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品德社会五年级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苏教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课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型新授学科品社班级六教师学习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行使着当家作主的权利,知道新中国成立的基本概况及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行使着当家作主的权利,知道新中国成立的基本概况及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学法指导、问题导学①你从这段文字中知道了哪些史实?②国旗图案是怎样构成的?说说国情的底色及其五星排列的意义。
③你知道这意义鲜明的五星红旗是谁设计的吗?能讲一讲五星红旗设计过程中的动人故事吗?④先唱一唱国歌,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朴实而真挚的情感;再议一议:国歌是谁创作的?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1.师生谈话,导入新课2.观看影片,孕育感情自主学习⑴读第3页插图,说说每一幅图画的是什么。
⑵从这些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说说农民有了土地,为什么那么高兴呢?⑶为什么说农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就是“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你是怎么理解的?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0′)1、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吧!2、参与学习,提供帮助。
3、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合作探究①解放前,我国的工业基础是怎样的?②在工业发展上,从哪些方面说明“中国人们站起来了”?⑷除此外,解放后,我国工业还取得了哪些成就?讨论:有人说“弱国无外交”,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展示解疑1、交流学习收获。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解疑。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8′)1、鼓励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2、记录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3、帮助解疑,积极评价。
……训练反馈检测题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国歌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2、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四、当堂检测,及时反馈(5′)课堂总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归纳总结,提升拓展(5′)看到自己国家日益强大,一步步走上世界舞台,作为一个中国人,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又想说些什么呢?板书设计主题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师生谈话,导入新课2.观看影片,孕育感情3.读书讨论,了解史实教学反思或后记。
五年级品德----站起来的中国人教学设计

《站起来的中国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今昔比较,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2、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奥运会成功举办和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辉煌战绩不仅能反映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更能反映出中国正在崛起、国际声望日益提高。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祖国的繁荣强盛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回顾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历史,从中感受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增强学生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教学难点:体会中国奥运会成功举办以及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辉煌成绩更能体现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声望。
教学过程:活动一为北京奥运喝彩1、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师: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一年,你知道为什么吗?对,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顺利召开并成功闭幕,中国向世界递交了一份令各国惊叹和圆满的答卷,现在就随着老师的镜头再次去领略一下奥与会开幕式时精彩壮观的场面吧(播放奥运开幕式录像)2、师:出示课件(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对本届奥运会的评价)3、师:中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我国体育健儿取得的辉煌成绩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经济和科技实力。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可以骄傲、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今天的中国强大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板书课题)《站起来的中国人》这时,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回顾我国的参奥历史,去解决这一问题吧?活动二回顾奥运历史,感受祖国进步发展。
1、师:现代奥运会从1896年至1948年,一共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请拿出你手中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师:哪一个小组来具体介绍一下中国参加这三次奥运会的情况?特别介绍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情况,当时的中国正是经济萧条的年代,政府没有多余的经费可以参加奥运会,日本帝国主义筹划派运动员刘长春和于希渭两人代表伪“满洲国”参赛,企图通过体育比赛使伪政权合法化。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 教学年级和班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3. 授课时间:[具体上课时间]
4. 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讲述新中国成立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刻变化,以及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
- 对,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作为公民应该如何做?
4. 小组讨论与分享
- (学生分组讨论)
- 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 很好,每个小组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公民,我们要努力学习,遵守法律,热爱祖国,团结协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国家认同感:学生能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的意识。
2. 道德观念:学生将学会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法治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法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法律的作用,培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习惯。
拓展建议:
1.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研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新中国成立与家乡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了解新中国成立对家乡带来的影响。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杨洋一、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部编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的一课时的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华儿女经过艰难曲折的救亡之路,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在本课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宏大历史场面,体会新中国诞生的意义以及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上下欢庆的气氛,体会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有关国旗、国歌和国徽的知识。
