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气闭的病机与症状
中医基础理论-2017习题2

奇恒之腑
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似腑,功能似脏。
注意:胆的双重身份。
“元神之腑”指的是 A.心
B.肾
C.脑
D.头
E.肝 【答案】C
生理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的奇恒之腑是 A.脑 B.髓 C.骨
D. 脉
【答案】B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治疗血虚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答案:A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化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气能行津
答案:D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
【答案】C
二、阴阳失调
是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八纲之总纲 是对人体各种功能性和器性病变的高度概括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阳偏胜,主要指的病理状态是 A.脏腑机能障碍 B.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 C.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 D.阴不制阳,阳相对偏亢 E.阴液不足,火热内生
B.肩胛部
C.头面部 D. 胸 部
E.背部
【答案】C
奇经八脉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一源而三歧”的奇经是指 A.冲、任、带脉 B.任、督、带脉 C.冲、任、督脉 D.督、冲、带脉 E.冲、任、跷脉
【答案】C
督脉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总督一身之阴经 B.总督一身之阳经 C.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D.约束诸经 E.调节十二经气血
气机不畅诊断详述

气机不畅诊断详述
*导读:气机不畅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机不畅的常见病证有:脾胃气滞、气逆证,症见脘腹胀闷疼痛、嗳气吞酸、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泻痢不爽、泻后坠胀等;肝郁气滞证,症见情绪不舒、抑郁不乐、胁肋苦满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疼痛、月经失调、痛经、经闭、或癥瘕积聚等;肺失宣降或胸阳闭阻证,症见胸闷不畅、咳嗽气喘、胸痹心痛。
等。
气机不畅需要做如下鉴别。
肝脾曲综合征系指结肠肝曲或脾曲部由于聚积过多气体而引起
的腹痛、腹胀、胸闷等一系列症候群,中医属胁痛、胃脘痛的范畴。
以气机失调为基本病机,结合脏腑经络进行具体辨证,
气机不畅、血脉瘀滞、气停血停、气郁血阻为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多见小腹胀痛,胸闷脘痞,带下量或多或少,色黄或白,质粘稠,或夹有血丝,腰骶酸痛,经行淋漓不畅,色紫暗,有血块,经期延长
气滞者为气机郁滞不畅,运行阻滞,常出现闷、胀、痞满、疼痛等症状。
气逆者为气机上逆,升降失常,常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喘息等症状。
行气药具有行气的功效。
因其作用部位及强弱的不同,而分别具
有行气调中,行气疏肝,行气宽胸,行气消胀,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多种具体作用。
部分药物还兼能降气,有止呕,止呃,平喘之功。
行气药主要适用于气机不畅的气滞及气逆证。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气机不畅的诊断,气机不畅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气机不畅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中医学基础

1.谈谈你对阴阳学说的认识。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阴阳学说则是运用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来概括客观事物和规律,说明其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后,成为中医学重要而独特的思维方法,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
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简述阴阳学说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一、阴阳学说的特点:中医学理论中的阴阳具有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以及属性的规定性。
(1)所谓阴阳的相关性:也称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只有相关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才可以用阴阳加以解释和分析。
(2)阴阳的普遍性:也称广泛性,即用阴阳可以广泛地认识宇宙万物的发展与联系,也就是用阴阳可以概括一切相关联的事物或现象。
(3)阴阳的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
其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阴阳的可分性、阴阳的相互转化和划分事物阴阳属性前提或条件改变时,事物阴阳属性会随之改变。
(4)阴阳的属性的规定性:规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物阴阳属性的不可反称性;二是中医学根据自身的需要,将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阳,将人体内具有滋润、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阴。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关系是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主要为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和阴阳的互相转化。
