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教育

合集下载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4篇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4篇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4篇餐桌上的礼仪知识 (1) 【招待客人时】1、盛饭时忌勺子向外翻关于这个忌讳,旧时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牢房内给犯人盛饭的时候才会勺子外翻;另一种说法则是从风水角度思考的,说是盛饭时勺子向外翻会造成财源外流。

2、主人忌提前离席宴客席间,主人就应始终陪坐,忌提前离席,以免客人吃的不安心。

3、忌席未散就收空碗碟和抹桌扫地客人还在吃饭时,忌将空碗碟收走;席未散的话,也不能在客人就餐的时候就开始抹桌扫地,民俗以为这是“赶客”的举动。

4、宴客时忌将茶壶、酒壶的壶口向人将茶壶、酒壶的壶口朝向客人,一来容易发生危险,二来这样做十分没有礼貌。

而从风水角度说,不论是茶壶还是酒壶,里面所盛的都属于“水”,而“水”则代表了“财”。

5、忌第一顿饭给客人吃饺子俗话有“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之说,所以在一些地区,有客人来时第一顿饭忌吃饺子的说法。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 (2) 饭桌上的文化,就是“饮馔文化”的通俗叫法。

在老北京,不一样的家庭或家族在社会、经济、习惯、环境的影响下,构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饭桌文化,众多家族在饭馔方式上有“家宴”、“宾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我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宾宴是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饭。

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仪十分讲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折射出老北京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资料的饭桌文化。

“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构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

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

因此,就构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

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取、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光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

小孩餐桌礼仪常识

小孩餐桌礼仪常识

小孩餐桌礼仪常识
1. 在用餐时,要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打闹嬉戏。

2. 等待长辈或主人就座后,小孩才可以入座。

3. 坐姿要端正,背部挺直,不要趴在桌子上或翘二郎腿。

4. 用餐时要使用餐巾,将餐巾平铺在腿上,用来擦嘴或防止食物弄脏衣服。

5. 用餐时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要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不要发出过大的声音。

6. 夹菜时要使用公筷或勺子,不要用自己的筷子或勺子在菜碗里乱翻。

7. 不要挑食,不要浪费食物,要尽量吃完自己碗里的食物。

8. 如果需要离开餐桌,要向长辈或主人请示,并说“请原谅,我离开一下”。

9. 用餐结束后,要将餐巾整齐地叠好放在桌子上,等待长辈或主人离开后,小孩才可以离开餐桌。

这些餐桌礼仪常识可以帮助小孩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培养他们的礼貌和素养。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小孩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逐渐掌握这些礼仪常识。

一家人吃饭的规矩教养

一家人吃饭的规矩教养

一家人吃饭的规矩教养
一家人吃饭的规矩教养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礼貌,并且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下面是几条常见的规矩教养:
1. 按时用餐:家庭成员应该遵守固定的用餐时间,不迟到或早退。

这样可以保证大家都能够在同一桌享受美食,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2. 坐姿端正:在餐桌上,家庭成员应该坐得端正,不靠在椅背上、不趴在桌子上。

正确的坐姿有助于消化和吸收食物。

3. 尊重他人:在用餐时,应该尊重家人的意见和习惯。

不争抢食物,不说粗话,不随意评论他人的饮食偏好。

4. 不挑食:孩子应该被教育要尝试各种食物,不挑食。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品尝不同的菜肴,培养他们的味觉。

5. 不浪费食物:家庭成员应该吃光自己盛到碗里的食物,不浪费。

可以适量盛饭,避免太多剩余。

6. 用餐期间禁止玩手机或看电视:用餐是家庭交流和沟通的时刻,应该保持注意力集中在餐桌上,与家人进行对话。

7. 不打闹、不大声喧哗:用餐时应该保持安静,不打闹,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家庭成员的用餐体验。

