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水井
故乡的那口水井散文

故乡的那口水井散文没有自来水的日子,故乡50余户人家用的水全靠村山脚的那口井支撑着。
村前铺有一条错落有致的石径,曲曲折折通向村的山脚,通向那口昼夜汩汩不息的水井边。
每当启明星慢慢升起,村中就会传出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叫声,使得沉睡了一夜的山村渐渐苏醒,故乡的人们开始了绚丽多彩新的`一天生活。
全村老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挑上水桶,有的打着手电筒,有的举着火把纷纷涌向水井边。
此时,远远望去忽明忽暗的电光、火光,把山村变成了无数个“之”字形图案,黑夜中的山村显得更加美丽迷人。
挑水路上,大小水桶演奏出一曲曲欢快的乐章,人们相互问候着,说笑着,那种喜悦的心情似乎不仅仅去为挑水而挑水,而是去挑回家人一天的幸福,一天的欢乐。
晨光普照下的石径,一溜水渍清新闪亮。
故乡的井水是大自然恩赐给的,水从山腹中无尽地倾泄而出,四季轮回,不管是狂风暴雨时节,还是炎热干旱天气,井水总是清澈见底,汪汪的、盈盈的。
水质比地底下二十七层还二十七层的纯净水、矿泉水还要格外清醇甘美得多。
人们常说,有水的地方就人杰地灵。
故乡的人们依恋井水,犹如叶依恋着根,无论是久别回故里,还是终日在农田地上耕耘,回到家后,都会急匆匆掀开水缸盖,用大瓢盛满水猛喝一阵子,喝足后都会倾情地大说一声:“真过隐!”。
故乡的人们因为有了井水的滋润,使得全村邻里和睦、民风淳厚。
恢复考试制度第一年,全村考取大学、中专的人数达12人,村民们高兴地说:“是井水给了村中读书人灵性”。
现在,故乡的人们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水井已被人们渐渐陌生而疏离。
井中溢出的涓涓细流总是不停地欢唱着流向远方,悦耳动听的流水声,好像在向人们娓娓倾诉她灿烂的昨天,又好像在为故乡的人们,今天富足有余的生活而低吟回唱着。
故乡的水井虽然日渐远去,但人们仍会时时忆起他许多不老的故事。
故乡的老水井

在故乡的村东口,曾有一口上了年纪的老水井。
这口井,是什么时候挖掘的,存在了多少年,好像也没人说得清楚,就象我们村庄或家族,是从哪里迁徙来的,有过多少年的历史,都无人知晓一样。
这,就像一个谜,一个家族在这里如何繁衍生息的谜。
但在我的整个童年、少年时期,这口水井,就一直默默陪伴。
它给我们这些当年的孩童,带来了很多乐趣,又像母亲一样,侍弄着这片土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口井,是用青砖砌成的,井口是圆的,直径应该有两米左右吧,但越往下,内径越大。
井口周围是铺垫的石头,略高于地面,大概是为了不让它积水。
它到底有多深呢,没有人知道,也许是因为年代久远,水井的四壁,长满了青苔,它们匍匐在井壁的缝隙里,看起来非常湿滑。
这口水井,曾给我们小伙伴留下了很多的欢乐。
小时,我们经常趴在井沿,看清幽水面上,我们搞怪的影子,水面,就象一面镜子,映着我们稚嫩的脸孔,甚至残缺的门牙。
我们喜欢在这里看大人打水。
每当我们听到谁家的木门响了,就知道,大概是要有人家担水了。
叔、伯,或大哥,担着空水桶,摇摆着过来了。
到了井沿,先用扁担上一头的铁钩勾着水桶,小心翼翼放进井里,斜着一用力,扑通一声,水桶桶口向下斜进水里,并很快灌满了水,再用力向上提,很快,一桶水就被拉上了井沿,我们欢呼着围上去,大人就让我们就着桶沿,大口喝起来。
井水,是甘洌的,冬温夏凉,陪伴着我们一天天快乐成长。
这是一口神奇的水井。
它从来没有干涸过。
无论是大旱年头,土地干裂。
它也从来没有溢出过,无论是大雨倾盆,洪水泛滥。
它总是保持在不高不低的距离,维持着自身的高度平衡。
甚至在雨中,雨滴打在水面上,也从没有看到它浑浊过。
这也是一口有故事的水井。
每当茶余饭后,或农闲的时候,大人们就蹲坐在水井的一旁,抽着老烟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发生在乡土的古老的故事或传说。
