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之借景抒情

合集下载

借景抒情的写景作文【优秀7篇】

借景抒情的写景作文【优秀7篇】

借景抒情的写景作文【优秀7篇】借景抒情作文800字篇一大地上到处都回荡着一个声音――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看啊!大地复苏,万物萌生。

在那操场的一角,有春的足迹;在那大树的枝头,有春的生机。

人们脱下厚厚的棉衣,穿上了春天的盛装;孩子们放起了风筝。

春的脚步无声无息的走近了人们的生活,她的脚步轻捷,优美,走到哪里都会用绿色来迎接她。

她的品格是高尚的,无私的,她把自身的生机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大地和人类,她用绿色装点大地,用彩色点缀大地,花儿见了她,张开嘴笑了,草儿见了她羞涩的钻了出来,大树见了她也伸出枝芽了。

晚上,看那皎洁的月光和那淘气的星星,会让你觉得天空是如此美丽,宇宙是如此神秘。

月亮,就像一个玉盘嵌在天空中,美极了。

春天是无私的,她每年来一次都会给大地带来生机,使大地变得生机勃勃,万物变得欣欣向荣。

她也会给人们带来喜悦,人们多么希望她能永远存在。

春的脚步走过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她用自身所拥有的慈爱,无私,善良,让大地也为之所动,她用自身所拥有的魅力,把大地装点成一张绿色的毯子;她用自身所拥有的魔力,让人们尽赏这五彩缤纷的季节。

我盼望来年的这个时刻。

春的来临,使我的心情焕然一新。

那是因为它赶走了令人畏惧的寒风,它请走了冷漠孤僻的冬雪,春也带走了四季之神的冬,让大地之母找回七彩的颜色,重新散发温暖的光芒。

春使者的到来,使森林里的花草树木都欣欣向荣,枯黄的草地恢复了翠绿的生机,垂死的大树长出嫩绿的枝叶,可爱的花儿再度绽放光彩,除此之外,动物们也跳起了「迎春舞」,小鸟们唱出清脆婉转的歌曲,蝴蝶成双成对的舞动翅膀,想在舞会里脱颖而出,也使春天更加有趣。

对人们来说,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象徵着新的希望。

农夫忙着犁田,插秧,学生准备开学用品,希望今年有个好的开始,就如同洒下的种子般,能成功的发芽,开花,结果,不论有任何困难,都要勇敢面对。

也因为人们是这麽去思考的,因此春天才象徵着新希望。

我喜欢春天!她给大地带来多么大的生机啊!我希望永远都是春天!借景抒情的写景作文篇二不知是谁说过:秋天的暖阳,是触摸得到的。

借景抒情作文合集8篇

借景抒情作文合集8篇

借景抒情作文合集8篇借景抒情作文合集8篇借景抒情作文篇1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不信,你看!秋风把黄、橙、红等颜色洒向了人间。

暖暖的颜色暖暖的味,秋风连送来了好几幅画。

走进了西溪湿地,去观赏的梧桐树当然是最佳选择。

它一年四季每天都在变幻着新的模样。

从绿色变黄色,这都是秋风的功劳。

它每天不辞辛苦地吹啊吹,把梧桐的叶子吹得很黄很黄。

各种不同的黄:土黄的、金黄的、带黑色斑点的。

还有好多好多,说不尽的美都是由那萧瑟的秋风想“玩吹秋天”这个想法引起的。

而至于梧桐的'魅力,就是那一片片叶子了。

无论是叶子的形状,还是叶子的颜色,梧桐样样都是秋的代表,人人看起来的感觉都不同。

梧桐的叶子是“手掌形”的,但所有的叶子颜色都不同,所有叶子的大小也都不同。

梧桐除了这些样子各种各样,它还把最美的一面高高挂在树上,让大家都知道秋天来了。

静态的梧桐很美,秋风中的梧桐更美。

有人说“秋风扫落叶”。

秋风是残酷的,它把梧桐叶一片片“小生命”扫落在地上,离开了大树妈妈的怀抱。

但也有人讲“秋风是温暖的”,它能使小植物换上暖色的衣服。

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对。

这时,刚好一阵秋风唱着小调跑了过来。

这阵风有时很猛烈,有时很缓慢。

猛烈时梧桐树张牙舞爪地了起来。

缓慢时却很美。

有几片凋零的叶子从树上掉了下来,在漫天飞舞,最后像下雨一样落在了地上,而就在这刚才的一片“梧桐雨”中,树上的一些叶子随风摆动着婀娜的身躯,在树的支撑下在枝头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这一棵树上秋风还给它带来了金黄色的衣裙,让它在秋天与秋风中展现出了不同的秋的韵味。

