJ↑→2LJ↑
从右向左的进路:2LJ↑→1LJ↑
3、利用CJ的缓动特性传递解锁电源。
4、根据第一区段是否选Q组合,第一个区段的解锁时机 及电
路不同。
5、最后一个区段后动的LJ利用本区段FDGJ的缓动传递解 锁
列车出清17-23DG:17-23DGJ↑→ 17-23FDGJ缓放→1723/2LJ↑
3~4秒后 17-23FDGJ↓→ 17-23DG解锁 、17-23CJ↑
解锁顺序:由始端向终端逐段解锁。
电路动作:1LJ↑→2LJ↑
1LJ↑→2LJ↑
1LJ↑→2LJ↑
例2:SⅠ→北京发车
列车驶入17-23DG: 17-23DGJ↓→ 17-23FDGJ↑→ 17-23QJJ ↓
• 4、人工解锁 • 进路建立好之后,当车已驶入接近区段时,进路就处于接近锁闭状态了,这时若想
变更计划,就不能用取消进路的办法了,而必须用人工解锁的办法了。在人工解锁 时,为了防止已经接近的列车或车列来不及制动而驶入信号机内方已解锁的区段, 造成行车事故,要求进路的解锁必须自信号关闭后延长一段时间,延长时间由延时 电路来产生。 • 5、人工解锁的条件: • 1)车已驶入接近区段,进路处于接近锁闭状态。(JYJ↓) • 2)人工解锁的手续已办好。(ZRJ↑,QJ↑) • 3)防护进路的信号机随着办理人工解锁手续而关闭。(XJ↓) • 4)车没有冒进信号,即进路空闲。(XJJ↑) • 5)正线发车和所有接车进路的人工解锁必须延时3分钟,站线发车和调车进路的人 工解锁必须延时30秒。(KF-3分钟或KF-30秒成立)
设置:每组单动设一个SJ,双动两个1SJ(左)、2SJ (右)
王琪辉《电路原理》2-9 节点分析法

1 20
)U
n1
(1 5
1 20
1 20
1 )U 10
n3
15 5
4 10
Un3 6v
解法2: 令Un3 0
广义节点
(1 5
1 20
)U
n1
(1 20
1 10
)U
n2
15 5
4 10
Un1 Un2 4v 解得Un1 10v Un2 6v
I1
Un1 15 5
求电流Ix
解 N用诺顿模型等效代替
a
先求原网络Ix支路右端部 分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在(b)图中
I a
4 A 1A 22
b
U 1 4Ia 2Ia 6V
`
a
a
`
b
b
``
a
a
``
b
在(c)图中
在(d)图中
b
Ia
2
2
2
(Is
)
1 2
I
s
Us 1 (Is 4Ia) 2Ia Is 2Ia 0
a
I a
1 2
A
I1
8 4
2A
Isc I1 (3Ia ) 0.5A
在(b)图中 3Ia Ia
b
a
`
`
` b
Ia 0
Req
Us Is
4
a
``
a
其诺顿
``
等效电
电路分析第四章 电路定理

Uoc = U1 + U2
= -104/(4+6)+10 6/(4+6)
= -4+6=2V I a
Ri
+
(2) 求等效电阻Ri
Rx
a
Ri b
Uoc – b (3) Rx =1.2时,I= Uoc /(Ri + Rx) =0.333A I= Rx =5.2时, Uoc /(Ri + Rx) =0.2A Rx = Ri =4.8时,其上获最大功率。
计算; 2 加压求流法或加流求压法。
3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
2 3 方法更有一般性。
(3) 外电路发生改变时,含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不变(伏安特性等效)。 (4) 当一端口内部含有受控源时,控制电路与受控源必须包 含在被化简的同一部分电路中。
21
第4章 电路定理
例1.
4 a Rx 6 + I b 10V
2.5A
10V 2 5V
?1A
?
这里替代后,两并联理想电压源 5V 5 1.5A 电流不确定,该支路不能被替代
14
第4章 电路定理
例.
3 + 1 Rx – U Ix + 0.5 0.5 若要使 I x 试求Rx。
1 8
I,
10V
–
I
0.5
解: 用替代:
1
1
I 0.5
8
I
1
0.5
又证:
ik
A
+ uk –
支 路 k
A
ik
+
–
uk
A
+ uk – uk
支 路 k
uk
通信电路原理习题课1-4章共29页文档

