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拟人、反问、设问、疑问、排比
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反问、设问、夸张等修辞的定义、作用及例句

一、比喻 (2)二、排比 (2)三、反复 (11)四、拟人 (12)五、反问 (13)六、设问 (13)七、夸张 (15)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2、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3、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排比1、定义: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对于“同一范围”、“同一性质”的意念,用三个(含)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技巧,叫做排比。
2、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形式多样的排比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
作文写作修辞手法大全

作文写作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手法是作文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吸引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希望对你的作文写作有所帮助。
1.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或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明媚。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增强作文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如:“大树在微风中低头,似乎在耐心地倾听着我的话语。
”3.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如:“他一夜之间走遍了全国。
”4.对比:通过将两个相反的事物或概念进行对比,使对比更加鲜明,引发读者思考。
如:“阳光下,花朵绽放得娇艳欲滴,而草地上的杂草却丛生不止。
”5.排比:通过连续重复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增强修辞效果,使作文更加流畅和有节奏感。
如:“他勇敢、聪明、机智,是我们团队中最出色的一位。
”6.反问:用疑问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受,引导读者思考。
如:“难道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可以改变世界吗?”7.比较: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其中一个的特点或优势。
如:“和其他动物相比,猎豹奔跑的速度是最快的。
”8.设问:用问题的方式来引导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你曾经拥有过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吗?”9.反复:将一个词语或短语反复出现,突出其重要性或强调表达的内容。
如:“努力是成功的基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永远不会放弃的信念。
”10.感叹:以感叹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突出情感的强烈和直接。
如:“多么美丽的世界啊!”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希望能给你的作文写作带来一些启发。
当然,在使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作文的整体效果。
通过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让你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充满表现力。
希望你在写作中能够运用到这些修辞手法,提升你的作文水平。
作文修辞手法大全

作文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提升作文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比较的方式来揭示事物本质或特点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观点。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中的“阳光般灿烂”就是一个比喻。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类的思维、感情和行为,使其具备人类的形象和特征。
通过拟人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亲切感。
比如,“时间像一位老人,不经意间带走了青春”的描述中,给时间赋予了“老人”的形象。
三、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特征、性质或情感的过分描述,以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夸张手法能够激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比如,“她是个笑点很低的人,一听到笑话就捧腹大笑,让人不禁对她的幽默感佩服不已”。
四、对比对比是通过并列或对照等方式,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和冲突感。
对比能够使读者对作文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白天是忙碌的嘈杂,而夜晚是宁静的寂寞”。
五、排比排比是通过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句子,用于加强表达的力度、整齐的形式感和韵律感。
排比能够让读者更加明确地捕捉到文章的重点和要点。
比如,“奋斗,拼搏,努力,永不放弃”。
六、反问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进行表达,实际上并不打算得到答案。
通过反问,可以增加作文的语言语气和表达的强度。
比如,“你难道不知道,学习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吗?”七、设问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引导读者进入作文的主题或素材。
设问能够让读者主动参与,增加作文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比如,“你曾经有过追求梦想的勇气吗?”八、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特征、性质的方式来强调表达的效果。
夸张能够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比如,“他展示出来的才华,犹如璀璨的星星,光芒耀眼”。
写作文句式小学

写作文句式小学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陈述句、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拟人句、比喻句。
1、陈述句: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
有的陈述句表示肯定的语气,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语气,有的陈述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语气。
(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的句子)例如:(1)今天下雨了。
(2)我还没有吃饭。
(3)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2、反问句:反问句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唯一并是肯定的,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否定含义,否定反问句表肯定含义。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为有力,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例如:(1)难道你今天不用上学?———你今天要上学。
(2)难道同学们今天要回家?——同学们今天不回家。
(3)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做事不对的吗?——这样做事是不对的!3、设问句: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例:(1)数学难吗?其实不难。
(2)妈妈,今天早上吃什么呢?哦,原来是吃饺子。
(3)“究竟谁是最晚到的呢?答案是小强”4、疑问句:简单说,把一般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就是啦例:(1)他是个老师。
(陈述句)——他是个老师吗?(疑问句)(2)今天下雨了。
——今天下雨了吗?(3)我还没有吃饭。
——我还没有吃饭吗?(4)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吗?5、肯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如:你是一个好孩子。
你不是不会做作业。
6、否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如:你不是一个好孩子。
7、双重否定句:句子中有双数个否定词。
例如:(1)你不是不会做作业。
(2)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8、把子句:含有把子的句子就叫做把字句。
9、被子句:含有被字的句子就叫被字句。
作文疫情下的生活要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等修辞手法

