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摩擦分析
2010-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2010-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摘要】自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对来说有所上升,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发展的阶段,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对外贸易要想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状态下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对现状进行充分的分析。
本文只要对2010-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现状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特别是加入了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更快,但是自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1],而且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使我国对外贸易尽快复苏,对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丹青代写网原创作品,请尊重版权,谢谢,如有需要可联系KOU798830261.2010-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发展现状1.1 2010-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2010 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7%,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降低及国内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但是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在2011 年下半年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2011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全年同比增长22.5%,比 2010 年减少 12.2 个百分点,2012 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继续放缓,上半年同比增长 8.0%,2013年,增速在2012年的低增长的状态下继续缓慢增长,只增长了7.6%,见图11.2 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31626亿美元,增长3.3%。
从分季度看,对外贸易进出口的增速在逐渐回升[2]。
一季度,受国际市场与上一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进出口下降了1.1%,出口总量下降了3.5%。
但是第二和第三季度,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国家外贸政策的影响,第二季度进出口增速上升至3.4%,第三季度进出口增速上升至7.4%,其中第二季度出口增长5%,第三季度出口增长13.1%。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秋季)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秋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内容提要报告总结了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
总体看,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2010年以来中国外贸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态势,拓市场成效明显,调结构稳步推进,促平衡进展顺利,进出口规模均已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
报告预计,2010年四季度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同比增速将继续回落。
全年进出口约为2.8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左右。
报告分析,2011年中国外贸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国内要素成本呈继续上升态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1年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
报告指出,要妥善处理保持好外贸稳定增长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
既要看到外贸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落实好稳出口、扩进口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外贸平稳发展;又要充分认识外贸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外贸结构,培育国际合作和多边新优势。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推进贸易便利化,增加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短缺物资进口,努力改善贸易平衡状况。
目录内容提要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一、2010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二、2010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三、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附件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附件三:国际商品市场走势附件四:中国服务贸易状况统计资料表1:2001-2010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表2: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3:2001-2010年1-9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表4: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表5: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分企业性质表6: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表7:2001-2010年1-9月中国进口分国别(地区)表8:2003-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分省(区、市)表9:2003-2010年1-9月中国进口分省(区、市)2010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稳出口、扩进口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50-02摘要在全球贸易中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但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已形成重大障碍。
一些国家和地区转向采用更具隐蔽性、针对性和表面合法性的新贸易壁垒,使中国频繁遭遇贸易摩擦。
随着贸易摩擦多发期的到来,今后中国不得不直面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
