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反思与长效机制的构建 (1)
构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推动反腐工作发展

构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推动反腐工作发展作者:高苍龙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5年第04期摘要:近来,反腐工作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中国共产党打虎拍蝇,处理了大批党内蛀虫。
伴随着“高官”的落马,曾标榜这些政治明星为优秀校友的高校也在经历着一场风波。
而身陷这场动荡之中的学生,也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接收和发表着各类观点。
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客观存在的不统一性,让心怀不轨的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因此,统一学生思想、端正学生价值观——建立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已成为高校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科学道德;学术规范;反腐工作;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99—02如果说腐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绊脚石,那么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就是这条路上的清道夫。
高校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既包括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又包括立德树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积极开展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工作,有利于高校培养和输送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从根本上遏制贪污腐败的不法行为。
一、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及反腐工作的现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及文化水平的飞速发展,高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制高点,其现有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还不能达到人们的预期,留下了贪污腐败滋生的死角。
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术失范的行为屡见不鲜,抄袭剽窃、篡改杜撰和一稿多投等现象极为普遍。
与此同时,由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主导的政治、经济等领域也存在着腐败等不和谐现象。
中国共产党“重惩治、轻预防”的方针政策,让党内的腐败分子抱着侥幸心理继续进行着不法行为。
因此,统一学生思想、端正学生价值观——建立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从根本上遏制贪污腐败的不法行为已经成为推进国家、社会和文明进步的源动力。
试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途径及长效机制

试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途径及长效机制作者:何俊杰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25期摘要研究生教育处于教育链的顶端,近年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术功利化对于教育的侵蚀、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不足以及学术规范监督体系与惩处机制的不合理,使得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声誉。
本文从学术规范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出发,探讨了学术规范教育的四个主要途径,并就学术规范教育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方面探讨了建立长效机制的办法与措施,从而提升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对策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On Ways of Graduate Academic Standard Educationand Long-term MechanismHE Junjie(Department of Graduate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7)Abstract Graduate education is at the top of the education chai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graduate academic utilitarian education for erosion, inadequat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academic norms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unreasonable graduate academic and moral education, making graduate academic anomie frequently occur,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repu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ndardized academic stage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discusses the academic standard of education in four main ways, and the concept of academic norms of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means to 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 to explore the ways and measures, so as to enhance graduate academic norms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Key words graduate; academic standard; academic ethics; countermeasures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上扩展明显,学术失范现象屡有发生,个别学术失范情况影响恶劣。
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途径思考

论文数量 , 拿来他人的文章掐头去尾、 改头换面 , 东拼西凑成 自己的文章, 但却无视引文规范 , 不加注释 , 不注明参考文献 , 隐藏引用来源 , 心存侥幸打“ 擦边球” 将他人成果 占为 己有。第二 , , 弄虚作假。有 的
研究 生 , 是 以实 验 、 尤其 调研 数据作 为论文基 础 的研 究生 为 了获 取学 位 , 轻率 地修 改 、 伪造 实 验数 据 ; 有
・
43 ・
林
洁, : 等 加 术规 范教育是一 项任重 而道 远的具 有重 大意义 的事业 , 我们 坚持德 业双 修 , 只要 学行并 重 , 诚信 为人 , 谨治学 的教育 目标 , 然能有效 创造 健康 良好 的学术环境 , 严 必 培育研究 生 的创新 精 神、 创新 能力 和创 新人格 , 推动研 究生教 育 的发展 和创 新 型人 才培 养 , 而 推动 我 国教 育事 业 的真 正 繁 从
泛存在 , 成为 当前 学术 园地 的一股 污浊之 风 。 通过分 析有关 高校研究 生学术 道德培养 和学术 规范 教育方 面调研 报告 , 者认 为 , 笔 研究 生学术 失 范
的表现还是 不可轻视 的 , 是绝对 不应该 忽视 的。第 一 , 也 移花接 木 。不 少研究 生为完成 学校 规定发 表 的
林 洁 。 建 明 ,李学 鹏 於
( 浙江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 浙江 杭州 30 3 ) 10 2
摘 要 : 究生是 未来 高层 次 学术 研 究 的 中坚 力量 , 究 生教 育 的质 量 关 系着我 国人 才 培 养 的 研 研
整体水平和 学术研 究的传承与发展。然而近几年研究生队伍 中“ 学术道德 的失范” 学术规 与“ 范的失衡” 象却非常严重。文章在对学术道德和 学术规 范内涵进行 阐述的基础上指 出当前 现 研究生教 育中存在的几种典型的学术不端行 为, 并对其原 因进行分析 , 最后提 出培养和教 育
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长效机制研究_王沙骋

