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州2019届高三语文2月复习质量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吉林省2019版二模语文试卷(II)卷

吉林省2019版二模语文试卷(II)卷

吉林省2019版二模语文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面句中加底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B.梯田上面,有漫漫云海的覆盖;梯田旁边,是茫茫森林的掩映。

此景真是神奇瑰丽、莫可名状、让人惊叹。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十四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在长城上萍水相逢,共叙别后之情。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C.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的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

D.“上海合作组织”的倡议得到各成员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二、字词书写3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

这是睿智的微笑。

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

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hán有哲理的忧伤。

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

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

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mǐn安抚百姓。

啊!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

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节选自《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睿智(_____)压迫(_____)(2)写出文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蕴hán(_____)怜mǐn(_____)三、现代文阅读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蒋方舟(1)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

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

有趣的是,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

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2)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

2019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复习质量检测(2月)语文参考答案

2019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复习质量检测(2月)语文参考答案

2019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复习质量检测(2月)语文参考答案一、(一)1.D.“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

逻辑错误。

原文“贤明的君主要想遵循‘忠’这一伦理,既要在政治上有建树,忠于民忠于国,又要修身养性,忠于人伦道德”是并列关系。

2.B(“由主到次”说法错误。

论证这两个方面时,采取的是并列论证方式,没有主次之分。

)C.(A项,“一直以来”“就”说法太绝对。

原文“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诗经》中人民对君臣就有着这种要求。

”B项,“贤臣表达‘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的说法不正确,张冠李戴。

原文表述为“这位贤臣让我们领悟到了‘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D项,“虽然只有两章,却胜过千言万语”曲解文意,原文是说“纵然有千言万语,……”)(二)4.D (主人公指老头子和两个小子。

“老头子周密策划制造”不够准确。

是不是由老头子策划的盗案,于文无据。

)5.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暗示情节:“人头极杂,邪事横生”,暗示故事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后面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1分)②为下文埋下伏笔:写青年男女刚刚搬来,“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为下文邻居们袖手旁观埋下了伏笔;“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为事过三天盗贼上门抢劫埋下了伏笔。

(答出一处即可得2分)(答出“伏笔”而没有具体分析给1分)③开篇营造了一派新婚的喜庆气象,“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与后文家中被盗贼抢劫,锁毁杯碎,财物尽失的狼藉形成对比,突出盗贼的凶悍,他们行径的可恶。

(2分)(答出对比手法给1分)6.①“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运用比喻手法刻画人物,表现出老头子的怒不可遏,“过年放的火炮”这一喻体形象生动,贴近生活。

(分析“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运用比喻对人物进行刻画,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使人物如在目前,“两个铁球”这一喻体形象生动,贴近生活,也可给分。

)②“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运用排比、词语的重复叠加,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形象可感,表现出人物的气愤之情,写出了老头子的狡诈,使得听其语言便可想见人物说话时的神态。

2019高三语文2参考答案

2019高三语文2参考答案

2019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A(是现象问题)2.D(A“近些年来”,不当。

原文“2019年”;B颠倒了被告原告;C扩大了翻拍的内容、产生落差原因分析不准)3.C(A随意扩大范围,文中未提及“小说、散文等文学创作”;B因果关系不成立;D“只有”,绝对化,不准确)4.D(近:接近,靠近。

动词)5.A(非孔子所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6.D(误解“敕”,皇帝命令)7.(1)如今张仲武上书陈述(表白)诚意,先表达内心的真诚(内心想法),凭这个被提拔任用(借此机会提拔任用他),就好似有个名分(去平叛)(就好像名正言顺了)。

“布”“密款”“因”“拔用”各1分,句意1分)(2)张仲武于是留住那些回鹘使臣(使那些回鹘使臣滞留),延缓回鹘出军日期,回鹘军队出现病死情况,最终没有放走那些使臣。

(“逗留”“缓”“师”“竟”各1分,句意1分)8.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答“借景抒情”也能够)。