秋风,既凄凉又温暖。

几种不同的风韵体现了秋风的独特。

借景抒情作文篇2四季是美丽的,也是多彩的。

我们在美丽的四季中成长。

春天是充满生命的季节。

春天送暖、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暖暖的春风吹拂过我的脸颊,暖洋洋的,柔柔的,好舒服啊!一场春雨一场暖。

想绣花针一样的细雨轻轻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落在头发上,落在衣服上,却没有感觉。

雨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

“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其一借景抒情【概述】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 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乂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 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石头城(寓情于景)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登高(借景抒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有两种说法我都打给你看吧。

你知道表达方式有五个: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其中的抒情的方式又分为直接抒情、通过叙述抒情、通过议论抒情、通过描写抒情。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通过描写抒情的重要方法。

一、情景交融0在任何文章中,都不应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了抒发感情,感情要附着在景物之中,也就是说,应该做到情不离景,景不离情,情与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写景的文字,毛泽东《沁园春》中写景的文字等。

二、借景抒情。

一般记叙文中的写景是文章的有机部分。

通过写景,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氛。

通过写景还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和表达主题思想服务。

如鲁迅的散文《雪》为什么要把江南的雪写得那么可爱,而对北国的雪写得那么可怕呢?如果联系1925 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心境就会知道,作者是在曲折含蓄的表现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痛恨,对南国如火如荼革命的向往。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xx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xx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xx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xx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xx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记叙文写作手法讲解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

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

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

有关借景抒情作文合集九篇

有关借景抒情作文合集九篇

有关借景抒情作文合集九篇借景抒情作文篇1冬天的海南南岛的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如春天般那是妇孺皆知的。

春天鸟语花香;夏天山青水秀;秋天稻香传千里;冬天更是一幅独特的图画了,是她将北方冬天那死一般寂静的景色换成了活跃生机的景色。

海南岛冬天的动物大多数不用冬眠,不用把自己短暂的生命花在睡觉上。

当你到橡胶林时你可以感受到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如:鸟叫声与树叶沙沙的配合声等。

海南岛的冬天充满了花的气息,就好比我家的富贵花吧,春天是火红火红的,冬天也彼此彼此;又如那地上的小草,北京的已枯黄了,而我们海南岛的草依旧未改变,青油油的,可以说动物们吃了都会焕发出“青春”的气息。

海南岛的冬天,人们不用变成大熊猫;不用上下包得扎实,只需两只眼看东西;不用因穿得太多像背着一个人走路……在海南岛轻轻松松地穿一两件衣服足可抵住冬天的寒气。

会有人问海南岛为什么会有这般景色呢?我会回答:应为海南的纬度位置与赤道较近,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于四面环海,冬暖夏凉。

我爷爷说正是因为看中了海南岛的气候才选定在这儿定居的`。

确实,就如海南的空气吧,在地理书上说我们这儿的空气要比广州啊,北京啊,等地方要干净得多;气候呢,就更不用说了,冬天暖和暖和的,不像黑龙江,冷死人了!而且冬天的景色全是白色的,让人觉得乏味与空空的感觉。

冬天的海南真美啊!借景抒情作文篇2那是一棵不起眼的树,却始终占据着我心灵的制高点,令我景仰。

那实在是一棵不起眼的树!它不是森林的成员点缀高山的清幽;它也不是行道的卫士守护人间的安宁;它更不是花园的盆景倍受世人的呵护。

它只是荒无人烟地带的一块岩石缝中的孤独者。

它实在是太孤独了!它所能依靠的便是头顶的烈日与脚下深处的泥土。

偶有飞鸟经过也一定是累着了,做个短暂的逗留,便一去无影踪了。

而它却鬼使神差般地走进我的世界。

那时的我是多么的迷惘!我是农村长大的农民的儿子,没文化的父母除了勤劳的双手似乎没有了任何的本事。

我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强大的呵护中幸福的成长,只能对着自己贫寒的家境独自叹息。

中等教育论文 高中作文如何实现“以情动人”

中等教育论文 高中作文如何实现“以情动人”

中等教育论文高中作文如何实现“以情动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的确,唯有真情能动人。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把“感情真挚”作为基础等级的一项内容,可见这是中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

