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八年级上第二章期末复习课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复习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复习PPT课件

水(常温)
1500 铁(棒)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200
4
回声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 回来,再传入人耳,就形成回声。
2、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 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如果不到0.1秒,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 使原声加强。
3、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 (1)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 (2)测出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的时间
.
18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与防护
噪声的定义:
1、物理学的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生 噪声。
.
19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防碍 人们工作、学习,影响人们生活,干 扰人们听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20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噪声的等级的划分用分贝(dB)值表 示,它实质上是指响度的大小。
(2)0 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 —听觉下限
播声 音 的 传
自学教材P29第二段。
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波的形式传 播。
.
3
声速大小有什么有关
空气(0oC) 空气(15oC)
331 海水(介2质5oC的)温度1531
340 冰
3230
空气(25oC)
346 铜(棒)
3750
软木 例外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oC)
1324 铝(棒)
5000
.
16
声能传递信息
次声波: • 大象交流 • 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
伴有次声波的发生。
超声波: • 蝙蝠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声呐 • B超 • 超声波探伤
可闻声: 听诊器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复习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复习教案

第1课时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知识点:1、勾股定理:2、神秘的数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典型例题:例1:⑴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求斜边的长度⑵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为6,斜边为10,求另一条直角边例2:在厶ABC 中,AB=13,AC=15,BC=14 ,。

求BC边上的高AD。

例3:在厶ABC 中,AB=15,AC=20,BC边上的高AD=12,试求BC的长. (两解)例4:如图,在△ ABC 中,AC=AB , D 是BC 上的一点,AD 丄AB , AD=9cm , BD=15cm ,求AC的长.例5: 一轮船在大海中航行,它先向正北方向航行8 km,接着,它又掉头向正东方向航行15千米.⑴ 此时轮船离开出发点多少km?⑵ 若轮船每航行1km,需耗油0.4升,那么在此过程中轮船共耗油多少升例6: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 6cm, BC = 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点C落到E点,则CD的长是多少?例 7: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3 , BC=4 , CD=12 , AD=13 , / B=90 ° ,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例8有一根70cm 的木棒,要放在 50cm , 40cm , 30cm 的木箱中,试问能放进去吗?例9:甲、乙两人在沙漠进行探险, 某日早晨8 : 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速度向东南方向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 5千米/时速度向西南方向行走,上午 人相距多远?例10:如图,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十字形纸板,现在要把它剪开,使剪成的若干块能够 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1) 如果剪4刀,应如何剪拼?(2) 少剪几刀,也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 边的长为多少?一、 知识点:1什么叫做平方根? 2、平方根的表示方法:3、平方根的性质: 4、算术平方根:5、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6、什么叫做立方根? 7、立方根的性质:10 : 00时,甲、乙两■I 卜第二课时平方根、立方根二、举例:例1:填空题:⑴16的平方根是;25的平方根是16;16的平方根是492.56的平方根是;(-2)2的平方根是;10,的平方根是⑵士J36 = ;± = (1丫——1 = 。

201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

201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
本文档详细梳理了八年级地理学的重要知识点。首先,讲述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强调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文档列出了我国的领土面积和邻国情况,并解释了我国东西部时间差异的原因。接着,文档介绍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划分,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并指出了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和人口国策。此外,还阐述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主要民族的分布特征,强调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在自然环境方面,文档描述了我国的地形类型多样性和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并详细说明了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包括西高东低的地势和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最后,文档还介绍了我国的气候主要特征和文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八年级上第二章复习