(1分)诗歌颔联实写的是:贬戍途中是冷风扑面、冰霜遍地;虚写的是:他想象着在寒窗前、青灯下的儿女们正在为自己的不幸贬官远行而流泪哭泣。

柳永的词句中实写了在眼下别离之际的秋之凄冷环境氛围,虚写了与好友别离酒醒后的情景。

(2分)情感: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所遭遇到的不幸深感怨愤。

柳永虚实结合的词句抒发了离别之人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

(2分)【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在后两联中也有使用,典故为虚,晚鸦聒噪为实】9.诗人连用三个典故,他想到了羊叔子被人误解和贾谊遭到权贵的排斥而谪居长沙,忧国忧民的屈原竟葬身汨罗江。

表达了自己心怀坦荡与忠于国事竟遭贬官,深感悲痛,希望在朝中弄权之人不会太长久(在耳边聒噪的晚鸦就快在斜阳中消失)。

(6分。

基本点:每一处典故2分)10.(6分。

丢字、多字、有错别字该空均不给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者,可有可无(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雕栏玉砌应犹在,仅仅朱颜改11.(1)D,3分; A,2分;E,1分(B,作用分析不准,突出的是家境与友情;C“从同学姐姐那里借来”错;E“赞成这种举止”不完全准确)(2)(6分)保尔的故事迷住了孙少平,也强烈地震撼了他的心灵,所以黑天后孙少平没有回家。

吉林省延边州2019届高三2月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吉林省延边州2019届高三2月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延边州2019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四大题22小题,共8页,总分150分。

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忠”价值观在《诗经》中的体现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忠”的观念往往被单一地认为是臣子向君主尽忠。

然而,当我们从历史的源头、文化的源头去看待“忠”时,便可以发现“忠”价值观更广泛的意义。

“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又指向君主。

《诗经》中人民对君臣就有着这种要求。

《诗经》中有不少要求君主之忠的诗,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平民百姓的口吻,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控诉统治者;第二类是直接描写统治者的行为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听信谗言的刺诗;第三类是歌颂君主的颂诗。

第一类诗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唐风·鸨羽》等,直接反映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讽刺统治者没有忠于民,使国家之根基——百姓的生活风雨飘摇,自然也就置国家于不利之地,既违背了利民之忠,也违背了卫国之忠。

第二类则从伦理道德层面评价君主,例如君主生活上的腐败、荒淫等。

《鄘风·墙有茨》揭露卫国宫廷生活腐朽糜烂,《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子妻父占,《郑风·南山》讽刺襄公淫妹等等,我们很难相信一个私生活紊乱、伦理道德沦丧的人能公允地统治一个国家。

第二类与第一类一样都是体现了君主违背利国利民之忠,一样都是从批判昏君的角度探寻“忠”的涵义。

第三类主要集中在《大雅》中,如《文王》《绵》《棫朴》等歌颂文王功绩的篇章,从正面歌颂明君。

从这类诗歌中,可总结出明君的共同之处:励精图治,开创基业。

贤明的君主要想遵循“忠”这一伦理,既要在政治上有建树,忠于民忠于国,又要修身养性,忠于人伦道德。

《诗经》中关于臣子向君向国尽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得重用的贤士对于国家处于危亡之际,而不能实现自身价值所发出的愤慨之声;第二类是贤臣的谏言;第三类是臣民不明的人针对统治者无所作为、骄奢淫逸而作诗讽刺,这一类在前文“君主之忠”中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吉林省延边州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吉林省延边州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吉林省延边州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及其意义刘铮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的历程,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

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伴随着第二次人口南迁,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史称“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靖康之乱”后,随着第三次的人口南迁的高峰出现,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规模、商业贸易、城镇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同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也终于完成。

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

从《吕氏春秋》、《四民月令》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

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则要落后得多,北方人口南迁将黄河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带到长江流域,必然推动这一地区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

有些南方地区开始实行区种法,并开始采取轮作复种制。

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但是北方移民所起的突出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