关键词贸易摩擦反倾销争端解决一、中国贸易摩擦现状自我国出口的铜版纸、服装等产品相继遭到贸易救济调查。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不少专家在去年做出的“2010年我国产品将遭遇更多贸易壁垒”的预测已成真,而作为我国出口主力产品,纺织、服装等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
贸易调查步入“全球化”,中国企业如何破解困局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危机导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加剧相对美国、欧盟等热衷于调查我国产品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危机让发展中国家对贸易救济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
阿根廷、印度、土耳其等国去年便曾破纪录地对我国发起多起调查,据世贸组织统计,在阿根廷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有1/4针对中国产品。
阿根廷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报告说,2009年中国和阿根廷的双边贸易额为88.29亿美元,和2008年相比下降了35.8%。
目前中国已成为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农产品(14.91,0.00,0.00%)出口目的地。
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和阿根廷对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被认为是造成去年中阿双边贸易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发达经济体频繁“出手”除了阿根廷,上周欧盟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将在未来15个月内对中国企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做出最终裁决。
本月初,美国方面曾表示,要对中国内地产的礼物盒以及包装丝带征收最高超过231%的反倾销税。
(三)出口主力产品成重灾区去年曾有不少专家认为,尽管2010年全球经济逐渐回暖,但中国产品仍将面临更多的贸易救济调查。
2010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秋季)2009-10-30 19:30 文章来源:综合司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综合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内容提要报告回顾了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
由于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总体上看,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报告认为,随着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加上2008年四季度进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基数相对较低,2009年后几个月进出口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甚至出现小幅回升。
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09年全年中国进出口降幅将收窄到20%以内。
报告分析,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世界经济复苏将是艰难曲折的,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明显恢复,中国外贸发展仍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但保持中国外贸发展仍然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2010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向好,但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把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目录内容提要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一、2009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二、2009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三、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附件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附件三:国际商品市场走势附件四:中国服务贸易状况统计资料表1:2000-2009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表2: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3:2000-2009年1-9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表4: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表5: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企业性质表6: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表7:2000-2009年1-9月中国进口分国别(地区)表8:2002-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省(区、市)表9:2002-2009年1-9月中国进口分省(区、市)一、2009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与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与对策浅析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073-01摘要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同时也进入了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如何化解对外贸易摩擦已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
文章阐述了中国面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现状,及其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并就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对外贸易贸易摩擦新贸易保护主义一、对外贸易摩擦的表现: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如关税、配额、许可证等,由于受到wto规则的约束,其作用大为削弱。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手段也不断翻新。
新贸易保护主义采用的贸易保护手段,比传统的关税壁垒更加隐蔽而且显得“合理”,以诸如环境保护、技术认证与安全标准等技术壁垒及反倾销和保护知识产权、特别调查、特别保障措施等行为来规避多边贸易体制的约束,实行贸易保护。
通过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发达国家提高了本国商品竞争优势,削弱了其他国家商品的竞争力,争夺了市场份额。
(二)当前我国出口贸易遭遇新贸易保护的现状1.绿色技术门槛越来越高,涉及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一些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制定的绿色标准高得惊人,远远脱离发展中国家实际水平,以至要越过这些技术门槛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绿色壁垒影响很大。
同时,因绿色壁垒受阻的中国出口产品不仅包括粮食、水果、蔬菜等大部分农产品,而且包括化工产品、纺织品、皮革制品、机电产品、化妆品、玩具等,范围不断扩大。