8. 帮助清理餐桌:用餐结束后,家庭成员应该共同清理餐桌,将垃圾倒掉,餐具洗净,让餐桌整洁。

这些规矩教养能够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家庭责任感,也有利于家庭和谐和共同成长。

学校餐桌文化实施方案

学校餐桌文化实施方案

学校餐桌文化实施方案学校餐桌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餐桌环境,我们制定了以下学校餐桌文化实施方案。

一、加强餐桌文明教育。

1.组织餐桌文明教育活动,通过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餐桌文明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

2.利用校园广播、校刊等宣传媒介,不定期发布餐桌文明宣传内容,提醒学生注意餐桌礼仪,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责任感。

二、规范餐桌行为规定。

1.制定学校餐桌行为规范,包括就餐队形、用餐姿势、言谈举止等,明确规定学生在就餐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2.加强对学生的规范管理,学校老师和工作人员应加强监督,及时纠正学生在餐桌上的不文明行为,确保餐桌秩序良好。

三、提升餐饮服务质量。

1.加强食堂管理,提高餐饮服务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保证学生用餐的健康和安全。

2.鼓励学校食堂推出多样化、营养均衡的餐饮菜品,满足学生的口味需求,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

四、营造和谐餐桌氛围。

1.组织学生参与餐桌布置和环境卫生维护,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共同维护学校餐桌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2.组织学生参与餐桌文化活动,如餐桌礼仪比赛、餐桌文化节等,增强学生对餐桌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五、加强家校合作。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饮食健康和餐桌文明,鼓励家长在家中也培养孩子良好的餐桌习惯。

2.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餐桌文化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学生餐桌文化的良好局面。

六、持续监督和评估。

1.建立学校餐桌文化实施方案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餐桌文明教育成效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鼓励学生、教师和家长提出对学校餐桌文化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方案,促进学校餐桌文化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通过以上学校餐桌文化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提升学校餐桌文明水平,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餐桌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礼仪规范幼儿餐桌礼仪

礼仪规范幼儿餐桌礼仪

礼仪规范幼儿餐桌礼仪1、打招呼:幼儿进入餐桌前,要向在场的师长和伙伴们问好。

问好时要注意说出简洁、自信的招呼语,如“大家好!”、“老师好!”等。

礼貌待人是一种美德,幼儿要从小学会尊重他人。

2、入座礼仪:幼儿坐下后,要尽量保持姿势端正。

坐在椅子上时,背部要挺直,双脚放在地上,不要四处踢踏。

不吃饭时,双手可以放在膝盖上,但不要跷脚或者乱动。

3、餐具使用:幼儿要学会正确使用餐具。

使用刀叉时,要将刀握在右手,叉握在左手。

在进食时,要尽量将食物切成适合自己进食的大小。

使用筷子时,要注意握住筷子的正确方式,并掌握将食物夹起的技巧。

4、文明用餐:幼儿要养成良好的饭前洗手习惯,用干净的餐巾擦拭嘴巴,放下食具时要轻放、整齐。

吃饭时要慢慢咀嚼,不要大声咀嚼或故意发出吃相。

5、言行举止:在进食时,幼儿要端庄文雅,不要吃东西发出声响或大声说话。

与他人交流时要注意礼貌用语,并尊重对方的言论。

不要争抢食物或者用手抓取食物,要使用餐具进行进食。

6、拒绝食物:如果幼儿对其中一种食物有不适应或者不喜欢,应当委婉地向师长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直接拒绝或将食物乱丢。

