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反思引言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而食品安全监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对监管体系的质疑与反思。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管案例,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反思和建议。
案例一:某地塑化剂超标风波某地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抽检过程中发现餐馆使用的菜籽油存在塑化剂超标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分析与反思:首先,该案例反映出监管部门在食品抽检中的不完善之处。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抽检力度,确保市面上的食品安全。
其次,塑化剂超标事件的发生也揭示了食品生产环节中的不法行为。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承担起责任,加强自律,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最后,公众对塑化剂超标事件的高度关注也反映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监管部门和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公开相关信息,提高透明度,增强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案例二:某厂商销售过期食品某厂商被曝出销售过期食品,引发了消费者的愤怒和抵制行动。
监管部门随后介入调查并对该厂商进行了严厉处罚。
分析与反思:首先,该案例暴露出企业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不到位。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其次,监管部门的迅速介入和严厉处罚表明了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的态度。
然而,该案例中监管部门的被动介入也凸显了监管执法力度有待加强的问题。
最后,消费者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应当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可靠的品牌和渠道购买食品,同时为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线索,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案例三:某企业添加非法添加物某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非法添加物掺入食品中。
这一事件被曝光后,消费者的信任度大幅下降,相关企业也面临严重的声誉危机。
分析与反思:首先,该案例揭示出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而采取的不道德行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基本准则,企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抵制违法行为。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借鉴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借鉴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成效,本文将对某几个食品安全监管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借鉴出可行的措施。
(案例一)有害添加物超标案例:某某食品公司涉嫌使用了超标的有害添加物制作食品。
经过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的调查,确认该公司违规操作,将有害添加物添加到食品中。
作为针对该案的监管措施,食品安全部门及时对生产企业进行查封,责令其落实整改,并对公司负责人进行法律追责。
此外,媒体对该案进行了广泛报道,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从此案可以得出以下借鉴经验:首先,早期发现和及时严厉处罚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
监管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抽检工作,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其次,加强媒体监督和公众参与。
媒体的曝光可以有效地加大舆论压力,引起公众的重视。
监管部门还应当加强与媒体的合作,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增强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最后,对于违规企业,除了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员外,还要加大整改力度,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案例二)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问题案例:某某超市在食品流通环节操作不当,出售了过期食品,导致多名消费者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
相关部门对超市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存在管理不规范、查验不严密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食品安全部门要求超市立即进行整改,并对超市进行停业整顿。
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首先,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是必要且关键的。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对流通环节也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的安全。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超市及其他食品销售企业要深入了解食品安全法规,严格遵守规定。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超市等流通环节企业的培训力度,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再次,建立健全食品监管信息平台。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案例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案例过去几年,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几个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典型案例,以及案例背后的启示和解决方案。
案例一:毒奶粉事件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即毒奶粉事件。
这一事件的起因是一家乳制品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工业原料。
这使得其生产的奶粉含有高浓度的三聚氰胺,严重危害了婴儿的健康。
该事件爆发后,无数婴儿因喝到这种受污染的奶粉而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有婴儿因此丧生。
这一案例揭示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如企业对原料的检验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
政府随后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奶粉生产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加大对原料供应商的抽检力度、建立奶粉产品追溯体系等。
