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城市规划原理》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合集下载

天津大学2020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大纲807工程光学与光电子学基础

天津大学2020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大纲807工程光学与光电子学基础

一、考试模块划分方式:考试内容分为A、B 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

A 模块为工程光学,B 模块为光电子学基础。

二、各模块初试大纲:A模块:工程光学(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门课程的考试旨在考核学生有关应用光学和物理光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际解决光学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独立完成考试内容,在回答试卷问题时,要求概念准确,逻辑清楚,必要的解题步骤不能省略,光路图应清晰正确。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考试内容包括应用光学和物理光学两部分。

“应用光学”应掌握的重点知识包括:几何光学的基本理论和成像概念、理想光学系统理论、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平面和平面系统对成像的影响、像差的基本概念和典型光学系统的性质、成像关系及光束限制等。

具体知识点如下:1、掌握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包括:四大基本定律及全反射的内容与现象解释;完善成像条件的概念和相关表述;几何光学符号规则以及单个折射球面、反射球面的成像公式、放大率公式等。

2、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典型应用,包括:基点、基面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图解法求像的方法;解析法求像方法(牛顿公式、高斯公式);理想光学系统三个放大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正切计算法以及几种典型组合光组的结构特点、成像关系等。

3、掌握平面系统的主要种类及应用,包括: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光学杠杆原理和应用;反射棱镜的种类、基本用途及成像方向判别;光楔的偏向角公式及其应用等。

4、掌握典型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分析,包括:孔径光阑、入瞳、出瞳、孔径角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视场光阑、入窗、出窗、视场角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渐晕、渐晕光阑、渐晕系数的定义;物方远心光路的工作原理;光瞳衔接原则及其作用;场镜的定义、作用和成像关系等。

5、了解像差基本概念,包括:像差的定义、种类和消像差的基本原则;7 种几何像差的定义、影响因素、性质和消像差方法等。

6、掌握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定义和特征,校正非正常眼的方法;视觉放大率的概念、表达式及其意义;显微镜系统的结构特点、成像特点、光束限制特点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临界照明和坷拉照明系统的组成、优缺点;望远系统的结构特点、成像特点、光束限制特点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摄影系统的结构特点、成像特点、光束限制特点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投影系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其照明系统的衔接条件等。

考研《城乡规划原理(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考研《城乡规划原理(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3、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4、考题类型:1、名词解释;2、选择题;3、简答题;4、论述题。
5、考试内容与分数:名词解释占20%;选择题占30%;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20%。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2、《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胡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5、《控制性详细规划》,夏南凯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6、城市规划设计相关规范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专业类别:
■学术型□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城乡规划学
一、基本内容
(1)城市与城镇化
(2)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3)城乡规划体制
(4)城乡生态与环境
(5)城乡经济与产业
(6)城乡人口与社会
(7)城乡历史与文化
(8)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9)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10)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11)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2)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13)Fra bibliotek市工程系统规划
(14)城乡住区规划
(15)城市设计
(16)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17)城市规划管理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1、考试时间:3个小时
2、总分:150分

城市规划大纲

城市规划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同时为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时数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计划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共18周,计4个学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表现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示性问题,强化课堂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活跃气氛、提高效果。

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辅助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作为必要的教学补充,针对某一城市或城市局部区域进行实证分析教学。

(五)面向专业该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章简要介绍城市的产生、定义、发展过程;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二、城市的形成三、城市的定义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二、近代城市的发展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的发展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天津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城乡规划学

天津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校内编号:一级学科:培养单位: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一级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专业1963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研究生,1981年首批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

城市规划系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0人(含博士生导师)。

本专业在研究生教育和科研领域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好评。

本专业研究生教育秉承天津大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中注重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有: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社区发展与住房建设、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管理等。

二、培养目标城乡规划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学术研究素养为目标,在研究方向上聚焦学科发展前沿,聚焦社会重大需求,为国家培养从事科学研究、高端技术管理、建设策划与咨询、国家高等教育师资等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采用课程学习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生培养年限为2.5年,课程学习时间为1.0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应不少于28学分。

其中,核心课不少于15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3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其中,本科为四年制非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的总学分应不少于33学分。

其中,核心课不少于15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8学分(补修本科专业课程5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五、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写作应符合天津大学关于学位论文写作的相关规定,必须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选题应结合当前城乡规划学科前沿和导师研究方向,并应了解国内外学科最新动态,要有创新意识,开题应在第三学期末以前完成,用于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内22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城市及城市规划研究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高年级的专业知识拓展课程。

