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作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正确使用各种说明方法,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特征。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一个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那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写作指导】【思维导图】【文题展示】【一】利用下面的材料(材料见教材),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思维导图】【片段展示】沙漠中的“血脉”(片段)吐鲁番气候极为干旱,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大片绿洲。

原来,吐鲁番盆地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般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

盆地虽然酷热少雨,但临近雪山,每到春夏时节,大量冰雪融水便会渗到戈壁滩下,形成地下积水,可以为生产、生活所用。

吐鲁番人民勤劳聪明,他们利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坡度大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坎儿井,把雪山融水从地下引到村庄和农田。

坎儿井的主要渠道都修建在地下,水分不会因为炎热、狂风而大量蒸发,所以坎儿井能一直保持流量稳定。

可以说,遍布盆地的坎儿井群就是沙漠中的“血脉”。

点评这一段重点讲了坎儿井水源的来源和吐鲁番人民的勤劳聪明,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说明了坎儿井水源丰富和流量稳定的特征。

片段选点少,笔力集中,条理清晰地为读者介绍了坎儿井,让读者对坎儿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吐鲁番的宝井——“坎儿井”(片段)坎儿井,《史记》中称其为“井渠”,遍布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新疆维吾尔语称之为“坎儿孜”。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名师教案)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名师教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学习,启发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2.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3.联系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课文学习,启发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2.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进一步观察大家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十根手指,每根手指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可以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所以我们写说明文介绍某个事物时,要让人印象深刻,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

(板书: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说明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各有各的特点,突出了事物特征的重要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快速进入课堂。

二、链课文,知特征师:本单元我们学过的几篇说明文,作者都抓住了对象的特征,并以此为核心展开说明。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四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各有怎样的特征?(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分享相关内容)课件出示:课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蝉》蝉的生活历程丰富多彩又“来之不易”《梦回繁华》《清明上河图》内容庞大,写实性强,技法独特,笔法灵动师小结: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

一般来说,事物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特征也是多层面的,一般表现在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实用功能等方面。

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也才能给人以准确、深刻的印象。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设计说明“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教学的主题,主要围绕说明文展开练笔。

此单元的课文,《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的典范,桥梁专家茅以昇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朴素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更有文化底蕴和审美高度,从苏州一百多处园林中提炼出其共有的特点,并围绕这一特点娓娓而谈,用质朴而简洁的文字,一一解说。

所以此单元的练笔,将以教材为基点,链接师生的生活,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让学生轻松而愉悦地学会写说明文。

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2.结合课文、赏析例文,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3.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2.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探究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猜一猜:有一种动物,毛茸茸的,两只眼睛,四条腿,有很多人喜欢。

你猜猜,它是什么动物?(小猫、小狗……)为什么我们无法根据这个描述猜出最准确的动物呢? 因为在说明事物时,没有抓住主要的特征。

有一种动物,毛茸茸的,两只眼睛,四条腿,身上的毛是黑白两种颜色,喜欢吃竹子,有很多人喜欢。

你猜猜,它是什么动物?(熊猫)所以说主要特征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写作时如何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四、过程性评价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物品。

题目自拟。

不少于500字。

五、课堂小结只要用心,抓住特征,安排得体的说明顺序,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就能写出“思想”,写出“生活”,写出“文采”,让事物在我们的笔下熠熠生辉。

六、布置作业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

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含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含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1.结合课文学习,启发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2.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3.联系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仔细观察,大家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十根手指,每根手指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由此我们知道,即使是看起来一样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所以我们写说明文介绍某个事物时,要让人清晰明白,印象深刻,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回顾教材,知特征。

◎本单元我们学过的几篇说明文,作者都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并以此为核心展开说明。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五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各有怎样的特征?师小结: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介绍事物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特征。

一般来说,事物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特征也是多层面的,一般表现在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实用功能等方面。

因此,要通过自己的介绍说明让别人准确了解事物,必须把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介绍清楚。

2.探究活动二:作比较,明特征。

◎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说明呢?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材料,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则材料抓住了小白兔的特征,让你更清楚地了解小白兔呢?材料一:小白兔全身覆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材料二:小白兔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两只耳朵很长,一双眼睛又红又亮,嘴巴是三瓣的。

材料三: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

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

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微微眯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目标导航】1.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学会修改习作,锤炼语言,使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生活中,你会接触到很多的事物。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以《的自白》为题,写一段说明文字。

300~500字。

2.你所在地方的建筑特色是什么?或者,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围绕家乡的建筑特色或者你印象深刻的特色建筑,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