2019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复习质量检测(2月)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复习质量检测(2月)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届延边州高三复习质量检测(2月)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四大题22小题,共8页,总分150分。

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忠”价值观在《诗经》中的体现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忠”的观念往往被单一地认为是臣子向君主尽忠。

然而,当我们从历史的源头、文化的源头去看待“忠”时,便可以发现“忠”价值观更广泛的意义。

“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又指向君主。

《诗经》中人民对君臣就有着这种要求。

《诗经》中有不少要求君主之忠的诗,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平民百姓的口吻,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控诉统治者;第二类是直接描写统治者的行为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听信谗言的刺诗;第三类是歌颂君主的颂诗。

第一类诗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唐风·鸨羽》等,直接反映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讽刺统治者没有忠于民,使国家之根基——百姓的生活风雨飘摇,自然也就置国家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2019年2月吉林省延边州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2月吉林省延边州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选自《青年时代》2018年13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臣子要向君向国尽忠;又指向君主,君主要忠于民忠于国,忠于人伦道德。
B.《新台》《棫朴》虽然都表现了君主之忠,但前者和后者探寻“忠”的涵义的角度不同。
C.《诗经》中关于体现君与臣“忠”的篇章大致都可分为三类,其中有相重叠的内容。
《诗经》中关于臣子向君向国尽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得重用的贤士对于国家处于危亡之际,而不能实现自身价值所发出的愤慨之声;第二类是贤臣的谏言;第三类是臣民不明的人针对统治者无所作为、骄奢淫逸而作诗讽刺,这一类在前文“君主之忠”中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邶风·柏舟》是卫国贤臣忧谗悯乱之诗,顷公在位期间,政治混乱,小人当权,卫国贤臣目睹国势衰败,心存危亡之虑,于是作此诗以抒泄满腔的幽愤。这位贤臣让我们领悟到了“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他的忠心已超越了对自身价值不得实现的苦闷,上升到了与国同哀的高度。《邶风·式微》《陈风·墓门》等作品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臣子进谏的行为。《式微》是黎国臣子劝黎侯归国之诗,全诗只有两章,“式微式微,胡不归?”读来可想象出臣子心中压抑着痛苦,纵然有千言万语,却只能无力地问君主,国势如此衰微,为什么还不回归故国呢?若不是对君主还抱有希望,若不是那颗赤诚的效忠之心,大概是无法发出如此满含忧虑的诤言吧!
《诗经》中有不少要求君主之忠的诗,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平民百姓的口吻,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控诉统治者;第二类是直接描写统治者的行为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听信谗言的刺诗;第三类是歌颂君主的颂诗。第一类诗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唐风·鸨羽》等,直接反映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讽刺统治者没有忠于民,使国家之根基——百姓的生活风雨飘摇,自然也就置国家于不利之地,既违背了利民之忠,也违背了卫国之忠。第二类则从伦理道德层面评价君主,例如君主生活上的腐败、荒淫等。《鄘风·墙有茨》揭露卫国宫廷生活腐朽糜烂,《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子妻父占,《郑风·南山》讽刺襄公淫妹等等,我们很难相信一个私生活紊乱、伦理道德沦丧的人能公允地统治一个国家。第二类与第一类一样都是体现了君主违背利国利民之忠,一样都是从批判昏君的角度探寻“忠”的涵义。第三类主要集中在《大雅》中,如《文王》《绵》《棫朴》等歌颂文王功绩的篇章,从正面歌颂明君。从这类诗歌中,可总结出明君的共同之处:励精图治,开创基业。贤明的君主要想遵循“忠”这一伦理,既要在政治上有建树,忠于民忠于国,又要修身养性,忠于人伦道德。

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

两者有诸多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理念和激情________的结果。

它们是________、密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只是两者在呈现方式上________。