2.对我国产品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越来越多通常,一个或几个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绿色壁垒,往往会引起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也实行绿色壁垒。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冲击最近几十年里,“中国制造”遍及世界各地,由此引来了发达国家特别是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一片“中国威胁论”的叫嚣,我国的产品出口频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和各种贸易壁垒的限制。
201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简析

值十分接近 ,全年对东盟进 出 口总 值累计达 2 2 .7 9 7 7 亿
最后 ,金融危机带来的转型效果显著。加快转变对 美元 ,较上年 同期 增3 7 7 6 亿美元 ,实现 同比增长 外 贸易发展方式 ,提升对外 贸易 质量 和效益是 我国 由 N 9 .6 贸易大 国向贸易 强国迈进的 必由之路 。2 0 年 以来的 08 3 .%,东盟十加 三的相互合作成效显著。 75
家。
的比重持续 增加 且增 幅较大 。虽然我 国出 口商 品中 ,
具 体 来说 ,欧盟 作为 我 国第一大 贸 易伙伴 ,2 1 原 材料 及 低 附加 值 劳 动密 集 型制 造业 依 然 占较 大 比 00 年 中欧双边贸易进出 口总值为4 9 . 3L 7 7 14 美元 ,较上年 重 ,但是我 们的 出 口结构也在逐 渐的优化 ,我们也 在
日本作为 我 国传统 主要 贸易伙 伴 ,2 1年 中 日 00 双 金融危机 虽然使 我国的对外 贸易 出现 了明显下 滑 ,但
边 贸易总值为2 7 . 8 9 7 6 亿美元 ,较上年 同期增3 6 9 2 危机也 带来 了 “ 机” ,我 国的外 贸形成 了一 波出 口 1 8 . 契 亿 美元 ,同比增长 3 . %,占同期我 国对外 贸易总额 结构升级 的新趋 势 ,一些企 业 已开始利 用各种 手段 , 02 l .2 0 0 %。但是 近年来 ,我 国一直 处于对 日贸易逆 差地 促进 出 口结构 的优化升级 。通过加 强 自主研发 、提升 位 ,2 1年 对 日累计 贸易逆差额 为5 6 4 亿美元 ,较 设计能 力 ,扩展 产业链 由低 向中高端 发展 , 自主经营 00 5 .6 上年 同期增3 2 6 1 亿美元 。 日本福 岛发生地震 并引 布局全球 高 中低 端产业链 ,以及在营 销领域形 成新的 W2 .9
2010年中国外贸出口形势分析

相对于国企进出口大幅下滑,民营企业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2390亿美元,下降15.5%;国有企业出口1375亿美元,下降30.2%。民营企业竞争力近年来不断提升,灵活的经营机制在危机中凸显无疑,同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使得民营企业受影响程度相对较轻。
由于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充分发挥中国比较优势、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面对着种种困难和挑战,09年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总体来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09年出现积极变化。
在不利形势下,09年全年外贸形势出现了明显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幅趋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程度相对较轻。虽然机电和高技术产品年初出口降幅较大,但随着市场需求回升,以及政策效应的显现,降幅逐步收窄。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内竞争优势明显,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出口总体降幅。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外需将难以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因此任务更加艰巨。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变化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切不可盲目乐观
2010年中国外贸出口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0-12-6 阅读:82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外贸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保市场、保份额、稳出口”成为09年中国对外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面对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这一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以及基数相对较低原因,进出口降幅逐步收窄。预计09年全年进出口降幅将收窄到20%以内。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外贸发展具备很多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外贸企业近年来经历了人民币升值等考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在不断提升;新兴市场贸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国内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未来出口效应明显。
2010中国对外贸易分析

第一部分:各年贸易情况一、2011年7月进出口简要情况2011年1-7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02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10493.8亿美元,增长23.4%;进口9731.7亿美元,增长26.9%。
7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187.7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出口1751.3亿美元,增长20.4%;进口1436.4亿美元,增长22.9%。
二、2010年进出口贸易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
12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952.2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出口1541.5亿美元,增长17.9%;进口1410.7亿美元,增长25.6%。
三、2009年进出口贸易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
其中,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四、2008年以前的详见书本P3第二部分:十一五外贸分析“十一五”期间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1.6倍“十一五”期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1.“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倍。
“十一五”期间,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质量明显提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倍。
其中,出口总额63997亿美元,增长1.7倍;进口总额52809亿美元,增长1.4倍。
5年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5.9%,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5.7%,进口年均增长16.1%,高于预定目标。
