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片纠正与正射影像图
摄影测量学__考前知识点整理

摄影比例尺:摄影比例尺越大,像片地面的分辨率越高,有利于影像的解译与提高成图精度 摄影航高:相对航高:绝对航高:摄影测量生产对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影像的色调、像片倾角(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α= 0 时为最理想的情形)像片重叠:航向重叠:同一航线内相邻像片应有一定的影像重叠;旁向重叠:相邻航线也应有一定的重叠;航线弯曲:一条航线内各张像片的像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像片旋角:相邻两像片的主点的连线与像片沿航线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像片旋角过大会减小立体相对的有效观察范围中心投影:所有投射线或其延长线都通过一个固定点的投影阴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之间。
(距摄影中心f )阳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同侧。
(距摄影中心f )像方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像主点o 为原点)像空间坐标系(x 、y 、-f)像空间辅助坐标系S-uvw物方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T-XYZ (高斯平面坐标+高程)左手系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D-XYZ内方位元素: x 0,y 0,f 作用: 1、像点的框标坐标系向像空间坐标系的改化;2、确定摄影光束的形状;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线元素(X S ,Y S ,Z S )角元素(航向倾角ϕ、 旁向倾角ω、 像片旋角κ)共线条件方程(摄影中心、像点、地面点)像点位移: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同摄站同主距的倾斜像片和水平像片沿等比线重合时,地面点在倾斜像片上的像点与相应水平像片上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像点位于等比线上,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等比线上部的像点的像片倾斜误差方向向着等角点等比线下部的像点的像片倾斜误差方向背向等角点(1) 当 时, ,即等比线上的点不会因像片倾斜产生像点位移(2)当 ,像点位移朝向等角点(一、二像限)(3)当 ,像点位移背向等角点(三、四像限)(4)当 时,主纵线上点的位移最大像片纠正:因像片倾斜产生的影像变形改正因地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投影差):当地面有起伏时,高于或低于所选定的基准面的地面点的像点,与该地面点在基准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的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地形起伏像点位移的符号与该点的高差符号相同,像片上任何一点都存在像点位移 物镜畸变、大气折光、地球曲率及底片变形等一些因素均会导致像点位移航摄像片:中心投影,平均比例尺,影像有变形,方位发生变化地形图:正射投影,比例尺固定,图形形状与实地完全相似,方位保持不变在表示方法上:地形图是按成图比例尺,用各种规定的符号、注记和等高线表示地物地貌;航片则是通过影像的大小、形状和色调表示。
正射投影课件.ppt

DEM
3)灰度内插 一般可采用双线性内插。
g(x, y) a00 a10 x a01 y a11xy
4)灰度赋值 最后将像点p的灰度值赋给纠正后像元素P,即
GX ,Y gx, y 2、直接法数字纠正 从原始图像出发,按行列顺序依次对每个原始像元点位 求出其在纠正影像中的正确位置
反解法解算流程
纠正影像
Y
原始影像
灰 度 内 插
反 算y
X
x
具体步骤:
1、计算地面点坐标
X = X0 + M· X’ Y = Y0 + M·Y’
X‘及Y‘为正射影像上像点的坐标
2、计算像点坐标
(X0,Y0)
x y
3、数字(微分)纠正 以像元(像素)为纠正单元。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通 过图像变换来完成像片纠正,属于高精度的逐点纠正。 不仅适用于航片,还适用于遥感图像的纠正。
三、像片纠正原理 1、投影变换纠正 根据透视变换原理建立像点与图点的对应关系。 2、数学解析纠正 采用数学公式建立像点与图点的对应关系。
正射影像精度的检查与质量控制
接边不仅涉及几何方面的精度问题, 还涉及不同影像之间色调的不一致
正射影像的影像质量一般采用 目视检查,有合适的反差,均 匀的色调
无缝镶嵌
Seam line
8.3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一、基本概念
正射像片是指成像物体的影像具有正射投影 性质的像片,即像片上的像点消除了因像片 倾斜和地形起伏的产生的像点位移。 正射影像图是指用正射像片编制的带有公里 格网、图廓内外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正射影像地图指带有等高线的正射影像图。
像片纠正与正射影像图分析

2、光学机械纠正特点:
使用光学纠正仪作业;适用于平坦地区的影像作业; 整张像片经透视投影变换一次完成纠正;投影晒印 得到的规定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分辨率高。
3、透视变换纠正所需的控制点及仪器自由度 平坦地区的中心投影构像方程式(透视变换)为:
Z-ZS=-H
x y A1 X A2Y A3 A7 X A8Y 1 A4 X A5Y A6 A7 X A8Y 1
2)、像片平面图的质量评定
影像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 镶嵌线密合(无影像重复或丢失) 整饰、注记完整
控制点上纠正对点误差≤0.4mm 镶嵌线上地物衔射投影技术) 对于所有点在底图上的投影差超过规定的±0.4mm且 属山地的航摄像片,可采取一定程度的近似,即使用 一小块面积作为一个纠正单元进行纠正,这种纠正方 法称为光学微分纠正,又称为正射投影技术。即: 对山地影像,在正射投影仪上,将影像分解成小面元 的集合,以小面元为纠正单元,按小面元的断面高程 来控制纠正元素,经投影变换实现纠正的技术。 小面元 s
