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输液管理培训课件921(PPT61页)
合集下载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PPT

02
正常体液平衡
正常体液总量
正常成年人总体液量约占体重的 60%,其中细胞内液占40%,细胞 外液占20%。细胞外液中,血浆占 5%,组织间液占15%。
正常体液平衡调节
体液平衡主要通过肾脏调节,通 过排尿和排汗等方式维持水分和 电解质的平衡。
危重病人的体液失衡
01
02
03
液体过多
危重病人可能出现水肿、 肺水肿、心包积液等情况, 导致液体过多,影响呼吸 和循环功能。
血液制品管理
血液制品是危重病人常用的补液种类之一,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
血液制品主要用于补充血液成分、纠正贫血和止血等。
在血液制品管理过程中,应关注病人的血型和输血反应,严格执行输血规范,避免 交叉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液体输注速度和剂量的控制
对于危重病人,液体输注速度和剂量的控制非常重要,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 要,合理调整输注速度和剂量。
案例四: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
总结词
及时补液,纠正休克
详细描述
休克患者由于血容量不足,组织灌注 不足,需要及时补液以纠正休克状态。 液体管理需要快速扩容,同时注意监 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调整治疗 方案。
THANKS.
临床评估
根据病人意识状态、皮肤弹性 、尿量等指标,综合评估病人 液体需求。
治疗方案
根据病人病情和液体需求评估 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包括补液种类、速度和量等。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03
策略
晶体液管理
晶体液是危重病人常用的补液 种类,包括生理盐水、平衡盐 溶液等。
晶体液主要用于补充血容量、 维持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以及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少
正常体液平衡
正常体液总量
正常成年人总体液量约占体重的 60%,其中细胞内液占40%,细胞 外液占20%。细胞外液中,血浆占 5%,组织间液占15%。
正常体液平衡调节
体液平衡主要通过肾脏调节,通 过排尿和排汗等方式维持水分和 电解质的平衡。
危重病人的体液失衡
01
02
03
液体过多
危重病人可能出现水肿、 肺水肿、心包积液等情况, 导致液体过多,影响呼吸 和循环功能。
血液制品管理
血液制品是危重病人常用的补液种类之一,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
血液制品主要用于补充血液成分、纠正贫血和止血等。
在血液制品管理过程中,应关注病人的血型和输血反应,严格执行输血规范,避免 交叉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液体输注速度和剂量的控制
对于危重病人,液体输注速度和剂量的控制非常重要,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 要,合理调整输注速度和剂量。
案例四: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
总结词
及时补液,纠正休克
详细描述
休克患者由于血容量不足,组织灌注 不足,需要及时补液以纠正休克状态。 液体管理需要快速扩容,同时注意监 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调整治疗 方案。
THANKS.
临床评估
根据病人意识状态、皮肤弹性 、尿量等指标,综合评估病人 液体需求。
治疗方案
根据病人病情和液体需求评估 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包括补液种类、速度和量等。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03
策略
晶体液管理
晶体液是危重病人常用的补液 种类,包括生理盐水、平衡盐 溶液等。
晶体液主要用于补充血容量、 维持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以及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少
危重病人安全输液护理及辅助用具和使用PPT课件

3 1
复苏时机:补充血容量是抗休克和纠正循环不足的基 本措施,对于绝对或相对低血容量休克,如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肠梗阻或严重腹泻,呕吐患者以及感染性 休克应早期扩容,但对于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患者, 为避免加重出血及重度血液稀释的不利影响,目前不 主张大量,快速补液,提倡限制性补液,先把血压恢 复到70mmHg左右,通过保守和缓慢的复苏方法,能 够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满意的组织灌注
物质因素:用具、药物 环境因素:病房温度、湿度适宜 管理因素:安全意识不强,督促检查不到位,业务技
术抓得不紧,管理不力、要求不严 病人因素:躁动、感知障碍
5
危重病人输液工具
输液泵和微量泵
特点:
1 给药剂量精确
2 速度均匀
3 操作简单
4 使用方便
6
5 节省人力 6 输注各种药物,胃肠外静脉营养液和输血
适用于各种静脉输液 输液管、延长管连续输液者需每24h更换。 多通接头、肝素帽、正压接头等至少每星期更换1次,
如肝素帽内有血渍残留或完整性受损必须及时更换, 输入血液或TPN时应每24h更换。
