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课标版_ 九年级全 (2013年6月第1版)_ 第1节 两种电荷(共33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两种电荷》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两种电荷》课件(共23张PPT)

8、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 若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可 判断,该物体是 ( A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带正、负电都可能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9、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 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D ) A. 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 飞开
6、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①人体②橡胶③塑
料④湿木头⑤陶瓷⑥ 酸、碱、盐溶液,属于导
体的是( C )
A. ①பைடு நூலகம்⑥ C. ①④⑥ B. ③④⑥ D. ②③⑤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7、用丝线吊起三个轻质小球,其中任意两个 靠近都相互吸引,则( D ) A. 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 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 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 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B. 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 纸屑带上了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所以飞开 D. 纸屑带上了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所以飞开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负电荷 2、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量 电荷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符号:C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排斥
(二)原子及原子结构
1、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 2、元电荷 e =1.6×10-19C 。 3、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的转移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奇幻的电现象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电与生活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人教版2011课标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人教版2011课标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A
B
橡胶棒
A
B
9.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湿木、 自来水 )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干木、陶瓷、玻璃、橡胶、油、塑料、 纯净水)
注意: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小结:
电荷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正电荷
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验电器工作原理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C)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 电 子:带负电

原子结构

电荷在导体 中定向移动
元电荷 e=1.6×10-19C
电荷可以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 绝缘体
金属靠自由电子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 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 正电,则( ) A.甲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带负电 B.甲、乙两物体均带正电 C.甲物体带负电、乙物体带正电 D.甲、乙两物体均带负电
• 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荷, 因为玻璃棒失去电子;丝绸带负电荷,因 为丝绸得到电子。(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 转移到丝绸上) • 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 因为橡胶棒得到电子;毛皮带正电荷,因 为毛皮失去电子。(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 移到橡胶棒上)
金属杆
金属杆上有了电 荷的定向移动
2、在①陶瓷②铜③盐水④塑料⑤玻璃⑥水银 六种物质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 A.①④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⑥
【变式拓展】
(2013•佛山)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 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和C, 发现B被排斥,C被吸引,则 带正电 ;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 风扇旋转与空气发生 ,带电体具 有 的性质。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教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的单位:库仑(C)。

4. 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定义、相互作用和单位,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电荷的定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气球,丝绸和毛皮。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闪电和静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存在和性质。

2. 知识讲解:讲解电荷的定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单位。

3. 实验演示:用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气球,观察气球带的电荷性质;将带电的气球靠近其他气球,观察相互作用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笔记本记录实验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电荷知识解释。

5. 知识巩固:讲解电荷守恒定律,并用实例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 电荷的单位4. 电荷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文字描述电荷的定义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解释电荷守恒定律的含义,并给出一个实例。

(3)完成实验报告单,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2. 答案:(1)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性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守恒定律的含义是: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精品教学课件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例 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 B) A.人 体、大 地、铜钥匙 B.橡 皮、煤 油、塑料袋 C.铅笔芯、盐 水、玻璃杯 D.瓷 瓶、空 气、钢板尺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电,乙不带电。如图
所示,可以看到甲的金属箔张开,乙的金属箔闭合,用橡胶
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 C )
A.甲、乙都增大
B.甲、乙都减小
C.甲、乙都不变
D.甲减小,乙增大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2. 小明将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 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B ) A.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 B.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物体会互相吸引 D.橡胶棒能带上电荷,说明橡胶棒是导体
两种电荷
正电荷: “+” 负电荷: “-”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 电荷相互吸引。
探究新知
【想一想】
1. 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 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为什么?
答:能,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该轻小物 体带同种电荷。
2.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 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为什么?
由实验可知,用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所带电荷种类不同。
探究新知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 无论用什么方法带电, 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与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的电荷相同,或者与毛 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
电荷相同。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探究新知
既然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用丝 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 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人教版2013最新九年级教材之教学课件第一节 两种电荷