fM (m) r fM Q 2h 0.0008 r H m r h h h M fM
(m)
△h为任一点在规定比例尺的底图(正射 像片(比例尺1/M) )上所产生的投影差
H r R R m h h h h f f ( H h)
△R为任一点在地面对应产生 的投影差
(三)、数字纠正
对各类地区,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上,以数字图像的像元为纠正 单元,根据已建立的物像关系及DEM,逐像元的经数字投影变 换实现纠正的技术。 数字纠正的特点: 使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作业;适用于各类地区,是逐像元的严格 纠正;作业所需DEM可在同一系统中自动生成;成果为数字正 射影像。
第四章 像片纠正、像片平面图和综合法测图

像片纠正、像片平面图和 综合法测图
• 主要内容:像片纠正、光学机械纠正的几 何条件及光学条件;像片平面图的制作; 分带纠正;综合法测图。 • 重点:分带纠正;综合法测量。 • 难点:分带纠正。
§4-1 像片纠正概述
• 像片纠正:经过投影变换来消除像片倾斜所引 起的像点位移,使它相当于水平像片的构像,并 符合所规定的比例尺。 • 纠正只能消除像片倾斜所引起的像点位移(倾 斜误差),而不能消除因地形起伏所引起的像点位 移(投影差),理论上只有真正平坦地区的航摄像 片适合于纠正,但实际作业中,只要使图上所存 在的投影误差不超过所规定的某一容许值时,仍 可采用纠正的方法。因此,根据图上投影差的限 制,可确定在每一张像片作业面积内高程差应有 所限制。
§4-11 综合法测图
• 综合法测图是利用摄影测量的方法,取 得地物的平面位置,而其地貌部分则在野 外测定。所以综合法的实质为摄影测量与 平板仪地形测量方法的结合。它适用于平 坦地区和丘陵地区。综合法在野外测图时, 可应用像片平面图或单张像片。
•
一、像片联测
•
航测成图方法测绘地形图有几种方法,不论采用何种 方法都需要测定一些像点的对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这些 测定了地面坐标的像点称为像片控制点。而将像片上的点 根据大地点及水准点测得其平面位置和高程的过程称为像 片联测。 • 控制点的布点方案有全野外布点和稀疏布点。测图所 需要的控制点全部在野外实地测定的,称为全野外布点。 显然这种布点方案野外工作量是很大的,只在在测图成果 要求精度很高和测区的地面联测条件非常良好,或者是小 面积区域测图的情况下,才能有选择地加以使用,现今大 都采用稀疏布点方案,在摄区内仅测定少数的控制点,在 室内用摄影测量方法加密,以达到测图时对控制点的布点 要求。仅测定平面坐标的控制点称为平面控制点,只测定 高程的称为高程控制点,平面和高程都测定的称为平高控 制点。因此,像片野外控制测定包括平面控制像片联测和 高程控制像片联测。
摄影测量与遥感复习要点

1 相对定向:恢复两张像片的相对位置,建立立体模型;2 绝对定向:将立体模型纳入到地面测量坐标系中,并规化为所需的模型比例尺3 立体像对:在立体摄影测量中由不同摄影站对同一地面景物摄取的,具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像片称为立体像对;4 像片纠正:将中心投影的构像经过投影变换转变为正射投影,同时消除像片倾斜所引起的像点位移,使其相当于水平像片的构想,符合规定的比例尺,此变换过程为像片纠正;5 解析空三:只测定少量必需的外业控制点,在室内测出一批测图所需要的像片点坐标,通过解析的方法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计算出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6 核线相关:核面与两像片的交线为同名核线,同名像点必定在同名核线上,沿核线相关计算,寻找同名像点;7 数字高程模型:是国家基础空间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示地表区域上地形的三维向量的有限序列,即地表单元高程的集合Z=fx,y研究地表起伏;8 GPS辅助空三:利用GPS动态定位原理,采用机械GPS接收机与地面基准站的GPS接收机同时,快速;连续地记录相同的GPS信号,通过相对定位技术的离线数据处理后,获得航摄飞行中摄站点相对与该地面基准点的三维坐标,并将作为辅助数据应用于光束法区域平差中;9 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中心与像片间相关位置的参数为内方位元素;10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为外方位元素;11 像片调绘:利用航摄像片所提供的影像特征,对照实地进行识别,调查和做必要的注记,并按照规定的取舍原则,图示符号表示在航片上的工作;12 4D产品: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正摄影像DRG数字栅格地图DLG 数字线划地图1航空摄影测量的定义与任务:定义:利用飞机或其他飞行器所载的摄影机在空中拍摄地面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任务:测制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影像地图,建立地形数据库,并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依据;2 航空摄影特殊点,线,面:点:摄影中心S,像主点O,地底点N,等角点C主合点i线:摄影机轴SO,垂线SN,主纵线W,主横线h o h o等比线h c h c摄影方向线vv,透视轴TT,合线h i h i面:像平面P,地平面E,主垂面W,合面E s;3航空摄影测量有哪些常用的坐标系各怎样定义的1像方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用于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以像主点为原点的像平面坐标系用0-XY表示;2像框标坐标系:使用航摄像片的框标来定义像平面坐标系3像空间坐标系:为便于进行像点的空间坐标转换建立的能够描述像点空间位置的坐标系;4向空间辅助坐标系:将不统一的像空间坐标系转化到一种相对统一的坐标系中从而方便计算,该坐标系的坐标原点扔为摄影中心S,UW坐标轴方向视情况而定; (2)物方坐标系:1 摄影测量坐标系:将第一个像对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S-UVW沿W轴反方向平移到地面点P得到的坐标系P-XpYpZp2地面测量坐标系:用国家测图所采用的高斯-克吕格3度或6度带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以某平面为起算面的高程系所组成的空间左手坐标系T-XtYtZt3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为方便摄影测量坐标系和地面测量坐标系的转换而建立的过渡性坐标系;坐标原点在测区内的某一地面点,X轴为大致与航向一致的水平方向,Z轴沿铅垂方向,构成右手系;4 