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学设计冀教版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重点难点】重点:1.北京人的发现。
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传说,中国神话说女娲用水和黄泥创造了人;西方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
果真如此吗? 如果不是,那么人类究竟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 (学生回答:古猿)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古猿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
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早期人类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我国早期的远古人类。
新课探究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问题探究】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指出在我国境内有哪些主要的古人类遗址?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如此分布?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是哪一古人类遗址?答案提示:主要遗址:元谋人遗址、郧县人遗址、蓝田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等。
特点:远古人类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
原因: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远古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元谋人遗址。
2.元谋人(1)【史料研读】材料(2)【具体解读】图一经过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元谋人的牙齿。
图二是元谋人使用的粗糙的石器,证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郧县人和蓝田人(1)【史料研读】材料一1989年、1990年,学堂梁子遗址先后出土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110万年至80万,属于直立人,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
2022年5月18日,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3号头骨,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教案冀教版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预习指导: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体形特征、生产生活工具和社会组织各是怎样的?2.思考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的生活有哪些进步?一.自学目标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区和生活情况。
2.会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找到他们和现代人的区别。
3.会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况。
4.会归纳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有哪些进步。
二.自学重点、难点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难点: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三.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学、探究学法:阅读、观察、比较、讨论、探究四.自学指导【导入新课】:学生阅读课文导入框导入新课。
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生答)中国是四打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
在那遥远的古代,祖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呢?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告诉我们祖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4分钟)【出示目标】:学生阅读或教师提示。
(2分钟)【自学指导】:导学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发现在什么地方?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目后回答。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分钟)导学2: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的什么地方?体形特征、社会组织、生产生活情况如何?学生阅读第二目后回答。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请大家看课本第2页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观察比较一下,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并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引导学生观察北京人的前额、眉脊骨、颧骨、吻部、下颌,得出北京人前额低平、后倾,眉脊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额,很象古猿的结论。
引导学生看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如青山、树林、湖水、草地,看他们的长相、举止、衣着及采野果、挖块茎根的劳动行为,观察他们手中的石器、怀抱中的小孩,联系课文中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的场面,让几个同学互相补充,图文结合,描述北京人原始、忙碌、充实的一天。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九年级历史上第1课人类的出现一、学习目标: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2.知道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二、自主学习1.人类的起源及时间2.了解南方古猿的特征3.“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阶段2、三大人种的形成世界三大人种是、、。
形成的原因:受到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
四、合作学习氏族社会: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社会。
2.氏族社会的两个阶段:前期为母系氏族社会,后期为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在生产活动中妇女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子女往往“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主。
父系氏族社会的特征: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并支配社会。
婚姻关系稳定,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3.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过程中,有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五、练习巩固(一)基础知识:1.现代人类可能起源于()A晚期猿人B南方古猿C直立人D智人2.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出土于A美洲B非洲C欧洲D亚洲3.下列不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状况的是A人们知其母而不知其父B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C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D出现了家庭私有财产4、中国人类学家古人类分为和“完全形成的人”。
南方古猿属人,距今约万年。
“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进化阶段。
5、世界三大主要人种、、。
6、人类社会最初经历的是社会。
7、氏族分为和两个阶段。
(二)、能力拓展:简单分析人类社会进入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原因。
六、教学反思:。
岳麓初中历史九上《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word教案 (8)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二、三大人种的形成及其差异
关于人种的起源问题,教师可结合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谓的的原因,驳斥“种族优劣论”的邪说。提问: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考古发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大陆,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鼻唇等也极不相同,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第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一、人类的起源
1、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2、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现了约三百万年前一具年轻女性遗骨化石,取名“露茜”,归类为南方古猿。
3、根据: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4、人类的进化: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史前时期的人类
课题: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课时
总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月日
执行时间:
年月日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三大人种的形成;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形成及其特点;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新教材教案)

(4)展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厚达十几米的灰烬、烧石、烧骨→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5)展示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6)总结:①考古发现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②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
4、畅想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材料:“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①使用打制石器;②以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为生;③群居,共同劳动;④ 使用并保存火种。
课堂练习:
(1)(2023湖南怀化)考古学家在某一早期人类遗址中发现了一些古人类头骨化石,头骨具有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额骨突出等特征;遗址中还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用火痕迹。该早期人类是(B)
3、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爱国情怀,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掌握北京人的发现地点、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
理解劳动在人类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具准备、教学方法:制作希沃课件。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探究。
【导入新课】
(2)(2021贵州毕节)右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A )
A.打制 B.磨制 C.烧制 D.炼制
3、展示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分布图,探究我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特点。
①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
②数量众多,说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D. 半坡人
(2)(2024新疆)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A )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从史前走向文明课件 冀教版

再见!