2 1
输液泵的安全应用
危重病人输液时多采用恒速泵持续输注或滴注液体,
主要用于严格控制液量和药量的输入,根据病情保证
在早期宜补充晶体液,不宜输注胶体液,因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加,胶体液可渗至肺间质
对于创伤出血多者,最好输新鲜血,用库存一周以上 的血时,应加用微过滤器,以免发生微栓塞而加重 ARDS
3 0
休克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
建立多个静脉通路 复苏液体的选择:平衡盐液是最常用的复苏液,能 有效补充血
补液程序: 电解质-葡萄糖-碱性液-胶体液-钾 输胶体前先输入一些晶体,使血液适当稀释 输液量多时,要各种液体交替输入
复苏时机:补充血容量是抗休克和纠正循环不足的基 本措施,对于绝对或相对低血容量休克,如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肠梗阻或严重腹泻,呕吐患者以及感染性 休克应早期扩容,但对于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患者, 为避免加重出血及重度血液稀释的不利影响,目前不 主张大量,快速补液,提倡限制性补液,先把血压恢 复到70mmHg左右,通过保守和缓慢的复苏方法,能 够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满意的组织灌注
物质因素:用具、药物 环境因素:病房温度、湿度适宜 管理因素:安全意识不强,督促检查不到位,业务技
术抓得不紧,管理不力、要求不严 病人因素:躁动、感知障碍
5
危重病人输液工具
输液泵和微量泵
特点:
1 给药剂量精确
2 速度均匀
3 操作简单
4 使用方便
6
5 节省人力 6 输注各种药物,胃肠外静脉营养液和输血
适用于各种静脉输液 输液管、延长管连续输液者需每24h更换。 多通接头、肝素帽、正压接头等至少每星期更换1次,
如肝素帽内有血渍残留或完整性受损必须及时更换, 输入血液或TPN时应每24h更换。
2 1
输液泵的安全应用
危重病人输液时多采用恒速泵持续输注或滴注液体,
主要用于严格控制液量和药量的输入,根据病情保证
在早期宜补充晶体液,不宜输注胶体液,因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加,胶体液可渗至肺间质
对于创伤出血多者,最好输新鲜血,用库存一周以上 的血时,应加用微过滤器,以免发生微栓塞而加重 ARDS
3 0
休克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
建立多个静脉通路 复苏液体的选择:平衡盐液是最常用的复苏液,能 有效补充血
补液程序: 电解质-葡萄糖-碱性液-胶体液-钾 输胶体前先输入一些晶体,使血液适当稀释 输液量多时,要各种液体交替输入
危重患者液体管理课件

液体管理的目的
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改善组织灌注和细胞氧供,维持器官功能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供应脑组织需要的能量
病例
患者,女,70岁,因“反复咳痰喘20年,加重1周”入院 既往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III级、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HR 120次/分、BP 90/50mmHg 血常规:WBC 14*10^9/L 血气分析:PO2 48mmHg PCO2 110mmHg、Lac 4.0mmol/L 诊断:AECOPD、感染性休克
Mortality (%)
60
Standard therapy
EGDT
50
40
30
20
10
0
In-hospital 28-day mortality 60-day mortality mortality (all patients)
Rivers E,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345:1368-1377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性质异常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血液稀释或浓缩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毛细血管渗漏
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完整性 破坏;
血管内大分子物质漏出到组织; 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管内液体随同漏出; 血浆容量减少 组织水肿形成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Design: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use of intravenous fluids during the first 4 days of care
enrolled 778 patients who had septic shock
Crit Care Med 2011; 39:259 –265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PPT课件

通过胸部X线片了解肺部 情况,如肺水肿、胸腔积 液等
B超检查
利用超声技术观察心脏、 血管及腹腔脏器等,以评 估体液分布及脏器功能
CT或MRI检查
对于复杂病例,可采用CT 或MRI等高级影像学技术 ,更准确地了解病人体内 液体分布及脏器功能状态
03 常见危重病症液体管பைடு நூலகம்策略
休克患者补液策略
快速补液
定期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及时发 现异常并处理。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危重病人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液体管理的基本原则