A. 催化一脉相承各有千秋B. 催生相辅相成各有千秋C. 催生一脉相承平分秋色D. 催化相辅相成平分秋色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避世的道家,就是貌似与道家严重对立、注重事功的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样的情形中,人格的审美理想严重偏离道德的伦理理想,这种偏离使得道家超凡脱俗的个人修行和儒家至大至刚的“兼济天下苍生”都蜕变为“明哲保身”的犬儒哲学。

①这类人被视为高洁之士②而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③往往被嘲讽与讥笑④也极为推崇避世风流、个人逍遥⑤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A. ①④②③⑤B. ②④③⑤①C. ④①②③⑤D. ④②③⑤①3.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清照故居的一组是(3分)()①千秋绝唱消魂句一卷高歌漱玉词②东南形胜填词去岸柳月残煮酒来③锦书难托钗头凤青渡再遇蝶恋花④闺中苏辛传孤本词里红瘦咏海棠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 下列选项中,对图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2018年幸福社区图书馆图书借阅情况A. 该社区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喜欢借阅实用性强的图书。

B. 该社区的居民对图书馆的科学普及类图书不太感兴趣。

C. 该社区的居民喜欢借阅休闲娱乐方面的图书。

D. 该社区女性居民图书借阅量超过了男性居民借阅量。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延边州2019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四大题22小题,共8页,总分150分。

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忠”价值观在《诗经》中的体现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忠”的观念往往被单一地认为是臣子向君主尽忠。

然而,当我们从历史的源头、文化的源头去看待“忠”时,便可以发现“忠”价值观更广泛的意义。

“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又指向君主。

《诗经》中人民对君臣就有着这种要求。

《诗经》中有不少要求君主之忠的诗,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平民百姓的口吻,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控诉统治者;第二类是直接描写统治者的行为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听信谗言的刺诗;第三类是歌颂君主的颂诗。

第一类诗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唐风·鸨羽》等,直接反映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讽刺统治者没有忠于民,使国家之根基——百姓的生活风雨飘摇,自然也就置国家于不利之地,既违背了利民之忠,也违背了卫国之忠。

第二类则从伦理道德层面评价君主,例如君主生活上的腐败、荒淫等。

《鄘风·墙有茨》揭露卫国宫廷生活腐朽糜烂,《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子妻父占,《郑风·南山》讽刺襄公淫妹等等,我们很难相信一个私生活紊乱、伦理道德沦丧的人能公允地统治一个国家。

第二类与第一类一样都是体现了君主违背利国利民之忠,一样都是从批判昏君的角度探寻“忠”的涵义。

第三类主要集中在《大雅》中,如《文王》《绵》《棫朴》等歌颂文王功绩的篇章,从正面歌颂明君。

从这类诗歌中,可总结出明君的共同之处:励精图治,开创基业。

贤明的君主要想遵循“忠”这一伦理,既要在政治上有建树,忠于民忠于国,又要修身养性,忠于人伦道德。

《诗经》中关于臣子向君向国尽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得重用的贤士对于国家处于危亡之际,而不能实现自身价值所发出的愤慨之声;第二类是贤臣的谏言;第三类是臣民不明的人针对统治者无所作为、骄奢淫逸而作诗讽刺,这一类在前文“君主之忠”中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邶风·柏舟》是卫国贤臣忧谗悯乱之诗,顷公在位期间,政治混乱,小人当权,卫国贤臣目睹国势衰败,心存危亡之虑,于是作此诗以抒泄满腔的幽愤。

这位贤臣让我们领悟到了“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他的忠心已超越了对自身价值不得实现的苦闷,上升到了与国同哀的高度。

《邶风·式微》《陈风·墓门》等作品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臣子进谏的行为。

《式微》是黎国臣子劝黎侯归国之诗,全诗只有两章,“式微式微,胡不归?”读来可想象出臣子心中压抑着痛苦,纵然有千言万语,却只能无力地问君主,国势如此衰微,为什么还不回归故国呢?若不是对君主还抱有希望,若不是那颗赤诚的效忠之心,大概是无法发出如此满含忧虑的诤言吧!(选自《青年时代》2018年13期,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臣子要向君向国尽忠;又指向君主,君主要忠于民忠于国,忠于人伦道德。