中医基础学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中医基础学模拟练习题含答案1、冲脉的功能是()A、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B、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C、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内的联系D、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E、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答案:D2、古代哲学中,精概念源自于()A、阴阳说B、水地说C、五行说D、元气说E、云气说答案:B3、属于“水”的五色是()A、青B、赤C、黄D、白E、黑答案:E4、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A、阳中求阴B、阳病治阴C、阴阳双补D、阴病治阳E、阴病治阴答案:D5、补阳时适当配伍补阴药的方法是()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阴阳双补6、下列选项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解释的是()A、寒极生热B、阴病治阳C、寒者热之D、重阴必阳E、阴中求阳答案:E7、以下选项中,对机体具有凉润、宁静、抑制和凝聚等作用的是()A、肾精B、肾气C、肾阴D、肾阳E、肾血答案:C8、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为阳邪,其性升发B、为阳邪,其性轻扬C、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D、为阳邪,多夹湿邪E、为阳邪,其性干涩答案:C9、足少阳胆经分布在()A、下肢内侧前缘B、下肢外侧前缘C、下肢内侧后缘D、下肢外侧中线E、下肢外侧后缘答案:D10、“水谷之海”指的是()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11、易于导致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甚或喘息胸痛等症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答案:E12、属于“五行相乘”的脏病传变是()A、心病及脾B、心病及肾C、心病及肺D、心病及肝E、肝病及心答案:C13、对真寒假热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答案:A14、内湿与其功能失常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C15、“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A、阴阳互藏B、阴阳互根C、阴阳平衡D、阴阳转化E、阴阳制约16、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E17、“血府”指的是()A、脑B、髓C、骨D、脉E、女子胞答案:D18、其性收引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暑邪答案:B19、“脉象弦滑”属于下列哪一项概念()A、疾病B、症状C、体征D、证候E、病机答案:C20、心在体为()A、筋B、脉C、肉D、皮E、骨21、气闭或气脱的病机,主要是指()A、元气耗损,脏腑功能衰退B、气机不畅,脏腑功能障碍C、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D、气虚无力升举,脏腑位置下垂E、气的出入异常,或闭阻,或外散答案:E22、侵犯人体可引起关节疼痛重着症状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答案:D23、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A、手少阴心经B、手太阴肺经C、手少阳三焦经D、足厥阴肝经E、足少阴肾经答案:B24、七情内伤致病,首先损伤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B25、循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阳明胃经26、下列经脉,其循行环绕口唇的是()A、胆经、胃经、肝经、任脉B、肾经、任脉、胆经、冲脉C、脾经、肝经、任脉、冲脉D、心经、脾经、肝经、胃经E、胃经、肝经、冲脉、任脉答案:E27、感应传导信息与气的作用有关的是()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答案:E28、“精血同源”指的是()A、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C、肝脾关系D、肝肾关系E、心肾关系答案:D29、情志异常,可引起二便失禁的是()A、过度悲忧B、恐惧过度C、思虑不解D、过度愤怒E、突然受惊答案:B30、属于“土”的五官是()A、日B、舌C、口D、鼻E、耳31、属于“金”的五色是()A、青B、赤C、黄D、白E、黑答案:D32、下列选项中可导致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A、阳偏盛B、阳偏衰C、阴偏盛D、阴偏衰E、阴盛则阳病答案:A33、以下选项中,对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和宣散等作用的是()A、肾精B、肾气C、肾阴D、肾阳E、肾血答案:D34、“乙癸同源”指的是()A、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C、肝脾关系D、肝肾关系E、心肾关系答案:D35、“贮痰之器”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36、其性燔灼趋上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答案:E37、“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A、由实转虚B、实中夹虚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E、虚实错杂答案:D38、具有调节气机以促进脾胃运化作用的是()A、肝的功能B、心的功能C、胆的功能D、肺的功能E、肾的功能答案:A39、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B、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C、人体与社会环境是一个整体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统一答案:E40、血虚是指()A、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B、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停滞C、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D、气血失和,不荣经脉E、血热气虚等原因致血逸出脉外41、破伤风发病,属于()A、卒发B、伏而后发C、徐发D、继发E、复发答案:B42、属于“水”的五音是()A、角音B、羽音C、徵音D、宫音E、商音答案:B43、“血之余”是指()A、发B、爪C、毛D、唇E、面答案:A44、治病时考虑性别、年龄等因素,属于()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治未病E、扶助正气答案:A45、风邪伤人,病位游移、行无定处,说明其病邪性质和特征是()A、风性善行B、风性数变C、风为阳邪D、风性开泄E、风性轻扬46、生气之主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D47、病证危重时的标本取舍,对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先治标后治本答案:A48、“气之主”指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D49、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A、寒化B、实化C、虚化D、湿化E、燥化答案:E50、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A、传化物B、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D、泻而不藏E、受盛传化水谷51、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A、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B、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C、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D、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