思想教育研究Studies in IdeologicalEducation2011年01月第01期总第190期专题研究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名言“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
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的内涵及特点“机制”概念源于机械工程学,指的是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后来,经济学、系统科学、管理学等领域纷纷对机制加以借用。
现代的机制定义为,系统为维持其功能而以一定的规则规范其内各要素间的联系、调节其与环境的关系。
长效机制则给机制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保证长期有效运行,系统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
通常,长效机制的这种自我完善往往是通过反馈分析功能来实现的。
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系统控制概念,是用一系列方法来处理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过程中的教学事务、管理事务与行政事务,是由几类不同机制联合起来,共同形成的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系统中起作用的完整运行体系。
按照各类机制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分成组织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反馈分析机制。
其中,运行机制是由观念机制、教学机制、校园文化机制、导师模式培养机制、评价机制等若干微观机制组成的机制集合。
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的特点如下:一是系统支持性。
系统支持性是指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必须以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系统为载体而发生作用,不能脱离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这一特定系统的支持;二是自动控制性。
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工作的制度建设和措施

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工作的制度建设和措施作者:孔媛媛王昆徐小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50期摘要: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和学术规范建设,可以提高研究培养质量,促进学校科学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以某高校为例,从制度建设、考核指标和制度实施保障两个方面,探讨如何从制度层面保障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关键词:高等学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规范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71-02由于学术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根源,因而,加强学术制度的供给,进行社会制度的创新,是我们保障研究生学术道德的主要策略;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考核标准是衡量研究生学术道德的重要指标;有了相应的学术制度和考核标准的同时,制度的实施情况和违反制度相应的惩戒措施也是保证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重要举措。
下面从制度建设、考核标准和制度实施保障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从制度层面保障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一、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实施细则的建设学位授予工作中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工作体现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以塑造优良学风、加强学术建设为主旨,从制度建设出发,积极探索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和体系,通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加强课程管理、严格考试管理、控制培养环节、严格要求学位论文等方面的工作,使研究生在接受学术研究规范性教育的同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
1.优化培养方案,积极倡导学术规范类和研究方法类课程。
把学术规范作为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高度重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和论文写作的教育和指导,倡导不同学科的资深教授和热心学术道德教育的教师主持本学科的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类课程,既管又教,把学术规范教育落到实处,优化培养方案,开设《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包括学术研究要求的基本素质、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写作技巧、研究生学习和写论文中常见问题、如何从小处着手利用第一手资料研究问题等内容,既重视理论引导,又注重针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开展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长效机制的实践维度

比阶段 , 由学 术 委 员会 专 家 出面 对 学 术 成 果 原件 进行 核 查 和审 核 , 并对 监 督过 程进 行 全方 位公 示 ,
对 于 违 背 学 术 道 德 者 要 按 照 相 关 规 范 予 以 惩
对学术研究的错误理解 , 走 向正规的研究道路 。
二、 师 德维 度 : 发挥导 师 的 引导 和 带动作 用 导 师 是研 究 生 学术 研 究 的 引路 人 , 是 研 究 生
2 0 1 5 年第 6 期 ( 总第 2 8 8 期)
旋哼 荣
EDUCAT I ON EXPL ORATI ON
No . 6, 2 0 1 5
Se r i a l No. 2 88
构建研究 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 范 长效 机制 的实践维度
石清云 。肖 柯
( 山东大学 管 理学 院 , 济南 2 5 0 1 0 0 )
戒” 。制 定 学 术 管 理 规 范 和制 度 时要 注 意 : 第一 , 制 度 的 规定 要 全 面 ; 第二 , 制 度 的 规定 要 科 学 、 明 确、 详尽 , 具有可操作 性 ; 第三, 制 度 的规 定 要 合 理; 第四, 重视 制度 的教 育 和宣传 。
1 制 定规 则有据 : 构建 系统的学术考评 约束机
制
励在科学研究中投 入较 多的时间和精力 , 并注重 长期积累 , 行 为符合科学研究 的规律 。具体可量
化 为 学术 投 入 和学 术 产 出 比 、 相 关 领 域 的专 业成 果 数量 、 研 究 方法 的规 范性 和 学术 创新 成 果 等 , 从 而建 立起 可操 作 的评 价体 系 。 ( 2 ) 健全 科 学 的研 究 生学术道 德 监督 机制 学 术 道 德 监 督 可 落 实 到研 究 生 E t 常管理 中, 与研 究 生教 育 管理 结 合起 来 。 日常监督 包 括 定期
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途径