简述空间后方交会的解析过程1获取已知数据2量测控制点的像点坐标3确定未知数的初始值4计算旋转矩阵R5逐点计算像点坐标的近似值6组成误差方程式7组成法方程式8求解外方位元素9检查计算是否收敛5 述解析空三的作业过程1原始资料处理2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准备3加密点自动生成4交互式编辑5接边及成果输出6 简述双向解析的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方法的基本过程1用连续像对或单独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的误差方程式解求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2由相对定向元素组成左右像片旋转矩阵R1 R2并利用前方交会式求出模型点在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坐标3根据已知地面控制点坐标按绝对定向元素的误差方程式求解该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元素4按绝对定向公式将所有待定点的坐标纳入地面摄影测量坐标中;7连续像对与独立像对各取什么样的空间坐标系各有哪些相对元素单独相对相对定向:像空间辅助坐标系V轴,摄影基线,V轴垂直于左主核面,W轴;位于左主核面;相对元素:φ 1 k1 φ 2 w2k2连续:以左片像空间坐标系作为本像对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相对定向元素:b vb w φ2w2 k28 航空像片与地形图区别是1表示方法地形图是按成图比例尺所规定的各种符号,注记和等高线来表示地物地貌,航摄像片影像的大小,形状,色调;2表示内容:地形图用相应符号,文字,数字注记表示,房屋,道路等,这些在像片上是表示不出来的,且地形图上必须经过综合取舍,只表示经选择的有意义的地物,像片上有所摄地物的全部影像,显示内容广泛,3投影方式不同:地形图是正射投影,比例尺出处一致,地形图上图形不仅与实际形状完全相似,而且某相关方位保持不变;航片是中心投影,由于像片倾斜,地形起伏误差影响,使航片上影像有变化,各处比例尺不一致相关方位也发生变化;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有哪几种常用的方法基本思想是什么1航带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以单元航带模型作为一个基本单元,利用地面控制点的摄影测量坐标与实际地面坐标相等以及相邻航带公共点坐标应相等为条件,用平差差在全区域求各加密点坐标,平差模型; 2独立模型法:以构成的每一单元模型为独立单元,进行全区域的整体平差计算,通过平移,缩放,旋转最终达到最或是位置; 3光束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以每张像片所组成一束光线为平差的基本单元,在全区域内建立误差方程式,求每张像片的六个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平差基础方程为:共线条件方程10 像片控制点布设的基本原则1像控点的布设必须满足布点方案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按图幅布设,也可以按航线或采用区域网布设;2位于不同成图方法的图幅之间的控制点或位于不同航线,不同航区分界处的像片控制点,应分别满足不同成图方法的图幅或不同航线和航区各自测图的要求,否则应分别布点;3在野外选择像片控制点,不论是平面点,高程点或平高点,都应该选在明显目标点上; 4当图幅内地形复杂,需采用不同成图方法布点时,一幅图内不超过两种布点方案,每种布点方案所包括的像对范围相对集中,可能时应尽量按航线布点,以便于航测内业作业;5像控点的布设,应尽量使内业作业所用的平面点和高程点合二为一,即布设成平高点;11 航摄像片的判读特征有哪些1形状特征 2大小特征 3色调特征 4阴影特征 5相关位置特征 6纹理特征 7图案结构特征 8色彩特征 9活动特征 12 简述DEM 数据处理的流程.1数据格式转换 2 坐标系统变换 3 数据编辑4 栅格数据矢量化 5 数据分块 6 子区边界的提取13 数字正摄影像图制作方法:1 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进行处理,并用计算机视觉,影像匹配和影像识别代替人眼,与计算机进行立体测量2单片数字微分纠正方法:首先,对航摄负片进行影像扫描,然后根据区域内已有的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和控制点坐标对数字影像内定向,数字微分纠正3正摄影图扫描方法:可直接对已有的光学制作的正射影像图进行影像扫描数字化,再经过平移缩放旋转和仿射等图像变换就能获得正确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1共线方程各参数含义和用途)()()()()()()()()()()()(333222333111S A S A S A S A S A S A S A S A S A S A S A S A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 y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x -+-+--+-+--=-+-+--+-+--=x,y→ 想点坐标观测值; XYZ→ 相应地面点坐标控制点已知X s,Y s,Z s → 摄影中心在选取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一般未知待求a1...c3→ 由三个外方位元素00.0..0.0确定一般未知待求作用:由控制点解算外方位元素-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光束法由立体像对的像点坐标解算对应地面点坐标-多像前方交会利用DEM 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DEM 进行单张像片测图;2摄影测量基本思想利用拍摄手段把物体摄成影像以获取物体各方面信息 原始资料 投影方式 仪器 操作方式 产品模拟摄影测量 像片 物理 模拟测图仪 作业人员 模拟产品 解析摄影测量 像片 数字 解析测图仪 机助作业员操作 模拟 数字数字摄影测量 像片 数字 计算机 自动化操作+作业员干预 模拟 数字3 grid 与tin 的优缺点优点:1只存储了高程坐标,2数据结果简单,3易于管理缺点:1 有时不能准确表示地表物结构与细部特征;2格网过大会损失地形的关键特征;3格网太小地形简单地区又存放在大量冗余数据4格网点高程内插时损失精度5如不改变格网大小,则无法适用起伏程度不同的地区;6对于某些特殊计算如视线计算时,格网的轴线方向被夸大7由于栅格过于粗略,不能精确表示地形的关键特征,如山,峰等;TIN 优点:1 能充分利用地貌的特征点,线,面;较好地表示复杂地形;2 可根据不同地形,选取合适的采样点数;3 分析地形和绘制立体图方便,4 克服了高程矩阵中冗余数据的问题,缺点: 存储量大,数据结构复杂,不便于规范管理,难以与矢量和栅格数据进行联合分析4航空摄影作业过程主要步骤和内容1航空摄影2 航测外业3航测内业4测绘产品1.