作文疫情下的生活要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今年的寒假,半路杀出了个“疫情君”,让今年的春节像被开了挂,异常冷清。
村里的老人们说活了七八十岁,还是头一遭过的这全国人民担惊受怕的疫情年。
没有更好的治疗药物出来之前,那只有把自身的免疫提高。
这不,我们家开启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抗衡活动模式。
防疫早跑运动。
每天早晨,爸爸都会带我一起去跑步,刚开始跑的我头晕眼花,心脏碰碰的跳动地特别厉害,感觉自己呼吸都困难了,原本路上的花儿在绽放着,特别芬芳耀眼,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欢快极了!可我毫无心情观赏,没跑多久我就要休闲一会,爸爸总是一直陪着我,为我打气,只想咬着牙坚持下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跑步,慢慢的我在跑步过程中,休息的次数越来越来少了,自己明显感觉到,跑步步伐没有开始那么的笨重了,还能跟爸爸开心的聊天了。
我们聊到,我问:“爸爸,世界人民怎样才能大团结?”爸爸:“嗯—”爸爸一时没有回答来,我又接着说:“爸爸,是不是世界危机大爆发,全世界人民就会团结起来?”爸爸笑着看我说:“很有见解,可以讨论一下”。
慢慢的妹妹也加入到我们的跑步运动中,这就是我们家每天早上必修的先苦后甜防疫早跑运动。
防疫卫生保护。
以前洗手几秒钟就搞定了,现在妈妈时刻叮嘱我们,出门回家一定要用消毒洗手液,清洗20秒钟以上,吃东西前也要洗手,手的每一个部位都要清洗干净。
有时候我忘记洗手了,妈妈总是会像神探一样出现,提醒我洗手,注意卫生。
家里的地板、家具等等,每天妈妈都会认真仔细地打扫。
出门必带口罩,成了防疫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因为这个病毒是飞沫空气传播,口罩能起到防疫保护我们不受感染。
开始从不习惯,但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家人也只有接受了这个现实。
全人课程线上学习。
为了学生们的健康着想,不要被交叉感染。
在家上网课,是防疫保护最好的措施,便有了全国学生都上网课的创举。
因为网课选择频道太多,大家又是第一次接触,可把爸爸、妈妈、老师们忙坏了。
爸爸指导我用电脑选择上课,怎么选下一课和作业。
有排比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文

