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小股东诉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案日前开庭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成因分析

2 大股 东 占用上 市公 司资 金成 因分析
21 社 会经 济环境 方面的原 因 . 大股 东 占用 上市公 司 的资 金有 深 刻 的社 会 经济 背 景 , 与企 业普遍 缺乏 自有资金 ,相互 拖欠 资金严 重 的大 环境 分 不开 。我 国的社会 主义市 场经 济脱胎 于高度 集 中的计划 经 济 。计划 经济 的主要表现 是企业 必须 按照 国家下达 的生 产
顽 疾 .这 一 问题 的 蔓延 严重影 响到证 券 市场的健 康发展 ,受到 了证 券 市场参与 各方 的关 注。本文主要 对 大股 东 占用上 市
公 司 资金 的成 因进行 了深入 的分析 ,以期 对遏 制该种行 为 的发 生提 供有 效的对 策建议 。 [ 关键词 ] 大股 东 ;占用 ;资金 ;成 因 [ 中图分 类号 ]F 3 82 [ 文献标 识码 ] A
上述 两种 资金 占用 形式在 上市公 司 的财务账 上一般 表现 为 “ 收账 款 ”或 “ 他应 收款 ” 应 其 。
22 上市公司法人制度不健全 , . 未与大股东彻底分开
我 国上 市公 司 的法 人 治理 结 构 普 遍处 于 “ 备 而 实 形 不至 ” 的状 态 ,从 而使 上市 公 司的 运作 缺 乏 坚 实 的 基础
良资产 和债务 留在 母 公 司 ( 市公 司 的大 股 东 或 实 际控 上
制 人 )上 市 公 司拥 有 优 质 资 产 ,且 在 上 市 时 又募 集 了大
量 资金 ( 般 为 数 亿 元 ,有 的 十 多 亿 元 ,多 的 数 十 亿 一
元) ,而大股 东 留下的是 一 堆债 务 和不 能生 产 利润 的 劣质 资产 ,经营 困难 ,资 金严重 短缺 。本来 大股东 和上市 公 司 就存在 千丝万 缕 的联 系 ,透过 自己对 上市公 司的控制 ,占 用上市 公司 的资金 也就在 所难免 。
根治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需构建长效机制

股 东 占用资金 高达 2 亿 元 ,占上 市公 司 5
净 资产 的 9 % ,而事 后该公 司董 事长仅 6 被证 监会 罚款 3 O万 元 。 因此 , 必须 加大违规 成本 , 别是加 特
还是 先请 求监事 会提起 诉讼
,
仍 需 相 关
,
司法解 释予 以进一 步解释 和完善 。 另外 对公 司 在 股东 代 表诉 讼 中的地 位 问题
独 性
市模 式 是大 股 东 占款产 生的 根源 所 在 。
关于公司组织机构的原则性规定。例如 股东、 董事、 高管人员侵害公司利益的行
我 国的上市公 司 多是 从原 企业 中分拆 一
部分相 对优质 的资产 组建 而成 ,而大 部 分的不 良资产 以及债 务和 社会 负担则 留 在母 公 司 ,导 致母公 司生产 经营难 以维 持, 资金周 转困难 , 这构成 了母公 司 占用 上市 公司 资金 的直 接 原 因。又 由于 母公 司在 上市 公司 中 占绝对 控股地 位 ,中小
我 国 公 司法 在 第 1 2 条中采纳 了 5
股东 代表 诉讼 . 该条第 3 明确 规定:他 款 ” 人侵 犯公 司合 法利益 ,给 公司造成 损失 的 ,本条 第一款 规定 的股 东可 以依 照前 两款 的规定 向人 民法院提 起诉讼 。 毋庸 ” 置疑 , 通过设 立股 东代表 诉讼机 制 , 以 可 增强追 究 占款 股东 及违 规董事 、高 管人 员 民事 责任 的可操 作性 ,从而 维护 上市 公 司及 其他股 东 的合法权 益 。但 《 司 公
法 中关于股 东代 表诉讼 仍有 一些 问题 需 要 明确 。如 第 12 条第 3 中 , 5 款 他人侵
犯公 司权 益的 .股 东是应 先请 求董事会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一、背景概述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是指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者其关联方借款并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偶尔方式偿还,或者未按照约定支付利息等款项的情况。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公司的资金链断裂,给公司经营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非常重要。
二、大股东占款的原因分析1. 资金需求:大股东可能因为个人资金需求,或者为了投资其他项目而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
2. 控制权扩张:大股东为了加强对公司的控制权,可能通过占款方式来稳定持股比例。
3. 利益输送:大股东可能通过向自己或者关联公司提供不合理的借款利率或者其他优惠条件,将公司的利益转移到个人或者关联方手中。
三、大股东占款对公司的影响1. 资金链风险:大股东占款可能导致公司流动性紧张,无法按时支付供应商款项,甚至可能导致公司无法正常开展业务活动。
2. 债务压力:大股东占款意味着公司多出一笔债务,将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影响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
3. 信任危机:大股东占款行为会削弱投资者、合作火伴和员工对公司的信任,进而影响公司的声誉和市值。
四、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建议1. 增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大股东占款情况,加强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监管,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2. 完善管理结构: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健全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有效制衡大股东的行为。
3. 加强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准确、及时地向投资者披露大股东占款情况,增加透明度,维护投资者权益。
4.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上市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大股东占款问题,防范公司资金风险。
