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导学案岳麓版

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学习目标1.识别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概述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复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归纳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重点: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预习导学1.人类的起源(1)人类起源:大约在300多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
⑵人类形成: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3)三大人种:现代三大主要人种是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
【名师点拨】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起源于非洲,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劳动。
2.【名师点拨】氏族社会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的阶段。
可通过阅读教材小字中的故事,如特洛伊战争等,认识氏族社会的基本状况,理解母系氏族被父系氏族逐步代替的史实。
能力提升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模拟法庭一一孰优孰劣。
(安排学生预习并表演历史课本剧一一《孰优孰劣》。
在模拟法庭上,通过审判一名白人种族歧视者的场景,使同学们很轻松地了解人种形成的原因,认识到种族歧视是对人类尊严的凌辱,应该受到唾弃)主要角色:法官、原告、被告。
背景:某法院正在审理一名白人种族歧视者,他被控侮辱了一名黑人。
审理过程:法官:原告,你因何状告被告?原告:他侮辱我,说我们黑人智力低下、各方面能力低下,根本不配与他生活在同一个国家。
法官:被告,这是你的观点吗?被告:是的,我说的是事实。
与我们白人相比,他们黑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属于劣等民族,哼!(歧视原因)法官:原告,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原告:他这是污蔑。
考古发现,人类都起源于南方古猿,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大陆,而我们的祖先依然留在非洲。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史前时期的人类
一、人类的起源
1.南方古猿
生活年代:
地点:
特征:
2.现 代人
形成标志:
分布范围:
三大人种:
二、氏族社会
(六)巩固,练习。
完成当堂测检
教
学
反
思
过程与方法
课前自主探究学案、课堂汇报、合作络学习、延伸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掌握 世界 三大人种、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和地区、氏族组织,理解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观点。
2.对学生进行劳动观教 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人类的出现及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课题
史前时期的人类
主备人
备课时间
第一周
1课时
备课组长签名
教研组长签名
教学内容
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亲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个性化备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了解人类起源的史实,知道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培 养识图能力和想像能力
1.母系氏族
主导者:
特点:
神话传说:
2.父系氏族
主导者:
特点:
神话传说: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情
(四)学生5分钟讨论以下问题,15分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适时导教。
山西省阳泉市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学

代表:某某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
d.晚期智人:
代表: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结论:创造了人本身;
会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三大人种: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
人种
原因: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概念: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
时间:旧石器时代晚期
氏族 母系氏族 特点:妇女起主导作用
分段: 代表:半坡、河姆渡
史前人类
学习内容:第1课史前人类
课型:新知预展课
【教学随笔】
学习目标:
1、列举早期人类的代表
2、通过看图,分辨三大人种区别,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3、通过对史前人类一步步进化的学习,从而认识到劳动创造了世界,
创造了人本身。
学习重点:南方古猿、氏族社会
学习难点:氏族社会先是母系后是父系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引课
父系氏族 特点:男子处支配地位
代表:大汶口
三、交流探究
1、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2、为什么氏族社会先是母系后是父系?
四、小结整理
五、达标反馈
(1)人类起源传说的各种说法
二、自主学习,梳理疑难:
中外传说: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亚当夏娃
法国认为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
依据 英国认为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
迄今为止,最早发现人类祖先
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非洲)
特点:直立行走
人类起源不会制造工具
形成完全形成中的:
代表: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
“能人”
:
代表:爪哇直立人、人、
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

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教案:史前时期的人类目标:1.了解史前时期的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2.探讨史前时期人类的生存策略和技术发展;3.分析史前时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展示一些史前人类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在史前时期,人类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是如何狩猎和采集食物的?-人类在史前时期的住所是什么样的?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史前时期的分类:-旧石器时代:手持石器、地上生活;-新石器时代:石器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定居生活;-金属时代:青铜器和铁器的使用。
2.史前人类的生存方式:-狩猎采集:采集天然资源如果实、坚果、水果等,并狩猎动物获取食物;-渔猎:利用水域中的鱼类和野味为食;-采矿冶金:开采矿石并加工成器具;-农耕:种植粮食并饲养家畜。
3.史前人类的住所:-洞穴和天然遮蔽物:石洞、自然山洞等;-人工遮蔽物:棚屋、帐篷等。
三、活动展示(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1.角色扮演:分成小组,模拟不同史前时期的人类生活,包括狩猎采集、渔猎、采矿冶金、农耕等,让学生切身体验史前人类的生存方式。
2.石器制作:学生分小组,使用石块和木块制作简单的石器,如刀、斧、针等,了解史前时期人类的技术水平。
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自主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史前人类的生存方式是如何逐渐演变的?-史前人类的技术进步对生存方式有何影响?-史前人类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2.学生总结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住所和技术发展,并回答以下问题:-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生存策略是什么?-史前人类的技术发展对其生存方式有什么影响?-史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如何?五、课堂延伸(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一些他们通过学习后对史前时期人类的理解,可以是图片、模型、诗歌、绘画等形式。
六、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短文;2.寻找一些关于史前人类的图片、图表或资料,整理并做一个小报告。
参考资料: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史前时期的人类,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策略和文化背景。
初中历史【史前时期人类】导学案