E、肾主藏精的生理功能答案:A52、具有干涩伤津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答案:D53、寒凉的药物多用于治疗()A、寒证B、热证C、表证D、里证E、虚证答案:B54、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A、肾中精气B、水谷精气C、清气D、脏腑精气E、经气答案:A55、昼夜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A、前半夜B、下午C、上午D、中午E、后半夜56、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A、凝滞而主痛B、黏滞而病程缠绵C、病证善行而数变D、病状沉重而易困E、升散而袭阳位答案:A57、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答案:D58、具有加强十二经脉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内联系的是()A、经别B、经筋C、别络D、皮部E、奇经答案:A59、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D、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E、虚实交替,藏而不泻答案:A60、阴阳不相维系,可出现()A、阳盛则热,阴盛则寒B、阳虚则寒,阴虚则热C、阴盛格阳,阳盛格阴D、阴损及阳,阳损及阴E、阴虚阳亢,阳虚阴盛61、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答案:A62、分布于下肢外侧后缘的是()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答案:D63、属于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的是()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D、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E、虚实交替,藏泄互用答案:B64、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阴阳维脉答案:A65、经筋的生理功能是()A、主蓄积渗灌气血B、主联络机体内外C、主运行气血津液D、主束骨而利机关E、主经气感应传导66、反治法是()A、顺从疾病的本质而治B、逆着疾病的症状而治C、逆其疾病的现象而治D、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E、反常的治疗方法答案:D67、补阴时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是()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阴阳双补答案:B68、“恶寒发热”属于下列哪一项概念()A、疾病B、症状C、体征D、证候E、病机答案:B69、具有温养全身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答案:D70、《素问·宣明五气》提出久卧则()A、伤气B、伤血C、伤肉D、伤筋E、伤骨71、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答案:A72、具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A、心与肺B、肺与肾C、肾与肝D、肝与脾E、脾与心答案:C73、阳中求阴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E、阴阳两虚证答案:C74、具有藏血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A75、行于脉内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76、具有通调水道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D77、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互藏D、阴阳平衡E、阴阳互根互用答案:A7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什么关系()A、相生关系B、相克关系C、制化关系D、相乘关系E、相侮关系答案:C79、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A、病求本B、急则治标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E、因时制宜答案:D80、可损伤心脾的因素是()A、劳力过度B、劳神过度C、房劳过度D、过饥E、过饱81、对“满而不实”理解正确的是()A、精气充满且流通布散B、形态中空且传化水谷C、形态中空且贮藏精气D、水谷充满且化生精气E、形态充实不传化水谷答案:A82、与足太阴相表里的经脉是()A、足厥阴B、足少阳C、足阳明D、手太阳E、手少阳答案:C83、手阳明经,络于()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D84、行于脉外之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答案:D85、手少阳三焦经分布在()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外侧前缘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86、引发“着痹”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答案:D87、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互藏D、阴阳平衡E、阴阳互根互用答案:C88、属“阴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答案:D89、肾阴不足,心火偏亢,以致心肾不交,其治疗宜用()A、益火补土法B、金水相生法C、抑木扶土法D、培土制水法E、泻南补北法答案:E90、木火刑金属于()A、母病及子B、相乘传变C、子病犯母D、相侮传变E、制化传变91、湿邪致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是()A、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病难速愈B、湿邪伤阳困脾,病难速愈C、湿性黏滞,胶着难解,病难速愈D、湿性重浊,留滞体内,病难速愈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病难速愈答案:C92、具有收引特性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答案:B93、“木火刑金”属于()A、母病及子B、相乘传变C、子病犯母D、相侮传变E、制化传变答案:D94、《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状”的年龄是()A、四七B、五七C、六七D、三七E、二七答案:A95、最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燥邪D、湿邪E、火邪96、“决渎之官”指的是()A、胆B、胃C、小肠D、三焦E、膀胱答案:D97、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A、体表形态B、体格C、体型D、体姿E、性征答案:B98、肝为()A、水脏B、娇脏C、刚脏D、孤府E、子脏答案:C99、行于脉内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答案:C100、引起实寒证的阴阳失调是()A、阳偏盛B、阳偏衰C、阴偏盛D、阴偏衰E、阴阳两虚答案:C。
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模拟题及答案(卷十六)

