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教学提纲
土壤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1.325g.cm3,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26.5:23.5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土壤学期末考试题有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有、、、等四层。
2、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和两个过程。
3、土壤粒级一般分为、、和四组。
4、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和三大类。
5、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由土壤胶体所吸收的氢离子或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为、、、、。
7、土壤主要由四种物质组成,分别是、、、。
8、根据作用力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与。
9、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包括、、、等四种。
10、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包括、、、等四种。
11、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
12、土壤有机质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等营养元素和林木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
13、土壤结构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四大肥力因素。
14、液态水是土壤水分的主体,按其吸持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5、胶粒由、两部分构成。
16、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中,除、、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外,其余营养元素如磷、钾、钙、镁等主要由土壤供给。
17、林木必需的营养元素共16种,其中个大量元素和个微量。
18、林木通过和完成对其所需养分的吸收。
19、复合肥料一般是指含有氮、磷、钾或的化学肥料。
20、我国土壤分类为多级体制,共分六级,自上而下为、、、、和。
21、我国的漂灰土类可分为四个亚类、、和。
22、在林业生产中施肥的方法一般有、、等几种。
23、绿肥的利用方式通常有四种、、、。
24、土壤中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是、、。
25、土壤水的来源是、、和。
二、名词解释:1、土壤2、土粒密度3、土壤孔隙度4、田间持水量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6、土攘胶体7、土壤盐基饱和度8、土壤活性酸9、土壤潜性酸10、土壤缓冲性11、有机肥料12、绿肥13、微生物肥料14、土壤有效含水量15、单粒三、简答题:1、土壤细菌有哪些生理类群它们在土壤中的功能是什么2、什么叫土壤剖面如何挖掘土壤剖面3、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因素有哪些4、什么样的孔隙状况较适合植物的生长5、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6、什么叫根外追肥它有哪些特点7、绿肥在农林生产中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8、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是什么四、论述题:1、林木施肥方法有哪些并阐述其优缺点。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土壤学》参考复习题

《土壤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4)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五、论述题1. 论述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1)概念: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土壤学复习提纲(含答案)

土壤学复习提纲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土壤(生物经济学角度):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绿色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
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二、简答题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具体举例ABCD的不用写,填空举例可能用到)①矿物: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1)原生矿物: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2)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②岩石:根据岩石产生的原因,可分为:1)岩浆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主要有:A.深成岩:花岗岩:石英,正长石,角闪石正长岩:正长石,角闪石闪长岩:斜长石,角闪石辉长岩:斜长石,辉石B.浅成岩:花岗斑岩:石英、正长石正长斑岩:正长石闪长玢岩:斜长石、角闪石辉长玢岩:斜长石、辉石C.喷出岩(含侵入岩):流纹岩:流纹状构造,斑状结构(石英/透长石)粗面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正长石)安山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斜长石)玄武岩:气孔或杏仁状构造,致密隐晶质或斑状结构(斜长石、辉石) 2)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主要有:A.火山碎屑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B.沉积碎屑岩:砾岩、砂岩C.生物化学岩类:石灰岩、白云岩3)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主要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形状、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断口、弹性、相对密度、透明度。
①形状:片状、肾状、鲕状、菱形、立方状、板状、致密状、短柱状等。
②颜色:矿物的颜色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
分为三种:1)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2)它色:矿物中混入杂质、带色的气泡所导致的颜色。
《土壤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11-2012第1学期)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土壤学》考试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剖面土壤腐殖质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性团粒结构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土壤含水量同晶替代阳离子交换作用盐基离子致酸离子盐基饱和度土壤缓冲性(狭义)风化作用红壤考试重点(不限题型)土壤在农林业中的作用。
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剖面构型常见的各种矿物抗风化的稳定性顺序:石英>白云母>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
知道常见的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1:1型、2:1型和2:2型的代表矿物。
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晶架构造上的差异比较高岭石组矿物与蒙脱石组矿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有机质平均含C量和有机质含量的计算土壤有机质的类型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的两个过程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土壤腐殖酸的性质(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对比)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粒级划分中国制、国际制、美国制对比土壤质地分类三角图的读法(PPT《土壤质地、结构和孔性》第14张幻灯片)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土壤质地的改良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土壤密度和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土壤孔隙分类土壤水分类型土壤水分的有效性的范围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差别土壤热量的来源地面辐射平衡的影响因素土壤热量收支平衡公式土壤中水、固体、空气的热容量和导热率次序。
影响土壤温度的空间变化的因素土壤水、气、热的关系和调节措施土壤胶体的性质同晶替代作用土壤胶体的类型三种主要粘土矿物的性质比较阳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中养分的保持和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阳离子交换能力顺序:Fe3 + >Al 3+ >H + >Ca2 + >Mg 2+ > NH4+> K + >Na+土壤胶体主要为负电的原因土壤中酸碱性形成的原因我国土壤酸碱性的概况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土壤酸碱性的调节方法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和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盐基饱和度的关系岩石发生风化作用的原因风化作用类型(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的类型)影响风化的因素土壤形成的实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统一分析土壤形成的五大成土因素理解土壤形成的主要成土过程(形成的环境条件、成土特点、结果)(以第九章课件PPT44-59内容为主)中国土壤分类的的两个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的七级名称(第十章PPT6)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分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水平分布规律分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熟读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的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图〔PPT土壤分类与分布(1)中的第9张幻灯片〕红壤生长所在的气候、植被、成土过程、剖面特征、主要性质、所属土纲红壤的脱硅富铝化过程和生物富集过程。
土壤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 1.325g.cm3,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26.5:23.5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就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得疏松表层,它得本质特征就就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与协调营养条件与环境条件得能力。
3、同晶替代:就就是指组成矿物得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得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得现象。
