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合集下载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技术试题库判断题部分汇总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技术试题库判断题部分汇总

虾蟹增养殖技术练习题库判断题(√)1、增氧层是指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2、耗氧层是指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3、爬行虾类在胃壁的前侧方两侧各有1胃石,用于蜕皮时提供钙质。

(×)4、日本对虾潜底时由于沙粒影响会暂时停止呼吸。

(√)5、雄蟹腹部窄,呈长三角状,腹部退化,第一、二对腹肢特化为交接器。

(√)6、雌蟹成熟后腹部宽大,多为半圆形,卵圆形,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双肢型,刚毛多,用以抱挂卵群。

(×)7、新建育苗池酸性强,需浸泡1月以上(加工业碱液)。

(√)8、藻类培养过程要注意防雨和防强光照。

(×)9、SPF苗是指能抵抗病毒的苗种。

(×)10、SPR苗是指不携带特定病毒的苗种。

(×)11、目前市场上已生产出抗白斑病毒的对虾苗种。

(×)12、南美白对虾的促熟方式可采用移植精荚来进行。

(×)13、沼虾类的产卵方式都是产卵于水中。

(×)14、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澳洲龙虾最大特征是体呈红色,鳌足巨大。

(×)15、龙虾多数生活在寒带地区的浅海,生殖时往深海洄游。

(√)16、中国龙虾的产卵盛期在6-8月,多采用抱卵孵化。

(×)17、龙虾因体型巨大且蜕壳间期较长所以不具备附肢再生能力。

(√)18、虾蛄雌雄异体,繁殖期雌性胸部第6-8胸节腹面出现白色“王”字形胶质腺。

(×)19、虾蛄属于十足目中养殖规模较小的种类,主要通过捕捞获得。

(×)20、梭子蟹属于多次产卵类型,每次产卵后雌蟹都需要蜕皮后重新交配。

(√)21、水温升至39℃时,青蟹背甲出现灰红斑点,身体逐渐衰老死亡。

(√)22、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出后,其形态与母体在形态上相似,不经历变态期。

(×)23、克氏原螯虾养殖时种苗选择以虾体淡红色,显透明为佳。

(×)24、对虾的生长速度快说明选用的饲料好。

(×)25、对虾的饲料如果闻着很腥说明饲料品质就好。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生物学试题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生物学试题

1、头胸甲:虾头胸部的背面及两侧包被的一片甲壳称谓头胸甲。

2、额角(额剑):头胸甲的前端中央突出形成,它是防御、攻击的武器。

4、口器:由大颚、小颚和颚足共同组成的咀嚼器官为口器,与摄食有关,蟹为口框。

5、尾扇:由尾肢和尾节组成,既可以在在游泳时司身体之升降,也有强大的拨水弹跳能力,在遇敌时能急剧后退,避免受到袭击和伤害。

6、肢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无鳃轴鳃丝之分的鳃称为肢鳃。

7、侧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的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称为侧鳃。

9、足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具鳃轴的鳃称为足鳃。

10、精荚:包被精子的豆荚状鞘,分为豆状估和瓣状体两部分。

11、体长:将虾体拉直后,眼柄基部到尾尖的长度即为体长。

12、全长:将虾体拉直后,第一触角基部到尾肢的长度即为全长。

13、触角板:第一触角的腹甲称为触角板,也叫触角腹甲。

14、胃磨:虾的贲门胃内壁,有许多角质的小齿形成的,可进一步磨碎食物功能的组织称为胃磨。

15、纳精囊:雌性交接器又称纳精囊,位于第四及第五步足基部的腹甲上。

16、雄性附肢:雄性对虾在第二对游泳足内肢内侧各有一个细小的突起,称为雄性附肢。

17、雄性交接器:由第一对游泳足的内肢连合组成的雄性生殖器官称为雄性交接器。

18、棒状体:在卵子产出后即向卵外排出包被卵子表面的身在短棒状胶质物体称为棒状体,也称周边体。

P3919、螯足:蟹的第一对胸足呈螯状称为螯足。

21、自切:蟹的附肢在受到强烈刺激或机械损伤时会在附肢基节和座节关节处断落,称为自切。

22、X一器官窦腺:由脑发出的视神经在眼柄内呈分节膨大,分别称为终髓、内髓和外髓,在外髓和终髓上有几处神经分泌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发出一条神经纤维束最后聚于一处形成窦腺,这几处神经细胞群和窦腺合称为X一器官窦腺。