第一单元
涉及课程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2课
第3课
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地中海沿岸的文明曙光
单元综述
世界古代史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世界 上古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人类社会的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即史前时期。 人类在漫长的史前时期,改造着人类本身。人类就在 这艰难漫长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文明。 人类最初的文明产生于亚非的大河流域,这里出 现了最早的国家,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随之,地中 海区域出现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这一时期,人类 祖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中古 亚欧文明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c
二、填空 1.探索了物种起源和进化的规律,发表了《物种起源》 的英国生物学家是 。 2.公元前18世纪,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 的古巴比伦国王是 。 3.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历史人物是 。 4.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达到全盛时期的执政官 是 。 5.坎尼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迦 太基的将领是 。 6.公元前27年,建立罗马帝国的皇帝是 。
上 世 古 界 史 文明开始 古 代 史 中古史
史前时期:
古老的大河文明 地中海文明曙光
1 2 3
如何理解人类的起源
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 提高的重要因素; 历史是一个曲折的、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连续性和丰富 性;
答案:(1)达尔文;(2)汉谟拉比;(3)禹;(4)伯里克利; (5)汉尼拔;(6)屋大维
四、活动与探究
九年级历史第1课 人类的形成教案

九年级历史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第1课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3、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以“人类的形成”为主题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三大问题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
本课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氏族社会的产生。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开始的。
直立人阶段的原始人类已经过着集体劳动,共同消费的社会生活。
在早期智人阶段,人类除在集体组织内部进行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劳动社会分工外,同时在婚姻关系上已从原始的乱婚进入血族群婚阶段。
也就是说,在一个集体内部禁止母辈和子辈之间的通婚(但同辈人之间却互相通婚),。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

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现有考古发现,中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那世界范围内最早的远古人类出现于何时呢?引入新课。
互动1:
1.播放电影《冰河世纪》,思考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畅所欲言,启发学生讲出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如:中国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西方上帝造人等。
5.学生自读教材小字部分,了解法国学者拉马克、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研究成果。
互动2:
1.出示《重要古人类化石发现地点分布示意图》,指导学生自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归纳考古学成果:
(1)人类化石发现的地域?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发现的地点?
(2)南方古猿的特征与价值?
(3.)人脱离动物界,走向独立发展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3.教师补充讲解人类起源的神话:古希伯来人《圣经·创世纪》:上帝—亚当、夏娃;阿拉伯人《古兰经》:真主—亚当、夏娃;中国:女娲—泥土;希腊:普罗米修斯—造人
4.教师明确: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关于人类起源,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与想象,我们应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那么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4.教师简单补充对人种的划分:
(1)最早:18世纪瑞典科学家林奈,四大人种:亚洲黄种、欧洲白种、非洲黑种、美洲红种
(2)现今采用的三分法和四分法:蒙古人种:黄种或亚细亚人种;高加索人种:白种或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黑种或赤道人种——分出澳大利亚人种(棕种)
互动4:
1.教师讲解:自从有了人类,也就形成了人类社会。当时的人类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给学生自由回答的时间)有的同学答出是吃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个时候人们能填饱肚子是一生的“追求”,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匮乏,虽然会制作工具,但太简陋,为了生存,人们会怎样做?你们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这些人类的祖先“谋划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人类的进化”为主题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三大问题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由于本课知识对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因而本教学设计采用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解体等相关史实。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德育目标】 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教学重点 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方法 1.故事导入法。在本课开篇之前,教师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2.讲解法。对于人类起源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需要教师系统讲解,使学生思路清晰。 3.讨论法。关于人类的进化史,教师应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组织系列式的讨论,并与教师的陈述和总结相结合。 4.图片和实物资料辅助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脑多媒体手段将人类进化史进行直观、生动地体现,让学生明辨是非,最终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结论。 教学媒体 图片:汤恩小孩,三大人种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但人从哪里来,人是上帝造的吗?古代的人类对自身的来历就非常感兴趣,并且编纂了五花八门的神话和传说。例如在中国,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在古埃及,传说人是由鹿面人身的圣神哈奴姆在制造陶器的作坊里用泥土塑成,而后又与女神赫脱一起给这些泥人赋予了生命;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人和动物都是由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出来的,而后他又从天上给人类偷来了火种,并且教会了人类各种生存技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神话传说逐渐地被人出于特殊的目的而加以渲染,成为某种学说或教义,使之成为宗教的一部分。