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第一章力第一节力(陈齐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力PPT优质课件

3、物体间产生力一定要接触?举例说明 不一定要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
一力
施力 物体
受力 物体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符号:力常用字母 F 表示
单位:牛顿(牛)符号:N 产生条件:
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二 力的作用效果
➢ 学生活动 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二 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二 力的作用效果
静止
运动
速度运为动什么会静变止大?
改变了棒球运动的 速度 。
二 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了棒球的 运动方向 。
二 力的作用效果
速度
运动方向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二 力的作用效果
二、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物
用
物体
体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力
施力用
符两号个:物力常体用有字什母 么F 区表示别?
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一力
➢ 学生讨论 1、单独一个物体可以产生力吗? 2、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会产生力吗? 3、物体间产生力一定要接触?举例说明
一力
1、单独一个物体可以产生力吗? 至少需要两个物体
课堂练习
例3.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课堂练习
例4.扎西用10N的力推小车,画出推力的示意图
F=10N
士的半決赛中,C罗泰山压顶头球
破僵(如图所示),他以9球成为欧
八年级下册新版物理第一章力ppt课件

2
一、力
问题:什么是力? 问题:你能否举出生活中用力的事例?
3
人拉举搬马弹杠箱拉簧铃子车,人马用力,弹箱车杠簧子受铃受到到了了力力
4
问题3:这些事例中有哪些相同点?
马拉 车 人拉 弹簧 人搬 箱子 人举 杠铃
施物力体物体 作用 受物力体物体 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5
一、力
问题:一个物体能否产生力的作用? 结论:一个力的存在,必须同时有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问题:不接触的物体之间能否产生力的作用?
12
问题:用手握紧玻璃瓶时,握力的作用效果 是什么?
通过装满水的瓶子上 的洗玻璃管中的液柱 变化反应玻璃瓶的微 小形变——放大法
13
反馈练习二
1.如图所示,使受力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是( A )
A.用力拉弓,弓被拉弯 C.用力垫球,球飞出去
B.用力蹬,自行车加速前进 D.瞄准射击,子弹飞出
2.如图所示,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D )
B.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8
二、力的作用效果
问题: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会产生什么效果?
9
弓的形状发 生改变。
撑杆的形状 发生改变。
沙发的形状 发生改变。
竹子的形状 发生改变。
① 力 可 以 改 变 物 体 的 形 状
10
A 投球手棒球 投掷出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人对跳板的压力
C.手对弓的拉力
D.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14
反馈练习二
3.下列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D )
A.小朋友正在荡秋千 B.雨滴从空中竖直加速下落 C.关闭发动机后,正在水平路面上滑行的汽车 D.停靠在路旁的汽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节 力.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一节力【基本知识结构】概念:力是______对_______的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而存在。
用字母____表示。
单位:在国际单位之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力______力的________力的三要素 ______力的__图示_________作用力的作用是。
力的作用方式有作用【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指出以下各个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加深对力的认识,体会“作用”二字,并能指出施、受力物体)(1)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
(2)悬绳对电灯的拉力施力物体是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
(3)手对门的推力施力物体是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
(4)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施力物体是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
(5)自举2例,说明力的现象,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①;,。
②;,。
2、力是,力的单位是,符号是。
(形成力概念)3、两个鸡蛋大约100g,用手托起它所用的力大约是1N,一个大苹果大约是200g,那么托起它所用的力是多少N。
物理课本大约150g,要拿起它则要给它施加 N的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 N。
(感知力,能估量生活中力的大小)【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的形状怎么理解,举例说明;举例说明物体形状发生改变(以后都简称形变)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会发生形变。
2、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①②③④。
3、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作用效果体现在①:②4、运动状态不改变的情况有两种:一是物体________;二是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
5、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改变或运动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一、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力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4、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苏版初二物理下册7.1力教案

苏版初二物理下册7第1节力【新课推进】 一、力(一)提出问题:什么是力呢?图片展现日常生活中、体育课上、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观看并摸索问题:在力的现象中,涉及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是否必须接触呢?日常生活中:手拍桌子、鼓掌、超市职员推车……体育课上:踢球、举杠铃、托排球……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物资……引导设问:上面事例中力的作用差不多上涉及了两个物体,同时物体是直截了当接触的。
那么,没有直截了当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学生回答:不直截了当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够有力的作用。
) 得出结论:力的共同之处是物体—作用—物体。
生活中的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差不多上力的具体描述。
有力存在时,总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作用,因此,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力的单位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
可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
拓展:有力存在,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可追加设问:(1)你拍桌子,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2)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有力的作用吗?(3)老师将粉笔抛起,粉笔离开手后上升过程中手对笔还有力的作用吗?体验1 N 的大小: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 N 。
补充:成年男子右手的最大握力约是700N 。
(续表)教学过程教师札记二、力的作用成效物理学中所说的力能够通过其作用成效来感受它。
下面,我们通过“玩耍”桌上的器材来感知力的作用成效。
(器材预备:小车、磁铁、铁球、弹簧、橡皮泥、气球等)(一)活动与探究:力改变物体的形状(1)设问:把橡皮泥捏成自己喜爱的形状,用力挤压气球,橡皮泥和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发生了什么改变?(气球、橡皮泥、弹簧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2)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射箭图片,交流在射箭运动员的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7.1 力(共31张PPT)11111