3.通过相关资料的认识交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知识,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资料。
2.国旗、国歌、国徽的相关资料3.学习单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历史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观看《开国大典》的片段)视频看完了,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视频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老师要提问了(学生回答):1.这是哪一天?他们在干什么?这是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2.举国上下的老百姓为何如此激动?近代的中国,由于战争的不断爆发,使广大中国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饱尝了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胜利。
大家怎能不激动。
过渡:1949年10月1日15时,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活动探究,学习新知师:新中国成立了,这个国家由谁来领导呢?当时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党派,这些党派非常支持革命,可以说中国革命成功,离不开各党派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目标:知道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大量的事例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通过交流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情感目标懂得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难点是: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来达成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我是这样开课的:“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经过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致使延续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结束了。
这一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那中国的前途怎样,她将又面临什么样的风雨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爱你----新中国二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三级主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板书)这样设计,衔接了上个活动主题的内容,按照历史的时间发展,形成一条主线。
第二大环节探究活动,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我出示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图片,(课件)“认识图片上的人物吗?”因为学生在影片中都看到过他们,所以都知道。
我接着过度:“这是63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那当时的局势怎样呢?打开书63页,看书中给我们的介绍吧!”这样处理充分依据教材的意图,让学生明白事件的前因后果。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课件:双十协议中主要内容,让学生读。
在学生了解了当时国内的形势的基础上,我引领学生小结:“这场战争的爆发国民党是不道德的,不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的;而共产党却是维护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的,倡导和平、自由、民主。
小学道德与法治_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情分析从生理发展来看,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
从知识能力来看,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同学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尚可,但是年龄较小,学生自制力欠缺,有部分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很大一部分同学注意力集中难以持久,导致上课时需多次提醒学生,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极个别同学勉强完成学习任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效果分析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核心,本课教学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小组探究学习积极性很高,新中国的诞生,通过语音视频导入新课,学生很感兴趣。
农民翻身得解放设计了图片,通过新旧对比,学生印象深刻,达到了预定目的,废墟上的巨变,通过工业,科技和国防的迅速发展,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共和国的焕然一新,视频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教育效果直观可信。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课堂合作探究很好的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很好的完成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教学。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泰山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借用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一句话,这自然会让人们想起开国大典的盛况,因此教材介绍了新中国诞生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开国大典的盛况,农民翻身解放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接着用生动的事例,让我们感受废墟上的祖国现在是焕然一新,通过列举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巨大成就,突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从此,社会主义中国走向了世界舞台,旨在让学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测评练习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________,首都是_________2我国确立了_________的外交原则,并始终不渝地奉行______外交政策。
小学思想政治_《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家乡和祖国解放以来的变化,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崇高理想。
(重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难点)3、知识目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认识人民群众的支援,是解放战争胜利的保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情感铺垫同学们,从寒假到现在,我们进行了几次研学,(出示课件)你们看,这是我们一起去博物馆研学,这是我们参观烈士陵园,这是我们建国七十周年风雨历程的研学资料。
思考:通过这几次研学,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收获了很多知识。
我发现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他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收获,那么除了这些收获以外,你还能够感受到什么。
(预设板书1949年10月1日板贴课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小结:研学活动不仅让我们收获了知识,还让我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可见我们的。