在较全面、较系统地学习了城市规划理论知识和进行了城市规划设计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和城市与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动态,使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课程基本要求
使学生获得当前城市规划领域重点和热点问题、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的有关信息,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引导学生思考并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采用专题讲授的教学方式,由多名(包括外聘教师)主讲,介绍各自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见解。

根据需要采用讲课、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和讨论会等多种教学形式。

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

四、试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开放式的结构,根据每年国内外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状况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拟定的教学内容包括城市与城市规划研究的发展;人居环境与城市研究;城市社会研究;城市经济研究;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技术研究;城市交通研究等。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与城市规划原理(1)、(2)密切相关,并由于城市规划学科的跨学科特点,与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课程联系紧密。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为各专题讲义,参考资料由各主讲教师自定。

八、任课教师。

天津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参考书目

天津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参考书目
课程编号: 826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含实验)
1.姚玉英 等. 化工原理(上、下册).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9
2. 张金利等. 化工原理实验.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3.柴诚敬等.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4.贾绍义等. 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
课程编号:851 课程名称:环境分析监测及物理化学
1.孙宝盛、单金林,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肖衍繁、李文斌,物理化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
2.陈通,宏微观经济学习题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宋承先、许强,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宋承先、许强,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
-----------------------------------------------------------------
课程编号:833 课程名称:应用经济学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上、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宋承先,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3.徐国祥,管理统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

一、选择题填空1.城市应该是(非农业人口)聚集地。

2.城市经济可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3.后工A业化初期为(“相对分散”)时期。

4.巴西首都迁往巴西利亚就是(促进内陆地区的发展);中国开发西部采取的政策也是遵循这个道理。

5.城市规划是城市经营的(基础)和(指导)。

6.一般自然基地的构成无非是沙、土、石等构成,然而地表组成物质决定了(基地的承载能力)和(地基的稳定性)。

7.(岩溶)又称(喀斯特),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被地下水侵蚀成溶洞,产生洞顶塌陷和地面漏斗状等一系列陷穴现象的总称。

8.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漏斗)形状。

9.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成(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类,可作为城市水源的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

10.风向对城市布局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居民区)与(工业区)的相对(位置)和(布局)上。

11.一般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划分为(宏观城市经济学)和(微观城市经济学)。

12.宏观城市经济学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协调(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13.规模经济是城市(聚集经济)得以实现的主要源泉。

14.1964年,(W.阿隆索)提出城市租用理论。

15.中心地区的高额地租能有效地阻止他们被用于建造厂房和库房;另一方面,能促进各种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转换,城市中旧工业区和城中村在改造后成为新的商业中心,都符合(城市土地租用理论)。

16.城市用地布局模式理论分为(同心圆布局),(扇形布局)和(多核心布局).17.同心圆布局是由(E.伯吉斯)在1925年提出的;扇形布局是由(H.霍伊特)在1936年提出的;多核心布局是由(E.L.厄尔曼)和(C.D.哈里斯)提出来的。

18.城市中环境污染问题就是典型的(外部负效应)。

19.尽可能提高(建筑容积率),从而影响了居住或工作环境质量等都是典型的(负外部性)。

20.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7%)的社会,就属于老龄化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Ⅱ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Ⅱ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Ⅱ》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Ⅱ)课程编码:21A5302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课)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推荐教材: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靳东晓,《城市规划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

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城市道路与交通、城乡住区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专项规划的编制原则、编制内容和编制方法。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讲授与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城市专项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方法、主要内容与技术等。

同时使学生学会系统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并培养学生关爱城乡,关爱普通百姓的人文情怀。

课程的基本要求1、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结合城市专项规划的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以及实地调研,使学生在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知识、理论基础上,具备对当前城市道路与交通、城乡居住区、城市设计以及城市历史与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城乡建设的人文素养。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建议学时:8[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城市道路的功能、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要求,铁路、公路、港口和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局。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要求,铁路、公路在城市中的布局。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二节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第二章城乡住区规划建议学时:1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理解掌握居住区的组成、类型,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全面掌握城市规划原理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有关技术经济等问题;
2、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外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外经典城市发展思想、理论的基本内容;
3、了解当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变化,对当前热点城市规划理论、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4、具有良好的综合分析与思辨能力,以及通过文字或结合绘图的综合表达能力;
5、运用基本的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综合解决新问题,具备一定的触类旁通、关联理解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试卷题型及比例:
(1)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能准确地解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各种名词和基本概念;
②能正确、清楚、简明扼要地表述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有关技术经济问题;
③能有理论、有实例、有分析、有观点的通过笔述和绘图,正确表述关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各种理论、观点、思潮以及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