其中,在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西方的“上帝造人”。 在古犹太教的教义经典《旧约全书》中,描写了上帝用6天时间创造出世界和人类的过程。第一天创造了光,用来分出昼和夜;第二天创造了空气,用来分出天与地;第三天创造了陆地、海洋和各种植物;第四天创造了太阳、月亮和星星,用来分管岁月、节气与时令;第五天创造了水下、陆上生活的各种动物;第六天创造了男人、女人和各种农作物和家畜;第七天上帝累了,就休息了一天,没有再创造什么东西。 基督教的《圣经》里也有一个大同小异的创世的故事,说上帝耶和华刚刚创造了天地之后的世界是一片荒芜不毛之地,于是上帝就为大地降下甘霖,使地上长出植物。而后耶和华又按照自己的模样用泥土造了一个男人,取名叫“亚当”,并且在东方造了一个花木繁茂、到处长着鲜美的果子的伊甸园给亚当居住。后来,上帝感到亚当一个人很孤独,就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并取名叫“夏娃”。后来,夏娃偷吃了禁果,惹怒了上帝,上帝就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了伊甸园,贬到尘世里生活了。亚当和夏娃就成为了以后所有人类的祖先,他们的后代不断地在地上繁衍。人类繁衍多了,许多人开始堕落,上帝为了惩罚人类的罪恶,发了一场大洪水。但是慈悲的上帝又感到一些善良的人以及许多生灵是无辜的,就造了一条大船,叫做诺亚方舟拯救了他们。关于这些故事传说,我们要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论证其真伪。 [板书]第一单元 从史前走向文明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一、人类的起源 1.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课本上第一目内容看一下,了解人类的出现过程。 [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下面我们以南方古猿为例,来了解人类起源的前两个阶段。(用投影显示:汤恩小孩图像) [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在投影中看到的头盖骨化石是1924年学者们在南非汤恩首次发现的南方古猿化石。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往往经过一个又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认识也是如此。在北京猿人被研究确认之前的1924年,南非的汤恩石灰岩采石场的工人在爆破时炸出了一个小孩的不完整的头骨化石,保存有部分颅骨、面骨、下颌骨和完整的脑模(脑壳里的填充物依照脑壳内部的骨骼结构形成的与原来的脑子外形一致的化石),颌骨上保存了全部乳齿和正在萌出的第一恒臼齿。这个化石被送到南非约翰内斯堡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医学院的解剖学教授雷蒙德·达特那里,达特进行了研究并在1925年发表了报告。 汤恩小孩有许多似猿的性状,例如小的脑子(大约500毫升,与一个成年大猩猩的脑子一样大小;由此估计其在成年后也不过600毫升左右)和向前突出的上下颌骨;同时,他又具有一些似人的性状,例如上下颌骨不像猿那样向前突出得厉害,颊齿咬合面平,犬齿小。最为重要的是,枕骨大孔(是头骨基部的开口,脊髓通过此孔进入脊柱)接近颅底(保护脑子的骨腔的底部)中央,与人类相同而与猿类那种位置相对靠后的情况不同。人类和猿类枕骨大孔位置上的判别反映了人类与猿类不同的行走姿势:人类两足行走,头平衡于脊柱的顶端;而猿类四足行走,头就向前倾。因此,汤恩小孩是用两足行走的。 不过,达特还是谨慎地将他命名为南方古猿非洲种。因为在当时,由于长期以来受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偏见的影响以及受欧洲和亚洲已经发现了许多人类化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万物之灵长中的灵长、高贵的人类是不可能起源于非洲这个“黑暗大陆”的。 可是,还是有一些古人类学家(包括达特本人)抱着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信念,在非洲的旷野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酷热难耐的考察日子,终于发现了一批又一批时代早于北京猿人和所有其他欧亚古人类的人类化石,把人类的进化历史一直向前推移到了500万年前。 [教师过渡]“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我们所讲的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它们经过长期的劳动,终于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出现了“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板书] [教师引导]关于“完全形成的人”,中国学者把它分成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进化阶段。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表格。 [投影显示] 进化阶段 主要代表 早期猿人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 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 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 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内容和今天接触到的新知识,对人类的起源展开讨论,然后回答问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题。 [教师提问]由上面的内容可以知道人类的起源是怎么一回事? [学生回答]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师提问]在由猿到人的过程中,什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学生回答]集体生产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 [教师明确]我们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在不断适应自然条件变化的过程中,逐渐习惯于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这就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就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体现,当然在人类的进化史上火的使用确实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具有决定意义。 [板书]二、三大人种的形成 [教师引导]关于人种的起源问题,教师可结合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等相关言论,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人种起源的原因,驳斥“种族优劣论”的邪说。 [教师讲述]考古发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洲各大陆,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鼻唇等也极不相同。距今约5万年前左右,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但这是外貌特征的差异,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人种的差别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 [教师过渡]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请同学们看书作答。 [学生看书]…… [板书]三、神话传说中的社会 [学生回答]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历史,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工具原始,生产力低下,物质相当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他们生活在几十人组成的小集体中,为采集、狩猎、捕鱼四处奔波,居无定所。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中国历史的内容,回忆一下中国原始居民中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学生回答]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是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他们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构成早期原始社会。因为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争,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原始社会早期,人们过着群居生活,主要生活方式是采集和狩猎。人们之间共同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