维持血容量、电解质平衡,确保组织器官 灌注。
根据病情、生理需求和液体平衡原则进行 补液。
常用补液途径及优缺点
液体管理过程中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2
03
04
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 指标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贫血或
血液浓缩
电解质检查
监测钠、钾、氯等离子浓度, 以了解体内电解质平衡情况
血气分析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了解病人的 酸碱平衡及呼吸功能
肾功能检查
监测尿素氮、肌酐等指标,以 评估肾脏功能及排泄能力
影像学检查技术应用
01
02
03
X线检查
调整补液速度
03
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及液体需求,调整补液速度,避免过快导
致心肺负担加重。
心功能不全患者补液技巧
控制补液总量
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应严格控制补液总量,避免 加重心脏负担。
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
优先选择胶体溶液或等渗晶体溶液,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减 少组织水肿。
调整补液速度
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调整补液速度,确 保心脏能够承受。
B超检查
利用超声技术观察心脏、 血管及腹腔脏器等,以评 估体液分布及脏器功能
CT或MRI检查
对于复杂病例,可采用CT 或MRI等高级影像学技术 ,更准确地了解病人体内 液体分布及脏器功能状态
03 常见危重病症液体管பைடு நூலகம்策略
休克患者补液策略
快速补液
定期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及时发 现异常并处理。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危重病人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液体管理的基本原则
维持血容量、电解质平衡,确保组织器官 灌注。
根据病情、生理需求和液体平衡原则进行 补液。
常用补液途径及优缺点
液体管理过程中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2
03
04
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 指标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贫血或
血液浓缩
电解质检查
监测钠、钾、氯等离子浓度, 以了解体内电解质平衡情况
血气分析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了解病人的 酸碱平衡及呼吸功能
肾功能检查
监测尿素氮、肌酐等指标,以 评估肾脏功能及排泄能力
影像学检查技术应用
01
02
03
X线检查
调整补液速度
03
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及液体需求,调整补液速度,避免过快导
致心肺负担加重。
心功能不全患者补液技巧
控制补液总量
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应严格控制补液总量,避免 加重心脏负担。
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
优先选择胶体溶液或等渗晶体溶液,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减 少组织水肿。
调整补液速度
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调整补液速度,确 保心脏能够承受。
危重患者输液的管理教材课件(PPT61页)

穿刺部位的选择—中心静脉导管
☺ CVC置入首选锁骨下静脉,而不是颈静脉或股静脉; ☺ PICC置入的穿刺部位选择: ☺ 可选静脉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肱静脉。 ☺ 对于新生儿和儿童患者,还可选择:颞静脉、头部的耳后
静脉、下肢大隐静脉 ☺ 穿刺部位应该避开触诊疼痛区域 ☺ 选择穿刺部位应避开接受乳腺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接
16个部位穿刺建立静脉通路
☺ 1 双侧的头静脉
2 双侧的贵要静脉
☺ 3 双侧的大隐静脉 4 双则的股静脉
☺ 5 双侧的锁骨下静脉下入路
☺ 6 双侧的锁骨下静脉上入路
☺ 7 双侧的颈外静脉 8 双侧的颈内静脉
危重患者输液的管理教材(PPT61页)工 作培训 教材工 作汇报 课件管 理培训 课件安 全培训 讲义PP T服务 技术
☺ 定时、精确、准确、速度的有 效控制、
☺ 液体量大、种类多、目的性强、 ☺ 液体治疗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大。
1、 危重症患者输液概述 2、 静脉通路的建立 3、 静脉通路的管理 4、 输液的监测
危重患者输液的管理教材(PPT61页)工 作培训 教材工 作汇报 课件管 理培训 课件安 全培训 讲义PP T服务 技术
危重患者输液的管理教材(PPT61页)工 作培训 教材工 作汇报 课件管 理培训 课件安 全培训 讲义PP T服务 技术
穿刺部位的选择
☺ 患者身体状况、年龄、诊断和并发症; ☺ 置管部位血管的条件; ☺ 穿刺部位周围的情况; ☺ 预期穿刺部位皮肤的条件; ☺ 静脉穿刺和置管史; ☺ 输液治疗的类型、持续时间;