五、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1.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2. 相关合同和协议3. 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和处罚案例4. 上市公司管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六、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上市公司:股票已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受到证券法规的监管。
2. 大股东:指持有上市公司较大股权的股东,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控制权。
公司债的新举措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益的信心。在这种 情况下 , 我国与今年的 8 1 月 4日正式颁布 了 公司债试点办法, 该办法主要针对于上市公司, 正式启动公司债
券的发行。 该办法首先规定了一系列市场化的制度安排 , 债券的 发行采用核准制 ,同时在债券融资的担保以及筹取资金的用途
等方面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举措。这些对于建立我国的公 司债 发行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平衡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 司 债 、 业债 及 股 票 的 区 别 公 企 1 司债和企业债的区别 . 公 () 1发行的主体 不同。公 司债 券是由股份有 限公 司或有限 责任公 司发行的债券 。企业债券是由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 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发行的债券 , 它对发债主体的限 制 比公 司债窄 。 () 2 发债资金用途 差别。发行公 司债券 主要 用途包括 固定 资产投资 、 技术更新 改造 、 改善公司资金来源结构 、 调整公司资 产 结构 、 降低公 司财务成本 、 支持公 司并购和资产 重组等 。因 此, 只要不违反有关制度规定, 发债资金如何使用几乎完全是 发债公 司自己的事务 , 需政 府部 门关心和 审批 。而企业债券 无 主要Pf在 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革新改造方面 , B ̄ l U 并与政府部 门 的审批项 目直接相关。 () 3信用来源差别。公 司债 的信 用来源 是发 债公 司的资产
采取 的是行政管理的方式 , 行政责任发 挥了最重要的功能。但 行 政法是立足于 “ 国家本位 ” 之上的 , 尤其对 于中 国而 言 , 由于
曾长期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国家至上 , 国家中心 , 国家意志等国
家本位观念尤为强烈 。国家本位将社会看作是国家的附属物 ,
社 会缺 乏自身的独立性 ,社会生活的 一切方面都有 国家的干 国证券市场 第一 例小股东诉上 市公 司大 股东占款侵权纠 纷案 预 。但从行政执法机关的运作方式看 , 执法的激励机制存在不 足, 行政执法 忽视私权利益 , 国家利益 , 注重 一般是被动 的 , 没 有 自己的主动性 。 新《 司法 》 公 扩张 了公司与股东的自治空间 , 尊重公 司与股 东 的自治 , 大幅减少 了行 政权 和国家意 志对公 司生活的不必要 干 预。构建股东诉讼制度成为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杠杆 。
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现状及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启示

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现状及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启示作者:何峰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05期近几年,随着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复杂变化,控股股东的流动性风险向上市公司蔓延,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上述行为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严重危害上市公司的独立性,严重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成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个别上市公司出现了占用金额重大、影响广泛的恶性案件,给审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为此,我们梳理了近年因资金占用被行政处罚、近三年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和2020年度自行整改披露存在违规资金占用问题的相关信息,分析了资金占用操作手法和占用方式,以期对上市公司审计及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概况根据对2020年年报信息分析发现,该年度资金占用发生额795亿元,年末资金占用余额963.72亿元。
2020年度财务会计审计报告中,因资金占用问题导致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3家、保留意见5家、无法表示意见3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19家、否定意见29家。
另外,近年来因涉及资金占用被行政处罚的上市公司37家;2018年至2021年6月因资金占用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上市公司82家。
分析发现,资金占用形式复杂、多样且隐蔽性强;部分通过理财产品、股权交易等“合法形式”达到资金占用目的。
此外,部分公司通过财务公司与控股股东发生大额资金往来应予以充分关注。
二、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主要表现形式(一)向控股股东直接提供资金或代为承担费用部分上市公司直接向控股股东提供资金拆借、替控股股东垫支各类费用、偿还融资本息、垫付解质押款或支付收购溢价款等。