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模拟题及答案(卷十六)一、A11、构成世界的本源是A、天气B、精气C、阳气D、水精E、地气2、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A、天气B、地气C、精气D、阴阳E、阳气3、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A、天气B、清气C、阳气D、水精E、精气4、气的运动形式不包括A、升B、降C、聚D、散E、化5、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B、精气的运动与变化C、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D、天地精气化生为人E、以上皆是6、两汉时期“元气一元论”认为,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是A、元气B、精气C、谷气D、云气E、精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精气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所构成,宇宙自然界是一个万物相通、天地一统的有机整体。
人体亦由精气所构成。
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精气分阴阳,以成天地。
天地交感,以生万物。
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天地万物之间充斥着无形之精气,并相互作用,且这些无形之精气还能渗入于有形的实体,并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精气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换和感应,因而,精气又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
其精气的中介作用,主要表现为维系着天地万物之联系,并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精气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所构成,宇宙自然界是一个万物相通、天地一统的有机整体。
人体亦由精气所构成。
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气的运动称为气机,主要包括升、降、聚、散等几种形式。
5、【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两汉时期的元气说同化了之前的各种气概念,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
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元气一元论”。
一、A11、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A、肝阳上亢B、水痘C、感冒D、头痛E、恶寒2、下列属于证的的表述是A、麻疹B、水痘C、头痛D、风热感冒E、恶寒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症的是A、胸闷B、恶寒C、口苦D、发热E、消渴4、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A、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相互统一B、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C、自然界是一个整体D、时令晨昏对人体有影响E、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5、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心B、脑C、经络D、脏腑E、五脏6、整体观念的内容有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D、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E、以上均是二、B1、A.脑B.肝C.心D.五脏E.经络<1> 、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 B C D E<2> 、有机整体的主宰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中医基础复习题(10)

中医基础复习题一、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包括哪三个方面?答: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包括: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三个方面。
2、辨证论治的概念是什么?答: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践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可分为辨证和论治两个阶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有哪些?答: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4、阴阳学说是怎样一种学说?答: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5、阴阳之间的关系有哪些?答:阴阳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阴阳交感相错、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五个方面。
6、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解释人体的生命活动、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防治。
7、《尚书·洪范》中是如何论述五行的?答: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8、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用于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人体发病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防治。
9、“藏”与“象”的概念各是什么?两者关系如何?答:“藏”是指居藏于体内的脏器,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等;“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也涉及内在脏腑的解剖形象及其通应的自然界的物象。
“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
10、心脏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体、窍、华、志、液各是什么?答:心脏的功能主要有主血脉、主神明,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11、肝脏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体、窍、华、志、液各是什么?答:肝脏的功能主要有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中医笔记总汇

中医笔记总汇一、基础理论1.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
