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看雪教案5 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学设计(优秀4篇)

《看雪》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湖心亭看雪》,一起领略雪后西湖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句读。
挐()毳()淞()沆()砀()堤()毡()强()喃()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湖中/人鸟声/俱绝2、结合注释,读懂文意。
小组合作理通文意,看文中还有哪些字词句弄不明白?若有就让学生提问解答,若无就进入下一环节。
三品雪景既然题目是《湖心亭看雪》,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1、展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先)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先)生先读句子,再问这两个句子你能够翻译出来吗?明确: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长提(淡淡的)一道痕迹,湖心亭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船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2、比较品味。
我们知道文言文一般都惜字如金,非常简洁,很少有用连词和量词的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口技》那么我们这两句话能不能改为展示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后)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后)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明确:这四个“与”并不多余,他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合到了一块,去掉就好像有界限似的四个“与”的存在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把所看到的景无限的扩大了(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我们再来看这几个量词痕一般指很小的一道,点更是小到极致,在说芥,是芥菜的种子,非常小,粒也就是米粒了这几个量词不但有量词的作用还起到比喻的作用,堤、亭、舟、人,以此类推一个比一个小,到人的时候仿佛已然可有可无了王国维有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天人合一(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学设计

3.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生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学习,讲解生字生词,解析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分析字词:如“雪、飘、飞、落”等,讲解字义、组词和用法。
(四)课堂练习
1.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生词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
-口头表达:用简单的句子描述雪景。
-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雪的小短文。
2.教师批改、评价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雪的特点、美丽和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雪的美丽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正确书写生字,并能运用生词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雪的特点,激发学生对雪的好奇心。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字词的认识和掌握有了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富有画面感的课文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在《看雪》这一课中,学生对雪的直观感受和好奇心将成为学习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部分学生对雪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拓展。此外,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中提升语文素养。
看雪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朗读课文:学生跟读、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友情、关爱等主题。
-看图说话:学生观察插图,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看图说话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插图、实物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体验课文内容。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人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生字词,预习下一课,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请同学们将本课的生字词每个抄写5遍,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
4.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观察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有关二年级《看雪》的教案【5篇】