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也可以培养他人对自己意见的尊重。

7、用餐时间:幼儿应当养成按时进餐的习惯。

在用餐时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不要因玩耍过久而导致饭点延后。

应当养成吃饭专注的习惯,不要边吃边玩。

8、与人共享:用餐时,幼儿应当学会与他人共享食物。

如果有幼儿缺乏食物或者需要帮助,应当保持乐于助人的态度。

与他人共享食物也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友爱和合作的精神。

9、感谢用餐:用餐结束后,幼儿应当向师长和厨师表示感谢。

感谢他人的款待和付出,并表达自己的满意和愉快心情。

学会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培养幼儿友善行为的重要一环。

10、清理餐桌:用餐结束后,幼儿要养成清理餐桌的习惯。

把自己的餐具收拾整齐,清理桌面上的食物残渣和垃圾。

幼儿应当学会自律,不依赖他人进行整理和打扫。

总之,幼儿餐桌礼仪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

餐桌文明礼仪教育教案

餐桌文明礼仪教育教案

餐桌文明礼仪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餐桌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表现。

2、培养学生能够在餐桌上有自觉的行为举止的能力。

3、学会如何感恩他人的付出,并以感恩的心态来就餐。

4、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在餐桌上合理使用餐具,摆放整齐,举止得体。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自觉的用眼神与言语表达出对周围人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活动1、组织学生观看关于餐桌礼仪的视频,介绍餐桌礼仪的列表以及相关的相关知识。

2、学生自愿报告自己家庭的晚餐习惯,谈谈自己对餐桌礼仪的看法。

第二步:知识介绍1、卫生餐桌理念的介绍:开学之前,要让学生准备好刷手指甲的工具,每顿饭前刷指甲,让自己从根本上保持卫生;在用餐的时候,要注意餐具和餐桌的干净卫生;在开饭前,需要用专门的餐巾擦拭桌面以及餐具,以保持整个就餐环境的干净和整洁。

2、文明礼仪的讲解:就餐之前,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告诉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餐具,并应该如何使用。

在进餐时还需要让学生注意不发出太大的声音,妥善的处理餐具,避免吃嘴巴太大的食物等等过于粗鲁,不雅的行为举止。

第三步:模拟演练与实践操作1、利用课堂背景布置出餐桌环境,并教给学生如何根据就餐人数来合理的摆放餐具。

2、让学生按照前面讲解的文明礼仪的标准来摆放餐具,并做好防范意识,避免红酒碰倒餐桌等刻意造成的饮食事故。

3、鼓励学生在模拟就餐中利用言语和眼神表达对周围人的感谢,并以微笑的态度向对方示好。

第四步:讨论与分享在吃饭时,可以邀请一些成绩优异、行为优良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总结出的对学会文明礼仪的建议来鼓励大家一起学习,让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寻找在餐桌上的文明礼仪行为规矩,尝试思考个人行为如何影响他人、在社交场合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等问题。

第五步:总结与点评帮助学生总结此次餐桌礼仪培训的相关知识与方法,深入反思今天的学习心得,让学生发言分享并听取其他同学的不同看法,中肯定人的贡献,鼓励始终保持正确的态度和心态,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素质和文明礼仪。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餐桌礼仪 学习在餐桌上的礼节做文明用餐者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餐桌礼仪  学习在餐桌上的礼节做文明用餐者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餐桌礼仪》 - 学习在餐桌上的礼节,做文明用餐者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餐桌礼仪》 - 学习在餐桌上的礼节,做文明用餐者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餐桌礼仪的基本知识。

2. 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和礼仪意识。

3. 能够在餐桌上表现出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态度。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餐桌礼仪的基本知识,如用餐前的准备、就坐顺序、使用餐具的方法、擦嘴方法等。

2. 文明用餐的基本规则,如不大声喧哗、不吵闹、不乱扔餐具等。

3. 尊重他人的社交礼仪,如不打扰他人用餐、不咳嗽、不打喷嚏、不讲脏话等。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1. 指导教学:教师通过口头指导和示范,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餐具和表现出文明用餐的态度。

2. 互动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用餐经验和感受。

3. 游戏教学:教师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学习餐桌礼仪。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餐桌礼仪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用餐经验和感受。