2.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4.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5.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6.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7.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
8.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动极者镇之以静。
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中求阳。
10.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寒。
11.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心。
12.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
1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
14.称“阳中之阴”的脏是:肺。
15.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实寒证。
16.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
17.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
18.阳偏衰所致证候是:虚寒证。
19.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
20.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阴病治阳。
21.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22.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23.“木”的特性是:曲直。
24.“水”的特性是:润下。
25.属于“金”的音是:商音。
26.属于“水”的音是:羽音。
27.木的“所不胜”之行是:金。
28.水的“所胜”之行是:火。
29.金的子行为:水。
30.火的母行为:木。
31.木的“所不胜”之“子”是:水。
32.木的“母”之“所胜”是:火。
33.肝病传脾的是:相乘。
34.肝病传心的是:母病及子。
35.肺病及肾是:母病及子。
36.木火刑金是:相侮。
3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相乘。
38.“水气凌心”属于:相乘。
39.喜胜:悲。
40.恐胜:喜。
41.属于“火”的是:喜。
42.属于“金”的是:悲。
43.属于“水”的是:耳。
44.属于“土”的是:口。
45.属于“水”的是:咸。
46.属于“木”的是:酸。
47.属于“水”的是:黑。
48.属于“金”的是:白。
49.“君主之官”指:心。
50.“将军之官”指:肝。
51.“生之本”指:心。
52.“罢极之本”指:肝。
53.“气之根”是指:肾。
54.“气之主”是指:肺。
55.“先天之本”是指: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诊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诊疗时间:2010-06-23 10:56来源:未知作者:中医中药秘主网 : admin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一般是指上气道塌陷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不足,具体指成人于7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秒以上;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4%;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即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5。
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外,临床还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
后二者均有不同程度呼吸中枢受损及某些颅脑疾病,如颅脑损伤、脑炎、脑脓肿、脑肿瘤、脑干梗死等。
本病属于中医“鼾眠”范畴。
一、病因病理1.西医病因病理(1)上呼吸道狭窄或堵塞:喉上方有3个部位容易发生狭窄和阻塞,即鼻和鼻咽,口咽和软腭,以及舌根部。
三者中常以咽部阻塞为主,当咽腔左右径与前后径狭小或舌根肥厚上抬使咽峡上下径变小,以致在吸气时引起软腭下缘、咽腭弓及腭垂急速震颤而发出鼾声。
临床所见,前鼻孔、鼻咽部狭窄或闭锁,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肥厚性鼻炎,鼻腔及鼻咽肿瘤,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悬雍垂过长,咽腭弓宽阔,软腭松弛,咽壁黏膜下脂肪沉积,咽肌麻痹,舌体肥大,颌骨畸形,喉软骨软化及颈椎畸形等常引起本病发作。
(2)肥胖:肥胖与本病呈正相关。
肥胖者易发生本病的原因可能为:①舌体肥厚,且软腭、腭垂和咽壁有过多的脂肪沉积,易致气道堵塞。
②肺的体积明显减少,从而产生肥胖性肺换气不足综合征。
(3)脂代谢紊乱:患者存在着脂代谢紊乱,大多数有血脂异常。
(4)内分泌紊乱:如肢端肥大症引起舌体增大,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黏液性水肿,女性绝经期后的内分泌功能失调等。
(5)老年期组织松弛,肌张力减退,导致咽壁松弛、塌陷而内移引起本病。
(6)遗传因素:本病有家族史或家族聚集现象。
2.中医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与先天禀赋和后天失养有关,后天因素包括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吸烟嗜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闭是脏腑经络气机闭塞不通的一种病理变化。
气闭多是风寒湿热痰浊等邪毒深陷于脏腑或郁闭于经络,以致某一窍隧失其通顺之常所致。
如心气内闭则谵语癫狂,神昏痉厥;胸肺气闭,则胸痹结胸,气喘声哑;膀胱气闭则小便不通;大肠气闭则大便秘结;经络气闭则关节疼痛等。
其中以心闭神昏最为严重,一般所说的闭证,主要是指心气内闭而言。
心气内闭指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等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情志刺激,或外邪、痰浊等闭塞气道,使气不得外出,以致清窍被蒙所致。
表现:临床所见有闭厥、气厥、痛厥、痰厥等分别。
其发病急骤,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为特点。
并伴有其他相应症状。
主症:神昏猝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高热昏迷,痉厥。
副症:猝然晕厥,四肢僵直而厥冷,两手握固,胸满气喘,呼吸气粗,面青;
或者面赤,唇紫舌红;或喉间痰鸣,口吐涎沫;或饱食后,突然昏厥,口不能言,肢不能举,腹鼓而嗳气腐臭;
或中暑昏厥,身热汗出,气喘不语,牙关微闭或口开;
或者身热神昏,躁扰不宁,妄言妄见,烦渴面赤,扬手掷足,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或昏迷烦躁,不知所苦间有神清之时,懒于动作,目喜闭或目开不欲见光,身热不扬,渴不欲饮;
或气闭结胸,心下硬痛,手不可近;或气喘不得平卧,卒然声音嘶哑或失音,耳聋;
或小便点滴而出或点滴不出;或大便不通,气闭关格。
舌脉:舌淡或红,苔白或黄或腻,脉伏、沉、弦、沉、滑、弦数、滑实、弦劲等。
治疗法则:启闭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