1) 应采用哪一个可变电容器,为什么?
2) 回路电感应该等于多少?
3) 绘出实际的并联回路图。
解:
1)根据已知条件, 535kHz, 1605kHz均为
谐振频率,且比值为3,即:
1
H LCmin 3LFra bibliotek1 LCmax
C max 9 C min
第1-4章
【习题】
在两个可变电容当中, 100/12<9,不满足要求, 450/15=30>9,满足要求,
L2与C则构成并联谐振,在负载上能构产 生压降,因此:
R1
C R2
1 2 L2C
L1
1 C
L2
计算结果:
L1 =375μH, L2 =125μH
第1-4章
【习题】
2.有一并联回路在某频段内工作,频段最低频率为535kHz,最高 频率为1605kHz。现有两个可变电容器,一个电容器的最小电容 量是12pF,最大电容量是100pF;另一个电容器的最小电容量是 15pF,最大电容量是450pF。试问:
第1-4章
【习题】
1. 有一双电感复杂并联回路如图所示,已知L1+L2=500uH,C=500pF,为了使 电源中的二次谐波能被回路消除,应如何分配L1和L2 ?
解: 假设在该图上并联一个负载(如图示),
则要使二次谐波消除,则应该不让二次谐
波在负载上产生压降,因此对于二次谐波 L1
L2
要求 L2与C构成串联谐振,而对于基频L1 、
b. 作图
P1
n
P2
P3
n-1 P4
y1
Ω
如果点P4落在n与n -1的衰减线之间,则选择n
第1-4章
2) 选择电路: 满足同一要求的低通滤波器电路有两种结构, 它们互为对偶,一般选择电感少的电路;
双面印制电路板设计(2)

第4讲 双面印制电路板设计举例
单击“放置”工具栏中的“导线”工具。 在禁止布线层内,通过“移动、单击左键固定起
点→移动、单击左键固定终点→单击右键结束”的操 作方式,在元件封装图附件分别画出四条直线段,如 图6-8所示。
25
第4讲 双面印制电路板设计举例
图6-8 画出四条直线
26
第4讲 双面印制电路板设计举例
第4讲 双面印制电路板设计举例
4.1.2 通过网络表装入元件封装图 Protel99依然保留通过网络表文件(.net)装入元件
封装图的功能,操作过程如下。
1) 装入网络文件前的准备工作 (1) 编辑好原理图并生成网络表文件(.net)。 (2) 执行“File”菜单下的“New…”命令,在如图1-6 所示的“新文档”选择窗口内,选择“PCB Document” (印制板文件)类型,单击“OK”按钮,生成新的PCB 文件。
21
第4讲 双面印制电路板设计举例
图4-7 自动装入了元件封装图
22
第4讲 双面印制电路板设计举例
4. 在禁止布线层内设置布线区 根据印制板形状及大小,在禁止布线层(Keep Out Layer)内,用“导线”、“圆弧”等工具画出一个封 闭的图形,作为印制电路板布线区。在设置布线区时, 尺寸可以适当大一些,以方便手工调整元件布局操作, 待完成元件布局后,再根据印制板标准尺寸系列、印 制板安装位置,确定布线区的最终形状和尺寸。
(3) 在“设计文件管理器”窗口内,单击生成的PCB 文件,进入PCB编辑状态。
31
第4讲 双面印制电路板设计举例
2) 重新设置绘图区原点 单击“放置”工具栏内的“设置原点”工具(或执 行“Edit”菜单下的“Origin\Set”命令),将光标移到绘 图区内适当位置,并单击鼠标左键,设置绘图区原点。 3) 在禁止布线层内设置 (1) 单击PCB编辑区下边框上“Keep Out”按钮,切换 到禁止布线层。 (2) 利用“放置”工具栏内的“导线”、“圆弧”绘 制出一个封闭图形,作为布线区,如图4-11所示。具 体操作过程前面已介绍过,这里不再重复。
第5讲 ACAC电路

