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中考语文 基础知识复习题(25)
2013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3年河南省中考试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载.体/载.重模.范/模.式泥.土/拘泥.反省./省.亲B.扁.舟/偏.旁惆.怅/绸.缪嘹.亮/潦.倒奴婢./裨.益C.勉强./强.迫曲.径/曲.解处.理/处.境车轴./压轴.D.缅.怀/腼.腆任.务/烹饪.顷.刻/倾.诉维.护/帷.幕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眷顾雄纠纠魂牵梦萦笑容可掬B.缄默催化剂赏心悦目集思广议C.荟萃文绉绉金碧辉煌博采众长D.肯求检字法力挽狂澜目不暇接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3分)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
“中则正,满则覆”,,。
,。
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①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②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⑧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④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4.古诗文默写。
(共8分)⑪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⑫,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⑬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写山中早晚不同景色的句子是:,。
”⑭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静下心来,耐住寂寞,此第一境也;“,”(陶渊明《饮酒》),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也;“,”(杜甫《望岳》),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也。
5.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⑪从下面两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主人公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获胜的。
①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②三打祝家庄⑫《鲁滨逊漂流记》也被译为《鲁滨逊历险记》,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合适?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述理由。
2013年中考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3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二、语文积累(共8分)7.(1)答案:山气日夕佳(1分。
有错不得分)(2)答案:暂凭杯酒长精神(1分。
有错不得分)(3)答案:五十弦翻塞外声(1分。
有错不得分)(4)答案: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共2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8.答案:①章回②宋江③大闹天宫(屡犯天条)(共3分。
每空1分)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9.答案要点:①近三年中国纪录片首播时长、总投资均逐年增长。
②我国有了首个覆盖国内外的纪录片专业频道。
③推出了多种题材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④与国产电影故事片相比,国产电影纪录片年产量少。
(共4分。
每个要点1分)10.答案要点:①选题富有民族特色。
②手法创新,制作精良。
③考虑受众面,能引起广泛共鸣。
④注重积极的社会效益。
⑤关注国际影响。
(共5分。
每个要点1分)11.答案示例: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2分)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12.答案:(1)高(2)靠近(共2分。
每小题1分)13.答案:抬头仰望,神情和苏(轼)、黄(庭坚)不一样。
(3分)14.答案:①修狭(不盈寸)②各具情态③能开闭的窗④技艺精湛(共4分。
每空1分)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共15分)15.答案示例:①初见砖茶,不以为意②喝上砖茶,引为知己③再喝砖茶,感到绝望④找到洞茶,无限惊喜(共4分。
每空1分,字数不符合要求,该空不得分)16.答案要点:①“洞茶”是“我”在藏北高原戍边时的营养品、救命茶,给了“我”许多温暖和力量。
②“洞茶”承载着“我”对藏北高原那段青春年华、军旅生活的记忆,也寄托着“我”对战友的怀念之情。
(共4分。
每个要点2分)17.答案示例: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深挚的情感。
第⑦段运用排比和连续反问,从茶的味道、煮茶器具、饮茶方式等方面把天下名茶和洞茶作对比,突出了洞茶的质朴,表达了作者对洞茶以及它所代表的藏北军旅生活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第⑿段作者直呼洞茶为“你”,仿佛在和老友面对面地诉说再次重逢的惊喜,情感抒发更加强烈直接。
2013中考语文答案

2013中考语文答案2013年中考语文答案本文为2013年中考语文答案,共3000字。
一、选择题1. B2. C3. A4. C5. B6. C7. A8. B9. A 10. C11. C 12. A 13. C 14. B 15. A 16. B 17. A 18. B 19. C20. A21. C 22. B 23. A 24. A 25. B 26. C 27. B 28. A 29. C30. B二、阅读理解31. C 32. B 33. D 34. A 35. B36. D 37. B 38. B 39. A 40. C41. A 42. D 43. C 44. B 45. B三、完形填空46. A 47. D 48. A 49. C 50. B51. D 52. C 53. A 54. B 55. C56. B 57. D 58. A 59. D 60. C四、词汇运用61. 美丽 62. 勇敢 63. 尊重 64. 聪明 65. 发现66. 建议 67. 危险 68. 记住 69. 参观 70. 轻松71. 观众 72. 接着 73. 冒险 74. 合格 75. 遇到五、动词填空76. 正在制作 77. 会谈 78. 睡觉 79. 惊叫 80. 敲门81. 竞争 82. 乘坐 83. 消失 84. 度过 85. 缺少六、阅读表达86. 尊敬、平等、合作、帮助87. 讲述自己和郁达夫之间的友情88. 他们从喜欢文学开始,相互鼓励,一起成长。
89. 可以反映他们的友情,也可以传达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90. 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交往、互相帮助以及他们对于文学的执着追求。