4、土壤有机质:就就是指存在于土壤中得所有含碳得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与合成得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与半分解得动、植物组织与土壤生命体等以外得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得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就就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与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得含芳香环结构得,新形成得黄色至棕黑色得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就就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得作用分解为简单得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得过程。
8、腐殖化过程:就就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得作用下,通过生化与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得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得体积)得质量。
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与孔隙)得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得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得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得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得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得沉降速度,把土粒瞧作光滑得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得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就就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得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就就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得土壤类型 ,一般分为砂土、壤土与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就就是土粒互相排列与团聚成为一定形状与大小得结构得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就就是由土壤结构体得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得孔隙状况等产生得综合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18、当量孔径:是指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
1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20、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21、土水势:为了可逆地等温地在标准大气压下从指定高度的纯水水体中移动无穷小量的水到土壤水分中去,每单位数量的纯水所需作的功的数量。
22、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时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
2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24、滞后现象:对于同一土壤,即使在恒温条件下,土壤脱湿曲线(由湿变干)与吸湿曲线(由干变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25、萎焉系数: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焉时土壤含水量,称为萎焉系数或萎焉点。
26、土壤的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27、土壤的导热率:是指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度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cm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单位为J/ (cm.s.℃)。
28、土壤的热扩散率: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的温度梯度下,每秒钟流人1 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1cm3)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
29、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30、可变电荷:数量和符号随介质pH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表面电荷。
3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每千克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以cmol(+)/kg表示。
32、土壤盐基饱和度:就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33、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4、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35、土壤退化:指的是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
36、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37、富铝化过程:指土体中二氧化硅淋失,而铁铝氧化物相对富集的过程。
38、交换性酸度:用过量的中性盐溶液(如1mol/L KCl或0.06mol/L BaCl2)浸提土壤时,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H+ 或Al3+大部分被交换出来,再以标准碱液滴定溶液中的H+ ,这样测得的酸度称为交换性酸度,以厘摩尔(+)/千克为单位。
二填空题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1.325g.cm3,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26.5:23.5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20、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是离子饱和度、互补离子和粘土矿物种类。
21、酸性土的指示植物有茶树、映山红、铁芒箕、石松。
22、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是土壤质地、 PH 、粘土矿物类型。
23、评价土壤质量的参数指标应符合的条件是代表性、通用性、灵敏性和经济性。
24、我国将土壤退化分为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不包括以上各项的土壤性质恶化和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25、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是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土壤质地。
26、土体内物质的移动按机理可分为溶迁作用、还原迁移、螯迁作用、悬迁作用、生物迁移。
27、水田土壤中的有效氮以铵态氮为主,而旱地土壤中的有效氮则以硝态氮为主。
28、土壤团粒形成的粘结团聚过程包括凝聚作用、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有机物质的胶结及复合作用和有机-矿质复合体、蚯蚓和其它小动物的作用等过程。
29、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
30、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有水溶态、交换态、专性吸附态、有机态、铁、锰氧化物包被态、矿物态。
三.简答题1、比较砂土和粘土的土壤肥力特性。
2、简述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意义。
①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②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③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④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⑤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3、简述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①有机质组成与状态:物理状态,化学组成,C/N。
②土壤环境条件:湿度与通气状况,温度,酸碱度,重金属及盐分等。
4、比较1:1型和2:1型胀缩型粘土矿物的性质。
5、简述土壤的酸碱缓冲体系主要有哪些?①碳酸盐体系;②硅酸盐体系;③交换性阳离子;④铝体系;⑤有机酸体系。
6、简述影响土壤酸碱度的因素。
①盐基饱和度;②土壤空气中的CO2分压;③土壤水分含量;④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7、为什么我国南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通常低于北方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我国南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通常小于北方土壤的主要原因:①气候因素。
南方高温高湿,矿物风化强烈,物质淋溶也强烈,大量盐基离子被淋失,盐基饱和度小。
而北方相对低温低湿,盐基离子淋失较少,有时还相对富集,盐基饱和度大。
②粘土矿物类型。
南方主要为1:1型及铁铝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而北方主要是2:1型胀缩型矿物。
③土壤酸碱度。
南方土壤通常是酸性或强酸性,而北方土壤通常是碱性或石灰性。
8、什么是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土壤的纬度地带性是指地带性土类(亚类)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规律。
这是由于不同纬度热量状况不同引起植被不同并导致成土过程的差异。
9、简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系。
①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主要影响土壤中变价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如高价铁、锰化合物(Fe3+、Mn4+)为难溶性,植物不易吸收。
在还原条件下,高价铁、锰被还原成溶解度较高的低价化合物(Fe2+、Mn2+),对植物的有效性增加。
②另外,氧化还原状况还影响养分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它的有效性,如土壤Eh>480mV时,以硝态氨为主,适于旱作作物的吸收,当Eh<220mV时,则以铵态氮为主,适合水稻作物的吸收。
10、简述我国土壤酸碱度分布状况,造成这种土壤酸碱度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反应大多数在pH4.5~8.5的范围内,在地理分布上有“东南酸西北碱(南酸北碱)”的规律性,即由北向南,pH值逐渐减小。
大致以长江(北纬33度)为界,长江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
造成土壤酸碱度差异的原因是气候的因素,即南方高温高湿,而北方低温低湿。
11、比较土壤空气和大气的区别。
①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②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③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④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12、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①土壤通气性;②微生物活动;③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④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⑤土壤的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