这一事件也提醒了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质量控制和责任意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案例二:有机食品控制标准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食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然而,有机食品市场上的标准和认证缺乏一致性,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有机食品控制标准,如欧盟的有机食品标志、美国的USDA有机认证等。
这些标准包括了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一系列要求,如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要求使用有机原料等。
通过引入有机食品控制标准,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辨识出符合一定标准的有机食品,进而保证了其质量和安全。
案例三:食品追溯体系近年来,食品追溯体系成为了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重要手段。
通过食品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了解到食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可以通过追溯体系迅速定位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日本为例,该国的食品追溯体系非常发达。
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食品上的二维码,获取到食品的详细信息,包括生产日期、生产地点、原料来源等。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餐饮等环节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为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反思:1. 江苏婴儿奶粉事件该事件发生于2018年,江苏某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受到污染,导致多名婴儿感染细菌,其中一名婴儿不幸死亡。
该公司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缺乏严格监管。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标准。
2. 河北致命毒豆芽事件在2012年,河北某地一家餐馆使用未经检测的豆芽,结果导致30多名顾客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人不幸身亡。
事件调查显示,该餐馆没有采取必要的食品安全措施,从而导致食品污染。
此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关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吸取了经验教训。
3. 上海“地沟油”事件2014年,上海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制作食品时使用了大量的“地沟油”,即废弃的、劣质的食用油。
这样的食用油中含有大量不健康的物质,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一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来源和质量的担忧。
以上案例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对我们提醒意义重大。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1. 张三, "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警示教育," 食品安全研究, vol. 1, no. 1, pp. 10-15, 2019.2. 李四,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食品安全与质量, vol. 2, no. 2, pp. 20-25, 2020.以上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1. 案例一:奶粉安全风险的管控奶粉安全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奶粉安全事件,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
一家知名奶粉品牌在市场上的口碑大幅下滑,被曝出奶粉中含有有害物质。
针对这一情况,该品牌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管控措施。
首先,召回所有存在质量问题的奶粉产品,并对原材料和生产环节进行全面检查。
其次,与相关监管部门密切合作,公开信息,接受调查,向公众及时透明地通报问题。
同时,该品牌建立了更加严格的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对原料供应商进行监督,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面对食品安全风险时的应对策略。
及时的反应和快速的措施能有效减轻公众对该品牌的负面印象,重塑消费者的信任。
2. 案例二:餐厅食品安全风险的管控餐厅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将直接危及消费者的健康,严重影响餐厅的声誉和经营。
下面以某家连锁餐厅的食品安全风险案例来分析与总结其管控经验。
该连锁餐厅曾经发生过食物中毒事件,原因是食物在加工过程中未能达到标准的熟透度。
餐厅管理团队采取了以下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首先,对所有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引入专业的厨师团队,完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加工的安全性和标准化。
同时,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食材的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检测,确保食品安全的全程可追溯。
通过该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经验教训。
建立并执行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全员培训,以及引入专业管理团队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此外,建立全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能及时发现与解决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3. 案例三:食品配送的风险管控食品配送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如温度控制、交通事故、储存和运输问题等。
下面以一个食品配送公司的案例来探讨风险管控的经验。
该配送公司在配送食品过程中,经常面临温度控制风险。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不少食品安全案例在近年来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担忧。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食品安全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案例一:有毒食品添加剂事件这是一个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案例。
该案例涉及到一家食品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违法添加了大量有毒食品添加剂,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经过调查,发现该加工厂没有进行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屡次违法添加有毒食品添加剂。
这一案例的原因主要是食品生产企业缺乏食品安全管理的意识和措施。
在追求利润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采用了非法添加剂的方式。
此外,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和惩罚力度不够也是导致此类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案例二:餐饮卫生问题餐饮行业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领域。