航空摄影:在专用飞机上安装航空摄影机,通过对地面的连续摄影,以获取所摄地区的原始航摄资料和信息,主要为航摄提供基本的测图资料及一些影像数据;2.航测外业:像片控制测量;像片调绘;像片图测图;2.1像片控制测量:技术计划的拟定,高级地形控制点观测与计算;控制点的迭制;像片控制点的观测,计算,控制测量成果的整理;2.2像片调绘:调绘前准备工作;像片判读;地物地貌元素的综合取舍‘调查有关情况和测量有关数据;补测新增地物;像片着墨清绘;接边;检查验收;2.3像片图测图:固定比例尺像片图测图是综合法测图的主要方法,以航摄像片为基础,经像片纠正制作或具有与测图比例尺相等的像片平面图,根据像片图的影像确定地物,地貌点的平面位置,利用像片平面图在野外,通过普通地形测量方法确定地面高程,测绘等高线,调绘地物地貌,最终获得地形图;3 航测内业:控制点加密,像片纠正,立体测图像片加密:满足内业测图或制作像平面图的需要;像片纠正:消除航摄片与正射片间差异,满族像片图及制作正射图的需要;立体测图:航测成图的主要方法;4 测绘产品:4D产品,立体景观图,立体透视图,各种工程设计所需要的三维信息5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要干好摄影测量工作要哪些方面的素质摄影测量时信息摄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学科,主要任务是测制各种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建立地形数据库,并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摄影测量学与工程测量学,测绘学及其他学科间有密切的关系,摄影测量学必须具备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地图制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PS及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方面知识;误差理论测量平差,整理统计是处理摄影像片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应掌握数学,应用学,物理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人文管理学等方面知识;为了加强交流,需熟练掌握英语,掌握专业知识后;还应培养我们的个人情操,在工作中认真严谨,态度端正,多动手实践,有吃苦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只有具备以上素质,才能学好这门学科,才能为摄影测量做贡献;第一章绪论1.摄影测量的三个阶段:模拟、解析、数字;2.摄影测量的主要特点:①无需接触被摄物体本事获得其信息;②有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③面采集数据形式;④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征;3.摄影测量按用途可分为:地形和非地形测量;4.传统的摄影测量与数字摄影测量的区别:传统的摄影测量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提取像片,通过像片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是利用所采集的数字化影像,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数值、图形和影像处理,研究目标的几何和物理特性,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可视化产品;第二章影像获取1.框标的作用:建立像片的直角框标坐标系;2.摄影机主距f:航空摄影机物镜中心至底片面的距离是固定值,称为摄影机主距;它与物镜焦距基本一致,因物镜畸变等因素而有少许差异;3.常用的遥感数据有: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和MSS遥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数据;4.量测型相机与非量测型相机的区别:是否有框标;第三章摄影测量基础知识1.绝对航高: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中心相对于平均海水面的航高;2.相对航高: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中心相对于其他某一基准面或某一点的高度;3.影像方位元素:方位元素:确定摄影时摄影物镜摄影中心S 、像片与地面三者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即摄影瞬间摄影中心S 、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①内方位元素:摄影物镜中心S 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x 0 ,y 0 f ;②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像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Xs, Ys, Zs,φ,ω,κ ;获取方法:①单像空间后方交会求解;②GPS 测定一台,Xs,Ys, Zs,三台φ,ω,κ ;③POS 系统测定,GPS+惯导系统;4.R 阵为旋转矩阵,正交矩阵;5.