比如,被人看过有龙脉而被破坏的小红河,有到处被杀戮后来成为皇帝的朱洪武(朱元璋),有抗日时,日本鬼子进村关于西洋马和枪法极准的描述,有“跑反”的经历,还有土匪马帮横行骚扰或伤害百姓的往事……我们有时听得一惊一乍,有时如痴如醉,不知何时,夜深了,人散了,天空很蓝,星光异常灿烂。
老家的水井作文

老家的水井作文在我的记忆深处,老家的那口水井就像一位默默守护的老友,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生活的变迁。
老家的房子是那种传统的农村小院,土墙青瓦,简单却充满了温暖。
而在院子的一角,那口水井安静地待着,不声不响,却又无比重要。
这口水井的井口不大,也就一米左右的直径,用青石条砌成,岁月的侵蚀让那些石条的棱角变得圆润,摸上去有一种磨砂般的质感。
井沿边上,由于常年被水桶的绳索摩擦,留下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痕迹,仿佛是岁月写下的无字诗篇。
记得小时候,每天清晨,天还蒙蒙亮,当第一缕阳光还在努力穿透云层的时候,奶奶就会起床去井边打水。
我总是被那“咯吱咯吱”的轱辘声唤醒,然后揉着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地跟在奶奶身后。
奶奶熟练地把水桶挂在辘轳上,慢慢放下绳索,然后一圈一圈地摇着辘轳,水桶“扑通”一声掉进水里,溅起一片水花。
奶奶再吃力地摇着辘轳,把装满水的水桶提上来。
那时候的我,觉得奶奶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能够轻松地从井里变出清凉的水来。
我最喜欢的,是夏天的傍晚,太阳刚刚落山,热气还未完全消散。
大人们在院子里摆上桌椅,准备吃晚饭。
而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跑到井边,打上一桶冰凉的井水,把西瓜整个泡进去。
等待的过程总是充满了期待,我会蹲在井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里的西瓜,心里默默数着时间。
当终于可以把西瓜捞出来的时候,那冰凉清甜的滋味,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水井的旁边有一棵老柳树,长长的柳枝垂在井沿上,就像一个绿色的帘子。
有时候,风一吹,柳枝轻轻摆动,会不小心碰到水面,荡起一圈圈小小的涟漪。
到了冬天,水井就变得更加神秘了。
井口会冒出腾腾的热气,仿佛这口井有着自己的生命和温度。
打水的时候,水滴溅到井沿上,很快就会结成一层薄冰。
我总是好奇地去摸那些冰,凉凉的,滑滑的,一不小心还会滑倒,惹得大人们一阵惊呼。
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突发奇想,想要测量一下水井到底有多深。
我们找来了一根长长的绳子,在一端系上一块石头,然后慢慢地把绳子放进井里。
可是,当绳子都放完了,石头还是没有到底。
家乡的老水井

家乡的老水井家乡的老水井我生长在一个小村庄里,那里有一口老水井,它见证了这里的一切。
当我回到家乡时,去看看那个老水井,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这口老水井曾是我们村庄居民的主要饮水来源,也是我们儿时的游乐场所。
每当夏日来临,我们总是会约上小伙伴们一起来到这里,取水喝、洗脸、洗手。
我们放学后也经常在这里玩耍,用木棍在井边划着水,挤着水泡,那种纯真的快乐已经深深刻在我们心中,成为了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口老水井也逐渐被淡忘。
如今,进入村庄的公路旁边修建了供应整个村庄的水厂,居民们都改用自来水,这里的老水井渐渐被遗忘。
它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也没有了流传下来的故事,只有静静地默默坐落在那里。
我走近老水井,发现它的边缘长满了青苔,井水已经变得浑浊。
老水井的井口还有着一个旧时代的水桶和绳索,然而却显得有些陈旧、破烂不堪。