初中历史【史前时期人类】导学案【课标要求】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人类的出现、进化、分类;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解体。
能力目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是平等的。
【学习重点】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人类的出现(时间、地点、进化过程、人种的分类)2、氏族社会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一)看图片,答题目下面是两种古人类头像复原图,读后请回答:(1)写出两种古人类的名称。
母系氏族(定义、婚姻) 父系氏族(定义、婚姻)氏族解体(原因、第一个阶级社会)图一图二(2)分别属于哪一进化阶段?中国发现哪些古人类与此相似?(二)学以致用1、通过上网或查找图书资料,完成下列人类进化表:2、做游戏 学历史找一枚硬币,约几个同伴玩一玩。
请轮流抛硬币,当图案在上面时你只能走一格,数字在上面时你可以进两格。
比比看谁先走过这漫长的进化之路。
三、知识整合四、巩固练习1、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C.海猿 D.外星人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A.原始人群B.氏族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3、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人类分为A.黑种人白种人B.有色人种无色人种C.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D.黑色人种黄色人种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母系氏族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B.在母系氏族中,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C.在父系氏族中,人们“只知其父,不知其母”D.在原始社会末,出现阶级压迫是人类的倒退。
1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导学案

班级:姓名:填写日期: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课题导入】1分钟我们人类是怎么来的?学生发表意见?可讲各国造人传说,如女娲造人等。
【学习目标】2分钟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预习指导】5分钟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大约万年前,生活着早期人类。
2、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3、世界三大人种:、。
划分的依据是。
4、母系氏族的特点:以纽带组成稳固的集团;在生产生活中居主导地位。
(该亚的故事)5、父系氏族的特点:以为纽带组成稳固的集团;在生产生活中居主导地位;出现。
(厄瑞斯忒的故事)6.原始社会主要使用的生产工具是,原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是什么?人类社会先经历氏族(的故事),后经历氏族(的故事)。
7、父系社会晚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社会财富增多,并日益集中到私人手中,制和制出现,原始社会开始解体,阶级社会出现。
【引导探究】25分钟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讨论:4、P.2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于古猿和猿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5、P.4古希腊流传着普罗米修斯将火传播到人间的神话,中国也有燧人氏钻燧取火的传说。
你能讲讲这些传说吗?【课堂小结】2分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当堂清学】10分钟1)、基础题一、单项选择(将正确选项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人类起源于()A、上帝的创造B、类人猿C、猩猩、猴类D、亚当和夏娃2、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发现于()A、非洲B、欧洲C、亚洲D、美洲3、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对妇女的社会地位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社会生产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B、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C、在氏族内部,掌握政治、经济大权D、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威信4、“新石器时代”的意思是()A、指史前人类开始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的时代B、指史前人类普遍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的时代C、指史前人类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D、指史前人类普遍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2)、能力提升题二、材料解析5、阅读材料材料一:在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产品没有剩余,没有私有财产,人类也没有私有观念……从农业革命起,社会产品有了剩余,这就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

