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 知识点和经典练习课题一 空气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一.基础知识1、氧气可以供给,如潜水、医疗;氧气还可以,如气焊、宇宙飞船。

2、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

3、氮气由于化学性质,因此常用作,如填充食品的包装,制作低温环境。

4、稀有气体包括、、、、、等,其用途有等。

5、氩气和氮气可作保护气是因为。

6、二氧化碳过多造成,二氧化硫形成,氟里昂会破坏。

7、用化学符号表示:汞磷氧气氮气氦气氖气氧化汞五氧化二磷二.巩固练习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C.空气是一种纯净物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9.在对某些食品进行包装时充入氮气防腐是由于氮气()A.性质活泼,容易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B.性质不活泼,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易溶于水,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防止食品受潮D.隔绝食品与氧气等物质的接触,防止食品腐败10.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11.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2.电工使用的“试电笔”中充有一种气体,在通电时发出红色的光,此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氖气三、能力提升13.食品包装充入氮气防腐,是由于氮气()A.掩饰包装袋内食品少的缺点B.性质活泼,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防止食品受潮D.隔绝食品与氧气接触,防止食品腐败1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15.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

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4.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能存在障碍。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空气质量报告、环保行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空气相关知识的现实意义;
2. 设计有趣的实验,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和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空气质量变化的动画、相关科普视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理解难点、实验操作错误等。应对策略是,通过提问和互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例,对实验操作进行演示和指导。
课后,我将通过作业批改、学生反馈和自我反思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验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表达和引导是否清晰有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
4. 设立小组讨论和报告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强学习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5. 对学生的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法、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选择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吸引注意力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我会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例如讨论最近的空气质量情况,让学生感受到空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 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 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

用途
电光源、闪光 灯、霓虹灯等
作保护气
制冷以及 医疗等
新知探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空气。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愈发严重。
新知探究
空气污染
化石燃料(煤,石油, 天然气等)的燃烧是空 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新知探究
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污染物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等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氮气的用途:用于磁悬浮列车、 化工原料、食品充氮防腐等
稀有气体的用途:用于飞艇、闪 光灯、液氮冷冻机、霓虹灯等
空气是一 种宝贵的 资源
保护 空气
污染物 影响 防治措施
课堂达标
1 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是 ( B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臭氧 D.细颗粒物(PM2.5)
(2020· 南京期中)
第二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了解有关空气质量日报的知识。
【重点】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难点】培养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用途 支持燃烧 供给呼吸
新知探究
结合生活经验总结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难溶于水
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稳定
用途
化工原料 (制氮肥) 作保护气
作制冷剂
新知探究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氦 He 氖 Ne 氩 Ar 氪 Kr 氙 Xe
新知探究
氦 He 氖 Ne 氩 Ar 氪 Kr 氙 Xe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说课稿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说课稿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位于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对化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等。
3.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通过辩论和交流来深入探讨问题。
4.创设情境和任务,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测和比较不同环境中空气的质量,让他们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3.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深入探讨和理解问题。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和任务,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参与活动、交流互动、解决问题等过程,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分别介绍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如氮气的稳定性和保护作用,氧气的呼吸作用等。
3.空气污染及防治:介绍空气污染的成因,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以及防治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课题一 空气 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课题一 空气 知识点总结

1.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实验现象:①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2.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1)装置气密性要良好;(2)为了确保氧气被消耗完,红磷要足量;(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行读数。

3.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体积往往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1)红磷的量不够(2)实验装置漏气(3)装置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4.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还能说明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6.氧气(O2)的主要用途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7.通常情况下,氮气(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8.氮气(N2)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保护气,如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

液氮可以创造冷冻环境:如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麻醉条。

9.稀有气体包括氦气(He)、氖气(Ne) 、氩气(Ar) 、氪气(Kr) 、氙气(Xe)和氡气(Rn),是混合物10.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电光源,如氙气灯、霓虹灯等;氦气可制造低温环境。

1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

在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2)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性质。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如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

1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O3)等。

等级越大质量越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题《空气》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题《空气》PPT课件
1988年6月1日实施
⑶改善环境状况。 ⑷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潮 汐能、地热、核能等。
⑸不使用一次性饭盒、筷子等。
⑹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 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最新空气质量日报
首要污染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可吸入颗粒物
2.【05宿迁】⑴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 说明空气中含有 氧气 ;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 明空气中含有 二氧化碳 ;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 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 。 ⑵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 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 燃后立即插入集气入集气瓶里。(实验装置如下图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 质0.03%。
小结:
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 氧气
( N2 ) ( O2 ) ( CO2 ) 78% 21% 0.03%
空 气
二氧化碳
氦He、氖Ne、氩Ar、 稀有气体:氪Kr、氙Xe等 0.94%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分组成的
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 的研究,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的实验。
舍勒 (1742—1786)
普里斯特里 (1733—1804)
拉瓦锡 (1743~1794)