八年级上第二章复习

数据图表解读和绘制题
⑤样本容量是 100。
④100名学生是 总体的一个样 本;
01 课 堂 互 动 环 节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文 本 具 体 内 容 , 简 明 扼 要 的 阐 述 您 的观点,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学生提问环节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学生可以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扩展问 题,以深入了解相关知识点。 学生可以提出对于课堂内容的疑问,包 括概念、方法、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括号处理不当
在进行指数运算时,未掌握指数运算法 则,导致计算错误。
指数运算错误
一次方程解法中易犯错误
1 2
去分母时漏乘 在解一次方程时,去分母时没有将每一项都乘以 最小公倍数,导致方程变形错误。
移项不变号 在移项时没有注意符号的变化,导致方程两边不 等价。
3
系数化为1时计算错误 在将方程系数化为1时,计算出现错误,导致解 不准确。
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
第一个图形是一个点,第二个图形是三条长度为1的线段围成的等边三角形,第三个图形是六 条长度为1的线段围成的正六边形,...。按此规律,第n个图形是由多少条长度为1的线段围成 的?
数据图表解读和绘 制
根据给出的数据表,绘制相应的折线 图或柱状图,并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根据给出的扇形图或条形图,分析数 据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学习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图 表类型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
图形的基本性质
图形的全等和相似
图形的应用举例
理解全等图形和相似图形的概念、性质 和判定方法。
掌握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利用 全等或相似图形解决测量和计算问题。
数据处理方法和技巧

完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二教案

完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二教案

期末复习二知识点 1.同底数幕的乘法;幕的乘方;积的乘方2.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3. 同底数幕的除法;零指数指数幕2. 乘法公式的应用3. 掌握因式分解4. 掌握分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基本运算5. 掌握分式方程的计算及实际应用问题整式乘法的公式灵活应用;乘法公式的应用;掌握因式分解;掌握分式的 基本概念,性质,及基本运算;掌握分式方程的计算及实际应用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底数幕的乘除法、幕的乘方、积的乘方的综合应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 乘的乘法法则的运用;理解零指数指数幕的意义;乘法公式的熟练使用; 分式的概念,计算及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建议】1. 通过系统化、条理化的复习,回顾各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同时加强整个学期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理清所学,查漏补缺,真正落实掌握所学内容;2. 加强学生的审题、阅读、观察、计算、画图、抽象概括、逻辑推理、动手操作等技能;3. 渗透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4. 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归纳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自己复习的能力,提高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

【知识导图】适用学科 初中数学适用年级初二适用区域人教版课时时长(分钟) --------弋120 \教学目标1.整式乘法的公式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教学过程I一、导入【教学建议】导入是一节课必备的一个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 ^态。

导入的方法很多,仅举两种方法:①情境导入,比如讲一个和本讲内容有关的生活现象;②温故知新,在知识体系中,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揭示本节知识与旧知识的关系,帮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八年级上第二章复习课

八年级上第二章复习课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题班级姓名学号【知识梳理】一.光的传播1.光源:自身能够的物体叫光源。

太阳、萤火虫是自然光源。

篝火、油灯、电灯等是光源。

2.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传播的。

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有:、等。

3.光线: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 km/s;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真空中的,光在空气中速度可近似为。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的两侧,角等于角。

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光的反射定律可以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反射,其反射表面是光滑的,如玻璃、水面的“反光”等现象;另一类是反射,其反射面是粗糙的,例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两类反射都(选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的大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平面镜成像特点可归纳为:“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2.成像原理:光的定律。

作用:成像、改变光路3.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填“能”或“不能”)成在光屏上。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填“能”或“不能”)成在光屏上。

4.球面镜:一类是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也可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

另一类是面镜,如汽车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能使光线发散,可以扩大视野。

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的方向偏折,折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的方向偏折,折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章末复习 优质课件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章末复习 优质课件

A.声速逐渐减小
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D )
4.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 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C )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综合训练】
1.下列措施中,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 B )
A.在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层真空玻璃窗
C.机动车辆都安装有消声器 D.在嘈杂的车间,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2.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C )
中传播速度为 340 m/s。
1.音调:声音的 高低 ;与发声体振动 频率 有关。
声音的 2.响度:声音的 强弱 ;与发声体的 振幅 、距离发声
特性 体的 远近 有关。
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材料 、结构 等因素决定的。
声音的 利用
1.声可以传递 信息 :如蝙蝠的回声定位确定昆虫所在位 置,医学中利用 B超 获得人体内的图像信息。 2.声可以传递 能量 ;如:冲洗钟表、去除人体内的结石。
解:由于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光传播到 人眼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根据 s=vt=340m/s×5s=1700m。
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机械闹钟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复习教案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复习课一、目标导学(一)课标要求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能解决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5.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了解。