如在2020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中发现:ST龙韵、莱绅通灵曾存在为控股股东和关联方垫付及承担费用,ST中珠、ST八菱代控股股东偿还债务,个别公司还存在为股东垫付养老保险费用等。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1. 引言在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是指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中所持股权占比较高的股东。
然而,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存在占用公司资金的问题,也就是俗称的“大股东占款”问题。
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小股东的权益,损害了公司的健康经营。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2. 大股东占款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大股东占款指的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各种方式将公司的资金占为己有。
这种行为一般以以下几种形式表现:2.1. 高息贷款大股东以公司名义向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金融机构借贷,利率显著高于市场利率。
这样,大股东可以通过高息贷款获取额外的利润,并将公司资金占为己有。
2.2. 债务担保大股东借用公司信用,为自己非公司经营的业务提供担保。
这样,一旦大股东非公司经营的业务出现亏损,公司将承担担保责任,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影响小股东的权益。
2.3. 股权转让大股东通过虚构交易或价格低估的方式将公司的股权转让给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实体,以获取公司的资金。
这样,大股东实际控制了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3. 大股东占款的影响和问题3.1. 影响公司治理大股东占款严重破坏了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公司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大股东可以通过操纵公司资金来获得自己的私利,进而导致公司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3.2. 损害小股东权益大股东占款不仅损害了公司整体利益,也损害了小股东的权益。
大股东通过占款行为使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小股东遭受经济损失。
3.3. 降低公司价值大股东占款问题使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经营效益下降,进而降低了公司的价值。
这使得公司难以融资和扩大规模,限制了公司的发展。
4. 防止和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对策4.1. 增强公司治理能力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对大股东占款行为进行监督和限制。
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加强对大股东的审查和监督,提高违规成本。
4.2. 公司信息披露加强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让市场对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状况有一个真实的认知。
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资金浅析

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资金浅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利益诱惑的增加,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资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资金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及对策。
一、现象描述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资金是指公司大股东将上市公司的资金非法转移至个人账户或他用。
这种行为通常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导致财务危机。
侵占资金的方式多样,如通过虚构交易、滥发股票、偷逃税款等手段进行。
二、原因分析导致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资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权力滥用:大股东通常拥有公司的控制权,可以任意支配公司资源,滥用职权侵占资金。
2.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行为监管不够严格,对于资金侵占行为缺乏有效制止,导致大股东有机可乘。
3.利益驱使: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借机非法侵占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消费、投资或其他目的。
4.公司治理不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责不落实,为大股东侵占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影响评估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资金对公司的影响非常巨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风险:大股东侵占资金会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增加公司财务风险。
