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东山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根据课文补写下面空缺的部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
(《念奴娇·赤壁怀古》) (2)人生如梦, 。
(《念奴娇·赤壁怀古》) (3)莫听穿林打叶声, 。
(《定风波》)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元嘉草草,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可堪回首,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 (8) ,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 二、文言文阅读(32分) (一) 基础积累(24分)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道歉 B、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款待 C、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谦让 D、衡乃诡对而出 诡对:不用实话对答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②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B、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①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②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D、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②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舍相如广成传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臣请完璧归赵 ⑤反欲斗两主 ⑥空以身膏草野⑦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⑧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A、①②⑧/③⑤/④⑥⑦B、①②/③⑤⑥/④⑦/⑧C、①②⑧/③⑤/④⑥/⑦D、①②/③/④⑥⑦/⑤⑧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王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D、公车特征拜郎中 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B、君何以知燕王C、求人可使报秦者D、子卿尚复谁为乎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福建省东山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东山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试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高等教育在近几十年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2003年位居全球 500 强的我国高校只有 9 所,2017 年上升到 45 所。
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我国大学发展却始终纠结于自身的文化认同。
中国现代大学起源于中日甲午战争后建立的西式学堂,目的在于学习西方以强国,与本土文化传统关联较少。
我国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使得中西大学理念之间的冲突持续存在于高等教育发展之中:一方面,现代大学在建制上基于西方大学模式;另一方面,作为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核心的儒家文化传统仍在大学的日常运行中发挥影响。
西方经典大学理念强调知识的本体论意义,坚持从苏格拉底所开启并在柏拉图时代得以奠定的对知识和伦理加以反思的知识论传统。
而我国高等教育传统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的知识,尤其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强调理论与实践、事实与价值、个体与集体的结合,强调学校与政治、社会、自然的结合。
两种文化传统尚未实现很好的调和,这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并显著地体现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之中。
根据 2016 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位居全球前 200 名的我国大陆高校有 19 所;在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领域有 41 所;而在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全球前 200 名的中国高校只有 3 所。
事实上,整个东亚地区高等教育沿循西方大学模式的发展进程也受到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传统的极大影响。
东亚诸社会都在与西方大学模式的碰撞方面经历了相似的困难。
例如,日本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的窘境。
然而,纵观世界,在西方大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的几百年间,很少有除东亚之外的其他非西方社会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步。
因此,我国及其他主要东亚社会的成就具有世界性意义。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上午:9:30—12:00 试卷满分:150分编辑人:丁济亮一、(语基知识)(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穿凿.(záo)氛.围(fèn)呱.呱坠地(gū)插科打诨.(hún)B.症.结(zhēng)脖颈.(gěng)卷帙.浩繁(zhì)日削.月割(xuē)C.倾圮.(pǐ)馥.郁(fù)奴颜婢.膝(bēi)逸兴遄.飞(tuān)D.狩.猎(shòu)宝藏.(zàng)忧心忡.忡(zhǒng)繁文缛.节(r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坐镇哈密瓜食不果腹蛛丝马迹源远流长B.蛰居大杂烩兵慌马乱悬梁刺骨声誉鹊起C.防碍芭蕾舞嬉笑怒骂叽叽嘎嘎黔驴计穷D.装钉刊误表流言蜚语指手画脚金碧辉煌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玛雅人终究没有一语成谶....,2012年12月21日过去了,我们依然在地球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感受着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清香,享受着瓦尔登湖水的清澈,追求着栖居的诗意。