在过去的几年里,不少餐饮机构因为卫生问题而受到处罚和曝光。
其中一个案例是一家知名连锁餐饮企业,该企业在多个分店被检查时发现卫生问题,如食品存放不当、食品加工环境不洁等。
这一案例的原因在于餐饮企业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餐饮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同时,监管部门在餐饮行业的监管力度和频率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三: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假冒伪劣食品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难题。
这些假冒伪劣食品以次充好,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不少假冒伪劣食品的案件曾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造成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方面,监管部门的力度不够,使得假冒伪劣食品得以滋生和流通。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择手段地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欠缺,也加剧了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的存在。
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食用不安全的食品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或慢性疾病。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给人们的饮食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探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案例分析1. 案例一:农药残留问题2018年,某蔬菜种植基地被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经过调查,发现该基地在施药环节存在不规范操作,未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导致蔬菜中残留的农药超过了国家标准。
该案例揭示了农药的滥用与管理不到位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对农药的严格管理与监管,加强对农药使用的培训与指导。
同时,建立健全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的抽检力度,严惩违规行为。
2. 案例二: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数年前,某食品企业生产的方便面被曝光含有过量的铝,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经调查发现,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添加了大量的铝质亮光剂,导致食品中的铝超过了安全标准。
该案例揭示了食品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严格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食品质量的抽检力度。
同时,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推动使用更安全的替代品。
二、经验总结1.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基础上。
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并确保其执行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监管机构的组织架构,明确监管职责,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2. 完善食品追溯体系食品追溯体系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政府应推行全程追溯制度,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的追溯系统,并加强对其监督和管理。
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可以查询到食品的来源、加工流程等信息,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3. 强化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教育是提高民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不断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一些食品安全案例进行分析,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
案例一:霉变花生事件近期,湖南一名女童因吃下霉变的花生引发食物中毒,甚至濒临生命危险。
经过调查发现,该事件与生产加工企业的不负责任行为有关。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企业没有经过有效管理,导致花生长时间存放在潮湿且环境不佳的地方,从而引起霉变。
这就是典型的企业管理不善导致商品质量下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案例。
案例二:土鸡蛋中检出有害物质近年来,土鸡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却有不少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农药使用量的安全上限,随意施用高毒农药,经过鸡蛋的吸收,最终导致鸡蛋中检出有害物质。
此类案例表明,食品安全问题与企业利润追求的背后密不可分。
只有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保证生产制造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案例三:食用激素毒奶事件食用激素成为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致命伤”,仅仅是奶制品中所添加的激素,就已经引发了诸多的安全问题。
毒奶事件的背后,是不负责任的农民和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的不力。
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不顾牛的生理健康,盲目添加激素,导致奶制品中残留有害物质。
监管部门的不力,加剧了这种情况的严重性。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不是单方面的问题,需要所有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有效措施,保证消费者的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定期开展抽检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大众食品安全和健康,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消费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浸泡银鱼的福尔马林池子
质监查封问题银鱼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关键词:
问题银鱼 福尔马林 黑作坊 无照无证 非法加工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福尔马林″〈formalin;福美林〉是甲醛(HCHO))的水溶液 ,外观无色 透明,具有腐蚀性,且因内含的甲醛挥发性很强,开瓶后一下子就会散发出 强烈的刺鼻味道。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不同领域有不同作用。 ★ 以对人体的毒性而言,毒性比为甲醇:甲醛:甲酸 = 1:30:6,即甲酸 的毒性为甲醇之六倍,而甲醛的毒性为甲醇之三十倍。 ★ 医学专家认为,它是一种慢性中毒药物,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福尔马林会 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新生儿体质降低甚至鼻咽癌等病症。高 浓度的福尔马林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作用。另外还被不法 商家用做水产品加工,一些食品的防腐剂加工。 ★不良商贩使用福尔马林浸泡食品,是因其有良好的防腐作用,能延长保 质期,并使食品看起来更洁白。
