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五单元 第一节从尊重宪法开始第二课时教案 湘师版
5.1 从尊重宪法开始 课件7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宪法是最高 行为准则
案例分析
《民法通则》第99条也规定,公民 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 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 干涉、盗用、冒用。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和义务“
1990年夏天,山东滕州市第八中学毕业生
齐玉玲参加了中考和全省统考,本已考取 了济宁市商业学校的她,却一直未接到录 取通知书,不知道真相的她只好辗转打工 复读,最终上了劳动技校。1999年1月,齐 玉玲偶然得知一个令她万分气愤的事实: 九年前她被同学陈某冒名顶替,假“齐玉玲” 已在中国银行滕州支行工作两年。 齐玉玲该怎么做……?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修正法规和地方法规, 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表明( D ) A. 宪法是普通法律之和,是母法 B. 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C. 只有宪法才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 D.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宪法”的观点是 B ( ) A.正确的,因为普通法律必须依照宪法来制定 B. 错误的,因为宪法和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C. 正确的,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 错误的,因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更严格
宪法
法律体系金字塔
议一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 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许多法律第一 条都有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 法” 宪法是其他法律产生的依据
想一想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
律产生的依据,有同学认为宪法由 于它的特殊地位是不能修改的,其 他法律则可以修改,你同意他的说 法吗?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 最高行为准则。
(2)、阅读教材P75 “周恩来总理的事例” 提问: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这么做?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 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宪法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 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5.1 从尊重宪法开始 课件6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阅读空间:教材P77“与时俱进的宪法”
提问: (1)、宪法的四次修改说明了什么? 宪法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宪法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2)、从1982年宪法制定到现在,只进行 了四次修改,是为什么呢?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要具备一 定的稳定性,不宜有太频繁的变化。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的意思 是 A.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宪法是规定国家所有问题的法律 D.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地位平等
• 有人认为“宪法 是高高在上的一 部大法,和我们 的生活没有太多 的关系。”,你 认为呢?
公民的基本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案正 修 出 提
才分表宪 可一大法 以以会的 提上常修 出的务改 议全委由 案国员全 人会国 大或人 代者民 表五代
都者以普 可 30 及 通 以名全法 提以国律 出上人由 法的大全 律全的国 修国一人 正人个大 案大代主 代表席 表团团 ,或、
过通 案 正 修
多代宪 数表法 才的由 能三全 通分国 过之人 二大 以以 上全 的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 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 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一节从尊重宪法开始第2_3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树立宪法意

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关闭
D
答案
1~3
4
5
6
7
当堂检测基础达标
5.《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
动。”这一规定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面前
没有特权 ③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④在宪法
2.宪法也是一切社会团体和 组织 以及全体 公民 的最高行为 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 宪法 和法律的特权。
一二
课前预习自我感知
二、树立宪法意识 1.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 权利 ,也规定了公民的基 本 义务 。 2.宪法既是我们生活的 基本依据 ,也是我们行为 的 最高规范 。 3.维护宪法的 尊严 ,保障宪法的 实施 ,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 容辞的责任。 想一想:违宪的表现及责任是什么?
(1)上述材料反映了教材中的什么观点? (2)依据上述材料内容,我们中学生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宪法?
关闭
(1)上述材料反映出,在我国,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我们中学生也要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用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此,我们要学习宪 法,了解宪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答案
再见
2019/11/10
第2课时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树立宪法意识
课前预习自我感知
课标要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 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树立宪法意识。
一二
课前预习自我感知
一、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1.宪法是一切 国家机关 的最高行为准则。国家机关和国家工 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 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节从尊重宪法开始 湘教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的所有
法律中处于首要地位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75
一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1 任何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
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2 任何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
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3 任何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能做宪法
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二 宪法也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宪宪普 法法通 的制法 具定律 体的是 化,根 。是据
宪?法? 布 则 宪 普
无要法通
基本法律 效 被 相 法
。撤抵律
行政法规、规章 销 触 不
和,能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
单行条例
宣否和
法律体系金字塔
在一次法律知识竞赛上,小明抽到这样一道 题:在我国的法律家族中,宪法是“龙头老 大”。 请你帮他找出具体的理由。
(1)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最根 本的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 律更严格。
讨论
宪法与普通法律之比较
内容
法律效力 制定和修改
宪法 国家生活中
最高的法律
Hale Waihona Puke 最根本的问题效力最严格
普通 国家生活中某 以宪法为基础 法律 一方面的问题 不得违背宪法
严格
综上所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我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 树立宪法意识。