“十一五”前两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保持23%以上的快速增长,2007年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贸易方式变化 贸易方式变化
项目 出口 金额(亿美 元) 总值 贸易 方式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企业 性质 国有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其他企业 同比% 进口 金额(亿美 元) 同比%
15799 7207 7403 2344 8623 4813
31.3 36.0 26.2 22.7 28.3 42.2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 现状
201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体环 境逐渐变好,通过多方努力,我国2010 年进出口贸易额较2009年都有恢复性态 势。
一.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 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
2010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 年增长34.7%。其中,货物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 31.3%;货物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 口差额 (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6亿 美元。2010年我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 国政府及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贸易便利化 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同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鼓励增加进口。随着经济逐步回稳,稳外需、扩进口 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进出口大幅下滑的态 势得到扭转。
1685 1020 123 1546 1767 1384 208 1157 258
31.9 31.7 40.9 44.8 35.0 35.0 51.8 35.0 21.7
由图可以看出,尽管欧盟、美国、日本仍 然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但是与此同时我国 与东盟、印度等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往来越发密 切,对新兴经济体进出口的比重提高。这说明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贸易多元化战略落实得较 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的比重提高,对美国等 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依赖程度正在下降。
遭遇贸易限制的领域由货物贸易扩展到服 务贸易 、投资 、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 ,由以 企业为主体的微观经济层面向宏观经济政策 、 体制和制度层面发展,使我国应对工作面临的 环境和条件越来越恶劣。
四.贸易摩擦的手段越来越隐蔽 贸易摩擦的手段越来越隐蔽
反倾销仍是国外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 要限制手段 ,但近期各国不断对中国实施和 滥用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的新贸易壁垒措施, 诸如环境保护 、技术认证与安全标准等技术 壁垒及保护知识产权、特别调查、特别保障 措施等行为来规避多边贸易体制的约束 ,实 行更隐蔽的贸易保 护。
二. 贸易地理结构变化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 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 比上年增长%
欧盟 美国 中国香港 东盟 日本 韩国 印度 中国台湾 俄罗斯
3112 2883 2183 1382 1211 688 409 297 296
31.8 28.3 31.3 30.1 23.7 28.1 38.0 44.8 69.0
现在,对于很多中国外贸企业而言,贸易摩擦已 经远非“反倾销”可以涵盖—反补贴、反规避、产业 损害、337调查、301报告。这些都成了中国企业耳 熟能详的名词 。2009年以来,中国越来越多地承受 着贸易摩擦与争端的巨大压力, 成为遭受反倾销和反 补贴调查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国。据世贸组织的数据 显示 ,中国已连续 15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 成员,全球约35%的反倾销、71%的反补贴涉及中国。 在 2010年中国仍是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成员国。那 么,对华贸易摩擦产品种类增多
2010年1~8月的4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 电子、纺织、化工 、建材 、轻工 、冶金 、有 色金属 、造纸 、机械和金属制品10个行业。 我国传统出口产品如轻工、化工等仍受到国外 重点限制,机电、高科技产品出口迅猛增加 , 也成为贸易摩擦的新热点 。
三.贸易摩擦领域不断延伸 贸易摩擦领域不断延伸
中国对外贸易的摩擦分析
贸易摩擦 (Trade Friction)是和平时期国家之间正 常贸易冲突尚未达到贸易战水平的一 种状态 ,主要 表现为各种不同形式的贸易纠纷或争端 。2010年10 月底 ,欧盟在终裁中对华铝合金轮毂 、葡萄糖酸钠 分别征收为期5年22.3% 和 53.2%的反倾销税。由于 康佳公司不愿接受欧盟的现场认证调查,欧盟于 2010年11月28日发文对中国彩电出口商征收44.6% 的反倾销关税 ,再次对中国彩电关上大 门。2010年 7月1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投票决定对部分 地下电缆及管道定位器启动327项调查并将强制应诉 方之一定为中国的Leidi Utility Supply 公司。
13948 7680 4174 3876 7380 2693
38.7 43.7 29.5 34.3 35.3 56.6
贸易方式是指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所采用 的各种交易的具体做法。由图,一般贸易占比 近半,民营企业表现优于整体。长期以来,我 国出台鼓励措施,努力增加一般贸易的比重, 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一般贸易具有产业链条长、 动能力强的特点。近年来,一般贸易出口逐步 成为我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的重要平台。 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保持稳定并略有上升,有利 于我国贸易结构进一优化。
三.贸易商品结构变化 贸易商品结构变化
2010年,世界经济逐渐复苏,投资与消费有所回 暖,与此同时,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推动大宗商品进 口呈现量价齐升的走势。在出口的主要商品中,除了 煤的出口量有所下降外,其余产品均呈现上升态势, 尤其钢材等资源型产品以及机电产品增长幅度大。谷 物、大豆、煤等大宗产品不仅数量增加,金额也有所 增加,这些都是因为市场价格增长引起的。对于出口, 机电产品出口保持稳定,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全面上扬。 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增长30.9%;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增长30.7%。
一.贸易摩擦的对象不断扩散 贸易摩擦的对象不断扩散
2010年1~ 8月 ,共有15个国家 (地区)对 华启动48起贸易救济调查,在48起贸易救济调 查中,印度启动的贸易救济调查数居首位 , 为 9起 ;其次是欧盟 ,为8起 ;位居第三的 是印尼 ,为7起 。美 、欧仍是对华发起反倾 销调查的大户 ,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 擦呈上升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