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新课标音乐四年级下册《红蜻蜓3》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红蜻蜓》说课稿(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红蜻蜓》说课稿(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红蜻蜓》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词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采用了2/4拍,节奏明快,富有弹性,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具有很强的表现欲。

在进行《红蜻蜓》的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红蜻蜓》的歌曲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红蜻蜓》,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红蜻蜓》,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能够流畅地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以及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教学乐器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新歌教学:介绍歌曲背景,教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歌词和旋律。

3.歌曲练习:分组练习,重点指导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5.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强调歌曲中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歌曲《红蜻蜓》的主题和音乐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表现力和进步情况。

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歌曲《红蜻蜓》的掌握程度,包括演唱、节奏、音准等方面。

《红蜻蜓》教学设计3(1gai)

《红蜻蜓》教学设计3(1gai)

广东省顺德区第五届中小学优秀音乐录像课、教学案例评比活动《红蜻蜓》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小学吴心宇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指导老师:蓝丽艳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一教材分析:歌曲《红蜻蜓》选自小学人民版四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

这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本耕作,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歌曲为三四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

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

歌曲中设置较多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与旋律起伏紧密结合,极好地渲染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学生对美好的回忆。

②学习《红蜻蜓》律动,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2.知识与技能①准确对《红蜻蜓》的高低声部进行识谱。

②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音乐作品,通过教师的带唱、范奏让学生初步感受二声部合唱及提高对二声部演唱的兴趣与能力。

3、能力目标①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培养学生用自然、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

②使学生能够更加的关注自己的声音,以达到提高学生音准的目的。

教学重点:体会宁静而深远的气氛,用自然、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教师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

2、用自然、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教学设备:钢琴、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法:本课采用了情感陶冶、游戏激励、媒体运用、交流合作、律动导入、示范演示、讲授、问答等方法在教学中,我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运用律动的方法来导入教学。

通过这部分环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优美,体验音乐律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对歌曲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具及老师的范唱,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从而熟悉《红蜻蜓》的调式音阶,为后面的歌曲学习铺平道路。

运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互相竞争、交流、合作的愉快气氛中掌握歌曲二声部的旋律及歌词。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

《红蜻蜓》教案一、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充满温情的歌曲,歌词描述了孩子们与红蜻蜓玩耍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红蜻蜓的喜爱和美好的童年回忆。

歌曲采用大调式,3/4拍,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附点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得旋律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动感。

歌词内容简单易懂,情感真挚,适合学生进行演唱。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和旋律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歌曲中运用的附点音符和八分音符等节奏型,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韵味,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含义,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和旋律。

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感受歌曲中的温情和美好。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声音进行《红蜻蜓》的演唱,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和旋律,能够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八分音符,以及歌曲中的音高和音准。

五、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课件、电子琴、红蜻蜓道具。

2.教学资源:配套音频、自制谱例。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童年》,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回答出童年是美好、快乐的。

(2)教师介绍《红蜻蜓》是一首充满温情的歌曲,歌词描述了孩子们与红蜻蜓玩耍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红蜻蜓的喜爱和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

教师播放《红蜻蜓》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提问学生听完后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红蜻蜓。

2.学唱歌曲(15分钟)(1)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练习。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并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和咬字吐音等问题。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3 《红蜻蜓》教案.doc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3 《红蜻蜓》教案.doc

《红蜻蜓》教学目标:1、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2、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3、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2、第二声部第2、3小节,最后两小节。

3、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钢琴,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1、组织课堂。

2、情境创设、分声部学唱旋律。

1)听音乐欣赏黄昏的画面。

师:画面给你什么感受?2)师:晚霞中还飞来了美丽的红蜻蜓,让我们去听一听蜻蜓给我们带了一段动听的旋律。

(播放第二声部旋律。

)3)老师划旋律线。

4)唱第二声部旋律。

A、师:我们能不能随着蜻蜓飞舞的路线来唱一唱。

B、难点解决第二、三小节、结束。

C、加力度唱。

师:请同学们完整地连起来唱一唱,但有新的要求:在唱得时候能随着蜻蜓上下起舞,把音乐的力度唱出来。

5)唱第一声部。

A、听听另一只蜻蜓给我们带来的音乐。

B、划旋律线。

C、师:听听、看看,这两只蜻蜓飞得有什么不同?上下起伏多,飞得更高。

D、唱唱。

6)两声部结合唱。

听琴唱,老师先弹第一声部,再弹第二声部,最后两个声部一起唱。

3、学唱歌曲《红蜻蜓》。

1)欣赏FLASH。

师:小蜻蜓还给我们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2)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回忆、感觉很优美。