道法课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还在,生活中只要有一颗学习的心,课堂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将结合课前的研学,一起来探究一下中国人民是怎样一步步站起来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了解三大战役的有关知识1抗日战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那你知道加入坏解放战争胜利进程的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吗?(指名回答)2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三大战役的有关知识,请看学习任务(出示课件)一组: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认真阅读地图,根据三大战役的作战路线图理解。
三次战役采取的不同的战略战术。
二、三、四组:分别以蓝表的形式概括,介绍三大战役的经过五组:研究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六组:研究人民群众的后方支援与三大战役胜利的关系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三大战役的胜利记来自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又来自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同时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后方支援。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苏教版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苏教版一、课前谈话,情感铺垫1、师:班上有姓周的同学吗?生:没有。
师:来,我们称呼一下,叫声周老师好。
生:周老师好!2、师:同学们好!再问一下,我们班有平时经常看电视新闻、或者查阅新闻的多不多?师:就是网上查看的,有没有?(无学生举手)师:很少,我们的邻居日本这个国家知道吗?生:知道。
师:现在的首相是?生:安倍晋三。
师:不错啊,知道安倍晋三那不错啊。
戴眼镜的那个女孩第一个叫出来,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生:叶静萱。
师:非常好,看起来对新闻还是很了解的。
怎么奖一奖,好像没带奖励的东西,要不糖吃一颗?周老师昨天刚刚喝喜酒,他们给了我一些糖,我当时放包里了,我将给她一颗糖怎么样?生:行。
师:好的,掌声鼓励她一下。
生鼓掌。
3、师:这个安倍晋三上任之后做了很多事情让我们中国人很愤慨,你听过过吗?哪些事情?生1:钓鱼岛事端就是安倍晋三引起的,他们说钓鱼岛是他们的,而我们说钓鱼岛是我们的,所以说引起事端。
师:那你觉得钓鱼岛是他们的还是我们的?生1:我们的。
师:那怎么他们说是他们的?生1:他们霸占。
师:你也很了解,还有三颗糖,一颗给你。
告诉我叫什么名字?生1:李俊飞。
师:好掌声鼓励他一下,还有哪些事情让我们特别愤慨?生2(受伤)师:你好像受伤了(众生笑)生2:日本购岛,购买了钓鱼岛师:也是为钓鱼岛的事情(分一颗糖给他)在这里我们把四颗糖都分完了哦,最后一颗。
师:还有吗,还有哪些事情让我们愤慨?生3:安倍晋三呼喊天皇万岁师:喊天国万岁,这是为什么?生3:……师:你没有表达清楚但是我们已经很清楚了。
当年日本侵略朝鲜、侵略中国的时候,那些侵略军高呼什么?众生:天皇万岁。
师:刚才还讲到了,他们还把“侵略”说是“没有侵略过中国”,改成了“进入中国”。
“侵略”和“进入”一样吗?众生:不一样师:所以说这些行为也刺痛了我们的心,最后一颗糖也给你师:这几颗糖我们估计特别甜吧,还没尝过~师:还有没有感到特别刺痛你的心?生4:建国神社师:建国神社就是祭祀死去的人,为什么他们去祭祀死去的人我们中国人特别的愤慨生4:因为他们祭祀的是日本侵略中国那一段时间死去的士兵师:因为这个建国神社还供奉着当年侵略中国的甲级战犯,他们把战犯当做英雄来供奉,那就是对我们中国人民情感的一种侮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苏教版品德社会五年级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和态度: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行为与习惯:关心祖国的命运,关注祖国的发展。
尊敬国旗、国徽、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3、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奋斗的曲折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了解国旗、国徽的象征意义通过多种方式调查了解祖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祖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爱国知识分子辗转回国,报效祖国的事迹,激发学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让学生了解建国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及文字资料的投影片2、有关开国大典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音像资料。
3、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的事迹4、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新中•国建设成就的资料。
教学过程:天安门广场坐落在我国首都北京的市中心,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出示图片) 瞧,这就是天安门广场。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就是在这里宣告成立的;1、出示课文文字资料,指名读。
2、这样万众欢腾的场面,大家想亲自看一看吗?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回到1949年10月1日去感受感受?《播放开国大典录像片段》(1)交流各自印象中感受最深的画面或场景。
(2)读一读:《首都十月一日之夜》(3)你能想像得出这种万民欢腾的景象吗?人们为什么如此欢乐?你能体会到中国人当时的心情吗?3、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下,新中国成立了;他的名字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
你知道祖国有哪些标志吗?4、华表、国旗、国徽、国歌都是祖国的标志,看到或听到他们,我们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祖国,你知道这些标志有什么来历吗?(1)读一读:了解国徽的来历(2)补充资料:《五星红旗的来历》《国歌的诞生》,了解国旗、国歌的来历。
5、知识抢答。
(1)五星红旗是我国国旗,你知道它上面的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象征着什么吗?(2)我国国徽上有些什么图案?:分别象征着什么(3)国歌的名称是什么?作词、作曲分别是谁?三、总结实践1、总结(略)。
2、动手画一画祖国的标志给教师的建议1、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开国大典及国旗小国徽常识的资料,以便课堂上参与讨论交流。
2、如有条件,课堂上教师可播放开国大典录像片段,让学生获得更为真切可感的体验;3、“抢答题”环节的设计可将书中的题目进一步细化,适当补充一些相关题目,让更多的学生都有参与抢答的机会。
4、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以及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小组的讨论交流,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以及国旗、国徽的象征意义。
5、通过小抢答赛,说出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以及国旗、国徽的名称及意义。
第2课时复习导入一、1、热身赛:知识抢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哪年哪月哪日由谁正式宣告成立的?(2)我国的国旗、国徽分别是什么样的?(3)我国的国歌是什么?作词、作曲分别是谁?2、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豪迈的宣言犹如一剂强心剂,令每一个中国人都备受鼓舞;你知道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就站起来了呢?二、新授1、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红军战士小董和受日军迫害的李奶奶。
假设他们也参加了开国大典的游行队伍?你愿意当一名小记者去采访他们吗?你想向他们提一些什么问题?谁来当小董、李奶奶,谁来当记者?(1) 分配角色,小组排演。
(2)推选一组同学上台模拟记者采访。
2、是啊,新中国成立前老百姓饱受压迫,他们不但生活艰苦,在政治上也没多少权利,解放后就不一样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了出示课文资料,指名读。
3、人民当家作主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小组同学说一说,议一议。
4、交流。
(1)人民通过选举自己满意的领导人管理国家,真正体现了自己当家作主。
A、介绍“豆选”等选举方式。
B、咱们班干部也要班级选举产生,从中你能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滋味吗? 读一读资料:《选举日》。
(2)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A、你知道土地为什么对农民这么重要吗?B、在旧中国,广大贫苦农民是没有或很少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的,这是农民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
在新中国,广大农民的愿望实现了吗?谁给大家介绍介绍。
出示插图:“《土地改革法》深得人心”、“分田分地真忙”、“焚烧地契”。
想像一下,获得土地的广大农民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他们会说些什么话?5、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举例说说。
三、总结教学中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小记者、红军战士小董和受日军迫害的李奶奶,模拟记者采访,在角色体验中加深体会评价建议:1、能模拟记者采访,体会到人民群众摆脱压迫、挺直腰杆生活的喜悦。
