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1
恢复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有助于保护植被和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2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轮作休耕制度,促进有机农林、梯田、沟壑治理等工程来减缓水土流失。
五、总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恢复生态、农业绿色发展和水土保持工程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PPT大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一、引言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中国中部地区 地貌特征: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丘陵起伏,植被稀疏 土地利用:大部分为农业耕地,少有植被保护区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 不当土地利用
过度放牧和过度耕地破坏 了植被,暴露了黄土。
2 人类开垦和开发
大规模开发项目如采煤、 城市扩张等破坏了生态平 衡。
3 极端气候和地形条件
强降雨和地形起伏加剧了 雨水侵蚀,加速了土壤流 失。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1 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限制了农业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
2 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
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灾害和土地荒漠化。
3 水资源和经济发展
水土流失增加了黄河流域的洪水风险,威胁人们的生活和经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 (三)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在干旱半干 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水面 蒸发是降水的二倍多,而且降水集中。黄土高原 的特性决定了其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资源供求 矛盾日益突出。 • (四)山地丘陵面积大。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以丘 陵山地为主,约占整个地区的80%,而河谷平川 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0%。这种起伏的地貌构造不 适合农耕,加之该地区贫穷落后,人口增长速度 快,农业单一经营、广种薄收、粗放耕作等,同 时,乱垦滥挖现象十分严重,形成“越垦越穷, 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 2、人为因素。除自然因素外,人为的不合理利用 土地,比如毁林毁草、滥垦滥牧、开荒扩种、陡 坡耕作等会造成水土的流失。 • (1)毁坏植被,陡坡耕种。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 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 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 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 • (2)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长期以来,由 于放牧强度的增大,严重影响了草地的覆盖率, 限制了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人工草地是黄土高 原产草量最高的草地,可达7.81t/hm2。由于改良 草场与人工草场所占比例相对于自然草场要小得 多,因此超载放牧对草场的破坏程度十分大。
• (五)植被覆盖率低。在黄土高原上, 30%~40%左右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给 人留下满目疮痍的景象。人工草地很少, 更有甚者,有的地方由于过垦山坡,表土 流失严重,显露出基岩,而植被覆盖率的 进一步降低更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二、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
• (一)水土流失现状 • 1、水土流失面积广强度大。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 64×104km2,水土流失面积达45.4×104km2。 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光 山秃岭的景象。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 年平均为16亿t,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黄河下游的 河道上,平均每年淤高10cm,造成下游河床高出 两岸地面3~10cm,最高处达15cm,成为举世闻 名的“地上悬河”,使1亿多人口受到洪水的严重 威胁。黄土高原地区范围广,面积大,而且水蚀、 风蚀强度十分严重。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相当于 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和长江4条大河输 沙量的总和。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淤地坝
1、拦蓄泥沙,防 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坝地玉米 2、坝上泥沙淤积 成“坝地”,土层深 厚,土质良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
• 阅读教材,观察 右图,思考并讨 论: • 什么叫小流域? • 在小流域的各个 部分应分别采用 什么治理措施? • 综合治理后有何 效果? • 对水土流失为何 要采用小流域综 合治理的措施?
水土流失的危害——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
• 观察三门峡水库和 小浪底水库的位置, 结合黄河含沙量的 变化情况,两库面 临的严峻问题是什 么? • 这个问题对两库防 洪、灌溉、发电等 功能有何影响?
三 门 峡
小 浪 底
水土流失的危害—— 侵蚀和淤积
坡地:跑水、跑肥和跑土 侵蚀 水 土 流 失 多雨地区:土壤酸化
• ⑵整治措施: •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 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 • 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 作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应采取哪些措施恢复植被?