消 费 者
如何判断水产品是否用福尔马林处理过?
☺一是看:一般来说,使用福尔马林泡发过的鱿鱼、虾仁 等,外观虽然鲜亮悦目,但色泽偏红; ☺二是闻:会嗅出一股刺激性的异味,而掩盖了食品固有 的气味; ☺三是摸:甲醛浸泡过的水产品,特别是海参,触摸,手 感较硬,而且,质地较脆,手捏易碎; ☺四是口尝:吃在嘴里,会感到生涩,缺少鲜味。
案例2
重庆“毒血旺”作坊曝光 用福尔马林浸泡保鲜 时间:2011年03月18日 为了制作出成本低廉,且口感良好的血旺,重庆一些黑 作坊,竟然用福尔马林来制作毒血旺。据被查获的加工厂里 的工人称,他们每天从沙坪坝等地屠宰场收购猪血,主要采 取添加盐、自来水等对猪血进行半凝固,再把半凝固的血旺 放入水泥池子保鲜。执法人员用色阶卡对浸泡血旺的保鲜水 进行快速检测,原本需要7分钟左右出结果,只花了1分钟色 阶卡的颜色就变了。“部分检测结果显示,每公斤血旺含甲 醛量超过允许最大检测值100毫克。”执法人员称,正在浸 泡血旺的池水中,甲醛含量严重超标,也就是说,池中液体 涉嫌有福尔马林。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多管齐下”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加强食品市场的准入管制和监管; ▶构建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加强社会监督; ▶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科技水品。
尽管政府明显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的力度,但食品安全问题仍 不断发生,需要做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工作还有很多。 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案例3
西安“毒鱿鱼”大揭秘:全部用福尔马林泡的 时间:2010-08
在西安最大的水产品交易中心,一条条颜色各异,大小不 一的鱿鱼正销售火爆。水产商介绍说,颜色不同,品种不同, 价钱也不一样,每斤从4元到 20元不等。然而,无论哪种价位 的鱿鱼,无一例外都是由干鱿鱼经过“水发剂”和一些所谓 “秘笈”药品浸泡处理过的“水发货”。为了使鱿鱼更加饱满 透亮,易于保存,有经验的水产商还在溶液中添加福尔马林和 工业双氧水。据了解,由于远离水产品生产地,在西安甚至是 内陆绝大多数地区,用水发剂药品泡发鱿鱼的现象,早已是整 个水产行业不足为外人道的公开秘密。更令我们震惊的是“毒 鱿鱼”只是透视整个水产品市场安全隐患的冰山一 角,同样 用毒水浸泡的现象也存在于百叶、牛肚、牛黄喉等火锅常用食 品中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案例1
韩国每日乳业牛奶检出福尔马林 多款乳品中国有售 时间:2011-05 韩国第三大奶制品生产商每日乳业的牛奶中被检测出含有福尔马 林,原因是其使用了受污染的进口饲料。记者了解到,每日乳业有多 款乳制品在中国有售,其中国总代理方面表示,进口到中国的奶粉其 奶源地并非韩国。但在网络上有一些号称由每日乳业生产、包装为朝 鲜文的代购或走私产品,奶源地在韩国,品质和出厂日期无法保障, 也不受中国国家卫生部门的监督,存在安全威胁。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监 管 部 门
食品不安全,映射监管不安全
我们首先要谴责的当然是那些黑心商家,这些心照不宣的商贩,自 己都不吃自己生产的产品,因为他们深知这些批量生产出来的玩意已被 投放了大量的违禁毒药。但是深究一下,任何一次食品不安全的背后,未 必没有一段监管的糗事。 客观原因也有,比如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所谓铁路警察,各管一 段。即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由多个部门分而治之,看起来天衣无 缝,但又最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形。再比如,违法成本较低,经营者基 本上就想犯事就犯一回,因为毕竟不是天天都是媒体细心监管紧张的3.15。 这些黑作坊长时间窝藏于各地且生产量巨大 ,监管部门难道就看不到一点 蛛丝马迹? 对于“黑作坊”,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查处之后一罚了之,而应一查到 底,彻底消除这颗食品“毒瘤”。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小银鱼,又称白饭鱼、 面条鱼、西施鱼等。 其营养丰富,并具食 疗功效。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可是当小银鱼邂逅了 福尔马林。。。
?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2011年4月12日上午9时 许,青岛市城阳质监分局接 到市民举报,称城阳区成马 路附近有一处黑作坊非法加 工小银鱼。执法人员在现场 发现有3个7平方米左右的浸 泡池,池内浸泡的小银鱼有 1.6吨左右,同时发现装福尔 马林的容器4个,2个已用完, 2个装有100公斤的福尔马林。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市 场 管 理
严格管理及约束民用出租屋
虽然这些黑作坊被查处了,但过几天另一家又冒了出来。由 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够,对付黑作坊的做法通常是以罚 代刑,一罚了之。但事实上,说服教育不能令其生悔过之心,罚 不足以令其倾家荡产,更谈不上有效的监管手段,黑作坊都是这 边打那边跑。如果就这么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的话,终究是查不胜查。 为什么黑作坊总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藏身之地?必须看到,部分 出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眼睛盯住的仅仅是自身的利益,有人租他 就租,不论租的是什么人,租来干什么用;也许就会对明知道的违 法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因为不必对出租的“结果”负责,他们相当 “坦然”,查处了,也不关他们的事,追究不到他们。这样来看, 他们的行为与直接动手危害人民健康的家伙委实没什么两样,甚至 可以说是同流合污,必须加以严格约束才行。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严格管理并有效约束民用出租屋, 才能让黑作坊失去安身之地,我们的食品安全也就多了一种可能。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甲醛是甲醛次硫酸氢钠的分解物,俗称吊白块,具有防腐、保鲜、漂白 的功效。用甲醛处理过的肉制品不仅看起来雪白,而且保存时间长,不易腐 烂,还可增加食品的韧性和爽脆感。一到炎热的夏季,冷冻海鲜在市场上一两 天不能销售掉,很容易变质、腐烂,于是一些销售商为保持海鲜的新鲜度,在 运送、销售海鲜的过程中,就使用甲醛溶液浸泡出新鲜爽口的海鲜,如使用甲醛 溶液浸泡过虾仁富有弹性、虾味大。 甲醛进入这些海鲜肉质中会发生化学变化, 用大量的清水冲洗不能清除食物内部残留的化学物质,即使200~300摄氏度的高 温也难以消除毒素。 据知情人士介绍,1吨甲醛价格在1600元上下,甲醛滥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 于其低廉的价格。 我国食品卫生法规明确规定甲醛不能用于食品添加剂。甲醛进入人体后可 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造成口腔及消化道黏膜损伤。如果食用少量甲醛,会 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过量食用,还会导致昏迷、休克、甚至致 痛.一次性摄入10克则可能致人死亡。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案例4
“光鲜”水淀鱼 原是浸泡防腐剂
时间:2009-10 宁德古田县黄田工商所在对市场上的水产品进行 全面抽样检测时。发现3户个体经营户的水淀鱼有用福 尔马林浸泡过。当即,执法人员责令经营户停止销售, 并将这批水淀鱼当场进行销毁。据工商执法人员介绍, 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过后的水淀鱼,表面光亮,鱼体 比较清洁,看起来十分新鲜,不是内行人光靠肉眼根 本分辨不出来。
食品质量与安全 案例分析
执法人员捞出一些泡好的 小银鱼,个个鲜亮,而且很有 弹性,已经没有了冰冻小银鱼 的那种黄颜色。 经查实,这处加工点无照 无证,执法人员调来垃圾清运 车对1.6吨浸泡小银鱼和100公 斤的福尔马林全部销毁,同时 拆毁了3个浸泡池,没收及异地 扣押现场的生产工具,当场取 缔了这个黑加工窝点。随后, 执法人员又在附近查获了一处 无证经营生产火烧的加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