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电磁波》教案

合集下载

电磁波教案

电磁波教案

电磁波教案一、教学内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和传播规律;3. 理解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电磁波的概念和分类;2.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

四、教学难点:1. 电磁波的传播规律;2.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实验法:通过安排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3.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手机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手机是如何传输信息的;2. 讲解电磁波的概念和分类:a. 电磁波指的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现象;b. 根据波长和频率的不同,将电磁波分为不同的类型: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c. 各种类型的电磁波在频率和波长上都处于不同的位置。

3. 讲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a. 传播性: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这也是它与机械波的一个重要区别;b. 速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m/s;c. 干涉和衍射现象:电磁波会出现干涉和衍射现象,这也是我们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和成像的基础。

4. 实验演示:a. 利用一根铁丝和弯曲的塑料管制作一个简单的天线;b. 将天线与一个频率发生器和示波器相连,调节频率发生器的频率,观察示波器显示的波形;c.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当频率发生器的频率与天线的共振频率相同时,示波器显示的波形最大。

5. 讨论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a. 无线电和电视广播;b. 手机和无线网络;c. 红外线遥控器和红外测温仪;d. 可见光的成像和光纤通信;e. 紫外线杀菌和X射线检查等。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讨论的内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 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3. 学生对电磁波基本概念和特性的理解情况;4. 学生对电磁波应用的思考和讨论情况。

电磁波教案

电磁波教案

课题: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通过生活中常用通信设施的使用,引起学生思考,导入课,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试验的根底上,启发指导学生建立起电磁计波的初步概念,学习与电磁波相关的学问,进一步生疏到电磁波思在现代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解释生活中利用电磁波的路现象。

激发宠爱科学、探寻科学规律的兴趣。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学问2.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是电磁和技能教学过程目与方标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重点波。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4.正确生疏电磁波1.通过演示电磁波的产生及接收,感受电磁波的存在和传播。

2.通过光的传播领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1.感受电磁波的存在和产生,增加宠爱自然的情感。

2.了解电磁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会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和进展的推动力,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学科兴趣。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点难难点点教初步建立波的概念,知道电磁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学收音机、干电池、导线、多媒体设备。

准备教学过程提要教师活动1.翻开收音机。

用手机打一个。

一、启发思考:我们是怎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思考并答复。

通过电磁波传引入样听到远处传来的递过来的。

课声音的?2.进一步引导:还有什么地方要利用电磁波?答复:电视、雷达等。

二、教师活动电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磁1.由水波和声波波引出:电流的快速1.倾听、思考。

是变化会在空间激起怎电磁波。

样2.演示:翻开产收音机调到没有电生台的位置。

在收音机的旁边用导线与一节2.快速变化的电池的负极相连接,电流产生了电磁波,用导线的另一端与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池的正极摩擦,收电磁波,并把它放大音机中传出“喀喀”转换成声音。

声。

引导学生思考、解释这个现象。

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电提问:声音的传磁播需要介质,水波的波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是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说明自己的猜怎要介质呢?鼓舞学想。

样生说明自己的猜测。

传引导学生思考播神六宇航员放射出的的电磁波信息传播到地球。

《电磁波》教学设计教案

《电磁波》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电磁波的产生。

2.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教学难点:1. 电磁波产生的机理。

2. 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导线、光屏等。

2. 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要回顾电磁波的概念。

(2)提问: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传播特性?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2)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探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3. 课堂讲解(1)讲解电磁波的产生过程,重点阐述电磁波产生的机理。

(2)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包括传播速度、传播方向等。

4.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电磁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观察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5. 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特性。

(2)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加深对电磁波传播特性的理解。

6. 课后作业(2)布置一道有关电磁波传播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波的产生过程,掌握了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对于电磁波产生机理的理解,部分学生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描述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2. 学生能理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团队协作良好。

4.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良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拓展1.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电磁波教案

电磁波教案

电磁波教案电磁波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磁波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磁波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发现背景2.伟大的预言3.知道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及电磁场和电磁波【自主学习】: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英国物理学家,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1831年6月13日出生于爱丁堡.1847年入爱丁堡大学听课,专攻物理.他很重视实验,涉猎电化学、光学、分子物理学以及机械工程等等.他说:把物理分析和实验研究联合使用得到的物理科学知识,比之一个单纯的实验人员或单纯的物理家所具有的知识更加坚实、有益而牢固. 1850年考入剑桥大学,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学位,留校工作.1856年起任苏格兰阿伯丁的马里沙耳学院的自然哲学讲座教授,直到1874年.经法拉第举荐,自1860年起任伦敦皇家学院的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1871年起负责筹划卡文迪什实验室,随后被任命在剑桥大学创办卡文迪什实验室并担任第一任负责人.1879年11月5日麦克斯韦因患癌症在剑桥逝世,终年仅48岁.【课堂点拨与交流】一、电磁波的发现1、电磁波的发现背景A、麦克斯韦---科学神童B、法拉第对麦克斯韦的激励C、前人的工作成果2、伟大的预言A、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磁感应现象B、假设-----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C、预言电磁场的存在-----1864年,麦氏发表了电磁场理论,成为人类历史上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第一人。