中心投影构象方程式及其应用:)()()()()()()()()()()()(333222333111s s s s s s s s s s s s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 y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x -+-+--+-+--=-+-+--+-+--= 应用:①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多像空间前方交会;②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光束法平差中的基本数学模型;③摄影测量中的数字投影基础;④航空影像模拟已知影像内外方位元素和物点坐标求像点坐标; ⑤利用DEM 与共线方程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⑥利用DEM 与共线方程进行单幅影像测图;6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①像平面直角坐标系o – x y该坐标系原点:像主点O 即摄影中心S 在像平面上的垂足像平面坐标系的坐标轴方向与框标坐标系相同;是右手坐标系; ②像空间直角坐标系S-xyz为了进行像点的空间坐标变换,而建立的描述像点在像空间位置的坐标系;每张像片的像空间坐标系是各自独立的;③像空间辅助坐标系S-uvw由于各张像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不统一,给计算带来了困难,为此,需要建立一种相对统一的坐标系,称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将像空间坐标系的Z 轴方向转到铅垂方向或某一竖直方向;④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D-XpYpZp由于像空间坐标系是右手系,地面测量坐标系是左手系,给地面点由像空间辅助坐标系转换到地面测量坐标系带来了困难,为此,需要在两种坐标系之间建立一个过渡性的坐标系,称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坐标原点D 为测区内的某一地面点;⑤地面测量坐标系T-XtYtZt地面测量坐标为国家统一坐标系,平面坐标系为高斯-克吕格三度带或六度带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坐标系为1985黄海高程系;第四章双像立体测图基础与立体测图1.双像立体测图:双像立体测图是指利用一个立体像对即在两个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取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像片重建地面立体几何模型,并对立体几何模型进行量测,直接给出符合规定比例尺的地形图,获取地理基础信息;使用一个立体像对构建地面立体模型的方法也称为立体摄影测量;2.人造立体观察的条件:①立体像对:两张像片必须是在两个不同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取的立体像对;②分像条件:每只眼睛必须只能观察像对的一张像片;③两像片上相同景物同名像点的连线与眼基线应大致平行;④两像片的比例尺应相近差别<15%;3.主核面:是指同多像主点的核面;4.左右视差P:同名投影点在仪器X方向上的偏差称为左右视差;5.上下视差Q:同名投影点在仪器Y方向上的偏差称为上下视差;6.完成相对定向的唯一标准:两像片上同名投影光线对对相交;7.内定向:恢复像片对的内方位元素;8.相对定向: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像对位置;相对定向元素:确定两像片相对位置关系的元素;9.绝对定向:是借助已知的控制点对几何模型进行平移、旋转与缩放,使其成为地面模型,纳入到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D-XYZ;10.绝对定向公式:第五章摄影测量解析基础1.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和相应的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出影像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幅影像的空间后方交会;目的:获取外方位元素;基本思想:以单幅影像为基础,从该影像所覆盖地面范围内若干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相应点的像坐标量测值出发,根据共线条件方程,解求该影像在航空摄影时的外方位元素Xs, Ys, Zs,φ,ω,κ;2.空间后方交会法的详细过程:①获取已知数据 m, x , y , f , Xt, Yt, Zt;②量测控制点像点坐标 x,y;③确定未知数初值 Xs, Ys, Zs, , , ;④计算旋转矩阵R;按3-9式;⑤逐点计算像点坐标的近似值x、y;按5-1式;⑥逐点计算误差方程式5-3式的系数和常数项,组成误差方程式;系数计算按5-4式5-8式和5-9b式;⑦计算法方程的系数矩阵ATA与常数项ATL,组成法方程ATAX= ATL;⑧解求外方位元素;按5-6式 X=ATA-1 ATL,并与相应的近似值求和,得到外方位元素新的近似值;⑨检查迭代计算是否收敛;3.解析法绝对定向:解析法绝对定向,就是利用已知的地面控制点,从绝对定向的关系式出发,解求七个绝对定向元素;目的:将相对定向后求出的模型点在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坐标变换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4.立体像对双像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影像坐标量测值来确定该点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坐标的方法;5.什么叫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其观测值和未知数各是什么至少需要几个已知控制点,为什么答:根据共线方程利用一直控制点与其影像对应点,反求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Xs,Ys,Zs, Ψ,ω,k的方法称为单像空间后方位交会;观测值为:从摄影资料查找像片的比例1/m,平均航高,内方位元素x0,y0,f;从外业测量成果中,获取控制点的地面测量坐标,Xt,Yt,Zt;并转换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X,Y,Z;6.