3)介绍歌曲。

这是一首日本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

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中,深深的陶醉了。

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

红蜻蜓-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红蜻蜓-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红蜻蜓-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蜻蜓”的歌曲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唱“红蜻蜓”歌曲,掌握简单节奏。

3.学会运用打击乐器伴奏歌曲。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唱歌、打击乐器等。

2.学生:音乐书、纸笔等。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歌曲
1.教师介绍“红蜻蜓”的歌曲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步:学唱歌曲
1.教师先唱一遍歌曲,让学生听一听,并跟随口型。

2.动手学唱歌曲,教师教唱每一句,学生跟唱,逐步整合成一整首歌曲。

第三步:学习节奏
1.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节奏,介绍常见的音乐节奏。

2.教师演示敲打乐器的节奏,并让学生跟着练习。

第四步: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教授使用乐器打伴奏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跟练。

2.整合歌曲和打击乐器伴奏,进行综合训练。

第五步:演唱及评价
1.经过练习,学生们可以自己演唱歌曲及伴奏。

2.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指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红蜻蜓”的歌曲背景和主要内容,并学唱歌曲,掌握简单节奏,学会打击乐器伴奏歌曲。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游戏及趣味性教学,加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所学内容。

新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教案03.doc

新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教案03.doc

《红蜻蜓》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唱歌曲。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通过二声部的演唱,进一步表达歌曲的意境。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日本儿童的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并回忆聆听童年时唱过的歌。

教学难点:二声部歌曲的演唱以及第三段歌词中一、三、四乐句的演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串铃和沙锤。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播放幻灯片,展示晚霞和蜻蜓的画面)A、播放独唱《红蜻蜓》(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段音乐,说一说,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在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过渡:(迷人的晚霞,飞舞的红蜻蜓都勾起了我们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

)B、对比聆听(师)聆听合唱《红蜻蜓》再来聆听一首歌曲,听一听这段音乐与前一首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新授歌曲(师):我们把节奏誉为音乐的灵魂,而和声却是音乐的升华,正因为有了和声,音乐才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今天,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共同来感受一下和声的魅力。

1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风光片猜一猜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歌曲,请你一边欣赏一边讨论,也可以把有特点的内容和同伴说一说。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回答完问题发打击乐器)。

师;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的歌曲,叫红蜻蜓。

是作曲家山田耕笮根据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追忆童年时代的诗改编成的。

2完整的聆听一遍歌曲,说一说高声部和低声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歌曲是几拍子的。

3再来聆听的时候请有打击乐器的同学为歌曲伴奏,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划拍子,或用拍手或拍腿的形式为乐曲伴奏。

4这么好听的歌曲作者仅用了五个音就把它完成了,请同学们找一找是哪五个音A接下来我们就来唱一唱这五个音,先来听一听(教师弹奏12356)B看着老师的手势,跟着琴,用LU音唱一遍。

C不用琴唱一遍(唱三度音程13和35)刚才我们这种和谐的分声部的演唱使我们的旋律更加的丰富,使我们的歌声更加的动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红蜻蜓》教学设计(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红蜻蜓》教学设计(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红蜻蜓》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展现了红蜻蜓飞舞的美丽景象。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歌曲节奏简单,旋律起伏不大,适合四年级学生学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简单的音符识谱和节奏拍子。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喜欢富有想象力和创意的音乐作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意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熟练地演唱《红蜻蜓》这首歌曲,把握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意境,感受音乐的美妙。

3.学生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地演唱《红蜻蜓》这首歌曲,把握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意境,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学会歌曲。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情感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歌曲《红蜻蜓》相关的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动画等。