D.一只普通的苹果受到的重力约0.15N
课堂练习
例8.足球前锋队员面对已封住角度的守门员,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 划一条弧线吊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其在空中运动状
态发生改变的施力物体是( C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运动状态 发生变化的情况
由静止开始运动 由运动变为静止 运动的快慢发生改变 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
足球射门没什么技术含量,你同意吗?(观看视频)
为什么同样是对 球施加一个力使 球运动,却可以 出现不同的效果?
【活动】推书 ① 用一根手指对书施加一个向左的推力, 推力作用在不同 让书分别实现转动、向左直线滑动; 位置——作用点
F = 100 N
① 确定受力物体; ② 画出作用点(作为线段
的起点或终点); ③ 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
向画线段; ④ 力越大,线段越长; ⑤ 在线段末端画出箭头; ⑥ 在箭头旁边标力的符号,
有时也标上数值和单位。
观 看 视 频
出发起跳时,人由静止开始运动,人受到了一个推力, 谁是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
要直观地研究力,我们也可以利用模型 法画出一条线段来表示力。 想一想,这条线段要体现哪些要素?
力的示意图中必需的要素: ① 力的大小 —— 线段的长度(也可以标上数值和单位) ② 力的方向 —— 线段的方向,线段末端画上箭头 ③ 力的作用点——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④ 标上力的符号
画力的示意图: 用100 N的力拉车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三、力的三要素 在各点使用不同的力感受一下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节:力-弹力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弹簧测力计旳作用
是测量力旳大小旳工具
弹簧测力计原理:
弹簧受到旳拉力越大,
弹簧旳伸长就越长。
活动 8.2 观察弹簧测力计
在国际单位 制中,力旳单 位是_牛_顿_, 简称_牛_, 符号_N_。
最大测量值是__5N_,分度值是_0._2N_
量程:0~5 N 量程:0~2.5 N 量程:0~10 N 分度值:0.2N 分度值:0.05N 分度值:0.2N
力旳示数是 2.4N。
课堂练习
9、有关弹簧测力计旳使用,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旳是 ( A)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B、使用前必须检验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C、使用时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所测旳力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旳测量范围。
作业:P47 3 物理“补充习题”
下课
受到力旳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实例分析: a人推汽车: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汽车 b拉弹弓:施力物体是_人__旳__手_ ,受力物体是弹__弓____ c举重:施力物体是_人__旳_手__ ,受力物体是_杠_铃____ d压跳板:施力物体是_人__旳__脚_ ,受力物体是跳__板____
物体受力作用后会怎样呢?
课堂练习
5、下列有关弹力旳说法中,正确旳是 ( D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干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发生 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6、发生_弹__性_形__变__旳物体所具有旳能,叫弹性势能。 机械手表里旳发条上紧后,具有_弹__性__势____能。
1、不能超出量程;2、观察分度值; 3、⑴位置放好, ⑵调零; 4、⑴受力沿弹簧旳轴线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上课班级八(1)课题力
主备教师任思安副备教师上课时间 2015 年 3 月 3 日星期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
平衡。
那什么是力呢?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
学生聆听并思考。
吸引学生兴趣,
引出章题。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观看图片,引导学生
要想分析什么是力,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力”
的存在?
人推车过程中,有力存在吗?
谁用力了?
谁受了力?
学生思考,并回答
有。
工人。
车。
举出示例,归纳
分析
练习施力物体
和受力物体的
识别。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除了人可以施加力,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
展示图片,引导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推、拉、提、举、吸引等概括为作
用。
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
物体。
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用符号 F 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简单介绍牛顿
找同学来掂一下鸡蛋,感受1N的大小
那1N有多大呢?
关于力,老师这有几个问题,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1.单独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2.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学生通过图片引导了解什么是
施力物体什么是受力物体。
学生
思考、讨论、
桌子形变的比较小,不易观察。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
的现象:
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
铁方向运动。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
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
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
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
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
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通过大量事例,
概括力的概念。
明确有关力的
各种概念
培养观察能力,
总结能力。
锻炼
学生的观察能
力,分析能力。
将生活经验明
确为物理过程
和方法。
针对概
念进一步深入
分析。
找出物理
与生活的结合
点。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如何简单方便的描述力呢?物理学中常用力的示意图的方式。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
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
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
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来。
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
向、力的作用点。
从而加深对施
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分析。
力的概念和力
的单位,力的三
要素,用示意图
表示力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1.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_,手也感到痛,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守门运动员接住足球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受压弹簧,弹簧变弯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
用
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
的错误进行纠正。
加深学生对本
节课内容的理
解和记忆。
课堂
小
结
(梳理归纳)
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畅所欲言。
加深学生对
本节课的理
解和记忆。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完成新概念。
第一节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静止变为运动;(2)运动快慢变化;(3)运动方向变化。
称为运动状态变化。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