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劳动者职业健康的监护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者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单位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条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是指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的医学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危害监测、职业危害防护等措施和活动。
第四条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五条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应以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为原则,人性化、客观公正、保密的要求。
第二章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第六条劳动者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定期职业健康体检。
第七条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应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不同,进行相应的体检项目。
第八条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并由劳动者签字确认。
第九条劳动者因职业健康问题需要治疗或休假的,应按照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
第十条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应定期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提供体检结果及相应的健康指导。
第三章职业病诊断第十一条劳动者有职业病症状、体征或者疑似职业病的,可到医院进行诊断。
第十二条医院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应当按照相关法律和规定进行。
第十三条医院要将劳动者的职业病诊断结果及时通知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并向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劳动者被诊断为患有职业病的,应根据国家和省、市、县相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并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
第四章职业危害监测与评估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劳动岗位所产生的职业危害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六条监测和评估结果应当如实记录,并定期向劳动者本人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有职业危害的劳动岗位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第五章职业危害专业防护第十八条用人单位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制定并实施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职业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因此,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作为一种记录和管理职业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备受用人单位和职工关注。
一、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概念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集、存储和分析员工从事特定职业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因素、进行职业性疾病检查、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和预测职业病患病风险等信息的档案系统。
其目的是帮助职工防范、控制职业危害,促进健康发展,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和正当权益。
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1.基本信息: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以便对职业健康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管理。
2.职业接触史:记录员工的职业接触史,包括从事的职业、工作内容、工作部门、健康史等方面,了解员工可能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疾病的症状以及易感性等信息。
3.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职业健康检查的详细记录,例如:身体状况、生化指标、肺功能、视力、听力等相关数据,以及职业性疾病的检测与评估。
4.危害因素评估:根据员工从事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可能接触到的有害因素等情况,对其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评估,如:噪声、粉尘、放射线、化学危害等待可能面临的职业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5.职业健康干预: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分析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计划,提供健康管理、科学锻炼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指导。
6.其他相关信息: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一些相关的信息,如职业健康咨询、职业健康教育、职业计划以及提醒职员进行职业危害预防知识等信息。
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1.建设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系统: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构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系统,使之成为成为职工保障的一部分。
2.设置经验丰富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人员:用人单位必须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信息收集、关键词过滤和分类整理、建立健康档案和管理的工作。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促进劳动者健康成长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而制定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和便捷的档案管理服务。
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1. 监护内容(1)体格检查:劳动者入岗前、转岗时和离岗前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视力、听力等身体健康指标的检测,以确保劳动者在从事具体工作岗位前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应的岗位要求。
(2)职业病预防:对接触有害物质、高温、噪音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的职业病筛查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3)心理健康:注重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劳动者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预防和减少职业心理疾病的发生。
2. 监护机构(1)职业健康监护机构:由专业的医疗卫生机构和职业健康监护专家组成,负责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提供健康检查、职业病筛查、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
(2)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由用人单位组织,负责协调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与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
3. 监护记录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和用人单位应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记录,记录劳动者的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筛查结果、心理健康情况等信息,并及时进行更新和保存。
4. 监护周期(1)入岗前:劳动者在入岗前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职业病筛查,确保身体健康并适宜从事相应的工作岗位。
入岗前的监护周期应根据岗位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程度来确定。
(2)转岗时:劳动者在转岗时应进行体格检查和职业病筛查,确保适宜从事新的工作岗位。
转岗时的监护周期应根据岗位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程度来确定。
(3)离岗前:劳动者在离岗前应进行体格检查和职业病筛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健康问题,以保障劳动者离岗后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4篇)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保护员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职业病风险,建立和实施的一套有关职业健康监护和档案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健康监护: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估,将员工分级进行健康监测和体检。
包括定期体检、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等。
2. 危害因素控制:在工作场所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采取相应的技术、工程和管理措施,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
3. 员工教育和培训:开展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员工了解可能存在的职业病风险和防护知识,掌握正确的职业健康保护方法。
4. 职业病防治措施:建立职业病防治机构或委员会,负责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包括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等。
5. 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和完善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对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体检结果及职业病诊断等进行记录和归档,便于后续的管理和分析。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对于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工作安全和健康保护意识。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2)1目的与范围本制度明确了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的分类、项目、周期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病员工的管理等,以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单位。
2编制依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____省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要点》《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职业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范文(4篇)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降低职业病发生率,建立全面、科学、规范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包括雇员、劳务派遣员工和临时工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公平、科学合理、公开透明,责任明确、各负其责。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职业健康监护是指通过对从业人员体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监测、职业病早期诊断、职业病病程动态监测等环节进行职业健康检测与疾病防控措施的执行,以便及时了解职工的职业健康状况、掌握其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和实施干预控制措施,实现职工的职业健康监管与控制。
第五条本企业委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或其他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第六条本企业负责将职业健康监护的结果向从业人员公示,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同时,企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职业健康意识和保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第二章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和顺序第七条职业健康监护包括以下内容:体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监测、职业病早期诊断、职业病病程动态监测、职业病评估等。
