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动画发展时期
中国动画发展史

中国动画70年2019年注定是中国动画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看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达到49.74亿的票房,位列中国影视票房第二位,中国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肯定正在逐渐成为主流。
如今国漫崛起从口号喊成了进行时。
动画的发展和历史自然、国家实力的进步息息相关。
今天就让我们回顾一下之前的中国动画史。
上世纪20年代,法国和美国的动画电影陆续传入中国,启蒙了中国第一代动画人。
1926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兄弟采用逐格拍摄的方法,在上海绘制出中国第一部无声黑白动画片《大闹画室》掀开了中国动画的第一页,光说1926年大家可能对那个年代缺乏带入感,让我们翻开历史课本,1926年1.1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3月12日大沽口事件发生,中国主权遭到践踏.7月9日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这样常年动荡的战争局势下,中国动画倔强的开始萌芽。
1931年中国动画进入发展史上第二个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动画,期间万氏兄弟的动画创作收到战争的影响,题材方向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段时间的动画是为抗日战争服务的,短短五年诞生了16部抗日宣传和教育动画。
万氏兄弟的名号从此再电影界彻底打响。
但很可惜,由于战争动乱,中国早期的动画没能保存下来。
只有当时报纸上几张照片能像我们描述那时候中国动画的一丝身影。
1935年万氏兄弟在已完成的十几部实验动画短片的基础上,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改编,拍摄了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中国动画从此进入有声时代。
1940年收到迪士尼动画片《白雪公主》票房大卖的影响,中国动画的长篇计划被跃跃欲试的中国资本家提上日程。
1939年返回上海的万籁鸣万古蟾两兄弟作为当时上海最资深的中国动画人,是制作的不二人选,同时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刻,5月1日枣宜会战爆发,8月20日百团大战爆发,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下,中国第一部长篇制作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1941年11月19日,铁扇公主拍摄完成。
这部耗时18个月,全长近9760尺、可放映90分钟的动画长篇,取材自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中美日三国漫画版权运营比较分析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 132 -2018年第9期 总第64期中美日三国漫画版权运营比较分析江翠平 钟儒若[摘 要] 中日美三国漫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均存在差异,相比美日成熟的漫画版权运营模式,目前中国漫画的发展更加倚重数字平台及相关数字技术。
对三国漫画版权运营的特色做出比较分析,指出对中国漫画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中日美;漫画;历史;版权运营;启示[作 者] 江翠平,博士,讲师,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钟儒若,日本学习院大学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国内文化消费和内容消费市场迅速发展。
《中国原创动漫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泛二次元(即漫画)用户预计达到2亿人次,得益于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在2016年有望实现30%的增长。
[1]所谓漫画的版权运营,就是指漫画出版公司或网络平台运营公司帮助签约或代理的漫画作品版权授权给包括游戏、影视、话剧、衍生品等领域的专业公司,其与外部公司合作的方式主要有期刊连载、报刊连载、图书出版、手机动漫、网络漫画连载、有声可动漫画、游戏授权改编、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转化改编等。
从国内外发展现状来看,漫画的全版权运营已经成为漫画产业的发展趋势。
由于美日的漫画产业发展比较成熟,总结美日漫画产业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漫画的版权运营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美日三国漫画产业发展历史比较虽然中日美三国的漫画起源各不相同,也各有特色。
但在发展阶段美国与日本的漫画顺应时代变化,创造出了自己独有的漫画文化,我国的漫画却因缺乏创新而失去了活力。
可见,漫画产业的兴盛往往需要多代人的努力与传承。
(一)中国漫画产业发展因缺少变革而落后中国古代便已有以讽刺为目的、具有漫画特点的绘画,比如南宋时期刘松年的《便桥见虏图》。
但直到清末民初漫画才作为独立画种迅速发展起来,那时的中国漫画多以单幅讽刺漫画为主,还未出现叙事性的故事漫画。
中国漫画在发展中曾创造过辉煌,但因欠缺变革,创作与市场均被境外侵蚀。
世界动画发展简史

中华影片公司《狗请客》《过 年》但由于过老而且没有产生 大的影响所以现在无法考证了 万氏兄弟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 动画片《大闹画室》