危重患者输液的管理教材(PPT61页)工 作培训 教材工 作汇报 课件管 理培训 课件安 全培训 讲义PP T服务 技术
头颈部静脉
☺ CVC置入首选锁骨下静脉,而不是颈静脉或股静脉; ☺ PICC置入的穿刺部位选择: ☺ 可选静脉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肱静脉。 ☺ 对于新生儿和儿童患者,还可选择:颞静脉、头部的耳后
静脉、下肢大隐静脉 ☺ 穿刺部位应该避开触诊疼痛区域 ☺ 选择穿刺部位应避开接受乳腺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接
16个部位穿刺建立静脉通路
☺ 1 双侧的头静脉
2 双侧的贵要静脉
☺ 3 双侧的大隐静脉 4 双则的股静脉
☺ 5 双侧的锁骨下静脉下入路
☺ 6 双侧的锁骨下静脉上入路
☺ 7 双侧的颈外静脉 8 双侧的颈内静脉
危重患者输液的管理教材(PPT61页)工 作培训 教材工 作汇报 课件管 理培训 课件安 全培训 讲义PP T服务 技术
☺ 定时、精确、准确、速度的有 效控制、
☺ 液体量大、种类多、目的性强、 ☺ 液体治疗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大。
1、 危重症患者输液概述 2、 静脉通路的建立 3、 静脉通路的管理 4、 输液的监测
危重患者输液的管理教材(PPT61页)工 作培训 教材工 作汇报 课件管 理培训 课件安 全培训 讲义PP T服务 技术
危重患者输液的管理教材(PPT61页)工 作培训 教材工 作汇报 课件管 理培训 课件安 全培训 讲义PP T服务 技术
穿刺部位的选择
☺ 患者身体状况、年龄、诊断和并发症; ☺ 置管部位血管的条件; ☺ 穿刺部位周围的情况; ☺ 预期穿刺部位皮肤的条件; ☺ 静脉穿刺和置管史; ☺ 输液治疗的类型、持续时间;
危重患者输液的管理教材(PPT61页)工 作培训 教材工 作汇报 课件管 理培训 课件安 全培训 讲义PP T服务 技术
头颈部静脉
危重患者液体管理ppt课件

LV Stroke Volume
LV End-Diastolic Volume
Increasing Fluid Volume is Not Always Appropriate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ICU Patients Responders / Non-Responders Responders (%) Calvin (Surgery 81) 20 / 8 71 % Schneider (Am Heart J 88) 13 / 5 72 % Reuse (Chest 90) 26 / 15 63 % Magder (J Crit Care 92) 17 / 16 52 % Diebel (Arch Surgery 92) 13 / 9 59 % Diebel (J Trauma 94) 26 / 39 40 % Wagner (Chest 98 20 / 16 56 % Tavernier (Anesthesiology 98) 21 / 14 Mean60 % 211/195 52 % Magder (J Crit Care 99) 13 / 16 Michard & Teboul. Chest 2002;45 % 121: 2000-8
高张晶体液 – 3-10%,常用7.5%生理盐水
• 优点:
– 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的效率高,维持时间较长,约2小时 – 降低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 – 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
• 缺点:
– 电解质紊乱
• 适应症:
– 各种原因的低血容量状态 – 脑水肿高危患者
葡萄糖液 • 快速达到细胞内外平衡,1000ml输入后 – 700ml进入细胞内 – 250ml进入细胞间隙 – 50ml停留在血管中 • 葡萄糖溶液没有扩容作用! • 补充水分 • 补充能量 • 作为溶媒
LV End-Diastolic Volume
Increasing Fluid Volume is Not Always Appropriate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ICU Patients Responders / Non-Responders Responders (%) Calvin (Surgery 81) 20 / 8 71 % Schneider (Am Heart J 88) 13 / 5 72 % Reuse (Chest 90) 26 / 15 63 % Magder (J Crit Care 92) 17 / 16 52 % Diebel (Arch Surgery 92) 13 / 9 59 % Diebel (J Trauma 94) 26 / 39 40 % Wagner (Chest 98 20 / 16 56 % Tavernier (Anesthesiology 98) 21 / 14 Mean60 % 211/195 52 % Magder (J Crit Care 99) 13 / 16 Michard & Teboul. Chest 2002;45 % 121: 2000-8
高张晶体液 – 3-10%,常用7.5%生理盐水
• 优点:
– 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的效率高,维持时间较长,约2小时 – 降低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 – 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
• 缺点:
– 电解质紊乱
• 适应症:
– 各种原因的低血容量状态 – 脑水肿高危患者