激素是X一器官分泌的,经纤维束减至窦腺,窦腺是释放中心。

P3723、尖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第三、四、五节相愈合。

螃蟹养殖相关的试卷

螃蟹养殖相关的试卷

螃蟹养殖相关的试卷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30分)1. 螃蟹生长适宜的水温范围一般是()A. 10 - 20℃B. 15 - 25℃C. 20 - 30℃D. 5 - 15℃.2. 螃蟹养殖池的底质以()为好。

A. 沙质土B. 黏质土C. 壤土D. 岩石。

3. 螃蟹属于()动物。

A. 两栖B. 爬行C. 节肢D. 软体。

4. 在螃蟹养殖过程中,幼蟹的放养密度一般为()只/亩。

A. 500 - 1000B. 1000 - 2000C. 2000 - 3000D. 3000 - 4000.5. 螃蟹的主要食物来源不包括()A. 水生植物B. 小鱼小虾C. 泥土D. 贝类。

6. 螃蟹脱壳期间需要()A. 增加投喂量B. 减少投喂量C. 停止投喂D. 改变投喂食物种类。

二、多选题(每题8分,共40分)1. 螃蟹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A. 纤毛虫病B. 黑鳃病C. 水肿病D. 烂肢病。

2. 良好的螃蟹养殖池塘应具备的条件包括()A. 充足的水源B. 良好的进排水系统C. 合适的面积D. 一定的水深。

3. 螃蟹的生长阶段包括()A. 幼蟹期B. 蟹苗期C. 成蟹期D. 抱卵期。

4. 在螃蟹养殖中,水质调控的措施有()A. 换水B. 增氧C. 调节pH值D. 投放水质改良剂。

5. 影响螃蟹产量的因素有()A. 苗种质量B. 养殖环境C. 饲料质量D. 养殖管理。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简述螃蟹脱壳的过程及其在养殖中的注意事项。

2. 阐述螃蟹养殖池塘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

贝类增养殖试题问答

贝类增养殖试题问答

1为什么要发展虾蟹类增养殖,其意义是什么?a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食用的需要。

b虾蟹类的药用价值自古就被发现,c从虾蟹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在工业、医疗、环境保护、农业上用途很广d虾蟹类又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换汇率较高。

不仅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也是沿海人民发家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对提高沿海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有积极的意义e开展虾、蟹的增殖放流工作,是恢复和增强天然水域虾、蟹资源的有效手段2我国发展虾蟹类增养殖的有利条件是什么?1虾蟹类经济价值高,这不仅可为养殖者获得较高的利润,而且也能承受较高的成本。

2虾、蟹是外贸畅销的拳头产品,是颇具吸引力的外贸资源,再加上经济价值高、产量大,在国家平衡外贸收支方面可发挥重大作用,因此,养虾业受到国家特别重视和支持。

有利于该事业的快速发展。

3虾蟹类是优良的养殖对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多数种类耐温、耐盐范围广,耐低氧能力也强,因此,能够适应池塘的静水环境,要求的养殖条件也较低。

所以,养殖设施简单,造价低,养殖中容易管理,很适合于开展群众性的养殖生产。

4虾蟹类生长快,生产周期短。

5虾蟹类食谱广,饲料较易解决。

6苗种来源有保证。

随着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现在几乎所有可以养殖的虾类都可人工生产苗种,多数种类都已达到可以按需要大批量生产苗种的程度。

这就为大规模地发展增养殖业创造了前提条件。

7我国海岸线长,滩涂辽阔,有大量适于养殖虾蟹的场地。

沿海劳力资源丰富,水产技术力量雄厚。

还有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资源,又有适应于各种地理条件的多种虾蟹类,具有发展虾蟹类增养殖的优良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

正因为我国具有以上的优越条件,我国养虾业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

但是,单位面积产量还不高,生产中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科技的进步来解决,使我国虾蟹增养殖业能健康而稳步地向前发展。

3掌握世界及我国虾、蟹养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如何保证我国虾、蟹养殖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虾蟹类增养殖预测试卷 (新补充)(3)

虾蟹类增养殖预测试卷  (新补充)(3)