我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 红牡丹》
《三只小猪》轰动全 1933年 美 万氏兄弟 中国第一部有声动 画《骆驼献舞》 苏联动画制片厂成立 1936年 迪斯尼第一部长篇《 1939年 白雪公主》放映 74分 钟迪斯尼公司建立 《木偶奇遇记》《幻 1940年 想曲》 万超尘 中国第一部木偶片《 上前线》
1984年
《风之谷》上映 造成了空前 的轰动 吉卜力工作室成立
1985年 《天空之城》宫崎骏 《圣斗士星矢》出品! 加拿大 弗里德里克 贝克 中国第一部系列动画片《邋遢 《种树人》达到了其动画 大王奇遇记》 的巅峰 中国第一部系列剪纸片《葫芦 兄弟》 《黑猫警长》诞生了
1986年
1987年
1988年《谁陷害了兔 1988年 子罗杰》工业光魔真 人合拍的 迪斯尼的第二个黄金 1989年 时代的来临《小美人 鱼》诞生 《美女与野兽》 1991年 《阿拉丁》 1992年
麦斯.福乃克的《大力水手》 北川清太郎《桃太郎》日本第 《勃比小姐》《逃出墨水井》 一部在国外展映的动画。 引入上海
万氏兄弟的中国第一部广告动 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1924年
1926年 《奥斯瓦尔多》的诞 1927年 生 米老鼠的初次亮相《 1928年 疯狂的飞机》 沃尔特迪斯尼第一部 1928年 有声动画片《汽船威 利号》 迪斯尼的繁荣时期的 1929年 到来《傻瓜交响曲》 多层摄影机的运用 1931年 第一部彩色动画《花 1932年 与树》
1976年
1977年
从1977年开始动画又再度发展 12年间生产动画232部 1978年到1981年松本零士《银 河铁道999》 宫崎骏第一部监制作品《未来 少年柯南》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 《机动战士高达》富野由悠季 《哪吒闹海》属于再创辉煌的 影片
中、美、日动画发展时期

中、美、日动画发展时期一、中国动画片的发展经历了5个时期:1、1922-1945年—萌芽时期;2、1946-1965年—发展时期;3、1966-1976年—枯萎时期;4、1976-1989年—恢复时期;5、1990至今—动漫产业链完善期。
1922-1945年—萌芽时期1941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拍摄的动画影片《铁扇公主》,这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
万氏三兄弟因而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
在此之前,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撰制了动画片《过年》。
这两部动画片虽然早于《铁扇公主》,但它们没有产生影响。
1946-1965年—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政局相对稳定,政策相对宽松,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中国动画片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
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在艺术和技术上达到空前的高度,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
建国初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采用适合儿童的故事脚本,拍摄了《小猫钓鱼》(1952)等;在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在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1955)、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6)。
1956—1966年,中国动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流。
题材多样,技术创新,民族特色明显,乃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一大特点。
另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57年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具备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
震惊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集1961年、下集1964年)诞生在这一时期,《大闹天宫》在中国动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其艺术水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外,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人,对新材料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摄制成功;1960年,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问世,1963年,随即推出水墨动画片《牧笛》。
中国动漫史

中国动漫发展大事记01、20世纪80年代前半-----启蒙时代●80年代前期,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黑白电视机开始在国内普及。
作为中日友好活动的一部分,漫画巨匠手冢治虫先生的长篇大名作《铁臂阿童木》的TV 动画版开始在国内电视台播放.虽然那时的中国人还无法在黑白画面中感受原作的色彩,但这部作品作为第一次在中国登陆的日本动画,迅速为人所共知,阿童木也作为中日友好使者被推崇到一个相当高的地位。