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有哪三种解析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后交---前交解法,该方法前交的结果依赖于空间后方交会的精度,前交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多余条件平差计算;常在已知像片的外方元素,需确定少量待定坐标时采用;相对定向---绝对定向解法,该方法计算公式比较多,最后的点位精度取决于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精度,用这种方法的结果不能严格表述一副影像的外方元素,多在航带法解析空三测量中用;光束法,该方法理论严密,要求精度最高,带顶点坐标是按最小二乘准则解的,在光束法解析空三测量中用;第六章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一、解析空中三角测量:采用严密的数学公式,按最小二乘法原理,用计算机进行的空中三角测量;二、解析空三的平差模型:1.航带法区域网平差;2.独立模型法区域平差;3.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三、航带网法空中三角测量基本思想:把许多立体像对构成的单个模型连结成一个航带模型,将航带模型视为单元模型进行解析处理,通过消除航带模型中累积的系统误差,将航带模型整体纳入到测图坐标系中,从而确定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四、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基本思想: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单元模型视为刚体,利用各单元模型彼此间的公共点连成一个区域,在连接过程中,每个单元模型只能作平移、缩放、旋转因为它们是刚体即单元内不加任何改正的独立模型,这样的要求只有通过单元模型的空间相似变换来完成;在变换中要使模型间公共点的坐标尽可能一致,控制点的摄测坐标应与其地面摄测坐标尽可能一致,同时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在满足这些条件下,根据最小二乘准则对全区域网实施整体平差,解求每个模型的七个绝对定向参数,从而求出所有待定点的地面坐标;五、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思想:以一张像片组成的一束光线作为一个平差单元,以中心投影的共线方程作为平差的基础方程,通过各光线束在空间的旋转和平移,使模型之间的公共光线实现最佳交会,将整体区域最佳地纳入到控制点坐标系中,从而确定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及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六、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GPS辅助三角测量就是利用机载GPS接收机与地面基准站的GPS接收机同时、快速、连续的记录相同的GPS卫星信号,通过相对定位技术的离线数据处理后获得航摄飞行中摄站点相对于该地面基准点的三维坐标,将其作为区域网平差中的辅助数据用于区域网联合平差,从而可大量节省甚至省去地面控制点;第七章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应用数字地面模型就是一个用于表示地面特征的空间分布的数据阵列;最常用的是用一系列地面店的平面坐标X、Y及该点的地面高程Z或属性组成的数据阵列;二、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DEM或 DHM是表示区域D上地形的三维向量有限序列{Vi=Xi,Yi,Zi,i=1,2,…n}其中Xi,Yi∈D是平面坐标,Zi是Xi,Yi对应的高程;三、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内插方法:DEM的数据内插就是根据参考点已知点上的高程求出其他待定点上的高程;1.移动曲面拟合法;2.线性内插;3.双线性多项式内插法;第八章全数字摄影测量基础。
第20讲-数字微分纠正与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资料

根据有关的参数与数字高程模型,利用相应的 构像方程式,或按一定的数学模型用控制点解算, 从原始非正射投影的数字影像获取正射影像,这种 过程是将影像化为很多微小的区域逐一进行纠正, 且使用的是数字方式处理,故叫做数字微分纠正。
第20讲 数字微分纠正与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
三、数字微分纠正 1、基本原理
值赋给纠正点P。
第20讲 数字微分纠正与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
三、数字微分纠正
2、反解法纠正
• 计算地面点坐标
X = X0 + M· X’ Y = Y0 + M·Y’
一、数字高程模型DEM简介 数字高程模型DEM 表示形式-不规则三角网TIN
第20讲 数字微分纠正与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
一、数字高程模型DEM简介 数字高程模型DEM 表示形式- Grid-TIN混合网
Grid-TIN混合形式的 DEM,一般地区使用矩 形网数据结构,沿地 形特征则附加三角网 数据结构
像片纠正的方法经历了从模拟纠正到数字纠正的 过程。
第20讲 数字微分纠正与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
二、像片纠正的基本概念
像片纠正的方法:光学机械法、光学微分纠 正、数字微分纠正。
模拟纠正法存在精度、适应不了新型传感器 影像的纠正等问题。
数字微分纠正它是直接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 像进行逐像元的微分纠正。
第20讲 数字微分纠正与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
反解法 正解法
反解法纠正:由纠正后的像点P(X,Y)出发,根据像片的内、 外方位元素及P点的高程反求其在原始像片上的像点坐标 (x,y),内插该点的灰度值,然后将灰度值赋给纠正后的像 点P(X,Y)。
正解法纠正:由原始图像上像点的坐标(x,y)解算出纠正后图 像上相应纠正点P的坐标(X,Y),并将原始图像上像点的灰度
数字正射影像图

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概念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Digita l Orthop hotoMap):是对航空(或航天)像片进行数字微分纠正和镶嵌,按一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集。