虾蟹类增养殖预测试卷(新补充)(3)-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虾蟹类增养殖学期末考试预测卷一.名词解释1.头胸甲:头胸部由14节构成,第一节称为顶节,各节分节不甚明显,背面及两侧包被一层甲壳,称为头胸甲。

2.额角:头胸甲中央向前突出,形成发达的额角,以保护两眼和头胸部其它附肢,额角形状在种间变化很大,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齿式:额角上缘和下缘具有小齿,齿的数目和有无是分类依据之一。

齿数一般用齿式表示。

如中国对虾齿式为7~9/3~5.4.纳精囊:雌性对虾头胸部腹面4~5步足之间的腹甲上有一交接器——纳精囊,用以储存交配后的精荚。

分封闭式和开放式。

*5.柄刺:虾类第一触角基部外缘有一刺状突起,称为柄刺。

6.内侧附肢:第一触角内中部向前伸出一能自由转动的叶片状突起,称为内侧附肢。

*7.肢腮:原肢的内外两侧具有由原肢壁的褶皱所形成的附属物,外侧的称为外叶,内侧的称为内叶。

外叶表面角质膜很薄,同时又非常发达,往往分枝而具备广阔的表面积,以利于呼吸,这种外叶特称肢腮(不具鰓轴)。

8.侧鳃:根据腮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的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称为侧鳃。

9.关节鳃:根据腮的着生位置,把着生于胸部附肢底节与体壁间的关节膜上的鳃称为侧鳃。

10.足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具鳃轴的鳃称为足鳃。

*11.颚舟片:虾类第二小颚的外肢发达,叶片状,称为颚舟片。

虾类生活时,借此片鼓动,使鳃腔中的水川流不息,以辅助呼吸。

12.侧板线:蟹类眼眶下线下方,斜向头胸甲前侧缘的颗粒隆起线。

13.内骨骼:甲壳的某些部分突入体内形成,主要作用为肌肉的附着点。

*14.并列影像:各小眼感知的像点联合形成的物体总影像,多见于白天活动的种类。

*15.叠加影像:个小眼接受的光集中形成的影像,多见于深海及夜行种类。

*16胃磨:虾的贲门胃内壁,有许多角质的小齿形成的,可进一步磨碎食物功能的组织称为胃磨。

川农虾蟹类增养殖学(本科)17年6月在线作业

川农虾蟹类增养殖学(本科)17年6月在线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80分。

)V1.供水系统中利用的输水管是。

2.对虾的卵子受精时是在()
3.以下动物中,不用鳃呼吸的是()。

4.虾的第六对腹肢和尾节一起组成()。

5.、中国对虾在越冬场时()
6.虾蟹成体眼睛属于()。

Ⅰ期与Ⅱ期的区别是。

8.仔虾出池的最低规格是()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9.幼体开始摄食是在()无
10.雌虾的性腺。

11.()是雌虾贮存精子的地址。

12.中华绒螯蟹有多少只()足。

13.中国对虾的产卵盛期是()




14.对虾的无节幼体()
Ⅳ期躯体散布
15.育苗生产中亲虾暂养的益处是()
16.幼体棘毛萎缩病()
17.对虾人工育苗中培育幼体时投饵一样()
18.沼虾的平稳囊位于()。

能感知躯体的方位。

19.将要产卵亲虾的卵巢发育期应为()
A.Ⅱ期
B.Ⅲ期
C.Ⅳ期

20.雌虾交尾的标志是()
二、多项选择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V1.以下哪些种类场洞居、易打洞,养殖生产上应该增强防逃()。

D
2.虾塘综合养殖中,确信混养的条件是()。

BCD
3.虾蟹类的洄游包括()。

BC
4.虾蟹繁衍中关于精荚的移取,可采纳以下的那些方式()。

BCD
5.虾类增殖包括()。

D。

16秋川农《虾蟹类增养殖学(专科)》

16秋川农《虾蟹类增养殖学(专科)》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V 1. 虾的第六对腹肢和尾节共同组成()。