可是如何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借景抒情情意浓古典诗歌中,借景抒情是个常用技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

在河畔芦苇苍苍碧色中,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

她是那样美丽,却又可望不可即,蒹苍露白,才能表现出情深怅惘。

同样,借景抒情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也是很好的方法。

有位同学在习作中写对母校的思念,写到:“校园里的玉兰花想必已经开了,池边杨柳堆烟,小鸟在树上亲切地唱着歌,池塘已经被荷叶荷花占领了,可是那我们那群池边戏水的人却不在了!母校,老师,已经成为我们身后越来越远的风景。

可是从此以后,每一个相似的表情,每一个熟悉的背影都会让我想起你们!”自然总是呈现出一种近乎永恒的状态,而人生却充满了聚散,这样景色的渲染,无疑很好地烘托了离情。

二、巧用道具情深沉在戏剧和影视作品中,表演用的器物,叫做道具。

道具在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展示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点缀作用。

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大明宫词》中有个很重要的道具:昆仑奴面具。

面具后的面孔,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了太平的心房。

但是也由此揭开了一段旷日持久却又绝望无比的爱情的序幕,这张面具,在电视剧中反复出现,是她甜蜜而又辛酸的爱情的见证。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记叙性的作文中,不妨也来一些小道具:爷爷的锄头、奶奶的针线包、老家门前的那棵大槐树------这些道具在文中反复出现,就像是音乐中回环的旋律,会叩击读者的心弦,为文章增添不少情味的。

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里面就有很好的道具,祖母拿给归有光的象笏,妻子亲手种植的枇杷树。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欢迎阅读。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等。

1、衬托:用另一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以突出原有的事物,衬托有主次之分。

如《藤野先生》中以仙台职员对我的友好态度来衬托藤野先生;另一种描述: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2、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比没有主次之分,如《故乡》中的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3、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4、抑扬相生:“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

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

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

“抑扬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如《白杨礼赞》中为了赞美白杨树而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5、铺垫与伏笔的区别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

记叙文写作的十六种技巧

记叙文写作的十六种技巧

记叙文写作的十六种技巧上的技巧叫做穿插流动。

穿插流动可以是一些描写环境的细节,也可以是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者是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等等。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层次感,还可以更好地展现文章的主题。

五、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在记叙文中,借景抒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

比如,可以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希望和憧憬,或者通过对秋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忧伤和思考等等。

六、用对比法对比法是指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对比可以是形式上的,比如黑与白、大与小等等;也可以是内容上的,比如善与恶、美与丑等等。

通过对比,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七、用夸张法夸张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夸张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夸张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但是,夸张也要有度,不能过度,否则会影响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八、用比喻法比喻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比喻可以是形式上的,比如“他的眼睛像两颗星星”;也可以是内容上的,比如“人生如戏”。

通过比喻,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九、用象征法象征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象征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象征可以是形式上的,比如国旗、国徽等等;也可以是内容上的,比如“红色代表革命”等等。

通过象征,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十、用反讽法反讽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反讽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反讽可以使文章更加幽默、更加生动,但是也要注意适度,不能过度。

通过反讽,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反衬则是用相反的事物,从反面去衬托主要事物。

比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可以通过描写其身边的其他人物或环境来突出其性格或特点。

2、在运用烘托艺术时,要注意不要让衬托的事物过于抢眼,否则会影响主要事物的表达效果。

同时,衬托的事物也要与主要事物有一定的联系,不能过于脱离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写作之借景抒情
作者:隋艳玲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读写强化版)》2010年第22期
【技法讲解】
借景抒情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借景抒情,就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知道,自然景物本身都是客观的,它不会像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等情感。

当作者带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去观察描摹景物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其间,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就是说,作者写景往往不是为了单纯地描写景物,而是借助写外在的景来抒发其内心的情。

要想较好地运用借景抒情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

写景是抒情的基础,要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先写好景物。

但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景物在同一个季节因为观察切入点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特点。

既然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那么我们在确定所要写的景物后,就要抓住其最能表达我们内心情感的特点来写,只有特点鲜明了,才易于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

二、所写的景物要与所抒的情感一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但情与景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

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但人内心的情感往往是极具波动性的,人在不同的处境中,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会不同。

因此在写景时,要选择与情感一致的景物来写,这样才能在写景的过程中让感情自然流露出来,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