B.2012年12月19日,韩国民众投票选出了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这标志着未来五年韩国政治进入了牝.鸡司晨...的时代。
C.尼采、伍尔芙、斯德林堡给人类留下的作品可谓惊世骇俗,但许多人对他们不仅不.赞一词...,反而对他们表现出的神经质多有议论。
对这样一群人,上帝也没辙。
D.由于生理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见,泰戈尔笔下的素芭被父母骗嫁远方;曾经萌动过的要与她所爱的帕斯达帕喜结金兰....、白头偕老的梦想终究被粉碎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可谓举足轻重。
教育得法,则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地球上的星星;否则,无论孩子怎么聪明奇锐,也难免不成为方仲永或者清兵卫。
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谁淘汰了胡雪岩台湾作家高阳在小说《红顶商人》中,把胡雪岩的克星锁定为盛宣怀。
该书把盛宣怀描述为一个“冷血杀手”,盛每次出手,都能让胡惊出一身冷汗,最后还令胡搭上了身家性命。
诚然,在晚清红顶商人排行榜上,盛宣怀与胡雪岩不相上下,他们之所以成为“冤家”,不仅是因为同行,更因为所走的“线路”不同——胡雪岩走的是湘系左宗棠的路线,盛宣怀走的是李鸿章淮系路线。
利益与路线的博弈,导致盛宣怀与胡雪岩这对冤家积怨越来越深,决战时刻终于在盛宣怀刻意、胡雪岩不经意间发生。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盛宣怀采用“窃听、掺沙子、挖墙脚”这三招,对对手胡雪岩发起暗战总攻。
窃听即盛宣怀通过电报掌握了胡雪岩的商业秘密情报。
知道胡雪岩要高价尽收国内生丝、企图垄断丝业的动向。
掺沙子指盛宣怀一边收购生丝向胡雪岩的客户出售,一边联络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偏偏不买胡雪岩的生丝,致使胡雪岩的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苦不堪言。
挖墙脚即挖断资金链,拖死胡雪岩。
胡雪岩80万两借款正好到了还款期限,外国银行向胡雪岩要钱。
本来这笔钱是胡雪岩为左宗棠代筹的军饷,应由各省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
但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打着李鸿章的大旗,指使上海缓发这笔协饷,然后又让人四处放风,说胡雪岩银行倒闭在即,造成挤兑风波。
盛宣怀的“三板斧”,让胡雪岩防不胜防,四面楚歌的胡雪岩穷途末路,即便卖房产清仓,但最后还是没挨过挤兑风潮。
银行门槛被踩破了,门框被挤歪了,无力回天的胡雪岩终于破产。
胡雪岩的克星,看似是另一个利益集团的对手盛宣怀,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不要忽视整个事件中还有另一个人——朝廷……成也官场,败也官场。
晚清著名官商胡雪岩的主战场,始终不在“商场”,而在“官场”。
胡雪岩的命运始终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他的所谓“传奇”,只不过是“寻租权力”而后又被权力吞噬而己的一场电视连续剧。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答案

高二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A(B项埋mán怨,噩梦;C项潜qián力,尺牍;D项矫首遐观)2.D(A 项“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不能搭配检测报告。
B项“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此项望文生义。
C 项“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此项与前文语境矛盾。
D 项“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3.A(B项,句式杂糅,改为“获得观众好评”或“观众好评如潮”。
C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
在“其等级相当的”之前加“与”。
D项搭配不当,改为“数据显示”。
)4.C(根据律诗对仗的要求首先排除B项,据诗歌题目、律诗起承转合的写法可排除A项,据律诗押韵的要求排除D项)5.B(“期”意分别为期望、期求/约定;“之”意为到……去;“矜”意分别为怜惜/夸耀;“属”意分别为隶属/跟随)6.D(“以”连词,表示并列/介词,在;“且”副词,意为将要/连词,意为况且;“而”连词,前表转折后表修饰;“则”同为转折连词)7.B(“襟”名词的意动,“王”名词的使动;“棹”“函”同为名词动用;“南”前为名词动用,后为名词作状语;“贵重”为形容词的意动,“硕茂”为形容词的使动)8.B(A项同为宾语前置;B项分别为被动句,状语后置句;C项同为状语后置句;D项同为判断句)9.B(“章”意为明显,显著)10.D (②桀纣先天下亡其身,⑤昆吾自臧而满意,穷高而不衰,不表现谦卑自守)11.D(对曾子的劝诫理解失当,鸟在山巅筑巢,鳖在水底穿洞,最终被捕获是因为它们贪得诱饵,贪得小利)12.(1)你千万不要依仗鲁国而对士人骄横呀!(其1分;骄1分,可译成傲慢对待;句义1分)(2)我因此说谦虚就是献出自己的恭敬从而保存自己地位的东西啊。
(故1分,因此;致1分,献出;判断句1分;句义1分)(3)君子如果能够不因为利益损伤自己,那么耻辱将从哪里来呢?(苟1分;以1分,因为;宾语前置1分;句意1分)13.(1)乐夫天命复奚疑;不坠青云之志;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天生我材必有用;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登东皋以舒啸;落霞与孤鹜齐飞;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江月年年望相似;映阶碧草自春色14.(1)作者选取碧绿的潭水、繁丽的杏花、返照的夕阳、依依的绿柳、轻荡的扁舟等意象,来展现钓鱼湾浓郁美好的春光(2分);在此小伙子以垂钓为掩护,等待自己的心上人。
2012年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2年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这篇关于《2012年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6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昨日表示,反对民众将近期世界多地地震频发与“世界末日”联系起来。
他强调,地震是有周期性的,地震频发是因为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去年年末至1月以来,全球多地接连发生强震,前有海地7.3级地震,后有智利8.8级地震,台湾高雄昨日又发生6.7级地震。
地震频繁发生,加之对“2012世界末日”预言的联想,引起人们广泛讨论。
“世界末日”真的要来了?电影《2012》中天崩地裂,洪水汹涌而来的瞬间在去年年末引起了人们对“世界末日”的热烈讨论。