它是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的图像。
>DOM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逼真、获取快捷等优点,可作为地图分析背景控制信息,也可从中提取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信息或最新信息,为防治灾害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等应用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从中提取和派生新的信息,实现地图的修测更新。
评价其它数据的精度、现实性和完整性都很优良。
合肥市数字正射影像图D OM.jpg。
该图的技术特征为:数字正射影像,地图分幅、投影、精度、坐标系统、与同比例尺地形图一致,图像分辨率为输入大于400dpi;输出大于250dpi。
由于DOM是数字的,在计算机上可局部开发放大,具有良好的判读性能与量测性能和管理性能等,如用农村土地发证,指认宗界地界比并数字化其点位坐标、土地利用调查等等。
DOM可作为独立的背景层与地名注名,图廓线公里格、公里格网及其它要素层复合,制作各种专题图。
生产技术制作的主要技术方法:采用航空像片或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数据等。
利用:1) Vintuo Zo系统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Vintuo Zo系统可以利用对D EM的检测及编辑,来提高DOM的精度。
还可以通过像片间、图幅间进行灰度接边,以保证影像色调的一致性。
2)采用jx-4 DPW系统。
jx-4 DPW是一套基于WIN DOWSNT 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因其对DEM的编辑采用的是单点编辑,而且该系统还具有对DO M的零立体检查的功能,故其DOM的精度较高。
基于DEM的单片数字微分纠正Vi ntuoZ o系统具有单片数字微分纠正的模块。
《数字微分纠正》PPT课件

2、计算像点坐标 (X ,Y, Z) (I, J)
3、灰度内插
g(I, J)
4、灰度赋值
g(I, J) g(I, J )
§ 7-2 框幅式中心投影影像的 数字微分纠正
[三]、数字微分纠正实际解法及分析
(I, J ) (I, J )
的解算比较复
杂,一般不逐一像元进行,而是分块进行。
即把像片分成若干个矩形(一般为正方形)
x
x0
f
a1( X a3 ( X
X S ) b1(Y YS ) c1(Z Z S ) X S ) b3 (Y YS ) c3 (Z Z S )
y
y0
f
a2 ( X a3 ( X
X S ) b2 (Y YS ) c2 (Z Z S ) X S ) b3 (Y YS ) c3 (Z Z S )
y
y0
n1
m2 n2
0 I I0
0 J
J0
a1 a2
b1 b2
c1 X X S
c2
Y
YS
f 0 0 1 f a3 b3 c3 Z ZS
I FI (X ,Y, Z ) J FJ (X ,Y, Z )
(X,Y,Z) (I, J)
§ 7-2 框幅式中心投影影像的 数字微分纠正
§ 7-3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一]、正射影像的拼接与色调调整 1、正射影像的拼接 拼接线的选择 沿拼接线裁剪
§ 7-3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一]、正射影像的拼接与色调调整 1、正射影像的拼接 拼接线的选择 沿拼接线裁剪
§ 7-3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一]、正射影像的拼接与色调调整
1、正射影像的拼接 拼接线的选择 沿拼接线裁剪 沿拼接线拼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像片纠正与正射影像图
8.1 8.2 8.3 像片纠正的概念与分类 数字微分纠正 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8.1 像片纠正的概念与分类
一、像片纠正的概念
定义 消除因像片倾斜产生的像点位移,限制或 消除因地形起伏产生的投影差,同时归化 影像比例尺工作。 实质:将中心投影的像片变成具有正射投 影性质的像片
五、光学微分纠正
按像片和纠正基准面的关系 直接投影方式(中心投影关系):像片平面与纠正 基准面是处在满足相似光束像片纠正的几何条件和光 学条件的位置上,投影晒像光线是使用恢复了像片的 内、外方位元素的中心投影光线。 间接投影方式:像片平面与纠正承影面的位置是任 意的,一般采取两平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纠正单元 基准面的投影晒像光线,图点与像点间的关系通过函 数关系表达。
四、平坦地区的像片纠正(光学机械纠正)
平坦地区的概念:由于地形起伏产生的像点位移在图 上不超过±0.4mm。
平坦地区的构像方程
a11 x + a12 y + a13 Xm = a31 x + a32 y + 1 a21 x + a22 y + a23 Ym = a31 x + a32 y + 1
Y − YS = (Z − Z S ) ⋅
b1 x + b2 y − b3 f c1 x + c2 y − c3 f
正解法缺点 正解法 •纠正像点是非规则排列的 • 二维图像 三维空间(X,Y,Z)
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
S
(X,Y) DEM内插 正解公式
Z2 Z1
近似Z
Z0
X1,Y1
X0,Y0
四、数字纠正实际解法
DEM
3)灰度内插 一般可采用双线性内插。
g ( x, y ) = a 00 + a10 x + a 01 y + a11 xy
4)灰度赋值 最后将像点p的灰度值赋给纠正后像元素P,即
G ( X , Y ) = g ( x, y )
2、直接法数字纠正 从原始图像出发,按行列顺序依次对每个原始像元点位 求出其在纠正影像中的正确位置
3、数字(微分)纠正 以像元(像素)为纠正单元。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通 过图像变换来完成像片纠正,属于高精度的逐点纠正。 不仅适用于航片,还适用于遥感图像的纠正。 三、像片纠正原理 1、投影变换纠正 根据透视变换原理建立像点与图点的对应关系。 2、数学解析纠正 采用数学公式建立像点与图点的对应关系。
直接式光学投影的微分纠正 特点:用定向好的投影器所投射的中心投影光束作为晒 印正射投影像片的光线。 由一台双像投影测图仪与具有相同投影器的正射投影仪 联系在一起 立 体 测 正射 图 投影 仪 仪