. 尾柄. 尾扇. 尾鳍. 尾肢标准答案:2. 对虾的卵子受精时是在(). 产尾时. 精卵成熟时. 排卵时. 卵巢成熟时标准答案:3. 虾蟹成体眼睛属于()。

. 复眼. 单眼. 既有单眼又有复眼. 没有视觉标准答案:4. 亲虾越冬期当水温最低光照应控制在. 50勒克斯. 1000勒克斯. 1000勒克斯. 室内自然光强标准答案:5. 中国对虾的产卵盛期是(). 3月. 5月. 8月. 10月标准答案:6. 对虾的无节幼体(). 有明显的趋光性. 摄食单胞藻. 第Ⅳ期身体分布. 不蜕皮标准答案:7. 中国对虾在越冬场时(). 活支能力弱. 摄食强度大. 索饵育肥. 雌雄交尾标准答案:8. ()是雌虾贮存精子的地方。

. 贮精囊. 纳精囊. 生殖孔. 精荚标准答案:9. 雌虾交尾的标志是(). 卵巢褐绿色. 纳精囊乳白色. 纳精囊乳白色. 雌虾身体健壮标准答案:10. 下列动物中,不用鳃呼吸的是()。

. 日本沼虾. 卤虫. 寄居蟹. 蚊子标准答案:11. 幼体棘毛萎缩病(). 由细菌感染所致. 由室内光线太强所致. 由水中重金属离子超标所致. 由充气量过大所致标准答案:12. 育苗生产中亲虾暂养的好处是(). 能得到质量好的. 避免亲虾的机械损伤. 控制性腺成熟的时间. 提高亲虾的存活率标准答案:13. 中华绒螯蟹有多少只()足。

. 6. 8. 10. 12标准答案:14. 沼虾的平衡囊位于()。

能感知身体的方位。

. 小触角. 大触角. 第一小额. 第二小额标准答案:15. 无节幼体Ⅰ期与Ⅱ期的区别是。

. 身体分节的不同. 附肢刚毛数及尾棘数的不同. 肢体附肢数的不同. 肢体内部构造不同标准答案: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虾蟹繁殖中对于精荚的移取,可采用下列的那些方法()。

. 解剖法. 指压法. 吸取法. 点击法标准答案:2. 虾蟹类的洄游包括()。

虾蟹类增养殖学

虾蟹类增养殖学

虾蟹类增养殖学考试题目整理一、名词解释:(6)18分1、氧债(P89):(OD)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

是理论耗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OD=TOC-AOC2、潜在性酸性土壤(P101):由于地壳形成的过程,滩涂上有大量二硫化铁。

这种含二硫化铁的土壤,只有经过曝晒后与氧气反应,变成三硫化铁,与水接触后生成硫酸。

在未氧化之前不呈现酸性,所以又称为潜在性酸性土壤。

3、泛池(P59):虾蟹苗池内经常出现许多絮状物,有时将幼体粘住造成死亡。

该絮状物是由幼体粪便、有机物颗粒及细菌组成。

其形成原因是有机物丰富,细菌大量繁衍的结果,有时排水过多,充气量突增,也会将池底污物冲起来形成类似情况。

(施加氯霉素/池内撒上一层砂防止池底上泛)【由于缺氧而大量死亡】4、日照长度(P82):日照长度是表示每天太阳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是指在某一段时期内,太阳照射地面的总时数。

其中又分为可能日照时数与实际日照时数。

5、溶解O2的水平变化垂直变化(P88):(1)溶解氧的水平变化:风向使池塘中各处受风力影响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是下风处的氧气条件好于上风处。

(2)溶解氧的垂直变化:主要是因为水中辐照度和浮游植物都有垂直的梯度变化,结果导致白天表层氧常常过饱和,而底层由于光照不足及存在大量消耗氧气的有机物,氧气常很低,甚至接近于零。

6、补偿深度(P83):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m)即为补偿深度,此点的辐照度即为补偿点(单位μE)。