人教版2013最新九年级教材之教学课件第一节 两种电荷

元电荷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得多。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电子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19 e=1.6×10 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 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 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自然中的电现象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 节 两种电荷
小实验:
1、用塑料摩擦头发,观察现象。
摩擦起电完整过程.SWF
一、摩擦起电
1、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 说该物体带了电或者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摩擦起电。 3、带了电的物体叫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 体的性质。 自然界中存在多少种类的电荷呢?人们 是如何知道这一事实的?电荷之间的相 互作用有什么规律?
四、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符号:Q 2、单位:库仑,符号:C
为什么物体会摩擦起电的呢?
巩固所学内容:
1、物体具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我 们就说物体带了 电 ;或者说带了 电荷 。 2、带电后物体叫 带电体 ,它具 吸引轻小物体 有 的性质。 3、自然界只有正、负 两 种电荷。经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 正 电荷;经皮毛 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 负 电荷。
实验:
玻璃棒跟丝绸摩擦,靠近带电的 另一根玻璃棒,观察现象。
电荷的排斥103.SWF
实验:
带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的另一根 橡胶棒,观察现象。
带电的玻璃棒靠近另一根带电的 橡胶棒。观察现象。
实验分析:
带电体 与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两种电荷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两种电荷课件

A
B
分析: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有一部
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产生了定向移动。
结论:电荷在金属中可以自由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2.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常见的导体: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3)导体导电的原因:
金属:自由电子
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实验1:使验电器A带电,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
现象:验电器A、B金属箔的 张角没有变化。
A
B
分析: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仍不带电。
结论:电荷在橡胶棒中不能自由移动, 说明橡胶棒不可以导电。
实验2:使验电器A带电,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现象: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 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知识点 1 两种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带电体的性质 吸引轻小物体。
感悟新例知1. 将与毛衣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
到如图 所示的令人惊奇的现象。这是由于气球
摩擦后__带__电___ ,会__吸__引___不带电的头发。
实验与视察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挤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1. 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要点精析: (1)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挤,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感悟新知
例2 [中考·凉山州] 如图 所示,甲、乙、丙、丁四个 带电小球,甲吸引乙,甲排挤丙,丙吸引丁。若丁 带负电,则甲带_正_____电,乙带__负___电。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九级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共19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九级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共19张PPT[可修改版ppt]
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 开。
典型例题
例题1.自然界只有 物体失去部分电子带 的物体带 电.
两种电荷.中性 电,得到多余电子
分析:电荷只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由 于电子带负电,若中性物体失去电子,将 上正电荷;若中性物体得到电子,将带上负 电荷.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 理九年级全册第十 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
共19张PPT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自然界中只 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 4、会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5、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
答:此题应填负.
三、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答:此题应填正、负,正,负.
典型例题
例题2. 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 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 甲物体带 电.
分析:甲物体排斥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和乙 物体带同种电荷.乙物体吸引丙物体,说明 乙物体和丙物体带异种电荷.如果丙物体带 正电,那么甲物体带负电,而甲物体也应该 带负电.
电性?
二、电荷量
1、概念:电荷的多少 叫做电荷量,简称电 荷
2、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
3、放在一起的等量异 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 象叫中和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 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上,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的到电子。物 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九级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共21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九级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共21张PPT[可修改版ppt]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比赛规则: 以小组为单位,用干燥的卫生纸摩擦吸
管,并将吸管放在自己小组的黑板上,看哪 一组黑板上的吸管最多.
合作探究 发现新知
一、两种电荷
探究一:用卫生纸摩擦吸管并将其靠近碎纸屑,观 察现象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带电体具有什么性质?
3.如果吸管不带电,带电体靠近它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会出现吸引现象。
4.由上述推断可知:若带电体靠近某轻小物体,出现吸 引现象,该物体一定带电吗?为什么?
不一定,该物体可能不带电,也可能二者带异种电荷。
二、原子及其结构
探究五:用卫生纸摩擦吸管,将与吸管摩擦过的卫 生纸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现象: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 负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三、导体和绝缘体
探究六:把带电吸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再取出,将其 靠近碎纸屑。 想想议议:碎纸屑能否___被_ 吸起来?该现象说明吸管 还带不___带__ 电?
A
B
(1)实验中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时,验电器A、
B金属箔的张角有没___有__ 变化?