二、正文环节1. 餐桌礼仪的基本知识(1)用餐前的准备指导学生在用餐前洗手、整理衣服等。

(2)就坐顺序指导学生按照规定的坐位就坐,保持端正的坐姿。

(3)使用餐具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餐具,如刀、叉、勺、碗、筷子等。

(4)擦嘴方法指导学生用餐巾擦嘴时应避免直接用手擦嘴。

2. 文明用餐的基本规则(1)不大声喧哗、不吵闹指导学生在用餐时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吵闹。

(2)不乱扔餐具指导学生用餐后要将餐具放在指定的位置,不乱扔餐具。

3. 尊重他人的社交礼仪(1)不打扰他人用餐指导学生在用餐时不要打扰他人,保持安静。

(2)不咳嗽、不打喷嚏指导学生在用餐时应控制自己的咳嗽、打喷嚏等动作。

(3)不讲脏话指导学生在用餐时不要讲脏话,保持文明礼貌的用餐态度。

餐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餐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餐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餐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一、提高餐饮礼仪水平餐饮礼仪的培养和提高应该是内外兼修的。

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内在修养的提高是提高餐饮礼仪的最根本的源泉。

1、加强道德修养餐饮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多层次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础的道德规范,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

如文明举止、谦恭礼让、礼貌待人、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公共卫生、尊重与爱护他人的劳动等,这些既是餐饮礼仪规范的要求,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道德是礼仪的灵魂,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

有德才会有礼,缺德必定无礼,餐饮礼仪修养要先修德,即应在加强道德修养上下功夫。

2、自觉学习餐饮礼仪俗话说,知书才能达“礼”。

明礼行礼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还要学习基本的餐饮礼仪知识,掌握现代餐饮礼仪的规范要求。

一个人懂得的礼节礼貌知识越广博、越全面,他在待人接物时就越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因此对我国及其他国家的餐饮礼仪要注意搜集、学习、领会和实践。

久而久之,自己的餐饮礼仪也就能提升到新的高度。

3、躬行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现代社会请人吃饭和被人请吃饭是经常的事情。

要养成良好的餐饮礼仪,就要多实践,不要怕出“洋相”,也不要自卑羞怯。

通过不断锻炼,就能克服在讲究礼节礼貌时的羞怯症、自卑症、妄自尊大症等,增强自己的礼貌修养。

对一个人来说,培养餐饮礼仪的过程,实际上是在高度自觉的前提下使自己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所以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但是,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

二、餐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餐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餐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1一、活动主题:文明餐桌,有你有我二、活动时间:20xx年3月11日三、活动目的:1、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文明用语使用的必要性,展现中学生高尚的文明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桌上的教育
孩子的可塑性众所周知。

因此,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文化《三字经》就已指出:“子不教,父之过”。

这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家长有什么样的习惯,孩子也不会大相径庭。

今天妈妈辛辛苦苦备下的集中菜肴:红椒苦瓜,烧茄子,荆芥黄瓜,炒菜瓜。

很显然,烧茄子和荆芥黄瓜成了热宠,而红椒苦瓜由于自身味道的特点无人问津,菜瓜由于不常见也备受冷落。

看到此景,很人会觉得很正常,不吃下次也就不会再做了,或者留给大人吃。

其实,我们的现在有关健康的话题就是“均衡的营养”,我们为什么就到此止步了,我们有没有认真思考一下原因呢?
我趁机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有危险的状况突然袭击你时,你会怎么办?”
“逃跑,需求帮助,还是迎战?”
两个孩子竞相回答,但无论我们选择哪种方式,危险总会追着我们,只有战胜危险,我们才能摆脱束缚。

今天的饭菜,虽然苦,虽然不起眼,并非不是我们身体健康所需,没有健康,何谈梦想。

正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是不能跳过去的,需要脚踏实地,才能享受生活的精彩。

孩子们觉得有道理,开始舞动手中的筷子,品尝着每一
道菜,虽然吃的样子很难看,但心里是开心的,同时也尊重了别人的劳动成果。

从根源教育开始,让我们的态度和习惯成就他们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