我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告诉我关于这口老水井的往事,那时它曾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一些长辈们交流的聚会场所。
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很多人渴望快速发展和改变,然而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些老旧的事物和文化遗产。
老水井虽然已经没了过去的荣耀,却浓缩着往日的记忆和脚步,它是我们家乡的一处代表性建筑,是值得珍惜和保护的。
回首过去,或许我们可以重拾儿时的一丝纯真,当我们走进自己的内心,回忆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让那些珍贵的回忆一直流淌下去。
所有的东西都是会逝去的,但是我们还可以怀念,可以回忆,让每一处故事留存在我们心中。
我看了看老水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它那陈旧的模样,见证了很多往事,也留下无数的回忆。
与其说是老水井被遗忘了,更应该说的是我们被时间和变化所淹没。
它不只是一口井,更是我们回忆、感怀和珍藏的脚步,是我们故乡的文化遗产。
保护老水井,也就是保护我们文化的根基,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让它绽放新的花朵,在这个岁月的长河里,更温情地延续着那份深深的思念。
水井印记,清凉甘醇的井水是我浓浓的乡愁【客都原创】

水井印记,清凉甘醇的井水是我浓浓的乡愁【客都原创】故乡的水井,犹使我记忆深刻。
故乡的水井,静守在老屋的东北角,依山而卧,一面靠山。
经岁月流年,石缝间生出一些水草,还有一些苔藓。
井口直径1米左右,水深1.3米,井面约一平方米,没有像传统的水井砌有围台,只是用青石简单围砌而成,由几块大青石稍稍倾斜铺成,略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并不起眼。
故乡的水井,见证了我童年的生活。
母亲每天早上或晚上都要到井边打水,幼时,我便跟在她后面,看着她洗衣,洗菜;稍大后,便经常和小朋友到小井旁戏水;我的童年,与井水有着剪不断的情缘。
家乡一景记得小时候,父亲跟我讲井的故事,至今有些还记忆犹新,但水井有多久,却没有具体的年代。
听父亲说,爷爷做房子的时候就有了。
只知道整个村子只有我家屋后有这口水井。
家里人从来不用去河里挑水,随手打一桶水就可以往灶台上的大铁锅里烧水、煮饭或洗衣、冲凉,方便至极。
井水甘甜纯净,用它煮的猪肉汤,鲜甜无比,特别是用井水做的豆腐,鲜嫩。
父亲说,我家的水井可不一般,水是泉水,清醇甘冽,冬天的早晨水井升起腾腾热气,气雾缭绕,像仙境一般;夏天井水是凉爽的,有冬暖夏凉。
春夏秋冬,水井不受干旱雨水影响,一直保持同样水位,不深不浅,终年丰盈。
那时候家里还没有冰箱,盛夏时期会把黄瓜、李子、西瓜拿到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拿出来吃,凉爽可口;小时候在外面玩耍,口渴了就跑回家里,往井里舀上一瓢水,咕咚咕咚喝个痛快,清甜甘冽。
经常这样,却未闹过肚子,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还记得小时候,每当酷暑难挡,趁着天色渐暗、大人不备,光着瘦瘦的小身板,悄悄溜到井边,往身上浇上几瓢井水,用毛巾随便的抹干后回屋睡觉,这一晚的觉是特别的香甜。
家里的水井(一)家里的水井(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到远离村庄的学校住宿,每周六才回家。
进到家门,都会喝上一瓢井里的水。
如果看到水缸里的水不多,便去井里打水,把水缸里的水装满,母亲也经常夸赞我。
如今,家乡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山泉自来水,唯独屋子后院这口水井一直被保留下来,亦或成了院内一隅。