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途径作者:杨洁杨晓苏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4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研究生,造成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学术道德失范等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建立一套完整且完善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机制,对其进行长期有效的规范管理。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规范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大高校大量扩招研究生,导致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
再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部分研究生变得浮躁与急功近利,由此引发了一些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这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国家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1.随意修改实验数据一些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特殊需要,或者为了证明自己想要的实验结果,会随意修改甚至伪造研究实验中涉及的一些数据,这是最典型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之一。
一项针对研究生随意修改实验数据现象的专项调查数据显示,约有33%的研究生会在进行研究实验或者在写学术与学位论文时,因为时间紧迫或者实际需要等原因,而随意修改甚至伪造几项实验数据,从而使自己能够快速拿到学位证书。
由此可以看出,部分研究生对于这一学术不端的行为都抱着无所谓以及不在乎的态度,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行业内的正常现象”。
这些都严重影响到研究生事业的正常发展。
2.抄袭以及剽窃现象目前,部分研究生在写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着抄袭或者剽窃的现象。
如有些研究生在撰写学位或学术论文时,会故意隐匿一些学术论点的来源,或者明明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与实验结果,却故意不标引注明,甚至有些研究生会直接抄袭或者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这些都属于非常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3.研究论文署名混乱研究论文中的署名混乱也是一种不良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
很多研究生在写论文或发表论文时,喜欢随意增减或者更改论文作者的署名,有时甚至出现署名“搭便车”的情况。
试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途径及长效机制