6.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7.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考点与热点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观察、放置、读数、记录)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3.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知道测量固、液体密度的方法,并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知识结构1.学生通过复习本章内容,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

2、有针对性记忆,同桌互查,教师抽查。

三、精讲点拨:例1:如右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是 cm 。

●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练习操作,能正确熟练的的掌握刻度尺测量物质的尺度。

尤其是正确读数的方法。

例2:用托盘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应先把天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到标尺的 位置上,发现横梁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调(填“左”或“右”)。

称量时,天平左盘放______,右盘放______,移动游码后,使天平再次平衡。

若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指示位置如上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g 。

●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通过习题的练习,让学生再次强化记忆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特别是读数,学生极易出错,要提醒学生注意分度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例3:晓松在参观—个容积为5×103 m 3粮仓时,想知道这粮仓能装多少质量的稻谷。

于是他取一小包稻谷作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1)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选 填“左”“右”),直至天平平衡。

(2)取适量稻谷倒入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称量标尺上的__________,使天平重新平衡,所用的砝码和游砝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稻谷质量为_______g ,将这些稻谷倒入量筒中压实,测出它的体积为40 cm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 湿润


(3)我国的主要的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
冰原 苔原 草原
灌木
青藏高原垂直气候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季风区与非 季风区大致以 ________岭 、 大兴安 ___ 阴 贺兰 ____
• 雪峰连绵 • 千沟万壑
中国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柴达木盆地
又称“紫色盆地”,物产 丰富,农耕发达 物产资源丰富,号称 “聚宝盆” 面积广大,分布有我国最 大的沙漠 纬度位置偏高,受到西北 湿润气流影响
山脉名称
大兴安岭
两侧地形区名称
西侧
内蒙古高原
东侧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太行山
巫山 横断山
长江中下 游平原
丘陵10%
高原26% 丘陵10% 山地33% 盆地19% 平原12%
盆地19%

一、
山地33%
平原12% 高原26%
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 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思考:
图A和图B所显示的地势特点
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 种情况呢?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 10 6
四川 7 盆地
东 北 9 平 原
3
11 12
8
4大高原+4大盆地+3大平原+1大丘陵
主要地形类型名称、特点
青藏高原
四 大 高 原
——雪山连绵
塔里木盆地 四 大 盆 地
—最大
内蒙古高原 ——地势平坦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地面崎岖
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 柴达木盆地 —最高, “聚宝盆”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 北侧
南侧
天山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平原地 势平坦,土壤肥沃,开发程度较高,既是主要的 农业区,也是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发达的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地势低平 地面坡度 小 地势坦荡黑 土分布广 地势最低、 河湖众多、 鱼米之乡
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
暖温带 亚热带
一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秦岭—淮河 线
水稻,油菜、冬小麦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热带作物
知识回顾
我国的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 递减
多集中夏秋季节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5-9月降水多