7、池塘的鱼虾产力(P99):鱼(虾)产力是指保证鱼(虾)再生产速率的能力。

可分为实际鱼(虾)产力和潜在鱼(虾)产力。

前者与鱼(虾)产量相当,后者指可能提供最高鱼(虾)产量的能力。

8、饵料系数:饵料系数又称增肉系数,即饵料用量与养殖鱼类增重量的比值,饵料系数=总投饵量/鱼总增重量,是衡量饵料质量及鱼虾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中国对虾雌雄在外观上的区别
中国对虾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区别比较明显,雌虾的个体一般比雄虾个体大,在自然海区, 雌虾略呈青灰色,雄虾略呈茶褐色.雌虾在第四~第五步足的腹甲上有一略呈圆形,中间裂形开口的纳精囊,雄虾第一游泳足特化的交接器.
2、简述已交尾雌虾的主要特征.
对虾刚交尾后,在雌虾的纳精囊的纵形裂口中留有一对白色精荚的附属物,扇形, ,长 1.5~2 厘米,随体移动,3~4 天后脱落.纳精囊由透明变为乳白色,饱满凸实,以此可以作为雌虾已交尾的标志.
3、对虾的幼体发育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生态特点?
对虾的幼体阶段有无节幼体阶段, 蚤状幼体阶段和糖虾幼体阶段及仔虾, 其中无节幼体分 6 期,蚤状幼体分 3 期,糖虾幼体分 3 期,仔虾以日龄分期. 无节幼体身体不分节,以卵黄为营养,不摄食,有明显的趋光性. 蚤状幼体开始摄食小型浮游植物,捕食能力差,有明显的趋光性,常在体后拖一条长长的粪便. 糖虾幼体的活动能力增强, 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 在水中的中上层活动, 水中呈倒立态. 仔虾初期浮游生活,后期转入底栖,摄食小型浮游或底栖动物.仔虾后期可水平运动.
4、简述对虾幼体培育各阶段的水温控制范围,为什么要控制水温? 无节幼体期的水温应控制在 20~22℃,蚤状幼体期的水温应控制在22~24℃,糖虾幼体期的水温以 24~26℃为宜,仔虾水温控制在25~27℃. 水温是对虾幼体发育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从受精卵的孵化到幼体培育, 控制水温始终是最重要的工作.因为,无论是受精卵的孵化,还是各阶段的幼体的发育,都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之间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下,幼体的发育速度最快,质量最好. 因此, 在对虾人工育苗过程中要控制水温, 使之有利于幼体发育, 又使虾苗按计划时间出池.
1、卵巢的发育分期及各期外观情况如何?
对虾的卵巢可人为地分为五期, 即未发育期,发育期,发育后期, 成熟期,产后恢复期. 未发育期的卵巢纤细,透过甲壳看不见,无色透明.发育早期的卵巢扁带状,透过甲壳隐约可见.发育后期的卵巢大而宽,透过甲壳可见,颜色为绿色.成熟的卵巢宽大肥实,极度伸展,颜色为褐绿色.产后恢复期的卵巢已产过卵,萎缩,变小,颜色为土黄我色或灰白色. 2、如何暂养过路亲虾?
过路亲虾暂养条件为: 值 7.8~8.6,盐度15‰~35‰,其它水质要求符合育苗水质标准. PH 每天以 0.5℃的梯度升高水温,直到产卵的适宜水温范围 16~20℃.在升温前,要暂养 5~ 7 天,以使其适应当地水质.光照度以暗光为宜,100~200 勒克斯.
3、简述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的饵料投喂种类,投喂方法和投喂量.
无节幼体阶段由于以本身卵黄为营养,不摄食,此阶段的主要饵料是植物性饵料的单胞藻类,也可辅以蛋黄等人工饵料.投饵量一般维持单胞藻类第毫升 5~10 万个细胞,台若喂蛋黄,50 万个幼体日投喂量为一个或每立方米水体每日 1.2~1.8 个. 糖虾幼体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此阶段的优质饵料是卤虫无节幼体及轮虫. 投喂量保持每天每尾幼体 30~40 个卤虫无节幼体,并可以搭少量蛋黄. 仔虾以小型浮游动物可底栖动物为主, 种类有卤虫无节幼体, 中型虫体, 绞啐的贝肉等. 投喂量卤虫无节幼体 P1~P2 为每尾 70~100 人, 后期视摄食情况投喂卤虫中型虫体及绞碎贝肉.
4、简要叙述对虾疾病的预防方法.
预防非生物必疾病,首先严格水质管理,使用水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严格按各阶段管理工艺要求操作,杜绝此类疾病的发生. 预防生物性疾病,最好使生产用水,设施,工具严格消毒及严格水质管理,严禁污染, 切断致病菌的感染途径. 一旦对虾患病,应用时诊断,治疗,严防疾病的蔓延.