这部原本旨在号召大家关注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的灾难片却因为在时间上太过于接近当前,而频发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也与影片有些许对应,进而引起了更广泛的猜想。
有网友提出质疑:“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智利地震!台湾地震!各种自然灾害似乎是越来越多了,2012这个预言会成真吗?”还有网友开始探讨玛雅预言、近年来多次强震和世界末日之间的关系。
不仅是民众对“世纪末日”充满了猜测,日前竟有国家真的开始筹划“避难”。
近日有媒体援引外电消息称,位于俄罗斯伏尔加河地区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政府,日前通过一项五年期的规划,计划建造一种被称为“飞碟”的巨型航空器,平时可以做交通工具,灾难时可以做“诺亚方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认为,此前发生的智利8.8级地震对中国影响不大。
而地震频发只能说明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阶段,中国作为世界版图的一部分,也应予以关注。
孙士鋐认为,就最近100年来看,前40年全球强震比较少,地球活动比较弱。
而这几年8.5级以上地震已经发生过3次,地震频发现象预示着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时段。
“这种状态对中国来说也是要关注的,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我国大陆作为全球的一部分,更何况2008年已经发生了汶川大地震,所以更要给予关注。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知识积累。
(共17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8分) (1)悟往之不谏 ? )(3分)A.至于成立 ?B.则告诉不许C.臣之辛苦D.实为狼狈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腾蛟起风,孟学士之词宗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C.窜梁鸿于海曲D.尽东南之美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5--9题。
(共21分) (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序》 5.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C.①④相同 ②③不同D.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二)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福建省东山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福建省东山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9·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认识的学生里面,除了少部分的奇才之外,真正最影响一个人的成就的因素,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踏实的人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学一样东西,就学得到一样东西。
你只要看一门课最开始的时候,讲一些最简单的知识,哪些人可以地听进去,他们未来就算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也都不会生活得太差。
而聪明人往往已失去了耐心,都趴在桌子上睡觉。
但趴在桌子上睡觉,还不算最糟糕的学习状态。
我自己也在课上睡过无数次,就我的经验来说,当然什么也没学到,但起码知道没学到东西。
更可怕的情况是自我催眠,感觉自己在学,实则空空如也。
一种典型的催眠方式,就是用手机把每一页PPT 都拍下来,之后该开小差照样开小差。
他们以为自己“学到了”,但无非是在手机里储存了一堆只在考试前才会看一遍的照片而已。
有时我会禁止学生照相,但他们还是会把电脑搬到教室里,一边听课,一边噼里啪啦地打字。
这样也算很努力。
但他们努力把课堂上的内容敲进电脑里,就是为了自己可以更地记不住它们。
之所以说这种情况更可怕,是因为他们地把“并没有真的学到什么东西”这件事巧妙地敷衍过去:“反正随时可以再看我的笔记。
”我想,这里面大概也有一种安全感。
一个人学东西之所以无法专注,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感觉。
学习一个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重复的)往往让人焦虑。
(),这样就可以说:“行了,这个我已经懂了。
”这是回避焦虑的法宝。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天资聪颖不胜其烦心安理得不露声色B . 天赋异禀不胜其烦问心无愧不露声色C . 天赋异禀不厌其烦心安理得不着痕迹D . 天资聪颖不厌其烦问心无愧不着痕迹(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可能不在于智商,也不在于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山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谢细清 2013.01.28 第Ⅰ卷(共80分) 一、知识积累(共18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饮者留其名。
(4)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6)越人语天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每小题1分,共3分) (1)如宝装屏风 ______________ (2)依乎天理 ________________ (3)鼎铛玉石 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岸土赤而壁立B.族庖月更刀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D.谁得而族灭也 4.下列选项中都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 ①徙倚久之而归 ②其间一是阻风不行 ③善刀而藏之 ④虽然,每至于族 ⑤视为止,行为迟 ⑥韩魏之经营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奈何取之尽锱铢A. ①②④⑤⑥B.③④⑤⑥⑦C.②④⑤⑥⑦D.②④⑤⑦⑧ 5.结合整首诗,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片段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B.“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C.“卷不去”“拂还来”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开遣不散的相思之愁。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动声色地将典故化到春天滨江景物之中。
