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知识:藏象学说之奇恒之腑
PPT 藏象学说

6、志:
肝在志为怒。 肝——怒
7、通于春气
a
29
五脏 — 肾
位置:
a
30
生理功能
1、主藏精
来源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a
31
精的功能:
① 化生成天癸,促进生长发育并维持生殖机能 ② 化生成髓,维持脑、脊髓、骨骼的生理功能 ③ 化生成诸气,维持正气的抗邪功能和康复功能 ④ 转化化生血液,补充血液的损耗。
6、通于长夏:
a
23
五脏 — 肝
位置:
a
24
生理功能
1、主疏泄: • 疏通体内的运行通道 • 促进消化吸收 • 调节精神情志 • 调理冲任二脉
a
122 5
生理功能
疏通体内的运行通道:
体内运行通道
水道 脉道 谷道 息道
肝 气 的 升 降 出 入
a
调 畅 全 身 气 机
2疏6泄
主藏血
(1)涵养肝气 (2)调节外周血量分配
a
32
女性
气肾 中 精
0 7 14 21 28 35 42 49年龄
男性
气肾 中 精
0 8 16 24 32 40 48 56 年龄
a
33
2、主水
生理功能
“肾者水脏,主津液。” ------《素问ㆍ逆调论》
a
主3水4
(1)肾阳的气化作用:
水液
肾阳气化 水液的代谢正常
水液的平衡
肾阳
(阳气之本)
肺脏阳气 心脏阳气 脾脏阳气
a
69
谢谢大家!
a
70
气化津液
呼气 汗液 尿液
肾阳 肾阴
促进加速水液气化 抑制减缓水液气化
中医脏腑学

脾的功能 脾与胃 主运化:脾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食物由胃 初步消化后,由脾进一步消化并将营养吸收,通过肺 输送到全身各部位。脾除运化饮食精华之外,还与肺 和肾共同配合,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脾正常,人的 消化、吸收、代谢良好。反之,会出现各种胃病,腹 胀闷郁、肺中积痰、便溏、泻肚,或者引起水肿等病。 常见的病证,多为脾虚、脾湿,大便不成形,重则泻 肚。调理类似的病证,主要靠健脾。这在前面的例子 中已讲过。一般情况下巳初(9:00)健脾,泻肚者午 饭和晚饭前再调,不出3日可止泻。
主藏血:肝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活动时,肝将血 供给各个器官;卧倒特别是睡眠时,血又归于肝,休养生 息。所以,缺觉的人肝血不足。如果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 可能造成吐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 耳出血等。此证应养肝阴和肾阴,在亥初(21 :00)养肝滋 肾。 开窍于目:眼睛的疾病根在于肝,前面已经讲过。肝火上 行则目赤,应平肝理气。肝虚则视物模糊、老花、夜盲、 畏光、迎风流泪,应养肝阴。初期花眼的人经百日调理, 大部分可摘掉花镜。一些患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 化、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均可控制病情,有的还恢复了健康。
大肠的功能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 大肠有病,或便秘,或腹痛、腹泻,或下利脓血。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气肃降则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若大肠积 滞不通,也反过来影响肺气肃降。在实践中对肺 虚引起的便秘,我们常用滋养肺阴之法,较好地 解决了问题。大肠有病引起的咳,咳时有少量大 便失禁。此证应在卯初(5:00)补肠气。
肺与大肠
肺的功能 主气 一是肺主呼吸,进行气体交换。 二是肺朝百脉,参与血液循环,将营养传输到全身。 三是肺主身之气。 肺气足,才能转化为肝气、筋气;心气、小肠气;脾 气、肌气、胃气;大肠气;肾气、骨气、膀胱气。脏 腑、经络之气的盛衰,均与肺有密切关系。 肺气虚,大肠蠕动不利,可以引起气虚便秘。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所言“神”,有着广泛的含义,一般而言, 主要有如下三种: 1、神,神秘玄妙,指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属 性,虽不可测度,却决定着自然变化的规律, 《内经》谓之“神机”—— 自然之神 2、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称 之为广义之神(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 —— 生理之神
3、指人的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 动,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 心理之神
※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而脏腑又是 核心之核心。 ※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 体观: 人体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配合六 腑——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沟 通形体官窍,形成五大功能系统。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1、基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2、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3、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临床验证三方面。
●其华在面 心之气血上荣于面,其精华可以表现于面部。 反之,面部的色泽变化,最能反映心之气血盛衰、 盈亏。 机理:心主血脉,而面部为血脉极丰富之处。
(二)心开窍于舌 开窍——有相互联系的意思
司 味 觉
舌之功能
调节语言
结构上 心之别络系于舌本,经络沟通 心之气血上荣于舌(舌体血管丰富), 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润、柔软灵活、 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神调控着舌的运动表述语言、司味觉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之阳气不足——舌淡白胖嫩 功能失常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心神失常——舌卷、舌强、舌謇或 失语 功能上
肺的生理特点:气之本;娇柔脆弱;清肃下 降;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
肺之经脉:属手太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
表里。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 ●含义 指肺有主持人体气的功能,内含两个方面:
呼吸之气——气体交换 肺主气
中医藏象学说重点总结