其顺序为:体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监测→职业病早期诊断→职业病病程动态监测→职业病评估。
第八条体检包括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健康体格检查。
职业健康体检是指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定期的体检,了解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
职业健康体格检查是指对从业人员进行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体格检查,了解其危害因素的接触情况以及职业健康状况。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监测是指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其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及接触情况。
第十条职业病早期诊断是指通过对从业人员的体征、生理指标和相关病理指标的检查,早期发现和诊断职业病。
第十一条职业病病程动态监测是指对已经发生职业病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其职业病的发展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用人机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用人机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简介
该文档旨在介绍和建立用人机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的相关信息和流程,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背景
用人机构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是为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员工的健康而建立的。
该档案记录着员工的健康状况和相关职业病防护措施,为用人机构提供了有效管理职业健康的依据。
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 员工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对员工所处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进行评估和记录。
3. 员工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员工的健康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4. 职业病诊断和治疗:对已经发生职业病的员工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记录相关信息。
5. 职业病防治培训: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并记
录培训情况。
6. 职业健康监护措施:记录用人机构为员工采取的职业健康监
护措施。
流程
建立用人机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的流程如下:
1. 收集员工个人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2. 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确定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3. 定期进行员工健康检查,记录检查结果。
4. 对已经发生职业病的员工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记录相关信息。
5. 组织职业病防治培训,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6. 采取职业健康监护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结论
用人机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是保障员工健康和用人机构遵
守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
通过建立和有效管理该档案,可以预
防职业病的发生,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健康保障。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4篇)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和档案管理制度是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职业健康监护和档案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以强化对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的保护。
一、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从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程度、健康状况及工作相关健康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并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病防治措施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1.1 监测和评估职业健康监护的首要任务是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包括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测定,以确保从业人员的暴露程度符合国家标准。
评估则是根据监测结果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
1.2 健康咨询和培训职业健康监护还包括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咨询和培训。
健康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病预防知识、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控措施等,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培训的形式可以是定期的集中培训,也可以是现场辅导,以确保从业人员全面了解职业病防治知识并能有效应用。
1.3 诊断和治疗如果从业人员存在职业病问题,职业健康监护还应包括诊断和治疗。
诊断通过对从业人员的体检、病史调查等手段进行,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
如果确诊,应及时给予治疗,以减少疾病对从业人员的影响。
二、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是指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相关信息进行记录、管理和维护的制度。
2.1 档案建立档案建立是档案管理制度的首要环节。
建立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需要对从业人员的个人信息、职业暴露情况、健康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并以电子形式保存,以便于管理和检索。
2.2 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的分类、整理、储存和维护等工作。
档案应按照从业人员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档案的检索效率。
档案应储存在安全、防火、防水的环境中,定期进行备份以防止意外丢失。
同时,档案需要定期维护,例如更新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职业暴露情况等信息。
2.3 档案使用档案使用是档案管理制度的最终目标。
档案可以作为对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的评估和监测依据,也可以作为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和就业资格审核依据。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六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履行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应于公司所有岗位及人员。
三、职责与分工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和档案的设计和管理。
2.行政部门负责从业人员的入职、岗中和离岗的体检,协助完善健康档案。
3.财务部门负责职业健康体检的费用落实工作。
四、内容与要求1.根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____从业人员到法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2.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人员)及有特殊健康要求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新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本项工作。
3.对长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____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周期为每年不少于一次。
4.对离岗的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未进行离岗体检的,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5.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证或有从事与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调离原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健康损害或需要复查的,应如实告知员工本人,并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进行复查或医学观察。
6.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区安监和____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7.在设备生产、检修过程中如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超标,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8.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
8.1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8.2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9.对员工要求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应予以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 档案编号: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用人单位:
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目录
1.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证书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表(表5-1)
3. 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结果登记表(表5-2)
(附: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评价报告)
4.职业病患者、疑似职业病患者一览表(表5-3、表5-4)(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5.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的报告
(注:在接到体检结果、诊断结果5日内报告)6.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和处理记录(表5-5)
7.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汇总表(表5-6)
表5-1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表
表5-2 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结果登记表
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
表5-3 职业病患者一览表
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
表5-4 疑似职业病患者一览表
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
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报告
_________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_______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我单位于_____年___月___日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人在_________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体检机构具有相应资质),体检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人___人。
经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后确诊职业病___人(诊断机构有相应资质),现上报(见名单)。
对发现的疑似职业病人和职业病人,我单位已按照处理意见妥善处理。
附件:1.疑似职业病人名单及处理情况
2.职业病人名单及处理情况
单位盖章
年月日
表5-5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表
表5-6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