有关二年级《看雪》的教案【5篇】有关二年级《看雪》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教学关键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多媒体课时两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去查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能背多少?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检查预习1注音更定毳衣雾凇沆砀一芥2解词更定拿拥毳衣雾凇沆砀一白长堤一痕一芥焉得更大白客此者三初读课文1请一男一女同学初读课文,看看他读音和停顿正不正确(音乐幻灯)2再请以同学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放音频。
学生活动,可分成两组,每组一段,疏通课文,提出疑问。
3疏通文意。
四齐读课文思考:① 找出课文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
明确:“独往湖心亭看雪”之“独”与“舟中两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和张岱商量一下让他改改?我建议先不急,等咱们深入钻研了课文再作定夺,说不定这其中另有奥妙呢! 思考:②课文中那个词形象的概括出张岱的形象?朗读: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思考:③ “痴”字通俗的讲是什么意思?呆傻笨,举止不同常人五小结六布置作业:教学后记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解释词语。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看雪》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看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的含义,如“雪人”、“冬天”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的含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看雪》所讲述的内容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学习生字和词语: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生字,并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理解生词的含义。
3.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
4.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包括雪的形状、颜色、制作雪人等。
5.拓展延伸: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与雪的故事或自己想对课文中的小朋友说的话。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同时使用互动式教学工具进行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教师出示相应的练习题,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订正。
例如,让学生用词语描述自己心中的冬天等。
2.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朗读课文、抄写生字、家长听写等。
同时布置拓展性作业,如搜集有关雪的图片和故事,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参与度等,考试成绩包括识字、朗读、理解和作文等项目。
同时,教师可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看雪》教学案例(通用16篇)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看雪》教学案例(通用16篇)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看雪》篇1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我教《看雪》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唐佑英【思考的问题】教师真的要等到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把所有的材料都带齐了,才有信心和把握去上课吗?【案例描述】“老师,太好了”记得上周星期一下午的一节语文课,我伴着清脆的铃声,带着我早已准备好的教学方案,和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
可是,面对的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睡意朦胧,那样子已让我心冷三分。
以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大脑立刻搜索着这个问题。
对,上届学生对“大组质疑问难,合作解答”的方式最感兴趣,今天不妨试试。
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第12课《看雪》。
想试试吗?”只见学生流露出好奇的目光。
我接着说“请你们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以同学互相解答问题的方式来学习。
”学生们欢呼出来“老师,太好了!太好了!”。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随后提出:“要能提出问题,要能为同学解决问题,那就要熟悉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个你喜欢的记号。
”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和刚开始的表现简直是“判若两人”。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样“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老师,我有问题”几分钟读书后,一只只小手接连不断地举了起来,为了能保护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我采取大组合作的方式来质疑。
大组轮流依次提问,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得10分,特别好的加奖10分,最后看哪组提问的人次多,依据得分多少评出冠军队。
当这一比赛的规则宣布后,几十双小手跃跃欲试,他们能提什么问题呢,我好想知道。
如:问1:我不明白“童年”是什么?问2:请问,为什么要用洁白的棉花当做雪呢?什么是“橱窗”啊?问3:“雪景”是指什么呀?问4:老师讲了一个童年玩雪的故事,他的故事在哪儿呀?问5:中国台湾怎么不下雪,而北京要下雪呢?……学生的问题好多好多,每个孩子提的问题,我都给他们打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看雪》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看雪》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采用讨论、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幅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物。
2.课文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讨论字词含义。
4.课文理解与分析(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理解课文情感。
5.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点评各组的表演,给予鼓励和建议。
6.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7.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的雪景,写一篇小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与分析、角色扮演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词,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同时,通过合作、分享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语文:《看雪》教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看雪》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小时候在家乡北京玩雪的情景,表现了师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指导学生体验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要求:1、认识8个生字。
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雪)还记得去年冬天的那一场雪吗,雪非常大,大家还尽情地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呢,能看到真的雪,真好!那么台湾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雪,他们的心情怎样呢?相信这节课你会找到答案的。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12课看雪,伸出小手跟老师书空。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想读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找拼音,问同学,还可以查字典。
2、同学们读的很认真,有的同学读了一遍还在认真读,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好老师来考考大家。
指名读,开火车读,领读,齐读。
真是难不倒大家,你们真是识字的小能手。
3、这篇课文题目是看雪,写雪景自然是少不了的,请同学们快速地读,找出课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认真读。
(注意:把句子读完整,不漏字、不添字)三、品读感悟1、学生读第九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案5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及由生学组成的词语,会认“省、店”等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了解台湾儿童向往北京,北京儿童渴望同台湾儿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商堆仗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解疑合探:
1.自由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3.会认字:
省店橱指接
讲铺毯银仗
4.你认为哪些字难认?想什么办法记住的?
(1)谜语帮助记忆汉字。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记忆汉字。
指接银
(3)“惊、省”是后鼻音“银”是前鼻音。
5.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6.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质疑再探: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
1.谁看见过真的雪?
2.是在哪儿见过的?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吗?
4.台湾小朋友什么时候能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5.老师和台湾小朋友心里在想什么?
预设师生双边活动:
1.学习第1自然段。
(l)齐读。
说说主要讲什么?
(2)这里为什么很难看到雪呢?简介台湾省的气候特点。
2.学习第2自然段。
(l)自由读,然后说说台湾省的孩子们在台湾看到的雪景是怎么样的?
(2)想一想,说一说橱窗里的雪景。
3.学习第3~10自然队
(l)自由读。
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台湾的小朋友向往到北京去看真的雪。
老师的故乡是北京。
老师童年玩雪的情景很有趣。
)
(2)指导读四个问句。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A.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吗?
D.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要读出问话的语气,A、B、C还要读出好奇的语气,D则还要读出对北京的无限向往。
)
(3)指名读写老师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的句子。
“雪毯”、“银装”分别指的是什么?
(4)分角色读第3~10自然段。
4.学习第11自然段。
(l)老师范读。
“那里”指什么地方?“你们”、“他们”分别指谁?
(2)学生齐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体会到什么?(北京的小朋友盼望台湾回归祖国。
)
四、阅读欣赏
1.有感情的朗读3-8段。
A: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地方应当重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就怎样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问句的语气。
体现出台湾小朋友对雪的渴望和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指导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A.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的挂图,让学生在图上指一下谁在堆雪人?谁在打雪仗?
B.解释:雪毯,说明雪大,把地盖得很严实,像铺上地毯一样。
C.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
(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配上音乐)
五、课堂小结:
台湾回归祖国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共同心愿,台湾回归祖国,台湾的每个小朋友就可以到北京看到美丽的真的雪。
板书设计:
看雪
北京盼望团聚台湾
容易看到雪很难看到
《看雪》教学反思
《看雪》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内容很新、教育意义很深的课文。
课文围绕着台湾的小朋友看不到雪而惊奇地问老师为重点,老师又深情地回答学生们的话为难点,从而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理解。
整篇课文主要是老师和学生对话,而理解“深情”是难点。
我通过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从而体会其中的感情。
但这些情感似乎离学生的理解程度有一定距离,如果我再讲一讲有关台湾和祖国大陆关系的故事,学生可能体会得会更透彻些。
我在向学生提出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时,学生也提出了一些五花八门的问题,课堂掌控还不够。
所以课堂中给学生的质疑还是不要太多,适当就好,多种形式多让学生去读,读中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毕竟二年级的学生思维不够全面。
本课教学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知识面的拓展对语文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附送: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案6 人教新课标版
教材简说
隔着海峡,望着宝岛,听着阵阵涛声,想着美丽的日月潭。
那里有春节,那里有龙舟,那里有浓浓的乡音,那里有深深的乡愁。
只是,那里很少有雪。
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到北京
来看雪吧。
北京有飘飞的雪花,有可爱的雪人,有银装素裹的雪景。
到北京来看雪吧。
在北京不但能看到迷人的雪景,还能看到比雪更迷人的风景。
什么时候才能使海峡不再成为阻隔,让台湾的孩子们来北京看看真正的雪呢?我们盼望着。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
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三、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
如:
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练习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
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
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五、扩展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
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再互相交流台湾的资料,以你问我答的方式,学生把还不懂的问题或自已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同学根据自已自已掌握的内容来回答。
今天继续学习看雪那一课。
读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学生回忆下雪的情景,并说说自已回忆后的感受。
二、感悟朗读。
1.假设自已就是台湾的小朋友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复习“识字3”中的“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把以前对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
3.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4.小组交流解决各自所提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注意结合朗读课文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5.各组挑选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各组从其他组提的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讨论。
6.选择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家读书、思考、表达。
教师也可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如,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里在想什么?
7.通过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8.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可配抒情音乐让学生美读。
教后小结:
教学本课时,我们这儿并没有下雪,所以学生很好的体会了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从而引导学生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另外,我对课文第八小节对雪景的描述的这一段进行了重点指导,使学生充分感受了雪景之美,并学会了不同词语的不同用法。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6 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