《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史前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
掌握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文化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史前时期的人类遗址、遗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运用比较法,使学生了解史前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史前时期人类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史前时期的人类概述史前时期人类的定义、时间范围。
史前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
2. 第二课时: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遗物。
3. 第三课时: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遗物。
4. 第四课时:史前时期的人类文化成就史前时期的人类艺术:壁画、雕塑、陶器等。
史前时期的人类科技: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等。
5. 第五课时:史前时期的人类社会变革史前时期的人类社会制度:家族、部落、联盟等。
史前时期的人类社会变革:私有财产、阶级分化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史前时期人类的知识。
2. 运用直观教学法,展示史前时期的人类遗址、遗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史前时期人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入了解史前时期人类的生活、生产状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史前时期人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史前时期人类特点和发展趋势时的表现。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史前时期人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史前时期的人类》相关章节。
2. 课件:史前时期的人类图片、遗址、遗物等。
3. 视频资料:关于史前时期的人类生活、生产的纪录片。
4. 网络资源:相关史前时期人类的学术文章、研究报告。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课时: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成就(上)史前时期的人类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导学案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班级: 姓名: 上课日期: 编号: 设计人:备课组长:【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地图,知道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及其文化遗存。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通过探究化石等史料,知道北京人的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比较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重点:知道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及其文化遗存;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在课本圈点、勾划、批注以下问题,并完成随堂练习。
1.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有哪些?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发现的地点、距今时间、生产生活状况、地位分别是什么?3.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随堂练习:导学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最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①地点:省县②时间:距今约万年③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的古人类。
3、郧县人:①地点:省郧阳县。
②时间:距今约万年。
4、蓝田人:①地点:省蓝田县②时间:距今约万年5、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的生活状况:会制造和使用。
导学二:北京人①地点:西南店②时间:距今约万年③发现人:④外貌特征:前额低平;粗大、颧骨突出、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上肢与现代人,下肢略长,能。
⑤生活状况:制作并使用;使用工具猎取,采集;结成生活在一起;会使用。
⑥发现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遗址之一。
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导学三:山顶洞人①时间:距今约万年②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③生活状况:使用,但已经掌握和技术;可能已经知道;靠为生,还会;会;有了意识;也会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庄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
编制黄包绸
韩瑞
审核王虎兵审批许一波
课题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使用时间2013-9-1 编号 1 班级姓名组别等级
学习目标1.了解南方古猿,爪哇直立人,三大人种的形成,氏族社会。
2.知道并理解形成人种差异的原因。
3.明确劳动不仅改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习重点
1、南方古猿和爪哇直立人。
2、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学习难点氏族社会经历先是母系阶段后是父系阶段的原因。
学案导案
【依案自学自主探究】
一、原始人类的出现
1、19世纪,英国学者达尔文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指出人类和现在
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
人类是从进化而来
的。
2、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则出土于。
最初在非洲南部地
区发现的,乃是今天人类已知的直系祖先。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在人类形
成的过程中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检查
预习
情况
4、今印度尼西亚境内出土的,是最早
发现的猿人化石。
二、三大人种的形成
1、随着体质形态进化的基本完成,原始人类开始缓慢地出现了人种的
分化,最后分别演化为、、三
大分支。
2、造成人种差异的主要因素:各地区的不同
是影响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
各人种毛发、肤色等体貌特征的差异,
就是他们适应各自环境演化的结果。
三、氏族社会
1、氏族是由起源于同一祖先的人们按组成的较为紧密的社会
集团,氏族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
氏族经
历了和。
2、父系氏族社会晚期,氏族内部的贫富分化逐步加剧,产生了私有制
和阶级。
贫富分化产生,阶级出现。
氏族制度开始解体,人类逐渐
向迈进。
注解: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
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集中问题进行探究】
1
思考: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有什么异同?
【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讨论:为什么先是母系社会后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
让学生组内讨论交流、解它组疑难、形成展示材料
【学生展示总结归纳】
史前时期的人类
①原始人类的出现:非洲南方古猿——是人类已知的直系
印尼爪哇直立人——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
②三大人种: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人种差异原因: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人种分布:略
③氏族社会:母系氏族: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1、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出土于【】启发
学生
思考
引导
学生
讨论
帮助学生
归纳
教师提新知,进
行归纳,依教学
目标选择练习
题。
A、亚洲
B、欧洲
C、美洲
D、非洲
2、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是()
A、爪哇直立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
3、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是
【】
A、氏族
B、部落联盟
C、原始人群
D、乡村
4、下列现象符合母系氏族社会特点的是()
A、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B、男子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
C、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产生
D、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5、关于史前时期的人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很可能是在非洲大陆
B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晚期猿人就是直立人
C、母系氏族时期没有形成稳定的家庭
D、父系氏族社会晚期的氏族内部成员人人平等
6、材料一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样写道:“在无数蓝色的眼
2
睛和棕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材料二古代希腊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中,有一位最早从混沌状态下分离出来的大地女神该亚,相传她生下乌刺诺斯(天)、蓬托斯(海)以及许多其他神灵,当时她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1)材料一中“黑色的眼睛,黄色的皮肤”说明中国人是什么人种?(2)目前世界上有几大人种?人种的差异是在什么时候显现出来的?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氏族发展过程中哪一个阶段的婚姻状况?此时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何人?
(4)这一阶段后来被哪一阶段所取代?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