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游东山记 )A.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B.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C.降跽谢过 谢:感谢D.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的是(3分)( ) A.①乐其无已乎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B.①语益奇,遂复酌 ②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 C.①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①独与余相得也 ②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D.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实物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第三联写到了作者身世的孤苦与处境的凄凉,这样写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3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唐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②。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鱼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
②阑:尽,晚 (1)请简要赏析颈联中“吞”和“醉”两个字的表达作用。
(分)(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4分) 四、名著经典阅读(共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3.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 ) A.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
袁术嫌他地位低微,喝令将其打出。
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
刘备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羽一饮而尽。
果然在壶中酒温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第回第回第58回下令军中“三日内置办齐白衣白甲,三军挂孝伐吴”。
但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称置办有困难,要求宽限时日。
张飞大怒,鞭挞二人,并称“误期杀头”。
范、张二人无奈投东吴去了。
钟会收了邓艾父子见时机已经到来,遂与姜维商议谋反(第) 14.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1)请简述单刀赴会的经过。
(2)歇后语“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说的是《三国演义》国的一个故事。
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选(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5.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①。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文王是也:指周文王在三分天下有其二时,仍然服事商纣王的事。
②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食物用壶装着酒浆。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1)下列各项对本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国攻打燕国,“五旬而举之”,齐宣王认为,齐国能战胜燕国是因为自己国家武力强大。
B.孟子认为,齐国占领燕国,如果燕国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否则,就不能占领它。
意思。
(2)孟子一贯反对“霸道”,反对战争,可是他却不反对齐宣王攻打燕国。
请结合本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树 石英 尽管只是一棵普通的桃树,恐怕也够得上如今电视栏目中的《天下奇观》。
只可惜,它是在近六十年前,而且是在异国的土地上。
但就是那样,也引得坑道内一个连战士们的好奇:“这是棵啥树呢?是棵神树吧?”也难怪,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敌方的炮弹满地倾泻,空中的飞机饱和轰炸,山头削掉了足有一两尺,哪里还有树木,就连一棵草芽也寻不到踪影。
一到战斗的空闲时间,同志们就禁不住走出坑道口,回头看看所在的793高地,天生爱开玩笑的三班战士小卫一伸舌头说:“咦,老美的‘油挑子’飞机把我们的高地都剃成和尚头了!” 却就在这时,一排长董军敏锐地发现:就在坑道口左首三十米处,有一棵不大不小、不高不矮的桃树,这时还冒出不少花骨朵。
说是他的“敏锐发现”,一点儿也不夸张。
长达半个月的血战,一个连队只剩下六十多人,同志们两眼除了盯着前方,手里的枪口除了盯着敌人,哪里还顾得上左顾右盼,所以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大知识分予”赵文书也连声说:“一排长,伟大发现!” 大伙惊喜之余,也不禁纳闷:一切有生命的植被都被敌人毁灭了,为啥这棵桃树能逃过残酷的命运?难道是敌人的飞机和炮火还有一星半点的“仁慈”,来个“网开一面”?才不会呢!出国作战两年来,同志们可算领教了他们灭绝人性的无所不用其极,就连老鼠、跳蚤、蜈蚣、臭虫都用上了,到处散布致命的细菌。
这样的主儿,还能对一棵桃树手下留情?为了揭开这个谜底,大伙七嘴入舌,小卫说:“就是因为这棵桃树命大。
”曾经读过《三国演义》等小说的一排长董军又加了一个注脚:“旧小说里常有这么句话:合当命不该绝。
”赵文书有时偷偷写诗,他的话有点文绉绉一时听不大懂:“这说明桃树是美好生命永不灭绝的象征。
” 一场最白热化的激战暂告一段落,我前沿指战员仍在不懈地注意敌人的动静。
但就在这时,坑道口外桃树上的骨朵就像插空儿展示自己的荚,一股脑地开启了花瓣,在小雨中,在朝阳东升中,粉扑扑、嘟噜噜地挤满了枝头.成为整个阵地上的一个奇观,炊事员老魏一面抽着小旱烟袋,一面笑眯着眼睛瞅着这盛装的桃树,对身边的小卫说:“就像当日我那新媳妇的红盖头。
”如在平常,爱开玩笑的小卫肯定又要逗上几句,但现在却啥也没说,他明白老魏必是触景生情,想起久别的老婆孩子了。
但在桃花还没全谢时,部队移防至西海岸,这里由友军部队守备;停战协定生效后,我们这支部队奉命回国,那已经是夏秋之交的季节了。
在列车跨过鸭绿江大桥时,小卫还跟一排长提起了那棵桃树,他想象着说:“现在一定结了好多的桃子,也不知是啥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