山、 山、
巴颜喀拉 ________山、 冈底斯 ______ 山为界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6—7月)
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6—7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7—8月)
7月、8月华北、东北地区
伏旱
7—8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9—10月)
图B
地形 剖面
需要提示一下
读下方我国沿36°N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势三级阶梯名称: A 第一级 阶梯 B 第二级 阶梯 C 第三级 阶梯 (2)地形区名称: D 青藏 高原 E 黄土 高原 F 华北 平原 (3)黄河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时,河流的落差 会有什么变化? 显著增大 。水流速度会有什么变化? 加快 。 形成了丰富的什么资源? 水能 。
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水能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关于地势特征对中国的影响,玲玲和贝贝提 出了各自的问题,请尝试回答他们的问题。想一 想,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与同学交流,并 互相回答。 我国大陆地势 西高东低,面向海 洋。这样的地势对 河流流向会产生怎 样的影响呢? 对于我国东西 向的交通,这样的 地势又会产生怎样 的影响呢?
3.(2004年)对于此地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地形特征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 B.区内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C.区内没有外流河
D.区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4.(2004年)右图景观常见于我国 的( B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第二节
气 候
中国的气候
气 温
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中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
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
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 害。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地区均频繁发 生旱灾。由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人口、 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旱灾造 成的损失更大。
二、我国多特殊天气 特殊 形成原因 发生时间 天气
丘陵
0 10
A
22
盆地
41
高原
67
山地
100%
(1)图中A代表的地形是 平原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形 种类 齐全 ,其中比重最大的是 山地 ,占全国面积的 33 %。 (2)我国地形的这一特点,对种植业和多种经营的影响是:有 利于发展 多种经营 ,而不利于发展 种植业 。
读图,完成4~6题。 4.③地形区的名称是( B ) A.内蒙古高原 B.柴达木盆地 ④ ① 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 ③ 5.③地形区的特点是( C ) ② A.拥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B.我国第二大的盆地 C.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D.地表多出露紫红色砂、页岩 6代号①②③④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正确的是( A A.①是甘肃省 B.②是陕西省 C.③是西藏自治区 D.④是四川省
2、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有什么好处?
春节时的海南
春节时的黑龙江
我国东西跨经度多、南北跨纬度多,离 海洋远近不一,内部具有复杂的地形,造 就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28℃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 -12℃ 越往北气温越低。 -24℃ -16℃
秦岭——淮河
0℃
12 ℃
16 ℃
20 ℃
小结:
天山山脉
大 兴 安 岭 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 秦岭 横 断 山 脉 雪 峰 山
2
长 白 山 脉
太 行 山 脉
巫 山 武 夷 山 南岭 脉
台 湾 山 脉
阿尔泰山 天山山脉 阴山山脉 太 祁连山脉 行 山 脉 秦岭 巫 山 横 雪 断 峰 山 山 脉 南岭
பைடு நூலகம்
大 兴 安 岭
长 白 山 脉
昆仑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影响范围
除青藏高原、 云贵地区、海 南以外的大部 分地区
天气特征 和影响
急剧
寒潮
源于 西伯利亚 冬 半 蒙古一带的大 年(秋末、 范围 强冷空气 冬季、初春) 侵入我国
降温 、 霜冻 大风 、
有时还伴随雨雪 天气
梅雨
冬、夏季风势 江淮 地 夏 初 均力敌,相持 区(长江中下 (5、6月份) 不下(锋面雨) 游地区) 发源于热带洋 面的 极猛烈 气 旋 热带 强风 、降 水 少 、 植被 稀少 5-10月,尤 以 7-8 月为多(夏 秋季节) 春 季 东南沿海 地区,集中在 粤、台、琼、 闽
四川盆地 —“紫色盆地” 东北平原
三 大 平 原 华北平原 —最大, “黑土地” —“黄淮海平原” 主 要 丘 陵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乡”“鱼米之乡”
东南丘陵
三、匹配题
13、将下列高原与其地表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 青藏高原
• 开阔坦荡
• 黄土高原
• 内蒙古高原 • 云贵高原
• 地面崎岖不平
我国降水的时间(季节) 分布规律: 降水夏秋多,冬春少; 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降水最少的地方
降水最多的地方
在图上 勾画出800 毫米、400 毫米、200 毫米年等降 水量线,归 纳中国年降 水量的空间 分布规律。
我国de 降水 特点
一、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读图回答
8、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低气压 低气压 太
纬度
47°23′N 48°58′N
海拔
146米 65米
1月平均 7月平均 气温年 气温 气温 较差 -19.2℃ 22.8 ℃ 42.0 ℃ 3.5 ℃ 18.4 ℃ 14.9 ℃
中国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
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因此 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
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
中国地势特征使许多大河自西向江流,沟通了 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还使许多河 流在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的水能。同时,还有利于 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东北平原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读图,勾画中国地势 三级阶梯的界线,并标注 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及界线 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9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9—10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五月
七八月
九月
3、大陆性特征强
气温年较差 冬季气温 夏季气温 降水量 和日较差
大陆性 海洋性
低 高
高 低
大 小
少 多
我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深入亚洲内陆 气候有很强的大陆性
阅读下表,说一说这表明了中国气候 具有什么特征?
城市
齐齐哈尔 巴黎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