直接投影式光学正射投影仪结
图
这种方法可以使缝隙内的各投影点消除像片倾斜引起的像 点位移;小缝隙中心点的投影晒像,由于紧贴着地面能消 除地形起伏产生的投影差,而得到完全纠正,但缝隙内的 其它点还存在着投影差。
反解法解算流程
纠正影像
度 内 插
Y
灰
原始影像
反 算
X y x
具体步骤:
1、计算地面点坐标
X = X0 + M· X’ Y = Y0 + M· Y’
X‘及Y‘为正射影像上像点的坐标 2、计算像点坐标
(X0,Y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正射影像图扫描 若已有光学投影制作的正射影像图,可直接 对光学正射影像图进行影像扫描数字化,再 经几何纠正就能获取数字正射影像数据。 几何纠正是直接针对扫描图像变形进行数字 模拟。
x = a0 (a1 X + a2Y ) + a3 X 2 + a4 XY + a5Y 2 + a6 X 3 + a7 X 2Y + a8 XY 2 + a9Y 3
反解法(间接法)数字微分纠正 反解法(间接法)
从空白的纠正影像出发,按行列的顺序依次由每个纠正 像素点位反求其在原始影像中的位置,将所算得的原始 影像上的灰度值赋予纠正影像上的像元。
x = f x (X ,Y ) y = f y (X ,Y )
g 0 ( X , Y ) = g ( x, y )
fx, fy
正射影像精度的检查与质量控制 接边不仅涉及几何方面的精度问题, 还涉及不同影像之间色调的不一致
正射影像的影像质量一般采用 目视检查,有合适的反差,均 匀的色调
无缝镶嵌
Seam line
8.3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一、基本概念
正射像片是指成像物体的影像具有正射投影 性质的像片,即像片上的像点消除了因像片 倾斜和地形起伏的产生的像点位移。 正射影像图是指用正射像片编制的带有公里 格网、图廓内外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正射影像地图指带有等高线的正射影像图。
数字正射影像与一般航片资料的区别
比较项目 投影方式 比例尺 坐标系统 倾斜误差 投影差 影像拼接 与矢量叠加 数字正射影像 正射投影 固定 存在 无 地面上不存在 易、精确 能 一般像片 中心投影 不固定 不存在 有 有 难、粗略 不能
正射影像精度的检查与质量控制
野外检测:检查正射影像的绝对 野外检测:检查正射影像的绝对 精度, 与等高线图或线划地图套合后进 行目视检查 左影像和右影像制作同一地区的 两幅正射影像,量测两幅正射影 像上同名点的视差。
二、DOM的制作方法 1、全数字摄影测量法 通过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实现。通过对数字影 像进行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后,形 成DEM,按反解法进行单片数字微分纠正,将 单片正射影像进行镶嵌,最后按图幅裁切得 到一幅数字正射影像图,并进行地名注记、 公里格网及图廓整饰等。
2、单片数字微分纠正 如果一个区域内已有DEM数据,以及像片控制 成果,就可以直接使用该成果数据制作DOM。 先对航摄影负片进行影像扫描后,根据控制 点坐标进行数字影像内定向,再由DEM成果进 行数字微分纠正。
a1 ( X − X s ) + b1 (Y − Ys ) + c1 (Z − Z s ) x − x0 = − f a3 ( X − X s ) + b3 (Y − Ys ) + c3 (Z − Z s ) a2 ( X − X s ) + b2 (Y − Ys ) + c2 (Z − Z s ) y − y0 = − f a3 ( X − X s ) + b3 (Y − Ys ) + c3 (Z − Z s )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经典的光学纠正仪进行像片纠正,在数学 关系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在实现过程 中作了不同程度的似近。 近代遥感技术中许多新的遥感器的出现, 产生了不同于框幅式摄影像片的影像,使得 经典的光学纠正仪器难以适应这些影像的纠 正任务。
8.2 数字(微分)纠正 数字(微分) 主要内容
数字微分纠正的概念 框幅式中心投影影像的数字微分纠正
此公式称为透视变换公式,反映了像片面与平坦地面 的中心投影构像关系,是像片纠正的理论依据。
平坦地区的像片纠正至少需要4对点(像点与其 物点)坐标
对点纠正
b a d
S
c
通过人工 平移、旋 转图面, 以及操作 纠正仪
B
D E C
图面
A
纠正仪(HJ-24)
具有两个方向倾斜 的复倾斜式国产仪 器。仪器结构轴与 主光轴重合,即物 镜主平面始终水平, 可用于纠正的最大 像幅为24×24(平 方厘米),缩放系 数(影像放大率) 为0.5-3.0。
2 0 1 2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y = b (b X + b Y ) + (b X
+ b4 XY + b5Y 2
) ( ) + (b X
6
3
+ b7 X 2Y + b8 XY 2 + b9Y 3
)
)
为间接纠正变换函数,为共线方程式。
由于计算出的(x,y)并不一定恰好落在原始像元的中心, 需经过灰度值内插。
纠正影像格网的获取
由于纠正影像是地面模型的正射投影,两 者之间仅存在比例尺的差异。因此,首先 按成图比例尺的要求将作业范围内的地面 模型格网的间隔重新确定,并将地面模型 格网缩小为成图比例尺大小,即得到纠正 影像格网。
以“面元素”作为“纠正单元” ,一 般以正方形作为纠正单元 反算公式计算该纠正单元4个“角点” 的像点坐标,而纠正单元内的坐标则用 双线性内插求得
1 x(i, j) = 2 [(n − i)(n − j) x1 + i(n − j) x2 + (n − i) jx4 + ijx3] n 1 y(i, j) = 2 [(n − i)(n − j) y1 + i(n − j) y2 + (n − i) jy4 + ijy3] n
一、数字微分纠正的概念
根据已知影像的参数(内、外方位元 素)与数字地面模型,利用相应的构 像方程式,或按一定的数学模型用控 制点解算,从原始非正射投影的数字 影像获取正射影像。 这种过程是将影像化为很多微小的区 域逐一进行。
二、数字(微分)纠正的基本原理 基本任务:实现两个二维图像之间的几何变换。
Y = ϕ Y ( x, y ) X = ϕ X ( x, y )
正解法解算流程
纠正影像
Y
原始影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y
X
X − X S = (Z − Z S ) ⋅
直接纠正变换函数
a1 x + a2 y − a3 f c1 x + c2 y − c3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