二、电磁场和电磁波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2、电磁波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下列图所示,能发射电磁波的是( )A、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区别B、电磁波的速度---光速!C、光是一种电磁波3、赫兹实验赫兹证实:(1)电磁场、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_教案

电磁波_教案
答:中心的竹竿,它在做原地上下 振动 凹凸相间,向外扩散。
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再利用课件播放视频,使学生能对现象有个长时间 的再现。
找一找这二个波的共同点? (板书) 1.凹凸相间,向外传播
2.演示:悬挂着的弹簧受到撞击显示的情形(或 视频)
问题:这个波的特点是什么相间? 好,我们再仔细的看一段课件。找出这种二种波的 共同特征来。 (视频:横波和纵波的课件)
【教学方法】
提问,分析法,讨论法,讲授,小结 【学习方法】
识记,合作交流,练习
1/4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三辆电动小汽车,现在老师分
别开一下,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对比后说出它们的特 点。
开动第一辆普通电池小汽车。 开动第二辆线操纵电动小汽车。 开动第三辆遥控电动小汽车。
答:观察到电视画面出现雪花
通过思考,得出变化的电流能产生
3/4
波。 引导:我们知道了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的电磁波, 那么这些电磁波有些什么特点呢? 将学生的疑问写在黑板上。 1.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吗? 2.电磁波能被阻挡(屏蔽)吗?
电磁波的结论。
解:v =λf =5.71×52.5×106m/x ≈3.0×108m/s。 总结:电磁波速为 3.0×108m/s。 与光速是相同的。
学生回答: 波形图中的平衡位置 图中振动的振幅是…… “我”抖动橡筋是振幅大约是…… 进行小实验: 利用手表计时,记录自己抖动橡皮 筋二十次所需的时间。算出周期。 利用上面所算的周期再算出频率。
从课件图中读出该波的波长。
答:v =λf =0.4m×200Hz=80m/s 观看有关麦克斯韦和赫兹的图片及 资料。 观看电磁波的图片资料。

2023年电磁波教案(精选13篇)

2023年电磁波教案(精选13篇)

2023年电磁波教案(精选13篇)电磁波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谱的构成,知道各波段的电磁波的主要作用及应用。

2.知道电磁波具有能量,是一种物质。

3.了解太阳辐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与电磁波谱中各种频段波的应用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电磁波的应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明确不同的电磁波具有的不同用途和危害,感悟现代科技的正反两个方面,培养辩证唯物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能量。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电磁波的范围很广。

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线电波、光波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都是电磁波。

我们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排列成谱,就叫电磁波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作用。

(二)进行新课1.电磁波谱(投影)师:请同学说出电磁波家族中,主要有哪些种类?波长最长的是什么?波长最短的是什么?他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应用?学生观察图谱,发表见解。

生:电磁波家族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中的长波。

波长最短的'是γ射线。

师:下面我们依次认识这些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2.无线电波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2)无线电波有哪些主要应用?3.红外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红外线的波长介于哪两种电磁波之间?(2)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哪些?4.可见光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2)可见光包括哪几种颜色的光?(3)天空为什么看起来是蓝色的?傍晚的阳光为什么比较红?5.紫外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紫外线的波长范围?(2)紫外线有什么特点?(3)紫外线有哪些应用?6.X射线和γ射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这两种射线的波长有何特点?(2)X射线和γ射线有什么特点?(3)X射线和γ射线有哪些主要用?7.电磁波的能量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哪些证据能够说明电磁波具有能量?(2)怎样理解电磁波是一种物质?8.太阳辐射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从太阳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有哪些种类?(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在哪一个波段附近能量最强?(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课学习电磁波谱的构成,了解了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应用。

《电磁波》教学设计教案

《电磁波》教学设计教案

《电磁波》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知道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让学生掌握电磁波的特性,包括频率、波长、速度等。

3.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2.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3. 电磁波的特性。

三、教学难点:1. 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2.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的实验现象。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电磁波的特性。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闪电和无线电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讲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4. 讲解电磁波的特性,包括频率、波长、速度等。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

7. 课堂反馈: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磁波的理解程度。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提问: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关于电磁波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电磁波应用的理解。

4.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内容,了解学生对电磁波产生和传播实验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安排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制作简单的无线电装置,加深对电磁波的理解。