●《铁臂阿童木》漫画版以当时国内流行的“小人书”形式出版.其中部分原画面为适应这种开本的印刷,被拆成两页刊登,有些画面还被重新绘制。
无论任何这是在中国内地第一次出版日本漫画,虽然形式上比较奇特,但发行量是非常巨大的。
●卡西欧公司以阿童木为广告模特的产品广告登陆中国荧屏,这是第一个在中国播出的,以动漫人物为模特的广告。
●日立公司为推广其12英寸黑白电视机,特别购买了手冢治虫先生的另一部动画作品《森林大帝》,随广告在中国电视台播放。
这是日本动画首次为宣传产品而在中国播出。
同时出售的《森林大帝》漫画版,也在书后增加了电视机广告。
●TV动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在国内播出,这是首部在国内播出的以后,欧洲名著为蓝本改编的日本动画。
●《龙子太郎》和《天鹅湖》,两部经典日本剧场版动画在中国播放,《龙子太郎》里,可爱的赤鬼及《天鹅湖》里的汉斯、玛格丽达两只松鼠的台词很多都为观众所熟记,而天鹅公主的形象更是成为当时许多女孩子心中美丽的代名词。
●改编自石森章太郎先生漫画原著《燃烧吧,青春!!》的电视居《排球女将》在全国播出,这部夸张的运动剧在国内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次播放的由漫画改编的电视剧,第一次播出的超长日剧,第一次以电视媒体推红的美少女偶像(小鹿纯子)。
02、20世纪80年代后-----大动画时代●随着中国电视台的发展和电视机在普通家庭的普及,大批偏向低龄的日本和欧美TV动画被引进中国市场,其中《咪母》、《世界名著动画》、《鼹鼠的故事》等许多带有科普性的优秀作品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中美日动画造型风格比较探寻国产动画发展方向

身 的生 动鲜 活 ,在造 型 上将角 色 的五官 四肢 比例夸 张 化 , 能
够很 好地 反 映角 色性格 , 同时角 色 的颜 色搭 配 以及 道具 都需 要 经过 仔 细研 究 。美女 和英 雄 的色 彩较 华 丽鲜 艳 , 巫 婆 魔鬼
则 一般 着 暗 黑色 系 , 连 居 所 都 是 破 旧 不 堪 的 城 堡 一 类 。 美 国
但是 , 随着 日本 美 国动画充斥 着人们 的 眼球 , 大大影 响 了 中国少年儿 童 的审美感 官 ,而 中国动 画片在文 革 十年期 间零 产量使 中国动画元 气大 伤。 改革 开放至今 , 中 国动 画 以稳 定的 飞速发 展 , 但 是 由于创新意识 不强 , 导致 在造 型 、 表 现手法 、 题 材方 面都没有 突破 。 这段 时间 比较优 秀 的作品有 长篇动 画《 西
后期 转 制成 3 D形 式 ,但 是 人 物 造 型 的 比 例 夸 张 和 动 作 的 弹
游记 》 , 动 画 电影 《 宝莲灯 》 , 系列动画 《 黑 猫警长 》 等。 这几部 动
画没有 一味强 调 民族 特色 , 而 是采用 了 国际化 的造 型语 言 , 思
想性 和艺 术性 都走 在 了时代 的前 面 ,同时 融入 商业 元 素 , 画
动画 的 角 色动 作 也 比较 夸 张化 , 富有 弹性 ( 预备 动 作 和 瞬时
动 作 的时 间艺 术化 ) , 营造 喜剧 气氛 。由鬼才 导 演蒂 姆 ・ 波顿
( T i m B u r t o n) 执 导 的《 科 学怪 狗》 是 2 0 1 2年 迪士 尼公 司上 映 的 I MA X 3 D定格 动 画 新 作 。 它突 破 式 地 采用 了黑 自哥 特 式 风 格 ,融 入 了很 多 童 话 和 鬼 马 的 元 素 。造 型 上 , 主 角 小 狗 S P A R K Y体型 微胖 , 眼睛大 而突 出 , 鼻 子很小 , 比例夸 张 生动 。
动漫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以中美日三国为例

4、市场竞争
结论与启示 通过比较中美日三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动漫产业在规模、 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如高成本、版权保护等问 题。中国动漫产业在发展速度和市场规模上表现出强劲势头,但仍然存在产业链 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4、市场竞争
日本动漫产业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庞大的作品库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但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方面还有待提高。
4、市场竞争
结论与启示 通过比较中美日三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动漫产业在规模、 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如高成本、版权保护等问 题。中国动漫产业在发展速度和市场规模上表现出强劲势头,但仍然存在产业链 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4、市场竞争
日本动漫产业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庞大的作品库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但在技术创新和,我们可以从中美日三国的发展经验中得到以下启 示:
1、加强技术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提高我国动漫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市场竞争
2、完善产业链,加强原创作品开发和衍生品市场建设,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循 环。
3、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4、市场竞争
2、产业链
2、产业链