葡萄糖液 • 快速达到细胞内外平衡,1000ml输入后 – 700ml进入细胞内 – 250ml进入细胞间隙 – 50ml停留在血管中 • 葡萄糖溶液没有扩容作用! • 补充水分 • 补充能量 • 作为溶媒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PPT课件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 We randomly assigned patients who arrived at an urban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severe sepsis or septic shock to receive either six hours of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or standard therapy (as a control) before admission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
邱 海 波
ICU
• 危重患者即为在原有(或没有)基础病的前提下, 由于某一或某些急性原因造成危及生命或器官功能的 短暂或较长期的紧急病理生理障碍,需要进行紧急和 持续有效的气道管理、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脑神经 系统功能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患者。 这类病人因患有潜在危险的基础疾病但又因其他原因 需要进行创伤性治疗,ICU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并 发症 , 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 • 当不同的重症进入危及患者生命的阶段,休克是“共 同的通道”。
Durairaj L,et al. CHEST 2008; 133:252–263
筑又 反作用于经济基 础,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通过变革又到新的适 合,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的发展。 • 对待休克的认识经历相同的过程,初期人们认为容量 丢失或再分布,补充即可,挽救了一大部分生命,避 免即刻死亡和接下来的肾衰竭,活下来的病人面临新 的挑战,远隔器官损伤问题,于是新的疑问补什么 (?),补多少(?),何时补(?),允许性低血 压等新概念的出现,于是再修正。如此推动医学向前 发展。
危重患者液体管理ppt课件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
1
什么是液体管理?
对静脉输入液体的总量(量)、种 类(质)、速度的管理
-
2
正常成人每日体液的平衡表
摄入水
排出水
△饮水
△ 显性:尿1.5L/d
△食物
粪0.1L/d
△“内生水”(300ml/d) △ 非显性:皮肤 0.5L/d
气道 0.3L/d
基本 2.0~2.5L/d
2.4L/d
Fluid resuscitation in septic shock
Setting: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4 centers in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Design: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use of intravenous fluids during the first 4 days of
Dialyzed patients
Non-dialyzed patients
-
Kidney International 210909;76:4
Persistent time of fluid overloaded state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Mortality increased as the percentage of dialysis days in fluid-overloaded state (18% to 62%)
需要量化、精细的液体管理!
-
9
液体管理的目的
– 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 改善组织灌注和细胞氧供,维持器官功能 –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 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 供应脑组织需要的能量
-
1
什么是液体管理?
对静脉输入液体的总量(量)、种 类(质)、速度的管理
-
2
正常成人每日体液的平衡表
摄入水
排出水
△饮水
△ 显性:尿1.5L/d
△食物
粪0.1L/d
△“内生水”(300ml/d) △ 非显性:皮肤 0.5L/d
气道 0.3L/d
基本 2.0~2.5L/d
2.4L/d
Fluid resuscitation in septic shock
Setting: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4 centers in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Design: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use of intravenous fluids during the first 4 days of
Dialyzed patients
Non-dialyzed patients
-
Kidney International 210909;76:4
Persistent time of fluid overloaded state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Mortality increased as the percentage of dialysis days in fluid-overloaded state (18% to 62%)
需要量化、精细的液体管理!