三、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于借景抒情的文字来说,尤其要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要做到这一点,不妨尝试以下这几种技巧:1.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给文字披上绚丽的外衣;2.融诗词佳句入文,以少胜多,令读者回味无穷;3.句式骈散结合,形成整齐、错落之美;4.巧用细节描写,以情动人;5.用词准确贴切,增强语言表达之美;6.调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多角度立体描写。

【牛刀小试】
拥抱春天
□隋晓颖
今年的春天来得迟了些,那份对春的渴望就格外迫切。

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于是在暖暖的午后,我穿上春天的轻装,从局促了整个漫漫冬天的室内走出来,到野外去寻找久违的春的气息。

田野里是一片绿的海洋,返青的麦苗像经过精心剪裁似的,整齐地铺向远方,微风吹来,在新鲜的泥土气息中,那绿的波浪便一层层荡开去。

婀娜的柳树是春的宠儿,柔嫩的树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像是蹒跚学步的婴孩。

而那刚刚孕育出鹅黄芽苞的纤细枝条,则似少女额前的刘海儿,被情人风儿撩起,随即又羞涩地垂下。

顺着田间小路随意走去,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在草地上随意地坐下来,躺下来。

蓝蓝的天上是淡淡的云,大朵小朵随意地飘着,我的思绪也随着这云悠悠地飘起来。

闭上眼睛,所有的疲惫与忧伤都随着冬的脚步渐渐远去了,脑海中荡漾着的只有思思缕缕美好的回忆。

几棵调皮的草儿抚摩着我的脸庞,轻轻的,柔柔的,像母亲的手。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清脆的叫声把我拉回到了现实中。

不远处的树枝上多了几只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它们在快乐地鸣唱着。

它们或许是刚刚结伴从遥远的南方飞来,诉说着旅途的见闻和回归故乡的兴奋;抑或是分别了一个冬天的老友偶然相遇了,相互倾诉着别后的思念和邂逅的惊喜。

过了一会儿,这些小精灵不约而同地飞到了不远处的草地上,一不小心,惊醒了几朵花的酣梦。

花儿们便一个个睁开慵懒的眼睛,打个呵欠,伸个懒腰。

有只调皮的鸟儿为了表示歉意,在一片花瓣上轻轻地亲吻了一下,那花儿便娇羞地低下了头,淡黄色的脸庞似乎浮现了一层微微的红晕,让人顿生爱怜之意。

西边的天空渐渐染上了红霞。

远方的村庄在树的掩映下,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写意画。

我轻轻站起身来,在夕阳中,伴着长长的影子走上了回家的路。

朋友,在明媚的春天里,忙里偷点闲,放松心情,去尽情地拥抱自然,拥抱春天吧!
点评: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佳作。

作者由对春的盼望入笔,引出下文的寻春与绘春。

绘春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所在,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近景与远景巧妙结合,从视觉、触觉、听觉多种角度描写,将一幅春意盎然的美妙图画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嗅到了春的气息。

【误区警示】
对于写借景抒情类文章来说,应该努力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写景不具体不生动,语言空洞乏味。

写景是抒情的前提,只有把景物描写得具体生动了,语言才会有感染力,才能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果没有对所写景物作细致观察,只用粗糙的语言粗线条地进行勾勒,势必给人以空洞之感,作者的情感也就很难抒发出来。

2.抒情不自然,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借景抒情必须明确景与情是自然交融的,若为了抒情而抒情,强加给景物一些生硬的情感,牵强附会,就会让读者感觉非常别扭,作者抒发的感情也会显得非常虚假,很难打动人,感染人。

【延伸训练】
1.每一个季节,大自然都向我们展示着她独特的美:在和煦的春光里我们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在炎炎的夏日中我们观赏大自然的热烈,在明丽的秋阳里我们感慨大自然的成熟,在寒冷的冬季里我们享受大自然的纯洁。

日月星辰,江河湖泊,山冈田野,花草树木……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无不使人产生连绵的遐想。

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以“感受自然”为话题,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

要求:600字以上,语言优美流畅,感情真挚自然。

2.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的确,在我们的身边,美无处不在。

美在一年四季如画的美景里,在绿茵场上沸腾的激情里,在美神维纳斯优雅的断臂里。

美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心愿,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执著追求;美是母亲爱怜的目光,是朋友牵挂的问候,是陌生人善意的微笑……让我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用一支善于抒写美的妙笔去记下心中最美的瞬间。

请以“记下你心中的美”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