美国动漫产业链十分完善,从原创作品到衍生品开发,涵盖了各个领域。中 国动漫产业在产业链方面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在衍生品开发方面相对滞后。而日 本动漫产业链则以其庞大的作品库和丰富的衍生品著名,其独特的“漫画-动画游戏”模式使其在全球动漫市场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3、技术创新
3、技术创新
4、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国动漫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谢谢观看
动漫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 启示 以中美日三国为例
中日动漫发展历史与现状

中日动漫发展历史与现状中日动漫发展历史与现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历史梳理:1. 1909年:日本出现第一部动画短片《铁道员》,标志着日本动画的起源。
2. 1960年代:日本动画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出现了一批受欢迎的作品,如《钢铁侠28号》、《闪电十一人》等。
3. 19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动画产业进入了黄金时期。
《龙珠》、《机甲战士》、《哆啦A梦》等作品成为了经典。
4. 1990年代:日本动漫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期。
除了传统的少年向作品外,出现了更多面向女性、儿童、成人等不同观众群体的动漫作品,如《美少女战士》、《宠物小精灵》、《新世纪福音战士》等。
5.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日本动漫开始向海外输出。
《火影忍者》、《柯南》、《海贼王》等作品风靡全球,形成了日本动漫全球传播的新局面。
6. 近年发展:中日动漫合作逐渐增加,中日联合制作的动漫作品也不断涌现,如《死神》、《攻壳机动队 S.A.C.》等。
同时,中国动漫市场也在崛起,国内优秀动漫作品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疯狂动物城》等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目前,中日动漫行业的现状如下:1. 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生产国之一,日本动画在国内外市场上仍然非常受欢迎,出口收入也非常可观。
2. 中国动漫市场也在迅速崛起,中国国内动画作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在逐步提高,国内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3. 中日动漫合作逐渐增加,中日两国动漫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
4. 现在的动漫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电视动画之外,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等新形式逐渐兴起。
5. 动漫衍生产业也日益发展,包括衍生品、游戏、电影、漫展等方面。
总体来说,中日动漫发展历史丰富多样,现状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日动漫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前景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动画片的发展经历了5个时期:1、1922-1945年—萌芽时期;2、1946-1965年—发展时期;3、1966-1976年—枯萎时期;4、1976-1989年—恢复时期;5、1990至今—动漫产业链完善期。
1922-1945年—萌芽时期1941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拍摄的动画影片《铁扇公主》,这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
万氏三兄弟因而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
在此之前,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撰制了动画片《过年》。
这两部动画片虽然早于《铁扇公主》,但它们没有产生影响。
1946-1965年—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政局相对稳定,政策相对宽松,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中国动画片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
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在艺术和技术上达到空前的高度,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
建国初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采用适合儿童的故事脚本,拍摄了《小猫钓鱼》(1952)等;在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ff一么是黑的》(1955);在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1955)、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6)。