老家的水井四年级作文

老家的水井四年级作文
我的老家在高州,在村子的东边,有一口十分古老的井。
它大约有十五米深,井口是圆的,直径三米左右。
它是由石砖砌成的,可坚固了。
一年四季,它都能涌出滚滚清泉,十分甘甜。
村里唯一水的来源就是这口井。
每天从晨曦到傍晚,都有许多人挑着担子从我家门前经过,因此我家门前的石子路总是湿漉漉的。
扁担吱吱扭扭的响声,人们扑踏扑踏的脚步声,组成了一支欢快的.交响曲。
来井边打水的人络绎不绝,但非常有秩序。
这不,一群活泼的红领巾,唱着队歌,蹦蹦跳跳地也来打水了。
他们打完水后,不是原路返回,而是继续往前走。
我好奇地跟了上去,只见他们来到了五保户张奶奶家。
原来张奶奶腿脚不太灵活,红领巾是义务劳动呢!只听见奶奶说:真是太谢谢你们啦,快进屋坐坐吧!红领巾异口同声地说:不用了,我们还要上课呢!再见说完,就高高兴兴地去了。
老井啊,你用甘甜的井水滋润了我们干渴的喉咙,让我想到了老师。
许多老师从年轻就走上了讲台,直到双鬓已长出了白发,也无怨无悔。
许多个夜晚,我们已经进入了梦乡,老师们却还在灯下备课,或者批改作业。
老师每天都站在讲台上,为我们传授着知识。
老师们用知识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让幼小的知识树苗在我们的心中茁壮
成长。
我赞美你,老井。
但我更赞美的是像你一样的人——老师!。
故乡的水井阅读理解

故乡的水井阅读理解
故乡的水井是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故乡的生活中,水井对他们的重要性以及水井所带来的美好回忆。
文章开头,作者描述了故乡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指出了故乡缺乏水源的情况。
然而,他们却拥有一口深不见底的水井,这口井成为了整个村庄的生命之源。
每天早晨,村民们都会前来打水,用它来做饭、洗衣服和洗澡。
作者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水井旁边玩耍的场景,感受到了那份纯真和快乐。
接着,作者又描述了水井所带来的其他美好回忆。
每年的夏天,村民们会在水井旁边摆上桌椅,享受凉爽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
晚上,大家还会围坐在水井旁边聊天、唱歌、讲故事。
这些美好的回忆让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故乡和那口水井。
作者总结了水井对自己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他说:“虽然我已经离开了故乡多年,但每当我想起那口水井时,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
故乡的水井

故乡的水井作者:宋文涛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5期假若故乡是母亲,井水便是她的乳汁,孩子长大了总会离开母亲。
这就是我对“离乡背井”的理解。
离家太久的人总会想起老家的事。
在漫长的岁月里,“离乡背井”这个词时常在我的耳畔萦绕,时常使我想起故乡的水井。
在古代,“井”是代表乡关之情的意象符号之一,水井常在村落、闾里的中心,与居民关系紧密。
于是,便有了井里、井户、井市以及离乡背井之说。
可见,“井”与思乡之情有着天然的联系。
我记事起,我们村有两口井,分别位于村的东部和西部,水源幽深,水质甘甜,族人称之为东井和西井。
这东西两井俨然是母亲的一对乳房,以取之不竭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村里人说,井里的水是从大潍河渗进来的,所以这么甜。
我认同这个说法,因为,大潍河是我的母亲河。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在院子里做擀面杖,我坐在一边认真地看。