# 中学生应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 权威?
最新-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单元 第十三课 从尊重宪法开始 课件 湘师版 精品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情: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经济建设的 起点低、基础差。
我国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之后全面展开的。它 的主要内容是: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 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通 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 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 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利用、限制、 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1、我国的国旗、国歌分别是什么? 2、我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3、我国的全称是什么? 4、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5、我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一、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
对于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的工业,毛泽 东曾做过形象描述:“现在我们能够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 造。”
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总体上主要表现 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教育文化素质还不 够高。 3、社会基本制度还不完善。
如何完整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1、从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 会主义国家。 2、从社会发展程度而言,我国仍然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1、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1916204290年0807年,1年808我月1年国2,月,第北1中我一1京日共国颗奥,十成原运中一功子会国届发弹胜加三射爆利入中第炸召世全一成开界会颗功。贸召人。易开造组地织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单元 第一节 第2框《树立宪法意识》教案 湘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第2框《树立宪法意识》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悟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宪法有关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3.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违宪行为的表现,知道从哪些方面树立宪法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学会运用宪法有关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学情分析】1.针对的问题: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本课内容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2.学生的需要:学生能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将遵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护宪法的尊严。
认识各种违宪行为损害的不仅是国家与社会的利益,而且是公民个人的利益,在违宪行为得不到有效扼制的情况下,公民的利益是很难实现的。
对于公民个人而言,维护宪法与实现自己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教学过程】I.导入新课导人:简单回顾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所学的内容。
●活动:说一说师:一般违法行为包括哪几种?生:一般违法行为主要有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宪行为等。
师:一般违法行为中的违宪行为指的是哪种行为?生:违宪责任是指因违反宪法而应当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
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导人“违宪行为”的概念。
师归纳:违法行为是指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违法行为。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单元 第十三课 从尊重宪法开始 课件湘教

公民生活中的许多 问题,我应该享有最 高的法律地位
我是专门打击各 种犯罪活动,保护国 家长治久安的法律, 我应该享有最高的 法律地位.
我是制定各 种法律的基础, 应该享有最高 的法律地位.
我是一部管 立法的法律,我 应该享有最高的 法律地位.
1 宪法是国家的( 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
出,我国宪法的修改权属于(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7修改宪法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 事,备受人民群众的关注,是因为 ( AC )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宪法的修改程序比通过法律严格而繁 琐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 的法律依据
c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 严格有什么表现?
刑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立法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 全国家立法制度……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民法通则: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 定本法
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宪法 基本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律法规
8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 的根本问题有( ABCD ) A国家性质 B国家根本制度 C国家的根本任务 D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法律体系
宪法是母法,其他 法律是子法( )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5.1 从尊重宪法开始 课件3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本75页说一说: 从周总理的事例中,你受到 什么启发?
• 明确:1、我们要遵守宪法,以宪法作 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维护宪法的最高 权威 • 2、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遵守宪法,如履行宪法规定的受教育 的权利和义务等。
分析材料
学会用法
• 材料一: • 某建筑队招募工人,在招工合同中有一项“工伤概不负责”。 公民李二龙应聘并在合同上签名同意。后因不慎从脚手架跌落重 伤。其弟弟李小龙向法院起诉该建筑队。 • 请你代表法院作出合法合理的判决。 案例二:
P74页议一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关系?
• 明确: 1、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 法的具体化 • 2、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 同宪法相抵触 • 3、普通法律也不能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 消和宣布无效。
参阅资料,了解宪法修改的程序 和意义
从尊重宪法开始
问题导入新课:
阅读课本P73页,思考: 宪法是什么样的法 律?村委会的行为违反 了宪 法的什么规定?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说一说有关P74页王浩宇提 供给同学们的法律名称的谜语。
明确: 宪
法
(P74页的活动建议)了解宪法是 如何具体规定这些根本问题的?