有排比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文I have always been fascinated by the use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writing. From the clever use of metaphors to the powerful impact of parallelism, these techniques have a unique way of bringing words to life.我一直对写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到着迷。
从巧妙运用比喻到排比的强烈冲击力,这些技巧有着独特的方式让文字栩栩如生。
One of my favorite rhetorical devices is parallelism, where phrases or sentences are repeated in a similar structure. This repetition not only adds rhythm and emphasis to the writing but also creates a sense of unity and coherence.我最喜欢的修辞手法之一是排比,即短语或句子在相似的结构中重复出现。
这种重复不仅为写作增添了节奏感和强调,还创造了一种统一和连贯感。
Metaphors, on the other hand, allow writers to make abstract concepts more concrete by comparing them to something familiar.This helps the rea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visualize the writer's message, making the writing more vivid and engaging.另一方面,比喻允许作者通过将抽象概念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使得这种概念更加具体化。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含答案 )☛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含答案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解释1.比喻:打比方 ,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拟人:借助想象力 ,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意思密切相关 ,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 ,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 ,表达强烈的感情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 ,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表达作者的感情 ,引起读者的联想 ,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 ,先自行提出问题 ,再自己进行答复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即只问不答 ,问中有答 .7.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以下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 )2.春天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 )3.学习如钻探石油 ,钻得愈深 ,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 )4.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 ( )5.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 ? ( )6.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 ( )7.花儿在欢笑 ,鸟儿在歌唱 ,小草在翩翩起舞 . ( )8.老师是园丁 ,我们是花朵 . ( )9.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那么退 . (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 ,飞腾着 ,落进深潭 .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 ,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 ,不用多久 ,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 ,开始新的生活 .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 ,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 )5.渐渐的 ,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 ,好似人们喝了一点酒 ,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 )三、在以下各句中挑出反问句和设问句 ,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 .1.浪费也是犯罪吗 ? ( )2.浪费怎么不是犯罪 ? ( )3.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 ? ( )4.这一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 ?全是勤奋努力嘛 . ( )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 ,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所以一切全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 ( )四、选择1.选出对以下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正确判断的一项: ( )A.风带着雨星 ,像在寻找什么似的 ,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C.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D.狂风吹不倒它 ,洪水淹不没它 ,严寒冻不死它 ,干旱旱不坏它 .A、比喻拟人排比对偶B、拟人比喻对偶排比C、拟人比喻夸张排比D、比喻拟人比喻反复2.与 "那航船 ,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所用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长虹飞架之处 ,昔日的交通堵塞长蛇阵不见了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C、我好似又回到了梦牵魂绕的故土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3.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B、南京的 "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4.以下四个选项能在语义上与 "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构成最||贴切的比喻句的是:A、犹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B、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C、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5.选出对以下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春? ) (排比 .突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 )B、我觉得我简直惊讶得要 (爆|炸 )了 ,这样残酷无情的污蔑 ! (?竞选州长? ) (夸张 .强调了 "我〞遭到诬陷后气愤的程度 . )C、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 -在一起 ,在一起 ,在一起 - - - - - - (?周总理 ,你在哪里? ) (排比 .热情地歌颂了周总理的高风亮节 . )D、语言 ,也就是说话 ,好似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 (?人类的语言? ) (比喻 .生动地说明了 "语言〞没什么了不起 . )6.对下面四句话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 ,正确的选项是: ( )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 ,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②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③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 .A、夸张比喻拟人B、比喻夸张引用C、比喻拟人夸张D、比喻夸张拟人7.选出与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格式一致的一项 (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风华正茂书生意气D、刺贪刺虐入木三分8.以下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山 ,好大的山啊 !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 ,就像粒粒散落的珍珠 ,延伸到远方 ,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 ,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就好似拿着一把翻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 ,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 ,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D、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 ,像露出头角的蜗牛 ,像着陆停驶的飞机 ,一声不响 ,仿佛只是在等待 ,等待 .9.为下文空缺处选择适宜内容填充 ,最||正确的句子是: ( )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 ,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 ,随着波浪晃动着 ,闪烁着 ,__________ ,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 ,煞是精彩 .A、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B、像一块洁白的绫纱C、像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溪D、像一片五彩的云霞10.填入以下横线处的句子 ,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中外古今的诗人 ,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作比 .阿拉伯的诗人说 ,牡蛎在海滩上赏月 ,天使的一滴眼泪 ,刚巧滴落在它心上 ,_____A、说像一颗晶莹的珍珠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11.以下各句中 ,没有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云 ,是雾 ,是烟 ?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呢 ?大家猜测不已 .B、此时的南国 ,椰风飘香 ,海鸥低翔 ,人们怎能不热爱这风光旖旎的地方 ?C、嘴里天天说要职工提意见 ,职工真的提起意见来又害怕的要死 ,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D、有些人虽然只捐了几件衣服、几块钱 ,但他们都尽力了 ,人的爱心怎能用捐赠钱物数量来计算呢 ?五、按要求改写以下句子1.老师不辞辛苦 ,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用夸张手法: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5.树叶很绿 .用夸张手法:6.他是我最||敬佩的人 .改为设问句:7.苗苗喜欢语文 .改为反问句: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参考答案一、1.夸张2.拟人3.比喻4.排比、5.反问6.夸张7.拟人8.比喻9.比喻二、1.比喻2.反问3.排比、拟人4.比喻、拟人5.比喻三、1.反问2、反问3、反问4、设问5、设问四、1.B2.C3.B4.B5.B6.D7.D8.A9.A10.B11.A。
中考语文备考之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比喻: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1.拟人: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2.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3.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4.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5.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6.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3.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2.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3.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拟人、反问、设问、疑问、排比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疑问、排比、夸张、对比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朱自清春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13.联想: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14.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真顶真也做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7.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
例如:(1)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
(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
”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例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④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
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使事人一体,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
花开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用移情修辞手法,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
例③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颗颗“相思泪”。
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