植 树 种 草
退 耕 还 林
退 牧 还 草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坡
坡
面 水
流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 人类活动: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长期的人类活动对土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例如,过度放牧、过度采伐和过度耕种等导致了植被覆盖度下降和土壤的质量下降。
2. 自然因素: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另外,高原地形的存在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3. 土地利用方式: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以粮食、油料和棉花为主,在土地利用中往往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土地利用方式单一,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 植被恢复:首先要加强植被恢复工作,增加植被覆盖度,防止水土流失。
实行草、林、果等多种经济林带,不仅可以提供商品林产品,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2. 土地整治: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条件较差,需要加强土壤改良工作。
例如,采用灰化法、胶凝剂等技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3.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如防风林、沟槽、坎地、塘坝等,强化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水土流失。
4. 治理措施的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管理,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和推行。
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地理必修三中图版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程标准]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探究学习,了解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并分析其危害。
同时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治理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掌握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开发模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类探究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各种形式的资料中提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自主总结得出结论;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观,能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不仅可以导致环境破坏,同时,也威胁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合理地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教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什么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的发展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内容: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资源开发问题(森林、湿地的不合理开发)。
环境污染的问题: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本节课我们就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探讨。
•课件播放微课视频前一部分。
看看水土流失区的老百姓是怎么看待水土流失的。
什么是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生态失衡
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系统失 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环 境恶化。
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性
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治理水土流失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粮食 安全。
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 。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治理水土流失能够改善区域环境,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吸引投资,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06
治理效果及挑战
治理效果
植被覆盖增加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增加了 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有效地减 少了水土流失。
水源涵养能力提升
通过恢复植被、保护湿地等措施,提 高了水源涵养能力,保障了区域内的 水资源供给。
土壤质量改善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的理化性 质得到改善,有机质含量增加,提高 了土壤的生产力。
气候调节作用增强
植被的增加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降 低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减缓 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面临的挑战
治理成果的不稳定性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治理成果存在不稳定的风险, 需要持续加强维护和管理。
技术与资金投入不足
治理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目前投入仍显不足,制约 了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
地貌特征
黄土高原以黄土覆盖厚度 大、范围广而著称,地形 复杂,地貌多样。
气候条件
属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四季分明,降雨集中,风 力较大。
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 降,土地退化,农业生产 受到严重影响。
河流淤积
大量泥沙随河流流入下游 地区,导致河床抬高,水 库淤积,给防洪和灌溉带 来困难。
选育抗旱作物品种是指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等特点的作物品种,以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 量。这些抗旱作物品种能够在黄土高原的干旱条件下生长良好,减少了对灌溉水的依赖,降低了农业生产对水资 源的消耗。
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3 小流域综合治理
❖ 阅读教材,观察 右图,思考并讨 论: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内容: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方面:生态(环境)持续 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 是目的。
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荒漠
化),资源开发问题(森林、湿地的合理开发)。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水土流失
2 降水特点 ——降水集中,多暴雨
1、读图,比较
我国南方地区
和北方地区降
水季节分配的
特点。
2、
分析北方夏季
多暴雨原因3、
北方地区降水
的季节特点对
黄土高原的水
土流失有什么
影响?
3 地质构造
❖ 黄土高原新 构造运动 (升降)强 烈使地形起 伏;历史上 多地震,加 剧了坡面破 碎,沟谷纵 横,谷坡陡 峭,易发生 土体崩滑, 对流水侵蚀 非常有利。
D
面
地
质 砾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1、水土流失对山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 和淤积
2、水土流失淤积江河水库,加剧洪涝灾害。 如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3、使耕地中的养分流失、土壤变薄,土壤结 构受到破坏,造成耕地质量恶化,生态恶 化;干旱灾害频发.
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黄土高 原
黄土高原 的自然范 围
❖3、流失严重 每年流失土壤 50 亿吨
二、水土流失原因: 因素
关联
导致 水土 流失 的原 因
自然原因
降雨量
气候
我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拓展延伸]
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1.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 缓坡修筑水平梯田。
2.能源短缺地区,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推广 沼气、天然气,解决燃料问题。 3.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农林牧综合发展。
黄土高原、、西南地区、江南的丘 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
以黄土高原为例, 探究其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位置 1、读图2-1-2
黄土高原区 1050E 位置和地形
1100E
40°N
34°N
1、读图2-1-2
黄土高原区
位置和地形
太
行
山
乌鞘岭
脉
64万km2
秦岭
青、甘、宁、陕、晋、冀 、豫七个省区
大部分海拔为1000-2000m,处于中国第二级阶梯; 依据河流流向可知: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淤地坝
1、拦蓄泥沙,防止泥沙 流入下游河中。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2、坝上泥沙淤积成“坝 地”,土层深厚,土质良 好,可以种植作物。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平整土地的作用?
羊啦肚子手啦巾哟 三道道格蓝 咱们见格面面容易 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啦上哟 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话 哎呀招一招的手 招一招手
羊啦肚子手啦巾哟 三道道格蓝 咱们见格面面容易 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啦上哟 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话 哎呀招一招的手 招一招手
羊啦肚子手啦巾哟 三道道格蓝 咱们见格面面容易 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啦上哟 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话 哎呀招一招的手 招一招手