中医藏象学说重点总结1.藏象,指藏于体内得内脏及其表现于外得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得事物与现象。
2.脏腑分为脏、腑与奇恒之腑三类。
3.脏有五,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在经络学说中,心包亦作为脏,故又称“六脏”)。
腑有六,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4、五脏共同得生理特点就是化生与贮藏精气。
六腑共同得生理特点就是受盛与传化水谷。
如《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5、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与六腑都有明显区别,故称之。
6、心得生理功能(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与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与滋润作用。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与心主脉两个方面。
心主血就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另一内涵就是心有生血得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
使就是指心气推动与调控心脏得搏动与脉得舒缩,心主脉,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2)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得生理活动与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得作用。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就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得主宰与总体现;狭义之神,就是指人得意识、思维、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动。
心所藏之神,既就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得广义之神,又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狭义之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7、心得生理特性①心为阳脏而主通明生理上心脏必须保持强大得阳气,才能温运血脉,振奋精神,温煦周身。
②心气下降心火在心阴得牵制下合化为心气下行以温肾,维持人体上下协调。
8、肺得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与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呼吸之气,就是指肺就是气体交换得场所。
中医学重点难点:中医学中的藏象学说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中医学重点难点:中医学中的藏象学说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其生理功能的特点可分为三类: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糟粕。
奇恒之腑,作用是"藏而不泻".
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象,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
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应于外的征象。
小编推荐:事业单位面试资料
小编推荐:事业单位面试资料
小编推荐:青海事业单位笔试资料
文章来源:青海事业单位考试网(/qinghai/)。
藏象学说-六腑、奇恒之腑30页PPT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脏象六腑、奇恒之腑

7
2.主决断: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 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决断”:判断事物,作出决定。 《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 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魄门启闭依赖 脾气的升提,胃气的通降 肺气的宣降
肾气的固摄
25
小结:大肠的生理功能
大肠
传导糟粕 排泄大便、主津
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
26
膀胱
(州都之官)
膀胱位于小腹中 央,广肠之前,上口 通于肾,下口接尿道, 通前阴溺窍,其大小 形态随尿液的充盈度 的变化而改变。
膀胱的经脉与肾 的经脉相互络属,构 成表里关系。
(1)胃中阳气:腐熟水谷动力。 (2)脾胃之气:泛指脾胃消化功能。 (3)水谷精气:常以脉象、舌象判断疾病顺逆的依据。 (4)一身之气或正气。如张介宾说:“胃者,正气也。”
15
小结:胃的生理功能
(一)主受纳、腐熟水谷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
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
“保胃气” 为养生治疗的重要原 则。
35
小结:三焦的生理功能
通行元气 运行水液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36
六腑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本节重点讲述了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六腑的共同功 能为传化物,生理特性为泻而不藏,以通降为用。
在学习中,既要抓住各个腑的知识点,又要将它们联 系起来,如:
对胃、小肠、大肠和膀胱的生理功能,应从饮食水谷 的代谢过程来理解,这样有利于知识点的连贯性。
2
五脏六腑-ma

藏象学说
第一章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概论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二字,首见于
《素问· 六节 藏象论》: “帝曰:藏象何如?”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 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一)神的含义
(二)心主藏神的含义
神的含义
(1)广义之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 总体现 (2)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 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指人的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的含义
含义: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 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 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3.五脏之阴阳
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凉润、宁静、 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温煦、推动、 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阴与五脏之阳皆是五脏之气中的一部 分,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各 发挥应有的功能。
五脏之阴虚衰,凉润、宁静等作用减退,阴虚不 能制阳,阳气相对亢盛,则生虚热性病证。 五脏之阳虚衰,温煦、推动等功能减退,阳虚不 能制阴,阴气相对亢盛,则生虚寒性病证。 五脏之阴虚与五脏之阳虚,是五脏气虚的不同表 现。
(一)心 的 主 要 生 理 功 能
主血脉
藏神
心主血脉
心气:是构成心和维持心进行各项功能活动的
最基本的物质,即心之精气,是心阴心 阳的基础 。
心血:是血液循行的主要内容物,具有养心养神
敛藏滋养心气、心阳作用的物质。 四者充盛协调
心阴:心之阴液,具有滑利血脉、凉润、宁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北京人事考试网 / 中医学基础知识:藏象学说之奇恒之腑 中公医疗卫生人才网为考生提供中医学基础知识:藏象学说之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态中空有腔(似腑 ),功能贮藏精气(似脏),不与饮食物直接接触,与五脏无表里关系。
脑
1.主要生理功能
主宰生命活动;主管精神活动 “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主持感觉和运动;听觉、视觉、嗅觉以及思维、记忆、言语等功能都归于脑。
2.生理联系
脑与五脏;脑与精气血津液
女子胞
1.主要生理功能
主月经;孕育胎儿
2.生理联系
肾中精气;冲任二脉;心、肝、脾 北京医疗卫生考试招考信息汇总
北京医疗卫生考试阅读资料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