七、书面表达范文1:校园安全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安全意识,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帮助,不擅自离开学校,不私自去陌生地方。
其次,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我们要迅速报警并保持冷静。
最后,学校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增加校园巡逻,及时处理各种安全事故。
宝典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修辞(含答案解析)

修辞方法的使用1.(201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四季更替,风物长新。
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2发)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拔上艳红的轻纱。
X k B 1 . c o m我不愿显得古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答案】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使用某种修辞方法以优美的语句分行写作,1分;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感受,1分。
)2.(2013•陕西省)5.按照要求,完成下列的题目。
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
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③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的回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答案】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⑵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3.(2013•北京市)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给友人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我们就这样携着手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走呵走呵跌倒是一次纪念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你会纵情欢笑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是呵是呵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的笑直上云霞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3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3 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积累和运用(共6 小题,计17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2 分)A.迸.发(bèng ) 刹.那(shà ) 裸露.(lòu ) 啸.聚山林(xiào )B.浸.润(qīn ) 苍劲.(jìng ) 曙.光(shǔ) 问心无愧.(kuì)C.档.案(dǎng)纯粹.(cuì)对峙.(zhì ) 越俎.代庖(cù)D.啜.泣(chuò ) 宝藏.(zàng)祷.告(dǎo ) 茅塞.顿开(sè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A.驱弛崇拜计日而待神彩奕奕B.故障和睦蔚然成风斩钉截铁C.疏密端详尽态极妍天崖海角D.签署涣发遍稽群籍成群接队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 分)(1)历史(蕴藏蕴含蕴蓄)着兴盛衰亡的深刻哲理,历史图片展《复兴之路》让我们深切体会到: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
(2)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别开生面别出心裁别具匠心)的文学作品。
4 .经典诗文默写(第(1 )——( 6 )题,任选五题。
第(7 ) ——( 10 )题,任选一题)。
(6 分)( 1 )右手秉遗穗,。
(白居易《观刈麦》( 2 )兴,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 )复行数十步,(陶渊明《桃花源记》)( 4 )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5 )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 ,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 )我思念那东海,!《郭沫若《雷电颂》( 8 )山尖全白了,。
(老舍《济南的冬天》)( 9 ) ,现在却常是忧郁。
(普希金《假如牛活欺骗了你》)( 10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5.按照要求,完成下列的题目。
201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运用

交流展示
一、望文生义 故意曲解
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
令人费解。
“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 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 涂改就能写成”,褒义。
二、混淆感情 色彩不当 2、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 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 的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首开恶例的人,贬义词。 使用错误。
三 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例如: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 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句中“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是指金玉之类。
四、叠床架屋
语义重复
4、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 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 “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 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 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不加细辨会发生误判。
总结战术
辩别词义
明确对象
翁亭记》中形容众宾饮酒的欢乐 场面的成语是( )
2、“无人问津”这一成语出自《桃花源记》,文 中原句是: 。
觥筹交错 后遂无问津者
趣味成语
清水洗玻璃(打一四字成语) 2 七仙女下凡(打一四字成语) 3 一个人练台词(打一四字成语) 4 绸缎被子黑心棉(打一四字成语) 5 鼻孔看人(打一四字成语) 6 够(打一四字成语)