2.投资者信心动摇: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资金会使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受到打击,降低公司的市场声誉,可能导致股价大幅下跌。
3.公司价值损失:资金侵占使得公司无法充分利用资金进行有益的投资,导致公司价值下降,影响股东权益。
四、对策建议为了遏制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资金的现象,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可以被采取:1.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运作的监管力度,对侵占资金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2.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大股东行为的监督,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3.强化信息披露:公司应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及时披露与大股东有关的资金流动情况,让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能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

我国上市公 司大股东 占款问题分析
张 立 娟
( 山东经贸职业学 院 2 6 1 0 1 1 ) 摘 要: 我 国众 多上 市公司大股东及其关 联方占款 是一个沉 重、 敏感的话题。在一系列清欠措施出台后 , 新发生 的占款行 为虽 已有所 遏制 , 但 占款 存 量却依然 巨大 。上市公司大股 东 占款 问题制约着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的发展。本文 首先对 大股东占款 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然后进一步分析其危 害及 其成 因,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解 决 上 市 公 司 大 股 东 占款 问题 的 对 策 。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 占款 的现 状分 析 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证 券市场经 历了 2 O多年 的发展 , 上市 公司数量和 规模增长很快。大股东 占款问题一直 都是中国证券挥之不去的顽疾 , 不断
一
、
困扰者包括证券监管部门在内的各方参与主体。一份调查显示 , 在连 续两 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中, 7 0 %存在大股东侵 占资金行为,在 已退市 的 1 5家 公 司中, 其经营失败 的重要原 因之 一就是大股东 占款 。虽然 国家在 《国务 院 批转证监会关于提 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 的通 知》 第十条 明确指 出于 2 0 0 5 年 1 1月 2日发布, 上市公 司大股东在 2 0 0 6 年底之前 必须还清所有欠款 。 但 是从实际情 况看 仍有很 多上市公司的资金被 大股东及其关联方 占用 , 比如 在2 0 1 2年大连热 电财务造假案件 中, 大股 东违 规占款多年 , 其控股股 东利 用关联交易侵占其资金十几亿。 种种迹象表明上市公司大股东 占款问题仍 很严重。 远未根治。 二、 上市公司大股东 占款 的原因 ( 一) 上市公司股权 结构不合理 对 中外大股 东占款 行为的比较研 究说明, 股权 分散的国家 的大股 东占 款行为的发生概率要远 远小于股权集中程度 较大的 国家 , 可见大股 东占款 行为与股权 集中程度有关。 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都是 由国有企业改制而 成 的, 为了保持 国有 经济的主体 地位 , 国家 要在 上市公 司的股 权结构 中保 持 国有经 济的控股地位 , 因此 我国上 市公司的股 权结构呈现 出股权集 中度 高、 股权结构 复杂 的特点 , 一 股独大 的股权 结构为大股 东凭借其控股 地位 来攫取相关者的正当利益提供 了现实可能性。大股东通过控制上市 公司, 左右上市公司的行为, 为所欲 为地侵 害上 市公司的利益进而侵 占上 市公司 的资金, 侵害 中小股 东的利益 。如三九 、 轻骑 等大股东侵 占上市公 司的典 型, 无 一不存在 一股独大的现象。 ( 二)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大股东占款 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表象 , 我 国上市公 司大 多选 择“ 主体上市, 原企业改造为母 公司” 的模 式。而母公司所持有 的上 市公司 股 份一般 占绝对或相对 控股地位 , 控股大股 东可以利用其控 股权 , 通过 资 产重组 、 应收账款 或其它应 收款 等方式 , 将 上市公司 的募 集资金或利 润向 大股东转移。 这样 , 由于公司治理结构 的天然缺陷, 加上 内部缺乏必要的监 督和约束机制, 就使上市公司逐步沦为大股 东的提款机 。 ( 三) 法制环 境差, 投资者保护机 制的欠缺 我国市场经济 处于起步阶 段, 法制环境较 差, 建立投 资者保护机 制的 基础较差。在缺乏必要的投资者保护机制下, 大 股 东 侵 占不 仅 不 能得 到 有 效的遏制 , 而 且当市场发展 到…定阶段和规模 时, 这些 问题就面临者 集中 爆发的局面。 ( P q ) 过 度“ 包装” 上市 导致 先 天 ‘ 缺 陷” 在我国 , 相 当一 一 批上市 公司为达到上 市所需条件 , 脱 胎于企业集 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例小股东诉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案日前开庭
2008
因被大股东占用近10亿资金,上市公司莲花味精日前与其大股东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被一小股东李凯推上了被告席,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于今年7月8日开庭审理了此案。
法律界人士普遍表示,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第一例被法院受理且审理的小股东诉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的侵权纠纷,它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督促清欠