-
9
液体管理的目的
– 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 改善组织灌注和细胞氧供,维持器官功能 –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 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 供应脑组织需要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刺部位的选择通常应从非惯用手臂开始;
穿刺部位应该避开肢体关节、触诊疼痛区域;
对于婴儿应避开手部或者手指;或者被用来吮吸的拇指/手 指;
成年人下肢静脉不应作为选择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选择穿刺部位应避开接受乳腺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接受 放射治疗的,或淋巴水肿的上肢末端,或脑血管意外后的 患肢。
穿刺部位的选择—中心静脉导管
锁骨下静脉 19mm 800ml
无名静脉 19mm 800ml
上腔静脉 20mm 2000-
2500ml
头颈部静脉
1.锁骨上 穿刺点
锁 骨
胸锁乳突 肌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锁骨上、下穿刺点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2.锁骨下 穿刺点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下肢浅静脉
股静脉穿刺部位和方向之一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CVC置入首选锁骨下静脉,而不是颈静脉或股静脉;
PICC置入的穿刺部位选择:
可选静脉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肱静脉。
对于新生儿和儿童患者,还可选择:颞静脉、头部的耳后静 脉、下肢大隐静脉
穿刺部位应该避开触诊疼痛区域
选择穿刺部位应避开接受乳腺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接受 放射治疗的,或淋巴水肿的上肢末端,或脑血管意外后的 患肢。
定时、精确、准确、速度的有效 控制、
液体量大、种类多、目的性强、 液体治疗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大。
1、 危重症患者输液概述 2、 静脉通路的建立 3、 静脉通路的管理 4、 输液的监测
静脉通路建立的紧迫性、必要性
何时建: 医生来之前? 医生来后(下医嘱后)?
《护士条例》第十七条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
误区:
敷料的更换
无菌敷料应用于所有的血管通路装置
如果敷料的完整性受损或者变得潮湿、有渗出液或血液、存 在穿刺部位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时,应立即对穿刺部位进行 护理和更换敷料。
●急性中毒 ●中暑 ●淹溺与触电 ●常见临床危象:
低血糖危象、甲 状腺危象、重症 肌无力危象
急危 重症 病人 管理
时间性 复杂性 条件性
定义
静脉输液:将无菌溶液或药 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技术。
输液管理:将患者所需的 治疗液体根据输液目的以 不同的方式和速度输入病 人体内的计划及具体实施 措施。
危重病人输液治疗的特点
化疗
按照先远后近、左右交替的原则、选择粗直、弹性好、无静 脉弯曲及分叉的血管,避开手指、腕部等关节部位、静脉 瓣以及肌腱、神经走行的部位。
持续静脉给药选择中心静脉通路。 输入发疱类和刺激性强的药物选择中心静脉通路 不了解药物性质时选择中心静脉通路。 非发疱类和非刺激性药物可选择外周静脉通路。 经外周静脉留置针给予化疗药后,留置针不留置
1、 危重症患者输液概述 2、 静脉通路的建立 3、 静脉通路的管理 4、 输液的监测
急危重症静脉输液通路的管理
留置针或管道脱落、管道打折
在静脉通路的同侧肢体测血压
抢救药物推注后未用盐水快速推 注
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静脉通路 推注药物
速度掌控问题 危重病人输液外渗没有发觉 多种药物多通路时药物弄错 缺乏监测意识 ... ...
24G 51/2#
流速
套管
ml/min 长度 mm
24
19
22G 7#
33
25
20G 9#
61
29
18G 12#
85
29
临床用途
小而脆的静脉,常规小儿 输液 常规成人/小儿输液,小而 脆的静脉 常规手术/输血,常规成人 输液 快速/大剂量输液,常规 手术/输血
心搏骤停静脉通路的建立与管理
近心大血管 ,避免下肢远端静脉的穿刺。 18-20G套管针。2条静脉通路。股静脉穿刺置管。 中心静脉压监测,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排除血气胸)。 避免双上肢同时建立静脉通路。 给药后加快输液或20毫升盐水快速推注,抬高肢体。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微量输注泵,单独通路给药。 监测药物反应和病情变化。
16个部位穿刺建立静脉通路
1 双侧的头静脉 2 双侧的贵要静脉 3 双侧的大隐静脉 4 双则的股静脉 5 双侧的锁骨下静脉下入路 6 双侧的锁骨下静脉上入路 7 双侧的颈外静脉 8 双侧的颈内静脉
上肢浅静脉
上肢各条静脉的直径及回血流量
头静脉
6mm 40ml
贵要静脉 8mm 95ml
腋静脉
16mm 333ml
知医生;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 紧急救护!