不少于500字。

3.中国是个美食的国度。

北京的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云南的过桥米线、南京的鸭血粉丝汤……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

不少于500字。

【新课导入】要想清楚地说明一个事物,就必须准确把握它的特征。

比如,《中国石拱桥》重点抓住了我国石拱桥的两个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苏州园林》则突出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整体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达到了写作目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写作要求】1.说明事物,除了仔细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对它的结构、功能等有进一步的了解。

2.说明建筑,除了介绍该建筑的外在特征,还可以说说它的历史背景、建筑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

二要深入思考。

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

三要重视积累,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注意间接经验的获得,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三篇描写一件事物,特征描写更能突出这件事物。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二、教学重点:怎样抓住特征进行说明三、教学难点:对“特征”的理解四、教学设想:接着出示两段说明同一种动物的文字,并且结合例文赏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再指导学生学习抓住特征的方法,并进行片段训练;然后对整篇习作进行构思指导;最后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步骤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写说明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猜一猜谜:1、出示投影片1:“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生猜一阵后)师小结:上述文字正因为没能说清这种事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

(板书:独有标志)现在我们把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换上另外一个名称,即事物的特征。

(板书:事物的特征)今天,我们学习如何说明事物的特征。

(板书课题:说明事物的特征)过渡语: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的独有标志。

究竟什么是独有标志呢指导学生理解“特征”。

2、出示投影片2:“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问: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比较投影片2,问:为什么投影片2能更清楚的看出是写兔小结:兔。

写出了兔的毛、耳朵、眼睛处的独有标志。

3、出示投影片3:(小白兔)指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其形态,问:它还有哪些标志“嘴巴尖尖的,耳朵有时直竖,前腿短,后腿长。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是一篇说明文阅读课。

该课主要以例子为主,旨在教导学生如何通过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事物的说明。

该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包括:1.通过例子感知说明文的特点2.通过观察特征,熟练掌握说明方法3.通过练习提高说明文写作技能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2.熟练掌握说明方法3.提高说明文写作技能2.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世界著名建筑物——埃菲尔铁塔,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步骤二:整体阅读带领学生进行整体阅读,感知说明文的特点。

步骤三:分析文本通过分析文中的几个例子,引导学生找出每个例子的特点,从而学会通过观察特征进行说明。

步骤四:练习写作让学生尝试根据所给例子进行说明,提高说明文写作技能。

步骤五:课堂互动通过让同学评价彼此写出来的说明文,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技能提高。

3. 总结反思在课堂结束前,通过小结让学生梳理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以便日后更好地应用这些技能。

三、教学重点学生需要掌握以下重要的技能和方法: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2.能够通过观察特征进行事物的说明3.熟练掌握说明方法4.能够进行说明文的写作四、教学难点学生需要克服以下难点:1.熟练掌握通过观察特征进行事物的说明2.能够灵活运用掌握的说明方法进行写作五、教学评估1.能够通过观察特征进行事物的说明2.能够熟练掌握说明方法3.能够写出一篇较好的说明文六、教学建议建议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给学生更多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技能。

同时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以提高这方面的技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优秀教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一、新课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例如《苏州园林》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够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2、围绕事物的特征,灵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3、养成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三、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回顾一下《蝉》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写“蝉的卵”,分别抓住什么特征来写。

明确:①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②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③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

(或:①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②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③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以“兔子”为例,让同学们先描绘自己见过的兔子的模样(如: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进而告诉学生,事物的特征就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

四、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1、要认真观察和比较。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看、听、尝、嗅,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另外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说明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恰当地选用。

如,《中国石拱桥》中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引用了《水经注》里的资料,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再如《苏州园林》里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求对称,将苏州园林里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方建筑进行比较,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目标导航】
1.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学会修改习作,锤炼语言,使表达准确、
简明、严密。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生活中,你会接触到很多的事物。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以《的自白》为题,写一段说明文字。

300~500字。

2.你所在地方的建筑特色是什么?或者,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
围绕家乡的建筑特色或者你印象深刻的特色建筑,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

不少于500字。

3.中国是个美食的国度。

北京的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云南的过桥米线、
南京的鸭血粉丝汤……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

不少于500字。

【新课导入】
要想清楚地说明一个事物,就必须准确把握它的特征。

比如,《中国石拱桥》重点抓住了我国石拱桥的两个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苏州园林》则突出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
画”的整体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达到了写作目的。

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一下如何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写作要求】
1.说明事物,除了仔细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对它的结构、功能等有进
一步的了解。