1、简述雌虾与雄虾外生殖器官的区别.
雌虾的外生殖器管是纳精囊,在第四,第五步足之间的腹甲上,略呈圆盘状,中间有纵形裂口,为雌虾贮存精子之用. 雄虾的外生殖器官为交接器,古钟状,不同种类的对虾其形状略有不同,为第一腹肢特化而成.
2、亲虾消毒的目的是什么?
消毒可以减少疾病.因为亲虾来自自然海区,身上带有细菌,寄生虫等,若不消毒,会引起水质污染,造成幼体疾病或大量死亡.其次,消毒可以防止亲虾因机械损伤发生的伤口感染和溃疡.
3、简述将产卵亲虾的特征.
临产前的亲虾卵巢很丰满,是深褐绿带黄色,整个头胸甲被卵巢填满,卵巢宽而饱满,卵块轮廓清楚,从背面看,卵巢在第一,二腹节处各两侧有一突起.侧面观,前二腹节卵巢向腹面下包,其下饭高度可达整个腹节的 1/2~1/3.这是临产亲虾的重要特征.
4、亲虾越冬期的水温应控制在什么范围?怎样控制,为什么?
亲虾越冬期间,应控制较黑的环境,光照强度一般 50~200 勒克斯. 光照强度与性腺发育有关,为了控制性腺发育,就得控制光照强度,光照太强,影响对虾摄食,也会使池中单胞藻或绿藻类生长.因此,要保持较黑暗的环境.
5、简述对虾幼体发育阶段对环境因素的要求.
对虾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
无节幼体期:水温 20~22℃,pH 值 7.8~8.6,盐度15‰~35‰,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总氨氮在 0.6 毫克/升以下.
蚤状幼体期: 水温 22~24℃, 其它条件与无节幼体期相同, 从此期开始换水, 每日 1/3.
糠虾幼体期:水温 24~26℃,其它条件与前期相同,日换水 1/2. 仔虾,水温 25~27℃,出池前逐渐降温至室内自然温度,其余与前相同. 日换水2/3以上.
1、临产亲虾的特征是什么?
临产前的亲虾卵巢很丰满,是深褐绿色带黄色,整个头胸甲被卵巢充塞.卵巢宽而饱满, 卵块轮廓清楚,从背面看,卵巢在第一,二腹节处各两侧有一突起.侧面观,前二腹节卵巢向腹面下包,其下包的高度可达整个腹节的 1/2~1/3.
2、简述正常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区别.
正常受精卵的外形圆整,略呈绿色,卵膜无破裂,卵粒大小正常,膜外有一层肥厚透明的胶质层,称为受精膜. 非受精卵无受精膜,大水质条件下不适时,还会出现畸形卵和坏卵.
3、怎样区别无节幼体阶段的各期?
无节幼体 I 期:身体为椭圆形,附肢刚毛不成羽状,身体后端具有一对尾棘,无尾凹, 体长为 350 微米左右.
无节幼体 II 期:尾棘一对,各附肢上的刚毛变成羽状,体长约 360 微米,无尾凹.
无节幼体 III 期:尾棘三对,尾部出现尾凹,体长约 370 微米.
无节幼体 IV 期:尾棘四对,体长 410 微米.
无节幼体 V 期:尾部延长,尾棘六对,体长约 460 微米. 无节幼体VI 期:尾棘七对,出现头胸甲锥形,体长约 520 微米.
4、简述亲虾性腺发育与水温的关系,怎样调控水温?
温度与性腺发育密切关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性腺发育越快.如中国对虾在 14~15℃水温下培育,比自然海区提前 35 天产卵,在 16~18℃水温条件,提前 45~ 50 天产卵,但一般不宜使亲虾过早产卵. 升温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 0.5℃的梯度升高温度. 5、简述幼体培育阶段从哪一期开始投饵?饵料种类及投喂量.
在对虾的个体发育阶段,从蚤状幼体期开始投饵,蚤状幼体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可以投喂单胞藻,也可以每天投喂浓度为5×10 -4 %~10-3 %的豆浆,分 3~4 次泼洒,从蚤 II 开始, 除喂豆浆外, 还可以喂蛋黄, 一般每日每 50 万个幼体或每立方米水体每日喂 1.2~1.8 个蛋黄.
糠虾幼体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轮虫和卤虫的无节幼体都是其优质饵料.
糠虾 I 期每天每尾糠虾投 10 个卤虫无节幼体,
II~III 期投 30~40 个. 仔虾期以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贝肉末为主, 投饵量P1~P4 每天每尾分别投喂卤虫无节幼体100,150,200,250 个,而且仔虾期还可以喂冷的卤虫成体和小毛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