(1742—178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第二课时《空气污染及保护》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第二课时《空气污染及保护》说课稿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空气污染的途径:了解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生活排放等主要污染源。
2.空气污染的危害:掌握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3.空气污染的防治:学习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
(2)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概念及其评价标准。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的内容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分为三部分:左边是本节课的主题和主要知识点,中间是实例和实验过程,右边是总结和思考问题。
1.板书布局:左边列出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中间展示实验步骤和关键现象;右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2.板书内容: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知识点和实验结果,便于学生识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视频等教学资源,介绍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结合实例,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评估的重要性。
3.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污染对人体、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点。
(3)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
(2)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评价标准。
2.教学难点:
(1)理解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2)掌握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说课稿
3.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空气成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空气的组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结果,讲解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阐述空气的组成成分。
2.各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结合生活实例,介绍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了解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空气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和成分;
(2)空气中各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
2.采用图表、箭头等符号,展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保持板书的更新,及时擦除或修改不必要的信息;
4.在板书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关注板书内容。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
2.问题导向法: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
5.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空气 一、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

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 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 紧塞子。 ③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 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1. 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 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 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 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 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6.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 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7.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8.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三、 空气的成分 气体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四、 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定义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特点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但

是,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常见实例 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水等 能用化学式表示的所有物质 冰水混合物、水蒸气、铜锈 五、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途】①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② 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 ③ 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④ 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2.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 【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① 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 ② 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③ 用于激光技术;④ 氦气可作冷却剂;⑤ 氙气可作麻醉剂。 六、 空气污染和防治 1.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源包括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大有害气体),还包括工业废气等方面。 2.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3. 空气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4. 防治空气污染: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等。

预习类训练 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___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2.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_____________,空气的成分按_____________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_______。 3.纯净物由_____________物质组成,混合_____________物由物质组成。 思路解析:考查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 4.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都是空气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总称为稀有气体。它们一般_____________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人们利用这种性质,在一些工业生产中,常把它们用作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_____________,因此它们在_____________中有特殊的应用。

强化类训练 1.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二氧化氮、_____________和臭氧。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矿泉水 C.铁水 D.澄清的石灰水 3.你的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物质,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洗衣粉 B.蒸馏水 C.酸奶 D.精制碘盐 4.有五种物质,其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A.②④ B.①②⑤ C.⑧⑤ D.①③④ 5.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氧气 ②氮气 ③二氧化碳 ④稀有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6.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气体 C.洁净的空气 D.氯酸钾 巩固类训练 (一)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其含量最多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种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氮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氧气 B.雪碧饮料 C.河水 D.生理盐水 4.由于过量砍伐森林、大面积开垦草场,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最近我国北方每年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粉尘 5.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占78%, 占21%, ____占0.94%, 占0.03%, 占0.03%。 6.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维持呼吸的是( )。 ①气焊;②动植物呼吸;③医疗;④潜水;⑤宇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7、有5种物质:①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③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排出的气体 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会污染空气的是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④⑤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稀有气体的性质最稳定 B.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在焊接金属时常作保护气 C.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由于人和动物的呼吸,若干年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将会相等 9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人氧气8 L,大约需要空气 L,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 为 L。 (按照拉瓦锡的实验结论计算) 10、.列举两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试说出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桌上放一只“空”玻璃杯,小芳说:“玻璃杯内没任何物质,是空的。”小明说:“玻璃杯内有物质。”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二) 1.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2.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其中造成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从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一氧化碳 3.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 A.仅①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人类对空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进行了长期和艰难的探索,许多的探索者都提出过他们的观点。较早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 A.普利斯特里 B.舍勒 C.侯德榜 D.拉瓦锡 5.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而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氮气和氧气比较,氧气比氮气易溶于水 6.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B.电灯泡通电时发热,发光 C.把块状的石灰石粉碎成粉末 D.水在加热时有小气泡产生 7.下列用途中,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用干冰人工降雨 B.用氢气冶炼金属 C.用盐酸除铁锈 D.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 8.某次化学调研考试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9.用右图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可用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同时水进入广口瓶,水的体积约占广口瓶容积的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