1956—1966年,中国动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流。
题材多样,技术创新,民族特色明显,乃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一大特点。
另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57年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具备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
震惊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集1961年、下集1964年)诞生在这一时期,《大闹天宫》在中国动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其艺术水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外,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人,对新材料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摄制成功;1960年,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问世,1963年,随即推出水墨动画片《牧笛》。
这种影片突破了传统动画片通常采用的单线平涂的线条结构,吸取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乃完全中国式的动画片。
1966-1976年—枯萎时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国动画片陷入衰落期,一度繁荣的中国动画一落千丈。
1967-1971年,全国的动画片生产厂家全面停产。
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片,在表现手法上,遵循写实主义,艺术质量不高。
如《小号手》(1973年)、《小八路》(1973年)、《东海小哨兵》(1973年)等,都以描写建国前的革命战争,描写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思想斗争,歌颂工农兵为内容。
1976年摄制的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将中国的水墨画与民间剪纸巧妙结合,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唯一亮点。
1976一1989年—恢复时期1976-1989年,新的动画片生产部门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改变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统天下的格局,中国动画进入了恢复元气的阶段。
这几年间,全国共生产动画电影219部,产生了一批代表中国动画片较高水平的优秀影片。
中国动画片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再度提升,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例如:《哪吒闹海》(1979年)、《鹿铃》(1982年)、《天书奇谭》(1983年)、《山水情》(1988年),以及《狐狸打猎人》(1978年)、(1980《雪孩子》(1980年)、《我的朋友小海豚》年)、《猴子捞月》(1981年)、《南郭先生》(1981年)、《鹉蚌相争》(1983年)、《蝴蝶泉》(1983年)、《火童》(1984年)、《金猴降妖》(1984一1985年)、《草人》(1985年)、《夹子救鹿》(1985年)、《女蜗补天》(1985年)、《鱼盘》(1988年)、《不射之射》(1988年)等。
这一时期,中国首部电视动画片和系列动画片诞生了,一大批动画影视片深受观众的喜爱。
例如:《葫芦兄弟》(1987年)、《遐遏大王历险记》(1987年)、《黑猫警长》(1984-1987年)、《阿凡提的故事》(1981-1988年)等。
这一时期的动画片题材广泛,其中包括多部内容深刻、讽喻尖锐、针贬时弊的艺术动画片,改变了动画片即儿童片错误观念。
例如:《三个和尚》(1980年)、《新装的门铃》(1986年)、《牛冤》(1989年)等。
1990年至今——动漫产业链完善期20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动画片生产的转折时期,中国动画片开始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的道路。
90年代国产动画片的一大特点是大型动画连续片、系列片盛行。
中国从影院动画、艺术短片唱主角,转入电视动画片大型化、连续化、系列化的国际潮流。
在制作方面,3D和二维电脑动画发展迅猛。
一条从策划、创作、营销到周边产品开发的动漫产业链正逐步形成。
从1995年起,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将动画业推向市场,改变了动画片生产状态和经营方式。
这一时《宝莲灯》(1999年)、期生产的优秀动画长片有:《熊猫小贝》(1999年)、《马可波罗回香都》(2000年关优秀动画短片有:《鹿与牛》(1990年)、《雁阵》(1991年)、《医生与皇帝》(1991年)、《抬驴》(1991年)、《眉间尺》(1991年)、《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1992年)、《麻雀选大王》(1992年)、《鹿女》(1993年)、《音乐船》(2000年)等;优秀系列动画片有:《大盗贼》(1990年)、《舒克和贝塔》(1989-199?年)、《葫芦小金刚》(1993年)、《蓝皮鼠与大脸猫》(1993-1994年)、《哭鼻子大王》(1994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1995年)、《自占英雄出少年》(1995-1996年)、《傻鸭子欧巴儿》(1997年)、《学问猫教汉字》(1998年)、《海尔兄弟》(1998年)、《西游记》(1999年)、《霹雳贝贝》(1999年)、《中华传统美德故事》(2000)等。