2.说明建筑,除了介绍该建筑的外在特征,还可以说说它的历史背景、建筑
的过程、设计师、设计原理等。

3.介绍美食,美食的制作过程、需要用到的原材料等,都是写作的好素材。

4.题目自拟,语言要准确、简明、周密,能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

【技法点拨】
不同事物的特征各不相同,在写作说明文时,我们就要根据说明的对象,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1.同中求异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事物的形式相同,实质略
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并加以说明。

例如,同样
是笔,硬笔和软笔是不同的;即使同是硬笔,钢笔和圆珠笔的构造、特点、使用
方法也有不同。

如果能抓住这些进行说明,事物的特征就能表现得比较清楚了。

茅以升在《中国石拱桥》中是这样来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卢沟桥)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
桥叫作联拱石桥。

”同是对桥拱的说明: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同是对桥面
的说明:前者是没有陡坡,后者是几乎与河面平行;同样是拱,前者是“像一张弓”,后者则是“半圆形”。

正是由于作者抓住了这些同中之异、具有特征性的东西,两座桥的特点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多面展示法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事物,要将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应该
从多方面加以阐说,使其不同的特点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

这个特征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因此作者从苏州园林的布局、
假山堆叠的艺术性和池沼与其他景物配合的灵活性、园林中栽种和修剪树木、花
墙和廊子的巧妙设置及每个角落的布置等四个方面进行逐一展现,使读者通过对各个局部的了解,整体认识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事物的整体特征,有时就是各个局部特征的总和。

对事物的微观特点进行的说明,其实也就是对整体特征进行的说明。

围绕某一点,多方面地展现事物的特征,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

多面展示,是我们在写作说明文时可以尝试的方法。

要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还需要我们平时付出努力。

一要认真观察。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
行看、听、尝、嗅、触等。

二要深入思考。

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
比较,对掌握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

三要重视积累,不断丰富
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注意间接经验的获得,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范文引路】
家乡的筒桥
拱桥,是中部高起、桥洞呈弧形的桥,而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
桥就称之为石拱桥。

在江南水乡山村,较为常见的是单孔石拱桥,该类石拱桥状若蓝天长虹,人们美其名曰“飞虹”,宋代苏东坡曾有“东海独来看日出,石桥
先去踏彩虹”句。

磐安县尚湖镇栗树山村就有一座兴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保存完好的单孔石拱桥,当地百姓称该石拱桥为“筒桥”。

“筒桥”横跨村边溪流,南北走向,长22.2米,宽4.3米,离溪面高8.5米,中孔净跨18米;“筒桥”两边石阶逐级向上,南30阶,北24阶;拱顶呈长宽均为3.6米的正方形,并置整条石做桥栏。

这座单孔石拱桥全部使用条石砌就,拱圈及桥面共用600余块打凿光滑的砾石岩和花岗岩整齐砌筑,看起来十分美观。

据记载,这座筒桥原名为永兴桥,建成于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年,公元
1843年)的仲冬,如此算来永兴桥至今已有171年。

后来永兴桥又重修过一次,时间为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仲冬,也就是说距最近一次重修业已过了
81年。

这么坚固的桥足以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永兴桥建成后还成为了联结玉山区域和磐安县城安文之间山区交通的必经
之路。

后来,玉山至安文公路通车,永兴桥又作为桥对面湖口、马南山等村通往
栗树山的交通桥一直使用至上世纪末。

现在的永兴桥,已失去了交通的功能,但却成为文物供人们欣赏,在周围土石、树木、溪流的映衬下,颇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本文是一篇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说明文,作者从筒桥的外形特点、基本构造、修建历史、功用价值等多个角度,详细地介绍了筒桥的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最突出的亮点有两处:一是说明语言准确生动,作者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筒桥的特点,语言形象、准确、严谨。

二是说明有条理,文章先从桥的地理
位置入手,条分缕析地介绍与这座桥相关的知识,既写出了它的使用价值,又写出它的欣赏价值,内容完整,主题明确。

1.当堂作文。

2.推荐作文评讲。

(1)同桌互评。

(2)教师点评。

1.布置作业:同桌间互换作文修改。

2.将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贴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供大家分享。

说明文同学们现在并不陌生,也觉得不是很难,但如何写好一篇说明文却是一直困扰着同学们的问题。

这堂写作教学针对这个问题教同学们如何抓住特征来
说明事物,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很高,互动也很活跃,对这次的三个作文题都提出了各自的切入点,从学生们当堂的作文来看,确实有所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