穿刺部位的选择
患者身体状况、年龄、诊断和并发症; 置管部位血管的条件; 穿刺部位周围的情况; 预期穿刺部位皮肤的条件; 静脉穿刺和置管史; 输液治疗的类型、持续时间;
穿刺部位的选择—外周导管
穿刺部位的选择通常应从上肢远端的血管开始;
创伤
不在受伤肢体的远端输液,远离受伤部位大静脉。 疑骨盆骨折、腹部内脏出血损伤时不从下肢静脉输液;胸部以上
的损伤选下肢静脉。 在没有排除胸部外伤的前提下,禁忌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通路优先选择先进行处置的胸腔侧。优先选择胸部有开
放损伤一侧。 全身出冷汗者,注意静脉通路的固定。 需要进行动态监测动脉血压,抢救时应首选股动脉。
危重患者输液的管理
十六病区 滕亚莉 2015.9.23
1、 危重症患者输液概述 2、 静脉通路的建立 3、 静脉通路的管理 4、 输液的监测
急危重症患者?
心搏骤停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昏迷 重症哮喘 咯血
◆休克 ◆创伤:多发伤、 复合伤颅脑胸腹 部创伤、骨关节 损伤 ◆急腹症 ◆急性上消化道 出血
静脉穿刺是护士的事
执行穿刺者
外周静脉穿刺: 普通钢针、套管针(直管、Y管)
PICC(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
医生
穿刺工具的选择
2-4h 头皮针
3-5天 留置套管针
14-30天
CVC
4周~1年以上
PICC PORT
静脉留置针型号的临床选择
国际 国内 颜色 型号 型号
急危重静脉通路的管理
良好的固定和管路的连接。 在治疗开始前,“开放静脉通道”的医嘱应包括具体的输液速度。护士对
输液速度的严密掌控。 避免在输液肢体侧测量血压。 给急救药后加快输液或20毫升盐水快速推注并抬高肢体。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微量输注泵,单独通路给药,禁忌在此肢体测量血压。 药物标记明显清晰,尤其多通路多药物使用时。 尽可能在建立静脉通路的同时采集血标本。 注意监测药物反应和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
穿刺部位应该避开肢体关节、触诊疼痛区域;
对于婴儿应避开手部或者手指;或者被用来吮吸的拇指/手 指;
成年人下肢静脉不应作为选择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选择穿刺部位应避开接受乳腺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接受 放射治疗的,或淋巴水肿的上肢末端,或脑血管意外后的 患肢。
穿刺部位的选择—中心静脉导管
锁骨下静脉 19mm 800ml
无名静脉 19mm 800ml
上腔静脉 20mm 2000-
2500ml
头颈部静脉
1.锁骨上 穿刺点
锁 骨
胸锁乳突 肌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锁骨上、下穿刺点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2.锁骨下 穿刺点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下肢浅静脉
股静脉穿刺部位和方向之一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CVC置入首选锁骨下静脉,而不是颈静脉或股静脉;
PICC置入的穿刺部位选择:
可选静脉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肱静脉。
对于新生儿和儿童患者,还可选择:颞静脉、头部的耳后静 脉、下肢大隐静脉
穿刺部位应该避开触诊疼痛区域
选择穿刺部位应避开接受乳腺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接受 放射治疗的,或淋巴水肿的上肢末端,或脑血管意外后的 患肢。
定时、精确、准确、速度的有效 控制、
液体量大、种类多、目的性强、 液体治疗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大。
1、 危重症患者输液概述 2、 静脉通路的建立 3、 静脉通路的管理 4、 输液的监测
静脉通路建立的紧迫性、必要性
何时建: 医生来之前? 医生来后(下医嘱后)?
《护士条例》第十七条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
误区:
敷料的更换
无菌敷料应用于所有的血管通路装置
如果敷料的完整性受损或者变得潮湿、有渗出液或血液、存 在穿刺部位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时,应立即对穿刺部位进行 护理和更换敷料。
●急性中毒 ●中暑 ●淹溺与触电 ●常见临床危象:
低血糖危象、甲 状腺危象、重症 肌无力危象
急危 重症 病人 管理
时间性 复杂性 条件性
定义
静脉输液:将无菌溶液或药 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技术。
输液管理:将患者所需的 治疗液体根据输液目的以 不同的方式和速度输入病 人体内的计划及具体实施 措施。
危重病人输液治疗的特点
化疗
按照先远后近、左右交替的原则、选择粗直、弹性好、无静 脉弯曲及分叉的血管,避开手指、腕部等关节部位、静脉 瓣以及肌腱、神经走行的部位。
持续静脉给药选择中心静脉通路。 输入发疱类和刺激性强的药物选择中心静脉通路 不了解药物性质时选择中心静脉通路。 非发疱类和非刺激性药物可选择外周静脉通路。 经外周静脉留置针给予化疗药后,留置针不留置
1、 危重症患者输液概述 2、 静脉通路的建立 3、 静脉通路的管理 4、 输液的监测
急危重症静脉输液通路的管理
留置针或管道脱落、管道打折
在静脉通路的同侧肢体测血压
抢救药物推注后未用盐水快速推 注
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静脉通路 推注药物
速度掌控问题 危重病人输液外渗没有发觉 多种药物多通路时药物弄错 缺乏监测意识 ... ...