成语专题复习
考点 一
正确书写
例如: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D)
A、高谈阔论 B、神采奕奕 C、世外桃园 D、四面楚歌 坛花一现 彬彬有礼 晓风残月 挺而走险 迫不及待 破镜重圆 顺藤摸瓜 厚此薄彼 窃窃私语 月白风清 事倍功半 貌和神离
【中考真题】2013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卷答案与解析

上海市2013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3.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5.,亭亭净植……(《爱莲说》)6.虎见之,,以为神……(《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苏轼白居易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朝代)的林嗣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闻公有一册历○1,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201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扫描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题号知识点考察方式分值1字音辨析选择题3分2字形辨析选择题3分3成语运用选择题3分4病句辨析选择题3分5语言得体选择题3分6名著阅读主观题5分一、1、【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慰藉(jiè)/嫉妒(jí);告罄(qìng)/惟吾德馨(xīn)考点:字音辨析难点与易错点:①形近字读音(“炫”与“眩”;“罄”与“馨”;“缀”与“辍”;“粹”与“猝”)②习惯性误读,“辍”(chuò)易读成zhuì,“炽”(chì)易读成“zhì”,“藉”(jiè)易读成“jí”攻关建议:多读多用,把常读错的抄进错题本,常常翻看。
2、【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A“人声顶沸”应为“人声鼎沸”、“搏学多才”应为“博学多才”B“家瑜户晓”应为“家喻户晓”、“妇儒皆知”应为“妇孺皆知”D“禁固思想”应为“禁锢思想”、“张惶失措”应为“张皇失措”。
此题注意“器宇轩昂”与“气宇轩昂”都是对的。
考点:成语、字形难点与易错点:对成语的熟悉度,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攻关建议:可按意思记忆字形。
如“人声鼎沸”中“鼎”是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用来煮东西的。
而“鼎沸”的意思是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锅中的水烧开了,发出大声响。
“博学多才”指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
“博”是“广博”,自然不是“搏斗”的“搏”。
3、【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眼花缭乱:缭乱:纷乱。
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不清。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既然已经“眼花缭乱”了,又岂会“清晰真切”?前后矛盾。
考点:成语运用难点与易错点:辨析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攻关建议:翻阅较权威的中考备考书,总结自己平常容易用错的成语,重点标记或者抄在小本子上,多看。
若对某个成语有疑问,要及时翻阅字典,以便准确记忆并且加强记忆。
4、【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分类不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二十五)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桑梓(zǐ) 角(jiǎo)逐 哨卡
(qiǎ) 端倪(ní)
B.鳞次栉(zhì)比 否(pǐ)极泰来 家济(jǐ)人足 刚直不阿(ē)
C.觊(jì)觎 瑕疵(cī) 韬(tāo)
略 毗(pí)邻
D.趑趄(jū)不前 别无长(cháng)物 相(xiàng)机而动 慢调(tiáo)斯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开设的各种讲座中,学生们尤其更喜欢著名科学家的有关最新科技成果的讲座。
B.政府要求房屋所有者要定期洗刷建筑物外墙面以美化环境,这的确是一件好事,
但如果人们只是敷衍了事,那反而不能使环境变得更美。
C.住在这个现代化大都市中固然很好,但移居山清水秀的山村也不错。
D.在北京的近200所驾校中,龙泉驾校无论从廉政办校和培训规模、培训质量来说
都是首屈一指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孙中山先生1926年病逝后,在南京钟山南麓建起了 的中山陵。
②石头本无情,但善于审美的人,却可以通过欣赏石头发现它的美。给生活
几许诗情画意。
③姜夔《扬州慢》一词的上阕中“尽荠麦青青”、“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等句,写出了扬州城
劫后长期以来的 景象。
A.气势恢弘 平添 萧瑟 B.气宇轩昂 增加 萧条
C.气宇轩昂 增加 萧瑟 D.气势恢弘 平添 萧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国人自南北朝翻译佛经时就知道世界上另有拼音文字,然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只
改进汉字,不取消汉字。这样做绝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误人歧途。
B.陈先生幼时家贫,无力上学,常蹲在教室窗下听课,老师发现后,深受感动,便
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C.我们不能满足于这点成绩,要得陇望蜀,永远给自己定一个新目标。
D.公司原来的总会计师还有一个月才退休,所以在这一个月中,新聘来的总会计师
只能虚席以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作为最有可能为中国奥运代表团迎来开门红的便是射击项目,因此中国射击队备受瞩目。
B.那时,地球可以由无机物形成多种复杂的有机物,而这些有机物又都积累在适宜的场所——原始海洋里。
C.他们认为这样的独特环境里很可能对各种化学演化理论所提出的大多数条件都具备。
D.那年冬天,一个正处于20多岁的七尺男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但是,我们会不会遇到这样的对手呢?他老在自己眼前晃动, ,好不容易到了势均力
敌的当口, ,躲他避他不再想他,绕了九九八十一个弯,猛然抬头,他又笑眯眯地出现在前
方。 ,陪伴着我又遮盖着我,是同道战友,又是冤家对头。
①什么都高出自己一筹 ②什么都不如自己 ③定睛一看,他又成了自己的下手
④定睛一看,又成了他的下手 ⑤它带领着我又阻挡着我 ⑥它阻挡着我又带领着我
A。②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④⑤
参考答案:
1.C(A项应为jué B项“济”应为“给” D项“调”应为“条”)
2.C(A项“尤其”与“更”重复 B“反而”改为“也” D“和”改为“还是”)
3. D
4. A
5.B(A项去掉“作为” C项改为“很可能具备„„条件” D项去掉“正处于”)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