2.教学乐器:准备吉他或钢琴等乐器,为学生伴奏。

3.教学音频:准备歌曲《红蜻蜓》的音频,用于教学演示和学生跟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红蜻蜓》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歌曲所描绘的场景。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熟悉歌词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红蜻蜓》教案 (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红蜻蜓》教案 (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红蜻蜓》教案 (2)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旋律优美,词曲作者通过对红蜻蜓的描绘,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歌曲以2/4拍为节奏,共有两个乐段,结构简洁明了。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强,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地域方面,城乡学生对大自然的接触程度有所不同,城市学生可能对红蜻蜓这种生物不太熟悉,而农村学生则可能有更多的亲身体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音乐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2.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学习。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情境教学法:创设大自然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红蜻蜓》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2.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引导学生演唱。

3.户外活动准备:如蜻蜓模型、自然风光图片等,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红蜻蜓》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红蜻蜓的印象,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红蜻蜓》,让学生跟随音频演唱,注意指导学生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操练,包括反复演唱、分段演唱等,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大自然的美,以及我们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人教新课标音乐四年级下册《红蜻蜓3》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童年是美丽的,最让童年的你开心的事是什么?(在田野上放风筝;去爬山。


2、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她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

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并深深的陶醉了。

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

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
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小女孩那美丽的童年吧。

(初听歌曲)
二、学习歌曲
1、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曲《红蜻蜓》。

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动听的歌曲,想一想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你听了有什么感受?
(通过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美好回忆。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歌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
3、跟老师用手势表现歌曲(师生共同打拍子)
4、带着优美抒情的情绪边听边用‘呣’来哼唱全曲好吗?(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
5、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师起头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6、刚才我们用多种形式熟悉了全曲,下面我们轻声地唱一遍,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7、你感觉哪一句自己掌握的不太好?我们一起唱一唱。

(重难点句教师教唱)
8、我们一起带着对童年的回忆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9、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乐谱上方的强弱力度标记,歌曲每一乐句以弱开头,渐渐达到中强,再渐渐弱下去。

10、音乐游戏:找竖笛
老师将竖笛放在某处,请一位同学寻找,大家用歌声告诉他,当他走近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弱;当走远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强;
下面我们试着用力度标记来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

”(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演唱)
四、表现歌曲
1、同学们,一首《红蜻蜓》带给我们如诗如画的意境,下面我们分组表现歌曲,谁来唱?谁来打节奏?谁来舞蹈表演?
2、各就各位,童年音乐会现在开始吧。

附送:
2019-2020年人教新课标音乐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I)教学目标:
1.聆听感受歌曲,优美深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3.相互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时光.触景生情地表演
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歌曲3/4拍,宫调式,主旋律起伏较大,
曲调优美抒情.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勾起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合唱歌曲的美妙.抒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教学难点:歌曲中力度变化的体现.合唱的合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小提琴、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吉它弹唱《童年》!师生问好!
二、学唱《红蜻蜓》
1.师导:又是一年春风度,又是一年三月三,带着童心童趣导入《红蜻蜓》
2.聆听日本原创歌曲《红蜻蜓》
3.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3/4拍的日本歌曲,是由日本著名作曲家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诗谱写而成。

通过作者看到晚霞中的红蜻蜓而勾起对童年的往事的回忆。

4.聆听范唱《红蜻蜓》轻声用“lu"音啍唱.学生从不同角度谈感受.
5.再放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6.复习力度记号,解决重、难点乐句。

7.带着情感、深情地演唱歌曲。

8.随琴试唱主旋律。

三、创编。

1.教唱二声部旋律、指导学生用“la”音啍唱.学生自主体验二声部合声的美。

2.二声部加打击乐合唱,注意声部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
四、拓展。

1.放小虎队演唱的《红蜻蜓》,开拓学生的视野。

2.以《童年》音乐会为主题,回忆童年的往事、歌曲、旋律,相互交流,师生共同表演,抒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讲一讲、唱一唱、演一演、奏一奏。

3.教师小提琴演奏《红蜻蜓》,学生优美的声音轻声跟唱。

五、教师小结。

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象小溪流出山涧,流向江河,奔向大海,伴着生活的航帆。

愿晚霞中的红蜻蜓伴我们走过春天,走过四季。

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走出音乐的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