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在捷克政党政治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2月 学 术 交 流 Feb.,2019
总第299期 第2期 AcademicExchange SerialNo.299 No.2
俄罗斯·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选粹
·论点摘编·
卢卡奇早中期美学思想转变的内在逻辑及其困境
李国成在《上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6期撰文指出,总体性是贯穿卢卡奇早中期思想的
核心概念,具有克服资本主义物化的意义。卢卡奇在主
客关系的框架内展开对总体性的思考。第一,主客对立:
通过赋形创造总体性。卢卡奇采用赋形的方法,即通过
主体赋予客体形式而主观地创造总体性,将形式挪移到
实践领域中来,使个人与社会统合起来从而为生活找到
意义。但赋形的方法一旦推到极限就会否定自身,不具
备客观实在性,但赋形的缺陷也促使卢卡奇转向一种新
的世界观。第二,历史主-客体:在历史中解蔽总体性。
《小说理论》中,卢卡奇认为,历史则只是简单的总体性的
消亡过程,在历史中主客体不断分离以至于客体完全与
主体对立。而到了《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则采用了
一种创生性历史观:作为客体的社会与作为主体的人并
非毫不相干,两者在根本上乃是一个总体。总体不是主
体需要赋形之物,而是本来已然存在之物,这就超出了主
客对立的范式,使总体性从主观的应然变为历史的实然。
第三,现实主义文艺观及主体优先困境。20世纪以来,现
实主义文学创作日渐式微,这也让卢卡奇的现实主义理
论处境尴尬。然而,现实主义作为凭借总体性对抗资本
主义物化的一种策略,在当今物化愈演愈烈的时代也并
非毫无价值,如何看透资本主义物化、在现实本身中构建
出社会与人的总体性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卢卡奇
的探索与失误能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刘 影 摘)
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
在捷克政党政治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姜琍在《当代世界》2018年第11期撰文指出,从
1989年政局剧变至今,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作为捷克
斯洛伐克共产党的直接继承党,是中东欧国家中唯一不
改名换姓和保留马克思列宁主义特点的政党。第一,1989
年政局剧变后捷摩共的发展及其政治主张。捷摩共的阶
段性发展:1989—1993年的分化与重组、1993—1999年的
稳定与统一、2000年以来得到巩固与发展。捷摩共的政
治主张主要体现在,在社会政策方面,强调保障就业、居
住权利以及医疗服务。在经济政策方面,主张有计划的
市场经济。在民主和政治方面,倡导建立公民社会、维护
法治国家、取消议会参议院等。第二,捷摩共在捷克政党
政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纵观捷摩共成立20多年来的
发展历程,它在捷克政党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呈上升趋
势,逐渐打破了政治上被孤立的局面,并以间接的方式实
现参政。第三,捷摩共取得相对成功的原因。捷克有深
厚的共产主义传统,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天鹅绒”革命
的特点为捷摩共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政治合法性,捷克
的政治力量对比出现了新变化,多党竞争的议会民主制
度下捷摩共拥有自己的优势和策略,与捷克社会民主党
的关系愈益加强以及泽曼总统的大力支持。第四,展望
未来,捷摩共将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如何在党员年龄老
化和党员人数减少的形势下避免选举成绩下滑;如何与
这些政党竞争以争取抗议性选民的支持;如何继续争取
原有选民的支持,以及如何通过与执政党的合作尽可能
影响国家的内政外交,这些挑战值得深思。
(刘 影 摘)
新形势下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及制约因素分析
孙艳在《当代世界》2018年第12期中撰文指出,经贸
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顶梁柱”和“压舱石”。改革开放40
年来,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促进了中国经济社
会发展,欧洲国家也从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庞大市场中受
益。近两年来,欧盟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对外来投资的防
范意识和敏感性提升,中欧经贸合作面临新挑战。文章
从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制约因素入手,提出应对
策略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稳步发展。当前中欧经贸
关系发展现状呈现如下几个特征:一是中欧经贸合作全
方位推进和蓬勃发展,从数量到质量都呈倍数增长;二是
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向优势互补的务实合作
方向发展;三是中国与欧洲次区域合作助力中欧经贸关
系发展。总而言之,中国与欧盟通过发展战略对接和次
区域合作等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向优势互补的务实合作方
向不断发展,成果卓著。同时也要看到欧盟对包括中国
在内的外资防范意识和敏感性大幅提升。中国快速崛
起,国内市场不断拓展、经济结构调整升级、GDP总量增
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迅速推进等,使得西方国家短期
内无法适应。因此欧美等西方国家从传统思维出发,势
必引发其内心的疑虑和恐惧。在不能拿出一套完整应对
策略之前,恐怕这种焦虑感势必会成为制约中欧经贸发
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维系共同的利益、维护经济全球化
和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在面对国际秩序重塑要保持战略
定力,切实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重视加强与欧盟的对话
与合作,并增强运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
意识。
(于 欣 摘)
·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