24G 51/2#
流速
套管
ml/min 长度 mm
24
19
22G 7#
33
25
20G 9#
61
29
18G 12#
85
29
临床用途
小而脆的静脉,常规小儿 输液 常规成人/小儿输液,小而 脆的静脉 常规手术/输血,常规成人 输液 快速/大剂量输液,常规 手术/输血
心搏骤停静脉通路的建立与管理
近心大血管 ,避免下肢远端静脉的穿刺。 18-20G套管针。2条静脉通路。股静脉穿刺置管。 中心静脉压监测,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排除血气胸)。 避免双上肢同时建立静脉通路。 给药后加快输液或20毫升盐水快速推注,抬高肢体。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微量输注泵,单独通路给药。 监测药物反应和病情变化。
16个部位穿刺建立静脉通路
1 双侧的头静脉 2 双侧的贵要静脉 3 双侧的大隐静脉 4 双则的股静脉 5 双侧的锁骨下静脉下入路 6 双侧的锁骨下静脉上入路 7 双侧的颈外静脉 8 双侧的颈内静脉
上肢浅静脉
上肢各条静脉的直径及回血流量
头静脉
6mm 40ml
贵要静脉 8mm 95ml
腋静脉
16mm 333ml
知医生;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 紧急救护!
穿刺部位的选择
患者身体状况、年龄、诊断和并发症; 置管部位血管的条件; 穿刺部位周围的情况; 预期穿刺部位皮肤的条件; 静脉穿刺和置管史; 输液治疗的类型、持续时间;
穿刺部位的选择—外周导管
穿刺部位的选择通常应从上肢远端的血管开始;
创伤
不在受伤肢体的远端输液,远离受伤部位大静脉。 疑骨盆骨折、腹部内脏出血损伤时不从下肢静脉输液;胸部以上
的损伤选下肢静脉。 在没有排除胸部外伤的前提下,禁忌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通路优先选择先进行处置的胸腔侧。优先选择胸部有开
放损伤一侧。 全身出冷汗者,注意静脉通路的固定。 需要进行动态监测动脉血压,抢救时应首选股动脉。
危重患者输液的管理
十六病区 滕亚莉 2015.9.23
1、 危重症患者输液概述 2、 静脉通路的建立 3、 静脉通路的管理 4、 输液的监测
急危重症患者?
心搏骤停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昏迷 重症哮喘 咯血
◆休克 ◆创伤:多发伤、 复合伤颅脑胸腹 部创伤、骨关节 损伤 ◆急腹症 ◆急性上消化道 出血
静脉穿刺是护士的事
执行穿刺者
外周静脉穿刺: 普通钢针、套管针(直管、Y管)
PICC(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
医生
穿刺工具的选择
2-4h 头皮针
3-5天 留置套管针
14-30天
CVC
4周~1年以上
PICC PORT
静脉留置针型号的临床选择
国际 国内 颜色 型号 型号
急危重静脉通路的管理
良好的固定和管路的连接。 在治疗开始前,“开放静脉通道”的医嘱应包括具体的输液速度。护士对
输液速度的严密掌控。 避免在输液肢体侧测量血压。 给急救药后加快输液或20毫升盐水快速推注并抬高肢体。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微量输注泵,单独通路给药,禁忌在此肢体测量血压。 药物标记明显清晰,尤其多通路多药物使用时。 尽可能在建立静脉通路的同时采集血标本。 注意监测药物反应和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