B.《新台》《棫朴》虽然都表现了君主之忠,但前者和后者探寻“忠”的涵义的角度不同。

C.《诗经》中关于体现君与臣“忠”的篇章大致都可分为三类,其中有相重叠的内容。

D.君主之忠要求君主不仅要修身养性,遵循伦理道德,而且要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忠”的传统观念入手,笔锋一转,巧妙提出自己要论证的观点。

B.针对“忠”的价值观,文章分别从君“忠”和臣“忠”两个角度由主到次加以论证。

C.文中论述臣子向君向国尽忠的第二类内容时,重点举《式微》一例加以阐述。

D.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和总分结构,分别从三个类型角度论证君与臣的“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A.一直以来,《诗经》中的人民就对君主和臣子提出“忠”的双向性要求。

B.《柏舟》中的贤臣写作此诗以表达“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

C.《柏舟》《式微》中两位贤臣的做法不同,一是忧谗悯乱,一是因事进谏。

D.《式微》虽然只有两章,却胜过千言万语,表现出臣子对君主赤诚的效忠之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绝盗冯骥才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

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

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

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

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

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

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

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

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

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

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

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

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

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

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

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

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

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

到家门口一看,懵了。

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

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

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新郎一听,更懵。

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

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嘛!”大爷一惊。

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

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

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

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

多损,多辣,多绝——多邪!(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突出三个“绝盗”打着维护道德、惩罚逆子的旗号,利用人们的道德良知,行盗劫之事的狡诈凶悍,胆大妄为。

B.小说题目精妙,一个“绝”字突出了盗贼的特点:假扮父子做盗贼,是一绝;演技了得,配合默契,是一绝;打着惩逆的旗号,行盗抢之实,又是一绝。

C.小说情节平中见奇。

开篇平实叙述;中间用大量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为真相的揭开蓄势;结尾的议论看似就事论事,实则发人深思。

D.“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极富有讽刺意味,突出了主人公老头子周密策划制造此盗案手段之“损”,方法之“绝”。

5.小说开头一段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6.冯骥才的小说语言形象风趣,简洁传神,贴近生活。

本文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这样的语言表达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8年,我国邮政业规模和收入再创新高,邮政业业务总量完成12345亿元,同比增长26%;业务收入完成7904亿元,增长19.4%。

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507亿件,增长26.6%;业务收入完成6038亿元,增长21.8%。

直接新增社会就业20万人以上,支撑网上零售额6.9万亿元,支撑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超过3500亿元。

2019年底前,我国将基本实现全国建制村直接通邮。

2018年,全国新增直接通邮建制村1.6万个,直接通邮率超过98.9%。

2019年,邮政管理部门以及邮政企业将拿下最后1.1个百分点,新增5000多个直接通邮建制村。

2019年,国家邮政局将继续深入推进“邮政在乡”工程,推广“农产品+大同城”寄递服务模式,培育“一市一品”精品项目,新建具备信息化功能的“邮乐购”站点3万个。

推动农村地区自提网点、公共取送点、县级快件分拣中心共建共享共用,年底力争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5%。

(摘编自2019年1月17日《经济日报》)材料二:在1月3日召开的2019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马军胜指出,改革开放40年,邮政业行业生产力不断解放,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市场活力竞相迸发,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了价值、发挥了作用。

邮政业业务收入从1978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7870亿元(不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增长了1542倍,占GDP比重接近0.9%,占全球邮政业比重1/6。

我国快递服务从无到有,业务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

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国际领军企业不断扩大在华投资和经营范围。

深度参与国际邮政事务,在全球邮政治理中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马军胜介绍说,改革开放40年,是邮政业发展质量效益实现飞跃、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大幅提升的40年,也是国有经济不断巩固、民营经济飞速成长的40年。

全国邮政普遍服务营业网点达到5.4万处,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位列世界500强113位,排名全球同行第2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