截止到2002年全国动画制作公司已有120多家,比上世纪80年代末的20多家,增加了5倍。
2001年中国共生产动画短片7部,系列动画片42部,总产量约18000分钟,比2000年增长5000分钟;2002年共生产53部动画系列片及短片,总产量共约17300分钟,接近2001年的水平。
电脑动画和网络媒体动画飞速发展。
电视系列片《蓝猫淘气3000问》全部通过电脑完成制作,2001年推出的《小虎斑斑》是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制作的动画片。
各种动漫网站十分活跃,尤其Flash动画,已在青年学生和动画爱好者中流行开来。
动漫创作和展播活动十分踊跃。
动画教育发展迅猛,动画理论研究方兴未艾,文章著作层见叠出。
这一时期,动画片生产仍以系列片为大宗。
主要有:《小虎还乡》、《可可、可心一家人》、《千千问》、《我们的家园》、《西西瓜瓜历险记》、《白鸽岛》、《小将狄青》、《我为歌狂》、《城市野战排》、《中华上下五千年》等。
2004年4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印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这是迄今对国产动漫产业而言最重要的政策。
广电总局在《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各电视台应实行制播分离,以培养现代动画企业,建立动漫产业链。
产业化是国产动画片发展的必由之路。
惟有实施产业化的运作,国产动画片才能突破数量少的瓶颈,走向投入和产出良性循环的道路。
动画片正以一种快速坚决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中国的动画产业依然在顽强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产动画产业将会迎来美好的未来。
国际动画艺术界将中国民族动画片誉为“中国动画学派“。
中国民族动画片的种类包括动画片、水墨动画片、剪纸片、拉毛动画片、贴纸动画片、木偶片、泥塑木偶片等。
其中引起国际动画界极大关注的水墨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电影中民族风格的杰出作品。
它诞生于1960年,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和风格,运用于动画电影创造了一种罕见的动画形式。
由于要表现水和墨的渲染效果使活动的人物没有边缘线,这就突破了动画片通常使用的“单线平涂”的制作方法。
在技术上也是一个创举。
水墨动画的技术是国家一级机密,日本漫画大师手家治虫对此有极大的兴趣。
《小蝌蚪找妈妈》的问世震惊了世界.获得了多项国际殊荣。
水墨动画笔墨豪放,意境优美,格调抒情,气韵生动。
擅于用“写意”和“神似”等手法使影片意蕴深邃,耐人品味。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民族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美国乃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动画强国,百年来,美国的动画风格引导着世界动画发展的主流。
美国第一部动画片出现于1907年,至2006年为止,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1907—1937年——开创期1907年,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了美国动画片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
这一时期的动画片多以短片为主,内容简单,制作粗糙,一般用在电影前的加演。
同时期的动画先驱还有温莎·麦克凯、派特·苏立文、弗莱舍兄弟等。
李克凯是美国商业动画电影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恐龙》、《露斯坦尼亚号的沉没》等。
苏立文创作了美国动画片史第一个有个性魅力的动画人物“非力斯猫”。
弗莱舍兄弟的作品有《蓓蒂·波普》、《大力水手》等。
美国动画史乃至世界动画史上的传奇人物——华特·迪斯尼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崛起,1928年他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1932年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
1937—1949年——初步发展1937年,迪斯尼公司拍摄完成了《白雪公主》,片长达84分钟,《白雪公主》在动画片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也是世界第一部以唱片形式发行的原声带动画电影,它是第一部使用多层次摄影机拍摄的动画电影,也是第一部有隆重首映式的动画电影。
迪斯尼公司继而推出《木偶奇遇记》、《幻想曲》、《小鹿班比》等一系列优秀的动画长片。
二战爆发后,迪斯尼公司不再拍摄动画长片,直到40年代末期才恢复拍摄。
战争期间,查克·琼斯创作的动画短片如《兔八哥》、《戴飞鸭》等倍受欢迎。
1950—1966年——首次繁荣这个时期,迪斯尼公司占据美国动画电影产业的霸主地位,迪斯尼公司几乎每年都推出一部经典动画片,如《仙履奇缘》、《爱丽斯梦游仙境》、《小姐与流氓》、《睡美人》等等。
其他的动画制作公司在迪斯尼公司的重压之下惨淡经营。
1967—1988年——萧条时期1966年12月15日,华特·迪斯尼因肺癌病世,迪斯尼公司陷入困境,标志着美国动画业进入了萧条时期。
随着美国电影动画的衰落,电视动画逐步发展起来,汉纳和芭芭拉是电视动画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了脍炙人日的电视动画系列片《猫和老鼠》、《辛普森家》等。
70年代美国动画乏善可陈,80年代美国动画处于新旧交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