(2)用橡胶棒将两验电器连接起来后,A的电荷 量有没___有__变化,验电器B带不___带__ 电?
观看实验: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回答问题。
A
B
实验中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验电器A的金属箔
张开的角度_减__小_,B的金属箔由___闭__合__变__为_ 张开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__向__移__动____,说明金属是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 1.摩擦起电 • 2.带电体的性质 • 3、摩擦起电的实质 • 4.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 5.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 6导体和绝缘体
3.绝缘体 (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常见的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等。
(3)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 电荷束缚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动。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练一练
1.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 D.绝缘体内没有电子,因此它不容易导电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 荷分开。
3、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 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3、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实 验二
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分 别靠近另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现象。
实验仪器:铁架台、橡胶棒、玻璃棒、
毛皮、丝绸
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实验结论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 导电的。
6、导体和绝缘体
2.导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常见的导体: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3)导体导电的原因:
金属:自由电子
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食盐溶液:阴离子 阳离子
6、导体和绝缘体
6、导体和绝缘体
1.实验研究 实验3.1:
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
实验现象
A
B
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
实验分析
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仍不带 电。
实验3.2: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实验现象
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 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 闭合变为张开。
实验分析
A
B
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
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
作用 构造
5、验电器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绝缘垫
金属箔
接线柱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罩
5、验电器
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做一做
1.自制一个小球验电器 器材:细线、铝箔、玻璃杯、塑料笔杆。
2.使这个验电器带上正电。
小试牛刀
A 例3 下列物体中一定带负电的是 ( ) A.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 B.与带正电的物体接触后的验电器 C.失去电子的塑料棒 D.与带正电的物体相吸的小物体
练一练
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一
组是
(B )
A.人 体、大 地、铜钥匙
B.橡 皮、煤 油、塑料袋
C.铅笔芯、盐 水、玻璃杯
D.瓷 瓶、空 气、钢板尺
练一练
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 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
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
A、乙得到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1、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2、摩擦起的。
2.原子结构
质子
带正电 原子核
带正电
原子
中子
电中性
不带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2、摩擦起电的实质(原因)
氢原子示意图
中( )
• (1)判断ABC的带电情况
• (2)如果A带正电
• (3)如果C带正电
a
b
bc
小试牛刀
例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B)
A、用头发摩擦过的塑料的钢笔杆能够将碎纸屑吸 引起来
B、磁铁能把钢针吸引过来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
多细微赃物。 D、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听到轻微的“噼啪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 电荷。(丝绸是否带电?)
橡胶板与毛皮摩擦,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 电荷.(毛皮是否带电?)
3、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两种电 荷
正电荷: “+” 负电荷: “-”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小试牛刀
• 例1、用丝线挂着a、b、c三个很轻的小球,其中 任意两个靠近时,都能互相吸引,那么这三个球
练一练
下面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它有自由电子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它没有自由电子 C.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 D.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中几乎
没有自由电荷
课后阅读
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 间的材料。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硒。 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做成的电路元件。 二极管最大的特性就是单向导电,即电流只能 从它的一端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 流动。
锂原子示意图
2、摩擦起电的实质(原因)
甲和乙相互摩擦


+8 2 6 2 8 2 +12
甲得到电子 带负电 乙失去电子带正电
2.摩擦起电的实质(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 负电。
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 两种电荷
魔术
空手吸吸管
实 验一
用橡胶棒与毛 皮摩擦,再靠近 碎纸屑,观察现 象。
1、摩擦起电

再做一做
1、摩擦起电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或者 说带了电荷。
带电体的特性:带电体的具有吸引轻 小物体的特性。(魔术揭秘)
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电风扇、电视、 电脑
”声,甚至在夜晚能够见到火花。
4、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Q表示)。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叫元电荷(e表示) e=1.6 10-19
两个电荷量分别为1库仑的带电体,相距1千米,相互作用力约 为9 000 N。可见:库仑是一个很大的单位。
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 约只有10-7C。
3、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观 察 与 实 验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结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和用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是同种电荷。
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电体,必定与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
3、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