原告李凯是大庆市一名普通投资者,持有莲花味精34200股。
今年5月下旬,他以莲花集团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并构成对其本人及全体流通股股东的侵权行为为由,将莲花集团及莲花味精一同告上了法院。
同时成为被告的还有推荐其购买该股票的自然人张显军。
据原告代理律师大庆庆城律师事务所陈思宇解释,将张显军列为被告,是出于方便诉讼的目的。
资料显示,莲花味精被大股东占款消息一经披露,其股价即从5元左右一路下跌至3.36元,李凯本人为此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但记者在其起诉状中发现,七项诉讼请求中仅有一项涉及其本人的赔偿,即请求判令被告张显军赔偿原告损
失100元。
而其余六项请求分别为:判令莲花集团就自己的不当行为向原告及莲花味精的全体流通股股东公开道歉;判令莲花味精就自己的不当行为向原告及公司的全体流通股股东公开道歉;判令莲花集团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于判决生效后3个月内归还所占用及拖欠莲花味精资金11亿元;判令莲花味精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积极清收莲花集团所占用及拖欠资金11亿元;如果莲花集团不能在3个月内归还所欠款项,则请求判令该公司向原告及全体流通股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以买入价收购原告及全体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股票;请求法院判令三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李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番诉讼更多的是为了督促莲花味精积极清欠,以维护所有中小股东的利益。
首开先河
资料显示,在此之前,我国尚没有一家法院受理过证券市场因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款项引发的民事侵权案。
2003年4月,上海投资者邵先生曾向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就三九医药被大股东占款且被监管部门罚款一事将公司董事长赵新先列为被告,请求法院判定被告向三九医药承担共2万元的赔偿。
遗憾的是,此案最终被法院拒之门外。
而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这次首开先河的举动,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那么,该法院缘何敢于做出这一大胆尝试呢?主审此案的法官李江鹰告诉记者,首先,此案符合立案条件,因此法院在接到原告诉状当天,就讨论决定受理此案。
其次,此案是涉及证券市场的新型案件,法院系统应该勇于创新,积极尝试并介入这类新案件,提高业务水平。
当被问及何时能出判决结果时,他表示,法院方面在讨论后会尽快出判决初稿。
两被告拒绝出庭
尽管法院于7月8日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审理,但被告莲花集团和莲花味精及其代理律师均未到庭。
在其提交法院的答辩状中,莲花集团及莲花味精拒绝出庭应诉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莲花"方面指出法院依法不应受理此案。
其理由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普遍现象,正是由于此类证券市场民事侵权案件的广泛性、敏感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新颖性,以在目前回资具体操作的程序和实体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毫无保留地全面介入证券市场,受理和审理各类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可能使我国证券市场产生较大的波动,不利于证券市场在保持基本稳定中实现规范,不利于逐步消除违规违法现象。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目前仅决定暂时且有条件受理和审理因虚假陈述引发的证券市场民事侵权纠纷案件。
本案
不属于因虚假陈述引发的证券市场民事侵权纠纷案件,而属于其它证券市场民事侵权纠纷案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精神,法院不应受理。
其次,"莲花"方面提出了一些操作层面上的理由。
其在答辩状中写到,原告的多项诉讼请求属于股东派生诉讼性质,目前并无法律依据,加之答辩人在原告起诉之前已经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事宜,原告提起诉讼亦无法理依据,因为股东只有在公司怠于行使权力时才有资格提起派生诉讼。
另外,原告的多项诉讼请求涉及金额11亿之多,依照级别管辖的规定,此案应由最高人民法院或省高级法院管辖,目前受理法院作为基层法院根本无权管辖。
此外,"莲花"方面认为原告要求答辩人发出要约收购,实属滥用诉权。
为此,作为被告,"莲花"方面拒绝出庭。
法律专家高度评价
尽管是缺席审理,但对于这起证券市场新型案件的"诞生",法律专家还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严义明律师表示,此案对于消除我国证券市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顽症"具有很大
的积极意义。
他说,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上市公司的钱,就像从左口袋掏到右口袋那么容易,而要其还款,则
比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艰难。
毕竟,上市公司在不当行为人的控制下,很难以自己的名义主张权利。
因此,由中小股东代表公司提出诉讼有其必要性。
严义明律师希望能够通过本案,使上市公司及其经营者切实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主动地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
严律师强调,司法权力的介入对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行为、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只会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