Z 2U 1
=0
/(° )
120
160 180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为参变量时I VTN和关系曲线
第六讲 交流-交流变换电路 11
相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阻感负载
窄脉冲触发(0<< 时) VT1持续导通时,VT2不通; VT1关断 后,ug2消失,VT2仍不通。 输出电压不对称,含直流分量 宽脉冲触发(0<< 时) 实际上VT1,VT2均导通180,u为完 整的正弦波,只要α< φ ,u不受α影 响,失控。
d( t )
2
U1 2 Z
sin cos(2 ) cos
第六讲 交流-交流变换电路 10
相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负载电流有效值: I 0 2 IVT
IVT的标么值: IVTN IVT
0.5 0.4 IVTN 0.3 0.2 0.1 0 40 80
零线
17
三相交流调压电路
星形(Y)联结电路: 三相三线—将三相四线中的零线去掉 任一相导通须和另一相构成回路 电流通路中至少有两个晶闸管,应采用 双脉冲或宽脉冲触发 触发脉冲顺序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一样,为VT1~ VT6,依次相差60° 相电压过零点定为的起点, 角移相范 围是0~150°
Z R 2 L
2
式中
,θ为晶闸管导通角
tg
利用边界条件:ωt = a +θ时io =0,可求得θ:
sin( ) sin( )e
VT2导通时,上述关系完同,只是io极性相反,相位差180°
第六讲 交流-交流变换电路 8
相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电路原理(II)教案

电路原理(II)学分:2学时:30 (其中: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电路原理(I)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教材:《电路(新形态)》,朱孝勇、傅海军,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课程网站: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江苏大学“电路原理”课程网络资源一、课程目标“电路原理”课程是一门研究电路理论、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课程,属于电类及相关专业共同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
“电路原理(II)”是“电路原理(I)”的后续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完整的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继相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理论知识,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电路理论基础。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一) 知识方面“电路原理(II)”主要包含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计算、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网络函数、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状态方程和二端口网络参数及其计算。
通过“电路原理(I)”以及高等数学和物理等相关课程的相关学习,掌握非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能够利用复频域分析法求解电路,计算网络函数以及相关分析,能够列写电路方程的三种矩阵形式以及状态方程,二端口网络参数及其等效电路的计算,包含:1.1熟练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概念以及电压、电流有效值和功率的计算;1.2熟练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耦合电感元件的复频域形式;1.3理解并熟练掌握网络函数的极点、零点以及极、零点图的绘制;1.4 理解并掌握三种矩阵的写法以及相应的矩阵方程的形式;1.5 理解并掌握状态变量与状态方程的概念以及方程的列写方法;1.6 理解二端口的概念,掌握二端口网络参数的计算方法;1.7 掌握二端口网络参数与两种等效电路的等效方法。
(二) 能力与素质方面2.1能够对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并进行建模仿真验证;2.2能够利用复频域分析法对动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利用零极点图定性绘制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2.3 能够对复杂的电路列写电路方程的三种矩阵形式;2.4 能够对复杂的电路列写状态方程;2.5 能够对二端口电路求取其网络参数;2.6 能够利用二端口网络参数对复杂电路进行计算。
拉扎维带隙基准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

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Bandgap Ref Ch. 11 # 17
第18页/共29页
Bandgap Ref Ch. 11 # 18
PTAT电流的产生
第19页/共29页
P TAT 电 流 的 产 生
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第20页/共29页
VREF
VBE3
R2 R1
VT
ln n
Bandgap Ref Ch. 11 # 19
第4页/共29页
与电源无关的偏置
如何产生IREF?
I out
VDD R1 1 g m1
W W
L1 L2
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Bandgap Ref Ch. 11 # 4
第5页/共29页
与电源无关的偏置
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2Iout
nCOX W
L
N
VTH 1
2I out nCOX K W
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Bandgap Ref Ch. 11 # 10
第11页/共29页
与温度无关的偏置
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Vout
VBE2
VT
ln n1
R2 R3
Bandgap Ref Ch. 11 # 11
第12页/共29页
与温度无关的偏置
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Bandgap Ref Ch. 11 # 12
第27页/共29页
实例分析
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Bandgap Ref Ch. 11 # 27
第28页/共29页
感谢您的观看。
华大微电子:模拟集成电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