父亲说:“我问你,越刮越细的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答:“擀面杖。
”父亲又问:“越刮越粗的呢?”我想了半天,摇摇头。
父亲说:“是井!”说完,爷儿俩傻笑了半天。
父亲说,他小的时候亲眼见过他的父辈们挖井。
他说,制作水井,要选一个水源好的位置,挖到有泉水的地层就可以“刮”井壁了;把井刮得粗一些,在井壁的周围砌一圈儿石块,再找来四块很大的石板把井口做成方形,地面用大小不等的石板铺成一个台做井床;最后,汉子们从三里外的河里挑来水做引水,一气儿把井灌满,搅动后汲出,一口完整的井就算大功告成了。
之后的日子里,井水就会越来越清、越来越甜!父亲还说,井里常常住着水神,如果有人从井上跨过,那就是对水神的不敬,水神就会生气,那人就会被减去寿数。
于是,我总是离井远远的,生怕惊动了井里的水神。
可是,水井壁的石头缝里总是住着很多麻雀,井台上常常有麻雀的粪便,也难免有粪便落入井里。
我常想,谁知道水神会给这些麻雀减去多少寿数呢?然而,族人们却没人在意,依然去井里打水喝。
这两口水井上面都没有辘轳,只能用手抓着井绳,通过摆动井绳将水桶倾倒来汲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远离故乡那天起,我再也不见过故乡的水井。
可是,在我心中,故乡的水井,却一直牢牢地占据着我的空间,似乎水井变成了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使我爱不离嘴。
现在,当我一闭上眼睛,脑子里就浮现出,故乡那口爬满绿苔的井口,想起许多童话般的故事。
想起故乡的水井,便想念起故乡的水伯。
每当风雨过后,他都要拿着一把扫把来到井边,将水井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
几十年如一日,故乡的水井始终保持着纯洁。
目前,我尽管生活在大西北,但是,在我的脑海里,常常梦起故乡的水井与水伯,走路时也不断的想起他们,与朋友骑马在大草原上奔驰时,也曾经轻轻地唤过他们。
是的,他们是我生命中的两个小世界,那么近,又那么远,永远没有休止地浮现、磕碰、漫游。
在我的梦中,故乡的水井总是长着青苔,水伯总是弯着腰打扫。
这一切,都是这样的原始。
九十年代初春,我从西大来到陕北一个小山村体验生活,又重新看到了水井。
这一口干枯的水井,又把我带回到故乡的童年坐的水井,沉湎于深远的日子。
童年时代,我常常趁爸妈不在家的时候,自己提着一只小水桶,到水井边打水冲凉,可是,水伯一见到我自己打水,他就走过来和蔼地说:孩子,别自己来水井打水,以免掉落入水井。
说着,他一边帮我打水一边帮我洗澡,犹如自己的父母对待孩子一样。
然后,给我穿好衣服送我回家&&在他老人家面前,我表示不再单独一人到水井边打水洗澡了。
可是,过后我又偷偷地去洗澡,又被他抓住送回来,一次、二次、三次&&我再也不单独到水井边洗澡玩耍了。
故乡的井水是清澈纯洁的。
当你站在井湄,把水桶慢慢的往井底扔时,自己的影子倒映到水井底下面真有意思。
这时,你如果乘着这一刹那间的空间里看自己的影子,比在镜子里显得更加真实、优美。
因为,故乡的水井是原始的,而原始使我看到了最真实的自我,没有半点虚伪。
扔下了水桶,用力拉住绳子左右一摆,水桶翻了,水就咕嘟咕嘟的满了,拉上台湄,你看着装满清澈见底的故乡水,心里就像蜜糖甜蜜蜜的。
当然,有时井水也有浑浊的时候,那是雨后水流进去了,不过,这种原始的井水总比城里自来水管里流出的水纯洁得多。
六月份,是南方刮台风的旺季。
一次,十六号台风把许多树枝、杂草都刮到水井里,水伯为了打扫干净,使乡亲们天亮时能喝上清净的井水,天蒙蒙亮就点上马油灯来到水井打扫收拾,像打扫自己家一样的细心。
他连干了几个小时,天亮时,乡亲们挑着水桶来到水井挑水时,这位七十一岁的水伯却倒在水井栏旁,再也起不来&&台风,夺走了水伯的生命,不,是水伯为了乡亲们的生命而贡献出自己的余生。
虽然,水伯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可是,每当我回忆起这一切,水伯朴实、无私的崇高形象与那清澈纯洁的故乡水井,心里就产生起一种敬佩、内疚、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