试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途径及长效机制【摘要】本文围绕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提出通过提升导师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学术道德评价体系、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建立学术规范监督机制以及构建长效机制等途径,来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
结合未来发展展望,强调了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并对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旨在促进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规范化与长期发展,为建设健康学术环境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途径、长效机制、导师责任、学术道德评价、学术诚信、监督机制、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重要性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学术规范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其作为学术研究者的必备品质。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术规范意识和道德标准,研究生才能在科研实践中做到严谨求实,不造假、不抄袭,从而保证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对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的学术训练和道德引导,研究生将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研究的能力,从而在学术领域中脱颖而出。
学术规范教育还有助于维护学术界的良好秩序和声誉,推动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严格的学术规范教育,才能有效地净化学术环境,提升学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学术研究走向国际化。
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意义深远且不可替代。
1.2 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部分导师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例如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造假、抄袭等不正当指导行为,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
学术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难以客观评价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学术诚信教育不够深入,部分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容易受到学术不端诱惑。
学术规范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不够严格,容易造成治理盲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4-06-03作者简介:方 明(1980-),男(汉族),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通讯作者:董靖竹(1979-),女(汉族),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反思与长效机制的构建方 明A,张东华B,薄 红B,董靖竹B(哈尔滨医科大学:A.研究生院;B.第一临床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摘要: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建立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多种因素并从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分隔,导师-学生模式培养机制,研究生自身的学术道德建设三个层面分析如何建立关于研究生教育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长效机制。
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14)06-1116-03Introspection of Postgraduate Academic Morality and Educationof Academic Standar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term MechanismFANG Ming1,ZHANG Dong-hua2,BO Hong2,DONG Jing-zhu2(1.Graduate School;2.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1,China)Abstract:The academic dishonorable behavior is an issue that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needs to comeup with a solution urgentl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 term mechanism of academic morality andeducation of academic standar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academic morality.In this paper,the various causes of academic dishonorable behaviors are analyzed,and also the way of how to establish the long term mechanism of postgraduate academic morality andeducation of academic standard is analyzed through three levels:the separation of executive power andacademic power,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supervisor-student mod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academic morality.Key Words:academic dishonorable behavior;academic morality;education of academic standard;long-term mechanism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其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
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素质,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体系构建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受社会上不良学术风气的影响,我国一些名牌高校、科研机构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并且由于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在高校中逐渐蔓延渗透,已经对研究生教育形成了直观的冲击,严重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 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2007年初,中国科学院指定的《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指出“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造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
”并列举以下了7条认定标准:一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6111·学术成果;二是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是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四是伪造注释;五是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六是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七是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上述所列七种行为基本包含了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内容[1]。
2 当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行为表现我国由于文化和其它方面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常常偏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教育,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以政治思想教育代替公民道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对学生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2],因此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不自主性,经常是因为对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缺乏了解和认识造成一些学术不端行为。
包括:学习过程中学风涣散,考试时有舞弊行为;科研实验中,伪造或私自篡改实验数据;在论文撰写中,引用他人成果或资料,却未标明出处;论文评阅答辩中,利用个人关系取得通过或获得高分等等[3]。
在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中,一些学生是有意而为之,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无意而为之,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造成了学术道德的不良后果。
因此,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建立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长效体制,构建科学规范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体系是当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
3 对研究生道德失范行为的解析与研究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互相依附。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存在管理过于行政化,内部管理层次化的问题,这逐渐加重了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官本位”风气[4]。
大学的本质在于其教育性、学术性、科研性,追求真理、创新知识、发展科技、引领社会健康发展是每一名研究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自然清新、自由无羁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是研究生健康成长的沃土。
然而由于在高校内部存在学术和行政之间关系密切的现象,导致学生自身追求功名利禄,教授们患得患失,这也为学术腐败提供了温床,学术交易盛行:买文章,找枪手,“学霸”、“学阀”垄断学术资源等现象时有发生,学术腐败行为不断上升。
导师-学生模式培养机制的局限性。
2012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4,416人,其中硕士生517,200人,博士生67,216人,十年间翻了一倍。
招生数量的暴涨导致各大高校不得不增加研究生导师的数量或增加每个导师的招收人数。
但是,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存在很大不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因为导师的不同而出现教育教学输出的非一致性。
有的导师科研经费充足,自身水平过硬,在研究生的教育上会有更好的成果出现。
有的导师经费资源匮乏,无法提供充足的教育条件,但又想得到更多的资金资助支持,就可能会默许学生造假以换取更多的科研资源,学生在导师的“庇护”下造假获得受益,使学术腐败堂而皇之地进入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
学术不端行为低成本性和功利性的反差与失衡。
成本思想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诠释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差额大,成本就低,反之则高。
一些学术造假者之所以无所顾忌地制造学术泡沫,就在于作假的成本低廉,没有风险或风险很小,而作假后所获得的成功率很高,获益大,并且不易被察觉[5]。
学术腐败的低成本或无成本性,造成作假现象恶性反复,而作假者获得收益,并且新的造假者不断出现,学术腐败不断上升。
校园文化机制和学风教育的缺失。
有些高校校园学术风气不浓厚,部分研究生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学术活动,不参加学风教育的系列学习活动,同时大学组织学术道德教育的意识薄弱,造成部分研究生漠视学术道德的概念,因此发生学术不端行为时,还懵懂不知,使研究生的科研道德思维偏离了正确的轨道[6]。
4 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有关部门、科技机构和高等学校、科技社团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科技人员自觉行动的科研诚信建设体系;完善科研诚信相关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有效遏制科研不端行为,显著提高科技人员的科学道德素质和科研诚信意识,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7]。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建立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长效机制具有必然性、时效性、可行性,培养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和培育优良的学风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
因此,根据目前高校自身情况出发建立有效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并体现其机制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系统中,同时存在着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目前,我国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用行政决策决定学术问题,这种现象不利于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发展。
因此,全面实行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必须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隔,充分认识到学术权力在高校活动中的本原性地位与作用。
加强导师的学术道德素质建设。
导师的自身率先垂范作用是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首先要维护导师的学术道德操守,保持学术良知。
其次,·7111·调整科研资金和招收学生的平衡问题,在招生过程中,不具有课题资源和资金条件的导师,不予招生。
加强研究生自身的学术道德教育。
在健康合理的学术氛围影响下,研究生是不会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
因此,要强化研究生学术诚信和学术自律意识,正确引导研究生学术规范行为,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要求,将学术道德教育覆盖到全体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并作为研究生培养环节纳入常态工作,逐步建立起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长效体制。
5 结语改善日趋下滑的学术道德和科学研究环境,真正为研究生建立起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是任重而道远的工程。
只要坚持抵制学术腐败,坚持德治和法治并举,结合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特点,及时获得并解决师生的共同诉求,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学术监督管理体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形成长效、高效的监管和引导机制,那么遏制学术腐败、净化学术空气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1]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2):204-205.[2]阮云志,卢黎歌.中外学术道德宣传教育实践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9):243-246.[3]樊国康,游金辉,申丽娟,等.加强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与学风建设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49-51.[4]程孝良,倪师军,曹俊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成因与对策探讨:基于社会学理论的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15-19.[5]吕淑珍.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反思与重构[J].现代情报,2007,1(1):213-215.[6]杨 琼,梁尚华,王广东.关于加强七年制医学生科研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9):846-848.[7]潘 永,张 群.试论查新工作在构建学术道德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情报,2011,31(7):126-131.(责任编辑:陈新东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上接第1098页)的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