• 明确 宪法规定: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聪 明为基础的人们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2、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 3、我国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90年小齐和小陈同时参加中专考试。之后小齐被录取某校财 务专业学生,但录取通知书却被小陈领走,不知情的小齐以为自己 落榜。小齐所在学校自始到终未将考试成绩告诉小齐,小陈则以小 齐的名字上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直到1999年小齐才得知小陈冒用 自己姓名上学并就业的情况。于是小齐将有关的学校和单位诉讼到 法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从尊重宪法开始第二
课时教案湘师版
(一)、导入:简单回顾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所学的内容。
说一说:一般违法行为包括哪几种?
一般违法行为中的违宪行为指的是哪种行为?
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导入“违宪行为”的概念。
(二)、新课学习:
案例分析:
出示案例:“佘祥林案件”: 1994年1月20日,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村民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
1994年4月11日,雁门口镇吕冲村一水塘发现一具女尸,经张在玉亲属辨认死者与张在玉特征相符,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xx年6月15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
佘不服提出上诉,同年9月22日,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xx年3月28日,张在玉的突然归来证明佘祥林当年被冤枉了。
xx 年4月13日,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度过了11个春秋的佘祥林,被当庭宣判无罪。
xx年9月2日,因“杀妻”冤案提出国家赔偿的佘祥林从赔偿义务机关湖北省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取了25.69万余元人身侵权赔偿金(含无名女尸安葬费1100元)。
讨论:湖北省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什么要对佘祥林作出赔偿?
教师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要作人员侵犯了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
案例分析:
出示案例:汉族青年谢某与一回族发青年马某相恋。
不久两人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了结婚证。
正当他们准备举行婚礼的时候,马某和马某的父兄向谢某提出一个要求,要谢某必须信仰伊斯兰教。
谢某不答应,马某的弟弟就要纠集一些族内的人“好好教育”一下谢某,一时搞得剑拔驽张,难以收场。
提问:谢某是不是必须信仰伊斯兰教?马某的弟弟能不能“好好教育”一下谢某?教师归纳: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马某一家强迫谢某信仰伊斯兰教的行为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属于违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我当法官:
教材P75“我当法官”的四个材料。
答案可参考《教师用书》P101
明辨是非:
有人认为“宪法是高高在上的一部大法,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
”,你认为呢?
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来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分析以上辨析题:
案例分析:
出示案例:尤某,男,17岁,汉族,河北省某市郊区某乡中学学生。
尤某由于
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瞧着别人发财,吃喝玩乐,他也想发财。
1988年春的一天晚上10点,偷偷爬墙溜进本村电线厂,偷出铜线10公斤,并于第二天拿出去卖时被查获。
教师归纳: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才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
出示案例:施某,男,20岁,上海市南汇县书院乡村民。
施某为xx年冬季征兵的应征公民,在乡、村干部动员其报名应征时,态度不端正,不愿履行兵役义务。
后经乡村干部耐心做工作后,勉强参加了应征体检,施身体合格,经乡、县政治审查,施某合格。
施本应无条件服从征兵命令,参加解放军。
但施某无视征兵命令,于同年11月外出无踪影,逃避了征役。
提问:你认为施某这种行为会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
教师归纳: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
(义务)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任务。
”
出示案例:1987年4月,云南大姚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大会主席团根据县委提出的候选人建议名单通过后,提交全体代表讨论酝酿,50多名代表讨论中明确表示不赞成名单里提出的县长和人大常委会主任做候选人,
提出了新的候选人名单,并向主席团要求实行差额选举。
提问:云南大姚县50多名人大代表的反对有没有法律依据?
教师归纳: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权利)。
我国宪法《总纲》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第10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
”第103第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
说一说:宪法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
(以上案例也可以用其他案例进行讲解。
)
阅读空间:教材P76“于时俱进的宪法”
提问:(1)、宪法的四次修改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宪法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2)、从1954年第一部宪法制定到现在,只进行了四次修改,是为什么呢?教师归纳: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不宜有太频繁的变化。
学以致用:阅读教材P75“黑龙江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事例”
说一说我们中学生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
课堂小结: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民的活动与行为违反宪法的有关规定,都是违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
课外延伸:查一查:1、我国法制教育宣传日是哪一天?
2、法制教育宣传日是怎么来的?
3、从xx年到xx年的法制教育宣传日的主题分别是什么?L25439 635F 损35178 896A 襪238388 95F4 间37410 9222 鈢s26863 68EF 棯 22929 5991 妑X31159 79B7 禷28203 6E2B 渫34900 8854 衔38026 948A 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