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磁波的历史和发展。

3. 组织参观无线电发射台或实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有关电磁波的PPT,展示实验现象、图片和视频。

2. 实验器材:准备电磁波产生和传播的实验器材,如振荡器、天线等。

电磁波的教案

电磁波的教案

电磁波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学段:高中物理目标:1. 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电磁波传播的基本规律。

3. 了解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磁波、频率、波长、传播、吸收、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应用教学内容和顺序: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电磁波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对电磁波有什么了解和应用。

2. 概念解释(15分钟):- 讲解电磁波的定义、频率、波长的概念,以及电磁波的分类。

- 展示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对应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传播规律(20分钟):- 解释电磁波的传播方式、速度以及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差异。

- 演示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来总结传播规律。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推理,以确定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4. 作用和应用(20分钟):- 探究电磁波的吸收、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和观察。

- 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例如通信、能源传输、医学影像等领域。

5. 知识巩固(15分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电磁波的某种特性。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方案,并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

6.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实验进行简要总结。

- 帮助学生回答可能存在的问题,强化他们对电磁波的理解。

- 分发反馈问卷,让学生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 投影仪和电脑- 示例物体和材料(如镜子、玻璃、水等)- 测量工具(如频率计、光谱仪等)-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波形发生器、天线、光栅等)- 学生实验记录表和评价表评估方式: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实验操作等)。

2. 学生设计的小实验的方案和结果展示。

3. 反馈问卷的学生评价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电磁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电磁波的产生
器材准备:
收音机,电池,耳机、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大约是
m/s。

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电话,电话的话筒能把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

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

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二、进行新课
1.演示两个实验,观察
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请把它描述出来?
②敲击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

在空气中会有状态向外传播,形成波。

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

2.自主学习教材电磁波部分
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电磁波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如何可以得知它的存在?通过方法。

观察课本上图10.2—2的实验,小组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3.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①波峰与波谷的概念;
②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水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简称赫。

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和兆赫。

1千赫= 赫,1兆赫= 赫
③波长与波速的概念;
④分析得出: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波速= ×
类似于水波,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和波长,也同样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观察课本图10—3频率不同的电磁波的波形图。

明确以下二点:
①电磁波的频率等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流的频率。

②电磁波频率、波长与波速的关系。

注意: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4.例题分析
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采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发送无线电信号,这两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各是多少?(光速为3×108米/秒)
(答案:波长分别为米和米)
三、巩固提高
1.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首先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A.法拉第
B.奥斯特
C.赫兹
D.麦克斯韦
2.某电磁波从真空中进入介质后,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有()
A.波长和频率
B.波长和波速
C.频率和波速
D.频率和能量
3.电磁波和机械波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
B.电磁波在任何物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机械波波速大小决定于介质
C.电磁波、机械波都不会产生衍射
D.电磁波和机械波都不会产生干涉
4.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一句是音调
5. 2009年4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它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测速和授时等服务。

它传递信息利用的是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各种射线
6.一天,小香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将一手机的来电显示设为铃声和屏幕显示,然后将手机用线悬挂在真空罩中,将罩中的空气抽出后,用电话打该手机,结果只看到手机的屏幕显示而听不到铃声。

该实验可以证明声音需要________传播,而电磁波可以_______传播。

四、达标检测
1.下列有关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可见光是电磁波 D.超声波是电磁波
2.图是甲、乙两种不同电磁波的传播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电磁波振动的波长较长 B.甲、乙两种电磁波的振动频率相同
C.甲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D.甲电磁波振动的频率较大
振幅
距离
甲电磁波:
乙电磁波:
3.红外线与可见光( )
A.频率相等 B.波长相等 C.都是电磁波 D.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等4.下列设备的运行与电磁波无关的是( )
A.“嫦娥一号”接收地面指挥中心的运行指令实现变轨而奔向月球
B.汽车上安装有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确定行驶路线和距离
C.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救灾人员利用卫星电话恢复了与外界的通讯联系
D.医院里,医生利用B超可观察到母体内的婴儿情况
5.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通过接受卫星所发射的导航信号,可以在任何地点、
任何时候准确地测量到物体瞬时的位置。

目前GPS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行业。

利用GPS的定位技术结合无线通信等高新技术,实现对车辆的定位导航、防盗反劫、服务救援、远程监控、轨迹记录等功能。

GPS的无线通讯是通过实现信息传送的。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电磁波”)
6.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
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航天员翟志刚在出舱活动结束后还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进行了天地通话,通话过程中是靠_________传递信息的。

7.兰州人民广播电台现办有三套节目,第一套为新闻综合广播,发射频率为AM 954kHz、
FM 97.3MHz,其中AM表示;发射频率为AM954kHz的电磁波波长为
m(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五、课堂小结
1.收获:
2.疑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