3、结合资料介绍,了解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途径。
第3课时一、复习导入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就站起来了?二、新授1、有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因为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土地,外国人攫取了大量的特权,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你能举例说一说吗?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回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全部特权,结束了旧中国屈辱的历史。
可是作为一个新生儿,新中国的成长道路并不是十帆风顺的,在刚刚成立一年之后的1950年,新中国就遇到了一个重大波折,你知道吗?3、“抗美援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出示资料,剿币介绍。
(2)你们知道克拉克为什么如此沮丧吗?(3)小结:“抗美援朝”战役的胜利再一次向世界人民证实: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有能力保卫自己的祖国,保护自己的家园。
4、“抗美援朝”战役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许多有关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1)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
(2)教师相机丰惋介绍《上甘岭战役沁《勇掐伦口的黄继光》。
三、总结1、无数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英雄战士用自己的生命共同铸成了固防线:每个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扬眉吐气。
2、此时此刻,生活在和平幸福生活中的你最想对英雄战士说些什么呢?给教师的建议:教学中可播放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音像资料;给学生真切的视觉感受,从而加深内评价建议:1、初步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2、通过故事交流,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第4课时一、导入: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你能说出些吗?二、新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全国刚解放时,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以及多年的战争破坏,导致当时的中国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
当时的局面是什么样的?2、新中国成立时,我们从国民党手里接收的是一个贫穷落后、干疮百孔、的烂摊子。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精神,领导全国人民,克服种种困难,大干苦干,使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它的目标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和其他工业。
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经济建设硕果累累。
一个个令人激动的开端出现了,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了,你们能说出哪些新中国的第一呢?(1)小组交流讨论。
(2)大组汇报: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辆载重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只电子管第一座长江大桥第千条连接着青海西藏的公路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下线将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奉献给国家!(1)介绍钱学森的事迹。
指名读故事:他带回了“三个师”B、讨论:钱学森带回的仅仅是“三个师”吗?C、你想对钱爷爷说些什么吗?(2)介绍李四光事迹。
A、指名读故事:《地质之光》。
B、讨论:李四光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5、为祖国做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很多,你还能列举出其他一些杰出代表吗?三、总结全课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但由于多年的战乱和国民党政府的腐朽统治,导致刚成立的新中国缺乏各种专业人才;国外一些仇视新中国的人,对新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幸灾乐祸,发表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比如用“中国没有石油”来挫伤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信心。
一些旅居海外的科学家用自己的爱国行动和辛勤工作揭穿了这些别有用心的谎言,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给教师的建议:1、这一部分内容反映的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可以动员学生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同时,激发爱国情感。
2、教学中可补充一些爱国人士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科学家对祖国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评价建议1、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讨论交流,了解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
2、通过钱学森、李四光等爱国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事迹介绍,了解他们为新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
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品德社会五年级下册《李奶奶身上的伤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让惨痛的闩本侵略者伤害中国人《的历史事实震撼孩子的心灵。
激发孩子强烈的民族意识,激发孩子强烈的爱国、强国之心。
激荡孩子“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纯洁而美好的心灵。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强烈的“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意识。
3、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整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下,结合教师的指导.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收集有关南京大屠杀史料、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料;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如何面对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的大讨论,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1、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切身感受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身心造成的严重痛苦和伤害。
2、培养学生强烈的“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整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共4课时)教学准备1、请学生通过图书馆、报刊、杂志、电视、电影、网上等方式,收集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资料、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资料,了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大罪行。
2、组织学生举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展”和“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滔天罪行展”。
3、请个别同学先拟一份“李奶奶的控诉信”,便于课上范例。
4、老师收集大量的图片、音像资料为教学时备用,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做成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李奶奶身上的伤痕,听说有不少同学已经在开学拿到书之后浏览过。
李奶奶身上的伤痕是哪儿来的呢?(日本鬼子用刺刀捅的,或…)板书:无法愈合的创伤。
给李奶奶带来的无法愈合的创伤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对! 日本曾经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